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 - 2020 年官渡区第一中学 2019—2020 学年下学期期中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 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 贴好条形码。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9 分) 保持环境卫生,对于防疫至关重要。在殷商甲骨文中有大扫除的记载。《礼记》《治家格 言》《周书秘奥造册经》中均强调了保持居室清洁卫生的习惯,同时指出屋宇干净就可以减少 疾病的发生。 熏烟蒸洗也是我国古代传统防疫方法。《周礼·秋官》记载有用莽草、嘉草等烧熏驱蛊防 病的方法。根据出土的竹简我们可以看到,秦时期,凡入城,其车乘和马具都要经过火燎烟 熏以消毒防疫。在敦煌石窟中保存着一幅“殷人洒扫火燎防疫图”,描述了殷商时代以火燎、 烟熏方法来杀虫、防疫的情景。两汉时期是古代瘟疫记录最多的时期,《博物志》中特别讲到 有一次长安大疫,宫中皆疫病,汉武帝焚烧弱水西国所贡香丸一枚“以辟疫气”。《伤寒杂病 论》中详细论述了多种传染性疾病在不同时期的各种治疗方法,熏香便是其中一种防抗和辅 助疗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宫廷生活还是百姓生活,熏香成了各种史料和医药典籍 中最为常见的驱瘟防疫有效方法。 空气消毒法出现在晋代。葛洪认为,通过熏烧药物的方式,可以预防疫病;他在《肘后 备急方》中首先提出了空气消毒法。其后,唐代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这种防疫方法。明代李 时珍经常使用蒸汽消毒法。这个方法在清代也有记载,贾山亭《仙方合集·辟瘟诸方》说:“天 行时疫传染,凡患疫之家,将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佩戴口罩能阻挡细菌、病毒、灰尘和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侵害。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 - 2 - 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用丝巾遮盖口鼻。3 至 8 世纪时流行一种出行帽子,主要用来遮蔽容貌 及身体,以避免路人窥视。流行初期男女均可以穿戴,到了隋唐时主要为妇女使用。唐代从 武则天时期开始,妇人出行开始使用帷帽。帷帽具有短小、轻便的特点,长仅至颈部,面部 也能稍微显露,帷帽的帽裙由纱网制成,也具有透视的功能。它们的功能是遮阳蔽沙,也具 有一定的卫生防护效果。宋代宋慈《洗冤集录》记载:用麻油涂鼻,或作纸摅子油,塞两鼻 孔;仍以生姜小块置口内;遇检,切用猛闭口,恐秽气冲入。这是讲验尸官验尸时必须采取 适当的防护措施,与现代医用口罩防护观念相同。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在 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样蒙口鼻的绢布, 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1910 年至 1911 年,我国东北大鼠疫中,全权总医官伍连德坚持认为这场鼠疫不是腺鼠疫, 而是肺鼠疫,可通过呼吸传染,人际传播是主要渠道。所以他大规模开展了隔离防疫工作, 并且强制要求佩戴口罩。他用两层纱布包裹着一块长方形吸水棉而制成了“伍氏口罩”,防疫 效果明显。(节选自陈昀《文物见证抗疫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熏烟蒸洗防疫法最早出现在西周,《周礼·秋官》记载用药草烧熏驱蛊防病做法。 B.两汉时期是古代瘟疫最多的时期,《博物志》就特别讲到汉武帝时期的长安大疫。 C.葛洪认为熏烧药物可以预防疫病,他在《肘后备急方》中首先提出空气消毒法。 D.唐代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蒸汽消毒法,明代李时珍经常用空气消毒法预防疫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熏烟蒸洗法、空气消毒法等陈述,其意在说明中国古代的防疫方法多种多样。 B.从古代丝巾遮盖口鼻到元朝绢布蒙口鼻的陈述,解证口罩可阻挡病毒等侵害。 C.《洗冤集录》与《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表明中国口罩产生的历史较悠久。 D.本文论述中国古代防疫时大量引用历史文献,论证结构呈现鲜明的层进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一些古代书籍强调保持居室清洁卫生,指出屋宇干净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熏香是各种史料和医药典籍中最常见的驱瘟防疫方法。 C.空气消毒法在晋代就已经出现,此法清代贾山亭《仙方合集》上也有记载。 D.伍连德为防止鼠疫传染,大规模开展隔离防疫工作,并且强制要求戴口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3 - 材料一:多年后回望自己的青葱岁月,殷鸿福院士也曾反思,“错走了一条‘死读书’的 路”。“中学时代是思维养成的关键时期”。中国多年来能在自然科学领域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 人很少,“最根本的就是批判性思维欠缺导致的原创力不够”。“现在被认为离经叛道的,不一 定没有其合理的内核,就算你认为它是错的,但是里面也可能有一部分对的,将来把有益的 剥离出来,也许就颠覆了现在的观念。”殷鸿福建议,在中学时代,老师应该多发起讨论,让 学生能大胆的发表意见,“每个东西都启发他想一想‘为什么这样、是不是对、对在哪儿’, 养成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摘自《殷鸿福院士:批判性思维要从中学抓起》,《中国青年报》 2019 年 7 月 3 日) 材料二 图 1 高中类型与期望大学类型的学生 HCT 成绩比较 注:HCT 是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测量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标准化考试,最低分 30 分最高分 50 分。括号中数字分别为来自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选择相应期望高校类型的学生 人数。 (摘自凌光明 刘欧《中国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材料三: 实际上,批判性思维是审慎地判断是非和正确决策的能力,是集知识、价值和思维方法 于一体的综合能力与品格。其要素包括理性,即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以科学知识和逻辑规 划为基础,同时还要排除情绪、利益、偏好的干扰,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和立场。批判性思 维是一种社会性思维,是对社会的责任体现。 就新课程需要革除的对象来看,应试的教育及其学校办学的危害不是表面上的师生压力 大、任务繁重、学习乐趣的失去,而是大量的无思维含量和思维品质的机械性知识学习排挤 了思维在场的高质量学习。学习的含义上要素“情境(现实的需要)、实践(方法)、思维发 - 4 - 展与提升(品质)”构成了新课标突出强调的“让学习真正发生”,缺一不可,这也正成为新 课标背景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以及伴随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研制和高考改革的核心。 (摘自周晓阳《批判性思维是学习品质的保障》,《中国教育报》2018 年 11 月 8 日) 材料四: 现阶段,批判性思维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还不够。南京师范大学教 授吴康宁总结了改革难的原因,包括利益的冲突;有良好愿望,但目标脱离实际;旧的文化 和习惯的阻碍,导致执行中的推诿拖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等。这些原因确实存在,不 过在我看来,原因中还漏掉了重要的一点,即在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方面,大家缺乏正确的和 明确的共识。比如,减少知识性传授的目的到底为什么? 2005 年,国家提出“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重大战略”,要求在 15 年内把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核心位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妨设想 一下,如果从 2005 年起有更多学校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培养学生求真、开放的精神和探究 实证的技能,那么我们对未来的底气和希望是完全不一样的。 时不我待,如果现在开始这样做,下一个 15 年到来时会怎样呢? (摘自董毓《批判性思维教育:时不我待》,《中国教师报》2019 年 6 月 12 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期望大学类型不同的学生在 HCT 成绩上存在差异,其中期望进入国内其他高校的学生均分 最低。 B. 普通高中时期望进入 985 高校的学生 HCT 成绩显著高于期望进入 211 类高校的学生,但与 期望进入国外大学的学生成绩差异不显著。 C. 不论是来自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的学生,期望过进入 985 高校、211 高校、其他国内高 校、国外学校的学生的 HCT 成绩依次降低。 D. 来自重点和普通高中的学生 HCT 成绩有明显区别,说明 HCT 成绩所反映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与学生的学习环境因素有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殷院士认为培养批判性思维要从中学抓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考,从而培养原始创新能 力。 B. 批判性思维即批判与否定,是集知识、价值和思维方法于一体的综合能力与品格,是对社 会的责任体现。 C.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改革,批判性思维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提高学生 - 5 - 思维能力方面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D. 基础教育阶段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必备要素,进行批判性思维教育是 不能等待、不能观望的大事。 6. 请结合材料,分析如何进一步在基础教育领域推进批判性思维教育改革。(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 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 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 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 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 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困此 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 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 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 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 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 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 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地,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键、凿,均是称手牢实,干 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 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 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 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 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 - 6 - 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 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 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 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话:过年 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 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 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 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 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 上面摆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 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 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 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 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 哉,咿兹唷嚯哉!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 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 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以“木工刘建华”为题,带有为人物立传的色彩,既交待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姓名,又 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一种真实感。 B. “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鼓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 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 C. 本文善于运用平白如话的字词、简洁短促的语句,精准地表达出难以描摹的情境,这种平 白素淡、纯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作家的写作能力。 - 7 - D. 文章以敏感、细致的笔触叙述了都市平民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木工刘建华给 “我”带来的厌倦、欣赏、疑虑等复杂的心理。 8. 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9. 作品是怎样叙述刘建华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 数百人。后为郡吏,辟公府...。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 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躬以明法律,召入议。议者皆然固 奏,躬独曰:“于法,彭得斩之。”帝曰:“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杀人乎?” 躬对曰:“一统于督者,谓在部曲..也。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帝从躬议。又有兄弟共杀 人者,而罪未有所归。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 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 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帝曰:“章与囚同县,疑其 故也。”躬曰:“君王法天,刑不可以委曲生意。”帝曰:“善。”迁躬廷尉正,坐法免。 后三迁,元和三年,拜为廷尉。章和元年,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死罪一等,勿 笞,诣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躬上封事...曰:“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 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已下 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 人命,有益于边。”肃宗善之,即下诏赦焉。躬奏谳法科,多所生全。永元六年,卒官。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六》,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 诛之 B.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 诛之 C.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 诛之 - 8 - D.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 诛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衣冠,本指古代士以上的衣服和礼帽,后来代称缙绅、士大夫,文中即此意。 B.辟公府,文中指被皇帝征召到公府为官,汉朝选官制度有征辟制与察举制等。 C.部曲,指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分五部,部下有曲,故其代称军队、部下。 D.上封事,文中指秘密言事。古代臣子上书为防泄密,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郭躬继承父业,精通律法。青少年时代郭躬就跟随父亲学习律法知识,后来广聚门徒讲 授律法,并以此被召入朝参加评议。 B.郭躬恪守律法,公正无私。秦彭军中杀人触犯法律,显宗坚决袒护秦彭,郭躬入议时没有 顺从皇帝心意,做出当斩的判定。 C.郭躬执法严谨,敢于谏言。当尚书上奏孙章矫诏杀人当腰斩时,郭躬依据事实判定孙章为 误杀罪,劝告皇帝执法不能随意。 D.郭躬宽仁为怀,泽被苍生。趁着肃宗赦免部分囚犯死罪的机会,郭躬劝谏皇帝,把在逃囚 犯和赦后关押囚犯全部减死戍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杀人乎? (2)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 西京:指洛阳。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 - 9 - 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4.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 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 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 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 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 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15. 请赏析尾联的精妙之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 表现在“ , ”。 (2)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引用屈原《离 骚 》 中 的 名 句 , 指 出 : 创 新 从 来 都 是 九 死 一 生 , 但 我 们 必 须 有 “ , ” 的豪情。 (3)《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小题。 炎黄时代也被称为中国古史的 时代,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古老的土地 上 、生生不息,留下了早期华夏民族薪火相传、 的文化轨迹,形成了一 条 于西方国家的文明路径。这是一条特色鲜明的“共同体”之路。它预设了世界文 明进程的中国路径,也彰显出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 炎黄时代,中国境内分布着华夏、东夷和苗蛮三大部族集团。首先,黄帝族与炎帝族经 过阪泉之战,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以炎黄二族为主体的华夏集团。后来,华夏集团向东、 向南扩张,分别与东夷、苗蛮集团通过战争而相互融合。三大部落集团融合后,随着夏王朝 的建立,以王朝国家为框架凝聚成了最初的华夏民族。所以,( ),又融合了部分东 - 10 - 夷、苗蛮等众多部族集团而形成的,华夏民族的血缘不是某一特定族群的延续,而是由中原 地区为中心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传奇 筚路蓝缕 接连不断 区别 B. 传说 焚膏继晷 绵延不绝 区别 C. 传说 筚路蓝缕 绵延不绝 迥异 D. 传奇 焚膏继晷 接连不断 迥异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炎黄在华夏民族最初的生成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主干 B. 华夏民族从其最初的生成过程来看,是以炎黄为主干 C. 从华夏民族最初的生成过程来看,炎黄逐渐成为主干 D. 从最初的生成过程来看,炎黄逐渐成为华夏民族主干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华夏民族在血缘上并不是某一特定族群的延续,而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由不同血缘关系 的人们组成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B. 华夏民族的血缘并不是某一特定族群的延续,而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由不同血缘关系的 人们组成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C. 华夏民族在血缘上并不是某一特定族群的延续,而是由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不同血缘关系的 人们组成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D. 在血缘上华夏民族并不是某一特定族群的延续,因为它是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不同血缘关系 的人们组成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6 分) 阅读是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近年来,我国为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做了大量工作, 但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之间, ① 。要想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平,还 需探索更多路径,找到更好方法。这其中就有 ② 。当偏僻乡村孩子与中心城市孩子拥 有一样优质图书时,他们精神发展的起点就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学者认为, ③ ,才能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处于最佳地位。让所有学生能够和伟大经典对话,用阅读填平生活 沟壑,正是推动阅读的意义所在。 21.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提取关键信息,给“5G”下定义,不超过 50 个字。(5 分) - 11 - 5G 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也是 4G 的延伸。据悉,手机在利用该技术后的无线下 载速度可以达到每秒 3.6G,甚至更快,使用该技术下载一部高画质的电影只需要 10 秽钟。按 欧盟此前的计划,5G 将于 2020 年推出成熟的标准。对于这一时间,业界多数企业持相同的看 法。届时 5G 网络的理论下载速度为每秒 10Gb,是当前 4G 网络速度的一百倍。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面对“新冠”疫情,医护人员在火线拼杀,密闭的防护服裹住了他们的面容、表情,可 白衣战士们写在防护服上的“留字”却成了疫情时期的特殊风景:“湖北姑爷”“奥力给”“胡 歌老婆”“与武汉同在”“逆行不独行,隔离不分离”“我是党员,我先上”“精忠报国”等。 对材料中的“留字”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从中选择两三幅“留字”写一篇文章。要求选 好“留字”,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 12 - 2020 年官渡区第一中学 2019—2020 学年下学期期中考 语文答案 1.C(A.错在“最早出现在西周”,殷商时代就有记载;B.“瘟疫最多”,据原文可知是“瘟 疫记录最多”;D.错在“蒸汽消毒法”与“空气消毒法”张冠李戴。)) 2.D(错在“层进特点”,从保持环境卫生、熏烟蒸洗、空气消毒等到佩戴口罩的论述,是并 列式结构。) 3.C(贾山亭《仙方合集》上记载的是“蒸汽消毒法”,不是“空气消毒法”。) 4. C (C 项“HCT 成绩依次降低”错误,结合材料二“高中类型与期望大学类型的学生 HCT 成 绩比较”分析,期望进入国外学校的学生 HCT 升高。故选 C。) 5. B (B 项,“批判性思维即批判与否定”错误,批判性思维是审慎地判断是非和正确决策的 能力,既不轻易否定,也不轻易肯定,根据确凿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判断。故选 B。) 6. ①抓住学生思维养成的关键时期,中学教师应积板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多发起讨论,引导 学生积极思考,养成批判性思维方式。②不同类型的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关注学生批判性思 维的培养,要转变观念,让学生真正懂得学习的要义,让思维发展与提升成为改革的核心。 ③在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方面达成正确和明确的共识,避免利益冲突,目标契合实际,破除旧 的文化和习惯阻碍,上下一致,加大执行力度。 7. B (题中 B 项,“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错误,原文只说“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 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并没有交代老黄真的走了。) 8. ①技术精湛、认真敬业;②热爱生活、讲求条理;③执拗秩隘,狡黠尖刻。 ( 答题时梳理文章的情节,找到人物的相关言行和他人的评价,根据这些分析人物的性格, 答题时注意打出性格特征,然后用文中的相关情节进行解说,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刘建华的 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 - 13 - 质”“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可见其技术精湛、认真敬业;根据文中的“人去楼 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 散发着松木的清香”“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 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可见其热爱生活、讲求条理;根据“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 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 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可见 其执拗狭隘,狡黠尖刻。) 9.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在叙事中夹杂着“我”的心理活动, 有利于塑造人物的同时来表达我的看法;③结尾的“纪念”印证了开头“我”“尖刻”的感觉, 使人物隐伏的性格变得清晰具体。 10.D(“出击”的对象是匈奴,不应断开,排除 A 项;奏称的是秦彭的专擅行为,排除 B 项; “骑都尉”是秦彭的身份,不应断开,排除 C 项。) 11.B(错在“被皇帝征召到公府为官”,文中应该是被三公官府征召为官。) 12.B(错在“坚决袒护秦彭”,据文意显宗只是对判秦彭斩刑提出质疑。) 13.(1)军队出征,校尉官们一律被督帅统辖。秦彭既然没有被授予独断权力,那么怎么能 够专权杀人?(5 分,“一统”“斧钺”“专杀”各 1 分,大意 2 分) (2)现在犯死罪逃命的罪犯不用想也有万人,而且从大赦以来,捉拿到的罪犯也非常多,可 是大赦诏令没有涉及他们。(5 分,“无虑”“甚众”“不及”各 1 分,大意 2 分) 参考译文: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家中世代做官。父亲郭弘,学习过《小杜律》。郭躬年少时就 继承父业,向弟子们传授法律知识,弟子数量经常有几百人。后来郭躬做了郡里官吏,被公 府征召为官。永平年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打匈奴,骑都尉秦彭做副帅。秦彭在别处驻扎, 却经常依照军法杀人,窦固奏称秦彭专权,请求杀掉他。显宗(汉明帝)于是召集公卿朝臣 评定秦彭的定罪律条。郭躬因为通晓法律,被召入朝参加评议。议论的人都赞同窦固所奏, 郭躬独自说:“从法律角度看,秦彭应该斩首。”帝说:“军队出征,校尉官们一律被督帅统辖。 秦彭既然没有被授予独断军权,那么怎么能够专权杀人?”郭躬答道:“一律被督帅统辖,是 讲在部曲的时候。现在秦彭专军别将,和这有些不同。”皇帝听从郭躬的意见。后来又发生兄 弟一起杀人的事,可是罪行不好归在谁身上。皇帝认为兄长不能管教弟弟,所以批示说兄长 应该重判而弟弟应该减免死罪。中常侍孙章宣读诏书,错说兄弟两人都被批示判重罪,尚书 奏称孙章假传旨意,罪行应当判腰斩。帝又召入郭躬询问,郭躬回答是孙章应该被罚金。”皇 - 14 - 帝说:“孙章假传诏书杀人,怎么说只罚金?”郭躬说:“法律上有故意杀人和误杀人之分, 孙章错误地传达命令,从事理上看是误杀人,误杀人依法律条文就罪行轻。”皇上说:“孙章 与囚犯是同县人,我怀疑他是故意的。”郭躬说:“君王效法天道,刑法规定不能歪曲而产生 另外解释。”皇上说:“好。”于是就升迁郭躬担任廷尉正,后来他因犯法免职。 后来三次升迁,元和三年(86),他被授予廷尉官职。章和元年(87),赦免天下在四月 丙子以前关押的囚犯减死罪一等,不用笞刑,都发送到金城戍边,而公文中没涉及逃亡未发 觉的囚犯。郭躬秘密上奏说:“圣上推恩减免死罪发送囚犯戍边的原因,是重视人的生命。现 在犯死罪逃命的罪犯不用想也有万人,而且从大赦以来,捉拿到的罪犯也非常多,可是大赦 诏令没有涉及他们。想到天恩没有不宽厚,死罪及其以下的都得到再生,而逃亡的囚犯和在 大赦后被捕的囚犯却不能蒙受恩泽。我以为应该赦免以前犯死罪的所有囚犯和在大赦后被关 押的所有死囚,可以都不用笞刑发到金城,以便保全人命,同时有益于边疆。”肃宗(汉章帝) 认为很好,立刻下诏赦免所有囚犯。郭躬复审法案,多有被保全性命的人。永元六年,死在 官任上。 14. D (本题 D 项,“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分析错误。结合首联的“捷书”、颈 联的“中兴”、尾联的“处处开”可知,诗人写诗时满是收复失地的喜悦之情,并无伤感可言。) 15.①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②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 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③“驿路 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 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16.(6 分)⑴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⑵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⑶浮光跃金 静 影沉璧(每空 1 分) 17.C (传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传说:群众口头流传的关于某人某事的 叙述或某种说法。文中并没有“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的内容暗示,所以选 “传说”合适。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的用功读书或努力工 作。根据语境描写的是“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古老的土地”艰苦创业的事情,所以选“筚路蓝 缕”合适。绵延不绝:延续不断。接连不断:一个跟着一个地。文中修饰的是“文化轨迹”, 选“绵延不绝”合适。迥异:相差很远。区别:把两个以上的对象加以比较,认识他们不同 的地方。文中是说“……于西方国家的文明路径”,这是比较的结果,而不是比较的过程,选 - 15 - “迥异”合适。故选 C。) 18. B (首先根据前文“以王朝国家为框架凝聚成了最初的华夏民族”,所以后一句的应该承接 “华夏民族”开始叙述,A 项和 D 项的内容都是以“炎黄”为叙述重点,与前文内容不衔接, 所以排除 AD 两项。再根据后文“又融合了部分东夷、苗蛮等众多部族集团而形成的”内容, 可知括号里的内容是以“华夏民族”最为主语来叙述的,才能和后文的“融合”这一动词搭 配形成主谓式结构,C 项“从华夏民族最初的生成过程来看”是作状语成分,和后文不照应, 可排除。故选 B。) 19.A (画线句子存在的问题:主语“血缘”和宾语“文化共同体”搭配不当;介词结构“以…… 为”缺少介词“以”。) B 项,主语“血缘”和宾语“文化共同体”搭配不当; C 项和 D 项介词结构“以……为”缺少介词“以”; 20.①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②推进阅读公平 ③只有善于阅读(6 分,每空 2 分) 21.5G 是继 4G 之后能使网速百倍增长并将于 2020 年由欧盟推出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 称。 22.写作(60 分) 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1.由“湖北姑爷”“与武汉同在”“我是党员,我先上”“精忠报国”中任意两幅或 三幅可得:“留字”,凸显了白衣战士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2.由“湖北姑爷”“胡歌老婆”“逆行不独行,隔离不分离”可得:“留字”,凸显了白衣 战士的美好情感。 3.由“湖北姑爷”“胡歌老婆”“奥利给”可得:“留字”,凸显了白衣战士抗疫的乐观主 义精神。 4.由“湖北姑爷”“与武汉同在”可得:“留字”,凸显了白衣战士与湖北人民齐心协力、 并肩作战的抗疫精神。 5.由“我是党员,我先上”“精忠报国”可得:“留字”,凸显了白衣战士牢记使命,不忘 初心的无畏精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