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2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 Word版
绝密★启用前 2018-2019学年度莆田第八中学高 二上生物期末考考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2第六章~必修3第一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陈健健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1-40题每小题1分,41-45每小题2分 一、单选题 1.下列是植物育种的两种方法图解,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是将2个物种通过杂交将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再筛选和培育获得新品种 B.过程③④⑤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过程④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过程⑤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D.若C的基因型为AaBbdd,D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l/4 2.下列有关生物体的倍性及育种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二倍体及多倍体的判断依据是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量 B.多倍体育种需要用到秋水仙素,而单倍体育种则可以不需要 C.经染色体变异途径得到的单倍体及多倍体均为有遗传缺陷的个体 D.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可培育出生物新品种,促进生物的进化 3.遗传物质的改变可能导致人类遗传病的发生,但也可用于培育生物新品种。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猫叫综合征是由人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C.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所依据的原理与杂交育种的原理不相同 D.父亲色觉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XXY)患者,这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4.据最新报道,国内某女大学生感染了“网红细菌”——MRSA,该细菌对26种抗生素都毫无反应,患者经医院抢救21天,最终脱离危险。关于MRSA叙述正确的是 A.网红细菌与动物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细菌有细胞壁 B.网红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网红细菌是滥用抗生素造成的细菌的抗药性变异 D.可根据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判断细菌的存活情况 5.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6.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比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是 A.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 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 C.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 7.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所以它们都定向地产生了白色的变异 B.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和前肢变得都很长 C.尺蛾工业黑化现象是因为受煤烟污染而被熏黑的 D.野兔有保护性的体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8.现代生物进化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9. 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对不同体色的蟹数量不同的最合理解释是 A.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B.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C.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 10.下列关于变异、进化相关知识的叙述,不正确是 A.生物的变异不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生物进化 B.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D.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料 11.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白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裴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12.现有一个非常庞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从该种群中随机抽取若干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6%,若将该种群中aa的个体全部淘汰,剩余的个体随机交配,则下一代中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1/49 B.2/49 C.4/49 D.8/49 13.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1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水土”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理位置,物候环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只能生活在水环境里,离开水环境后会休眠或死亡 B.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喙的形状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C.初入青藏高原的人会发生头痛、乏力等症状,是因为低压、低氧导致体内缺氧 D.生长在盐碱地的植物,根系能正常吸水的原因是根细胞中细胞液浓度较高 15.有关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自然选择的不定向性决定了生物的多样性 16.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生物表现型的改变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 C.经长期自然选择,一种基因的频率可能降为零 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17.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①〜⑥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a〜d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表示地理隔离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B.b过程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c过程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 D.渐变式和爆发式的形成新物种,都需要d环节 18.某地因甲虫成灾,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来杀灭甲虫,甲虫的数量先减少后逐渐回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甲虫数量变化过程中,甲虫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B.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诱导甲虫产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抗药性 C.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D.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未形成新物种 19.新华网报道,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B.普通蜣螂发生基因突变形成“生活品位”提高的蜣螂 C.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20.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错误的是 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生物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弱 C.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多样性 21.下列关于正常人体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不会引起组织肿 胀 C.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可发生在细胞内液和内环境中 D.生长激素、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 22.人体内环境中不存在下列哪种物质 A.钠离子 B.葡萄糖 C.有氧呼吸酶 D.血浆蛋白 23.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主要发生在内环境 ②正常情况下糖原不出现在内环境中 ③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④血浆成分稳定时机体保持稳态 ⑤腹泻会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24.下列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B.人在剧烈运动时,血浆会由弱碱性变成弱酸性 C.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5.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26.下列生命活动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A.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碳酸氢钠与乳酸反应 C.食物中蛋白质的分解 D.血清白蛋白的合成 27.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 C.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28.下列有关地理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造成地理隔离的障碍,对于陆生生物往往是水域、山脉、沙漠等,对于水生生物一般是陆地 B.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着促进性状分歧的作用 C.地理隔离对人类没有影响 D.物种大多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29.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中存在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 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自然选择是环境对不同基因型的直接选择 D.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3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进化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B.发生变异的个体总是能适应环境的 C.生物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 D.共同进化总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31.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 B.图中①指基因型频率,②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 C.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2.烟草叶片腺毛能够产生分泌物,以阻止烟粉虱的侵害,而烟粉虱则能够依靠表皮特殊结构形成的物理障碍,以减弱烟草分泌物对自身的危害。这种现象说明 A.不同物种间能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共同进化 B.烟草分泌物属于化学信息,能诱导烟粉虱产生变异 C.两个种群都能通过突变和基因重组,定向改变基因频率 D.个体能在生存斗争中形成新性状,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3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生物遗传变异的本质 3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pH的大小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大幅度改变内环境的pH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35.血细胞、肌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A.血浆、体液、体液和淋巴 B.血液、体液、淋巴和血浆 C.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和细胞内液 36.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渗透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 B.大量喝清水后,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C.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 3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会导致组织水肿 B.饥饿时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低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8.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包括( )。 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尿液含量达到一定时将排出 D.血红蛋白含量的稳定 39.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中的CO2浓度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C.人在寒冷环境中会出现寒颤现象表明内环境稳态失调 D.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40.当内环境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细胞代谢紊乱 B.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C.体温升高 D.血糖浓度降低 41.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中 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抗性个体RR:Rr=l:1 C.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 D.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 42.图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 B.细胞外液是机体进行正常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②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①的体积会减少 4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血浆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Ⅳ表示的器官是消化系统 D.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44.图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淋巴、血浆 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是协助扩散 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 D.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45.稳态对于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如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这些鱼分别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和全球的是( ) A.2、1、5 B.5、3、2 C.3、4、2 D.1、2、3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每空2分 二、非选择题 46.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降低,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_______层生物膜。内环境相对稳定,除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5)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注:①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②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__________。 47.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 。 (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有人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 。 (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 ,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差异与选择的不同,导致两箱中果蝇 变化,从而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 (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 世代 甲箱 乙箱 果蝇数 A T1 E 果蝇数 A T2 E 第一代 20 100% 0 64% 20 100% 0 65% 第四代 350 89% 15% 64.8% 285 97% 8% 65.5% 第七代 500 67% 52% 65.2% 420 96% 66% 65.8% 第十代 560 61% 89% 65% 430 95% 93% 65% 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________,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________,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 (5)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8.农业上常用的几种方法如下: a.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b.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粉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小苗→秋水仙素处理→若干植株→F1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c.正常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d.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e.获取甲种生物的某基因→通过某种载体将该基因带入乙种生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1)a方法属于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中的个体还需要经过若干代的自交、鉴别,直到性状不发生分离为止,这是因为新品种一定要是__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2)b方法与与a方法相比,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c途径育种中使用的秋水仙素因滴加在是______________(干燥的、萌发的、休眠的)种子上,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方法中搭载的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其变异____________________(a.全是对人类有益的、b.不全是对人类有益的、C.全是对人类有害的)。 (5)e方法培育出的新类型生物可以表达出甲种生物的某基因的遗传信息,该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A 4.D 5.C 6.C 7.D 8.C 9.C 10.C 11.C 12.C 13.B 14.B 15.D 16.C 17.B 18.D 19.C 20.D 21.D 22.C 23.B 24.C 25.D 26.B 27.D 28.C 29.C 30.C 31.B 32.A 33.D 34.B 35.C 36.D 37.B 38.B 39.D 40.A 41.C 42.C 43.D 44.C 45.A 46.呼吸 消化 泌尿(排泄) 循环 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NaHCO3 5 神经-体液-免疫 47.(1)种群 (2)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 (3)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 (4)甲 E 45.5 (5)种群 自然选择 48. F2代开始发生性状分离 纯合子 缩短育种年限,迅速获得纯系植株 萌发的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 基因重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