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1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物理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1月考 高一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7单选,8-12多选) 1. 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是( ) ①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却很小 ②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③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④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速度变化很大,但所用时间也很长,加速度也可以很小,故①有可能;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此时物体做减速运动,②有可能;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一定是相同的,③不可能;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故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大,④不可能;故选A. 考点:速度和加速度 【名师点睛】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是初学运动学的同学心中的一个难点,要注意加速度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及时间都无关。 2. 质量为1kg的质点,受水平恒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t秒内的位移为x,则F的大小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位移公式:,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水平恒力为:.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基本运用,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 3.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2.0k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静止不动,若用竖直向上的力F=5.0N提物体,物体仍静止(g=10m/s2),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 12 - A.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减小5.0N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小5.0N C. 斜面受到的压力减小5.0N D. 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减小5.0N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因物体仍然静止,则合力仍为零,合力不变,选项A错误;开始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施加力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小2.5N,选项B错误;开始时斜面受到的压力为:;施加力后时斜面受到的压力为:,斜面受到的压力减小,选项C错误;由平衡知识可知,开始时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等于物体的重力20N,加力F后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等于mg-F=15N,则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减小5.0N,选项D正确;故选D. 考点:物体的平衡.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物体的平衡问题;关键是知道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等于重力的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合力. 4. 减速带是交叉路口常见的一种交通设施,车辆驶过减速带时要减速,以保障行人的安全。当汽车前轮刚爬上减速带时,减速带对车轮的弹力为F,下图中弹力F画法正确且分解合理的是( ) 【答案】B - 12 - ............... 考点:考查了弹力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知道力分解要按照实际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5. 如图所示是人们短途出行、购物的简便双轮小车,若小车在匀速行驶的过程中支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保持不变,不计货物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货物对杆A、B的压力大小之比FA∶FB为( ) A. 1∶ B. ∶1 C. 2∶1 D. 1∶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对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NA="mgsin60°" ;NB="mgsin30°" ,所以NA:NB=:1,故选B。 考点:共点力平衡 6. 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壁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 A. 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 - 12 - B. 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 C. 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 D. 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G、墙面的支持力N1和木板的支持力N2,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得:N1=Gcotθ,;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θ增大,则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故选B. 考点:物体的平衡 【名师点睛】本题运用函数法研究动态平衡问题,也可以运用图解法直观反映力的变化情况。 7. 如图所示,用轻质细绳拴住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物体,它们一起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关于A、B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受三个力作用,B受四个力作用 B. A受四个力作用,B受三个力作用 C. A、B都受三个力作用 D. A、B都受四个力作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先对整体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动摩擦因数,再隔离对A或B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拉力作用,从而确定AB的受力个数. 解:对整体分析,根据平衡有:Mgsinθ=μMgcosθ,解得:μ=tanθ. 故选:C - 12 -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需通过共点力平衡判断出绳子是否有拉力,从而确定物体受力的个数. 8. 以下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才会运动 B.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结论: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果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 物体的惯性大小不但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也和它的运动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答案】ABC 【解析】A项: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即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正确; B项: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结论: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速度的原因,故B正确; C项:牛顿提出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正确; D项: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跟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D错误; 力是改变速度的原因,而不是改变速度的原因;物体保持原来的速度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质量. 9. 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减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B. 人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C. 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D. 人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CD - 12 -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人在水平方向上有加速度,所以必受到摩擦力作用,故人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三力作用,A错误C正确;做匀减速运动,有加速度,合力不为零,人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B错误D正确; 考点:考查了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 10. 如图所示是骨折病人的牵引装置示意图,绳的一端固定,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后挂着一个重物,与动滑轮相连的帆布带拉着病人的脚,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为了使脚所受的拉力增大,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只增加绳的长度 B. 只增加重物的质量 C. 只将病人的脚向右移动 D. 只将两定滑轮的间距增大 【答案】BC 【解析】设脚所受的拉力为F,绳子的拉力为T,则有F=2Tcosθ;只增加绳的长度,重物的质量不变,绳子的拉力T不变,根据力的平衡知识可知θ仍不变,脚所受的拉力F不变.故A错误.只增加重物的质量,绳子的拉力T增加,脚所受的拉力F增大,故B正确.只将病人的脚向左移动,θ减小,绳子的拉力T不变,则由F=2Tcosθ得知,脚所受的拉力F增大.故C正确.只将两定滑轮的间距变大,θ增大,绳子的拉力T不变,则由F=2Tcosθ得知,脚所受的拉力F减小.故D错误.故选BC. 11. 如图所示,在平直轨道做匀变速运动的车厢中,用轻细线悬挂一个小球,悬线与竖直方向保持恒定的夹角θ,则 A. 小车一定具有方向向左的加速度 B. 小车一定具有方向向右的加速度 C.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gtanθ D.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gcotθ 【答案】BC 【解析】试题分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小球所受到的力确定所受的合力方向,从而确定加速度的方向.再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问题.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 12 - 可知,小球受重力和绳的拉力,由于小球在水平方向直线运动,小球如果有加速度其方向一定在水平方向上.根据小球所受的重力和拉力,两个力合成只能在水平向右的方向上,加速度方向也一定是水平向右.且大小为,所以小球的运动情况是可能水平向右加速,也有可能水平向左减速,故BC正确. 12.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恒力F推着运料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恒力F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30°,运料车和建筑工人的总重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建筑工人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 运料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 建筑工人受到摩擦力大小为F D. 建筑工人和运料车对地面压力大小为 【答案】CD 【解析】A.以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人的受力情况,如图1, 由平衡条件得:人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大小为f人=Fcos30∘= F.故A错误,C正确; B.分析运料车和材料的受力情况,作出受力图,如图2, - 12 - 由平衡条件得:运料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故B错误; D.地面对运料车和人的支持力大小为N=G+Fsin30∘=G+F/2,则运料车和人对地面压力为G+F/2.故D正确。 故选:CD。 点睛:以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分析则知,人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F的水平分力大小相等;分析运料车和材料的受力情况,作出受力图.运料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时,合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可求出水平地面对运料车的摩擦力;分析运料车和人的受力。求出水平地面对运料车和人的支持力,再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到,运料车和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4分) 1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实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如图乙所示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__________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________。(选填“变”或“不变”)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 12 -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答案】 (1). (1)F; (2). F′; (3). (2)不变; (4). (3)B; 【解析】试题分析:(1)图乙中的F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不变化。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4. 在暗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实验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膏,尖嘴玻璃管,螺丝夹子,接水铝盒,一根荧光刻度的米尺,频闪仪。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漏斗内盛满清水,旋松螺丝夹子,水滴会以一定的频率一滴滴地落下。 ②用频闪仪发出的白闪光将水滴流照亮,由大到小逐渐调节频闪仪的频率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 ③用竖直放置的米尺测得各个水滴所对应的刻度 ④采集数据进行处理 (1)实验中看到空间由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时,频闪仪的闪光频率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水滴“固定不动”时的闪光频率为30Hz,某同学读出其中比较圆的水滴到第一个水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根据数据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第8个水滴此时的速度=__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12 - (3)该实验存在的系统误差可能有(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频闪仪频率等于水滴滴落的频率 (2). (2); (3). ; (4). (3)空气阻力或水滴滴落的频率变化; 【解析】试题分析:(1)频闪仪频率等于水滴滴落的频率时,则每滴下来的一滴水,频闪仪都在相同的位置记录,故可看做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 (2)根据题意可得,,,,由逐差法可得:,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得 (3)该实验存在的系统误差可能有:空气阻力或水滴滴落的频率变化。 考点:“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了解实验的原理,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本题关键是了解实验的原理,掌握逐差法计算加速度.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8分) 15.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6s时间经过A、B两根电线杆。已知A、B间的距离为60m,车经过B时的速度为15m/s,求 (1)车经过A杆时的速度; (2)车从出发运动到B杆所用的时间; (3)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 【答案】(1)5/3m/s;(2)9s;(3)7.5m;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tAB=6s,x=60m,vB=15m/s (1)根据得,vA="5m/s" ,。 (2)根据可知t=9s。 - 12 - (3)根据可知,x=7.5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能熟练记得并理解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公式,此题的突破口是先求出加速度.此题属于中档题。 16. 学校每周一都会举行升旗仪式,已知国歌从响起到结束的时间是48s,旗杆高度是19m,红旗(上边缘)从离地面1.4m处开始升起.升旗时,国歌响起,旗手立即拉动绳子使红旗匀加速上升t1=4s,,然后使红旗匀速上升,最后红旗匀减速上升,国歌结束时红旗刚好到达旗杆的顶端且速度为零.已知红旗加速与匀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同。试求: (1)红旗上升的高度h. (2)红旗匀速上升的速度大小v和上升的时间t2. (3)匀加速上升时加速度的大小a1. 【答案】(1)h=17.6m;(2);t=40S;(3) 【解析】(1)设红旗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由题得到红旗上升的位移大小 . (2)由题红旗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 根据 , 即对称性得知这两个过程的时间相等 , 红旗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根据 得,代入数据计算得出 . (3)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h=17.6m ; (2);t=40S (3) 17. 图所示,质量为60 kg的滑雪运动员,在倾角为37°的斜坡顶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200 m到达坡底,用时10 s.若下滑过程中阻力恒定(忽略空气影响),(g取10 m/s2,sin37°=0.6和cos37°=0.8)。求 (1)运动员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运动员到达坡底时的速度大小; (3)运动员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µ - 12 - 【答案】(1)4m/s2;(2) 40m/s;(3) 0.25; 【解析】(1)滑雪运动员在斜坡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 得 (2)根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公式得:v=at=4×10=40m/s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a=60×4=240N; (4)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ma 解得: 【点睛】本题关键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末速度和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合力,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 - 1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