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22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2020届高三语文高考考前适应性试题(解析版)
2019-2020 年度河南省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 语文 本试题卷共 22 小题,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时间作为存在自身开显①的领域,应该看成是技术的一个必然结果。时间性的出现要求:一是未 来对于现在的先行,二是过去向现在的驻留。也就是说,在现在中聚集着现在、过去与未来三种形 态。差异是它们的先决条件,因此,德里达恰当地把时间性称之为相关差异。但是,在人的“无”② 本质中并不存在差异,是技术带来了这种相关差异。 人是有时间意识的动物,意思是说人是有死亡意识的动物。死亡的“先行”或者向死而生是时 间性的基本原则,技术在什么意义上提供了这种“先行”呢?一切技术都含有预测的因素,因而都预 示着未来,是向未来的先行。技术是把自由由潜在化成现实,技术也就是现实性本身。因而也可以说, 技术是那种实现了的时间。 普罗米修斯的原则(先行)和爱比米修斯的原则(遗忘)共同构成了技术的原则,而技术的原则也 是时间的原则。普罗米修斯所盗取的火种是一个“先行”的因素,它在一片无差异的“黑暗”之中 引入了差异——在火光之下,“他物”渐次出现;光明带来希望,因为它开启了未来。但是普罗米修 斯所盗得的火种如何保存?如果没有语言,就不会有知识的传播,因而也就没有对火这种最原初的 开启者的维护。毋庸置疑的是,语言作为最原始的技术形态,包含着对过去和未来的揭示,以及对这 种揭示的维持。 爱比米修斯的遗忘原则也是技术的原则,这意味着技术在实现“开启”作用的同时也起遗忘作 用。遗忘是时间性的一个内在因素。从语言到文字的技术进化,就曾被柏拉图敏锐地意识到是一种 遗忘过程。在《斐德罗篇》中,他先讲述了一个关于文字的古代传说。传说埃及的塞乌司发明了文 字,以此可以使埃及人增长记忆、变得聪明,但国王萨玛斯却持相反的看法,他认为文字只会使人们 容易依赖外在的书写符号,而慢慢丢弃其内在的记忆力,所以反而使人们容易忘记。柏拉图发挥说, 文字只提供死的图像,而丧失了活泼的生命,既不能对话,也易遭误解。自从人类有了文字的历史,鲜 活的历史就成了被遗忘的历史。 计算技术也是如此。计算从另一个方面构造了时间,并掌握了人们通常所具有的时间意识。我 把这种时间称为测度时间。其要害在于计算。但是计算带来的是遗忘。我们可以注意到、严格地说, 钟表并不指示过去和未来,它永远只指示现在。它在描绘一个线性的数字系列时,悄悄地褪除了时 间性,把时间还原成了一个非时间性的系列。当计时器械沿着计算的路线进一步前行的时候。所得 到的只是某种“遗忘”的时间。柏拉图在《蒂迈欧篇》里把时间说成是对永恒的一种摹仿,而且是 以数的方式进行的摹仿。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把时间规定成运动的数目。他们都强调了时间的数的方 面和计算的方面,从而把“遗忘”的动机深深地注进了西方思想的血脉之中。 [注]①开显:开.即开除执着;显,即显示真义。②“无”“无它”,即它是自已创造自己。 (摘编自吴国盛《技术与人文之技术与人文的原始关联:时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现在"包含现在、过去和未来三种存在差异的形态,这是技术造成的结果。 B.技术的原则也就是时间的原则,它由先行原则和遗忘原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 C.技术的“开启”作用和遗忘作用是同时存在的,这是时间性的一种体现。 D.可以这样断定,没有了计算就不能测度时间,人们也就没有了时间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从时间的自身开显性引人,探讨了技术与时间之间的关联性问题。 B.文章先总后分,从先行和遗忘两个方面论证技术的原则就是时间的原则的观点。 C.文章在论证先行原则和遗忘原则是时间原则时,都采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D.文章引用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研究言论,增强了说服力和学术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人是唯一具有时间意识的动物,人能够感知,理解死亡,世界上其他动物是不能理解死亡的真实 意义的。 B.语言是一种最原始的技术形态,包含了对过去 和未来的揭示以及对这种揭示的维持,从而带来 知识的传播。 C.柏拉图认为只提供死的图像的文字丧失了活泼的生命力,不能对话且易遭误解,萨玛斯对此持相 反看法。 D.柏拉图等哲学家都强调时间在数和计算的方面的体现,这导致西方比其他地方的人更重视“遗忘” 的思想动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疫情当前,各地开学时间被迫一延再延。不过,学校可以不去,学习不能落下,孩子的成长更是 “一刻都不能停”。于是,“停课不停学”蔚然成风,一时间,学生端坐屏幕前,一线教师变身十八 线主播,每个家长不论愿不愿意都干起了助救、网管和摄影师的营生。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看到有乐在其中的,有苦中作乐的,有叫苦不迭的。有的学校没等假期结束 就提前开通网课,有的老师苦于钻研直播软件,有的家长与网速和流量做斗争,有的学生则被迫超长 在线待机以备随时抽查。一些学校弃优质教育资源不用,要求全体教师录制视频课程,有些老师要求 学生每天打卡,上传学习视频。 实际上,对于云课堂的过度泛滥,已经提前“享受”云办公的成年人并非不知其害。除了饱受硬 件设备和网速的困扰,更要承受 24 小时随叫随到的压力,且不论长时间看着屏幕工作带来的视觉刺 激。更何况是孩子们呢? 疫情当前,形式主义是大敌。某种程度上,这场疫情阻击战也给了教育领域纠偏的机会窗口,切 莫再把经念歪。 (摘编自北京商报《停课不停学走心别走形式》) 材料二: [注]数据来源:教育部。大学生:400 份;家长:300 份;老师:200 份。 材料三: 居家隔离成为这个超长寒假的常态,研究一些美国家庭采用的“在家上学”方式,也许能为我 们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消除假期综合征,把生活节奏调整到上学模式。把家庭作息时间调至一个比较正常的状态。家 长要率先垂范按照平时上班的节奏起床,以此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影响和暗示。 在家里布置出一个有“教室感觉”的空间。营造学习的物理氛围。帮助孩子走出散漫,进入学 习感觉的第二个办法.就是设法把家里的一个空间布置出一点教室的味道,增加一些学习的仪式感。 每日时间表、每周课程表,一个都不能少。制定时间表,把孩子的责任与义务具体化,让孩子 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每周课程表最好打印出来,贴在孩子的“教室”空间里。将一 天的时间分成三段,配合家务的需要,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自律习惯。一边学好功课,一边学做家 务。 手机使用要全家约法三章,大人孩子一起执行。作业优先,不完成作业,不接触手机;浏览手机 看疫情的次数要有约定。这一条对全家所有人都有约束力。 (摘编自鹿永建《“别人家的孩子”怎样“在家上学”》) 材料四: “停课不停学”.学校应该怎么做?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学校发出倡议: 教学内容适切:要合理安排学生居家学习的课程内容,严格控制文化知识类课程的学习时间。 上好疫情人生课,让孩子懂得感恩、担当和责任。 教学形式适宜: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有选择性地利用网络、电视、移动终 端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体现线上教学特点、适应本校实际的教与学的方式,要因师而异,没必要 让教师人人成为“主播”。 课时安排适度:综合考虑在线学习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时间,不能简单照搬 照抄线下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套用线下课程表进行线上教学。各学科每天的学习容量要合适,避免 各自为政增加学生负担,指导学生劳逸结合,保护视力,增强体魄,保障身心健康。 教学方法适当:“停课不停学”不能变成教师“线上满堂灌”。教学中,教师要减少知识单向讲 授、机械重复练习,有效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坚决摒弃“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视频” 等形式主义要求。 (摘编自李强强、高红霞《“停课不停学”,学校怎么做?》)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疫情当前,各地开学时间被迫一延再延, 一些学校的云课堂教学让一线教师和家长的“身份”发 生了变化。 B.对于长期在线教学,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愿意接受所占比重要高于被调查的中小学生家长和各层级 教师。 C.为了孩子能适应“在家上学”的模式,家长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增强孩子学习的仪式感让 孩子不再散漫。 D.对于空中课堂模式与内容,学校要科学合理安排,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不能流于形 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通过一些事例,指出“停课不停学”给学校、老师及家长带来的困惑与负担,体现了新闻 的真实性。 B.材料二中,接受问卷的大多数老师在课前准备教案,熟悉直播平台、软件上耗时较多,所以认为线. 上比线下课程更加费时。 C.合材料一和材料三来看,如果我们借鉴了美国家庭“在家上学”的做法,当下我们线上教学面临的 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D.材料一 、三、四的内容出自媒体网站的观点或报道,材料二是问卷调查的一些数据,对信息搜集 来说互有补充。 6.材料三、四都是针对“停课不停学”的相关报道,各自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请简要 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黑白 刘浪 还有两天就要开庭了。李清荷躺在床上,灯光刺眼,辗转难眠。 要不要提出在开庭前染个发?突然产生的这个念头让李清荷很快又暗骂了自己一声蠢,当自己 还是汉东市的副市长吗?头发黑还是白又有啥关系,自己的形象随着受贿案发早就坍塌了。想到这, 李清荷一声长叹,五味杂陈。 李清荷来自汉东偏远的西川县马口镇,那里的孩子很多是“少年白”,据说这和当地的水土有 关。可是也不尽然,李清荷的父亲和几个哥哥就都是-头黑发。李清荷上初中的时候,不知哪天起, 就开始出现了白头发,先是这里一根,那里一根,接着后脑勺和头顶聚集了两小撮白,最后几乎满头 是白发。这让他非常苦恼,甚至怨恨父亲的基因为什么只传给了兄长,而没有传给他。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后来李清荷在县城上高中时,同学们常拿来调侃他的话。 李清荷好像也真的被这句话刺激了,学习成绩一直独占鳌头。在以往从没有应届生考取过大学,复读 生也最多考三五个的西川县,他高考应届就考取了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算是破天荒,名噪一时。 上大学了,李清荷不想别人对他的头发指指点点,好在那时已经可以染发了。于是他便悄悄跑到 离学校很远的理发店,从自已可怜的生活费中挤出几元钱将白发染黑,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当白发即 将从黑发中“脱颖而出”的时候,他便又去染一次,周而复始。李清荷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脖子上系着 块黑白混杂的肮脏围布,头顶着一个大罩子烘头发的情景。 二十多年前,世上多了一个人知道李清荷头发的秘密,这个人便是他的妻子。那时候,李清荷已 经是西川县政府办公室的一支笔,可谓前途无量。妻子对他常去染发有些顾虑,那些染发剂都有副作 用的,你别去染了,白发就白发,有什么要紧。李清荷说,没事的,那么多人在用的,现在干部讲究的 是年轻化,你顶着一头白发,还怎么往上走。 妻子还是不放心,于是她辗转托人从国外带回来一个假发套。想着妻子的好意,李清荷听话地 将头发剪短,戴上了这个时髦玩意。还真不错,即便两个人面对面,也根本看不出异样来。可是,一次 外出调研,李清荷低头弯腰上车时,一不小心发套掉落地上,惹得大家一阵哄笑。 李清荷气得将假发套扔到路边的沟里,回家后便将妻子劈头盖脸说了一通,又一如既往地继续 他的染发进行史。 当了西川县委书记后,李清荷对形象就更加讲究了。那时,他已经用上了市面上流行的生态煸油 染发霜。两只牙膏状的染剂,分别挤出若干到特别配置的梳子上,然后在头发上来来回回地梳上几遍, 约半个小时后,用温水洗净即可。李清荷洗过头后,总是会叫妻子看下有没有哪里没染匀,有没有在 额头或耳根不小心留下黑渍什么的。妻子心情好的时候,就会走过来按头捏耳地看上一回,说,可以 啦,没什么问题。假如她正忙着做其他事,就会不耐烦地说,别那么讲究啦,白就白,黑就黑啦,年纪 一把,别扮嫩啊! 三年前,李清荷升任汉东市副市长。他开始隐隐发现,官员染发似乎不流行了。每次开会都会 遇到几个不染发的领导,甚至有些熟悉的人,前段时间开会才见过,头发还黑漆漆的,现在再相见,已 经是白发横生,俨然另一个人。 李清荷捕捉到了这种悄然的变化,这几年,官场的一些明的、暗的规则在不断改变。那天去开会, 他突然发现主席台上那位省主要领导不知何时也不染发了。 一次,他遇到一位邻市的领导,因为曾经共过事,就没有顾忌地开了句玩笑,怎么不染发了? 这下可原形毕露了。那领导一笑,新时代最讲究的是勤政廉政,形象上不必刻意。工作上花心 思、下功夫就行,这个敏感性要有。 那天,难得和妻子在一起吃饭。妻子突然说,咦,你怎么不染发了。这么多白头发。李清荷说, 染了啊,一半是黑,一半是白而已。妻子说,染就染彻底嘛,以前一两根没染到,你都要重染的。李 清荷说,与时俱进,留一半纯真,留一半青春啊!妻子说,不懂。李清荷笑,你不必懂…… 和妻子的对话言犹在耳,他却成了阶下囚。李清荷想到这时,病彻心扉,不由得轻声啜泣起来。 人生犹如头发,也有黑白,白发可以染黑,但真相不会被永远掩饰。一直困扰他的法庭个人陈述要说 些什么,此时已经有了答案。 李清荷感到一阵释然,于是擦去眼角的泪痕,安然睡去。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运用倒叙手法,开头两段即交代了主人公李清荷的结局,从而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同时 也巧妙地照应了标题“黑白”。 B.第四段写李清荷高中时因“少年白”遭同学调侃,却激发了他的斗志,应届考上重点大学,说 明他对自己的白发很是介意。 C.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客观而又具体地叙述了李清荷考上大学,娶妻生子,步入官场并一路高 升,最终却成为阶下囚的故事。 D.李清荷把头发染成一半白一半黑,并言这是“与时俱进”,既和前文形成照应,同时讽刺了他 热衷于钻研官场潜规则。 8.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6 分) 9.作者在文中多处对李清荷“染发”进行了细致描写,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小说 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枚乘字叔,淮阴人也,为吴王濞郎中..。吴王之初怨望谋为逆也,乘奏书谏曰:“今欲极天命之寿, 敞无穷之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 为大王惑也。”吴王不纳。乘等去而之梁,从孝王游。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晁错为汉定制度损削诸侯, 吴王遂与六国谋反,举兵西乡,以诛错为名。汉闻之,斩错以谢诸侯。枚乘复说吴王曰“今夫谗谀之 臣为大王计者,不论骨肉之义,民之轻重,国之大小,以为吴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吴王不用乘 策,卒见禽灭。汉既平七国,乘由是知名。景帝召拜乘为弘农都尉。乘久大国上宾,与英俊开游,得 其所好,不乐郡吏,以病去官。复游梁,粱客皆善属辞赋,乘尤高。孝王薨,乘归淮阴。武帝自为 太子闻乘名、及即位,乘年老,乃以安车蒲轮..征乘,道死。诏问乘子,无能为文者.后乃得其孽子皋。 皋字少孺.乘在梁时,取皋母为小妻。乘之东归也,皋母不肯随乘,乘怒,分皋数千钱,留与母 居。年十七,上书梁共王,得召为郎。三年,为王使,与冗从争,见馋恶遇罪,家室没入,皋亡至 长安,会赦,上书北阙,自陈枚乘之子。上得之大喜,召入见待诏,皋因赋殿中。诏使赋平乐馆, 善之。拜为郎,使匈奴。皋不通经术,诙笑类俳倡,为赋颂好嫚戏,以故得媟黩贵幸,比东方翔、郭 含人等,而不得比严助等得尊官。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皋赋辞中自言为赋不如相如..,又 言为赋乃俳,见视如倡,自悔类倡也。故其赋有诋娸东方朔又自诋娸其文骫骳曲随其事皆得其意颇 诙笑不甚闲靡。凡可读者百二十篇其尤嫚戏不可读者尚数十篇。 (节选自《汉书·枚乘枚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故其赋有诋娸/东方朔又自诋娸/其文骫骳/曲随其事/皆得其意/颇诙笑/不甚闲靡 B. 故其赋有诋娸东方朔/又自诋娸/其文骱骳/曲随其事/皆得其意/颇诙笑/不甚闲靡 C. 故其赋有诋娸东方朔/又自诋娸/其文骫骳/曲随其事/皆得其意/颇诙笑/不甚闲靡 D. 故其赋有诋娸/东方朔又自诋娸/其文骫骳/曲随其事/皆得其意/颇诙笑/不甚闲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郎中,官名,侍从君主左右,职掌侍卫。后为尚书省等的属官。宋代以后也可称呼医生为郎中。 B.万乘,即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故用“万乘”来 指天子。 C.浦轮,古时迎聘贤士,以葡草包裹车轮,使车子行走时减少颠簸,坐起来安稳舒适。后泛指迎接贤士 的车子。 D.相如,即蔺相如,汉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上林赋》等。 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枚乘忠信理性,敢于谏言。他两次劝谏,一为阻止吴王以诛杀晁错为名起兵造反,二为规劝吴王不 要信任那些“谗谀之臣”,都未被采纳。 B.枚乘长于辞赋,负有盛名。梁国宾客都善于为文作赋,但他是写得最好的。汉武帝在做太子时, 就听刚他的名,并在即位后征召{他。 C.枚乘经历坎坷,自视甚低。他见枚乘的庶子,从小被父亲抛弃。后逃亡至长安,遇赦入官。他把 作赋看作和倡优相似,对此他非常后悔。 D.枚皋文思敏捷,诙谐幽默。他--旦接受诏命写文帝,转眼就能完成,所以作品很多;他谈笑诙谐, 也因此得到皇帝的宠幸获得较高的权位。 13.把文中间横线的句于翻译成现代汉语。(I0 分) (I)乘久为大国上宾。与英俊并游.得其所好,不乐郡吏,以病去官。(5 分) (2)为王使,与冗从争,见谗恶遇罪,家室没入。(5 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奉送从兄宰晋陵 韦应物 东郊暮草歇,千里夏云生。 立马愁将夕,看山独送行。 依微吴苑①树,迢递晋陵城。 慰此断行②别,邑人多颂声。 [注]①吴苑:吴国宫苑,晋陵为古吴国地,故云。②断行:谓雁行截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诗从题材来看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交代事件:送别。并点明原因:堂兄即将到晋陵上任。 B.本诗开头两句写傍晚郊外的情景,“东郊”“千里”为送别展开了一幅旷阔深远的背景图。 C. 诗的颈联运用典故,既表达出人事沧桑之感,又点出了堂兄此去路途遥远,尽显亲人关切。 D. 末联前句用“断行”来喻兄弟别离,后句则以“多颂声”表达对从兄居官有为的深切期望。 15.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请赏析颔联中“愁”与“独”二字的妙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娼戏玩耍的快乐场录的句子是“ , 。” (2)如果我们要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缥缈虚幻,可以用李商隐《锦瑟》中的“ , 。”来表达。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 ” 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水波,再用“ ” 来描摹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黄宗羲定律”,即历史上的税制改革大都可以在短期内使“向来丛弊为之一清”,然而它的中 长期效果却 地与初衷相反。原因很简单:原来诸名目尽失,如今并而为一,繁多税种恰好成 为后人断立名目的条件。并税改革的 之害在于缴税的普通百姓之权利不受保障。但另一 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下级政府的权利不受保障——并税改革大大降低了中央掠夺地方的成本,因 为地方亚财政收入被 在阳光之下,而且是用货币而不是以实物征收。 唐代两税法把中央和地方分享的和庸调和地方自收自支的各种杂税合为“夏税秋粮”,并把其 中一部分货币化。然而随后中央开始提高起运比例,结果“急备、供军、折估、宣索、进奉”等各 种名目的加派复又重生。王安石实行免役钱法,把地方和基层征发的劳役改为货币税。随后中央开 始提高起运比例,各军路无钱雇人劳役,于是各种强制性杂役复又重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 把两税、丁口、差役和各项杂派全都归并到一起折银征收。 并没有划分支出项目,也没 有给官员和胥吏增加合法收入,加上随后中央和省开始提高起运比例,不久各州县各种名目的加派 复又重生。(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毫无例外 积羽沉舟 曝光 然而 B.毫无二致 积重难返 曝光 因为 C.毫无例外 积重难返 暴露 然而 D.毫无二致 积羽沉舟 暴露 因为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原来诸名目尽失,繁多税种,如今并而为一,恰好为后人新立名目创造了条件。 B.原来税种繁多,如今并而为一,诸名目尽失,恰好成为后人新立名目的条件。 C.原来诸名目尽失,繁多税种,如今并而为一,恰好成为后人新立名目的条件。 D.原来税种繁多,如今并而为一,诸名目尽失,恰好为后人新立名目创造了条件。 19.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不独劳役和农业税如此,类似的历史现象还有商业税 B.不独农业税和劳役如此,商业税也有类似的历史现象 C.不独农业税和劳役如此,类似的历史现象还有商业税 D.不独劳役和农业税如此,商业税也有类似的历史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 15 个字。(6 分) 在人类的饮食结构中, ① , 它们广泛存在于谷物、蔬菜、水果等植物性 食物中。在咀嚼食物的过程中,一些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残渣会残留在牙齿表面或齿缝里。 ② ,淀粉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对以碳酸钙和磷酸钙 为主要成分的人类牙齿造成腐蚀。在 ③ 下,原本光滑的牙齿表面就会因脱钙 而出现凹坑进而形成龋洞。 21.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小题。(5 分) 随着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第一次“聆听”到引力波,其探测成为科学界的热点词汇,世 界多个国家都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引力波探测计划。其中,我国的天琴计划因其独特的技术方案被誉 为引力波探测的“中国方案”而备受关注。 然而,天琴计划近日以另一种方式再次引来热议。由于采用了不同于目前西方欧美国家的方案,国内 一些专家对其科学性和有效性表示疑虑。甚至有专家对比欧洲的 LISA 计划,对“天琴”方案能否顺 利实施提出疑问。 天琴计划的提出是在 2014 年 3 月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但是技术积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了。据 介绍,天琴计划的设计思路是向距地球 10 万公里的轨道上发射三颗卫星,围绕地球组建等边三角形 卫星阵列,像在太空中架了一把竖琴,宇宙中的引力波传过来,则会拨动“琴弦”。通过激光测距等 技术测得三颗卫星的距离和位置变化,就能获取该引力波数据,了解其背后的天文事件和天文过程。 LIGO 是探测到引力波的第一个天文机构。但 LIGO 是在地面上探测引力波。地面观测仪器因臂长较 短,只能接收到高频引力波。“天琴”是将三颗卫星放在太空里,星间距离可以足够长,因此可以探 测到低频引力波,捕获更丰富的物理、天文学过程。 目前,国际上与天琴计划类似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主要是欧美主导的 LISA 计划。二者都是发射三 颗卫星在空间组成大型激光干涉天线来探测引力波。其区别在于 LISA 运行在太阳轨道周围,天琴计 划则是地球轨道附近的探测计划。 (1)请为上述材料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15 个字。(2 分) (2)某些专家对“天琴计划”存在疑虑,请给出三点理由打消他们的疑虑。不超过 50 个字。(3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 16 年的‘坐冷板凳'。要完善与基础研究特点 相适应的保障、评价和激励机制,让‘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得到更多褒奖。”2020 年 5 月 24 日 上午 9 时,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两会”代表葛均波在九三学社中央做大 会发言时,说出了上述这番话。每一位科学家最赢得社会关注的就是获得科学荣誉的时候,可最值 得感动的时刻却是埋头苦干、艰苦跋涉的时候。前者是“椅子”,后者是“板凳”。 ②2018 年 4 月 10 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 2018 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他在 演讲中引用“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指出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 的人。 阅读材料后,相信你对成就事业、获得荣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请你在以下任务中选择其一, 根据材料的关注点写一篇文章。 ①林俊德院士是被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的人,一个扎根新疆戈壁大 漠 52 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的人。某杂志发起“榜样的力量——林俊德”专栏征文活动,写一 篇参赛作品。 ②近日,《自然》杂志旗下知名期刊《科学报告》发布一则撤稿声明,某著名教授 2015 年发表 于该刊的论文,因为抄袭被撤稿。假如你是某网站新闻评论员,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结合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19-2020 年度河南省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人们也就没有了时间意识”以偏概全,原文 为“并掌握了人们通常所具有的时间意识”,这里的“时间意识”的“要害在于计算”。 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都采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分析错误, 在论证先行原则是时间原则时,不是举例论证。 3.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 项,“人是唯--具有时间意识的动物” 表意绝对化。C 项,“萨玛斯对此持相反看法”理解错误,原文为“传说埃及的塞乌司发明了文字, 以此可以使埃及人增长记忆、变得聪明,但国王萨玛斯却持相反的看法”。D 项,“西方比其他地方的 人更重视‘遗忘’的思想动机”无中生有,原文为“把‘遗忘’的动机深深地注进了西方思想的血 脉之中”,并没有和其他地方进行比较。4.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家 长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目的不是“增强孩子学习的仪式感,让孩子不再散漫”,而是“给孩子 -一个积极的影响和暗示”。 5.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当下我们线上教学面临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说法太绝对。 6.主要内容:材料三主要报道了美国家庭在“在家上学”中的一些成功的做法;材料四主要报道了市 教育主管部门为学校搞好“空中课堂”工作,在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安排课时及选择教 学方法等方面的建议。意义:材料三突出家长在“在家上学”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当前“空中课堂” 及以后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材料四突出了学校在“停课不停学”中的关键作用,为成 都市广大学校出色完成“停课不停学”任务提供了合理的建议。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案区间在材料三、四。材料三摘编 自《“别人家的孩子”怎样“在家上学”》,材料四摘编自《“停课不停学”,学校怎么做?》。按照题 目要求,从材料中可依次概括答案。 [评分细则:内容各 1 分,意义各 2 分,意思对即可;没有分点回答的,可以按点采分] 7.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生子”分析错误,原文并没有写李清 荷如何生子。 8.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染黑的头发其实是对真相的一种掩饰,表明李清荷已认识到自己所 犯下的罪行,正如文中所说“真相不会被永远掩饰”。③这句话点明题旨:做人要清清白白,为官须 坦坦荡荡。暗示了李清荷会在即将到来的庭审中交代自己的罪行。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关键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 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评分细则:修辞、意蕴、作用各 2 分,意思对即可;从其他角度回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给分] 9.①“染发”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串起李清荷人生的不同阶段,让文章结构更完整。②作者通 过“染发”这个细节,以小见大,既刻画了李清荷好面子的性格,又通过他染发方法的变化,侧面暗示 了他生活日渐奢靡的作风。③李清荷的染发从一开始全部染黑,到后面染一半黑留一半白,照应文中 他对官场规则的理解,揭露了官场上一些人只做表面文章而不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恶劣风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情节的能力。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一般从以下角度考虑:(1)交代人物 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 笔;(4)照应前文;(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评分细则: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从其他角度回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给分] 10.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故其赋有诋娸东方朔,又 自诋娸。其文骫骳,曲随其事,皆得其意,颇诙笑,不甚闲靡。 11.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相如,即蔺相如”错误,应为“司马 相如”。 12.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为阻止吴王以诛杀晁错为名起兵造反” 分析有误,第一次进谏之前枚乘并不知道“吴王以诛杀晁错为名”。 13.(1)枚乘长期是大的诸侯国的上宾,与英雄俊杰之士同游,是他的爱好,他不乐意担任郡县官吏, 便以生病为借口辞官。 (2)(枚皋)为梁共王出使某地,与梁共王的侍从发生争执冲突,被他们进谗言中伤获罪,家属被抓入 官府,财物被抄没。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有“英俊”意为‘英雄俊杰”;“郡 吏”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担任郡县官吏”;“以病”意为“以生病为借口”。第(2)小题的关键词 有“冗从”意为“随从,侍从”;“见”表被动;“没人”意为“将人口或财产没收为官署所有”。 [评分细则:每小题关键点每处 1 分,意思翻译准确即可,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枚乘,字叔,是淮阴县人,做吴王刘濞的郎中。吴王起初怨恨朝廷而谋划叛乱,枚乘上书劝谏说: “现在您想要享尽天命之寿,追求无尽的享乐,穷究万乘之主的权势,就是不想易如反掌般地处于泰 山之安,而是甘愿危若累卵一样地走难于登天的道路,这正是愚臣为大王深感迷惑的地方。”吴王没 有采纳。枚乘等人便离开吴王到梁去,与梁孝王交游。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为汉室定下制度, 削弱诸侯王,吴王于是与六国谋反,以诛杀晁错为名,举兵西进(攻向长安)。汉室听说后,便斩了晁 错向诸侯谢罪。枚乘再次规劝吴王说:“现在有些谗谀之臣为大王出谋划策,不论骨肉之亲的恩义, 不管民力的多寡、国家的大小,将给吴国带来灾难,这正是我为大王深感忧虑的地方。”吴王不采纳 他的策略,最终被消灭。汉朝平定七国之乱后,枚乘也由此闻名。景帝召他进京任命为弘农都尉。枚 乘长期是大的诸侯国的上宾,与英雄俊杰之士同游,是他的爱好,他不乐意担任郡县官吏,便以生病 为借口辞官。他再次来到梁国,梁国的宾客都善于作赋,而他写得最好。孝王死后,他回到淮阴。武 帝自从做太子时就听说枚乘之名,等到即位时,枚乘已年老,武帝就用蒲草裹住轮子的安车接他进京, 结果死在途中。又下诏询问枚乘的儿子,却没有善于为文者,后来才得到了他的庶子枚皋。 枚皋字少孺,枚乘在梁时,娶枚皋的母亲为妾。枚乘东归(淮阴)之时,枚皋母不肯随他同去,枚乘 一怒之下,便分给枚皋数千钱,留下他与母亲一起生活。枚皋十七岁时,上书梁共王,得以召为郎官。 三年后,(枚皋)为梁共王出使某地,与梁共王的侍从发生争执冲突,被他们进谗言中伤获罪,家属被 抓入官府,财物被抄没。枚皋流亡到长安。遇上大赦,便在北阙上书皇帝,自称是枚乘的儿子。武 帝得知此事非常高兴,召入宫中听候诏命,枚皋从此在宫中作赋。武帝下诏书让他为平乐馆作赋,赋 写出来,皇帝很欣赏。后任命他为郎官,曾出使匈奴。枚皋不通经学,诙谐谈笑类似于俳倡,所作诗 赋喜欢用轻浮不雅的词句,他因此也以滑稽不庄重而获得皇帝的宠幸和很高的权位,跟东方朔郭舍 人差不多,但却不能像严助等人那样获得高官。他做文章速度很快,接受诏命转眼就成,所以诗赋作 品很多。枚皋在赋中也自认为不如司马相如写的赋好,又说作赋就是俳倡的本行,被别人看作倡优, 自己很后悔跟倡优相似。所以他在赋中诋毁丑化过东方朔,也诋毁丑化自己。他的文笔委婉,曲尽其 事,以尽其意,颇为诙谐逗笑,不太娴雅。其中可读的共一百二十篇,过于轻浮嬉戏而不可读的还有数 十篇。 14.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运用典故,既表达出 人事沧桑之感”理解有误,这里只是借“吴苑”来点明堂兄前去之地,表达出路途遥远。既不是用典, 也没有表达出人事沧桑之感。 15.①"愁”字直抒胸臆,点明送别之伤感,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②"独”字形象体现堂兄远行后,只 留下自己挥手目送堂兄的情景,极富画面感,真切体现了亲人离别后诗人的孤独与寂寞。③颔联通过 “愁”与“独”二字将送别之事、送别之景、送别之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极富感染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语言的能力。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答题时先释义(或分析手法),再描述画面,最后分析情 感效果。 [评分细则:准确回答出“愁”与“独”二字在传情达意上的效果分别给 2 分,总结 2 分] 16.(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3)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内容分别出自《诗经·氓》、李商隐《锦瑟》范 仲淹《岳阳楼记》,其中《诗经·氓》、李商隐《锦瑟》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 诵读篇目,范仲淹《岳阳楼记》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 [评分细则:每空 1 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 17.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毫无例外:指全部如此.没有例外。毫无二致:丝毫没有 什么两样,指完全-样。根据语境,第--空应填“毫无例外”。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 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积羽沉舟:羽毛积多了也会把船压沉。比喻坏事虽小, 积累起来,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积重难返”。暴露:露在外头,无所隐蔽。 曝光:比喻隐秘的事(多指不光彩的)显露出来,被众人知道。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暴露”。然而: 表转折。因为:表因果。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然而”。 18.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 项语序不当,应该有时间先后,即原来如何,如今如 何,应为“原来税种繁多, 如今并而为一,诸名目尽失”;B 项搭配不当,“名目”不能“成为”“条件”, 而是“名目尽失”“创造了”“条件";C 项语序不当同 A 项,另外“税种”成为”条件”搭配不当。 19.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前一-句“农业税”“劳役”的顺序要与前文举例形成照 应,唐代两税法例是农业税,王安石和张居正例是劳役;后一句要与前句保持基本的叙述主体--致, 都应以具体的税名作为主语。 20.①碳水化合物占据了重要的位置②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③酸性物质的长期腐蚀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第①空由下文“它们广泛存在于谷物、蔬 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中……一些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残渣会残留在牙齿表面或齿缝里”可以推 断出来;第②空由上文“一些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残渣会残留在牙齿表面或齿缝里”和下文“淀 粉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生酸性物质”可以推断出来;第③空由上文“这些酸性物质会对以碳 酸钙和磷酸钙为主要成分的人类牙齿造成腐蚀”和下文“原本光滑的牙齿表面就会因脱钙而出现凹 坑进而形成龋洞”可以推断出来。 [评分细则:每处 2 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符酌情扣分] 21.(1)中国引力波探测备受关注和质疑(或“中国.天琴计划’备受关注和质疑”)。 (2)“天琴”技术独特,能探测低频引力波,捕获信息丰富;技术积累时间长;是地球轨道附近 的探测计划,更安全。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洁的能力。首先应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以便准确地把握材料内 容。新闻主要要素有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或组织者、发起者等)、结果等。具体任务有二:一 是拟写一句话新闻,二是打消某些专家对“天琴计划”的疑虑。两个任务都有字数要求,因此语言 须简洁。 [评分细则:第(1)题主体概括 1 分,"关注和质疑”1 分。第(2)题每一层意思 1 分,意思对即可。句 子不通顺字数不符酌情扣分] 22. [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本题为多则材料作文。材料一是时事材料, 引用“两会”代 表的言论,阐述了科学成就的背后是埋头苦干、艰苦跋涉的“坐冷板凳”精神;材料二阐述的是习近 平主席关于成功的取得、理想的实现要弘毅笃行的道理。综合两则材料可知,其关注的中心点在于 成功成才和如何实现。 作文题设置了两个任务.任务一旦选定后,要注意符合这些任务的写作要求。 具体而言,若选任务一,先要注意以“参赛者”的身份,情境是“榜样的力量”专栏征文活动。结合 材料关注点,可立意:①奋勇攻关路,铮铮铁骨情;②大漠黄沙见证英雄本色;③为党为国,矢志不渝; ④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等等。 若选任务二,先要注意以“网站新闻评论员”的身份,情境是“某著名教授 2015 年发表于该刊的论 文,因为抄袭被撤稿”,结合材料关注点,可立意:①科研诚信必须以“坐冷板凳”精神为前提;②不 弘毅笃行,何谈价值奉献;③杜绝“终南捷径”,成就美好未来;④百炼成钢日,功成名就时;等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