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2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练习含解析
祝福 时间:40分钟 满分:44分 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教室里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学得认真,课堂气氛沸沸扬扬,十分活跃。 B.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 C.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 D.对那些在魔兽世界游戏停服期间百无聊赖的网游玩家们而言,这一看似平淡无奇却充满温情的帖子成了消解心中郁闷和寂寞的一剂良药。 答案 A 解析 A.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此处形容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合语境。B.横七竖八:形容某东西摆放杂乱,毫无规律。使用正确。C.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安闲自得。使用正确。D.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使用正确。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祥林嫂的悲剧,难道有谁会否认不是她所遭受的野蛮的残酷的令人窒息的精神虐待的必然结果吗? B.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我从四叔正襟危坐的脸色上,又忽而怀疑起来。 C.电影《祝福》增添的祥林嫂在土地庙怒砍门槛的情节,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热议。 D.祥林嫂是个淳朴善良而且安分耐劳的农村妇女,她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只有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一个生活的权利,她就心满意足了。 答案 C 解析 A项,否定不当,应删去“有谁会否认”。B项,“正襟危坐”不能修饰“脸色”。D项,“只有……就”搭配不当,改为“只要……就”。 3.下列对各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祥林嫂被绑架后,鲁四老爷却说:“可恶!然而……”——“可恶”的是,暗地里抢走了祥林嫂,有失自己的体面,“然而……”的潜台词是,夫家把她弄回家也理所当然。 B.听了柳妈关于阴间的故事,祥林嫂“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说明柳妈的讲述使她感到极大的恐惧,背负了沉重的精神压力。 C.鲁镇的人对祥林嫂头上的伤疤“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而祥林嫂却“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表现了祥林嫂的坚强和反抗精神。 D.祥林嫂死前向“我”询问“灵魂”的有无。——反映她死前矛盾的心情:既希望死后见到儿子,又不希望死后被锯成两半。 答案 C 解析 C.祥林嫂的反应说明她对获得别人的同情已经绝望,精神陷于麻木了。 4.请选出与上下文联系最紧密的一句(3分)( ) ……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 6 - 此后大约十几天,大家正已渐渐忘却了先前的事,卫老婆子忽而带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进来了,说那是祥林嫂的婆婆。 A.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她诚然是逃出来的。 B.这推想不多久就证实了:她诚然是逃出来的。 C.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 D.她诚然是逃出来的,这推想不多久就证实了。 答案 C 解析 “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与上文照应,应放在前面,据此排除A、B。“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强调“不多久”,与下文“此后大约十几天”照应,据此排除D。 5.下列句子中,表达效果最好的一组是(3分)( ) ①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下端开了裂的比她更长的一支竹竿。 ②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③一个十多岁的能打柴的小叔子。 ④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①③两句是常式句,②④两句是变式句,后者在表达上更有力度。第②句,将原来属于“破碗”的定语“空的”置于“破碗”之后,单独成句,更能突出当时祥林嫂生活的艰难;②句中将“下端开了裂”放在后面,也有同样的效果。④句更能突出小叔子年龄小,但已能干活。 6.指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3分)( ) A.宋朝的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B.“牲”原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牺牲”古义类此。 C.“监生”是指明清两代在地方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地主豪绅可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D.鲁迅的小说集有《彷徨》《呐喊》《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彷徨》,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有《野草》。 答案 C 解析 “在地方学府读书的人”错。监生是在中央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 二、类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7~9题。 永远的母亲 北方的季节,说变就变。好像时令就是命令,万物都违抗不得。春天到了,再坚硬的土地也得按时返青;秋天走了,再蓬勃的树叶也得屈尊枯萎。这是老天定下的时刻表,即使在这个弹丸小镇上。它仍然被一丝不苟地执行着。 振青嫂紧了紧身上的旧毛衣,使劲搓搓手,重新操起扫帚,一下下地扫过去。冬天越近, - 6 - 土地就越显得干硬,扫帚划过,响起刺耳的“咝啦”声,振青嫂的手也一阵阵干冷地疼痛。她只能把扫帚握得更紧,仿佛那是她的命一般。 其实,这把扫帚也的确是她的命,就像她身上这件脱了线褪了颜色的旧毛衣是她唯一的外套一样。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七年。而七年前,她还是一个面庞红润的少妇,一个温婉朴实的母亲。只是后来,与她同来城里打工的丈夫弄丢了孩子,于是她失去了自己唯一尊贵的身份——母亲。她的亲亲的儿子豆豆,那时才只有五岁呢。 “找不到孩子,我就死在这儿!”每次回想这句话,振青嫂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无比坚强的女人,就像扫帚下枯黄的叶片,干瘪苦涩但筋骨嶙峋。 现在,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跑到她面前,打扰了她的回忆。小男孩有五岁左右,这让振青嫂想起了自己的心头肉,她忍不住暗地里比较:脸盘有点像,都是圆圆的,个头、胖瘦也差不多。不过,豆豆是双眼皮,比眼前这一个要漂亮些,而且,豆豆一边一个小虎牙,没有比他更惹人疼的孩子了。这样想过之后,振青嫂心中竟然略觉安慰。但是,既而她就想起,豆豆离开她已经七年多了。她不禁又将目光投向那个小男孩,这一次,他越看越像小豆豆了。 “豆豆——”振青嫂伸出手去。其实,几年来,她已经习惯于管所有的小孩子叫豆豆。可眼前的孩子显然被这个陌生人吓着了,小嘴一撇,就跑开了。振青嫂叹口气,这种情景她也早就习惯了,岂止孩子如此,这里的大人,哪一个不是经常对她指指点点,有时还甩下一句“神经有问题”,好像丢了孩子并非她的不幸,而是她的罪孽。当然,如果振青嫂有文化,如果她也读过鲁迅的话,她也许会知道,我们中国人是善于淡化悲剧的,尤其是淡化别人的悲剧。 小男孩穿着鲜红的羽绒服,像一团小火球在马路牙子附近滚来滚去。振青嫂很想掉过头专心扫地,可那个可爱的身影像钉在了脑子里,一再吸引她的目光。于是,振青嫂又紧了紧毛衣,想到自己初为人母时的兴奋和紧张,焦虑和不安,这让她心里有些酸涩。仅仅是酸涩而已,也许她已在痛苦中浸泡太久,不能体会出除痛苦以外的感觉了。 也许这个平凡的下午注定要爆发一场灾难,当一辆重型卡车向小男孩驶去时,振青嫂头发倏地竖了起来,浑身酸麻,像要散架一样。而这个胖宝宝显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他被一记扫帚扫到三米开外,直到那个让他害怕的女人倒在车轮下。他才看着地上那一摊暗红的血,“哇”地哭了出来,而他哭的原因,可能是刚才摔倒时伤了自己的膝盖。 振青嫂仰面朝天地躺着,突然发现小镇的天空其实很蓝很蓝,而且并不像她想象中那么瘦狭,也许她平时只顾低头看地,却忽略了原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现在,躺在地上,她在剧烈的疼痛中感到久违的舒适。围在她身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逐渐扩大的脸…… “没想到这个女人还挺勇敢!” “哪儿啊,她肯定把孩子看成自己丢的那个了。” “可她的孩子,少说也有十二岁了呀。” “要不怎么说,她脑筋还是不清楚……” “唉,啥人啥命,这样去了,也算她的造化。” 振青嫂突然觉出自己的伟大了,这些所谓的城里人,哪里懂她的心思,他们只知道毛衣旧了要买新的,却不知道良心旧了就永远难以洗净。 而她,现在终于躺倒在自己扫了七年的干干净净的大街上,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地想念她的豆豆。也许孩子在另一个世界等她,在那个世界里,她有一所房子, - 6 - 她可以在厨房里煮汤、煎鸡蛋,在客厅里看电视、织毛衣,一定要织两件,一件给自己,一件给她的豆豆…… 7.请简要分析文章前两段中隐含的自然环境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4分) 答: 答案 特点:冷清、萧索。 作用:①奠定了冷漠、低沉的感情基调;②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烘托其不幸遭遇及坚强性格,为下文悲剧的发生作铺垫。 解析 “北方的季节,说变就变”“振青嫂紧了紧身上的旧毛衣,使劲搓搓手”“冬天越近,土地就越显得干硬,扫帚划过,响起刺耳的‘咝啦’声,振青嫂的手也一阵阵干冷地疼痛。她只能把扫帚握得更紧”“在这个弹丸小镇上”,这里隐含了“冷清”的信息。“秋天走了,再蓬勃的树叶也得屈尊枯萎”可概括出“萧索”的环境特点。作用从奠定基调、提供人物活动的环境及情节的发展方面结合文本作答即可。 8.试分析文章第4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5分) 答: 答案 ①结构: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所写她的不幸遭遇及她面对不幸时的反应,进而为下文悲剧的发生埋下伏笔。②内容:点明振青嫂作为母亲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性格特点,使她的形象鲜明、生动、饱满。 解析 解答本题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①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有总起、总结、承上启下几种,本段在文章中间,再结合内容可知是承上启下。“找不到孩子,我就死在这儿!”这是对上文的总结;“每次回想这句话,振青嫂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无比坚强的女人”是为后文作铺垫。②内容上的作用有突出人物形象、点明主旨等,这里“无比坚强”点明了振青嫂作为母亲的责任意识,突出她的人物形象。 9.谈谈你对小说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6分) 答: 答案 最后一段是作者美好的想象,它借助振青嫂的心理活动传达一种希望,用具体的细节描写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注。同时,让想象与现实形成对比,反衬以振青嫂为代表的不幸者的恶劣的生存境遇(或反衬旁观者的冷漠无情)。 解析 前文多次描写了振青嫂的痛苦和城里人对她的漠不关心。而最后一段的想象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可见对振青嫂的同情,及对“城里人”的批评。 三、语言运用(11分) 10.在交际语言中,有禁忌语,也有其变通的说法——委婉语。如鲁迅小说《祝福》中短工把祥林嫂“死了”说成“老了”,这里的“死了”就是禁忌语,“老了”就是委婉语。请你结合生活的实际,举出两个禁忌语变委婉语的例子,并加以说明。(5分) 答: 答案 (示例)(1)在有些地方,人们把“舌头”称为“赚头”。这里的“舌”谐音“蚀”,不吉利,所以人们改称它为“赚头”,意为有利可赚。 - 6 - (2)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身体有病”称为“不舒服”。疾病是人们避讳的,所以婉言为“不舒服”。 解析 从实际生活中或读过的书中挖掘例子,指出禁忌语是什么,委婉的说法又怎么说,最后解析为什么避讳。 11.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在横线处再写三个句子。(6分) 读点鲁迅,在你孤独无助时,那是一根神奇的拐杖; , ; , ; , 。 答案 (示例)在你彷徨无奈时 那是一盏不灭的明灯 在你空虚无聊时 那是一曲激励的号角 在你消沉无为时 那是一剂振奋的良药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仿写时内容上要注意围绕“给人激励、警醒”的主题,结构上要与画波浪线的语句的句式相同,并且使用暗喻修辞。 - 6 - - 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