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21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 A. 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 B. 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 C. 用仁政恢复人的善性 D. 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答案】D 【解析】 同等爱护所有的人是墨子的兼爱,故A项错误;“清静无为”是道家思想,与“一定会……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不符,故B项错误;仁政是孟子观点,孟子主张性本善,与“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不符,故C项错误;据“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可知某思想家主张性本恶,而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故D项正确。 2.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 A. 郡国并行 B. 独尊儒术 C. 察举取士 D. 士族兴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与题干中由“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无关,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推崇儒家思想,精通儒学成为教育和选官的重要要求,这有利于形成“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故B项正确;察举取士是选拔官吏的方法,与政府特点的转变无关,故C项错误;士族兴起是在汉代以后的魏晋时期,故D项错误。 3.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 A. 秦朝 B. 汉初 C. 宋代 D. 民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可知,宋代理学开始形成,理学的的宇宙观、认识论丰富了儒家学说,儒家纲常伦理经过理学的世俗化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内心,选择C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 【名师点睛】宋明时期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的思想家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并将君臣父子的人伦关系解释为“天理”之体现,主张“灭人欲,存天理”,形成程朱理学。程朱理学使封建等级秩序伦理化,人伦道德严密化,顺应了封建等级秩序,成为儒学的第二个高峰期。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实质是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 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 限制君权 B. 削弱相权 C. 实行君主立宪制 D. 废除三省六部制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说明主张以宰相来限制君权,故选B;A项“削弱相权”与材料中“宰相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这一信息不符,故排除。君主立宪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而材料给出的是对君主进行“劝谏”,这并不意味着树立了人民主权,故C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故D项错误。 5.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A. 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的控制减弱 B. 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C. 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D. 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大街小巷”盛行、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术、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足以从侧面证明材料所要表明的是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6.汉代《九章算术》中有“方田”“粟米”“均输”(计算赋税)等章节,其内容多是与农业社会相关的计算问答。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 A. 理论性 B. 实用性 C. 复杂性 D. 文学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方田”、“粟米”、“均输”(计算赋税)都是和人们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所以,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实用性 7.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A. 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B. 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 C. 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的身上,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说明文学作品日趋世俗化,故本题选择A。B项中“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错误,应该是迎合了市民阶层;C项不选,题干中看不出社会价值取向;D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民间文学的发展,不是道教的地位。 8.柏拉图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与此相似的命题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美德即知识 C.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D. 世界的本源是人的理念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材料信息可知,,柏拉图强调的是事务在不同人的眼中表现出不同的样子,即判定该事物的标准是依据每个人自己的标准,体现了人是衡量事务的尺度,所以与该命题相似的是“人事万物的尺度”,故选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主义的起源 9.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 A. 抨击罗马教廷 B. 推销“赎罪券” C. 反对宗教改革 D. 倡导宗教宽容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中事件发生在宗教改革期间,该木板是通过卑微的基督和高高在上的教皇的对比来达到抨击罗马天主教廷的目的,A正确。材料不涉及“赎罪券”方面的信息,B错误。材料是提倡宗教改革而非反对宗教改革,C错误。材料提倡宗教改革并非倡导宗教宽容,D错误。 10.中世纪的女人们认为,在私人领域以外,必须把头发藏好,要用帽子、头巾保护起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人们则用白色或黄色的蚕丝做成假发装饰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整天在露天中度过。这表明文艺复兴的重要特征是 A. 宽容的心态 B. 人性的复苏 C. 高雅的追求 D. 理性的崇拜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世纪的女人们认为,在私人领域以外,必须把头发藏好,要用帽子、头巾保护起来”可知中世纪基督教会及神学思想束缚、压抑人性;“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人们则用白色或黄色的蚕丝做成假发装饰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整天在露天中度过”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认为头发是美丽的象征,充分追求并展示美,是人性复苏的体现,B正确;宽容的心态与材料无关,排除A;高雅的追求只是材料的片面反映,排除C;理性属于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D。所以选B 考点:西方人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特征 11.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认为,人们对自由的爱好与对平等的爱好,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事情。我甚至敢补充一句,在民主国家,它们还是两码不调和的事情,对于均分财产的那种所谓经济民主,托克维尔是反对的。这说明( ) A. 托克维尔反对法国大革命对原制度的破坏 B. 在托克维尔看来平等往往比自由更为重要 C. 托克维尔更加理性现实的诠释了启蒙思想 D. 通过革命方式获取的自由和民主不能相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启蒙运动。材料是强调应该理性的看待自由的爱好与对平等的爱好,也就是托克维尔换个角度从实际经济问题出发更加理性现实的诠释了启蒙思想,其他三个选项均不能揭示出这个主题,故本题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理性思想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在做此类问题时首先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准确提取材料信息,注意要全面,不要以偏概全,然后可以运用排除法、直选法(即在全面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直接确定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12.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A. 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 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C. 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 D. 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决不适于……欲……宜……而……似莫如……虚存之”等关键词可知主张的是君主立宪制。这句话出自于梁启超君主立宪制是梁启超心目中最理想的政治体制发表《变法通义》等一系列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故B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之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变法 13. 五四运动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和社团,如女子攻读互助团、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中华国民女子救国团、妇女救亡会等。这表明当时 A. 广大妇女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B. 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C.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纲常礼教 D.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女子攻读互助团等组织的出现,并不能说广大妇女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及的妇女组织变化,并不能代表国人民族意识觉醒,故B项错误;材料中“先进青年……女子攻读互助团、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中华国民女子救国团、妇女救亡会”的信息说明妇女开始走向社会,冲击传统封建“三纲五常”伦理观念,故C项正确;“西方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说法绝对,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影响 14.孙中山1903年致友人函中写道:“欧美之富者可敌国,贫者贫无立锥……演此悬绝之惨境,他日必有大冲突,以图实剂于平。”为解决这一问题孙中山提出了 A. 民主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族主义 D. 民生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孙中山关注社会贫富差距,体现了民生主义的主张,故D项正确;民主主义不够具体,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是解决资产阶级建立共和政体的问题,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民族主义是解决民族独立的问题,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 15.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 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 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 C. 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 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答案】D 【解析】 毛泽东思想坚持了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而不是农民阶级,故A项错误;BC过于绝对化,表述错误,排除;毛泽东肯定了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作用,这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符,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故D项正确。 16.中共十八大文件:“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材料反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共同点是 A. 解决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B. 中国向何处发展 C. 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 D.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题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共同点”。毛泽东思想解决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中国向何处发展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故A、B、C三项均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共同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体现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特征,故D项正确。 17.有一种科学理论在诞生之初受到宗教界的敌视,但初醒的民族主义者却对其大声喝彩;中产阶级以此为依据反对国家为促进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殖民主义者则用它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这一科学理论应是 A.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B. 达尔文的进化论 C. 牛顿的力学体系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受到宗教界的敌视”,说明该科学成就撼动了宗教神学;殖民主义者借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原则侵略,体现了“殖民主义者则用它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民族主义者则强调“适者生存”,挽救民族危亡,故答案为B项。其他科学理论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点睛:生物进化论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较长的历程,到达尔文时期最终形成,但高考对其的考查一般侧重于影响方面,即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同时应该关注其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那就是不能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入到社会领域,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一种错误理论。这是对本知识点掌握的基本要求。 18.“对于测量者来说,空间和时间都是相对的……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够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一个清楚明白的宇宙已经消失,代之而来的是一个全新的宇宙。”这一理论 A. 为蒸汽机的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B. 有力推动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C. 极大地加速电影与电视的发明 D. 弥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不足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空间和时间都是相对而的”可知这一理论是相对论。相对论弥补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不足,所以选D项。A、B、C都与相对论无关。 19. 今天人们常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来命名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和演进的历史阶段,这是因为蒸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A. 改变了当时工人的经济地位 B.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 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 D. 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蒸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均产生重要影响,D项正确;蒸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未改变工人的经济地位,A项错误;工业革命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只是其对社会生活影响的一个方面,B项错误;工业革命极大的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是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不能涵盖整体影响,C项错误。所以选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20.贝多芬在《田园交响曲》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响。”这主要是指该乐曲 A. 强调人的精神而不是描摹自然 B. 激励着人们与命运进行斗争 C. 热情赞美歌颂人类美好的心灵 D. 充满时代精神,蕴涵着革命的力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感情”的表现指的是人的精神世界,“音画”指的是大自然,所以“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足以证明这部作品是在强调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而其它几个选项和材料主旨是毫无关系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田园交响曲》 21.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的出现反映了 A. 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 B. 启蒙运动时代的梦幻理想 C.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D. 电气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伦式英雄”的出现与工业革命有关,同时受启蒙思想影响,这些人具有反抗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故C项正确;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提倡理性的是启蒙运动,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时期提倡理性思考一切事物,反对不切合实际的空想,故B项错误;电气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之后到来的,与拜伦生活于19世纪初的时代不符,故D项错误。 22. “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引文描述的艺术形式是( )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是现代主义艺术形式的典型的特征,另外,现代主义也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现代主义艺术形式 23. 肖邦的祖国波兰在近代曾被外国瓜分,他在巴黎完成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舒曼曾称赞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这体现出( ) A. 肖邦的音乐作品具有明显的民族色彩 B. 波兰的资本主义发展十分缓慢 C. 波兰音乐在肖邦生活的时期走向巅峰 D. 民族乐派的音乐充满感伤情绪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波兰在近代曾被外国瓜分”、“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等,本题考查世界近代文学艺术相关内容——肖邦的音乐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符合史实,最能够准确体现题干材料核心意思,正确。而BCD三项的表述,题干材料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肖邦音乐作品的风格 24.《波将金号战舰》拍摄于1925年,是苏联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在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当局禁止上映,而在一些秘密放映会上,观众对它都表示热烈的赞许。禁映的结果,越发增加了各国电影资料馆收藏这部影片的愿望。除了卓别林的作品外,没有一部影片能赶得上这部影片的声誉。连纳粹头子戈培尔,也对这部作品表示钦佩。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西方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电影市场 B. 西方落后的电影技术害怕被暴露 C. 电影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工具 D. 电影有时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苏联”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战舰波将金号》,但在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当局禁止上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当时和“苏联”存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所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电影有时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 25.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 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 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 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952年底,学习俄语,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学习俄语是为了更好的交流,是为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即“一边倒”的方针,到1952年时没有变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学习俄语无直接关系;文化教育改革在1952年也没有涉及,且不一定要学习俄语,应该是多种语言都要有人去学习;由此可知ABC排除,正确答案为C。 26. 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人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 A. 古巴导弹危机 B.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 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1967年美日就关于中国核武器的事情达成的协议。结合所学知识,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此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故选D。A项是1961年;B项是1970年;C项是1950年。 考点: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国防科技的发展 27.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为了 A. 加强国防力量 B. 提高国际地位 C. 建立科研体系 D. 促进三大改造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中的“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和“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可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军事方面科研战略。再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可知当时的科研战略的目的是加强国防力量,所以选A项。材料中并没有“提高国际地位”和“促进三大改造”的内容,所以排除BD两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军事一个方面的科研,所以不能说是建立了科研体系。 28.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下面资料选自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其中选自1977年高考的是 A. “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 B. “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投考普通大学。……向‘四人帮’讨还时间,为祖国争气” C. “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人才少了行吗” D. “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这种横跨度的攀登” 【答案】B 【解析】 【详解】“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是1958年,故A项错误;“投考普通大学”说明高考开始恢复,我国高考恢复时间是1977年,故B项正确;“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人才少了行吗”和“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这种横跨度的攀登”是改革开放后,故C和D项错误。 29.美国普都大学名誉教授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段话反映了 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 B. 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 C. 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 D. 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 【答案】C 【解析】 “增产的粮食、农业科学”等字眼反映的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所以这段话反映了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农业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尚未解决,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仍然高于中国,选项B、D均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本题选C。 30.1980年初,风光片《三峡的传说》插曲《乡恋》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风靡全国,但因唱法上的创新遭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被批为“靡靡之音”而被禁播3年,其说明 A. 改革开放还未实行 B. “不结盟”外交正推行 C. “文革”理论未被否定 D. “双百”方针贯彻的必要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题眼是“1980年初”“禁播3年”。1980年中国已经实行了改革开放,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文艺领域,与“不结盟”外交政策无关,故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理论是以阶级斗争为纲,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之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清算,故C项错误;“双百”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但《乡恋》被批为“靡靡之音”而被禁播3年,这说明当时“双百”方针没有被很好地贯彻,故D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2009年12月22日,习近平在柬埔寨参加了孔子文化学校的揭牌仪式。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孔子的思想学说日益被世界各国人们所关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根据材料二,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4)据上述材料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 【答案】(1)仁(或礼)。(2)取得独尊地位(或统治地位)。 意义: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社会秩序,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朱熹(或程颐、程颢、陆九渊、王阳明,答出一人即可)。 影响: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 (4)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仁和礼的角度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本题根据材料二“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再从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社会秩序、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等方面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如何。 (3)本题根据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再从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等方面回答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4)本题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和谐稳定、世界和平与发展等方面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 32.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是近代中西方历史上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新文化运动不同,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总之,文艺复兴是基于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新文化运动借助的不是本土文明的资源,而是外来文明的资源。 ——《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文艺复兴中)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大旗下,人们急于索回被社会剥夺了的“天赋权利”,于是便表现出某种试图割断与群体联系的脐带,……李大钊……强调政治机关是为全体人民的,每个人都是为社会国家做有益工作的人。他就把个人与社会相联系,把个人解放与民族救亡相联系。 ——李海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 材料三新文化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面临着一个追求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们都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在传统之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 ——《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上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价值取向上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是如何体现材料三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的。 【答案】(1)不同: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形式。 新文化运动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 (2)不同:文艺复兴:个人主义。新文化运动:集体主义、爱国主义。 原因: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发展强调人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民族危亡激发救国救民的忧患意识。 (3)体现:文艺复兴宣扬了资产阶级人文观。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 【详解】(1)本小题结合材料一中的“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是指欧洲文艺复兴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的新的思想文化;材料“新文化运动借助的不是本土文明的资源,而是外来文明的资源”说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通过西方文化来宣传新思想,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2)第一小问两者在价值取向上不同,可结合材料二中的“(文艺复兴中)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大旗下”,“ 李大钊把个人与社会相联系,把个人解放与民族救亡相联系”的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联系两者发生时,东西方各自的社会背景来回答。 (3)本小题回答时,紧紧围绕“新的思想与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中的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两者的影响来进行归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宣扬资产阶级人文观;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前期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材料二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纠正、创新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以上均摘自《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 (1)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留给我们的“历史借鉴”主要是什么? (2)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重要贡献?其思想核心和奋斗目标是什么?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内在联系。 【答案】(1)成就: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正确政策和措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八大会议的召开。借鉴:注意防止“左”倾错误。 (2)领导全党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立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决策,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国两制”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核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奋斗目标: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3)开始于毛泽东,形成于邓小平。这一过程既有思想理论上的继承、扬弃和发展,也有前后衔接和转换,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 【解析】 第一问考查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把握建国初到中共八大的史实即可。 第二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即可。 第三问把握两大理论的继承发展性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