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28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1月)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1月)月考政治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四第八课—第十一课。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正在实施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有力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有效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遇着一些成长的烦恼。这说明 A. 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 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可以促进事物发展 【答案】B 【解析】 正在实施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有力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有效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遇着一些成长的烦恼。这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B适合题意;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A是错误的;C、D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2.《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进入世界强国的中位;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要进入世界强国的领先地位。这体现了 ①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发展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是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①③适合题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是错误的;④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3.下列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B.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C.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D. 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漫画《凡事走在分寸之前即为“过”》表明要把握好尺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从哲学角度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B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与漫画寓意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要注意:一要读懂漫画(包括人物、事件、文字、图画等);二要把漫画中的有效信息联系起来,找出主题(注意联系选项);三要将漫画主题思想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的选项。 4.胡仁居《自题》: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与这句话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 智者干虑,必有一失 B.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D.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答案】C 【解析】 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A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不适合题意;B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适合题意;C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适合题意;D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不适合题意。 5.下列警句中能体现抓住主要矛盾的是 ①举网以纲,千目皆张 ②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③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④自高必危,自满必溢.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名句蕴含的哲学道理。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这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①符合题意,“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意思是:打鱼时,抓住网上的大绳,网眼就张开了;整理皮袄时,抓住领口一抖,毛就理顺了。说明处理复杂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就等于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也就像打鱼时抓住了网上的大绳,整理皮袄时抓住了领口,说明我们办事情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不合题意,“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意思是: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强调实践;③符合题意,“抽薪止沸,剪草除根”意思是:抽掉锅底下正燃烧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沸腾;去除草木的根部,使得草木彻底死亡,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④不合题意,“自高必危,自满必溢”意思是:自己觉得高大,一定很危险,自己觉得很满意了,必定显露出来,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属于名言名句选择题,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阅读理解题好题干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6.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从矛盾角度看,这种名言告诉我们 ①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割 ②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③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④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材料的大意是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这说明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选项②说法错误,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 性所制约,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7.计算机网络给我们提供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于社会道德规范的东西。这启示我们 A. 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B. 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C. 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 D. 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目中,计算机网络给我们提供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于社会道德规范的东西。这启示我们看问题要看到两个方面,即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A选项入选。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A. 联系的观点 B. 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观点 D. 辩证的否定观 【答案】C 【解析】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不是根本观点,A项不选;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B项不符合题意;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C项正确;辩证的否定观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考点:唯物辩证法 【名师点睛】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9.某同学掌握了一数列的通项公式an,然后运用通项公式得出a2014的数值.这位同学在解题过程中 ①坚持了从矛盾特殊性中概括普遍性 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③坚持了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 ④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某同学掌握了一数列的通项公式an,然后运用通项公式得出a2014的数值。这位同学在解题过程中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②④适合题意;①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0.俗语“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体现了 A. 矛盾的同一性 B. 矛盾的普遍性 C. 发展的普遍性 D. 矛盾的特殊性 【答案】D 【解析】 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发展的普遍性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都是发展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俗语“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 11.“塔西佗陷阱”是指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政府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在说假话、做坏事。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A. 矛盾具有特殊性 B. 普遍性包含着特殊性 C.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对立的 D.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塔西佗陷阱”是公共权力遭受信任危机,人们不再相信政府的言论,无论政府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会被认为是假话、坏事。这说明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D说法正确;A与题意不符;B说法错误,矛盾的特殊性包含普遍性;C说法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密不可分的。本题答案为D。 12.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其中包含的哲理有 ①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事物的矛盾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 ④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同时说明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①②适合题意;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③是错误的;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3.“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这首小诗对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是 A. 要学会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主次矛盾 B.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C. 既要开阔视野,又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 D. 要有创新精神,努力促成事物的质变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首小诗对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是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B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 14.自行车自诞生200年来,第一次因为中国共享单车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科技属性。这体现了 ①创新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④发展的趋势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①是错误的。 自行车自诞生200年来,第一次因为中国共享单车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科技属性。这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是一个“扬弃”的过程,②③适合题意;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④是错误的;故本题选B。 15.《孙子兵法》中说,“善战者,求之于势”。古人战败时,总是哀叹:“大势已去”。从哲学上看,“大势已去”表明 A.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 矛盾主次方面发生变化 C. 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 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主要方面与矛盾次要方面关系。矛盾指事物内部两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称为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善战者,求之于势"。古人战败时,总是哀叹:“大势已去”体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答案为B,ACD与题意无关。 16.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重要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重要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句名言体现了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 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统一 C.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答案】D 【解析】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重要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重要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句名言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不是一点论,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未体现,排除。 17.黑格尔认为:“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了矛盾,它才会运动。”杜林则认为“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这种分歧体现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对立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 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黑格尔认为矛盾是事物运动的根源,认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是运动的。坚持全面的、运动的、联系的观点,这是辩证法的观点;杜林认为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否认了对立统一,是坚持片面的、静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选D。 考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点评:本题考查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18.下列属于辩证的否定观的是 A. 虫子被踩死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焚书坑儒 D. 小蝌蚪变成了青蛙 【答案】D 【解析】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D符合辩证的否定观;其他选项均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排除。 【点睛】日常生活中讲的“肯定”和“否定”同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不是一回事。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存在和灭亡。事物的存在是事物内部的“肯定”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的。事物的灭亡是事物内部“否定”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的。 19.登山者选择曲径登顶,滑雪者选择曲线奔向终点,河流选择蜿蜒流向大海。经过试验和论证,两点之间最快的路线并不是直线,而是一段旋轮线,也被称为“最速曲线”。两点之间最短距离是直线,但选择曲线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最快路径,这表明。 A. 创新有助于改变思维方式,借势而行 B. 成功的路径取决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C. 质疑权威,否定一切有助于开拓创新 D. 创新意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不选直线而选曲线,这是一种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有利于改变思维方式,使人们借势而行,更好地达成目标,A项正确;创新的思维方式会影响成功,但不会决定成功,B项不选;可以质疑权威,但否定一切是错误的,C项不选;创新意识会推动实践的发展,但它不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D项不选。 20.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随着40年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宪法修改是顺应时代新变化的必然之举。这表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于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有时先于社会存在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可运用排除法。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①错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③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宪法修改是顺应时代新变化的必然之举。这表明社会意识有时先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②④正确。故选B。 【点睛】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1.《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从寻觅社会的真谛看,其依据在于 A.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C.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科技创新属于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因此其根据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项符合题意;A项观点不是唯物史观,而属于辩证法范畴,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理论创新,B项不合题意;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不是根本动力,C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点睛】区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内容。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实体性要素构成。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即是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个方面。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22.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开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等试点。此举的哲学依据是 ①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股权多元化改革”体现了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①符合题意;各项制度改革都先开展试点,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相互联结,②符合题意,题干问的是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的依据,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无关,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23.“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时代的风貌。古今中外,也只有那些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的文艺作品,才能成为传世之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亦步亦趋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 D. 社会发展取决于社会意识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文艺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时代的风貌,这表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A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错误;正确、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排除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排除D。故选A。 【点睛】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4.发红包,抢红包,逐渐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以前地上掉一毛钱有的人装作没看见,现在抢到几分钱都觉得是一笔巨款。究其因,抢红包不单单看红包金额的大小,抢的是一种手气和福气,也体现了一种对财富的尊重,对未来的祝福.这说明 ①抢红包引领着社会价值观的发展方向 ②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③抢红包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抢红包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选项错误,夸大了抢红包的作用。③选项错误,抢红包不是社会意识只是一种活动。题目中,发红包,抢红包,逐渐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究其因,抢红包不单单看红包金额的大小,抢的是一种手气和福气,也体现了一种对财富的尊重,对未来的祝福。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抢红包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故②④入选。选C。 25.下面漫画《这伞我也有份》(作者:尹正义)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坚持对立统一观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漫画类选择题。漫画《这伞我也有份》中的官员想要争夺弱势群体的“伞”,说明官员没有从实际出发,也没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就启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②符合题意;③④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坚持对立统一观点与题意无关。本题答案为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6.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1976年最早暴发埃博拉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治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人类要彻底战胜埃博拉病毒,需要准确掌握发生条件、传播方式、研制疫苗等许多步骤,是一个在认识和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而逐步实现的过程。现在中美等国医学界正在加紧研究针对该病毒的疫苗。而后,美国在非洲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两位医生在回国接受试验疫苗后,已出院与家人团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将来最终取得成功。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说明人类战胜病毒的过程。 【答案】①发展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过程中,人类战胜病毒的过程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②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人们战胜病毒的过程是不断取得成功的过程。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人们对病毒战胜过程也是逐步实现的过程,要经过认识由少到多的积累认识发展才能完成。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人们战胜疫情过程中,一定会有挫折失败,但在挫折中不断取得经验教训,最终会取得胜利。 【解析】 本题以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紧紧围绕教材重点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命题,有利于绝大多数考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感,同时也有一定的区分度。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说明人类战胜病毒的过程。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本题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事件)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即可。故考生可以从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以及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等相关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即可。 27.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辉煌而又艰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各国国家利益、发展道路、文化价值各不相同,致使以邻为壑.零和博弈、非合作博弈、保护主义等观念和行为层出不穷。然而,“独行快,众行远”,面对突出的全球治理问题,各国应当相互尊重而不是遏制,相互依存而不是孤立。 同时,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发展模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要致力于寻找不同制度、文化的共通性,异中求同。在今天,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国经济合作为着力点,并从政治、安全、文化、生态等方面发力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离不开各国自身发展,依靠各国人民努力,依托独特的禀赋,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如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①针对各国之间既存在差异又相互依存的矛盾关系,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朝着纵深方向发展。②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致力于寻找不同民族共通性的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以国际经济合作为着力点,兼顾其他全球治理难题的解决。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推动各国自身发展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独特的力量。 【解析】 【详解】本题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如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准材料。各国国家利益、发展道路、文化价值各不相同可以考虑矛盾的对立统一;要致力于寻找不同制度和文化的共通性,异中求同,可以考虑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以国经济合作为着力点,并从政治、安全、文化、生态等方面发力解决全球治理难题,说明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依托独特的禀赋,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可以考虑矛盾的特殊性。 【点睛】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原理 1、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7、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打造的一档音乐综艺类节目,以“重塑中国人音乐信仰”为节目理念.Channelv、各大唱片会司的倾力加盟将为这一寻梦基地、造星舞台提供最坚实的支撑力量与最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备产业链的打造,符合市场规律的良性合作的建立都将是节目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节目在引进国外电视节目制作创意、运营模式的同时,注重本土化的包装和创作,受到广大观众的青昧. 材料二:《中国新歌声势(新版《中国好声音讳暂定名)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自2016年起,系列节目不再引进国外版权,而是采用原创模式,节目四位固定导师为周杰伦、汪峰,那英、虞澄庆.《中国新歌声》是一档优质的音乐类节目.四位导师通过盲选选择自己心仪的学员组成战队,并带领自己的战队进行战队内和战队间关于音乐的对抗。 请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对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原理进行分析。 【答案】①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中国好声音》在引进国外电视节目制作创意、运营模式的同时,注重本土化的包装和创作,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因此,《中国新歌声》系列节目不再引进国外版权,而是采用原创模式。③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有利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中国好声音采用原创模式,将会更加注重文化本土化,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以《中国好声音》以及《中国新歌声》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青昧为话题涉及情景材料,考查考生《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本题注重考查考生辩证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对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原理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认真解读所给的材料,其次,根据材料中的表述结合所学的知识逐步进行分析即可。本题着重可以从辩证否定观的实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以及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范围: 1 、辩证的否定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观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作用:创新推动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9.2016年5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_上指出,近几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传统动能减弱,我们把推进“放管服”作为宏观调控的关键性工具,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有了“放管服”营造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才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有力支撑了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比较充分的就业,才有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发展,才能带动传统动能改造提升。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的理论依据。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近几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传统动能减弱,我国着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营造了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传统动能减弱,我国着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营造了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说明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有力支撑了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比较充分的就业,推动了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发展,也带动了传统动能改造提升。 【解析】 【详解】本题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为话题设置情景材料,考查考生《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本题注重考查考生辩证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的理论依据,从设问指向看属于原因类主观题。材料中面对近几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传统动能减弱,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我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本题还涉及改革的知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