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市临夏中学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临夏市临夏中学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甘肃省临夏市临夏中学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 一.选择题 ‎1. 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 A.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B. 伽利略、牛顿 C. 伽利略、爱因斯坦 D. 亚里士多德、牛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常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每个物理学家,他的主要的贡献是什么要了解.‎ 解: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会运动,但这是不对的;‎ 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提出了物体的运动定律,其中的牛顿第一定律即为惯性定律;‎ 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很好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所以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就是学生对于物理常识的理解,这些在平时是需要学生了解并知道的,看的就是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情况.‎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研究自行车后轮的转动情况时可以将自行车后轮看作质点 B. 质量和速度都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C. 电台报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的“时间”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都是等值反向的一对力,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 ‎【答案】C ‎【解析】‎ A、当研究自行车后轮的转动情况时,就是要看车轮各部分的情况,所以车轮的大小相对于研究的范围不可以忽略不计时,故A错误;‎ B、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故B错误;‎ C、时刻是时间轴上的点,而时间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长度,“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的“时间”实际上是一个点,指的是时刻,故C正确;‎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故其效果不能相互抵消,故D错误。‎ 点睛:对于物理中的基本概念要理解其本质不同,如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通常与物体的状态相对应,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3.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 B. 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C. 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小 D. 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 ‎【答案】A ‎【解析】‎ A、只要物体在运动,其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故A正确;‎ B、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变化越来越慢,但速度不一定增大,也不一定减小,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在增大,反之,速度在减小.故BD错误;‎ C、速度的变化量,既与加速度有关,还与变化所用的时间有关,则知,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不一定减小,故C错误。‎ 点睛: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关键抓住两者无关来理解.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理解加速度的决定因素:合外力和质量。‎ ‎4.一物体m 受到一个撞击力后沿不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如图所示,在滑动过程中,物体m受到的力是(  )‎ A. 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 B. 重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C. 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D. 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关键要按照顺序找力,要找受到的力,每个力都要能找到受力物体,有时还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受到的力.‎ ‎【详解】物体在惯性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对物体受力分析,重力竖直向下,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和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求解力学问题的一个关键,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全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通常可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 ‎(1)明确研究对象,亦即是确定我们是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2)隔离物体分析.亦即将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并将这些力一一画在受力图上,在画支持力、压力和摩擦力的方向时容易出错,要熟记:弹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面垂直,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着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或趋势)方向相反.‎ ‎(3)分析受力的顺序:一重、二弹、三摩擦,沿接触面或点逐个去找.有时根据概念或条件与判断.‎ 本题可按照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对物体受力分析.‎ ‎5.下列哪组单位全部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A. 千克、秒、牛顿 B. 千克、米、秒 C. 克、千米、秒 D. 牛顿、克、米 ‎【答案】B ‎【解析】‎ ‎【详解】千克、米、秒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而牛顿是导出单位;克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故选B.‎ ‎6.某同学站在上升的电梯内,已知该同学体重为600N,在电梯减速直至停止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g取‎10m/s2)( )‎ A. 该同学体重大于600 N B. 该同学体重小于600 N C. 该同学对电梯地板压力大于600 N D. 该同学对电梯地板压力小于600 N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电梯减速直至停止的过程中,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人的重力保持不变仍为600N.‎ ‎【详解】物体的重力大小与所处的状态无关,在电梯减速直至停止的过程中,人的重力保持不变仍为600N.故A B错误;电梯减速上升,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该同学对电梯地板压力小于600 N.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7.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正压力成正比 B.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C. 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D. 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A.静摩擦力是与正压力大小没有关系,所以A错误 B.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一定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B错误 C.有相对运动趋势就会有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到静摩擦力,比如汽车转弯时,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C正确 D.摩擦力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不一定是阻力,D错误 ‎8.下列关于速度、加速度、力的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物体运动的速度大,说明其受到的力大 C.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具有加速度;物体具有加速度,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明确了和运动的关系,给出了力概念,同时提出了惯性概念,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即可解答本题.‎ 解: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 B、物体的速度大小与受力大小无关;速度很大的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受合力为零;故B错误;‎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有加速度,如合力为零时;故C错误;‎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力和运动关系,这是初学者容易出错的地方;一定要注意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注意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正确解释.‎ ‎9.如图所示,用细绳将均匀球悬挂在光滑的竖直墙上,绳受的拉力为T ‎,墙对球的弹力为N,如果将绳的长度增加,则( )‎ A. T、N均减小 B. T减小、N增大 C. T、N均增大 D. T、N均不变 ‎【答案】A ‎【解析】‎ 设绳子和墙面夹角为 ,对小球进行受析:把绳子的拉力T和墙对球的弹力为N合成F,由于物体是处于静止的,所以物体受力平衡,所以物体的重力等于合成F,即,根据几何关系得出:,,先找到其中的定值,就是小球的重力,是不变的,随着绳子加长,细线与墙壁的夹角减小,则增大,减小;减小,减小;所以:T减小,N减小,故选项A正确。‎ 点睛:研究力的变化问题,先通过物理规律找出该力的表达式,然后根据相关因素变化情况求出该力的变化情况。‎ ‎10.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关于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同时开始运动 B. 甲、乙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 C. 前2s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2s后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D. 在距出发点‎4m处,甲追上乙,两物体相遇 ‎【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x﹣t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 初始位置的坐标即为两物体出发时的距离;‎ 解:A、甲和乙都在t=0时刻开始运动,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甲从原点出发,乙从距原点‎2m处出发,故B错误.‎ C、x﹣t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从图象中看出直线甲斜率大于直线乙的斜率,所以甲的速度一直大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 D、在距出发点‎4m处,甲追上乙,两者位移相等,两物体相遇,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此类问题比较简单,只要了解了x﹣t图象的意义就可顺利解出,故要学会读图.‎ ‎11.如图所示,一小球自空中自由落下,与正下方的直立轻质弹簧接触,直至速度为零的过程中,关于小球运动状态的下列几种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接触后,小球作减速运动,加速度的绝对值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最后等于零 B. 接触后,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其速度先增加后减小直到为零 C. 接触后,速度为零的地方就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加速度为零的地方也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 D. 接触后,小球速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加速度等于零的地方 ‎【答案】BD ‎【解析】‎ 小球与弹簧接触后,开始重力大于弹力,加速度向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以后,弹力大于重力,加速度向上,做减速运动到零.故A错误,B正确.当速度为零,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此时合力不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C错误.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当加速度为零,即重力与弹簧弹力相等时,速度最大.故D正确.故选BD.‎ 点睛:含有弹簧的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关键在于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来确定小球的运动情况,抓住弹力是变化的这一特点.不能简单认为小球一接触弹簧就做减速运动.‎ ‎12.如图所示,在光滑地面上,水平外力F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小车质量是M,木块质量是m,力的大小是F,加速度大小是a,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是μ。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 μmg B. ma C. D. μ(M+m)g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根据二力平衡来计算的,不能根据来计算的,所以A错误;对小物体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作用,由于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加速运动,摩擦力作为合力,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所以B正确;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所以加速度,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所以C正确;对小车受力分析可得,,所以车和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所以D错误。‎ 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综合 ‎【名师点睛】当分析多个物体的受力、运动情况时,通常可以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用整体法可以求得系统的加速度的大小,再用隔离法可以求物体之间的作用的大小。‎ 二.实验题 ‎13.关于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是一种________的科学思想方法.‎ ‎(2)某同学完成该实验后得到的图形如图所示,图上所画的四个力中,由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得到的力是________.‎ ‎【答案】等效替代,‎ ‎【解析】‎ 试题分析:该实验中,两个力拉绳套和一个力拉绳套时,节点要到同一位置,即要求作用效果相同,故采用了“等效替代”的科学思想方法;本实验中,与的合力的实际值测量值为一个弹簧拉绳套时的弹簧的弹力大小和方向,而理论值是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的值,理论值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故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得到的力是。‎ 考点: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名师点睛】明确实验原理,了解具体操作,要围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对实验步骤和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理解记忆。正确理解“等效替代”科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明确实验原理,理解“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区别。‎ ‎1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A.控制变量法     B.假设法 C.理想实验法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改变小车所受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改变小车的质量 C.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作出图象容易更直观判断出二者间的关系 D.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总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若取车的质量M=‎0.5kg,改变砝码质量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最不合适的一个是______‎ A.m1=‎4g B.m2=‎10g C.m3=‎40g D.m4=‎‎500g ‎(4)在平衡小车与长木板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求出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A (2). C (3). D (4). 0.16‎ ‎【解析】‎ ‎【详解】(1‎ ‎)本实验采取的是控制变量法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要保持质量不变,同理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要保证受力不变,故选A ‎(2)A.采用控制变量法,所以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保证改变小车所受拉力的大小不变,A错误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保证改变小车的质量不变,B错误 C.因为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图像是曲线,但曲线不一定是反比关系,而如果图像是直线,则说明加速度与质量反比关系,更准确。C正确 D.因为小车加速的同时,砝码盘和砝码也同时加速,所以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总小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D错误 ‎(3)实验要保证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以使绳对小车拉力近似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所以车的质量M=‎0.5kg,则砝码质量m应远小于‎500g,故D项不适合,选D ‎(4)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可知相邻点间的时间,根据得到:即:‎ 三、计算题 ‎15.(14分)质量为‎0.1 kg 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图象如图所示。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3/4。设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取="10" m/s2, 求:‎ ‎(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的大小;‎ ‎(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h。‎ ‎【答案】(1)0.2N (2)‎ ‎【解析】‎ ‎(1)设弹性球第一次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由图知 ‎①‎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②‎ ‎③‎ ‎(2)由图知弹性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设球第一次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则 ‎④‎ 第一次离开地面后,设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则 ‎⑤‎ 于是,有⑥‎ 解得⑦‎ ‎16.重为40 N的物体与竖直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0.4,若用斜向上的推力F = 50 N支撑住物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牛?要使物体匀速下滑,推力的方向不变,则大小应变为多大?(sin 37° = 0.6,cos 37° = 0.8)‎ ‎【答案】10 N;43.5 N ‎【解析】‎ 试题分析:(1)对物体静止时受力分析并正交分解:‎ 则:F1=Fsin37°=30N F2=Fcos37°=40N 在竖直方向上:Ff+F1=G,‎ 代入数据得:Ff=10N ‎(2)物体能匀速下滑时.‎ 根据竖直方向的平衡,有G-F′sin37°-Ff′=0 ①‎ 根据水平方向的平衡,有FN′=F2′=F′cos37° ②‎ 又:Ff′=μFN′…③‎ 代入数据解得:F′=43.5N 考点:物体的平衡 ‎17.冬奥会四金得主王濛于2020年1月13日亮相全国短道速滑联赛总决赛。她领衔的中国女队在混合3 ‎000米接力比赛中表现抢眼。如图所示,ACD是一滑雪场示意图,其中AC是长L=‎8 m、倾角θ=37°的斜坡,CD段是与斜坡平滑连接的水平面。人从A点由静止下滑,经过C点时速度大小不变,又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人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人从斜坡顶端A滑至底端C所用的时间 ‎(2)人在离C点多远处停下 ‎【答案】(1) t=2 s (2)x=12.8‎ ‎【解析】‎ ‎【详解】(1)人在斜坡上下滑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设人沿斜坡下滑的加速度为a,沿斜坡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Ff=ma Ff=μF 垂直于斜坡方向有FN-mgcos θ=0‎ 联立以上各式得a=gsin θ-μgcos θ=‎4 m/s2‎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L=at2 t=2 s ‎(2)人在水平面上滑行时,水平方向只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设在水平面上人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设人到达C处的速度为v,则人在斜面上下滑的过程:v2=2aL 人在水平面上滑行时:‎ ‎0-v2=-‎2a′x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x=12.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