- 2024-04-25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地理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第Ⅰ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第Ⅱ卷作答在答题纸上,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2.请按照题号在答题纸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北京时间2018年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卫星。至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读北斗系统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 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卫星发射时,英国伦敦(国际标准时间)的区时是( ) A. 11月19日18时7分 B. 11月18日17时7分 C. 11月19日10时7分 D. 11月18日18时7分 2. 北斗三号系统提供的主要功能是( ) A. 环境监测 B. 城市规划 C. 灾情评估 D. 定位导航 【答案】1. D 2. D 【解析】 【1题详解】 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国际标准时间为0时区的区时,二者相差8小时。国际标准时间早比北京时间晚,早加晚减,因此英国伦敦(国际标准时间)的区时是11月18日18时7分。故D正确。 【2题详解】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北斗系统启动研制,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先有源后无源,先区域后全球,先后建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故D正确。环境监测与灾情评估主要利用遥感技术(RS);城市规划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故A、B、C错误。 【点睛】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时区差——同侧相减异侧加)。 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程度和开发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关于所划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 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 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 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4. 下列区域中,属于禁止开发区的是 A. 黄淮海平原 B.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C. 长江三角洲 D. 云贵高原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功能区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区域内部具有统一性;区域与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区域间界线不一定是明确的,如生活区、文化区等,只有行政区界线是明确的,据此选A。 【4题详解】 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云贵高原属于地形区,都可以开发,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属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范围,不能开发,属于禁止开发区,据此选B。 剪纸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陕西延安北部的安塞剪纸和江苏的扬州剪纸是我国南北方剪纸艺术的优秀代表,均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与陕北安塞剪纸相比,江苏扬州剪纸具有的特点是 A. 粗犷豪放 B. 质朴夸张 C. 浑厚苍劲 D. 精致细腻 6. 安塞剪纸与扬州剪纸艺术风格差异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 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差异 C. 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 D. 造纸技术的差异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剪纸与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陕北安塞地处北方,平坦开阔,剪纸粗犷豪放;江苏扬州风景秀美,水乡独特,因此扬州剪纸具有的特点是精致细腻,选D。 【6题详解】 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剪纸艺术风格差异的根本原因;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的不同直接影响剪纸风格的差异;南北方造纸技术差异不大。据此分析选B。 下表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部分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限制①自然区河谷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光照 B. 热量 C. 地形 D. 土壤 8. 与①自然区相比,②自然区 A. 交通闭塞 B. 空气稀薄 C. 多人工林 D. 经济落后 9. ③自然区 A. 气候干旱 B. 湖泊众多 C. 多属外流区 D. 流水侵蚀强烈 【答案】7. B 8. C 9.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地理分区及区域差异,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牢牢掌握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特征。 【7题详解】 根据表格中信息判断,①自然区是青藏高寒区,海拔高,气温低,不利于农作物成熟。河谷地区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限制该地河谷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故B正确。高原上光照充足,光照、地形、土壤不是主要限制因素,故ACD错误。 【8题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判断,②自然区是东部季风区,与①自然区相比,②自然区交通通达度高,空气密度大,多人工林,经济发展水平高,故C正确,ABD错误。 【9题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判断,③自然区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旱,故A正确;降水少,河流、湖泊少,故B错误;河流大多没有流入海洋,多属内流区,故C错误;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强烈,流水作用微弱,故D错误。 【点睛】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结合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分析,青藏高寒区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适宜农业生产,形成河谷农业。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读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A 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 B. 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 C. 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 D. 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 11. 下列国家中,“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宜优先推广的国家是 A. 哈萨克斯坦 B. 新加坡 C. 比利时 D. 巴西 【答案】10. D 11. A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对比保护性耕作法实验前后,可以看出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大气水分增加,增加了土壤水分、增加了大气水汽,空气湿度上升,;提高了土壤抗旱能力;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空气含量下降,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透气性;大气悬浮质下降,减少空气污染。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可以增加土壤水分、肥力,利于提高大气水分,降低空气中的悬浮质,四个国家中哈萨克斯坦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采用“保护性耕作法”利于其土壤的保护及大气质量改善;新加坡、比利时、巴西都是全年多雨的,无需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10题详解】 对比保护性耕作法实验前后,可以看出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大气水分增加,增加了土壤水分、增加了大气水汽,空气湿度上升,A错;提高了土壤抗旱能力,B错;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空气含量下降,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透气性,C错;大气悬浮质下降,减少空气污染,D正确。 【11题详解】 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可以增加土壤水分、肥力,利于提高大气水分,降低空气中的悬浮质,四个国家中哈萨克斯坦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采用“保护性耕作法”利于其土壤的保护及大气质量改善;新加坡、比利时、巴西都是全年多雨的,无需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选A正确。 沘(bǐ)江是澜沧江上游的一条主要河流,流域内分布着全国最大的铅锌矿区,是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读沘江及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 完成下列各题 12. 在沘江流域实施了梯级开发,其主要目的是 A. 增加发电量 B. 增强通航力 C. 防洪与抗旱 D. 促进旅游业 13. 沘江谷地的地质构造是 ①向斜 ②背斜 ③地垒 ④地堑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2. A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梯级开发就是开发中、大型河流的水电资源,梯级开发是从河流的中下游处慢慢的像梯子一样,一级一级的开发,也就是一个水电站接着一个水电站的开发。在沘江流域实施了梯级开发,主要是用于发电,增加发电,选择A。 【13题详解】 从图中的岩层运动方向可以判断,沘江河道两侧断裂,中间下降,地质构造属于地堑,所以沘江河道分布在地堑构造中,同时,沘江河床底部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据此选D。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开发和地质构造。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以进行梯级开发,增加发电量。通过岩层的弯曲和断裂运动,我们可以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 2016年1月14日《京华时报》消息,中粮开卖“沙漠小米”推进荒漠化治理。专家介绍,相对于玉米、小麦等当地传统作物,平均每亩“沙漠小米”可节约400立方米水。通过种植“沙漠小米”,可为当地节约大量的绿洲地下水,延缓沙漠蔓延。如图为我国某地区荒漠化形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甲所处的绿洲地区自从推广种植“沙漠小米”之后,荒漠化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这间接说明该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过度樵采 B. 水资源利用不当 C. 过度开垦 D. 过度放牧 15. 乙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土地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由文字信息“相对于玉米、小麦等当地传统作物,平均每亩沙漠小米可节约400立方米水”可知,水资源利用不当是当地沙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另外,结合图可知,甲地绿洲位于祁连山北麓河流的下游,中上游(甘肃境内)过度用水,会导致下游缺水,加速当地沙漠化。故答案选B项。 【15题详解】 乙地区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主要靠引黄河水灌溉,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比如大水漫灌往往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一旦水分大量蒸发,盐分聚集在表层土壤中,形成土壤盐碱化,故②③正确,故选C项。 【点睛】土壤盐碱化: 1、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其形成原因有: (1)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 (2)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 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3)在严重缺乏淡水的地区,如:西北黄土高原,由于淡水资源不足,与农业生产发展供需矛盾尖锐,采用低劣质水灌溉是人为造成的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原因。 (4)无计划开垦荒坡地,滥砍乱伐,破坏植被,使裸露土壤的地表蒸发量增大,也易形成土地盐碱化。 2、盐碱地分布: 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3、治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 (2)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 (3)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 (4)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6. 2010—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发展趋势是( ) ①煤炭不占重要地位 ②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下降 ③石油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 ④太阳能、风能等其他能源消费比重几乎没有变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17. 促进我国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①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②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 ③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结合国情增加煤炭消费比重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④ 【答案】16. D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2015年我国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为63%,仍然占重要地位,①错。从2010年到2015年化石能源占比从92.1%减少到81.4%,比重下降,②对。石油消费从17.6%下降到17.1%,③对。其他能源由0.5%增加到2.6%,比重略有升高,④错。故选D项。 【17题详解】 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利于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而提高重化工业比重、增加煤炭消费比重会使我国能源消费量提高,环境污染加剧,且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经过多年大力开采,我国煤炭储量已大幅下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故选A项。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華。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在互联网基础上用户端廷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我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合理“药方”是 A. 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 B. 扩大产业的生产规模 C. 加大产品的科技投入 D. 引进充足的产业工人 19. 上海是我国目前物联网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地区,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充足的资金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B. 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制度 C. 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和政策刺激 D. 较低的土地租金和高素质劳动力 【答案】18. C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但知识是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不能更好的促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A错误,C正确;扩大产业的生产规模是传统产业发展模式,B错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后需要少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不需要引进充足的产业工人,D错误。故答案选C。 【19题详解】 由题干材料可知,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互换和通讯。由于延伸到“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这就要求该区域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提供丰富的物品,有创新的制度打造差异性的信息交换和通讯。B正确;资金、技术、交通、高素质劳动力等对物联网建设不具有决定性影响,A、C、D错误。故选B。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图示区域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 A. 劳动力 B. 资金 C. 技术 D. 能源 21. 相对松嫩平原,该区域发展农业处于劣势的是 ( ) A. 降水 B. 热量 C. 人均耕地面积 D. 河流、湖泊 【答案】20. D 21. C 【解析】 试题分析: 【20题详解】 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图示位于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能源不足,所以D正确。 【21题详解】 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图示位于长三角地区,相对松嫩平原,该区域发展农业处于劣势的是人均耕地面积少,所以C正确。 考点:区域农业发展 材料一:“腾笼换鸟”。 长三角地区目前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一是国际间的产业,主要包括航天、生物、信息、医药等产业,向长三角区域内的沿海、沿高速公路、沿江等交通优势明显、基础产业雄厚的地区转移;而在长三角内部,相对发达的上海、浙东、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样的转移,既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也是政府调控的结晶;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是苏南地区与苏北地区的双赢共振。 材料二:目前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22. 随着经济发展,原先经济发达地区开始“腾笼换鸟”。有关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劳动力需求量大 B. 生产规模大 C. 技术含量高 D. 环境污染较轻 23. “腾笼换鸟”对苏北某市产生的有利影响 (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22. A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结合苏南(发达地区)与苏北(落后地区)投资要素对比表可以看出,被“逼走”的产业具有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污染重、所需劳动力多的特点,故A项正确。故选A。 【23题详解】 “腾笼换鸟”有利于苏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产业升级,①③对;但免征排污费,会将污染严重的企业引入苏北,加重环境污染,②错;工业化、城市化占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多样化,但耕地面积减少,④错,故C项正确。故选C。 24.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投入运行,正在为民用和国防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该系统能够替代下列 A. GPS B. GIS C. RS D. 数字地球 【答案】A 【解析】 【详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与GPS(全球定位系统)一样具有定位、导航和通信等功能,因此北斗导航系统能够代替GPS,故选A。 25.“滴滴打车”软件将“互联网”和“交通”融合,这种“互联网+交通”的经济模式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A. RS B. GIS C. GPS D. GIS和GPS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利用“滴滴打车”软件设置试题,涉及地理信息技术,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掌握程度。 【详解】利用“滴滴打车”软件打车,打车人查询车辆位置、专车司机确定打车人的位置均要使用到全球定位系统(GPS),“滴滴打车”手机APP就是一个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终端,该系统负责收集、处理、表达地理信息,由此可知,“互联网+交通”的经济模式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GIS和GPS,选项D符合题意。利用“滴滴打车”软件打车,没有直接运用RS技术,排除A。选项B、C不够全面,排除B、C。故选D。 热红外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完成下面小题。 26. 获取热红外影像使用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IS B. RS C. GPS D. VR 27. 晴天正午时刻,长三角地区一幅热红外影像中最亮的是 A. 高速公路 B. 绿化带 C. 鱼塘 D. 水稻田 【答案】26. B 27. A 【解析】 本题考查遥感。 【26题详解】 遥感是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运用现代化的运载工具和传感器,从远距离获取目标物体的电磁波特性,获取热红外影像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B正确。GIS(地理信息系统):用以处理与分析地理数据。GPS(全球定位系统):一股用于单个点的精确定位。VR是三维单体图。故选B。 【27题详解】 题干中说明了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与地物表面温度的关系:温度高→亮度大。因此晴天正午时刻,选项所列温度最高的地物最亮。公路的热容量最小,升温最快,故选A。 28.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技术 ③全球定位技术 ④数字地球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RS遥感技术主要功能是拍摄卫星图像。使用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全球定位技术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数字地球主要功能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 【详解】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主要使用了遥感技术,拍摄卫星图像,①对。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②对。不需求全球定位技术,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③错。数字地球主要功能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④错。B对,A、C、D错。 29.关于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理信息技术是构建数字地球的基础 ②数字地球最大的特征是模拟现实 ③数字地球采取集中的方式存储信息 ④数字地球是把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地理信息技术是构建数字地球的基础;数字地球最大的特征是模拟现实;数字地球是把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选D。数字地球采取数字化方式存储信息数据。 30.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 易农荒地多 C. 土壤肥沃 D. 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东北平原土地肥沃,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质被称为“黑土地”.同时东北地区人口密度较低,人均占有耕地多,有较多的余粮供应外地,商品率高,使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经过建设者多年的艰苦努力,原先叫做“北大荒”的大片荒地,成了富饶的“北大仓”。AC项不是成为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必备条件和最主要原因,东北现在可供开垦的后备荒地已经不多了,而且这也不是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必要条件,B错。据此分析选D。 【点睛】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光照充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其中东北平原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就是我国的两个商品粮基地。 二、综合题 31.读水库大坝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下列现象应出现在图中甲、乙哪个区域(图中甲为大坝以东的区域,乙为大坝以西的区域)。(注:填甲或乙) ①修建水库形成的淹没区域是 , ②洪水灾害可能减少的区域是 , ③泥沙容易淤积的区域是 。 (2)建设水电站可利用的水位落差应是图中的 (填H1、H2或H3)。水轮发电机应安放在图中 (填A或B)位置上。 (3)分析建坝对其下游的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 【答案】(1)①乙、②甲、③乙 (2)H2 B (3)受水库的调节作用,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由于水库的拦截作用,河流的含沙量会减少 【解析】 (1)修好大坝,上游区被淹没,而且泥沙会淤积,但是大坝下游则减少水患,航道条件也得到改善。通常我们会选水流湍急,河道狭窄的峡谷地区修建大坝。据此分析得出①乙、②甲、③乙 (2)建设水电站可利用的水位落差应是水位差,即H2,水轮发电机应安放在图中最大水位差的B处以获取最大动力。 (3) 建坝相当于修建了人工湖泊,可以对其下游的河流起到调蓄功能,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由于水库的拦截作用,河流的含沙量会减少。 【点睛】 修好大坝,上游区被淹没,而且泥沙会淤积,但是大坝下游则减少水患,航道条件也得到改善。通常我们会选水流湍急,河道狭窄峡谷地区修建大坝。大坝可以对其下游的河流起到调蓄功能,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 32.读“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________,B________;省会名称:C________,D________。 (2)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________。水土流失是形成这一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有: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3)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___________,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治理中要采用________措施、________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 【答案】(1)太行山 秦岭 兰州 银川 (2)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砍伐;不合理开采。(任意答2点) (3)保持水土 工程 生物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要求学生掌握黄土高原的地形、水土流失的原因、措施等。 (1)结合地图即可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2)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有: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砍伐;不合理开采。 (3)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治理中要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 33.读“江苏省部分物产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本地资源,江苏省可发展的工业部门有________ (2)目前,苏北地区承接苏南转移这类产业的优势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几年,江苏棉花生产萎缩,而蔬菜、花卉等迅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变化,其变化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化学工业;纺织工业 (2)土地廉价而丰富;劳动力廉价丰富;政策支持等 (3)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业技术的发展;城市发展,耕地资源减少;棉花生产经济效益较蔬菜、花卉低等 【解析】 本题以江苏省部分物产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区域产业发展方向,考查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区域经济发展方向。据图可知,该区域有丰富的盐、棉花、蚕丝等资源,说明该区域可以发展的产业为盐化工等化学工业和纺织工业。 (2)考查产业转移的条件。相对于苏南地区,苏北地区的土地资源广阔且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 (3)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分布的影响。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耕地资源量减少;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条件发生了改变,导致郊区农业类型发生变化;单位产值来分析,棉花生产经济效益较蔬菜、花卉低等。 【点睛】产业转移的条件 1 、区域间存在产业级差。由于世界各地的要素禀赋不同、制度环境不同,从而导致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发达国家(或地区)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主导产业存在明显的产业级差。正是这些区域间产业级差的存在促使产业转移的发生成为可能。 2、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由于产业转移通常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和跨区域贸易等方式实现,这就要求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跨地区流动,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产力和产业规模。因此,生产要素能否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以及流动的自由程度大小,决定着产业转移阻力的大小。 3、区域间存在产业利益差。不同区域的经济体中,由于要素禀赋、市场结构、技术水平等不同,产业成长的利益格局也会不一致,正是这些区域间产业利益差,诱发并引导了产业转移以获取比较利益。 4、产业竞争。垄断的产业不会发生产业转移,因为企业会通过垄断实现高额利润。只有产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竞争,引发企业经营的成本压力和市场压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积极寻求跨地区投资和跨地区贸易,最终导致产业转移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区域间存在产业级差、地区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区域间存在产业利益差以及产业竞争是发生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然而即使这些条件都得到满足也并不必然会导致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转移的发生还需要动力系统的推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