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22 发布 |
- 37.5 KB |
- 5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语文3-14苏轼词二首课件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
第 14 课 苏轼词二首 【 助读链接 】 一、作者名片 诗文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 苏轼 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州眉山 ( 今四川眉山 ) 人,北宋文 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仕途坎 坷,学识渊博,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被公认为历史上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开创豪放词,拓宽了词的境界和题材范围,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代表作品有 《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赤壁赋 》 等。 二、背景回放 诗人不幸诗家兴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元丰二年 (1079) ,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在湖州 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 也曾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个案件先由监察御史 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次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 ( 今湖北黄冈 ) 团练副使,精神寂寞,穷愁潦倒,但是不幸的遭际并未使苏轼一蹶不振,他的文学成就达到顶峰,其代表作 《 赤壁赋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定风波 》 均写于这一时期。 三、文学常识 豪 放 词 派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其前驱是范仲淹。北宋时期,以苏轼为首的一批诗文革新派作家打破传统柳词的婉约缠绵词风,以“豪放”评词写诗,其特点是不拘守音律,气象恢宏雄放。到了南宋时期文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对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同学们,你们能由此断定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哪些词是豪放词吗?并说一下你的理由。 【 作品简介 】 1.《 水调歌头 》 这首词既描写了浩荡雄壮、水天 一色的自然风光,又灌注了一种坦荡 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 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风格。 2.《 定风波 》 这首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面上写词人对待自然风雨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词人在政治风雨中的坦然与放达,反映了作者的胸襟和气度。 【 初读自测 】 一、读准字音 二、明确句意 ( 填空或判断正误 ) (1) 窗户湿青红 湿青红: _________ (2)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倒碧峰: _____________ (3) 刚道有雌雄 刚道: ___________ (4) 认得醉翁语 醉翁:欧阳修的号。 ( ) ﹒ ﹒ ﹒ ﹒ ﹒ ﹒ ﹒ ﹒ ﹒ ﹒ 漆色鲜润 碧峰倒映水中 偏说,硬说 √ (5) 未解 庄生天籁 庄生天籁:庄子的天下。 ( ) × 。庄生:庄周,庄子; 天籁:自然界中的音响,在此指风。 《 庄子 · 齐物 论 》 说,音响有天籁、地籁、人籁之分 ﹒ ﹒ ﹒ ﹒ (6) 长记平山 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常想起当年登临平山堂,依靠枕席欣赏江南 烟雨迷蒙,孤雁远远消逝在视野之外。 (7)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 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8 ) 何妨吟啸且徐行 吟啸: _________ 徐行: ___________________ (9) 料峭春风吹酒醒 料峭: _________ 吟唱长啸 悠然自在地慢慢前行 形容微寒 ﹒ ﹒ ﹒ ﹒ ﹒ ﹒ (10)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走路比骑马还要轻快。怕 什么风吹雨打?自己平生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 是无所畏惧的。 (11)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回头看刚才那狂风大作的情形,并没有什么了 不起,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风雨和晴朗都是无所谓 的。 三、把握大意 下列对本课所选两首词的内容的理解与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水调歌头 》 上阕借平山堂所见之景写快哉亭所见之景,又暗以所见之“孤鸿”抒发自己谪居黄州远离亲朋的惆怅。 B.《 水调歌头 》 下阕先写静态之景,再以“风”为主线,既写动态之景,又贯以自己的浩然正气。 C.《 定风波 》“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既是词人面对政治“风雨”的超然态度,也是他归隐田园的具体行动。 D.《 定风波 》 中,“竹杖芒鞋”指条件简陋,“轻”说明词人旷达的胸怀、开朗乐观的性格以及超脱的人生观。 【 解析 】 选 C 。 C 项,自然界中风雨阴晴变幻莫测,不要管它们,如果不在乎风风雨雨,也不必盼什么天晴了。这就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深刻含义。展示出词人处变不惊、不随物悲喜的超脱人生观。无归隐之意。 【 文本导学 】 微课一:赏析诗歌的写景艺术 1.《 水调歌头 ( 落日绣帘卷 )》 上阕写景,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 明确 】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开头四句,先实写,描绘了亭下江水与碧空相连、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长记”一词点明“平山堂”之景是回忆,属虚写,描绘了作者在此领略的江南那种山色若隐若现、高远空蒙的景致。 2.《 水调歌头 ( 落日绣帘卷 )》 描写的对象是黄州快哉亭,为何上阕却写记起了平山堂上的景色? 【 明确 】 一是因为两处景色有相似之处;二是平山堂的文化地位较高,而快哉亭却是新建,借平山堂的文化地位来加深快哉亭的文化韵味。 微课二:评价诗歌的情感态度 3.《 水调歌头 ( 落日绣帘卷 )》 作者通过“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阐释。 【 明确 】 下片先写平静澄澈的江面突然大浪掀起老渔翁沉着与风浪搏击的场景,以此来表现虽然人生风云变幻,但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气” ( 指正气和节操 ) ,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那样舒适快意的哲理。 4.《 定风波 》 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明确 】 “ 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何妨”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表现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 5.《 定风波 》 中作者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 【 明确 】 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面对人生苦难之时,无喜无悲、荣辱皆忘、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作者一语双关把自然风雨和人生风雨相类比,通过 “ 莫听 ”“ 何妨 ”“ 谁怕 ”“ 任平生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等词语表达出来。 【 疑难探究 】 1.《 水调歌头 ( 落日绣帘卷 )》 作者在快哉亭所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 点拨 】 抓住意象的特征 —— 落日、水连空、碧峰。 上片写快哉亭远眺所见的苍茫秀丽之景。作者描写的 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 用实笔,描绘在夕阳映照之下“上下天光,一碧万 顷”的壮观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 了苍茫阔远的情致。下片写俯瞰所见,词人将目光从 天际收回,放眼江面,这无边无际的一片,像镜子一样平展、洁净,碧绿的山峰倒映其中,山光水色,融为一体,秀色可餐,令人销魂。 2.《 水调歌头 ( 落日绣帘卷 )》“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在白头翁身上,寄寓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 点拨 】 写一阵巨风,江面急剧变化,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恶浪中出没。这是一个动人心魄的惊险镜头,但是渔翁并不惧怕,他对这种与狂风恶浪的搏斗习以为常。这里“白头翁”的形象是苏东坡自身人格的象征,实际是作者面对政治祸难泰然自若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 3.《 定风波 》 开头两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 点拨 】 内容上 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写出了词人在“同行皆狼狈”,其“独不觉”的情况下欣然前行的独立、豁达人格 结构上 既呼应小序中“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谁怕”“也无风雨也无晴”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4.《 定风波 》 结尾三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各是什么?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点拨 】 表层 含意 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 深层 含意 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体现了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 好处 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抒发胸臆,从生活小事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 备选要点 】 1.《 水调歌头 ( 落日绣帘卷 )》 一词中,词人认为宋玉把风分为雌雄是不懂庄生的天籁之妙,那么词人所谓的“天籁之妙”是什么呢? 【 点拨 】 词人所谓的“天籁之妙”就是风不会因为人社会身份不同而有不同的差等,只要你心中真正充满浩然正气,那么无论你是帝王还是庶民都能享受到这风给人带来的爽快,从而展示作者的豪迈胸襟。 2. 有人评价 《 定风波 》 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 点拨 】 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 知识钩要 】 亦真亦幻 —— 虚实结合 概念解读: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 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所谓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 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 部分。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如 《 水调歌头 ·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 一词中,上阕前四句以实笔写景,目光由远及近,然后转入对平山堂的回忆,后五句写平山堂,实际是以虚笔写快哉亭。上阕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 【 知识延伸 】 虚实结合的作用 1. 相反相成。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如姜夔 《 扬州慢 》 一词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 相辅相成。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 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欧阳修 《 踏 莎行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 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 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 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 离愁别绪。下阕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 考题对接 】 (2019· 梅州模拟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9 分 ) 南 乡 子 ① 苏 轼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 ② 涨渌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 注 】 ① 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 (1081) ,作者因批评新法被贬至黄州。②蒲萄:即“葡萄”,此处喻江水澄澈碧绿。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 A.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琼杯,玉制的酒杯,亦用以美称酒杯。 B.“ 岷峨”指四川岷山、峨眉山,苏轼常常在诗词中用“岷峨”代指家乡。 C. 下阕前两句“暗”和“乱”两字写山上春雨忽至,营造了悲凉清冷的氛围。 D. 下阕后三句描写骤雨复晴的景色,东风吹散云雨,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 【 解析 】 选 C 。 C 项,“暗”“乱”两字突出了春雨飘忽不定,倏来倏往的特征,并无悲凉清冷的氛围。 2. 本词上阕写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6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实写落日美景倒映在酒杯里,青山绿树 把杯中美酒都染绿了。②虚写杯中琼浆是岷山、峨眉 山积雪融化而来,万顷的江水正像那未过滤的酒。 ③虚实结合,想象奇特,扩展了时空,表现了词人的 思乡之情与旷达胸怀。 【 应考指津 】 第一步:明确“虚”“实”。看作品中哪些是眼前实景,哪些是想象虚景。 第二步:辨明关系。虚景和实景,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两者都是为了突出中心。 第三步:分析表达效果。作者看着江面,回想起初到黄州时,见到这碧波荡漾如葡萄美酒般的江水,竟以为是岷山与峨眉山的雪浪融化而来的,自然勾起了乡思之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