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二(普通班)5月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二(普通班)5月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月考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①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总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 ‎②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③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O:16 Cl:35.5 N:14 S:32‎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生紫烟包含了物理变化。‎ B.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北宋沈括用胆矾炼铜的过程属于置换反应 C. 唐末五代时期丹学著作《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黄、雄黄台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描述的是丹药的制作过程 D. 古剑沈卢“以济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折断”。济钢为钢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紫烟”是指香炉峰的水受热在液态和气态间的两态变化,是物理变化,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胆矾为CuSO4·5H2O,形成硫酸铜溶液后,加入铁质器皿中。铁置换出铜,为置换反应,B项正确,符合题意;‎ C.“以硫黄、雄黄台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是火药的制作过程,而不是丹药,C项错误,符合题意;‎ D.结合前后语境,“济钢”“柔铁”均为铁的合金,而济钢用于刀刃,比较硬,为钢铁,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C。‎ ‎2.化学实验操作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 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C. 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要不断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 D. 浓碱液滴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不慎打翻的燃着的酒精灯,应用湿的抹布盖灭,使其余氧气不能接触,正确,不选A;B、金属钠着火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燃烧更剧烈,所以不能用泡沫灭火器,应该用沙子,错误,选B;C、给液体加热要均匀加热,或加入碎瓷片,防止暴沸,正确,不选C;D、浓碱可以腐蚀皮肤,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酸性很弱的硼酸,正确,不选D。‎ 考点:实验事故的处理 ‎3.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 ‎②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③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⑤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利用公式进行误差分析。‎ ‎①称量时,物品与砝码颠倒,在使用游码的情况下,物品称少了,溶质的质量m偏低,c偏低,①符合题意;②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说明有部分溶质没有转移到容量瓶中,容量瓶中溶质的质量m偏低,c偏低,②符合题意;③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溶解之后的操作中需要往容量瓶中加水,所以原理有少量蒸馏水,不会带来影响,③不符合题意;④定容时,俯视刻度,液面在刻度线以下,V偏小,c偏大,④不符合题;⑤‎ 定容后,再补加水相当于稀释,c偏小,⑤符合题意;综上符合题意为①②⑤,本题答案选A。‎ ‎【点睛】使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时,如果是左物右码,则m(物品)=m(砝码)+游码;若物品与游码颠倒,则m(砝码) = m(物品)+游码,有m(物品)= m(砝码)-游码。如果使用到了游码,称量的物品质量偏小;如果没有使用到游码,则没有影响。‎ ‎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充入足量二氧化碳 B. CuCl2溶液中含有FeCl3杂质:加入过量氧化铜粉末,过滤 C. SO2中含有SO3杂质:通入饱和Na2SO3溶液,洗气 D. CO2中含有HCl杂质:通入饱和Na2CO3溶液,洗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固体碳酸钠不和CO2反应,A项错误;‎ B.通过调节pH,使FeCl3中的Fe3+水解生成Fe(OH)3沉淀,从体系中分离,而CuO与溶液中的H+反应,起到调节pH的作用,且不引入杂质。过量的CuO不溶于水,与Fe(OH)3一同过滤除去,B项正确;‎ C.SO2会和Na2S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NaHSO3,应该使用饱和NaHSO3溶液,C项错误;‎ D.CO2会与Na2CO3溶液反生反应,生成NaHCO3,应使用饱和NaHCO3溶液,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B。‎ ‎【点睛】分离提纯过程中经常使用的饱和溶液有:(括号中的成分为杂质)‎ CO2(SO2、HCl),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SO2(HCl),使用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 Cl2(HCl),使用饱和食盐水。‎ ‎5.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仪器或试剂都能用到的是( )‎ A. 铝热反应(铝热剂、镁带、氯酸钾、蒸发皿)‎ B. 钠的焰色反应(氯化钠溶液、盐酸、铂丝、蓝色钴玻璃)‎ C. 中和热的测定(量筒、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酒精灯)‎ D. 制取氢氧化铁胶体(饱和FeCl3溶液、NaOH溶液、烧杯、胶头滴管)‎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铝热剂发生反应铝热反应,需要使用到镁条和氯酸钾引发,而蒸发皿中盛有少量的沙子承接掉下的红热的金属单质,A项正确;‎ B.钠的焰色反应观察颜色时,不需要使用到蓝色钴玻璃,钾的焰色反应需要蓝色钴玻璃观察颜色,B项错误;‎ C.中和热的测定中并不需要酒精灯,C项错误;‎ D.制备Fe(OH)3胶体,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而不是滴入NaOH中,若直接滴入NaOH中会直接生成Fe(OH)3沉淀,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A。‎ ‎6.下图是某同学用 500 mL 容量瓶配制 0.10 mol·L-1NaOH 溶液的过程:‎ 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 A. 1 处 B. 2 处 C. 3 处 D. 4 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天平称量应是左物右码,现在是左码右物,①错误;④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的下端应在刻度线下边,④错误;⑤读数应平视,不能仰视,⑤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 ‎7.下列分离方法不合理的是( )‎ A. 用分馏的方法,可从石油中得到汽油 B. 提取溴水中的溴,可用加入乙醇萃取的方法 C. 只含有泥沙的粗盐,可通过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提纯 D. 除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可用加入足量铁屑过滤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A、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故A说法正确;B、乙醇易溶于水,不能用乙醇作萃取剂,故B说法错误;C、泥沙不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因此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故C说法正确;D、加入铁屑,发生Fe+2Fe3+=3Fe2+,达到除杂的目的,故D说法正确。‎ ‎8.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 A. 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 B. 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 C. 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 D. 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NO与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产生NO2,气体颜色加深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冷却NO2气体,NO2部分转化为N2O4,气体颜色变浅,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错误;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SO3会变为液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物质颜色不变;加热氯化铵晶体,物质分解产生HCl和NH3,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明显颜色变化,错误;C.木炭吸附NO2气体,发生的是物理作用,物质颜色变浅;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正确;D.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品红被氧化产生无色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发生反应,溶液变为血红色,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变化与现象的判断的知识。‎ ‎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蒸发时,不能直接蒸干,当只有少量液体时用余热蒸干,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蒸馏操作时,温度计目的是测馏分的沸点,因此要将温度计的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分液操作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防止从一个出口流出,造成分离不完全;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选择有机萃取剂时,对密度没有要求,如萃取溴水中的溴时,萃取剂可以选择密度比水大的四氯化碳,亦可以选择密度比水小的苯。D项错误,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D。‎ ‎【点睛】萃取剂的选择需满足:‎ ‎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②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 ‎③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 ‎10. 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以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 B. 步骤(2)需要用到分流漏斗 C. 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 D. 步骤(4)需要蒸馏装置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 A。步骤(1)中出现不溶性物质和滤液,因此需要过滤装置;A正确;B.操作中出现有机物和水层,进行分液操作,步骤(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B正确;C.从水溶液中得到固体,需要蒸发结晶,需要用到蒸发皿;C 错误;D.有机层混合液中需要进行分离,采用蒸馏方法;D正确;‎ 考点:考察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11.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 B. 在溶液中先加盐酸无现象,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含SO42-‎ C. 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 D. 某气体可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证明该气体是Cl2‎ ‎【答案】B ‎【解析】‎ A、Fe3+遇KSCN会使溶液呈现红色,Fe2+遇KSCN不反应无现象,如果该溶液既含Fe3+,又含Fe2+,滴加KSCN 溶液,溶液呈红色,则证明存在Fe3+但并不能证明无Fe2+,选项A错误;B、在溶液中先加盐酸无现象,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含SO42-,选项B正确;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成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Na+颜色反应为黄色,但并不能证明无K+,因为黄光可掩盖紫光,故K+颜色反应需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滤去黄光后观察,选项C错误;D、某气体可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证明该气体是Cl2,也可能是二氧化氮等具有氧化性的气体,选项D错误。答案选B。‎ ‎12.设NA为阿伏加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4g分子式为CnH2n的烃中含有的C—H键的数目一定为2NA B. 1mol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氢气为‎22.4L C. 1mol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 0.1molH2S分子中含氢离子数目为0.2NA ‎【答案】A ‎【解析】‎ A、有机物中一个氢原子只能形成一个共价键,因此‎14g该物质中含有C-H的物质的量为 ‎14×2n/14n=2mol,故A正确;B、没有指明条件是否是标准状况,故B错误;C、无论生成MgO还是Mg3N2,1molMg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2mol,故C错误;D、H2S是共价化合物,不含H+,故D错误。‎ ‎13.同温同压下,甲容器中充满35Cl2,乙容器中充满37Cl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则甲、乙两容器中气体密度之比为35∶37‎ B. 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则甲、乙两容器中气体分子数之比为35∶37‎ C. 若两种气体质量相等,则甲、乙两容器中气体所含质子数之比为37∶35‎ D. 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由甲、乙两容器中气体所含中子数之比为9∶1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35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37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A.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n==可得ρ==,密度与摩尔质量呈正比,甲、乙两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之比为35:37,故A正确;B.由n==可知体积与分子数呈正比,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分子数之比为1:1,故B错误;C.若两种气体质量相等,由n=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呈反比,则甲、乙两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7:35,因都由Cl元素组成,则所含质子数之比为37:35,故C正确;D.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则两种容器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所含中子数之比为(35-17)×2:(37-17)×2=9:10,故D正确;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35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37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体积相等时,由n=可知物质的量相等,由n==可得ρ==,密度与摩尔质量呈正比,由n==,可知体积与分子数呈正比。‎ ‎14.下列有关溶液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0mol·L-1碳酸钠溶液 B. 仅用烧杯、量筒、玻璃棒就可配制100mL01000mol·L-1K2Cr2O7溶液 C. 用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和pH=1的盐酸配制100mLpH=2的盐酸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称量药品时,若砝码生锈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溶液的配制,A项错误;‎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使用到容量瓶,B项错误;‎ C.将pH=1的盐酸配制成pH=2的盐酸,首先要量取一定体积pH=1的盐酸,需要量筒。将盐酸稀释,需要烧杯、玻璃棒。转移液体时,需要100mL容量瓶。定容时需要胶头滴管。C项正确;‎ D.砝码生锈,砝码的质量变大,使得称量的药品的质量也会偏大,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C。‎ ‎15.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ρ= B. ω=‎ C. ω= D. C=‎ ‎【答案】A ‎【解析】‎ ‎【详解】NH3溶于水绝大部分与水生成一水合氨,但是计算时,以NH3算。‎ A.根据,则,选项中的表达式利用的是,,但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气体体积(V)和溶剂体积(‎1L)的加和,A项错误,符合题意;‎ B.根据公式,得;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带入 有,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A。‎ ‎【点睛】两个体积不同的溶液混合在一起,混合后的溶液体积不等于混合前两溶液的体积之和,所以混合后的溶液的体积一般根据计算,此外注意单位的换算。‎ ‎16.在硫酸钠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SO42-为0.4mol·L-1,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1‎‎ mol·L-1 B. 0.2mol·L-‎1 ‎C. 0.3mol·L-1 D. 0.4mol·L-1‎ ‎【答案】B ‎【解析】‎ ‎【详解】混合溶液呈现电中性,若忽略水解,则溶液呈现中性,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浓度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浓度,有‎3c(Al3+)+c(Na+)=‎2c(SO42-),带入数据,c(Na+)=2×0.4-3×0.2mol·L-1=0.2 mol·L-1;本题答案选B。‎ ‎17.“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 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具有的性质有(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得到的体系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①错误,②正确;③一束光能够胶体,从光的侧面看到一条光的通路,产生丁达尔效应;③正确;④胶体粒子可以通过滤纸,④正确,⑤错误;⑥胶体体系属于较稳定的体系,不会发生析出黑色沉淀,⑥错误;综上②③④正确;本题答案选C。‎ ‎18.化学无处不在,如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其中X是( )‎ A. 稀盐酸 B. 稀硫酸 C. 硫酸钠溶液 D. 碳酸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X与氧化铜、铁反应,与石蕊显红色,说明其为酸溶液,在根据其与硝酸钡生成白色沉淀,得出其为稀硫酸。‎ 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有关问题。‎ ‎19.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同位素:1H、2H、3H;干冰、液氯都是非电解质 ‎④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纯碱;同素异形体:C60、金刚石、石墨 ‎⑤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A. 只有②④ B. 只有②③⑤ C. 只有①②④ D. 只有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将酸分为一元酸、多元酸是根据酸分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H+个数,而不是酸分子中的H个数,如H3PO3(亚磷酸)为二元酸,①错;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区别为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②正确;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的互称,1H、2H、3H是同位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区别是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是否导电,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分子晶体,是非电解质,液氯是单质,不是非电解质,③错;明矾、冰醋酸、纯碱都是电解质,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单质,C60、金刚石、石墨是同素异形体,④正确;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分为溶液、胶体、浊液,⑤错。‎ 考点:考查基本概念。‎ ‎20.新版人民币的发行,引发了人们对有关人民币中化学知识的关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制造人民币所用的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 用于人民币票面方案等处的油墨中所含有的Fe3O4是一种磁性物质 C. 防伪荧光油墨由颜料与树脂连接料等制成,其中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 某种验钞笔中含有碘酒,遇假钞呈现蓝色,其中遇碘变蓝的是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A正确;B.Fe3O4是磁性物质,有磁性,故B正确;C.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正确;D.葡萄糖遇碘不变蓝,故D错误;故选D。‎ 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 ‎21.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 A. 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B. NH4Cl溶液与Ca(OH) 2溶液混合 C. 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 D. Na2HP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H++SO42—+Ba2++OH-=BaSO4↓+H2O,错误;B、NH4Cl溶液与Ca(OH) 2溶液混合:NH4++OH-=NH3·H2O,错误;C、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H++OH−=H2O,正确;D、Na2HP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HPO42—+OH-=PO43—+H2O,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22.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钠与水反应:Na +2H2O=Na++2OH–+H2↑‎ B. 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取烧碱和氯气:2Cl–+2H2OH2↑+Cl2↑+2OH–‎ C.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Ba2++OH–+H++SO42-=BaSO4↓+H2O D. 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Ca2++HCO3-+OH–=CaCO3↓+H2O ‎【答案】B ‎【解析】‎ A.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离子方程式要遵循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和转移电子守恒,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A错误;B.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生成氯气、阴极上生成氢气同时阴极附近有NaOH生成,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H2↑+Cl2↑+2OH-,故B正确;C.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且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的计量数都是2,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C错误;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Ca2++OH-═CaCO3↓+H2O,故D错误;答案为B。‎ ‎23.下列离子方程式或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NaHSO3溶液呈酸性:NaHSO3===Na++H++SO32-‎ B.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少量CO2:SiO32-+CO2+H2O===H2SiO3↓+CO32-‎ C. 将一小块钠投入稀醋酸中:2Na+2H+===2Na++H2↑‎ D. 在Na2S2O3溶液中滴加稀硝酸:2H++S2O32-===S↓+SO2↑+H2O ‎【答案】B ‎【解析】‎ A、NaHSO3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3=Na++HSO3-,HSO3-H++SO32-,溶液呈酸性,A错误;B、碳酸酸性大于硅酸,所以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碳酸钠和硅酸沉淀,B正确;C、醋酸为弱酸,将一小块钠投入稀醋酸中:2Na+2CH3COOH=2Na++2CH3COO-+H2↑,C错误;D、稀硝酸具有氧化性,在Na2S2O3溶液中滴加稀硝酸:2H++3S2O32-+8NO3-=8NO↑+6SO42-+H2O,D错误。答案选B。‎ ‎24.由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的体积比为( )‎ A. 29∶8∶13 B. 22∶1∶‎14 ‎C. 13∶8∶13 D. 26∶18∶13‎ ‎【答案】C ‎【解析】‎ 由于CO与N2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CO2、H2、CO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仅由CO2和H2来决定,CO的量可以任意,由交叉法:由十字交叉法可求得CO2和H2的体积比为26:16或13:8时(CO的量可以任意),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28;故选C。‎ 点睛:考查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计算,由于CO与N2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CO2、H2、CO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仅由CO2和H2来决定,CO的量可以任意.用十字交叉法可以得出结果。‎ ‎25.向一定量的Cu、Cu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1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Fe3+。若用过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原混合物,固体减少的质量为( )‎ A. ‎0.8‎g‎ B. ‎1.6g C. ‎2.4g D. ‎‎3.2g ‎【答案】A ‎【解析】‎ Cu、Cu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 1mol•L-1的盐酸溶液,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Fe3+,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铜、氯化亚铁,该反应过程为:盐酸与氧化铁、氧化铜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铜与水,生成的氯化铁与铜恰好反应转化为氯化铜、氯化亚铁。由水的分子式H2O可知,氧化物中2n(O)=n(HCl)=‎0.1L×1mol/L=0.1mol,故n(O)=0.05mol,若用过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原混合物,固体减少的质量为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所以固体减少的质量为0.05mol×‎16g/mol=‎0.8g,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利用守恒法判断氧化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解题的关键。混合物与盐酸完全溶解生成氯化铜、氯化亚铁和水,生成的水中的O来自于混合物,H来自于盐酸,即2n(O)=n(HCl),CO在高温下还原原混合物,固体减少的质量为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0分)‎ ‎26.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__(填代表装置图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 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__________。‎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进水的方向是从________(填“上”或“下”)口进水。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下滴,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2). A (3). B (4). 萃取 (5). 冷凝管 (6). 下 (7). 将分液漏斗上部的玻璃塞打开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可用蒸发的方法,装置为D;除去自来水中的Fe3+等杂质以制取蒸馏水,可用蒸馏的方法,装置为A。‎ ‎(2)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可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装置为B。‎ ‎(3)由图可知①为冷凝管,冷凝时要保证冷凝管充满水而充分冷却,水的方向应为下进上出,在使用分液漏斗时,要打开分液漏斗上端活塞或使凹孔对准小孔,以保证内部液体顺利流下。‎ 考点: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27.有下列物质:‎ ‎①硫酸 ②盐酸 ③氯气 ④硫酸钡 ⑤酒精 ⑥铜 ⑦醋酸 ⑧氯化氢 ⑨蔗糖 ⑩氨气 ⑪CO2 ⑫NaHCO3 ⑬A l(OH)3 ⑭NaOH ‎(1)属于非电解质的为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弱电解质的为___,能导电的是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NaHCO3溶于醋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量CO2与NaOH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 ‎③Cl2通入NaOH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⑤⑨⑩⑪ (2). ⑦⑬ (3). ②⑥ (4). HCO+CH3COOH===CH3COO-+CO2↑+H2O (5). CO2+OH-===HCO (6). Cl2+2OH-===Cl-+ClO-+H2O ‎【解析】‎ ‎【分析】‎ ‎(1)根据物质分类来判断物质的类别;‎ ‎(2)②过量的CO2生成碳酸氢盐;‎ ‎【详解】(1)‎ 属于非电解质的化合物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氢化物等。⑤酒精,乙醇属于有机物;⑨蔗糖,属于有机物;⑩氨气,非金属的氢化物,在水溶液中不电离;⑪CO2,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的包括⑤⑨⑩⑪;‎ 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两性氢氧化物、水等;⑦醋酸,弱酸;⑬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属于弱电解质的包括⑦⑬;‎ 能导电的物质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如金属单质,或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如电解质溶液。②盐酸,HCl的水溶液,有自由移动的H+和Cl-,可以导电;⑥铜,金属单质,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够导电。能够导电的包括②⑥;‎ ‎(2)①醋酸是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HCO3-是弱酸的酸式根离子也不能拆,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分解为CO2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CO+CH3COOH=CH3COO-+CO2↑+H2O;‎ ‎②过量的CO2生成酸式盐,NaOH为强碱,可以拆开,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3-;‎ ‎③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为歧化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产物均为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可以拆成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点睛】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时,一般不会使用定义即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去判断, 而是通过物质的分类去判断是否属于电解质。电解质一般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等。此外,单质和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8.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___mol·L-1。(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某同学取100mL该“84消毒液”,稀释后用于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c(Na+)=_____mol·L-1。‎ ‎(3)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25%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填字母)。‎ A.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有三种是不需要的,还需要一种玻璃仪器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配制 C.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可能导致结果偏低 D.需要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3.0 g ‎(4)“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某消毒小组人员用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配制‎2L2.3mol·L-1的稀硫酸用于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 ‎①所配制的稀硫酸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1。‎ ‎②需用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mL。‎ ‎【答案】 (1). 4.0 (2). 0.04 (3). C (4). 4.6 (5). 250‎ ‎【解析】‎ ‎(1)由c=得,c(NaClO)=≈4.0(mol·L-1)。‎ ‎(2)稀释前后溶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有:100 mL×10-‎3L·mL-1×4.0 mol·L-1=100 mL×100×10-‎3L·mL-1×c(NaClO),解得稀释后c(NaClO)=0.04 mol·L-1,c(Na+)=c(NaClO)=0.04 mol·L-1。(3)选项A,需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O固体,需用烧杯来溶解NaClO,需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和引流,需用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来定容,图示的A、B不需要,但还需玻璃棒和胶头滴管。选项B,配制过程中需要加入水,所以经洗涤干净的容量瓶不必烘干后再使用。选项C,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结果偏低。选项D,应选取500 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然后取出480 mL即可,所以需要NaClO的质量:‎0.5 L×4.0 mol·L-1×‎74.5 g·mol-1=‎149.0 g。(4)①根据H2SO4的组成可知,溶液中c(H+)=‎2c(H2SO4)=4.6 mol·L-1。②2 000 mL 2.3 mol·L-1的稀硫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2 L×2.3 mol·L-1=4.6 mol,设需要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 mL,则有:=4.6 mol,解得V=250。‎ ‎29.(1)0.3molNH3分子中所含氢原子数与___个H2O分子中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2)含0.4mol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物质的量是___。‎ ‎(3)2.3gNa中含___mole-,在跟足量水反应中失去___mole-。‎ ‎(4)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______。‎ ‎【答案】 (1). 2.709×1023 (2). 0.6 mol (3). 1.1 (4). 0.1 (5). L ‎【解析】‎ ‎【详解】(1)0.3molNH3中含有H原子0.9mol,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则水分子中需要含有相同数目的H原子数需要0.9mol/2=0.45molH2O,则水分子的个数为0.45mol×6.02×1023mol-1= 2.709×1023;‎ ‎(2) Al2(SO4)3中Al3+和SO42-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为2:3,Al3+含有0.4mol,则SO42-含有0.4mol÷2×3=0.6mol;‎ ‎(3)Na为11号元素,1molNa原子中含有11mol电子,2.3gNa为0.1molNa,则含有0.1×11 mol =1.1mol电子。2Na+2H2O=2NaOH+H2↑,Na原子变成Na+,1molNa失去1mol电子,则0.1molNa与水反应失去0.1mol电子;‎ ‎(3)利用连等式,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有,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有,VM=‎22.4L/mol,求出V需要知道M。根据,得,带入,得V=L。‎ ‎30.A、B、C三只烧杯中,依次分别盛有NaOH溶液、KSCN溶液、煮沸的蒸馏水,各滴入FeCl3溶液,试根据实验现象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1)分别写出三只烧杯中形成分散系的名称:A_____,B_____,C____。‎ ‎(2)写出C中形成分散系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若不用化学试剂鉴别,写出鉴别B、C分散系的两种简单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C中逐滴加入稀H2SO4,现象为___________‎ ‎【答案】 (1). 悬浊液 (2). 溶液 (3). 胶体 (4).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5). 观察颜色,红色的液体为B,红褐色的液体为C (6). 用一束光照射两液体,有光亮通路的液体为C,另一液体为B (7). 先生成红褐色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沉淀消失形成棕黄色溶液 ‎【解析】‎ ‎(1)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分散系是悬浊液;KSCN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会生成血红色溶液硫氰酸铁络合物,分散系是溶液;煮沸的蒸馏水滴入FeCl3溶液加热到呈红褐色,会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分散系是胶体;故答案为:悬浊液;溶液;胶体;(2)C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3) B、C分散系分别是溶液和胶体,鉴别B、C分散系的简单方法有:①观察颜色,红色的液体为B,红褐色的液体为C;②用一束光照射两液体,有光亮通路的液体为C,另一液体为B;(4)向C中逐滴加入稀H2SO4,先聚沉后溶解,故现象为:先生成红褐色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沉淀消失形成棕黄色溶液。‎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