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12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三生物复习微生物复习 学生版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课 题 《微生物》----专题复习 教学内容 微生物的有关知识应是大家复习的重点,这一部分内容给生命活动的研究打开新的思路并总结出用模式生物来揭示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它与生物学科的其他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推动生物学的发展,在高考考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知识点梳理】 1、微生物的探究历程:微生物学的建立 微生物学与生物学发展主流的汇合 (1)微生物学是在一定的的理论基础(巴斯德提出“发酵是微生物生命活动引起”以及科赫提出“微生物致病论”)和技术基础(微生物纯种分离、培养及无菌技术的发明)上发展建立起来,并与生物学发展主流的汇合成为一门前沿学科。 2、微生物的类别: (1)微生物的概念 (2)微生物的特征:个体小、结构简单、分布广、营养方式多样、生长繁殖块。 (3)微生物类群:病毒、原核生物(真细菌和古细菌)、真菌、原生生物 ①病毒的基本特征:a、形体及其微小b、无细胞结构c、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d每一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e营寄生生活;f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②原核生物: 真细菌:a、大小和形态;b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及质粒)特殊结构(荚膜、鞭毛及芽孢);c营养:大多数异养(腐生、寄生);自养(光能自养:光合细菌、蓝细菌;化能自养:硝化细菌);d繁殖(分裂、孢子)。 古细菌:种类(产甲烷细菌、极端嗜热菌、嗜盐菌和嗜酸菌)及意义。 ③真菌:概念、主要特征、代表生物 ④原生生物:主要特征、代表生物 ⑤微生物类群的比较: 分类 形态 结 构 生活方式 代表生物 病毒 无细胞结构 主要有核酸和蛋 白质衣壳组成 寄生 植物病毒、动物 病毒、噬菌体 原核生物 单细胞 原核细胞结构 寄生、腐生、自养 真细菌、蓝藻、 古细菌 真菌界 单细胞或 多细胞 真核细胞结构 腐生、寄生 酵母菌、霉菌等 原生生物 单细胞 真核细胞结构 寄生、异养、自养 衣藻、变形虫、 疟原虫等 ⑥教材中列举的微生物 3、微生物的营养:营养物质、培养基 (1)营养物质:指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具体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 ①碳源:碳源主要用于合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有些碳源还是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能源,微生物对碳源的需求量最大。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需要的碳源不同。 自养型微生物利用无机碳源,如CO2、NaHCO3等。 异养型微生物需要有机碳源,其中糖类是最常用的碳源。 ②氮源:氮源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的代谢产物。铵盐、硝酸盐是最主要的氮源。 ③无机盐:④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⑤水 微生物与动、植物的营养比较 动物(异养) 微生物 绿色植物(自养) 异 养 自 养 碳 源 糖类、脂肪 糖、醇、有机酸 CO2、碳酸盐 CO2、碳酸盐 氮 源 蛋白质或其他代谢产物 蛋白质或其他代谢产物、有机氮化物 无机氮化物、氮 无机氮化物 生长因子 维生素 一部分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无机盐 无机盐 无机盐 无机盐 无机盐 水 水 水 水 水 注: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的判断方法:以碳源为判断依据 如需要有机碳的,则为异养型;如需要无机碳的,则为自养型。 为自养型者再看能量来源,如需要光能的则为光能自养型,如需要化学能的则为化能自养型。 (2)培养基:指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有多种类型。 ①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a、目的要明确:选配料; b、营养要协调:定比例; c、pH要适宜:调pH; ②培养基的类型及用途: a据物理性质分为液体(发酵生产)、半固体(保留菌种)和固体培养基(鉴定菌种) b据化学成分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等 c据用途分为通用、选择(抑制杂菌、促进所需菌生长)和鉴别培养基(鉴别某些微生物)等。选择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加青霉素——抑制细菌、放线菌,培养真菌。高浓度NaCl——抑制多种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定大肠杆菌(菌落深紫色呈金属光泽) 4、微生物的应用: (1)微生物传染病 ①、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a.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b.特点:都由病原体引起;传染性;流行性。 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病原菌和病毒的致病过程,免疫过程。 ③、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实际应用的关于与生物技术的关系: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都以微生物为对象来研究的。 【典型例题分析】 1、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应用的生物工程的组合是 ①基因工程 ②细胞工程 ③发酵工程 ④酶工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 A.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 B.没有细胞核,仅有核酸 C.具有寄生性 D.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增殖 3、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 ,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 。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 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 。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 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处理后,才能倒掉。 【巩固练习】 1. 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乳酸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 微生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微量的无机物称为生长因子 C.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增殖越有利 D. 生长因子一般是酶或核酸的组成成分,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生长因子的能力往往不足 7.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方法不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A.大肠杆菌 B.霉菌 C.放线菌 D.固氮细菌 2.某一种细菌菌株需要从环境中摄取现成的亮氨酸(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才能够生长,此菌株对链霉素敏感。实验者用诱变剂处理此菌株,想筛选出表中列出的细菌菌株类型。根据实验目的,选用的培养基类型是 ( ) 注:L—亮氨酸 S—链霉素 “+”—加入 “-”—不加入 例如:L—:不加入亮氨酸;S+:加入链霉素 选 项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 筛选出抗链霉素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抗链霉素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 A L+,S+ L—,S— L+,S— B L—,S— L+,S+ L—,S+ C L—,S+ L+,S+ L—,S— D L+,S— L—,S— L+,S+ 一、2016年《考纲》考点回眸: 1、微生物的探究历程:微生物学的建立 微生物学与生物学发展主流的汇合 2、显微镜下的微生物:病毒 真细菌和古细菌 真菌 原生生物等微生物主要特征、繁殖及应用。 3、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 培养基 4、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 病原菌和病毒的致病过程 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 5、实验:培养基的配制 微生物接种以及抗生素抑菌现象的观察 二、高考动态分析: 本专题中,微生物的有关知识应是大家复习的重点,这一部分内容给生命活动的研究打开新的思路并总结出用模式生物来揭示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它与生物学科的其他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推动生物学的发展,在高考考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三、知识体系一览: (一)、知识分布: 章节 知识渗透点 生命的物质基础 微生物的营养(五大营养素) 细胞 原核、真核细胞的结构 新陈代谢 酶特性、呼吸作用、新陈代谢类型 生殖 裂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 遗传变异进化 DNA复制、基因突变 生态学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细菌种群增长曲线 免疫 抗原决定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生物固氮 固氮微生物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运载体和受体、运用基因工程构建工程菌 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 运用细胞工程构建工程菌、发酵条件的控制 (二)、知识概要: (一)微生物的类群:病毒、原核生物、真菌、原生生物 1、单细胞的原核生物(真细菌、古细菌)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其质粒一般含几个到几百个基因,控制其抗药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状。 核区: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控制着细菌的主要遗传性状。 其他特殊结构:如荚膜、鞭毛和芽孢。 细菌的结构 细菌的繁殖:二均分裂 细菌的生活 营养:大多数细菌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的角色存在,个别成为生产者 应用: 真细菌 古细菌:极端环境条件下生活的嗜热菌、嗜盐菌、嗜酸菌 2、病毒:无细胞结构 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繁殖:称为增殖 核衣壳 囊膜:烟草花叶病毒无囊膜、流感病毒有囊膜,其上生有刺突 核酸:DNA或RNA,控制病毒的一切性状 衣壳:具有保护病毒核酸,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等功能 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其主要过程有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五个阶段 (二)微生物的营养 1、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 2、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3、培养基的种类 碳源:最常用的是糖类 氮源:最常用的是铵盐、硝酸盐等 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 无机盐和水 目的要明确:选配料 营养要协调:定比例 pH要适宜:调pH 据物理性质分为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培养基 据化学成分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等 据用途分为通用、选择和鉴别培养基等 (三)、学习培养基配制及微生物培养、接种的基本技术: 微生物的实验,重在考察培养基的配制、微生物接种以及菌落和抗生素抑菌的观察。理解微生物营养类型,具体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原理。 (四)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①知道微生物传染病的概念,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②了解病原菌的概念、病原菌和病毒的致病过程 ③知道常见的传染病,知道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分别是什么; 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 2、接触传播:3、媒介物传播: 4、病媒传播: 预防原则:切断传染链;具体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④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 四、疑难知识分解: 1、微生物的类群 分类 形态 结 构 生活方式 代表生物 病毒 无细胞结构 主要有核酸和蛋 白质衣壳组成 寄生 植物病毒、动物 病毒、噬菌体 原核生物界 单细胞 原核细胞结构 寄生、腐生、自养 细菌、蓝藻、 放线菌 真菌界 单细胞或 多细胞 真核细胞结构 腐生、寄生 酵母菌、霉菌等 原生生物界 单细胞 真核细胞结构 寄生、异养、自养 衣藻、变形虫、 疟原虫等 进行比较复习:(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与非细胞结构的生物 (3)三种微生物的结构特点与生殖类型;小的方面如(1)细菌的核区与质粒中的基因及控制的性状(2)细菌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等。 2. 微生物与动、植物的营养比较 ⑴不论从元素水平还是从营养要素的水平来看,微生物的营养与摄食型动物(包括人类)和光合自养型的植物非常相似,它们之间存在着“营养上的统一性”(见下表)。具体地说,微生物有五大营养要素物质,即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和无机盐。 动物(异养) 微生物 绿色植物(自养) 异 养 自 养 碳 源 糖类、脂肪 糖、醇、有机酸 CO2、碳酸盐 CO2、碳酸盐 氮 源 蛋白质或其他代谢产物 蛋白质或其他代谢产物、有机氮化物 无机氮化物、氮 无机氮化物 生长因子 维生素 一部分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无机盐 无机盐 无机盐 无机盐 无机盐 水 水 水 水 水 ⑵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的判断方法:以碳源为判断依据 如需要有机碳的,则为异养型;如需要无机碳的,则为自养型。为自养型者再看能量来源,如需要光能的则为光能自养型,如需要化学能的则为化能自养型。 4、教材中列举的微生物 T2噬菌体:DNA细菌病毒 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RNA植物病毒 艾滋病病毒(HIV):RNA人体病毒 大肠杆菌:异养厌氧型 乳酸菌:异养厌氧型 圆褐固氮菌:异养需氧型,自生固氮 根瘤菌:异养需氧型,共生固氮,属于消费者 细菌 硝化细菌:化能自养需氧型,属于生产者 黄色短杆菌:异养需氧型,用于工业发酵 谷氨酸棒状杆菌:异养需氧型,用于工业发酵 肺炎双球菌:异养需氧型 红螺菌:光能自养厌氧型、化能异养厌氧型(兼性光能营养) 苏云金芽孢杆菌:为抗虫棉提供抗虫基因 假单孢杆菌: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 酵母菌:异养兼性厌氧型,出芽生殖、有性生殖 真菌 青霉菌:异养需氧型,孢子生殖 根霉菌:异养需氧型,孢子生殖 放线菌:原核生物、异养需氧型、孢子生殖 蓝藻:原核生物、光能自养需氧型、无叶绿体,属于生产者 衣藻:真核生物、光能自养需氧型、有叶绿体,属于生产者 绿藻:真核生物、光能自养需氧型、有叶绿体,属于生产者 变形虫:真核生物、异养需氧型、分裂生殖 原生动物 大草履虫:真核生物、异养需氧型、分裂生殖 小草履虫:真核生物、异养需氧型、分裂生殖 五、高考真题回顾 【例1】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 A.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 B.没有细胞核,仅有核酸 C.具有寄生性 D.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增殖 【例2】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牛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下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A.大肠杆菌 B.霉菌 C.放线菌 D.固氮细菌 【例3】与调整期长短有关的因素中,可缩短调整期的一组是 ①用与菌种相适应的培养基 ②某种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③稳定期获得的菌种 ④对数器获得的菌种 ⑤接种调整期的菌种 ⑥接种量加大 ⑦接种量减少 ⑧接种种类增加 A.①③⑤⑦ B.②③⑤⑦ C.①④⑥ D.②④⑤⑥⑧ 【例4】研究认为,用固定化酶技术处理污染物是很有前途的。如将从大肠杆菌得到的磷酸三酯酶固定到尼龙膜上制成制剂,可用于降解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磷农药,与用微生物降解相比,其作用不需要适宜的 A.温度 B.pH C.水分 D.营养 【例5】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与酵母菌混合在一起,请你完成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的设计实验步骤,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材料:无氮培养基、完全培养基、高浓度的食盐水、青霉素等 (2)实验器材:接种工具、恒温箱等必要器材 (3)主要步骤: ①准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 培养基,另一种是 培养基。每种分别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ˊ和B、Bˊ,然后灭菌,备用。 ② 。 ③接种后,放在恒温箱中培养3~4天。 ④分别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选生长良好的菌种,接种到Aˊ、Bˊ培养基中。 ⑤接种后,把Aˊ、Bˊ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3~4天。 (2)回答问题: ①在步骤①中,灭菌的主要措施是 。 ②第④⑤两步骤的目的是 。 【例6】关于炭疽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结构 B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C核衣壳外还有多糖、蛋白质和脂质构成的囊膜 D同化类型是化能异养型 六、自我测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 蓝藻和蘑菇 B. 葫芦藓和铁线蕨 C. 噬菌体和黄曲霉 D. 放线菌和变形虫 2. 谷氨酸棒状杆菌异化作用方式是需氧型,它的有氧呼吸的酶主要存在于( ) A. 线粒体 B. 核糖体 C. 细胞质基质 D. 内质网 3. 下列不属于细菌的基本结构是( ) A. 鞭毛 B. 核糖体 C. 质粒 D. 细胞壁 4. 病毒之所以是生物的根本原因是( ) A. 能进行新陈代谢 B. 能进行繁殖 C. 能感染细胞 D. 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5. 下列物质中,能为根瘤提供碳源、氮源的( ) A. 大豆粉和蛋白 B. CO2和N2 C. 葡萄糖和N2 D. 碳酸盐和NH3 6. 下列关于生长因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长因子是指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B. 一般是酶、核酸的组成部分 C. 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补充 D. 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 7. 对下列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固体培养基必须加入琼脂 B. 加入青霉素可得到放线菌 C. 培养自生固氮菌不需氮源 D. 发酵工程一般用半固体培养基 8. 暴露在空气中,下列哪种微生物不能生存( ) A. 酵母菌 B. 真菌 C. 放线菌 D. 产甲烷杆菌 9. 关于菌种的选育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育的菌种不经过人工处理 B. 诱变育种原理的基础是基因突变 C. 通过有性杂交可形成工程细胞 D.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构建工程菌 10. 用于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需添加的生长因子是( ) A. 氨基酸 B. 碱基 C. 核苷酸 D. 生物素 11. 培养生产青霉素的高产青霉素菌株的方法是( ) A. 细胞工程 B. 基因工程 C. 人工诱变 D. 人工诱变和基因工程 12. 基因工程培育的工程菌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 ) ① 石油、② 人生长激素、③ 紫草素、④ 聚乙二醇、⑤ 胰岛素、⑥ 重组乙肝疫苗 A. ①③⑥ B. ②⑤⑥ C. ③⑤⑥ D. ②③⑤ 13.下列生物中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是( ) A. 枯草杆菌 B. 放线菌 C. 黄曲霉 D. 乳酸菌 14.蘑菇的营养方式是( ) A. 腐生 B. 寄生 C. 光合自养 D. 异养 15.蘑菇在有氧条件下能将其体内有机物分解,产物中的二氧化碳可利用何种物质检验( ) A. 氧气 B. 水 C. 澄清石灰水 D. 酒精 16.下列生物中不含叶绿体的是( ) A. 海带 B. 紫菜 C. 蘑菇 D. 地钱 17.下列哪种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 A. 艾滋病 B. 肺炎 C. 足癣 D. 菌痢 18.下列各项中,不是病毒、真菌和细菌的共同之处的是( ) A. 细胞中不含叶绿体 B. 它们都有生命特征 C. 结构简单,个体多数微小 D. 都是单细胞生物 19、SARS病原体是一种冠状病毒,其遗传物质是一条单链RNA,下列关于SARS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可独立生活和复制 B.DNA和RNA同时存在 C.能在寄主细胞内合成多种蛋白质 D.含有简单的细胞器 20.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惟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C. 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 二、简答题 1.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与酵母菌混合在一起,请你完成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的设计实验步骤,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材料:无氮培养基、完全培养基、高浓度的食盐水、青霉素等 (2)实验器材:接种工具、恒温箱等必要器材 (3)主要步骤: ①准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 培养基,另一种是 培养基。每种分别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ˊ和B、Bˊ,然后灭菌,备用。 ② 。 ③接种后,放在恒温箱中培养3~4天。 ④分别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选生长良好的菌种,接种到Aˊ、Bˊ培养基中。 ⑤接种后,把Aˊ、Bˊ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3~4天。 (2)回答问题: ①在步骤①中,灭菌的主要措施是 。 ②第④⑤两步骤的目的是 。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自然界中有将游离态氮转化成化合态氮的生物,也有将化合态氮转化成游离态氮的细茵,由于其生理过程与硝化细菌相反,被称为反硝化过程,该细菌被称为反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对农业生产是不利的,会降低土壤的肥力,但对于氮的循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材料二 生态系统中氮循环和碳循环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图示。 材料三 由于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要减轻体重,所以鸟类的消化道相对较短。在养鸡场里,由于鸡的消化道相对较短,食物中的有机物消化不充分,在其排出的粪便中还有很多有机物未被充分利用,所以常将鸡粪发酵除臭后掺到其它的饲料中喂猪,可以节省饲料,提高经济效益。 (1)图中过程①称为 。过程②称为 。如果图示是一个封闭的大棚生态系统,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此时你认为应采取的措施是 ,这样对植物生长较为有利,采取这种措施的目的是 。 (2)在完成图中⑤过程的生物中,根瘤菌是非常有名的,它活跃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与豆科植物呈现良好的共生关系,请你具体说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的互惠关系。 (3)植物完成圈中④过程的主要方式是 ,如果土壤板结或长期水淹,陆生植物通过该过程吸收的氮素是否能满足其生理需要,其原因因是 。 (4)材料一中提到的反硝化细菌的生理过程是由图中的标号 体现的。 (5)图中标号 所代表的内容能体现出这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6)鸡粪发酵除臭是 的作用。在图中标号 所示的过程能反映除臭的生理过程。 3. 下表是一种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牛肉膏 0.5g 蛋白胨 1g NaCl 0.5g 琼脂 2g 水 200mL (1)此培养基的营养要素有 类,其中蛋白胨能提供的是 。 (2)各成分重量确定的原则是 。 (3)在各种成分溶化后分装前,须进行的是 。 (4)该培养基依物理性质划分属于 培养基,能培养的细菌代谢类型是 。 (5)如要鉴别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是否超标,需加入 。观察它的 。 (6)此培养基能否用于培养产生人的生长激素的工程菌? 。原因是 。 (7)若有几种杂菌混合在一起,可采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离? 。若细菌中混杂有酵母菌,要将酵母菌分离出来,可采用 。 4、下面是最早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弗莱明先生所进行的探索过程: 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的的细菌没有生长。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后,观察这些培养液对细菌的影响。 结果:培养液组织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结论:青霉菌可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 佛莱明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了一种物质,分析出它的特征并将之命名为青霉素。根据上述探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这一实验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青霉菌和细菌的关系:___________。 (3) 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液和培养基中产生的,则应进一步设计_____实验,其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则能充分证明青霉菌确实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青霉素。 (4) 最初使用较少的的青霉素有较好的杀菌效果,现在青霉素使用量达到800万单位,说明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了,这种抗药性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米煮熟, 待冷却至30℃左右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药(酵母菌菌种)与米饭混合均匀后置于 一瓷坛内,在中间要挖一个洞,加盖并简单密封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左右)12 小时即成。请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在米饭 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增加氧气量,保证菌种的数量尽快升到相应数值,此时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 (2)有经验的主妇在家里酿造米酒时,总会发现坛内先“来水”,后“来酒”。先“来水” 原因是 ;后“来酒”的原因是 。 (3)请写出“来酒”过程的生化反应方程式: (4)制作过程并未对用具专门进行灭菌,坛口也未严格密封,但一般情况下,坛内的米饭 不会被杂菌污染,试简要阐明原因: ①初始阶段 。 ②发酵过程中 。 (5)根据推测,在此酿制过程中,坛内物质的重量会 ,原因是 。 (6)请你在右边的坐标图中画出发酵坛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2分) (7)影响坛内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是 。影响一个自然种群个体 数量的因素除上述因素外,还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