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部编版)‎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7‎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A.头衔(xián) 澄澈  虚无缥缈(miǎo) 骇人听闻 B.御聘(qìn) 精至 随声附和(hè) 灵机一动 C.掺和(chān) 渡金 钦差大臣(qīng) 神通广大 D.庇护(pì) 荒凉 非常称职(chèn) 英雄气慨 ‎【解析】B项,御聘(pìn),精致;C项,镀金,钦差大臣(qīn);D项,庇护(bì),英雄气概。‎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王明在学校经常犯小错误,被老师多次批评也不改,真是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2020年1月26日,美国篮球运动员科比因直升机事故遇难,他的离去,使美国体坛黯然失色。‎ C.父亲到山上砍了一天的柴,中午又没吃饭,回到家里已是疲倦不堪了。‎ D.生活忙忙碌碌,为工作奔波,为生计操劳,总是有接二连三的事情让我们无法停下忙碌的脚步。‎ ‎【解析】“不可救药”是指人或事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不合语境。‎ ‎3.(2020·绥化)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B.小强和小刚参加学校乒乓球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他终于夺得冠军,为班级赢得了荣誉。‎ C.中国高铁正在积极走出国门,谁也不会否认它将来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学校的几名老师带领我们游览了巧夺天工的张家界大峡谷。‎ ‎【解析】A项,不合逻辑,“月光”和“树影”不能发出“沙沙的声响”。B项,表意不明,把“他”改为“小强”或“小刚”。D项,用词不当,应将“巧夺天工”改为“鬼斧神工”。‎ ‎4.(2020·自贡)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比如它的名字,是“蜡梅”还是“腊梅”呢?很多人不知道它正确的写法是“蜡梅”,成都植物园的牌子也写错了。‎ ‎②成都人喜欢蜡梅,是自然的。‎ ‎③我们可以用黄庭坚的诗注作证,“京洛间有花,香气似梅,亦五出(五瓣)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捻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 ‎④明朝的《花疏》中写,蜡梅是寒花,绝品,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 ‎⑤但惟其自然,有时候我们对所爱的东西并不深究。‎ A.②①③④⑤     B.②⑤①③④‎ C.④①⑤②③ D.④③②⑤①‎ ‎5.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 )‎ 春节期间,你的同学李晨常常拿着红包钱去网吧上网打游戏,有时甚至夜不归宿,她的父母请你帮忙劝说他,作为朋友,你将怎么说?‎ 7‎ A.“李晨,你的父母多爱你呀,红包钱一分不留全给你了,你可要用好这‘爱子钱’,千万不要去上网打游戏,那可是耗钱又伤身体呀!”‎ B.“李晨,你夜不归宿上网打游戏。你父母多担心你呀!”‎ C.“李晨,你真不应该拿红包钱上网打游戏呀!”‎ D.“李晨,千万不要去上网打游戏,那可是耗钱又伤身体呀!”‎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天末怀李白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此诗为诗人客居秦州时所作。时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6.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了一片悲愁。‎ B.“君子意如何?”不经意之语却表达了最关切的心情。‎ C.李白遇赦,却不见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 D.对于李白写诗赠屈原以诉内心愤意,作者感到很欣慰。‎ ‎【解析】诗中并没有写李白写诗赠屈原以诉愤意,这是作者的想象。‎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诗中既有对友人深沉的怀念,也有对其身世的同情。‎ B.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十分强烈,犹如奔腾之水,一泻千里。‎ 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富含哲理,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 D.反复吟诵全诗犹读友人书信,言浅情深,意象深远。‎ ‎【解析】诗歌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而是百转千回,萦绕心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2分)‎ 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恚悔①(嗔恙),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②,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从本以来,常无有乐,然其痴倒,横生乐想。如彼痴人于半番饼,生于饱想。世人无知,以富贵为乐。夫富贵者,求时甚苦,既获得已,守护亦苦,后还失之,忧念复苦。于三时③中,都无有乐,犹如衣食,遮故④名乐,于辛苦中,横生乐想。‎ ‎(节选自《百喻经》)‎ ‎【注】①恚(huì)悔:忿怒而懊悔。②唐自捐弃:空落落地浪费掉了。唐:空,徒然。③三时:早中晚三时。④故:原来的。‎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食六枚半/已   B.其人/恚悔 C.然其/痴倒   D.设知/半饼能充足者 ‎【解析】应划分为:然/其痴倒。‎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已( 停止 )‎ 7‎ ‎(2)亦( 也 )‎ ‎(3)甚( 非常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2)犹如衣食,遮故名乐,于辛苦中,横生乐想。‎ 就好比衣食可以遮寒祛饥,便在辛苦营求中横空生出快乐的念头来。‎ ‎11.从某一角度,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3分)‎ ‎①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一个积累和发展的过程。②不能以偏概全。③讽刺了那种钻牛角尖,遇事不分析前因后果,徒生苦恼的糊涂的人。‎ ‎【参考译文】‎ 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很饱了,这时,他忿怒而懊悔(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世上的人也是这样(如此)。自古以来,就永远没有什么快乐的事情,然而世人痴愚颠倒,横空生出快乐的念头来,就像那个痴人,对半块饼产生会饱的想法。世人实在无知,竟以富贵为乐。那富贵,追求之际很苦,待到获得了,守护住它也很苦,此后一旦又失去了,忧思念想又是苦,在早中晚三时中,都没有什么快乐。就好比衣食可以遮寒祛饥,便在辛苦营求中横空生出快乐的念头来。‎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2)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3)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4)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 ‎(5)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6)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 ‎(7)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 ‎(8)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6题。(17分)‎ 灯 侯发山 ‎①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临近家乡,天色渐暗,看到远处江面上三三两两的桅灯,小伟心中顿觉温暖。‎ ‎②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是个孝子,虽然在城里办厂,平时可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就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③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钓鱼。‎ ‎④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的事。‎ ‎⑤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 7‎ 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⑥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钓鱼。‎ ‎⑦小伟吃惊不小,心想父亲什么时候学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鮟鱇(ān kāng)鱼。‎ ‎⑨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长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根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⑩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⑪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⑫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灯,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宽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⑬小伟呵呵一笑说,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⑭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江里,然后继续说,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⑮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⑯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 ‎⑰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想着父亲的种种举动,小伟恍然大悟。他心中一热,双眼潮湿起来,不由地抬起手来挥了挥头上飞舞的蚊虫。‎ ‎⑱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有时做事啊,不能太招人眼了。‎ ‎⑲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⑳父亲愣怔了一下。‎ 小伟说,我那样做,并没什么别的想法,不是炫耀,也不是为赢得什么好名声,就是让大家监督自己,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 儿子,你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说着,拿起拳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 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语重心长地说,小伟,爹希望你能像你说的那样,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小伟看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影像一座山,那样挺拔,那样沉稳。‎ 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但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担心会迷路……‎ ‎(选自《小说选刊》2019年5月,有删改)‎ ‎13.小说第⑤至⑫段详细记叙了父子俩钓鱼的经过,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用父子俩钓鱼的经过为父子俩的沟通创设了情境,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父亲借钓鱼教导小伟以及小伟向父亲吐露心迹作铺垫,丰富了人物形象,也深化了文章主题。‎ ‎14.请按照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分)‎ ‎(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他心中一热,双眼潮湿起来,不由地抬起手来挥了挥头上飞舞的蚊虫。‎ 7‎ 这一连串词语的运用说明小伟此时已解开了内心的疑惑,形象地写出了小伟知道父亲天天去朋友圈里关注自己后内心的感动,表达了小伟对父亲的感激与深爱。‎ ‎(2)联系上下文,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3分)‎ 小伟看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影像一座山,那样挺拔,那样沉稳。‎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的身影”比作“一座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伟心中父亲形象的挺拔、沉稳,表达了小伟因为有父亲这盏“灯”为自己照路内心所感到的踏实,也表达了小伟对这如山的父爱的感激以及对父亲的深爱。‎ ‎15.小说标题为“灯”,“灯”在文中多次出现,含义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3分)‎ 蛤蟆鱼的“灯”是为了诱捕食物,为自己谋利;灯塔的“灯”是为别人照亮前行的道路;而父亲更像一盏明灯,照亮儿子的内心,指引儿子走向正确的道路。‎ ‎16.联系全文,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运用对比手法,将没有路灯的黑暗与小伟走得踏实不会迷路做对比,写出了父亲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儿子的内心,指引儿子走向正确的道路,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0题。(13分)‎ 春夜奇遇 汤素兰 为给父亲扫墓,小林医生在清明节前一天回到了大山里的老家。父亲老林生前是乡村医生,在家里开了一家小小的“林氏诊所”。现在父亲过世七八年了,“林氏诊所”的铜牌还挂在院门外的墙上。七八年的风吹雨淋,铜牌上有的地方生了铜锈,有点暗淡了。‎ 小林每打开一道门、推开一扇窗,就好像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小时候,父亲总是忙,白天给人看病,晚上也常常要接诊或者出诊。他记得,西厢的房子,外间是药房,里间的门大多数时候还挂着锁,父亲叮嘱他不要随便进去。有一天下午天快黑的时候,小林等父亲走远,便偷偷地取出钥匙打开了里间的门。在昏暗中,小林看见一只长得像小鹿一样的动物,脑袋和一只眼睛包着棉纱,扎着绷带。小林打开门的时候,那个动物显然受了惊吓,发出一声响亮的叫声,一头撞翻小林,逃走了。父亲去世几天后,小林终于再次将这间神秘的房子打开,发现父亲竟然在这间昏暗的房子里装了无影灯,还有一张手术台,这让小林大吃了一惊。‎ 小林家的房子在村子西头最靠近大山的坡地上。西边靠山,只有上山的小路,并没有人来往,除了朝南的院门,父亲还在后院的西边院墙上开了一道小门,小门装了铜铃,铜铃上系着一根棕绳,棕绳一直拖到地上。小林不明白原因,他曾问过父亲,父亲说:“万一有从后院来找我看病的呢?他一拉铃,我就能听到。”“拉铃不是得伸出手来吗?谁的个子会这么矮,矮到地上呢?”“以防万一吧。万一来的是个矮个子呢?”‎ 小林沿着山坡上的小路朝父亲的墓地走去。一边走一边想:今年父亲的坟上,是不是又会有花环?来到父亲的墓地,小林果然又看见——不知道是谁,已经将一个用白梽木花和杨柳枝扎成的花环放在父亲墓碑前。父亲去世后,每一年清明节,小林都发现,总是有谁比他更早来给父亲扫墓。他一直不知道这个神秘的人是谁,但他很高兴看到父亲被人纪念。‎ 这一天,一场雨阻断了回城的路,小林只好在家里住一晚上。半夜里,小林好像听到丁零零的门铃声一直响个不停,小林迷迷糊糊地趿着拖鞋来到后院,打开小门。在朦胧的月光下面,他看见一只大穿山甲背着一只小穿山甲站在门口。大穿山甲看到小林,立即把两只前爪放在胸前,长长的嘴翕动着,急急忙忙地说话。小林竟然听懂了它的话。“啊,我家宝宝有救了……”小林抬头看向屋后的大山,他分明感到在静寂的山岭间有无数双眼睛正在充满期待地注视着他,让他对自己能听懂穿山甲说话一点儿也不震惊。小林立即从车子后备厢里拿出急救箱,把穿山甲带到西厢里间,打开无影灯,给小穿山甲清理伤口、消毒,缝合。那只大穿山甲在手术台边上一边流泪,一边唠叨:“老狸爷爷还说,要是老林医生还在,这孩子或许还有救。当年黄麂的脑袋被猎枪打开花,老林医生都将它救活了……”小林猛地一惊:‎ 7‎ ‎“小时候看到的原来是黄麂呀!”穿山甲妈妈继续说:“每年清明节,它都代表我们大家去给老林医生上坟。”小林医生恍然大悟。手术结束后,他吩咐穿山甲妈妈:“回家以后要防止伤口感染,一周以后就可以拆线了。”“我到时再来找您,行吗?”穿山甲妈妈问。小林医生本能地点了点头。‎ 吃完早餐,小林便收拾好东西,发动了汽车。表婶问:“你怕是要过年才回来了吧?”小林便说:“我下周末会回来呢。以后,我说不定每周末都回来。毕竟,开车也就两小时……”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大晴天,山下的溪涧里,茂密的春草染绿了溪水;山脚的水田里,成群的鸭鹅在尽情地嬉戏;山坡的松林中,无数的小鸟用宛转的歌声赞美着融融的春光。当汽车快要驶出屋前的坡道、转入山坡下的村道时,从汽车后视镜里,小林看到一只小松鼠跳到院墙上,用尾巴擦着“林氏诊所”的铜牌,擦得铜牌在太阳下闪着锃亮的光。‎ ‎(选自《人民文学》2020年第6期,有删改)‎ ‎17.穿山甲深夜来到“林氏诊所”求救并得到救治,虽出乎意料之外,却在于情理之中,因为作者在前面作了铺垫,埋了伏笔。请根据小说,填写下面表格中空缺的内容。(2分)‎ 铺垫成伏笔 作用 ‎①‎ 逃走的黄麂包着棉纱、扎着绷带。‎ 暗示老林救治动物。‎ ‎②‎ 家在村头,最靠近大山,西门无人来往。‎ 方便动物来去。‎ ‎③‎ ‎__后院西墙开小门,装门铃,系拖到地上的绳子。 ‎ 为动物求助创造了条件。‎ ‎④‎ 西厢里间有手术设备,小林是医生 ‎ 为穿山甲得到救治提供了医疗保障。‎ ‎18.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林氏诊所’”的铜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①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完整。②开头写“‘林氏诊所’的铜牌”,引出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也暗示着诊所传统的中断。③结尾写“‘林氏诊所’的铜牌”,凸显了小说主题,也预示着小林将继承诊所传统。‎ ‎19.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 山下的溪涧里,茂密的春草染绿了溪水;山脚的水田里,成群的鸭鹅在尽情地嬉戏;山坡的松林中,无数的小鸟用宛转的歌声赞美着融融的春光。‎ ‎①用排比句式,充分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表达的气势和节奏感。②用拟人手法,赋予了动物以人的特性,生动形象。‎ ‎20.《春夜奇遇》运用了童话中将动物拟人化的叙事手法,让动物与人沟通交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①亦真亦幻,增加了阅读趣味,使读者深入了解动物。②可以拉近主人公与动物的关系,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创造人与动物同为地球主人的境界,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1.文道中学开展“致敬英雄”主题活动。‎ ‎(1)活动一:读英雄 英雄就是为了实现美好理想,艰苦奋斗,长期坚持,战胜一切困难的人。‎ 请结合《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中的具体内容,谈谈孙悟空为什么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2分)‎ 7‎ 孙悟空不为白骨精几次三番的变化所迷惑,也不顾忌师父念紧箍咒,打死了白骨精。‎ ‎(2)活动二:访英雄 根据下面材料,以小记者的身份,向英雄机长刘传健提两个问题。(2分)‎ 川航3U8633航班飞行途中,风挡玻璃突然爆裂脱落。在万米高空,面对强风、低温、失压、缺氧、飞机急速下坠等突发状况,机长刘传健临危不乱,凭借手动和目视操纵飞机安全备降,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刘机长,当风挡玻璃突然爆裂的时候,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之后又是怎么做的?‎ ‎(3)活动三:学英雄 下面是“我也可以成为英雄”主题班会主持人的结束语,请将它续写完整。(2分)‎ 同学们,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英雄细胞,学英雄不是要你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而是要你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常的生活中,拥有一颗成为英雄的心,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 ‎(二)写作(50分)‎ ‎22.请以《你是我最欣赏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