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线上检测(实验班)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线上检测(实验班)地理试题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图是我国煤、铁、石油、铜的部分大矿分布图(每幅图表示其中一种矿产),矿产名称和图序相符的是 A. ①煤、②铁、③石油、④铜 B. ①煤、②铜、③石油、④铁 C. ①石油、②铁、③煤、④铜 D. ①石油、②铜、③煤、④铁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其中陕西、山西、内蒙、河北、河南等省区煤炭资源丰富,此外贵州的六盘水也是我国著名的煤田,因此①为煤;铜矿分布南多北少,著名铜矿有江西德兴、安徽铜陵、山西中条山、云南东川等,因此②为铜;石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都有大型油田,因此③为石油;河北、辽宁、内蒙、四川铁矿储量多,因此④为铁。故B正确,A、C、D错误。‎ ‎2.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 A. 干旱地区与湿润地区的界线 B. 棉花生产区与非生产区的界线 C. 农区与牧区的界线 D.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地理分界线。‎ ‎【详解】‎ 秦岭—淮河与‎800mm等降水量线和冬季‎0°C 等温线重合,故为我国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A错误;棉花适宜分布于亚热带和暖温带,B错误;湿润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C错误;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以北为暖温带,D项正确。‎ ‎【点睛】‎ 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差异,并结合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3.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 A. 冈底斯山、横断山、大兴安岭 B. 天山、秦岭、南岭 C. 长白山、太行山、贺兰山 D. 喜马拉雅山、祁连山、小兴安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冈底斯山呈西北-东南走向,横断山呈南北走向,大兴安岭呈东北-西南走向,A错误。天山、秦岭、南岭呈东西走向,B正确,选B。长白山呈西南-东北走向,太行山东北-西南走向,贺兰山南北走向,C错误。喜马拉雅山大体西北-东南走向,小兴安岭呈西北—东南走向,D不对。故选B。‎ ‎4.塔里木河进入丰水期时 A. 地中海沿岸多雨 B. 新西兰正值夏季 C. 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D. 印度洋北部洋流呈现逆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塔里木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当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冰川融水为其主要补给水源,因此塔里木河进入丰水期为气温最高的夏季。地中海沿岸多雨期为北半球冬季;新西兰位于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时为北半球夏季;印度洋北部洋流呈现逆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冬季。故C正确,A、B、D错误。‎ ‎5.下列有关我国地理分界线说法错误的是 A. 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布界线 B.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 畜牧业一般分布在年降水400-800毫米区域 D. 秦岭—淮河一线与年降水800毫米基本相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详解】‎ 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布界线,A正确;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正确;畜牧业一般分布在年降水200-400毫米区域,C错误,符合题意;秦岭—淮河一线与年降水800毫米基本相当,D正确。故选C。‎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A. 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 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 D. 青藏高寒区——地形平坦 ‎7.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气候、地貌 B. 地貌、植被 C. 植被、土壤 D. 土壤、气候 ‎8. 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说法正确的是 A. 全部为内流区 B. 气候干燥 C. 地势相对高差不大 D. 气温日较差不大 ‎【答案】6. B 7. A 8. B ‎【解析】‎ ‎【6题详解】‎ 东部季风区只是夏季高温多雨,A错误;青藏高寒区的突出特征是“高”和“寒”,B正确;西北干旱半干早区的气候特点为干旱少雨,而伏旱为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经常出现的天气现象,C错误;青藏高寒区山峰林立,山脉众多,峡谷、山间河流密布,地形起伏变化很大;雪山连绵是青藏高寒区的突出特征,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地貌和气候的差异导致水文、植被、土壤等也具有差异性,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环境,因此地貌和气候为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依据,故A正确,B、C、D错误。‎ ‎【8题详解】‎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河流少,主要为内流,但并不是所有的河流都属于内流河,比如额尔齐斯河为外流河,A错误;西北地区深居我国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B正确;西北地区主要以山地和盆地,高原为主,地势的相对高度较大,C错误;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划分为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 自然要素 地域差异 差异成因 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复杂的地质作用 气候 气温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地区出现转向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降水 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 海陆位置的影响 根据图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A、C区域的分界线为‎400mm年等降水量线;B、C区域的分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脉;A、B区域的分界线为‎3000米等高线,故判断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气候和地形地貌。‎ ‎9.海南岛农田可以一年三熟,而东北地区的农作物是一年一熟,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 土壤差异 B. 水分差异 C. 地形差异 D. 热量差异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北到南,习惯上将我国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热量带。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南北获得热量不同,海南岛位于我国最南,属于热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三熟。东北平原纬度高,属于中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故D正确,A、B、C错误。‎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155m)已是一片荒漠。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阅读上述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 过去洞庭湖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①泥沙淤积 ②周边地区灌溉用水过量 ③人工围垦 ④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1. 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B. 冰雪融水量不足 C. 引水灌溉,蒸发量增加 D. 围湖造田 ‎【答案】10. B 11.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湖泊及生态环境问题。‎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洞庭湖位于我国东部湿润地区,其面积缩小主要是人为原因。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使洞庭湖区泥沙淤积,湖床抬升,加之围湖造田,使得洞庭湖湖面缩小,B对。该地区降水较多,一般不会大量引用湖水灌溉;该地降水较多,为湿润地区,蒸发对湖泊水的影响较小,ACD排除。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1题详解】‎ 西部地区为干旱地区,湖泊多为内流湖,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引水灌溉,以及西部地区蒸发旺盛、植被稀少,下渗量增大等。西部降水较少,湖泊水主要来自于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冰川融水量变化不大,AB不对。咸水湖周围不会存在围湖造田的行为,D不对。故答案选C项。‎ ‎【点睛】‎ 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外流湖和内流湖面积缩小的不同原因和湖泊的主要功能作用等内容,注意比较分析。‎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箭头①和③均表示 A. 管道运输 B. 高压输电 C. 水陆联运 D. 利用地势落差输送水资源 ‎13. ④工程对华北地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缓解了该地区能源紧张 B. 可能出现局部地区的土地盐碱化 C. 减轻了该地区交通运输压力 D. 有利于华北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14. ②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 地形类型 B. 工业分布 C. 城市分布 D. 交通线路 ‎15. ②线路的西段与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路径基本吻合,其主要原因是 A. 弘扬爱国主义热情 B. 属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 C. 地形相对比较平坦 D. 劳动力资源丰富 ‎16. ②工程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①促进西部开发,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 ‎③初步解决西部水资源缺乏问题 ④减轻东部地区能源压力,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 ‎⑤今后我国不再使用煤炭作能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答案】12. B 13. B 14. C 15. C 16. B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①和③都是西电东送的组成部分,箭头①为西电东送的北部通道,主要是火电,③为西电东送的南部通道,主要是水电,电的远距离输送主要是高压输电。故其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高压输电。故答案选B项。‎ ‎【13题详解】‎ ‎④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利用京杭大运河调水。经过了盐碱化比较严重的黄淮海平原地区,该地区由于有些地方潜水面较低,京杭大运河的水就会补给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过高,在春秋较干旱的季节,会出现地表积盐较多的现象,故答案B项正确。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紧张问题,A错。对交通运输压力影响不大,C错。对华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也没有多大影响,D错。故选B。‎ ‎【14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②工程为西气东输工程,因为中国西部天然气储量丰富,相反中国东部沿海储量低。经济方面是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对天然气需求巨大,西部相对落后对天然气需求相对较少。所以要西气东送支持中国沿海经济发展。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城市分布,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量较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的西段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形起伏较大,而走“古丝绸之路”的路径多为山麓地带,地势较平坦。故答案选C项。‎ ‎【16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西气东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是促进西部能源开发,有利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长江三角洲地区更多地使用天然气,故大气环境将得以改善。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北方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49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5.5%,日趋严重的土地沙化正影响着西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回答下列各题。‎ ‎17.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人们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B. 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所致 C. 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致 D. 气候干旱所致 ‎18. 防治荒漠化行之有效的方法应是 A. 恢复自然植被 B. 普及防治荒漠化知识 C. 集资防治 D. 设置大沙坝固沙 ‎19. 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 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B. 深居内陆,地形阻隔 C. 植被稀少,河流短小 D. 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荒漠化的成因措施,以及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17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土地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由材料可知,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土地沙漠化主要原因在于人口迅速增长,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所致,C对。人们合理发展工农业生产不会导致土地荒漠化,A不对。BD不是人为原因,排除。故答案选C项。‎ ‎【18题详解】‎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将水分条件较好,并有一定植物生长的沙漠圈围起来,实行封沙育草,促进植物天然更新,或者选育梭梭、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这是改造和利用荒漠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故答案选A项。‎ ‎【19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主要是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且周围山岭环绕,故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B对。西北地区不会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A不对。植被稀少不是干旱的成因,C不对。该地在冬季受到亚洲高压的影响,D不对。故答案选B项。‎ ‎【点睛】‎ 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掌握我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能分析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的一般分析思维。‎ 下图表示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或地区)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图中①所示的国家或地区是 A. 日本 B. 韩国 C. 我国香港地区 D. 我国台湾地区 ‎21. 图中所示产业可能是 A. 纺织、服装、电子装配 B. 机械、化工、电力 C. 食品、电子、航天 D. 煤炭、钢铁、汽车 ‎22. 图中①所示国家或地区当时发展此类工业的有利条件 A. 发展该类工业的原材料充足 B. 发展该类产品的技术力量强 C. 对该类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 D. 当时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答案】20. A 21. A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图框下的时间顺序确定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图中①为日本。20世纪下半叶随着日本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本国劳动力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的培训费用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劳动力成本提高,所以,日本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入成本过高,影响了企业利润的获得。日本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力充足、素质较高且价格低廉的地区,因此在20世纪60~70年代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韩国、台湾、香港。故答案选A项。‎ ‎【21题详解】‎ 当前世界转移的工业类型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的是A。‎ ‎【22题详解】‎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地区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正确答案选D。‎ ‎【点睛】‎ 本题以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图为切入点,考查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条件、产业转移的原因等知识。首先要明确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呈现出按经济的发展水平由高到低逐次转移的规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价格也相应提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又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 发电 B. 防洪 C. 养殖 D. 梯级开发 ‎24. 田纳西河流域最适合布局的工业类型是 A. 市场导向型 B. 廉价劳动力导向型 C. 技术导向型 D. 动力(能源)导向型 ‎【答案】23. D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田纳西河开发的核心环节是水能的梯级开发,D正确;发电、防洪、养殖是开发过程达到的目标之一,不是核心环节,A、B、C错误。故选D。‎ ‎【24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该区域动力丰富,因此最适合布局动力指向型工业。故D正确。‎ ‎【点睛】该河流开发核心环节是水能的梯级开发,可以实现发电、防洪等许多目标。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该地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能源充足。‎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 吸烟除尘 B. 美化环境 C. 防风固沙 D. 净化空气 ‎26.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答案】25. C 26. A ‎【解析】‎ 试题考查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5题详解】‎ 三北防护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东北、华北地区,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C正确;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是吸烟除尘、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所以选C。‎ ‎【26题详解】‎ 河流中上游的防护林主要生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地,A正确;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作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是雨林等大面积原始森林的主要作用;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是城市绿地的主要作用。所以选A。‎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27.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A. 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 B. 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 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 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28.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④‎ ‎【答案】27. D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分类。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属于环境污染。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属于生态破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8题详解】‎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晚,产业基础相对薄弱,①对。因北部山地的影响,市场腹地相对狭小,②对。高校和科研机构比长三角地区少,科技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③对。改革开放的范围扩大,深化,并非是重心北移,④错。所以A对。B、C、D错。‎ 根据美国卫星拍摄的最新冰山照片显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川开始融化,部分冰山从南极大陆边缘厚冰层中解体出来,并向附近海域漂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 冰川融化会导致海面不断上升,监测海面上升可以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飞机②遥感③全球定位系统④地理信息系统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30. 对冰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移动方向预测主要应用 A. GIS B. GPS C. RS D. GPRS ‎【答案】29. C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冰山与周围海水相比,温度和性质差异大,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迅速发现冰山的变化和移动方向、速度,所以适合用遥感技术来进行跟踪研究;对海平面变化的分析及移动方向预测主要靠GIS来完成。因此该题答案选C项。‎ ‎【30题详解】‎ 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主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 ‎(1)在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都有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看,都属于________。‎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 ‎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 ‎(4)美国商品经济发达,________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________。‎ ‎【答案】(1)小麦和玉米 商品谷物农业 ‎(2)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黑土分布;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热量不足 ‎(4)经济效益 地区专门化 ‎【解析】‎ ‎【分析】‎ 考查商品谷物农业的特征、农业区位条件分析,注意区分两地自然区位和社会经济区位条件的异同点。‎ ‎【详解】(1)读图,美国东北部与中国东北部都有在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从种植的作物种类看,两个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2‎ ‎)考查自然区位条件分析,可从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等方面分析。从地形条件看,两地小麦种植区均在平原区,地势平坦开阔,利于机械化生产;从土壤特征看,两地土壤类型都是黑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地肥沃;两地均有河流流经,保障灌溉水源充足;从气候看,我国东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美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和多雨,均有利于小麦生长。‎ ‎(3)水稻是一种喜热喜湿的作物,我国东北种植水稻,不利的自然区位是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4)美国商品经济发达,但本土人口较少,所以影响农业发展的是首要因素是市场,需要考虑产品市场销售以保证产品的商品率。美国农业的商品化可以促进农业的专业化和地域化,使得自然潜力充分发挥,使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的地区专门化特征更突出。‎ ‎32. 读“某跨流域调水工程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东部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表现为 ,图中所示的调水工程的名称为 。‎ ‎(2)东线方案从 调水,利用 河输水北送。西线方案实施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 。‎ ‎(3)南水北调工程对受水区的最主要的有利影响是 ,不利影响有 。‎ ‎【答案】(1)南多北少 南水北调 ‎(2)江苏扬州 京杭大运河 地形复杂 ‎(3)缓解水资源短缺 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 ‎【解析】‎ ‎【详解】(1)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最大的调水工程为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2)由图可知南水北调工程分为西线、中线、东线三种调水方案,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再抵达天津、北京.西线方案是把长江上游 水引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中间要开挖隧道,工程量和工程难度较大。‎ ‎(3)南水北调工程能够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但同时会加剧该地区的土壤盐渍化。‎ ‎33.“农夫果园”番茄汁的原料主要来自于下图中的A地区,读下图回答下题。‎ ‎(1)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_____(省级行政区)。‎ ‎(2)B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季节________________。‎ ‎(3)影响番茄榨汁企业地区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 ‎(4)A地区番茄品质优良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5)A地区果蔬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将对B河下游及C湖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1)新疆 ‎(2)高山冰雪融水 夏 ‎(3)原料 ‎(4)光照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5)随着上游地区果蔬种植面积扩大,取水量过多,导致B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使C湖的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盐度上升,生态破坏严重。‎ ‎【解析】‎ ‎【详解】(1)根据图中提示经纬度、等高线等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新疆。‎ ‎(2)由于B河流位于我国的新疆地区,这里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夏季气温高,有众多高大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因此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主要是夏季的高山冰雪融水。‎ ‎(3)该区域由于自然条件独特,盛产优质的番茄,为番茄榨汁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料。‎ ‎(4‎ ‎)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夏季太阳高度较大,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多,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番茄的品质优良。 ‎ ‎(5)读图可知,A流域位于B河流域的是上游地区,C湖的水源补给区,随着上游地区果蔬种植面积扩大,取水量不断增加,导致B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使C湖的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的盐度上升,湖泊周边地区盐碱化加剧,生态破坏严重。‎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