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30 发布 |
- 37.5 KB |
- 3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网上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邯郸市一中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 语文试卷 总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 请注意:表述题需上传答题照片,每道主观题均要单独拍照上传,所用书写纸要求自带横线,横线不 要太长或太窄,字迹工整。 一、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历史的主体精神是以人事为中心的,所以历史学也可称之为生命之学,人的生命及生活构成了真正的历史基础。而擅长描绘人的生命及生活的,莫过于文学,尤其是其中的小说了,历史与小说,由此扭结在一起。小说聚焦的往往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是历史落地的那一面,可以补上历史著作所匮乏的生活肌理。当然,能写出这种历史的前提是,小说家必须理解现实、对话社会、洞察人情,必须对时代有一种概括能力。 - 32 - 中国是一个重史的国度。如果从《尚书》《春秋》算起,三千年前,中国人就有了写史的意识,比西方要早得多。记言、记事、记人,这三种历史写法构筑了中国人的历史观。中国人有很强的历史感,所以对小说这种文体,一直怀有深刻的偏见——按正统的历史观念,小说家所创造的历史景观是一种虚构,它和重事实、物证、考据的历史观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同。因而,有关正史与野史、正说与戏说的争议从未间断。但与此同时,小说写史的“野心”从没有中止过,历史演义类的小说在读者中还尤其有市场。如果小说里的那些人和事,他们的对话、斗争、谋略,统统是作家想象的产物的话,那么,小说在多大程度上会为历史所需要?由此不得不说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都觉得,读巴尔扎克的小说,比读同一时期历史学家的著作更能了解法国社会。法朗士称巴尔扎克是他那个时代洞察入微的“历史家”,“他比任何人都善于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从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渡”。在认识社会、了解时代这点上,小说的意义居然超过了历史。这或可解释,在史学家写就的历史以外,我们为什么还要有小说家书写的历史。历史关乎世运的兴衰,而小说写的更多是历史中的人物的生活史,是历史落地的那一面。生活是世界的肉身状态,它保存世界的气息,记录它变化、生长的模样。所以,以生活为旨归的小说,是对枯燥历史的有效补充。它未必处处征诸实事,但它的细腻、传神,它所创造的想象之真实,也非一般史著可比。小说能补上历史著作所匮乏的生活脉络、生活细节,从而使历史变得更丰满、真实。小说能有效地保存历史的肉身部分,还原出一种日常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真实是对历史真实的一种有益补充,为干巴巴的时间、地点、事件补上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内心,为“人事”补上“人生”。只有人事没有人生的历史,就太单调了。事实上,那些好的历史著作,也多采用文学的手法来增添历史叙事的魅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真正的历史基础是人的生命及生活,小说以此为基础,所以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 B. 中国人重史、写史比西方早很多年,这充分说明中国人的历史感比西方人强很多。 C. 以历史中的人物生活为旨归的小说,可以较好地补上历史著作缺乏的日常生活。 D. 文学真实的“人生”和历史真实的“人事”相互补充,使历史著作更具历史叙事魅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从不同角度审视史著和小说,较深入地阐述了小说对历史的保存的影响。 B. 文章以小说对历史著作补充作用为立论前提,由此指向了对小说写史的探讨。 C. 文章在论述小说与历史著作的关系中,彰显了小说在记录历史中的关键作用。 D. 第二段以读巴尔扎克的小说为例,意在论述小说对历史著作的有效补充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家能够理解现实、对话社会、洞察人情,对时代有一种概括能力,这是写出富有生活肌理的历史的前提。 B. 小说家创造的虚构的历史景观与重事实的历史观之间有巨大不同,所以对野史、戏说的争议也已有三千多年。 C. 小说具备细腻、传神、创造的想象真实的特点,擅长描绘人的生命及生活,能使枯燥的历史变得更丰满、更真实。 D. 小说能有效地还原出一种日常生活,好的历史著作也多采用文学手法来叙述历史,从而增添历史叙事的魅力。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 32 -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所以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错误,文章第一段是说“小说聚焦的往往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而非“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B项,“这充分说明中国人的历史感比西方人强很多”错误,选项强加因果关系,文章第二段只是说“中国是一个重史的国度……中国人就有了写史的意识,比西方要早得多……中国人有很强的历史感”,但没有说中国人的历史感就比西方人强很多。D项,“文学真实和历史真实相互补充”不当,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文学真实是对历史真实的一种有益补充”。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的把握,同时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C项,“彰显了小说在记录历史中的关键作用”错误,无中生有。文章只是说“以生活为旨归的小说,是对枯燥历史的有效补充……小说能有效地保存历史的肉身部分,还原出一种日常生活”。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所以……”错误,“小说家创造的虚构的历史景观与重事实的历史观之间有巨大不同” 与“对野史、戏说的争议也已有三千多年”二者之间无因果关系,“而且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在文中没有交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秋瑾:襟抱谁识? 耿 立 ①在2011年的第一天,人生第一次路过杭州,从岳庙出来的沉重,暗合了灵隐的香烟。我坐上一绍兴的小伙出租车,要看西湖,谁知他把我们掷到一片有水的地方,其实这里在办丝绸展,并不是真正的西湖,我和朋友自嘲,阿Q的后代一阔脸就变,在城里早已褪净了乡间可爱的淳朴。 ②今天的西湖少了风苦水寒,这冬日的午后,我从走过秋瑾灵柩的这个桥头走过,我想到,也是在光绪三十三丁未年的正月间,秋瑾与女友徐自华一起,在冬日的杭州,两人登临凤凰山吊南宋故宫遗址,登高送目,正故国的冬日,那时的西湖是萧杀,正如当时的国运。 - 32 - ③在寒冷中挺风而立的才三十二岁的奇女子,如一枝寒冬的梅,横斜在冬日,不是疏影黄昏,而是如瘦铁的枝干,在顽强对抗着孤冷。我知道秋瑾是喜爱梅花的,她笔下的“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抑或就是她的影写,秋姿态,梅精神。 ④先初,我接触到秋瑾被捕时的文字,是说用枪激烈抵抗的,但后来知道血写的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墨写的秋瑾持枪拒捕的事实。陶成章《浙案纪略》回忆,得知安庆事败后,执报纸坐泣于内室的秋瑾“不食亦不语”,“有劝之走者,不问其为谁何”。此后杭州女师同学劝其避难,秋瑾的最后回答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⑤清军到大通学堂前门时,学生仍劝秋瑾从后门乘船渡河,“瑾不应”,不走不避,决心殉难。其时以身相殉的秋瑾,一袭白衫,坐在楼上,静等着那最后时刻的到来。 ⑥被捕后的秋瑾,被关在山阴监狱,绍兴知府贵福要县令李钟岳严刑拷问,希望获得有用的一二线索。 ⑦第二天的午后,雨脚如麻,虽是夏日却有种凄风苦雨的味道。雨落在青藤的胡同,雨落在人去楼空的大通学堂;雨落在闹市轩亭口,雨落在乌篷船,雨落在岸旁的乌桕树上。这一切都在雨中有了凄迷,有了不祥。 ⑧李钟岳恪守着自己的良知和底线,没有动刑,没有逼供,只是让秋瑾自己写供词,秋瑾提笔仅写一“秋”字,如指顶大。李钟岳令再写,秋瑾沉思片时,好像看到储存在天际的云和雨,越来越凝聚,越来越饱满,突然一声长啸,那氤氲就跃下云层,独立纸上:秋风秋雨愁煞人。 ⑨在秋瑾的事上,贵福本是存有私心,借刀于李,因其“雅不欲冒杀士之名”,故假手李氏。这时的李钟岳的内心,如虫子在啮咬,他感到了无力,他向秋瑾惭愧地说:“事已至此,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汝死非我意,幸谅之也。” ⑩当秋瑾系狱,亲属恐遭株连,逃避进深山;当秋瑾轩亭而殉,秋家就无人收尸,而遗骨由绍兴同善局草草成殓,槁葬绍兴府城卧龙山西北麓。 秋瑾的死和血,硌痛了一些有良知的人,她激怒了民族久已蛰伏的良知,一个女人的死使一个民族的男子蒙羞,秋瑾让麻木以惊醒,给踉跄以力气,让无情以热血,给铁石以恻隐,为冥作光,为旱作润,为良知作愤慨。在晚清的年代里,秋瑾比女人多出了男人气,比男人多出了英雄气。 - 32 - 法国诗人雨果有一首赞颂巴黎公社的女英雄、诗人米雪尔的诗,题目是《比男人伟大》。面对秋瑾这样的有奇行的女性,还能有什么有“比男人伟大!”更恰切的词语去描写秋瑾吗?在1903年的中秋节,丈夫叫秋瑾准备晚宴要请客吃饭,谁知他自己却在晚宴前被人拉走去吃酒了。中秋之夜,秋瑾独自一人面对一桌酒菜,天上一轮明月,只有对影三人,于是,她换上男装,毅然到一个戏园去看戏。当丈夫得知秋瑾身着男装去戏园看戏,不禁勃然大怒,竟然动手打了秋瑾。 拳脚侮辱,所谓的家法和夫权已使这位比男人伟大的女子忍无可忍,如娜拉一样走出家门。于是在朋友吴芝瑛纱帽胡同的宅第里,就诞生了和岳飞相媲美的《满江红》词章: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有删改) 4.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写游览杭州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淡漠,引出下文对秋瑾的叙写。 B. 第⑦段运用排比手法描写苦雨,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秋瑾当时心境。 C. 写李钟岳,通过其言行表现出当时具有良知和做人底线的旧官吏对革命者秋瑾的同情。 D. 文章写法国诗人雨果赞美女英雄米雪尔“比男人伟大”,衬托了秋瑾的男人气和英雄气。 5. 文中说“在晚清的年代里,秋瑾比女人多出了男人气,比男人多出了英雄气”,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作品以《满江红》结尾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1)男人气:①与友人凭吊古迹,喟叹国运; ②如梅花般有对抗孤冷的顽强精神;③着男装看戏; ④反抗家法夫权走出家门。 (2)英雄气:①面对灾难降临,不逃避; ②身陷牢狱,以死唤醒民众;③创作《满江红》,表现英雄气概。 6. ①照应标题,表现了秋瑾不为人理解的苦闷之情;②是秋瑾精神世界的写照,丰富了秋瑾形象;③表达了作者对秋瑾巾帼英雄气概的敬仰,深化作品主旨。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综合分析散文景物描写、内容分析、手法运用、思想情感、主旨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要要通读全文,分清散文的类型;抓住散文的标题,从中获取写作对象、写作内容、线索、作者情感等相关信息;梳理散文的结构,把握思路脉络;最后要感悟作者的情志,抓住文章抒情议论性的句子,明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选项A是对文本开头一段内容和作用的分析。选项B是对第七段中排比手法的分析。选项C - 32 - 是对文中次要人物作用的分析。选项D是对文章某一内容作用的分析。选项A于文无据,“表现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淡漠”错误,作者只是感慨出租车司机不够地道,不够淳朴,没有提及他对历史文化的淡漠。故选A。 【5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句子的重要词语或修饰成分入手;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从相邻句子入手;从分析其作者的表达意图入手。考生抓住该句中的“男人气”和“英雄气”这两个关键词来进行分析即可。“男人气”指的就是男人特有的性格与气质,男人独有而女人不具备的阳刚之气。据此考生再到文中进行信息筛选,从文本第二段可以概括出秋瑾“与友人凭吊古迹,喟叹国运”。第三段写秋瑾在寒风中挺立,如一枝寒梅,体现了她如梅花般有对抗孤冷的顽强精神。第十二段写她一人在家孤寂,于是换上男装去戏园看戏,表现了他的男子气。第十三段写秋瑾反抗家法夫权走出家门,表现了她身上的阳刚之气。“英雄气”指英雄品质,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精神。文章第四五段写秋瑾面对捕杀,毫不逃避。第十一段,写秋瑾英勇就义,以死来唤醒民众。最后一段秋瑾创作的《满江红》中“心却比,男儿烈”“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等句,都体现了她的英雄气概。 【6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对散文结尾的作用的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散文结尾的类型,再从结尾本身的作用、情节上的作用、情感上的作用、主旨上的作用以及读者的阅读感受等几个角度答题。文章结尾写秋瑾忍受不了所谓的家法和夫权离家出走,并写下了一首《满江红》。从情节上来看,秋瑾无人理解,离家出走,照应标题“秋瑾:襟抱谁识?”从人物形象上来看,诗歌是秋瑾精神世界的写照,使秋瑾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从主旨上来看,表达了作者对秋瑾巾帼英雄气概的敬仰,深化作品主旨。 【点睛】小题2: - 32 - 理解句子含义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二是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三是要抓句中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四是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份。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6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今年3月,德国“莱比锡读书节”和丹麦“霍森斯作家节”都向中国作家麦家发出了邀请,麦家携《解密》与欧洲读者见面,此行载誉而归。 麦家被丹麦文化部长接见并举办了高规格的讲座,《丹麦日报》用两个整版解密麦家,德国人安娜特专营一家中国图书的网络书店,每次活动她都现场售书。她的生意一直波澜不惊:在欧洲,读文学的群体也在量减,读中国文学的人就更加凤毛麟角了。可是,这次在汉堡豫园的活动结束后,书居然卖断了。 为什么麦家的《解密》能走红国际市场?麦家说,《解密》的出版商大多是国际知名大出版社,他们在推广《解密》上下足了功夫,美、英等国家大量的报道,是其迅速被翻译成33种文字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也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有点倒逼世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加上斯诺登事件的爆发,《解密》生逢其时。因此,它既不代表我麦家东西写得好,也不说明中国文学就此在世界上有了什么转机。某一个作家的某一部小说的“走红”,都有一定的偶然性,从偶然到必然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 作家写作唯一的出路就是迎合自己一本书不论在国外国内,都不可避免被误读或捧读。我们不必为此改变什么,迎合任何人的写作都不是出路。唯一的出路就是迎合自己,把自己最独特最迷人的一面展示出来。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是世界的,我想这肯定不是我们走向世界的指路明灯。中国传统不是好莱坞,可以通行世界。但我们和世界有个共同的传统,那就是:人性是一致的。麦家说:“有西方评论家说我是西方的丹•布朗。但我认为丹•布朗的小说我不会写,也不想写。中国文学十年前几乎是没有类型的,现在正在被类型化,这对传统的纯文学是个挑战,但对读者是个机遇。”“文学不是数学,没有公式,老掉牙的故事照样可以写得别出心裁。把《解密》和《暗算》说成谍战故事,是小看我了。我不要别人高看,也不希望被小看。我确实注重恢复故事的魅力,因为我们的小说一 度远离故事,好高骛远,误入歧途;但把小说仅仅看作故事,是弱智。我每天都听到故事,但可以写成小说的故事一年也遇不到一个。一般的故事只有脚步声,小说里的故事要有心跳声。” (摘编自《杭州日报》和中国作家网) - 32 - 材料二 世界读书日:爱上阅读的 N 种理由 阅读也是一种“天泽” 天泽书店将“好书”奉为圭臬,重人文,拒浮华、拜物,遴选有品质的书籍。资中筠、叶嘉莹等都在天泽举办过讲座……在天泽,仿佛总有和学者品书论道的机缘。“现在做书店像逆水行舟,能保住不被冲下去,就算万幸。小小的店开个十来年下去,就是个宏大长远的目标了。”木南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多少书店主人的心声。 对信仰的“守望”“只售一切与美好生活相关的无用之书,不励志!不畅销!不实用!一守望者书店开了三四年,门口木板上这句“标语”一直在。店主身上的文艺范儿可见一斑。保持个性,从同行那里找灵感,开书店这几年,略有盈余。随时可以和读者联系,聊天,这种亲和力以及自身的独特气质,是马利强眼中小书店的生命力所在。 “荒岛”里的热闹猫,是荒岛书店的镇店神兽。书店里有乖巧的猫咪,有些人是冲着猫去的,结果却爱上这个有猫的书店。 荒岛书店的土著木南说:“人是感情的动物,不能用有用没用来衡量读书。”店主就是个大书痴,经常出去淘书,同时,书店还开展各种有趣的读书会和荒影会。在“荒岛”里你会发现不少难得的书。 木南觉得,图书行业再怎么变化,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有人就为在心心念念的书店里淘换新书、好书, 闻闻书香,摸摸质感。捧起一本心仪的书,每一页都有温度,那感觉叫幸福。 (摘编自天津北方网) 材料三 世界读书日作家签名售书 2016年4月23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德阳文庙广场人头攒动,书香四溢,全民阅读活动热闹非凡。德阳市作家协会组织的“德阳本土作家签名售书”活动持续三天,30余位本土作家签售和赠送书籍4000册。 很多人在签售台前排队候购,作者和读者们亲切交流互动,亲子逛书市,言传身教。在电子产品迅猛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活动不仅获得了读者的认同,也坚定了作家踏实创作的决心。 (摘编自四川文艺网 以上三则材料均有删节) 7.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三都从作者签字售书的角度报道了“第21个世界读书日”活动来临之际图书市场的热闹境况以及作者与读者的零距离接触。 - 32 - B. 材料一侧重报道了中国作家麦家及其作品《解密》走向国际市场的现状及原因,而材料三侧重报道国内本土作家在活动日的具体行动和心理感受。 C. 从销售者角度看这三则材料,应该以材料一为主,材料二、材料三次之。 D. 材料三和材料一分别从国内外市场报道中国作家创作、签名售书的情况,在电子产品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依然能感觉到作家创作和纸质书籍销售前景较为乐观。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欧洲,读文学的人也越来越少,读中国文学的人就更少;而中国作家麦家的小说《解密》能在欧洲市场走红,的确是一种偶然。 B. 麦家认为,作家写作的唯一出路是迎合自己,把最独特最迷人的一面展示给读者,用“心”创作,才能别出心裁;一般的故事重动作描写,而好的故事重心理描写。 C. 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好书只需凭借其自身的高品质完全可以盘活阅读市场,麦家的《解密》走红国际市场即可佐证。 D. 德阳市的作家签字售书活动表明,本土作家的作品还是很受读者欢迎的;多搞签字售书等活动,既增进交流,盘活图书市场,又坚定了本土作家的创作决心和信心。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C项,“应该以材料一为主,材料二、材料三次之”说法有误。阅读原文可知,从销售者角度看这三则材料,应该是“材料二为主,材料一材料三次之”。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回归原文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一一进行比对。本题选的是“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 A项,“《解密》能在欧洲市场走红,的确是一种偶然”说法有误。原文说“当然,也有一定的偶然因素”。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 32 - B项,“一般的故事重动作描写,而好的故事重心理描写”说法有误。原文中说“一般的故事只有脚步声,小说里的故事要有心跳声”,选项曲解文意。 C项,“好书只需凭借其自身的高品质完全可以盘活阅读市场”说法有误。阅读市场的盘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作品推广,麦家的《解密》“出版商大多是国际知名大出版社,他们在推广《解密》上下足了功夫,美、英等国家大量的报道”。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D。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67 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9 分)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9. 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攀栖鹘之危巢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 32 - B.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C. 履巉岩,披蒙茸 披荆斩棘 D. 今者薄暮 儿已薄禄相 10. 下面对“盖”和“曾”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盖二客不能从焉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③曾日月之几何 ④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A.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11. 下面是关于《前赤赋》与《后赤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A. 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的幽峭。 B. 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 前赋前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 前后二赋都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答案】9. C 10. D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具体环境中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A项,第一个“危”,高;“危巢”是指高树上的鸟巢。句意: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第二个“危”,端正;句意:(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 B项,第一个“适”,恰好、恰巧;句意: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第二个“适”,享有;句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C项,第一个“披”,拨开;句意: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披荆斩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披:拨开。 D项,第一个“薄”,迫近;句意:今天傍晚。第二个“薄”,少;句意:儿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 故选C。 - 32 -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这里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具体环境中对词语的意义进行揣测。 ①句,盖,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②句,盖,连词,表假设“如果”; ③句,曾,副词,表示从前经历过; ④句,曾,副词,有加强否定语气的作用,可译为“连……都”“竟”。 故选D。 【11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本题是一道比较阅读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翻译并理解两篇文章的内容;然后阅读每一个选项,认真分析其对于文章内容、手法、主旨等的理解是否正确,再作出判断。本题要求选择“下面关于《前赤赋》与《后赤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 D项,说法有误。《赤壁赋》的前后两篇,通过同一地点(赤壁),同一方式(月夜泛舟饮酒),同一题材(大江高山清风明月),反映了不同的时令季节,描绘了不同的大自然景色,抒发了不同的情趣,表达了不同的主题。《后赤壁赋》前面记真景真情,通过毫不雕琢的天然佳句,给人一种壮阔的美感;中间对踞石攀木、俯江长啸的细致描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月夜登临的情趣;最后写梦见道士化鹤,纯属幻境幻觉,空灵奇幻,迷离恍惚,从中表现了作者内心怅然若失的苦闷。所以后赋非情、理、景交融,也不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更没有写出矛盾解决过程。 故选D。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32 -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歌,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 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二)课内文言文(12 分)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惑:疑感 B. 吾未见其明也 明:明智 C.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 D. 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答案】C 【解析】 【详解】 - 32 -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具体环境中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项,徒:类,指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句意: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故选C。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水”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用心一也 D. 范增数目项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结合句意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用法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水’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题干中“水”,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句意: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 A项,上,名词作状语,向上。句意: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 B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C项,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句意:这是由于它心思专一。 D项,目,名词活用作动词,使眼色。句意: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 故选D。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C.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D. 师不必贤于弟子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这里主要考查“为”字意义和用法。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句子,通过翻译句子,理解内容来确定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最后进行比较根据要求选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32 - A项,第一个“其”,人称代词,他的;第二个“其”,指示代词,那个。 B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第一个“乃”,副词,竟然;第二个“乃”,副词,于是。 D项,第一个“于”,介词,表比较,比;第二个“于”,介词,在。 故选B。 15.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 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会分析句子成分结构;然后熟知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其语法特点,常见标志;最后准确理解句意,结合语境进行判断。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调整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A项,判断句,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B项,定语后置句,调整“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C项,被动句,介词“于”表被动。句意:李家的孩子蟠……不受时俗的拘束。 D项,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调整为“古之人不欺余也”。句意: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故选D。 (二)文言文阅读三(19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 - 32 - “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 “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丞相,指秦桧。 1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它日/ 琥有请属/ 登谢却之/ 琥怒/ 谋中以危法/ 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 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B. 它日/ 琥有请属/ 登谢却之/ 琥怒谋/ 中以危法/ 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C. 它日/ 琥有请/ 属登谢却之/ 琥怒/ 谋中以危法会/ 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D. 它日/ 琥有请/ 属登谢却之/ 琥怒谋/ 中以危法会/ 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满秩,任期届满,也称“秩满”。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如“官人益秩,庶人益禄”。唐朝时十年为一秩,白居易诗云“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 B. 诣阙,赶赴朝廷。阙,是古代在宫廷大门之外建的两个对称的台子上的楼观,两台子之间阙然为道,故称为阙。后常用“阙”代宫门、宫廷、皇帝居地。 - 32 - C. 太学,其名始于西周,曾有“成均”“ 东序”“ 右学”“ 上庠”等名称。汉武帝时,在京师设太学,从此,太学成为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D. 纳官赎罪,中国古代法律规定的允许罪犯用金钱、物品或者劳役抵罪,以免除其刑罚的制度。本文指向官府交出官职,并告老还乡,义同“致仕”。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 在古县任职期间,上司抓住秦琥一事,调荔浦丞以代高登,高登因母病离去。担任右司的朋友劝他拜见秦桧,他严词拒绝,可见他为人正直。 C. 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可以改变社会秩序,但高登却听从内心,坚决予以回绝。 D. 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1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 (2)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答案】16. A 17. D 18. C 19. (1)古县,是秦太师父亲过去治理过的地方,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何不建祠祭祀 他? (2)高登归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请属”是私人请求的意思,“谢却”的主语是“高登”,排除C项、D项。“呼至”的主语是“登”,“数”是责备的意思,宾语为“琥”,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句意:一日,琥有私人请求,高登拒绝了他,秦琥心生怨愤,企图通过危害法律来中伤高登。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州学钱财,高登喊秦琥来到,当面责备他,声气严厉,喝令他下去,告诉郡中及主管部门按法律处置他。故选A。 【17题详解】 - 32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义同‘致仕’”错误。“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故选D。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结合文本内容“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分析可知,原文中“或曰”,不是指的“汪藻”;“改变社会秩序”不对。故选C。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判断句);“旧”,过去;“实”,实际上;“生太师于此”(状语后置句);“盍”,兼词,为什么不,何不;“之”,代词,他。(2)“归”,回去;“讫”,结束;“诣”,到;“而”,连词,表承接;“以”,因为;“卒”,最终。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 32 - 高登回家安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幼年失去父亲,致力学习,用法度来约束自己。绍兴二年,在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知无不言,无有什么顾忌回避的,主管部门厌恶他的正直,就授予他富川主簿一职,接着又命他兼任贺州学事。州学过去有田舍,州里出台法令将其撤掉,交由买马司经管,高登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太守说:“买马、养士哪一个更急迫?”高登说:“买马固然紧急,然而学校是礼义诞生的地方,一旦废弃,读书人与堂下卒有什么区别?”太守说:“你这是违抗长官!”高登说:“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标准,只有礼义与法度罢了,既然两者都可以抛弃,还说什么!”太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最终听从了他。任期结束,士民乞求他留任没有如愿,就相约馈赠钱币五十万,不留姓名,告诉太守说:“高君贫困没有什么来养家,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赠金),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被授予静江府古县县令,经过湖州,湖州太守汪藻安置他在宾馆里。汪藻想留他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坚决推辞,有人说:“这可以作为升官的阶梯。”高登说:“只是我意下不想这样。”就出发了。广西驻军首领沈晦问高登如何治理县事,高登条列十余事告诉他。沈晦说:“这是古人的做法,今人奸诈,恐怕不可行。”回答说:“忠信可在蛮貊之地推行,说不能行,是诚心不到罢了。”豪民秦琥雄霸乡里,挟持官吏把柄,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都被他屈服。高登到达,他颇有改变,高登也喜其变好,增补他担任学职。一日,琥有私人请求,高登拒绝了他,秦琥心生怨愤,企图通过危害法律来中伤高登。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州学钱财,高登喊秦琥来到,当面责备他,声气严厉,喝令他下去,告诉郡中及主管部门按法律处置他,秦琥气忿而死,全郡的人们都为此感到快意。 驻军首领胡舜陟对登说:“古县,是秦太师父亲过去治理过的地方,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何不建祠祭祀他?”高登说:“秦桧做宰相不象样,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抓住秦琥一事,调荔浦丞康宁以代替高登,高登因母病离去。舜陟遂建起秦桧的祠堂并自己写了记,并且用专权杀人之罪来诬陷高登,朝廷下诏押送高等到静江府监狱。舜陟派遣健卒逮捕高登,恰逢高登母亲死在舟中,高等把她草草葬在水边,航海回朝廷上书,请求纳官赎罪。故交中有担任右司一职的人,对他说:“丞相说曾经在太学认识你,如果你能见一见他,终身的大事将不必忧虑,上书是徒劳的。”高登说:“我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不久中书衙门上奏说按 照惯例没有纳官赎罪的,仍旧押送高登回静江监狱。高登归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教授学生来维持生计,对家事全不介意,只是听说朝廷所行事有小过失,就皱眉不乐,有大过失就随之恸哭,临死,所说的话都是天下大计。其治学把慎独作为根本,有《东溪集》刊行于世。 (四)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昼 梦 杜 甫 - 32 -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20.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昼梦”有白日梦之意。诗人借用宰予昼寝的典故,含有自嘲和悲愤之情。 B. 诗人白昼神态倦怠,贪睡不醒,主要原因是春日暖意融融、夜短困乏。 C. 尾联体现诗人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与“安得广厦千万间”情怀相近。 D. 本诗以“昼梦”为线索,先写昼梦之由,再写梦中所见所感,思路清晰。 21. 请从虚实角度简要赏析诗的颔联和颈联。 【答案】20. B 21. ①颔联实写眼前春日桃花香暖、水边日落之景,颈联虚写梦中故乡的门巷已被荆棘掩没、中原君臣正被豺虎般强敌环伺的情景。 ②虚实相衬,用暖意融融的美好春景反衬家园荒凉、国事维艰的惨象,体现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 【解析】 【20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对诗歌综合分析的能力。常见的错误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风格不正确,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解答此类题型,需要考生通读全诗,从标题、作者、正文到注释,要务求全面。然后要看准要求,看清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选项,是选择一项还是两项。再细品选项,要落实选项的内容在诗词中的位置,要注意是从语言、形象、手法还是情感角度设置,诗词中有无相应的关键词或提示点。最后要学会排除。A选项是对表现手法用典的分析。B项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C项是对诗歌尾联中蕴含的情感的分析。D项是对诗歌结构的分析。B项中“主要原因是春日暖意融融、夜短困乏”错误,诗人说二月里多觉,一天总是昏昏然,但不独独是因为夜短才使人在大天白日里睡眠。主要原因是那桃花的气味又香又暖,令人眼晴自闭。故选B。 【21题详解】 - 32 - 此题考核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题干明确了手法和答题范围,要求学生从虚实的角度分析诗歌颔联和颈联。颔联是诗人亲眼所见之景,春日桃花香暖、水边日落让诗人昏昏如梦。颈联就是诗人梦中所见之景,故乡的门巷已被荆棘掩没、中原君臣正被豺虎般强敌环伺,这是虚写。所见美好,梦境凄惨,两相映衬,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增加了诗歌的内涵,深化了作者的感情。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判断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手法,最后分析手法在表情达意、营造意境、表现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点睛】小题2: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关于虚实的重要作用,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唐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它前两联写实,“收蓟北、涕泪满衣裳、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喜欲狂”的生活真实!后两联写虚。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诗人回家畅想曲的节奏轻快、和谐,地点转换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杜甫的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泻千里啊!假如没有这两句虚笔,一路实写到底,就难以表现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愿望!此诗之所以被誉为“杜甫生平快诗”,关键之一在于虚实妙合!虚写尤不可缺,恰如王世贞《艺苑卮言》所云:“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 (五)课内诗歌(9 分) 22.下列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词艺术地表现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 B. 词的上片写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是对开头的阐释与补充。 C. 词的下片写菊花“如今有谁堪摘”,表现作者因郁闷已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 D. 作者的生活遭遇,能让人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是本词动人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 - 32 - 项,“表现作者因郁闷已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错误。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故选C。 23.下列对杜甫《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 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 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 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杜甫《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C项,“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说法有误。缠绵悱恻形容诗文音乐等婉转凄切。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这是杜甫的代表作,能够体现其诗风。如颔联中传达出诗人内心极为复杂的情感:身世飘零,老病孤愁,韶华易逝,壮志未酬,有无限悲凉之意。 故选C。 24.对李商隐《马嵬》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 “空闻”句,用“虎诱鸣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C. 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诱鸣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外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D. - 32 - “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诗歌赏析能力。题中,A项,“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错误,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但从思想内容上看,大多数诗都是把罪责归给杨贵妃的,而为唐玄宗辩护的。李商隐这首诗,却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是别开生面的,将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作者讽刺唐玄宗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妻子,很明确的指出这一生唐玄宗是不可能再见到杨玉环了(杨玉环已死)。表现了作者对唐玄宗不能保护好杨玉环的无奈和无能的嘲讽。 (五)默写 25.古诗文默写。 (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以酒祭月的诗句:____,______。 (3)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借用理性的质问和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的根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5)辛弃疾在《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帝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的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的结局。 【答案】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人生如梦 (3). 一尊还酹江月 (4). 千载琵琶作胡语 (5). 分明怨恨曲中论 (6). 木受绳则直 (7). 金就砺则利 (8). 封狼居胥 (9).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是情景默写,作答时注意认真审题,选准所填语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受、酹、载、砺”等字。 【点睛】 - 32 - 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3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些年,一些精品国剧走出国门,为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荧屏带去了一股 的中国风尚。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很好地实现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 走出去,是机遇,是更大的市场,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海外观众的增多与国际市场的扩大,要求国产影视行业 掌握更先进的制作技术、选取更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创作更新颖的主题内容、制定更全面的传播策略,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影视剧市场走得更远。此次《长安十二时辰》在海外广受欢迎,( )。该剧主创人员前前后后看了3遍小说,针对第一集写了23个版本,花费4个月时间抓住人物和故事核心,富于质感的画面、多样的制作拍摄手法、富有层次的场景设置,让外国观众对 的中国影视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充分展现了当今国产电视剧制作水平的日益 。可见,国产剧要想赢得很好的海外口碑,扩大全球市场,必须在提升制作水平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 2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浓郁 必须 精雕细刻 国际化 B. 浓重 必需 精雕细刻 全球化 C 浓重 必须 雕章琢句 全球化 D. 浓郁 必需 雕章琢句 国际化 2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很好地实现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B. 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紧张紧凑的叙事节奏相结合,很好地实现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 C. 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很好地满足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D. 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紧张紧凑的叙事节奏相结合,很好地满足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 2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2 - A. 不仅因为有精良的制作,还因为有精心打磨的故事 B. 不仅因为有精心打磨的故事,还因为有精良的制作 C. 不是因为精心打磨的故事,而是因为有精良的制作 D. 不是因为精良的制作,而是因为精心打磨的故事 【答案】26. A 27. D 28. B 【解析】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解答词语题,一般从以下地方思考: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三、要注意词语使范围,搭配的对象;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浓郁:香气、色彩、气氛等浓厚;浓重:有强烈、鲜明、深厚的意思,多修饰烟雾、气味、色彩很重。句中用于修饰“中国风尚”,故选用“浓郁”。 必须:常常放在动词前面,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必需:常常放在名词前面,表示一定要有,不可少的。句中后面的词语是动词“掌握”,故选用“必须”。 精雕细刻:多用于比喻做事认真细致。雕章琢句:指刻意修饰词句。在句中表示对“中国影视剧”的褒扬,故选用“精雕细刻”。 国际化:是设计和制造容易适应不同区域要求的产品的一种方式,进而达到符合世界各国的要求。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句中用于表达当今国产电视剧制作水平,故选用“国际化”。 故选A。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语病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 “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语序不当,应为“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紧张紧凑的叙事节奏相结合”,排除A、C;后半句“很好地实现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选项B中“实现了”与“双重需求”搭配不当,选项D中“满足了”与“双重需求”搭配合适。 故选D。 【28题详解】 - 32 -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注意前后文的衔接。 根据上下文语意,强调的是“精心打磨的故事”“精良的制作”两者皆有,排除CD项;根据下文“该剧主创人员……富有层次的场景设置”,文段中先说“有精心打磨的故事”,再说“有精良的制作”,排除A项。 故选B。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浙江省教育厅将联合八部门,发布了《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严禁明确使用APP布置作业。家长苦于各种APP久矣,此番浙江叫停APP布置作业,简直是大快人心。尽管该规定出自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相关文件,但不得不说的是,APP布置作业这一现象的危害,绝不仅是伤害学生视力那么简单。其背后,是商业势力对校园 ▲ 的渗透。按照商家的说法,作业APP具备即时上传、实时交互、大数据分析等等优势,可细想开去,这些所谓优势完全是 ▲ ,教师们必然不会在下班时间守着APP随时查看学生作业,更不用说在线辅导了。 ▲ 的作业APP的出现,其本质乃是市场利益激励下,商业势力之于固有教育教学方式的生硬改造。这是一种外部乱入的“互联网+”,而不是学校自发生成的。一些学校之所以对让学生安装、使用某些作业APP ▲ ,不过是商业利益的驱使而已。 禁用APP布置作业,还学校以干净,还家长和学生以清净,( ▲ )毕竟,我们不需要那么多作业APP,而这些APP本身,也无法提供不可替代的有益帮助。 2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八部门,发布了《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明确严禁使用APP布置作业。 B. 浙江省教育厅将联合八部门,发布了《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明确严禁使用APP布置作业。 C. 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八部门,发布的《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严禁明确使用APP布置作业。 D. 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八部门,发布《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明确禁止不得使用APP布置作业。 3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2 - A. 无所不至 不刊之论 形形色色 一马当先 B. 无孔不入 无稽之谈 形形色色 趋之若鹜 C. 无所不至 无稽之谈 琳琅满目 趋之若鹜 D. 无孔不入 不刊之论 琳琅满目 一马当先 3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绝对不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而是否定技术工具的价值。 B. 这是否定技术工具的价值,也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 C. 这绝对不是否定技术工具的价值,而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 D. 这不是否定技术工具的价值,也不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 【答案】29. A 30. B 31. C 【解析】 【29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是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分析,辨析时要关注前后语境,先找到这个句子,即“浙江省教育厅将联合八部门,发布了《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严禁明确使用APP布置作业。”,经辨析知这个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将”与“了”不合逻辑,可 删除“将”;二是语序不当,“严禁明确使用APP布置作业”不当,应改为“明确严禁使用 APP布置作业”。这样B项,不合逻辑,“将”与“了”不合逻辑。C项,语序不当,“严禁明确使用APP布置作业”,应改为“明确严禁使用 APP布置作业”。D项,否定不当,禁止不得使用APP布置作业”否定不当。故选A。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无所不至:没有什么不去做。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无孔不入:指遇空隙就钻进去。亦比喻利用一切机会,四处钻营。含贬义。根据语境“其背后,是商业势力对校园……的渗透”,应选用“无孔不入”。第二处,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无稽之谈:指没有根据、无从査考的说法。此处是说作业APP - 32 - 所谓优势的实质,应用“无稽之谈”。第三处,形形色色:形容事物各式各样,种类很多。琳琅满目:形容眼前珍贵、美好的事物很多。此处用来形容作业 APP,应用“形形色色”。第四处,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或趋附。含贬义。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冲在最前面。形容走在前面,积极带头。根据语境“一些学校之所以对让学生安装、使用某些作业APP……,不过是商业利益的驱使而已。”,应用“趋之若鹜”。故选B。 【31题详解】 本题考核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题干要求“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要补写的句子在最后一段,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答题。根据上文语意,作业APP是技术工具,禁用APP布置作业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这句话语意应是肯定禁用APP布置作业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世纪之交以来的近二十年间,由于中国电视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引起中国电视自主原创节目挤压至角落,中国电视行业创新自主能力明显下降。而《朗读者》坚定不移进行本土原创,打造出了中国电视的独特品牌,走出了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自主创新的成功道路。 - 32 - 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不呈现为一种线性状态——从开始径直走向结束,而是呈现为一种循环状态——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有新的内容与形式加入,____________。但是很多电视人却习惯用一种机械进化论的思维去面对创新,经常会有电视人慨叹每隔三五年就是一代,一些年长的电视人甚至宣称自己已经不会做电视了,理由是他们熟悉的某种电视节目模式已经做到头了,而他们也已经是“____________”了。近年来,( ),特别是在新兴媒体迅速发展的态势下,很多关于“电视将死”的呼声____________。在这样令人困惑的氛围中,《朗读者》不信邪、不懈怠,坚持进行新探索,将已有的多种元素进行新的配置,从而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全新模式,有力地回击了那些宣称电视节目终结、电视将死的声音,让中国的电视节目在困境中看到了____________的前景。 3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电视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使中国电视自主原创节目挤压至角落,中国电视行业创新自主能力明显下降。 B. 中国电视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将中国电视自主原创节目挤压至角落,中国电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下降。 C. 由于中国电视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导致中国电视自主原创节目被挤压至角落,中国电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下降。 D. 由于中国电视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造成中国电视自主原创节目被挤压至角落,中国电视行业创新自主能力明显下降。 3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复杂生存环境出现,电视行业陷入困境 B. 面临复杂生存环境,电视行业举步维艰 C. 电视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生存环境 D. 复杂生存环境出现使电视行业停滞不前 3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革故鼎新 束手无策 甚嚣尘上 峰回路转 B. 推陈出新 束手无策 满城风雨 柳暗花明 C. 革故鼎新 走投无路 满城风雨 峰回路转 D. 推陈出新 走投无路 甚嚣尘上 柳暗花明 【答案】32. B 33. C 34. D 【解析】 【32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使中国电视自主原创节目挤压至角落”搭配不当,“创新自主能力”语序不当;C项,滥用介词“由于”造成主语残缺;D项,滥用介词,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故选B。 【33题详解】 - 32 -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根据后文“‘电视将死’的呼声”可知陈述对象是“电视行业”,特征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生存环境”。故选C。 【34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传)。文段中是“中国电视节目”“不断有新的内容与形式加入”用“推陈出新”。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束手无策:形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文中对应的是“他们熟悉的某种电视节目模式已经做到头了”,用“走投无路”。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文中是“呼声”,用“甚嚣尘上”。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后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有时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文中是“让中国的电视节目在困境中看到前景”,用“柳暗花明”。故选D。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3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不少人买食品最关注的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其实,______,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从食品配料表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根据相关规定,食品配料一般以加入量的比例,按由多到少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比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燕麦、核桃等”,说明_______,而燕麦和核桃都很少。有消费者认为乳酸菌饮料也是牛奶,通过配料表对比就会发现,乳酸菌饮料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是水,而牛奶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是生牛乳,所以,________。 【答案】 (1). ①食品的配料表也很关键 (2). ②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 (3). ③乳酸菌饮料并不是牛奶 - 32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解答此类试题时时,要注意文段中上下文的语境。 段意:分析食品的配料表的关键作用。 ①承接“不少人买食品最关注的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后句“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是对本句的进一步解释,此处应是,其实食品的配料表也很关键; ②上句举例说明,根据后句“而燕麦和核桃都很少”,应是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 ③承接“通过配料表对比就会发现,乳酸菌饮料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是水,而牛奶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是生牛乳”,应提出结论,即乳酸菌饮料并不是牛奶。 四、作文(20分) 3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迟子建的散文《泥泞》: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请你按照示例所给写作形式,写出对于“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写两段文字,包含引入段和深入论述段,深入论述段内要有具体的论据和观点阐述,句式要求运用排比,字迹工整,用带横线的纸作答。字数不少于200字。 示例: 写出对于“真正的自由,不过要求你的欲望以他人的恐惧为界。(出自熊培云)”这句话的理解。 (引入段)我们总是叫嚣着,要自由。却很少想过自由的含义,如同被禁锢在井底的青蛙一样,以为随心便是自由。随心随的是你自己的欲望,那称不得自由。 (深入论述段)古有秦始皇统一六国,将自己的意志凌于天下人之上,活埋降俘,焚书坑儒等等,使天下人恐惧,这可以说是自由吗?现有美帝在大洋彼岸虎视眈眈,欲通过经济的手段及武力的威胁将全世界置为其傀儡,使弱国恐惧,强国自危,这可以说是自由吗?(论据使用,句式整齐的排比或者反问)真正的自由,不过要求你的欲望以他人的恐惧为界。在满足自己的时候也不危及他人的利益,以达到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境界。(正面论述) 【答案】 - 32 - 引入段:在人生中,我们应当选择怎样去面对困难与挫折,才不致在痛苦中丧失自己?冼星海说:一朵成功的花都是由许多苦雨,雪泥和强烈的暴风雨的环境培养成的。能勇敢面对挫折,是成功的开始,更是人生的转机。 深入论述段:挫折,能历练人生。拿破仑兵败被俘,却能在困境中崛起,从而翻开了法国历史崭的新一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厄运的打压,有“一览众山小”的信念;司马迁遭受宫刑,却能在耻辱中发愤,从而完成《史记》名垂青史,那是因为他有刚毅如铁的意志和对理想的执着;中国女排接连受挫,却能在失败中绽放,从而重新站在世界之巅,那是因为她们17年卧薪尝胆,坚信走出挫折的风雨,定能迎来人生的彩虹。时光匆匆不留痕迹,前人勇敢面对挫折的精神一代传一代。当你踏着一路的坎坷,一路的泥泞走上山顶的那一刻,回头看,是用努力与汗水浇开的一路鲜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里主要考查说理议论的能力。好的议论首先必须观点明确。观点有了,还要把观点阐述透彻,这就需要有充足的材料,才能让人信服。材料也有了,如何运用材料证明观点,还需有合理的结构思路,再加上精彩准确的表达,自然水到渠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结合材料认真分析题干所给语句的含义,确定论述的话题和观点;最后仿照示例形式,按要求完成两个段落的写作。 “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这句话中“泥泞”象征着挫折;“爱脚下的泥泞”是对待挫折的方法和态度;“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这是积极应对挫折时我们的收获。这里主要写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把双刃剑。我们要直面挫折、不畏不惧;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冷静分析,自我疏导,自我排解,主动寻求帮助,积极进取,那么挫折就能磨砺意志,激发勇气,可以给跋涉者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力量。据此确定观点,写作时注意要运用排比,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200字。 - 3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网上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第七单元 第19课 牧场之国 (共49张PPT) 部编版
- 生物卷·2019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 专题3-3+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下)-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
-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 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X国资金融系统工作创新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 高二英语教学的工作计划(Word版)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0讲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作业
- 2020政府财务年度工作报告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