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2016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模块检测二 历史试卷(文科)‎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部分(其中第1题~第20题为单项选择题,20题,共60分);非选择题部分(第21题~第25题,5题,共60分)共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放在桌面,等待监考员收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上。‎ ‎3.答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 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 )‎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 ‎2.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在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 )‎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 C.崇尚法制学说 D.独尊儒术学说 ‎ ‎3.“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此诗反映了 (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4.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 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 A.柳宗元充分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 ‎ C.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 D.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5.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平等 ‎6.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的评价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斥。”这一运动 ( )‎ A.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 C.沉重打击了欧洲教会的特权 D.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蓝图 ‎ ‎7.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 ( )‎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 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8.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 ) ‎ A.赞美古代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B.强调文学有很强的时代性 ‎ C.肯定各朝代文学成就的突出 D.感叹古代文学缺乏继承性 ‎9.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剧”。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 A.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 ‎ B.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C.用铜锣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 ‎ D.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 ‎10.古语云:“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能对这一自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 )‎ C.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D.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11.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12.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打倒进化论”“粉碎达尔文”等。这说明 ( )‎ ‎①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沉重一击 ‎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 ‎ ‎③达尔文的进化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 ‎④达尔文的进化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3.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 )‎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14.1903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为此,他主张 ( )‎ 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 C.民族革命,推翻帝制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15. 某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16.“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在中国传播“无产阶级宇宙观”的主要是 ‎ A.梁启超 B.严复 C.胡适 D.李大钊 ( )‎ ‎17.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 A. 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认为需要反对帝国主义 ‎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18.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 )‎ A.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C.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 ‎19.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 )‎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A. ①④ B. ①② C.②③ D.②④ ‎ ‎20.‎1992年1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纪实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下面有关这一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南方谈话”是在中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出现的 ‎ B.“南方谈话”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发表的 ‎ C.“风”是指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 ‎ D.“春”的寓意是“南方谈话”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奠定思想基础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5小题,共60分。)‎ ‎21.(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 ‎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3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4)材料四的作者有哪些新的思考?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4分)‎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2分)‎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 。‎ ‎——《九国志•郑璠传》‎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斛(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斛至一千斛,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槽或六槽,每船可载百余人,风雨晦瞑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梦梁录》‎ 材料二 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认真研究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基础上,得出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后来又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1905年爱因斯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6年爱因斯坦又把狭义相对论推广到加速运动的参考系中,建立了广义相对论。1923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物质波论,认为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材料三 西方神学认为:各种生物是按上帝的旨意和计划创造出来的,创造出来后就永恒不变。19世纪初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观点。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他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材料四 随着互联网的壮大,一个新的虚拟世界正在诞生。……由于很大一部分社会活动都将可以在网上开展,因此,人们的交往方式将发生质的变化。“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在网络时代完全成为现实。……在网上,每一个网民是充分自主、充分平等的。这里没有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完全独创性的个人。 ‎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具体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科技成就传到欧洲产生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并归纳分析人类对时空认识不断深化的表现。(3分)‎ ‎(3)据材料三概括生物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演变产生的影响。(3分)‎ ‎ (4)概括指出材料四所述的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不得照抄原文)(2分)‎ ‎23.(11分)在“人与社会”这一哲学命题上,西方人文主义者的探索和奉献精神,彰显了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真正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 归根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革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古希腊哪一学派“人文主义”的诉求?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诉求的历史意义。(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推动“个人主义的伦理观”产生的根本因素是什么。“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的势力又是指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指出科学与思想的关系。(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革命原则”的主要内容。(3分)‎ ‎(4)上述材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1分)据此,你认为在今天社会发展中,我们应该怎样彰显个人价值?(1分)‎ ‎24.(14分)晚清以来关于“中西文化差异”认知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1700年间,中国的任何经验都适应传统学术和敏感性结构。……‎ ‎1601年,以博学多才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传教士甚至被允许进入北京的皇宫,但是基督教传教士只有在学习儒术的端庄外表举止后才能与宫廷学者来往。……当帝国在海外威力强大,国内一派太平、富庶、风调雨顺、人的举止端庄、按照儒家学说的原则组织社会、礼遇那些皓首穷经的人-一当所有这些都变成了现实时,为什么还需要任何人都更多地注意外国呢?‎ ‎——引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二 晚清关于“中西文化差异”认知的变化 ‎ 时间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咸(丰)同(治)时代 旧式武器与运输 机械武器与运输 光绪时代 家族主义、专制政治、手工业 国家主义、立宪政治、机械工业 ‎——摘编自熊梦飞《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 材料三 “他们抛弃了自家的文化传统……要与中国传统彻底绝裂,不仅要‘打倒孔家店’,而且连孔家店的文化地基都要挖掉。……无疑是‘邯郸学步’,人家的步法没有学到,自家的步法也给忘掉了,最后连路也不会走,只好在地上爬了”。‎ ‎——黄玉顺《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原因。(3分)‎ ‎(2)依据材料二,简述晚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知是如何发展的。这些认知先后引发了哪些改革运动?(4分) ‎ ‎(3)材料三反映民国初期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出现了哪种倾向?你应如何评价这一倾 向?请说明理由。(5分)‎ ‎(4)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对待西方文化态度的变化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2分)‎ ‎ ‎ ‎25.(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 ‎——杨秀清等《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材料二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反清理由有何共同之处?据此分析两者反清思想的局限性。(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反清思想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条件。(5分)‎ ‎(3)材料三中的“中国”与材料一、二中的“中国”在含义上有何区别?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三中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怎样的质的飞跃?(3分)‎ 模块检测二历史参考答案 ‎1――‎5 A D C D B 6—10 D C B D B 11—‎15 C A C A D 16—20 D B C A B ‎21.(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1分)‎ ‎(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1分)‎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2分)‎ ‎(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2分)。经济因素: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1分)‎ ‎(5)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2分)‎ ‎22.(1)史实: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2分)‎ 影响:火药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以及殖民扩张创造条件; ‎ 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2分)‎ ‎(2)成就:经典力学(牛顿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1分)‎ 表现:一方面打破狭隘经验的时空观(否定绝对时空观);(1分)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由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2分)‎ ‎(3)演变:经历了从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的演变。(1分)‎ 演变影响:沉重打击封建神学,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2分,仼答一点给1分, 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 (4)积极作用:增进了人们的交往;更加便利地、广泛地获取知识;激发人们自主平等和独立创新意识。(2分,仼答一点给1分)‎ ‎23.(1)智者学派。(1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或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分)‎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教会代表的封建势力(2分)‎ ‎(3)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1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任意一点1分;共3分)‎ ‎(4)起源与发展(或从人文主义到理性主义)(1分)。以人为本;追求美德;服务社会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24.(1)态度:轻视。(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原因:当时中国国力相对强大;政局稳定;农耕经济繁荣:儒学影响深远;科举制度完善。(2分。任答二点即可)‎ ‎(2)认知:从咸同时代认为西方器物(或军事与交通)比中国先进,到光绪时代认识到西方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生产技术等方面都领先中国。(2分)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2分)‎ ‎(3)倾向:完全肯定西方文明。(1分)‎ 这一倾向是片面的。理由:这种倾向是对西方文化全面肯定,使运动带有偏激性,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这种倾向在民国初期起到了动摇封建文化统治地位,促进民众觉醒等积极作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4分)‎ ‎(4)作用:推动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2分。回答“促进近代化”给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5.(1)共同之处:满清对汉人实行民族压迫。局限性: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2分)‎ ‎(2)进步之处:把反清与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结合起来。(2分)‎ 社会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3分)‎ ‎(3)材料一、二中的“中国”主要是指汉族政权,材料三中的“中国”指包含满族在内的多民族国家。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把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作为奋斗目标。(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