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二)及解答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二)及解答

2010 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二)及解答 27、(2010 年甘肃省兰州市)27.(本题满分 10 分)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和 BD 相交于点 O,AC=10,BD=8. (1)若 AC⊥BD,试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 (2)若 AC 与 BD 的夹角∠AOD= ,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3)试讨论:若把题目中“平行四边形 ABCD”改为“四边形 ABCD”,且∠AOD= ,AC= ,BD= ,试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用含 , , 的代数式表示). 【解答】 27. (本题满分 10 分) 解:(1)∵AC⊥BD ∴四边形 ABCD 的面积是 ……………2 分 (2)过点 A 分别作 AE⊥BD,垂足为 E …………………………………3 分 ∵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在 Rt⊿AOE 中, ∴ …………4 分 ∴ ………………………………5 分 ∴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6 分 (3)如图所示过点 A,C 分别作 AE⊥BD,CF⊥BD,垂足分别为 E,F …………7 分 在 Rt⊿AOE 中, ∴ 同理可得 ……………8 分 ∴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60 θ a b θ a b 52 1 === ACCOAO 42 1 === BDDOBO AO AEAOE =∠sin 2 35 2 3560sinsin =×=×=∠•= oAOAOEAOAE 3552 342 1 2 1 =×××=•=∆ AEODS AOD 3204 == ∆AODSS AO AEAOE =∠sin θsinsin ×=∠•= AOAOEAOAE θsinsin ×=∠•= COCOFCOCF 1 1AC BD= 10 8=402 2 ⋅ × × θ θ θ sin2 1 sin2 1 )(sin2 1 2 1 2 1 ab ACBD COAOBD CFBDAEBDSSS CBDABD = •= += •+•=+= ∆∆ …………………………………10 分 (第 27 题图) 28、(2010 年甘肃省兰州市)28.(本题满分 11 分)如图 1,已知矩形 ABCD 的顶点 A 与点 O 重合,AD、AB 分别在 x 轴、y 轴上,且 AD=2,AB=3;抛物线 经过坐标原点 O 和 x 轴上另一点 E (4,0) (1)当 x 取何值时,该抛物线的最大值是多少? (2)将矩形 ABCD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图 1 所示的位置沿 x 轴的正方向匀速平行移动,同时 一动点 P 也以相同的速度从点 A 出发向 B 匀速移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 t 秒(0≤t≤3),直线 AB 与 该 抛物线的交点为 N(如图 2 所示). ① 当 时,判断点 P 是否在直线 ME 上,并说明理由; ② 以 P、N、C、D 为顶点的多边形面积是否可能为 5,若有可能,求出此时 N 点的坐标;若无可 能,请说明理由. 图 1 第 28 题图 图 2 【解答】 28. (本题满分 11 分) 解:(1)因抛物线 经过坐标原点 O(0,0)和点 E(4,0) 故可得 c=0,b=4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1 分 由 得当 x=2 时,该抛物线的最大值是 4. …………………………………………2 分 (2)① 点 P 不在直线 ME 上. 已知 M 点的坐标为(2,4),E 点的坐标为(4,0), 设直线 ME 的关系式为 y=kx+b. 于是得 ,解得 所以直线 ME 的关系式为 y=-2x+8. …………………………………………3 分 由已知条件易得,当 时,OA=AP= , …………………4 分 ∵ P 点的坐标不满足直线 ME 的关系式 y=-2x+8. [来源:Zxxk.Com] ∴ 当 时,点 P 不在直线 ME 上. ……………………………………5 分 ②以 P、N、C、D 为顶点的多边形面积可能为 5 ∵ 点 A 在 x 轴的非负半轴上,且 N 在抛物线上, ∴ OA=AP=t. ∴ 点 P,N 的坐标分别为(t,t)、(t,-t 2+4t) …………………………………6 分 cbxxy ++−= 2 4 11=t cbxxy ++−= 2 xxy 42 +−= xxy 42 +−= ( )22 4y x=− − +    =+ =+ 42 04 bk bk    = −= 8 2 b k 4 11=t 4 11 )4 11,4 11(P 4 11=t a b c d ac bc ad bd ∴ AN=-t 2+4t (0≤t≤3) , ∴ AN-AP=(-t 2+4 t)- t=-t 2+3 t=t(3- t)≥0 , ∴ PN=-t 2+3 t …………………………………………………………………………………7 分 (ⅰ)当 PN=0,即 t=0 或 t=3 时,以点P,N,C,D 为顶点的多边形是三角形,此三角形的高为 AD,∴ S= DC·AD= ×3×2=3. (ⅱ)当 PN≠0 时,以点 P,N,C,D 为顶点的多边形是四边形 ∵ PN∥CD,AD⊥CD, ∴ S= (CD+PN)·AD= [3+(-t 2+3 t)]×2=-t 2+3 t+3…………………8 分 当-t 2+3 t+3=5 时,解得 t=1、2…………………………………………………9 分 而 1、2 都在 0≤t≤3 范围内,故以 P、N、C、D 为顶点的多边形面积为 5 综上所述,当 t=1、2 时,以点 P,N,C,D 为顶点的多边形面积为 5, 当 t=1 时,此时 N 点的坐标(1,3)………………………………………10 分 当 t=2 时,此时 N 点的坐标(2,4)………………………………………11 分 说明:(ⅱ)中的关系式,当 t=0 和 t=3 时也适合.(故在阅卷时没有(ⅰ),只有(ⅱ)也可以, 不扣分) 29、(2010 年广东省佛山市)24、新知识一般有两类:第一类是一般不依赖其他知识的新知识,如“数”, “字母表示数”这样的初始性知识,第二类是在某些旧知识的基础上联系,拓广等方式产生的知识, 大多数知识是这样一类。 (1)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是第几类知识? (2)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之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知识?(写出三条即可) (3)请用你已有的有关知识,通过数和形两个方面说明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如何获得的?(用 (a+b)(c+d)来说明) 【解答】 24.(1)第二类知识, (2)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分配律,字母表示数,数可以表示线段的长或图形的面积,等 (3) , 30、(2010 年广东省佛山市)25、一般来说,数学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分为 不同种类的数学思想叫“分类”的思想。将事物分类,然后对划分的每一类 进行研究和求解的方法叫做:“分类讨论”的方法。请依据分类的思想和 分类讨论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在 中, > (1)若 是锐角,请探索在直线 AB 上有多少个点 D,能保证 ∽ (不包括全等) (2)请对 进行恰当的分类,直接写出每一类在直线 AB 上能保证 ∽ (不包括全等)的点 D 的个数。 2 1 2 1 2 1 2 1 ( )( )a b c d ac ad bc bd+ + = + + + ABC∆ ACB∠ ABC∠ BAC∠ ACD∆ ABC∆ BAC∠ ACD∆ ABC∆ A B C 【解答】 25. (1)若点 D 在线段 AB 上,存在点 D,满足要求。 若点 D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则不存在点 D,满足要求。 若点 D 在线段 AB 的反向延长线上,则不存在点 D,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这样的点 D 只有一个。 (2)若∠BAC 为锐角,由(1)知,这样的点 D 只有一个。 若∠BAC 为直角,这样的点 D 有两个, 若∠BAC 为钝角,这样的点 D 只有一个。 31、(2010 年广东省广州市)24.(14 分)如图,⊙O 的半径为 1,点 P 是⊙O 上 一点,弦 AB 垂直平分线段 OP,点 D 是 上任一点(与端点 A、B 不重 合),DE⊥AB 于点 E,以点 D 为圆心、DE 长为半径作⊙D,分别过点 A、B 作⊙D 的切线,两条切线相交于点 C. (1)求弦 AB 的长; (2)判断∠ACB 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ACB 的大小;否则,请说明理 由; (3)记△ABC 的面积为 S,若 =4 ,求△ABC 的周长. 【分析】(1)连接 OA,OP 与 AB 的交点为 F,则△OAF 为直角三角形,且 OA=1,OF= ,借助勾 股定理可求得 AF 的长; (2)要判断∠ACB 是否为定值,只需判定∠CAB+∠ABC 的值是否是定值,由于⊙D 是△ABC 的内 切圆,所以 AD 和 BD 分别为∠CAB 和∠ABC 的角平分线,因此只要∠DAE+∠DBA 是定值,那么 CAB+∠ ABC 就是定值,而∠DAE+∠DBA 等于弧 AB 所对的圆周角,这个值等于∠AOB 值的一半; ( 3 ) 由 题 可 知 = DE (AB + AC + BC) , 又 因 为 , 所 以 ,所以 AB+AC+BC= ,由于 DH=DG=DE,所以在 Rt△CDH 中, CH= DH= DE,同理可得 CG= DE,又由于 AG=AE,BE=BH,所以 AB+AC+BC=CG+CH+ AG+AB+BH= DE+ ,可得 = DE+ ,解得:DE= ,代入 AB+AC+BC= APB 2 S DE 3 1 2 F C P D O BA E H G ABD ACD BCDS S S S∆ ∆ ∆= + + 1 2 2 4 3S DE = 2 1 ( )2 4 3 DE AB AC BC DE + + = 8 3DE 3 3 3 2 3 2 3 8 3DE 2 3 2 3 1 3 C P D O BA E ,即可求得周长为 . 【解答】解:(1)连接 OA,取 OP 与 AB 的交点为 F,则有 OA=1. ∵弦 AB 垂直平分线段 OP,∴OF= OP= ,AF=BF. 在 Rt△OAF 中,∵AF= = = ,∴AB=2AF= . (2)∠ACB 是定值. 理由:由(1)易知,∠AOB=120°, 因为点 D 为△ABC 的内心,所以,连结 AD、BD,则∠CAB=2∠DAE,∠CBA=2∠DBA, 因为∠DAE+∠DBA= ∠AOB=60°,所以∠CAB+∠CBA=120°,所以∠ACB=60°; (3)记△ABC 的周长为 l,取 AC,BC 与⊙D 的切点分别为 G,H,连接 DG,DC,DH,则有 DG=DH =DE,DG⊥AC,DH⊥BC. ∴ = AB•DE+ BC•DH+ AC•DG= (AB+BC+AC) •DE= l•DE. ∵ =4 ,∴ =4 ,∴l=8 DE. ∵CG,CH 是⊙D 的切线,∴∠GCD= ∠ACB=30°, ∴在 Rt△CGD 中,CG= = = DE,∴CH=CG= DE. 又由切线长定理可知 AG=AE,BH=BE, ∴l=AB+BC+AC=2 +2 DE=8 DE,解得 DE= , ∴△ABC 的周长为 . 【涉及知识点】垂径定理 勾股定理 内切圆 切线长定理 三角形面积 【点评】本题巧妙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内切圆、切线长定理、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综合在一起,需 要考生从前往后按顺序解题,前面问题为后面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题 8 3DE 8 3 3 F C P D O BA E H G 1 2 1 2 2 2OA OF− 2 211 ( )2 − 3 2 3 1 2 ABD ACD BCDS S S S∆ ∆ ∆= + + 1 2 1 2 1 2 1 2 1 2 2 S DE 3 2 1 2 l DE DE  3 3 1 2 tan30 DG  3 3 DE 3 3 3 3 3 1 3 8 3 3 32、(2010 年广东省广州市)25.(14 分)如图所示,四边形 OABC 是矩形,点 A、C 的坐标分别为(3, 0),(0,1),点 D 是线段 BC 上的动点(与端点 B、C 不重合),过点 D 作直线 =- + 交折线 OAB 于点 E. (1)记△ODE 的面积为 S,求 S 与 的函数关系式; (2)当点 E 在线段 OA 上时,若矩形 OABC 关于直线 DE 的对称图形为四边形 OA1B1C1,试探究 OA1B1C1 与矩形 OABC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该重叠部分的面积;若改 变,请说明理由. 【分析】(1)要表示出△ODE 的面积,要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如果点 E 在 OA 边上,只需求出这个三 角形的底边 OE 长(E 点横坐标)和高(D 点纵坐标),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②如果点 E 在 AB 边上, 这时△ODE 的面积可用长方形 OABC 的面积减去△OCD、△OAE、△BDE 的面积; (2)重叠部分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由于这个平行四边形上下边上的高不变,因此决定重叠部分面积 是否变化的因素就是看这个平行四边形落在 OA 边上的线段长度是否变化. 【解答】(1)由题意得 B(3,1). 若直线经过点 A(3,0)时,则 b= 若直线经过点 B(3,1)时,则 b= 若直线经过点 C(0,1)时,则 b=1 ①若直线与折线 OAB 的交点在 OA 上时,即 1<b≤ ,如图 25-a, 此时 E(2b,0)∴S= OE·CO= ×2b×1=b ②若直线与折线 OAB 的交点在 BA 上时,即 <b< ,如图 2 此时 E(3, ),D(2b-2,1) ∴S=S 矩-(S△OCD+S△OAE +S△DBE ) = 3-[ (2b-1)×1+ ×(5-2b)·( )+ ×3( )]= y 1 2 x b b C D B AEO x y 3 2 5 2 3 2 1 2 1 2 3 2 5 2 3 2b − 1 2 1 2 5 2 b− 1 2 3 2b − 25 2 b b− 图 1 D E x y C B A O D E x y C B AO 图 2 ∴ (2)如图 3,设 O1A1 与 CB 相交于点 M,OA 与 C1B1 相交于点 N, 则矩形 OA1B1C1 与矩形 OABC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即为四边形 DNEM 的面积。 由题意知,DM∥NE,DN∥ME,∴四边形 DNEM 为平行四边形 根据轴对称知,∠MED=∠NED 又∠MDE=∠NED,∴∠MED=∠MDE,∴MD=ME,∴平行四边形 DNEM 为菱形. 过点 D 作 DH⊥OA,垂足为 H, 由题易知,tan∠DEN= ,DH=1,∴HE=2, 设菱形 DNEM 的边长为 a, 则在 Rt△DHM 中,由勾股定理知: ,∴ ∴S 四边形 DNEM=NE·DH= ∴矩形 OA1B1C1 与矩形 OABC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不发生变化,面积始终为 . 【涉及知识点】轴对称 四边形 勾股定理 【点评】本题是一个动态图形中的面积是否变化的问题,看一个图形的面积是否变化,关键是看决定这个 面积的几个量是否变化,本题题型新颖是个不可多得的好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难度较大, 具有明显的区分度. 33、(2010 年广东省河源市)21.本题满分 9 分. 如图 9, 中,点 P 是边 上的一个动点,过 P 作直线 MN ∥BC,设 MN 交∠BCA 的平分线于点 E,交∠BCA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 F. (1)求证:PE=PF; (2)当点 P 在边 上运动时,四边形 BCFE 可能是菱形吗?说 明理由; (3)若在 AC 边上存在点 P,使四边形 AECF 是正方形,且 .求此时∠A 的大小. 【解答】 21、⑴,证明:∵CE 平分∠BCA , ∴∠BCE=∠PCE 又 MN∥BC, ∴∠BCE=∠PEC 2 31 2 5 3 5 2 2 2 b b S b b b  < ≤=   − < < 1 2 2 2 2(2 ) 1a a= − + 5 4a = 5 4 5 4 ABC△ AC AC 2 3= BC AP 图 3 H N M C1 A1 B1 O1 D E x y C B A O ∴∠PCE=∠PEC ∴PE=PC┄┄2′ 同理 PF=PC ∴PE=PF┄┄3′ ⑵不能。┄┄4′,理由是: ∵由⑴可知,PE=PF=PC, 又 PC+PF>CF, ∴PE+PF>CF 即 EF>CF┄┄5′ 又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所以四边形 BCFE 不可能是菱形。┄┄6′ ⑶若四边形 AECF 是正方形。则 AP=CP, ∠ACE= ∵∠BCE=∠PCE ∴∠BCA= ┄┄7′ 又∵ ∴ 即 tan∠B= ┄┄8′ ∴∠B=60°∴∠A=90°-∠B=30°┄┄9′ 34、(2010 年广东省河源市)22.本题满分 9 分. 如图 10,直角梯形 OABC 中,OC∥AB,C(0,3),B(4,1),以BC 为直径的圆交 轴于 E,D 两点(D 点在 E 点右方). (1)求点 E,D 的坐标; (2)求过 B,C,D 三点的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3)过 B,C,D 三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Q,使△BDQ 是以 BD 为 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点 Q 的坐 标. 【解答】 22、解:⑴,在 BC 上取中点 G,并过 G 作 GH⊥x 轴于 H ,连接 GD, ∵ , ∴G ∴H(2,0) ┄┄1′ ∵BC= ,GH=2-0=2 又 DG=BG= 090 0 0 452 90 2 ==∠ECF 2 3= BC AP 3= BC AC 3 x 22 40 =+ 22 13 =+ ( )2,2 ( ) 52134 22 =−+ 52 =BC 图 10 ∴HD= ∴D(3,0),E(1,0) ┄┄2′ ⑵设过 B、C、D 三点的抛物线表达式为 则, ┄┄3′ 解得, ┄┄4′ ∴ ┄┄5′ ⑶设 Q ,由(2)可得 Q 。过 Q 作 QN⊥X 轴于 N 分 2 种情况: ①当∠BDQ=90 时,∴∠NDQ+∠BDA=90° ∵∠DNQ=∠BAD=90 ∴∠NDQ+∠NQD=90°∴∠NQD=∠BDA ∴△NDQ∽△ABD ∴ ┄┄6′ 即 解得 , 当 ,当 , ∴ , (与点 D 重合,舍去) ┄┄7′ ② 当∠DBQ=90 时,则有 , ∵B(4,1),D(3,0),Q , ∴BD = ( ) 125 22 =− cbxaxy ++= 2    =++ = =++ 1416 3 039 cba c cba         = −= = 3 2 5 2 1 c b a 32 5 2 1 2 +−= xxy ( )yx,      +− 32 5 2 1, 2 xxx 0 AB ND AD NQ = 1 3 1 32 5 2 1 2 xxx −= +− 3,0 21 == xx 30 11 == yx 时, 32 =x 02 =y ( )3,01Q ( )0,32Q 0 222 BQBDDQ =+      +− 32 5 2 1, 2 xxx 2 ( ) ( ) 20134 222 =−+−=BD ( ) 2 222 132 5 2 14      −+−+−= xxxBQ ( ) 2 222 32 5 2 13      +−+−= xxxDQ ∴ +2= 整理得, ,解得 , ┄┄8′ ∴当 时, =1,(此时,Q 点与 B 点重合,舍去)当 时, ∴ (与点 B 重合,舍去),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有 2 个,分别是 , 。┄┄9′ 35(2010 年广东省深圳市)22.(本题 9 分)如图 9,抛物线 y=ax2+c (a>0)经过梯形 ABCD 的四个顶点,梯形的底 AD 在 x 轴上,其 中 A(-2,0),B(-1, -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 分) (2)点 M 为 y 轴上任意一点,当点 M 到 A、B 两点的距离之和为 最小时,求此时点 M 的坐标;(2 分) (3)在第(2)问的结论下,抛物线上的点 P 使 S△PAD=4S△ABM 成 立,求点 P 的坐标.(4 分) 【解答】 22、(1)、因为点 A、B 均在抛物线上,故点 A、B 的坐标适合抛物线方程 ∴ 解之得: ;故 为所求 (2)如图 2,连接 BD,交 y 轴于点 M,则点 M 就是所求作的点 设 BD 的解析式为 ,则有 , , 故 BD 的解析式为 ;令 则 ,故 (3)、如图 3,连接 AM,BC 交 y 轴于点 N,由(2)知,OM=OA=OD=2, 易知 BN=MN=1,易求 ;设 , 依题意有: ,即: 解之得: , ,故 符合条件的 P 点有三个: 4 0 3 a c a c + =  + = − 1 4 a c =  = − 2 4y x= − y kx b= + 2 0 3 k b k b + = − + = − 1 2 k b =  = − 2y x= − 0,x = 2y = − (0, 2)M − 90AMB∠ = ° 2 2, 2AM BM= = 1 2 2 2 22ABMS = × × =  2( , 4)P x x − 21 4 4 22 AD x − = × 21 4 4 4 22 x× − = × 2 2x = ± 0x = 1 2 3(2 2,4), ( 2 2,4), (0, 4)P P P− − ( ) 2 22 32 5 2 13      +−+− xxx ( ) 2 22 132 5 2 14      −+−+− xxx 0452 =−− xx 43 =x 14 −=x 43 =x 3y 14 −=x 6=y ( )1,43Q ( )6,14 −Q ( )3,01Q ( )6,12 −Q x y N M O P2 P1 B DA P3 C 图 3 x y M CB DA O 图 2 36、(2010 年广东省深圳市)23.(本题 9 分)如图 10,以点 M(-1,0)为圆心的圆与 y 轴、x 轴分别交 于点 A、B、C、D,直线 y=- 3 3 x- 5 3 3 与⊙M 相切于点 H,交 x 轴于点 E,交 y 轴于点 F. (1)请直接写出 OE、⊙M 的半径 r、CH 的长;(3 分) (2)如图 11,弦 HQ 交 x 轴于点 P,且 DP:PH=3:2,求 cos∠QHC 的值;(3 分) (3)如图 12,点 K 为线段 EC 上一动点(不与 E、C 重合),连接 BK 交⊙M 于点 T,弦 AT 交 x 轴于 点 N.是否存在一个常数 a,始终满足 MN·MK=a,如果存在,请求出 a 的值;如果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3 分) 【解答】 23、(1)、如图 4,OE=5, ,CH=2 (2)、如图 5,连接 QC、QD,则 , 易知 ,故 , , ,由于 , ; (3)、如图 6,连接 AK,AM,延长 AM, 与圆交于点 G,连接 TG,则 , 由于 ,故, ; 而 ,故 在 和 中, ; 故 ; ; 即: 故存在常数 ,始终满足 常数 2r = 90CQD∠ = ° QHC QDC∠ = ∠ CHP DQP∆ ∆ DP DQ PH CH = 3 2 2 DQ= 3DQ = 4CD = 3cos cos 4 QDQHC QDC CD ∴ ∠ = ∠ = = 90GTA∠ = ° 2 4 90∴∠ + ∠ = ° 3 4∠ = ∠ 2 3 90°∴∠ + ∠ = 3 90BKO∠ + ∠ = ° 2BKO∠ = ∠ 1BKO∠ = ∠ 1 2∠ = ∠ AMK∆ NMA∆ 1 2∠ = ∠ AMK NMA∠ = ∠ AMK NMA∆  MN AM AM MK = 2 4MN MK AM= = a MN MK a= 4a = xD A B H CE M O F 图 10 x y D A B H CE M O 图 11 P Q x y D A B H CE M O F 图 12 NK y 图 5 x y P D A B H C E M O Q F 4 3 2 1 x y NT D A B H CE M O K G F 图 6 1 x y D A B H C E M O F 图 4 AB O C P E F 37、(2010 年广东省肇庆市)24.(10 分)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切⊙O 于点 A,且 AC=AB,CO 交 ⊙O 于点 P,CO 的延长线交⊙O 于点 F,BP 的延长线交 AC 于点 E,连接 AP、AF. 求证:(1)AF∥BE;(2)△ACP∽△FCA;(3)CP=AE. 【解答】 24.(本小题满分 10 分) (1)∵∠B、∠F 同对劣弧 AP ,∴ ∠B =∠F (1 分) ∵BO=PO,∴∠B =∠B PO (2 分) ∴∠F=∠B P F,∴AF∥BE (3 分) (2)∵AC 切⊙O 于点 A,AB 是⊙O 的直径, ∴ ∠BAC=90° ∵ AB 是⊙O 的直径, ∴ ∠B PA=90° (4 分) ∴∠EA P =90°—∠BE A,∠B=90°—∠BE A, ∴∠EA P =∠B=∠F (5 分) 又∠C=∠C,∴△ACP∽△FCA (6 分) (3)∵ ∠C PE= ∠B PO=∠B=∠EA P, ∠C=∠C ∴△P C E ∽△ACP ∴ (7 分) ∵∠EA P=∠B,∠E P A =∠A P B =90° ∴△EA P ∽△A B P ∴ (8 分) 又 AC=AB,∴ (9 分) 于是有 ∴CP=AE. (10 分) 38、(2010 年广东省肇庆市)25.(10 分)已知二次函数 y=x2+bx+c+1 的图象过点 P(2,1). (1)求证:c=―2b―4; (2)求 bc 的最大值; (3)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交于点 A(x1,0)、B(x2,0),△ABP 的面积是 3 4,求 b 的值. 【解答】 25.(本小题满分 10 分) (1)证明:将点 P(2,1)代入 得: (1 分) 整理得: (2 分) (2)解:∵ ∴ = (4 分) ∵—2<0 ∴当 = —1 时, 有最大值 2; (5 分) AP AC PE PC = AP AB PE AE = AP AC PE AE = PE AE PE PC = 12 +++= cbxxy 1221 2 +++= cb 42 −−= bc 42 −−= bc bc 2)1(2)42( 2 ++−=−− bbb b bc · AB O C P E F 图 7 (3)解:由题意得: , ∴ =︱ — ︱= ,即︱ — ︱ = (6 分) 亦即 (7 分) 由根与系数关系得: , (8 分) 代入 得: , 整理得: (9 分) 解得: ,经检验均合题意. (10 分) 39、(2010 年广东省中山市)22.如图(1),(2)所示,矩形 ABCD 的边长 AB=6,BC=4,点 F 在 DC 上, DF=2。动点 M、N 分别 从点 D、B 同时出发,沿射线 DA、线段 BA 向点 A 的方向运动(点 M 可运动到 DA 的延长线上), 当动点 N 运动到点 A 时,M、N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连接 FM、FN,当 F、N、M 不在同一直线时, 可得△FMN,过△FMN 三边的中点作△PQW。设动点 M、N 的速度都是 1 个单位/秒,M、N 运动的 时间为 x 秒。试解答下列问题: (1)说明△FMN∽△QWP; (2)设 0≤x≤4(即 M 从 D 到 A 运动的时间段)。试问 x 为何值时,△PQW 为直角三角形? 当 x 在何范围时,△PQW 不为直角三角形? (3)问当 x 为何值时,线段 MN 最短?求此时 MN 的值。 【解答】 22、(1)提示:∵PQ∥FN,PW∥MN ∴∠QPW =∠PWF,∠PWF =∠MNF ∴∠QPW =∠MNF 同理可得:∠PQW =∠NFM 或∠PWQ =∠NFM ∴△FMN∽△QWP (2)当 时,△PQW 为直角三角形; 当 0≤ x< , MN 成立的 x 的取值范围。 【解答】 解:(1)∠ABE=∠CBD=30° 在△ABE 中,AB=6 BC=BE= CD=BCtan30°=4 ∴OD=OC-CD=2 ∴B( ,6) D(0,2) 设 BD 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是 y=kx+b ∴ 5 5 2 1 5 5= PA AE 5 cbxaxy ++= 2 3430cos =° AB 34 2 634 = =+ b bk 2 3 3 = = b k 所以 BD 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是 (2)∵EF=EA=ABtan30°= ∠FEG=180°-∠FEB-∠AEB=60° 又∵FG⊥OA ∴FG=EFsin60°=3 GE=EFcos60°= OG=OA-AE-GE= 又 H 为 FG 中点 ∴H( , ) …………4 分 ∵B( ,6) 、 D(0,2)、 H( , )在抛物线 图象上 ∴ ∴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2)∵MP= MN=6- H=MP-MN= 由 得 该函数简图如图所示: 当 00,即 HP>MN 42、(2010 年广西桂林市)25.(本题满分 10 分)如图,⊙O 是△ABC 的外 接圆,FH 是⊙O 的切线,切点为 F, FH∥BC,连结 AF 交 BC 于 E,∠ABC 的平分线 BD 交 AF 于 D,连结 BF. (1)证明:AF 平分∠BAC; 23 3 += xy 32 3 3 3 2 3 34 3 2 3 cbxaxy ++= 2 2 333 2 63448 =++ = =++ cba c cba 2 3 3 6 1 = −= = c b a 23 3 6 1 2 +−= xxy xxxxx 3 32 6 1)23 3 6 1()23 3( 22 +−=+−−+ xx 3 34)23 3( −=+ 436 1)3 34()3 32 6 1( 22 −+−=−−+− xxxxx 0436 1 2 =−+− xx 34,32 21 == xx 32 32 32 34 A B C D E F O H (2)证明:BF=FD; (3)若 EF=4,DE=3,求 AD 的长.[来源:Zxxk.Com] 【解答】 25.(本题 10 分)证明(1)连结 OF ∵FH 是⊙O 的切线,∴OF⊥FH ……………1 分 ∵FH∥BC ,∴OF 垂直平分 BC ………2 分 ∴ ∴AF 平分∠BAC …………3 分 (2)证明:由(1)及题设条件可知 ∠1=∠2,∠4=∠3,∠5=∠2 ……………4 分 ∴∠1+∠4=∠2+∠3,∴∠1+∠4 =∠5+∠3 ……………5 分 ∠FDB=∠FBD,∴BF=FD ………………6 分 (3)解: 在△BFE 和△AFB 中 ∵∠5=∠2=∠1,∠F=∠F ∴△BFE∽△AFB ………………7 分 ∴ , ……………8 分 ∴ ,∴ ……………………9 分 ∴ ,∴AD= = …………………10 分 43、(2010 年广西桂林市)26.(本题满分 12 分)如图,过 A(8,0)、B(0, )两点的直线与直线 交于点 C.平行于 轴的直线 从原点 O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轴向右平移, 到 C 点时停止; 分别交线段 BC、OC 于点 D、E,以 DE 为边向左侧作等边△ DEF,设△DEF 与△BCO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平方单位),直线 的运动时间为 t(秒). (1)直接写出 C 点坐标和 t 的取值范围; (2)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 (3)设直线 与 轴交于点 P,是否存在这样的点 P,使得以 P、O、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BF FC= BF AF FE BF = 2BF FE FA= ⋅ 2BFFA FE = 27 49 4 4FA = = 49 74 − 21 4 8 3 xy 3= y l x l l l x A 8 C O B 备用图1 8 3 x y 3y x= A 8P C E O D F B l 3y x= x y 8 3 A B C D E F O 1 2 34 5 H A B C D E F O 1 2 H 【解答】 26.(本题 12 分)解(1)C(4, ) ……………………………2 分 的取值范围是:0≤ ≤4 ……………………………… 3 分 (2)∵D 点的坐标是( , ),E 的坐标是( , ) ∴DE= - = ……………………4 分 ∴等边△DEF 的 DE 边上的高为: ∴当点 F 在 BO 边上时: = ,∴ =3 ……………………5 分 ① 当 0≤ <3 时,重叠部分为等腰梯形,可求梯形上底为: - …7 分 S= = = …… …………………………8 分 ② 当 3≤ ≤4 时,重叠部分为等边三角形 S= ………………… 9 分 = ……………………10 分 (3)存在,P( ,0) ……………………12 分 说 明:∵FO≥ ,FP≥ ,OP≤4 ∴以 P,O,F 以顶点的等腰三角形,腰只有可能是 FO,FP, 若 FO=FP 时, =2(12-3 ), = ,∴P( ,0) 44、(2010 年广西柳州市)25.(本题满分 10 分) 如图 12, 为 直径,且弦 于 ,过点 的 切线与 的延长线交于点 . (1)若 是 的中点,连接 并延长 交 于 .求证: . (2)若 ,求 的半径. 4 3 t t t 3 8 3t− + t 3t 3 8 3t− + 3t 8 3 2 3t− 12 3t− 12 3t− t t t 8 3 2 3t− 2 3 3 t 2 3(8 3 2 3 8 3 2 3 )2 3 t t t t− + − − 14(16 3 3 )2 3 t t− 27 3 8 33 t t− + t 1 (8 3 2 3 )(12 3 )2 t t− − 23 3 24 3 48 3t t− + 24 7 4 3 4 3 t t t 24 7 24 7 AB O⊙ CD AB⊥ E B AD F M AD ME ME BC N MN BC⊥ 4cos 35C DF∠ = =, O⊙ A 8P C E O D F B l 3y x= x y 8 3 图 12 【解答】 25.本题满分 10 分 (1)(方法一) 连接 . 为 的直径,且 于 , 由垂径定理得:点 是 的中点. ∙∙∙∙∙∙∙∙∙∙∙∙∙∙∙∙∙∙∙∙∙∙∙∙∙∙∙∙∙∙∙∙∙∙∙∙1 分 又 是 的中点 是 的中位线 ∙∙∙∙∙∙∙∙∙∙∙∙∙∙∙∙∙∙∙∙∙∙∙∙∙∙∙∙∙∙∙∙∙∙∙∙∙∙∙∙∙∙∙∙∙∙∙∙∙∙∙∙∙2 分 ∙∙∙∙∙∙∙∙∙∙∙∙∙∙∙∙∙∙∙∙∙∙∙∙∙∙∙∙∙∙∙∙∙∙∙∙∙∙∙∙∙∙∙∙∙∙∙∙∙∙∙∙∙∙∙∙∙∙∙∙∙∙∙∙∙∙∙∙∙∙∙∙∙∙∙∙3 分 为 直径, ,∙∙∙∙∙∙∙∙∙∙∙∙∙∙∙∙∙∙∙∙∙∙∙∙∙∙∙∙∙∙∙∙∙4 分 即 ∙∙∙∙∙∙∙∙∙∙∙∙∙∙∙∙∙∙∙∙∙∙∙∙∙∙∙∙∙∙∙∙∙∙∙∙∙∙∙∙∙∙∙∙∙∙∙5 分 (方法二) , ∙∙∙∙∙∙∙∙∙∙∙∙∙∙∙∙∙∙∙∙∙∙∙∙∙∙∙∙∙1 分 是 的中点, ,即有 ∙∙∙∙∙∙∙∙∙∙∙∙∙∙∙∙∙∙∙∙∙∙∙∙∙∙∙∙∙∙∙∙∙∙∙∙∙∙∙∙∙∙∙∙∙∙∙∙∙∙∙∙∙∙∙∙∙2 分 又 ,由 与 同对 知 ∙∙∙∙∙∙∙∙∙∙∙∙∙∙∙∙∙∙∙∙∙∙∙∙∙∙∙∙∙∙∙∙∙∙∙∙∙∙∙∙∙∙∙∙∙∙∙∙∙∙∙∙∙∙∙∙∙∙∙∙∙∙∙∙∙∙∙∙∙∙∙∙∙∙∙∙∙∙∙∙∙∙∙∙∙∙∙∙∙∙∙∙∙∙∙∙∙∙∙∙∙∙∙∙∙∙∙∙∙∙∙∙∙∙∙∙∙∙∙∙∙∙∙∙3 分 又 ∙∙∙∙∙∙∙∙∙∙∙∙∙∙∙∙∙∙∙∙∙∙∙∙∙∙∙∙∙∙∙∙∙∙∙∙∙∙∙∙∙∙∙∙∙∙∙∙∙∙∙∙∙∙∙∙∙∙∙∙∙∙∙∙∙∙∙∙∙∙∙∙∙∙∙∙∙∙∙∙∙∙∙∙∙∙∙∙∙∙∙∙∙∙∙∙∙∙∙∙∙∙∙∙∙∙∙∙4 分 ,即 . ∙∙∙∙∙∙∙∙∙∙∙∙∙∙∙∙∙∙∙∙∙∙∙∙∙∙∙∙∙∙∙∙∙∙∙∙∙∙∙∙∙∙∙∙∙∙∙∙∙∙∙∙∙∙∙∙∙∙∙∙∙∙∙∙∙∙∙∙∙∙∙∙∙∙∙∙∙∙∙∙∙∙∙∙∙∙∙∙∙∙∙∙5 分 (方法三) , ∙∙∙∙∙∙∙∙∙∙∙∙∙∙∙∙∙∙∙∙∙∙∙∙∙∙∙∙∙∙∙∙∙∙∙∙∙∙∙∙∙∙∙∙∙∙∙∙∙∙∙∙∙∙∙∙∙∙∙∙∙∙∙∙∙∙∙∙∙∙∙∙∙∙∙∙∙∙∙∙∙∙∙∙∙∙∙∙∙∙∙∙∙∙∙∙∙∙1 分 由于 是 的中点, ,即有 又 与 同对 , ∙∙∙∙∙∙∙∙∙∙∙∙∙∙∙∙∙∙∙∙∙∙∙∙∙∙∙∙∙∙∙∙∙∙∙∙∙∙∙∙∙∙∙∙∙∙∙∙∙∙∙∙∙∙∙∙∙∙∙2 分 又 ∙∙∙∙∙∙∙∙∙∙∙∙∙∙∙∙∙∙∙∙∙∙∙∙∙∙∙∙∙∙∙∙∙∙∙∙∙∙∙∙∙∙∙∙∙∙∙∙∙∙∙∙∙∙∙∙∙∙∙∙∙∙∙∙∙∙∙∙∙∙∙∙∙∙∙∙∙∙∙∙∙∙∙∙∙∙∙∙∙∙∙∙∙∙∙∙∙∙∙∙∙∙∙∙∙∙∙∙∙∙∙∙∙∙∙∙∙3 分 又 ∙∙∙∙∙∙∙∙∙∙∙∙∙∙∙∙∙∙∙∙∙∙∙∙∙∙∙∙∙∙∙∙∙∙∙∙∙∙∙∙∙∙∙∙∙∙∙∙∙∙∙∙∙∙∙∙∙∙∙∙∙∙∙∙∙∙∙∙∙∙∙∙∙∙∙∙∙∙∙∙∙∙∙∙∙∙∙∙∙∙∙∙∙∙∙∙∙∙∙∙∙∙∙∙∙∙∙∙∙∙∙∙∙4 分 即有 , ∙∙∙∙∙∙∙∙∙∙∙∙∙∙∙∙∙∙∙∙∙∙∙∙∙∙∙∙∙∙∙∙∙∙∙∙∙∙∙∙∙∙∙∙∙∙∙∙∙∙∙∙∙∙∙∙∙∙∙∙∙∙∙∙∙∙∙∙∙∙∙∙∙∙∙∙∙∙∙∙∙∙∙∙∙∙∙∙∙∙∙5 分 (2)连接 与 同对 , ∙∙∙∙∙∙∙∙∙∙∙∙∙∙∙∙∙∙∙∙∙∙∙∙∙∙∙∙∙∙∙∙∙∙∙∙∙∙∙∙∙∙∙∙∙∙∙∙∙∙∙∙6 分 为 的切线, 在 中, 设 ,则 ,由勾股定理得: AC AB O⊙ AB CD⊥ E E CD  M AD ME∴ DAC△ MN AC∴ ∥ AB O⊙ 90ACB∴∠ = ° 90MNB∴∠ = ° MN BC⊥ AB CD⊥ 90AED BEC∴∠ = ∠ = ° M AD ME AM∴ = MEA A∠ = ∠ MEA BEN∠ = ∠ A∠ C∠ BD C A∠ = ∠ C BEN∴∠ = ∠ 90C CBE∠ + ∠ = ° 90CBE BEN∴∠ + ∠ = ° 90BNE∴∠ = ° MN BC⊥ AB CD⊥ 90AED∴∠ = ° M AD ME MD∴ = MED EDM∠ = ∠ CBE∠ EDA∠ AC CBE EDA∴∠ = ∠ MED NEC∠ = ∠ NEC CBE∴∠ = ∠ 90C CBE∠ + ∠ = ° 90NEC C∴∠ + ∠ = ° 90CNE∠ = ° MN BC∴ ⊥ BD BCD∠ BAF∠ BD C A∴∠ = ∠ 4cos cos 5A C∴ ∠ = ∠ = BF O⊙ 90ABF∴∠ = ° Rt ABF△ 4cos 5 ABA AF ∠ = = 4AB x= 5AF x= 3BF x= ∙∙∙∙∙∙∙∙∙∙∙∙∙∙∙∙∙∙∙∙∙∙∙∙∙∙∙∙∙∙∙∙∙∙∙∙∙∙∙∙∙∙∙∙∙∙∙∙∙∙∙∙∙∙∙∙∙∙∙∙∙∙∙∙∙∙∙∙∙∙∙∙∙∙∙∙∙∙∙∙∙∙∙∙∙∙∙∙∙∙∙∙∙∙∙∙∙∙7 分 又 为 直径, ∙∙∙∙∙∙∙∙∙∙∙∙∙∙∙∙∙∙∙∙∙∙∙∙∙∙∙∙∙∙∙∙∙∙∙∙∙∙∙∙∙∙∙∙∙∙∙∙∙∙∙∙∙∙∙∙∙∙∙∙∙∙∙∙∙∙∙∙∙∙∙∙∙∙∙∙∙∙∙∙∙∙∙∙∙∙∙∙∙∙∙∙∙∙∙∙∙∙∙∙∙∙∙∙∙∙∙∙∙∙∙∙∙∙∙∙∙∙∙∙∙∙∙∙∙∙∙∙8 分 即 ∙∙∙∙∙∙∙∙∙∙∙∙∙∙∙∙∙∙∙∙∙∙∙∙∙∙∙∙∙∙∙∙∙∙∙∙∙∙∙∙∙∙∙∙∙∙∙∙∙∙∙∙∙∙∙∙∙∙∙∙∙∙∙∙∙∙∙∙∙∙∙∙∙∙∙∙∙∙∙∙∙∙∙∙∙∙∙∙∙∙∙∙∙∙∙∙∙∙∙∙∙∙∙∙∙∙∙∙∙∙∙∙∙∙∙∙∙∙∙∙∙∙∙∙∙∙∙∙∙∙∙9 分 直径 则 的半径为 ∙∙∙∙∙∙∙∙∙∙∙∙∙∙∙∙∙∙∙∙∙∙∙∙∙∙∙∙∙∙∙∙∙∙∙∙∙∙∙∙∙∙∙∙∙∙∙∙∙∙∙∙∙∙∙∙∙∙∙∙∙∙∙∙∙∙∙∙∙∙∙∙∙∙∙∙∙∙∙∙∙∙∙∙∙∙∙∙∙∙∙∙∙∙∙∙∙∙∙∙∙∙∙∙∙∙∙∙∙∙∙∙∙∙∙∙10 分 (说明:其他解法参照此法给分) 45、(2010 年广西柳州市)26.(本题满分 12 分) 如图 13,过点 作 轴、 轴的垂线,分别交 轴、 轴于 A、 B 两点,交双曲线 于 两点. (1)点 的坐标是    ,点 的坐标是    ;(均用含 的 式子表示) (2)判断 与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记 , 是否有最小值?若有,求出其最小值; 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解答】 26.本题满分 12 分. 解:(1) , ∙∙∙∙∙∙∙∙∙∙∙∙∙∙∙∙∙∙∙∙∙∙∙∙∙∙∙∙∙∙∙∙∙∙∙∙∙∙∙∙∙∙∙∙∙∙∙∙∙∙∙∙∙∙∙∙∙∙∙∙∙∙∙∙∙∙∙∙∙∙∙∙∙∙∙∙∙∙∙∙∙∙∙∙∙∙∙∙∙∙∙3 分 (说明:只写对一个点的坐标给 2 分,写对两个点的坐标给 3 分) (2)(证法一)结论: ∙∙∙∙∙∙∙∙∙∙∙∙∙∙∙∙∙∙∙∙∙∙∙∙∙∙∙∙∙∙∙∙∙∙∙∙∙∙∙∙∙∙∙∙∙∙∙∙∙∙∙∙∙∙∙∙∙∙∙∙∙∙∙∙∙∙∙∙∙∙∙∙∙∙∙∙∙∙∙∙∙∙∙∙∙∙∙∙∙∙∙∙∙4 分 证明: , , 即得: ∙∙∙∙∙∙∙∙∙∙∙∙∙∙∙∙∙∙∙∙∙∙∙∙∙∙∙∙∙∙∙∙∙∙∙∙∙∙∙∙∙∙∙∙∙∙∙∙∙∙∙∙∙∙∙∙∙∙∙∙∙∙∙∙∙∙∙∙∙∙∙∙∙∙∙∙∙∙∙∙∙∙∙∙∙∙∙∙∙∙∙∙∙∙5 分 ∙∙∙∙∙∙∙∙∙∙∙∙∙∙∙∙∙∙∙∙∙∙∙∙∙∙∙∙∙∙∙∙∙∙∙∙∙∙∙∙∙∙∙∙∙∙∙∙∙∙∙∙∙∙∙∙∙∙∙∙∙∙∙∙∙∙∙∙∙∙∙∙∙∙∙∙∙∙∙∙∙∙∙∙∙∙∙∙∙∙∙∙∙∙∙∙∙∙∙∙∙∙∙∙∙∙∙∙∙∙∙∙∙∙∙∙∙∙∙6 分 AB O⊙ BD AD∴ ⊥ ABF BDF∴△ ∽△ BF DF AF BF ∴ = 3 3 5 3 x x x = 5 3x = ∴ 5 204 4 3 3AB x= = × = O⊙ 10 3 ( 4 3)P − , x y x y ( 2)ky kx = ≥ E F、 E F k EF AB PEF OEFS S S= −△ △ S 4 4 kE  − −  , 33 kF     , EF AB∥ ( 4 3)P − , 4 4 kE  ∴ − −  , 33 kF     , 3 44 3 k kPE PF= + = +, 3 12 4 12 12 123 44 3 PA PB k kPE k PF k = = = =+ ++ + , APB EPF∠ = ∠ PAB PEF∴△ ∽△ PAB PEF∴∠ = ∠ 图 13 ∙∙∙∙∙∙∙∙∙∙∙∙∙∙∙∙∙∙∙∙∙∙∙∙∙∙∙∙∙∙∙∙∙∙∙∙∙∙∙∙∙∙∙∙∙∙∙∙∙∙∙∙∙∙∙∙∙∙∙∙∙∙∙∙∙∙∙∙∙∙∙∙∙∙∙∙∙∙∙∙∙∙∙∙∙∙∙∙∙∙∙∙∙∙∙∙∙∙∙∙∙∙∙∙∙∙∙∙∙∙∙∙∙∙∙∙∙∙∙∙∙∙∙∙∙∙∙∙∙∙7 分 (证法二)结论: ∙∙∙∙∙∙∙∙∙∙∙∙∙∙∙∙∙∙∙∙∙∙∙∙∙∙∙∙∙∙∙∙∙∙∙∙∙∙∙∙∙∙∙∙∙∙∙∙∙∙∙∙∙∙∙∙∙∙∙∙∙∙∙∙∙∙∙∙∙∙∙∙∙∙∙∙∙∙∙∙∙∙∙∙∙∙∙∙∙∙∙∙∙∙∙∙∙∙∙∙∙4 分 证明: , , 即得: ∙∙∙∙∙∙∙∙∙∙∙∙∙∙∙∙∙∙∙∙∙∙∙∙∙∙∙∙∙∙∙∙∙∙∙∙∙∙∙∙∙∙∙∙∙∙∙∙∙∙∙∙∙∙∙∙∙∙∙∙∙∙∙∙∙∙∙∙∙∙∙∙∙∙∙∙∙∙∙∙∙∙∙∙∙∙∙∙∙∙∙∙∙∙5 分 在 中, 在 中, ∙∙∙∙∙∙∙∙∙∙∙∙∙∙∙∙∙∙∙∙∙∙∙∙∙∙∙∙∙∙∙∙∙∙∙∙∙∙∙∙∙∙∙∙∙∙∙∙∙∙∙∙∙∙∙∙∙∙∙∙∙∙∙∙∙∙∙∙∙∙∙∙∙∙∙∙∙∙∙∙∙∙∙∙∙∙∙∙∙∙∙∙∙∙∙∙∙∙∙∙∙∙∙∙∙∙∙∙∙∙∙∙∙∙∙∙∙∙∙6 分 ∙∙∙∙∙∙∙∙∙∙∙∙∙∙∙∙∙∙∙∙∙∙∙∙∙∙∙∙∙∙∙∙∙∙∙∙∙∙∙∙∙∙∙∙∙∙∙∙∙∙∙∙∙∙∙∙∙∙∙∙∙∙∙∙∙∙∙∙∙∙∙∙∙∙∙∙∙∙∙∙∙∙∙∙∙∙∙∙∙∙∙∙∙∙∙∙∙∙∙∙∙∙∙∙∙∙∙∙∙∙∙∙∙∙∙∙∙∙∙∙∙∙∙∙∙∙∙∙∙∙7 分 (3)(方法一) 有最小值 ∙∙∙∙∙∙∙∙∙∙∙∙∙∙∙∙∙∙∙∙∙∙∙∙∙∙∙∙∙∙∙∙∙∙∙∙∙∙∙∙∙∙∙∙∙∙∙∙∙∙∙∙∙∙∙∙∙∙∙∙∙∙∙∙∙∙∙∙∙∙∙∙∙∙∙∙∙∙∙∙∙∙∙∙∙∙∙∙∙∙∙∙∙∙∙∙∙∙∙∙∙∙∙∙∙∙∙∙∙∙∙∙∙∙∙∙∙∙∙∙∙∙∙∙∙∙∙∙∙∙∙∙8 分 = ∙∙∙∙∙∙∙∙∙∙∙∙∙∙∙∙∙∙∙∙∙∙∙∙∙∙∙∙∙∙∙∙∙∙∙∙∙∙∙∙∙∙∙∙∙∙∙∙∙∙∙∙∙∙∙∙∙∙∙∙∙∙∙∙∙∙∙∙∙9 分 由(2)知, ∙∙∙∙∙∙∙∙∙∙∙∙∙∙∙∙∙∙∙∙∙∙∙∙∙∙∙∙∙∙∙∙∙∙∙∙∙∙∙∙∙∙∙∙∙∙∙∙∙∙∙∙∙∙∙∙∙∙∙∙∙∙∙∙∙∙∙∙∙∙∙∙∙∙∙∙∙∙∙∙10 分 ∙∙∙∙∙∙∙∙∙∙∙∙∙∙∙∙∙∙∙∙∙∙∙∙∙∙∙∙∙∙∙∙∙∙∙∙∙∙∙∙∙∙∙∙∙∙∙∙∙∙∙∙∙∙∙∙∙∙∙∙∙∙∙∙∙∙∙∙∙∙∙∙∙∙∙∙∙∙∙∙∙∙∙∙∙∙∙∙∙∙∙∙∙∙∙∙11 分 又 ,此时 的值随 值增大而增大, 当 时, 的最小值是 ∙∙∙∙∙∙∙∙∙∙∙∙∙∙∙∙∙∙∙∙∙∙∙∙∙∙∙∙∙∙∙∙∙∙∙∙∙∙∙∙∙∙∙∙∙∙∙∙∙∙∙∙∙∙∙∙∙∙∙∙∙∙∙∙∙∙∙∙∙∙∙∙∙∙∙∙∙∙∙∙∙∙∙∙∙∙∙∙∙∙∙∙∙∙∙∙∙∙∙∙∙∙∙∙∙∙∙∙∙∙∙∙∙∙∙∙∙∙12 分 (方法二) 有最小值 ∙∙∙∙∙∙∙∙∙∙∙∙∙∙∙∙∙∙∙∙∙∙∙∙∙∙∙∙∙∙∙∙∙∙∙∙∙∙∙∙∙∙∙∙∙∙∙∙∙∙∙∙∙∙∙∙∙∙∙∙∙∙∙∙∙∙∙∙∙∙∙∙∙∙∙∙∙∙∙∙∙∙∙∙∙∙∙∙∙∙∙∙∙∙∙∙∙∙∙∙∙∙∙∙∙∙∙∙∙∙∙∙∙∙∙∙∙∙∙∙∙∙∙∙∙∙∙∙∙∙∙∙8 分 分别过点 作 的平行线,交点为 由(2)知, 四边形 为矩形 EF AB∴ ∥ EF AB∥ ( 4 3)P − , 4 4 kE  ∴ − −  , 33 kF     , 3 44 3 k kPE PF= + = +, Rt PAB△ 4tan 3 PBPAB PA ∠ = = Rt PEF△ 4 43tan 33 4 k PFPEF kPE + ∠ = = = + tan tanPAB PEF∴ ∠ = ∠ PAB PEF∴∠ = ∠ EF AB∴ ∥ S EAO FBOPAOBPEOFS S S= + △ △矩形四边形 +S 12 k+ 12EOF PEF PEFPEOFS S S S k∴ = − = − +△ △ △四边形 1 1 3 42 2 4 3PEF k kS PE PF   = = + +    △ · · 2 12PEF OEF PEFS S S S k∴ = − − −△ △ △= 2 21 ( 6) 312 12 k k k= + = + − 2k ≥ S k ∴ 2k = 7 3S =最小 S∴ 7 3 S E F、 PF PE、 P′ 3 4 k kP  ′ −  ,  PEP F′ P EF PEFS S′∴ =△ △ = = ∙∙∙∙∙∙∙∙∙∙∙∙∙∙∙∙∙∙∙∙∙∙∙∙∙∙∙∙∙∙∙∙∙∙∙∙∙∙∙∙∙∙∙∙∙∙∙∙∙∙∙∙∙∙∙∙∙∙∙∙∙∙∙∙∙∙∙∙∙∙∙∙∙∙∙∙∙∙∙∙∙∙∙∙∙∙∙∙∙∙∙∙∙∙9 分 = ………10 分 = = ………11 分 又 ,此时 的值随 值增大而增大, 当 时, 的最小值是 .………12 分 (说明:其他解法参照此法给分) 46、(2010 年广西南宁市)七、(本大题满分 10 分) 25.如图 11-①, 为 的直径, 与 相切于点 与 相切于点 ,点 为 延 长线上一点,且 (1)求证: 为 的切线; (2)连接 , 的延长线与 的延长线交于点(如图 11-②所示).若 ,求线段 和 的长. 【解答】 七、(本大题满分 10 分) 25.(1)连接 ………………(1 分) PEF OEFS S S∴ = −△ △ P EF OEFS S′ −△ △ OME ONFOMP NS S S′+ +△ △矩形 2 2 12 2 k k k+ + 2 12 k k+ 21 ( 6) 312 k + − 2k ≥ S k ∴ 2k = 7 3S =最小 S∴ 7 3 AB ⊙ O AD ⊙ O A DE, ⊙ O E C DE .CE CB= BC ⊙ O AE AE BC 2 5 2AB AD= =, BC EG OE OC, CB CE OB OE OC OC= = = , , , ( )OBC OEC SSS∴△ ≌△ , B 图 11-② G O A D E C 图 11-① B O A D E C B O A D E C ………………………(2 分) 又 与 相切于点 , …………………………(3 分) 为 的切线.…………………………(4 分) (2)过点 作 于点 , 分别切 于点 ………………………………(5 分) 设 为 ,则 . 在 中, 解得: ……………………………(6 分) ………………………………………………………………(7 分) ……………………………………………(8 分) 解法一:连接 …………………………………………………………………………(9 分) 在 中, …………………(10 分) 解法二: …………………………………………………………………(9 分) 解得: …………………………………………………………………(10 分) OBC OEC∴∠ = ∠ . DE O⊙ E 90OEC∴∠ = °. 90OBC∴∠ = °. BC∴ O⊙ D DF BC⊥ F AD DC BG , , O⊙ A E B, , , DA DE CE CB∴ = =, . BC x 2 2CF x DC x= − = +, Rt DFC△ ( ) ( ) ( )22 22 2 2 5x x+ − − = , 5 2x = . AD BG ∥ , DAE EGC∴∠ = ∠ . DA DE= , DAE AED∴∠ = ∠ . AED CEG∠ = ∠ , EGC CEG∴∠ = ∠ , 5 2CG CE CB∴ = = = , 5BG∴ = . ( )2 22 5 5 45 3 5AG∴ = + = = . BE, 1 2ABG∆ =S AB BG AG BE= 1· · , 2 2 5 5 3 5BE∴ × = , 10 3BE∴ = . Rt BEG△ 2 2 2 2 10 55 53 3EG BG BE  = − = − =   . DAE EGC AED CEG∠ = ∠ ∠ = ∠ , , ADE GCE∴△ ∽△ , 3 5AD AE EG CG EG EG −∴ = =2, , 2. 5 5 5 3EG = . B G O A D E CF 47、(2010 年广西南宁市)八、(本大题满分 10 分) 26.如图 12,把抛物线 (虚线部分)向右平移 1 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 1 个单位长度,得到抛 物线 ,抛物线 与抛物线 关于 轴对称.点 、 、 分别是抛物线 、 与 轴的交点, 、 分 别是抛物线 、 的顶点,线段 交 轴于点 . (1)分别写出抛物线 与 的解析式; (2)设 是抛物线 上与 、 两点不重合的任意一点, 点是 点关于 轴的对称点,试判断以 、 、 、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说明你的理由. ( 3 ) 在 抛 物 线 上 是 否 存 在 点 , 使 得 ,如果存在,求出 点的坐标,如果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 八、(本大题满分 10 分) 26.解:(1) (或 );………………………………(1 分) (或 );………………………………(2 分)(2)以 、 、 、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矩形或等腰梯形.………………………(3 分) 理由: 点 与点 ,点 与点 关于 轴对称, 轴. ①当 点是 的对称轴与 的交点时,点 、 的坐标分别为( 1, 3)和(1, 3),而点 、 的 坐 标 分 别 为 ( ) 和 ( 1 , 1 ), 所 以 四 边 形 是 矩 形.………………………………………………………………………………………(4 分) ②当 点不是 的对称轴与 的交点时,根据轴对称性质, 有: (或 ),但 . 四边形 (或四边形 )是等腰梯形.…………………………………(5 分) (3)存在.设满足条件的 点坐标为 ,连接 依题意得: 2y x= − 1l 2l 1l y A O B 1l 2l x D C 1l 2l CD y E 1l 2l P 1l D O Q P y P Q C D 1l M ABM AOEDS S∆ ∆= 四边形 M ( )2 1 : 1 1l y x= − − + 2 2y x x= − + ( )2 2 : 1 1l y x= − − + 2 2y x x= − − P Q C D  C D P Q y CD PQ x∴ ∥ ∥ P 2l l1 P Q − − − C D 1− ,1 CD PQ CP CD= ⊥, , CPQD P 2l 1l CP DQ= CQ DP= CD PQ≠ ∴ CPQD CQPD M ( )x y, MA MB AD, , , A C DE B O 2l 1l 图 12 y x A B DE O C H A B DE O C H , .……………………………………………………………(6 分) ①当 时, …………………………………………………………………………………(7 分) 将 代入 的解析式,解得: , ……………………………………………………………(8 分) ②当 时, ………………………………………………………………………………(9 分) 将 代入 的解析式,解得: , ……………………………………(10 分) 48、(2010 年广西河池市)25.(本小题满分 10 分)如图 10, 为 的直径, 为弦,且 , 垂足为 . (1)如果 的半径为 4, ,求 的度数; (2)若点 为 的中点,连结 , .求证: 平分 ; (3)在(1)的条件下,圆周上到直线 距离为 3 的点有多少个?并说明理由. 【解答】 25.解:(1)∵ AB 为⊙O 的直径,CD⊥AB ∴ CH= CD=2 ……(1 分)       在 Rt△COH 中,sin∠COH= = ∴ ∠COH=60° …………………………………(2 分) ∵ OA=OC ∴∠BAC= ∠COH=30° ………(3 分)  AB O CD CD AB⊥ H O 4 3CD = BAC∠ E ADB OE CE CE OCD∠ AC 2 1 3 OC CH 2 3 2 1 ( ) ( ) ( )2 0A B E, , - 2,0 , 0,1 ( )1 2 1 3 2 2AOEDS + ×= =梯形 0y > 1 342 2ABMS y∆ = × × = , 3 4y∴ = . 3 4y = 1l 1 3 2x = , 2x 1= . 2 1 3 2M  ∴    3, 4 2 1 2M      3, . 4 0y < ( )1 342 2ABMS y∆ = × × − = , 3 4y∴ = − . 3 4y = − 1l 71 2x = ± . 3 2 7 2M  +∴     3,- 4 4 2 7 2M  −    3,- . 4 图 10 (2)∵ 点 E 是 的中点 ∴OE⊥AB ……………(4 分) ∴ OE∥CD ∴ ∠ECD=∠OEC ………………(5 分) 又∵ ∠OEC=∠OCE ∴ ∠OCE=∠DCE …………………………………(6 分) ∴ CE 平分∠OCD …………………………………(6 分)  (3)圆周上到直线 的距离为 3 的点有 2 个. …………………(8 分) 因为劣弧 上的点到直线 的最大距离为 2, 上的点到直线 AC 的最大距离为 6, ,根据圆的轴对称性, 到直线 AC 距离为 3 的点有 2 个. ……………(10 分) 49 、(2010 年广西河池市)26. (本小题满分 12 分)如图 11 ,在 直角梯形 中, ∥ , ,点 为坐标原 点,点 在 轴的正半轴上,对角线 , 相交于点 , , . (1)线段 的长为 ,点 的坐标为 ; (2)求△ 的面积; (3)求过 , ,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4)若点 在(3)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点 为该 抛物线上的点,且以 , , ,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求点 的坐标. 【解答】 26.解:(1)4 ; . …………………(2 分) (2)在直角梯形 OABC 中,OA=AB=4, ∵ ∥ ∴ △OAM∽△BCM ………(3 分) 又 ∵ OA=2BC ∴ AM=2CM ,CM= AC ………………(4 分) 所以 ………(5 分) (注:另有其它解法同样可得结果,正确得本小题满分.) (3)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由抛物线的图象经过点 , , .所以 ADB AC AC AC ADC 2 3 6< < ADC OABC CB OA 90OAB∠ =  O A x OB AC M 4OA AB= = 2OA CB= OB C OCM O A C E F A O F E F 2 ( )2,4 90OAB∠ =  CB OA 3 1 1 1 1 84 43 3 2 3OCM OACS S∆ ∆= = × × × = ( )2 0y ax bx c a= + + ≠ ( )0,0O ( )4,0A ( )2,4C y x M C B O A 图 11 y x M C B O AD       ……………………………(6 分)    解这个方程组,得 , , ………………(7 分)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8 分) (4)∵ 抛物线 的对称轴是 CD, ① 当点 E 在 轴的下方时,CE 和 OA 互相平分则可知四边形 OEAC 为平行四边形,此时点 F 和点 C 重合,点 F 的坐标即为点 ; …(9 分) ② 当点 E 在 轴的下方,点 F 在对称轴 的右侧,存在平行四边形 , ∥ ,且 , 此 时 点 F 的 横 坐 标 为 6 , 将 代 入 , 可 得 . 所 以 . ………………………………………(11 分) 同理,点 F 在对称轴 的左侧,存在平行四边形 , ∥ ,且 ,此时点 F 的 横坐标为 ,将 代入 ,可得 .所以 .(12 分) 综上所述,点 F 的坐标为 , . ………(12 分)    50、(2010 年贵州省毕节地区)27.(本题 16 分)某物流公司的快递车和货车每天往返于 A、B 两地,快 递车比货车多往返一趟.下图表示快递车距离 A 地的路程 (单位:千米)与所用时间 (单位:时)的 函数图象.已知货车比快递车早 1 小时出发,到达 B 地后用 2 小时装卸货物,然后按原路、原速返回,结 果比快递车最后一次返回 A 地晚 1 小时. (1) 请在下图中画出货车距离 A 地的路程 (千米)与所用时间 (时)的函数图象;(3 分) (2) 求两车在途中相遇的次数(直接写出答案);(3 分) (3) 求两车最后一次相遇时,距离 A 地的路程和货车从 A 地出发了几小时.(10 分)    =++ =++ = 424 0416 0 cba cba c 1a = − 4b = 0c = 2 4y x x= − + 2 4y x x= − + 2x = x ( )2,4C x 2x = AOEF OA EF OA EF= 6x = 2 4y x x= − + 12y = − ( )6, 12F − 2x = OAEF OA FE OA FE= 2− 2x = − 2 4y x x= − + 12y = − ( )2, 12F − − ( )2,4 ( )6, 12− ( ), 2, 12− − y x y x P3 P2 P1 O BA 【解答】 27. 解:(1)图象如图; 3 分 (2)4 次; 6 分 (3)如图,设直线 的解析式为 , ∵图象过 , , 8 分 .① 10 分 设直线 的解析式为 ,∵图象过 , , 12 分 .② 14 分 解由①,②组成的方程组得 最后一次相遇时距离 地的路程为 100km,货车从 地出发 8 小时. 16 分 51、(2010 年贵州省贵阳市)24.(本题满分 12 分) 如图 11,已知 AB 是⊙O 的弦,半径 OA=2cm,∠AOB=120 . (1) 求 tan∠OAB 的值(4 分) (2) 计算 S (4 分) (3) ⊙O 上一动点 P 从 A 点出发,沿逆时针方向运动, 当 S =S 时,求 P 点所经过的弧长(不考虑点 P 与点 B 重合的情形)(4 分) 【解答】 24.解:(1) ………………………………………………………………4 分 (2) (cm )………………………8 分 (3)如图,延长 BO 交⊙O 于点 , EF 1 1y k x b= + (9 0), (5 200), 1 1 1 1 200 5 0 9 . k b k b = +∴ = + , 1 1 50 450. k b = −∴ = , 50 450y x∴ = − + CD 2 2y k x b= + (8 0), (6 200), 2 2 2 2 200 6 0 8 . k b k b = +∴ = + , 2 2 100 800. k b = −∴ = , 100 800y x∴ = − + 7 100. x y =  = , ∴ A A  AOB∆ POA∆ AOB∆ 3 3 3 2 1P x (时) y (千米) 1 2 43 5 6 7 8 9-1 50 100 150 200 O F G CE D P O BA ( 图 11) (图 12) AP1 AP2 ABP3 ∵点 O 是直径 的中点 ∴S =S ∠AOP =60 ∴ 的长度为 (cm)………………………………………………10 分 作点 A 关于直径 的对称点 ,连结 , . 易得 S =S , ∠AOP =120 ∴ 的长度为 (cm)………………………………………………11 分 过点 B 作 ∥ 交⊙O 于点 易得 , ∴ 的长度为 (cm)………………………………………………12 分 52、(2010 年贵州省贵阳市)25. (本题满分 12 分) 如图 12,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的坐标为(1,0),将线段 绕原点 O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45 ,再将其延长到 ,使得 ,得到线段 ;又将线段 绕原点 O 沿逆时针方向旋 转 45 ,再将其延长到 ,使得 ,得到线段 ,如此下去,得到线段 , ,…, . (1)写出点 M5 的坐标;(4 分) (2)求 的周长;(4 分) (3)我们规定:把点 ( 0,1,2,3…) 的横坐标 ,纵坐标 都取绝对值后得到的新坐标 称之为点 的“绝对坐标”.根据图中点 的分布规律,请你猜想点 的“绝对坐标”,并写出来.(4 分) 1BP OAP1∆ AOB∆ 1  π 3 2 1BP 2P 2AP 2OP OAP2∆ AOB∆ 2  π 3 4 3BP OA 3P AOBOAP SS ∆∆ = 3 π 3 10 0M 0OM  1M 001 OMMM ⊥ 1OM 1OM  2M 112 OMMM ⊥ 2OM 3OM 4OM nOM 65OMM∆ )( nnn yxM , =n nx ny ( )nn yx , nM nM nM 【解答】 25.(1)M5(―4,―4)………………………………………………………………4 分 (2)由规律可知, , , ………………6 分 ∴ 的周长是 ……………………………………………………8 分 (3)解法一:由题意知, 旋转 8 次之后回到 轴的正半轴,在这 8 次旋转中,点 分别落在坐标 象限的分角线上或 轴或 轴上,但各点“绝对坐标”的横、纵坐标均为非负数,因此,点 的“绝对 坐标”可分三类情况: 令旋转次数为 ① 当点 M 在 x 轴上时: M0( ),M4( ),M8( ),M12( ),…, 即:点 的“绝对坐标”为( )。…………………………………………………9 分 ② 当点 M 在 y 轴上时: M2 ,M6 ,M10 ,M14 ,……, 即:点 的“绝对坐标”为 。…………………………………………………10 分 ③ 当点 M 在各象限的分角线上时:M1 ,M3 ,M5 ,M7 ,……,即: 的“绝对坐标”为 。………………………………………………………………12 分 解法二:由题意知, 旋转 8 次之后回到 轴的正半轴,在这 8 次旋转中,点分别落在坐标象限的分 角线上或 轴或 轴上,但各点“绝对坐标”的横、纵坐标均为非负数,因此,各点的“绝对坐标”可分 三种情况: ①当 时(其中 =0,1,2,3,…),点在 轴上,则 ( )…………9 分 ②当 时(其中 =1,2,3,…),点在 轴上,点 ( )…………10 分 ③当 =1,2,3,…,时,点在各象限的分角线上,则点 ( )………12 分 53、(2010 年贵州省遵义市)26.(12 分)如图,在△ABC 中,∠C= ,AC+BC=8,点 O 是 245 =OM 2465 =MM 86 =OM 65OMM∆ 288 + 0OM x nM x y nM n 0,)2( 0 0,)2( 4 0,)2( 8 0,)2( 12 nM 0,)2( n ))2(,0( 2 ))2(,0( 6 ))2(,0( 10 ))2(,0( 14 nM ))2(,0( n ))2(,)2(( 00 ))2(,)2(( 22 ))2(,)2(( 44 ))2(,)2(( 66 nM ))2(,)2(( 11 −− nn 0OM x x y kn 2= k x nM 2 0,2n 12 −= kn k y nM 2 n2,0 n 12 −nM 11 2,2 −− nn 90 斜边 AB 上一点,以 O 为圆心的⊙O 分别与 AC、BC 相切于 点 D、E. (1)当 AC=2 时,求⊙O 的半径; (2)设 AC= ,⊙O 的半径为 ,求 与 的函数关系式. 【解答】 26.(12 分)(1)(5 分) 解: 连接 OD、OE、OC ∵D、E 为切点 ∴OD⊥AC, OE⊥BC, OD=OE ∵ ∴ AC·BC= AC·OD+ BC·OE ∵AC+BC=8, AC=2,∴BC=6 ∴ ×2×6= ×2×OD+ ×6×OE 而 OD=OE, ∴OD= ,即⊙O 的半径为 (2)(7 分)解:连接 OD、OE、OC ∵D、E 为切点 ∴OD⊥AC, OE⊥BC, OD=OE= ∵ ∴ AC·BC= AC·OD+ BC·OE ∵AC+BC=8, AC= ,∴BC=8- ∴ (8- )= + (8- ) 化简: 即: 54、(2010 年贵州省遵义市)27.(14 分)如图,已知抛物线 的顶点坐 标为 Q ,且与 轴交于点 C ,与 轴交于 A、B 两 点(点 A 在点 B 的右侧),点 P 是该抛物线上一动点,从点 C 沿抛物线向点 A 运动(点 P 与 A 不重合),过点 P 作 PD∥ 轴, 交 AC 于点 D.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当△ADP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 P 的坐标; (3)在问题(2)的结论下,若点 E 在 轴上,点 F 在抛物线上, 问是否存在以 A、P、E、F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若存在, 求点 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 27.(14 分)解:(1)(3 分) x y y x BOCAOCABC SSS ∆∆∆ +=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3 2 3 2 y BOCAOCABC SSS ∆∆∆ += 2 1 2 1 2 1 x x 2 1 x x 2 1 x y 2 1 x y xyyxyxx −+=− 88 2 xxy +−= 2 8 1 )0(2 ≠++= acbxaxy ( )1,2 − y ( )3,0 x y x (27 题图) ∵抛物线的顶点为 Q(2,-1) ∴设 将 C(0,3)代入上式,得 ∴ , 即 (2)(7 分)分两种情况: ①(3 分)当点 P1 为直角顶点时,点 P1 与点 B 重合(如图) 令 =0, 得 解之得 , ∵点 A 在点 B 的右边, ∴B(1,0), A(3,0) ∴P1(1,0) ②(4 分)解:当点 A 为△APD2 的直角顶点是(如图) ∵OA=OC, ∠AOC= , ∴∠OAD2= 当∠D2AP2= 时, ∠OAP2= , ∴AO 平分∠D2AP2 又∵P2D2∥ 轴, ∴P2D2⊥AO, ∴P2、D2 关于 轴对称. 设直线 AC 的函数关系式为 将 A(3,0), C(0,3)代入上式得 , ∴ ∴ ∵D2 在 上, P2 在 上, ∴设 D2( , ), P2( , ) ∴( )+( )=0 , ∴ , (舍) ∴当 =2 时, = =-1 ∴P2 的坐标为 P2(2,-1)(即为抛物线顶点) ∴P 点坐标为 P1(1,0), P2(2,-1) (3)(4 分)解: 由题(2)知,当点 P 的坐标为 P1(1,0)时,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 当点 P 的坐标为 P2(2,-1)(即顶点 Q)时, 平移直线 AP(如图)交 轴于点 E,交抛物线于点 F. 当 AP=FE 时,四边形 PAFE 是平行四边形 ∵P(2,-1), ∴可令 F( ,1) ∴ 解之得: , ∴F 点有两点,即 F1( ,1), F2( ,1) ( ) 12 2 −−= xay ( ) 1203 2 −−=a 1=a ( ) 12 2 −−= xy 342 +−= xxy y 0342 =+− xx 11 =x 32 =x 90 45 90 45 y x bkxy +=    = += b bk 3 30    = −= 3 1 b k 3+−= xy 3+−= xy 342 +−= xxy x 3+− x x 342 +− xx 3+− x 342 +− xx 0652 =+− xx 21 =x 32 =x x 342 +−= xxy 32422 +×− x x 1342 =+− xx 221 −=x 222 +=x 22 − 2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