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16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共48分。) 1.某同学的哲学学习笔记中记写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下列说法对应该观点的排序是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 ①→③→②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体现了世界是物质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体现了物质是运动。“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意思是上天有经久不变的规律,大地有经久不变的法则,君子有经久不变的规矩,说明运动是有规律的。故本题选B。 2.数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序言中说:“时代思潮是由社会的有教养阶层中实际占统治地位的宇宙观所产生的。人类活动中如科学、美学、伦理学都可能产生宇宙观,而又受宇宙观的影响。……哲学的功用是缓慢的,思想往往要潜伏好几个世纪,然后人类几乎是突然间发现它们已经在习惯中体现出来了。”这段话体现了 ①各门具体科学要以哲学为基础,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对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③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④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 人类活动中如科学、美学、伦理学都可能产生宇宙观,体现的是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④符合题意;而又受宇宙观的影响,体现的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对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②符合题意;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推动哲学的发展,①错误;③正确,但题干没有涉及;故本题答案选B。 3.2019年,日偏食、月全食、日全食、英仙座流星雨、日环食等天象奇观将陆续上演科学家能够对上述天文现象做出精准的预报,表明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②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③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④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日偏食、月全食、日全食、英仙座流星雨、日环食等天象奇观将陆续上演。这说明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②适合题意;科学家能够对上述天文现象做出精准的预报,表明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④适合题意;本题并未体现世界观和方法论、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排除①③;故本题答案选C。 4.某哲学家在他的代表作中写道:“一切现实的东西,唯有在它具有理念并表现理念的情况下才有。”在另一篇代表作中他又说:“只有符合概念的实在才是真正的存在,因为在这种实在里,理念使它自己达到了存在。”由此可见,该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属于 ①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不可知论④可知论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该哲学家认为理念是主宰一切的东西,其哲学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可知论,①④项符合题意;②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5.机器人下围棋战胜人类后,机器人开始挑战人类情感。微软Bing搜索中国团队发布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在去年出版的原创诗集,今年这开始尝试音乐创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冰的意识来源于人脑 B. 小冰是人类器官的延伸 C. 小冰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D. 小冰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用机器人小冰挑战人类情感,出版的原创诗集,尝试音乐创作等,只能说明人类意识的伟大,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机器人小冰是人类器官的延伸,是对人类智能的模拟,B项符合题意;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机器人小冰没有意识,A项说法错误;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小冰是对人的意识的模拟,自身没有意识,CD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形成意识。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是对人的智能的延伸,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无论最终结果是什么赢家都是人类”,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只能接受人的指令,其发展依赖于人类实践水平。 6.任何一个有生命力的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结果。这说明 ①哲学思想来自哲学家的头脑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思考 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的起源。①③④:任何一个有生命力的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结果,这说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思考,①排除,③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涉及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②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②。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7.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提出无极(无)生太极(有)。太极东则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本源与无极,无极是宇宙生成的根本。这一观点 ①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③坚持了唯物主义基本方向 ④看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哲学家周敦颐提出的这一观点看到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坚持了唯物主义基本方向,看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③④项符合题意;周敦颐承认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但没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①项与题意不符;周敦颐看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但并没有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8.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要关注时代是因为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支配时代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真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能预见和指明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 ③哲学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 ④真正的哲学反映时代特点和要求,发挥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真正的哲学要关注时代,是因为真正的哲学反映时代特点和要求,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能预见和指明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②④符合题意。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而不是支配时代发展的决定力量,①说法错误。 ③:哲学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9.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是对时代发展、人民期待的精准把握和呼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下列观点与材料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 存在即被感知 B.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 物是观念的集合 D.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一科学论断是对时代发展、人民期待的精准把握和呼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了唯物主义。ACD: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物随心转,境由心造,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CD排除。 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反映了唯物主义的思想,B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 引文型选择题。引言式选择题的题干一般是名言名句、成语典故、古文或者重要文件的某一个论述等,选项也从理解、分析、评价等角度设置,要求考生在弄明白引言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政治学原理对引言进行分析、理解、评价。解答引言式选择题,首先要认真阅读引言,弄清其含义和中心意思;其次要分析引言所考查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引言所要说明的道理,并把题干和选项联合起来分析,对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再次,分析引言时还要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10.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重视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广大干部和党员。这是基于(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能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本领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永恒真理,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的最终形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根据题目的表述,习近平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广大干部和党员,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能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本领,①②选项正确。 ③:不存在永恒的真理,③错误。 ④:“最终形态”的表述否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 (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世界。 (3)在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4)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离开实践,就不能科学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11.“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绿色”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是在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说明五大发展理念( )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②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巅峰 ③直接推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④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五大发展理念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该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①④选项正确。 ②:五大发展理念不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巅峰,该观点否认了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②错误。 ③:“直接推动”的表述错误,排除③。 故本题选C。 12.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面能够充分说明这一论述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具有客观性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④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符合题意,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具有客观性,说明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说法错误,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种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④说法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故选:A。 【点睛】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13.恩格斯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一叙述表明 ①物质概念就是各种具体物质的总和 ②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 ③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间的本质是不同的 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物质不是对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简单相加,“总和”的表述错误,排除①。 ②④:“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一叙述表明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②④选项正确。 ③: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间的本质是相同的,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4.2019年9月8日,四川内江威远县发生5.4级地震,由成都高新减灾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本次地震,内江民众提前2秒、资阳民众提前14秒、宜宾民众提前21秒收到预警,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员伤亡。由此可见( ) ①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人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 ②地震的生成与运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 ③人可以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④预测地震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题目中,该地震预警系统成功地预警了该次地震,内江民众提前2秒、资阳民众提前14秒、宜宾民众提前21秒收到预警,这说明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人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人可以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①③选项正确。 ②:该观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②排除。 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④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正确理解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1)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 (2)主动创造性 ①它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二,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通过意识这一“思维的眼睛”,人类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开自然界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 15.我国成功发射的嫦娥四号,维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料等方面的信息,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②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超越条件实现一切可能性 ③宇亩间根本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唯物主义。③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题中通过现代科技探索月球,揭开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证明宇宙间根本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入选。④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题中事例通过现代科技开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事例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并没有强调人类社会,排除。②选项观点错误,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能超越条件,也并不能实现一切,排除。故本题选D。 16.2018年8月8日,我国进行暗物质探测的“熊猫计划”项目,在高达54吨/天的国际最大曝光量下,到了暗物质与核子的碰撞截面小于6×10-47平方厘米的限制,再次刷新了对暗物质粒子性质限制的世界纪录。这里所说的“暗物质” ①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产物 ②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之一 ③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④是不同与哲学“物质”的另一种客观存在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这里所说的“暗物质”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之一,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③项符合题意;这里所说的“暗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不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项说法错误;这里所说的“暗物质”与哲学上讲的“物质”形态相同,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17.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这一观点( ) ①认为运动和静止都是永恒的 ②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 ③属于相对主义 ④是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该观点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没有认为运动是永恒的,①错误。 ②④:题目中,这句话的意思是指狂风在吹却是静止的,江河奔流却是静止的,野马驰骋却是不动的,日月轮回却是不变的,该观点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②④选项正确。 ③:该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不属于相对主义,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8.10岁前是干预和治疗矮小症的黄金期,然而,一些家长不知道孩子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在孩子生长迟缓时盲目等待,固守“晩长”老观念;一些家长则给孩子使用增高保健品,盲目进补。这说明( ) ①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矮小症是人类干预生长规律的结果 ③正确掌握生长规律就可以杜绝矮小症的发生 ④规律是客观的,治病要按规律办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题目中,一些家长没有掌握孩子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在孩子生长迟缓时盲目等待,也有一些家长盲目给孩子吃一些增高保健品,这说明了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治病要按规律办事,①④选项正确。 ②: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干预规律,②选项错误。 ③:“杜绝矮小症的发生”的表述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全面把握规律的客观性: (1)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存在着。 (2)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条件存在,规律就必然起作用;条件不存在,规律就不再发挥作用。 (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它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19.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也称等面积定律,指的是太阳系中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如下图所示,S1=S2=S3。由此可见( ) ①事物是运动变化着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运动是事物存在的特殊形态 ③行星与太阳之间存在稳定的、必然的、固有的联系 ④事物运动的规律是无条件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根据题目的表述,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处在不断的运动当中,无论是在近日点还是在远日点,在相同的时间内,其扫过的面积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着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行星与太阳之间存在稳定的、必然的、固有的联系,①③选项正确。 ②:静止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②错误。 ④: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故事物运动的规律是有条件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0.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就《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征求意见;7月,《规划纲要》正式审议通过并印发。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国家发改委印发《规划纲要》是基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②《规划纲要》征求意见有助于主观更全面地反映客观 ③国家发改委编制《规划纲要》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 ④《规划纲要》征求意见表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取决于民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意识未必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且这也不是国家发改委印发《规划纲要》的依据所在,①选项错误。 ②③:为了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发改委起草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这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在《规划纲要》公布之前,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有助于主观更全面地反映客观,②③选项正确。 ④:“取决于民意”的表述错误,排除④。 故本题选C。 21.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自然科学对物质结构认识深入到电子水平时,由于放射性现象的发现,人们认识了原子内部的结构,打破了原子不可分割的神话。唯心主义哲学利用这一科学成就,提出“原子消失了”“物质也就消失了”的说法,动摇了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就瓦解了。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相对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来说是一大退步 B. 形而上学的物质观在根本方向上是错误的 C. 是否承认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D. 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答案】D 【解析】 【详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所以说,自然科学发展所证明的不是物质的消失,而是形而上学物质观的错误。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必须坚持科学的物质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故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对唯物主义的论证,比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进步许多,但是缺少古代哲学那种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观念,较为机械,故A选项中“一大退步”的说法错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但这不是根本方向上的错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依然坚持物质的第一性,意识的第二性原理,B选项说法错误。是否承认物质是世界本原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C选项说法错误。本题选择D选项。 【点睛】哲学的基本派别: 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派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要区别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基本评价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 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2.有人说股市瞬息万变,变幻莫测,想把握住股市的变化是徒劳的。以下对此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①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 ②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 ④属于不可知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物质决定意识等相关知识。①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股市的变化是人们能够认识的,网友的观点否认了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否认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不可知论,①④正确。 ②:网友的观点是不可知论,②不符合题意。 ③:网友的观点没有正确地分析社会现实,没有体现物质决定意识,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3.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种认识是因为: ①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与客观存在没有太大联系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决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种认识是因为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④符合题意。 ①:意识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①说法错误。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但不能决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意识能使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意识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能够根据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4.“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的8个节气二十四候里,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这体现了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规律是事物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③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④事物的运动具有客观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的唯一特性、规律的含义、运动、静止。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①错误。 ②④:“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的8个节气二十四候里,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这体现了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④符合题意。 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引言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此题型与一般材料型选择题的不同点在于题干的内容引用了某人、某著作中的论断或论述,其它特点均等同于一般材料题。解题方法:要解好这类题型,必须在平时扩大知识面,加强古诗、古文的修养,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反复阅读引文,能清其原意,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切忌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分析题肢时,先运用排误法,然后将观点正确的题肢与题干对照分析,找出其内在联系,选出正确答案。 二、非选择题 25.文化自信,本质上是指一个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进入新时代,特别强调文化自信,有诸多现实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我国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答案】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增进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并推陈冉新,博采众长,自觉选择优秀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坚定文化内信,有利于发挥中华优秀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③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励中国人民砥砺奋进,勇往直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文化自信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考查考生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我国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意识能动作用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我国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改造人等角度来分析说明。①认识世界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增进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并推陈冉新,博采众长,自觉选择优秀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②改造世界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意识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坚定文化内信,有利于发挥中华优秀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 ③改造人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励中国人民砥砺奋进,勇往直前。 【点睛】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 26.2019年8月10-11日,受台风“利奇马”外围云系影响,M市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为全力抗击“利奇马”,M市气象部门同心协力,相关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加强值班值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综合研判,与各部门加强联防联动,提前发布天气预报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地质灾害橙色预警和城市内涝风险预警。在抗击“利奇马”的过程中,M市、县气象局发布各类预警信号、重要天气预报,启动并升级重大气象灾害(台风)预警防御Ⅲ级,应急响应为Ⅱ级;同时,全市气象部门通过一体化平台、微信公众号、短信、12121电话等多种渠道对外发布预报预警,提醒广大群众做好防护措施和准备,避免或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损失。 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 【答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受台风“利奇马”外围云系影响,M市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说明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气象部门同心协力,加强值班值守,密切关注,综合研判,与各部门联防联动,提前发布预警,说明气象部门尊重规律,提前预判。 (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气象部门发布各类预警信号,并预警防升级,通过多种渠道对外发布预报预警,提醒广大群众做好防护措施和准备,避免或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损失,说明气象部门利用规律,为避免损失提供有效参考。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自然灾害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自然灾害的破坏性以及气象部门的积极作为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学生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规律”的相关知识:规律的含义、规律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问题指向是说明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因此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规律的含义、规律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等角度来分析说明。①规律的含义角度:联想主干知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受台风“利奇马”外围云系影响,M市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说明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②规律普遍性客观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气象部门同心协力,加强值班值守,密切关注,综合研判,与各部门联防联动,提前发布预警,说明气象部门尊重规律,提前预判。 ③规律的客观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气象部门发布各类预警信号,并预警防升级,通过多种渠道对外发布预报预警,提醒广大群众做好防护措施和准备,避免或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损失,说明气象部门利用规律,为避免损失提供有效参考。 【点睛】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 27.我国新版部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体现传统文化内容的古诗文比例有大幅提升,这将对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及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发挥更好作用。语文教材要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 好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做人做事做到极致就是要做文化。针对文化市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文化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设计缺乏创新性和技术含量较低等因素,我国对文化供给侧进行改革,其一就是扩大文化供给侧对消费的引领作用:弘扬工匠精神,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精品力作成为时代话题和时尚先锋;紧紧抓住科技进步的重大机遇,积极探索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新的消费市场和领域;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生产领域,鼓励和刺激文化供给侧的竞争,提升供给的水平和质量;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引导和提升文化消费需求与品质。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语文教材是如何修订的。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的语文教材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要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不仅能够促进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也可以为我们正确地改造世界起指导作用。我国对文化供给侧进行改革,其一就是扩大文化供给侧对消费的引领作用,改善文化产品供给的质量。 (3)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语文教材修改针对文化市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等弊端,遵从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利用,发挥精品力作的文化价值。(考生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小学语文教材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部编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修订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语文教材是如何修订的。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三个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问题指向是分析语文教材是如何修订的,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作用、规律客观性普遍性等角度来分析说明。①物质决定意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我国的语文教材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要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 ②意识能动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不仅能够促进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也可以为我们正确地改造世界起指导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我国对文化供给侧进行改革,其一就是扩大文化供给侧对消费的引领作用,改善文化产品供给的质量。 ③规律客观性普遍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规律是客观,又是普遍的。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语文教材修改针对文化市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等弊端,遵从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利用,发挥精品力作的文化价值。(考生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