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双峰一中20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        满分:150分  时量:140分钟  命题人:张新良 ‎         本试题卷共五道大题,26道小题,共8页。‎ ‎               ‎ ‎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激活拒绝令一事,让自主创新的议题备受关注。不少人提到的“缺芯少魂”一词,也让自主研发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问题,进入公众视野。‎ 如果说芯片是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世界的硬件“神经中枢”,操作系统则是让计算机硬件具备“灵魂”的基础。作为最基础、最底层的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十分重要,有了操作系统,冰冷的机器才有“生命”,人们才有机会赋予其更多功能。长期倡导自主开发操作系统的倪光南院士做过比喻,操作系统就好像地基,应用程序就好像地基上的房子。谁掌控了操作系统,谁就掌握了小到一台电脑、大到一个网络的“开关键”,甚至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去掌控所有的用户信息和操作行为。因此,操作系统事关信息技术竞争力,更关乎国家信息安全。‎ 研发出一款国产操作系统,像微软 Windows系统一样供广大用户使用;是我国科技人员的夙愿。经过刻苦攻关,我们取得了包括银河麒麟、普华操作系统等在内的一部分成果。不过,研发一款通用的操作系统并广泛应用,难度超乎想象。以 Windows系统为例,有人甚至用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来形容其研发工程之庞大。而且, Windows还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更新,每一次升级也耗费了不少成本。‎ 然而,一款操作系统的成功,蕴藏着巨大价值。它能构建起一个包括硬件开发者、应用软件开发者和用户在内的上下游生态链条和产业空间,围绕操作系统形成“生态圈”。同时,这也为后来者构筑了壁垒:即使研发出新的操作系统,也很难再去改变既有格局。正如有人说的,除非出现颠覆性的机会,否则很难改变这种现状。‎ 奋力自主创新、实现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才能真正维护网络安全,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当年王选院士立足创新前沿,自主攻克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不仅改造了传统铅字印刷行业,还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电子出版产业。回溯改革开放40年,正因唱响了自主创新的主旋律,我们才创造出网络大国、科技大国的气象,也才拥有了向网络强国、科技强国进发的底气。今天,我们亟须开启新一轮全球视野下的自主创新浪潮,让芯片、操作系统以及高端制造装备等关键领域不再有“卡脖子”的隐忧。‎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领导人强调,“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筑牢自主创新的理念和信念,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我们的科技强国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摘编自余建斌《开启全球视野下的创新浪潮》,《人民日报》‎2018年4月25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缺芯少魂”一词让研发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问题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B.操作系统是最基础、最底层的计算机软件,它会让冰冷的机器有“生命”。‎ C.芯片是计算机的硬件“神经中枢”,是让计算机硬件具备“灵魂”的基础。‎ D.谁掌控了操作系统,谁就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去掌控一些用户的信息和操作行为。‎ 答案 B。A 项原文是“自主”研发;C 项“操作系统”是让计算机硬件具备“灵魂”的基础,不是“芯片”;D 项原文是“掌控所有的用户信息和操作行为”,而不是“一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文章由“中兴事件”引出“自主研发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话题,对研发的重要性、难度、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B.第二段作者通过倪光南的比喻,阐明了计算机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操作系统的重要性。‎ C.第三段采用喻证法,指出 windows系统研发工程庞大,升级需要耗费许多成本,论证了研发一款通用的操作系统并广泛应用难度很大。‎ D.文章在结尾强调了我国在信息领域要加快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要自主创新,攻坚克难,持之以恒。‎ 答案 C。第三段采用的不是喻证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长久以来,我国科技人员一直想研发出一款国产操作系统供广大用户使用,经过刻苦攻关,目前取得了一些成果。‎ B.成功的操作系统能构建起一个生态链条和产业空间,后来者很难改变既有格局,除非出现颠覆性的机会。‎ C.回溯改革开放40年,我们国家之所以成为网络大国和科技强国,是因为我们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D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我们必须解决在芯片、操作系统以及高端制造装备等关键领域被“卡脖子”的问题。‎ ‎3.答案 C。成为“科技强国”表述有误,原文“也才拥有了向网络强国、科技强国进发的底气”,表明我国还没有成为科技强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良心是肉做的 ‎     唐歪从银行提着一包钱出来后,直接回了家。老婆问,这么快就给民工发完工钱了?唐歪将一沓沓钞票堆在桌面说:"我舍不得,这些钱都归我该多好啊!"老婆说:"不发工钱,他们肯定会找上门来的。"唐歪像是王八吃了秤砣铁了心地说:"我躲起来。""那我怎么办?"老婆急忙问。唐歪说:"你抵挡一阵。""他们会打我的。"老婆害怕地说。"不会,我给你设计一下造型。"唐歪说。      头几天,唐歪家风平浪静。到了第五天,门铃就发疯似地响个不停。唐歪用手示意老婆沉着应战,自己一头扎进暗楼去了。      老婆战战兢兢地将门打开 ,只见门口站着二十多个民工,手中拿着"白条",不等她说话,一个为首的民工语气坚定地对挺着个"大肚子"的她说:"我们要找唐老板讨要我们的血汗钱。"她稳了稳神轻轻地说:"他跑了!""什么,他跑了?"民工们拥进了唐歪的家。屋内的情况让民工们傻了眼,因为屋内已是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家具。"这…… 这是怎么回事?"为首的民工小心地问。老婆一摸眼角的泪珠说:"他携款而逃,家已被有关部门查封了,还让我两天内搬出这套房子。"她样子十分可怜。民工们听到这儿,都收敛了愤怒的叫声。      屋里静得出奇,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似乎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忽然,那个首的民工首先向屋外走去,紧接着其他的民工也一个接一个地朝屋外走去。      陡地,那个为首的民工停住脚步,问唐歪的老婆:"大妹子,这城里你还有亲戚吗?"唐歪的老婆摇头。那个为首的民工又问:"家都查封了,你一个孕妇能上哪儿?"唐歪的老婆又是连连摇头。      又是一段时间的安静后,为首的民工从口袋里摸出几张小钞,接着又向其他民工要了些,然后将一把钞票往唐歪老婆手中一塞说:"我们就这么多了,拿去住个旅社吧,天寒地冻的,别冻坏了肚子里的娃儿!"唐歪老婆的手像触电般地抖个不停,她哽咽地吐出几个字:"大哥,这……这……"那个为首的民工苦笑了一下说:"别啰嗦了,我们还要去找活干,否则老婆孩子就过不好年了!"说完,他领着其他民工头也不回地走了。      民工们刚走,唐歪就从暗楼里钻了出来,他望着已成为泪人的老婆和他手中的一把零钞,猛地,他扇了自己一耳光,抓起那包钱追出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7年第10期,作者朱胜喜)‎ ‎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第一段"唐歪像是王八吃了秤砣铁了心"表明唐歪的用意是想躲起来,并坚决让老婆抵挡下去。‎ ‎    B.唐歪从暗楼里钻了出来"扇了自己一耳光",这是他对自己行为感到羞愧而作的责罚。‎ ‎    C.小说运用对比手法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用悬念和照应的手法映衬民工的善良淳朴。‎ D.小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题材:要让工人的劳动报酬得到保障,仅依靠老板良心发现还不够,还要依靠国家法律制度的管理。  答案:B    5.小说第二段唐歪对老婆说:我给你设计一下造型",他对全过程作了哪些设计?(4分)‎ ‎  答案:(1)让老婆扮成孕妇;(2)让老婆对民工撒谎;(3)把家中东西搬空,制造被有关部门查封的假象;(4)唐歪躲藏起来。‎ ‎  6.小说用"良心是肉做的"作题目好在哪里?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可从题目表达的含义来说,也可以从题目的表达作用来说,结合其中一方面来谈即可 。(1)小说题目通俗形象,亲切可感。“良心”是虚的,“肉”是实的;给无形的无法触摸的“良心”赋予有血有肉的形象,题目有一种温暖贝的感觉,虚实结合,形象生动。(2)从小说内容看,本文是一篇以“良心”为主题内容的小说,民工有血有肉的善举唤醒了唐歪夫妇的良知,唐歪夫妇的丑恶行为经不住自己良心的拷问。小说的情节内容震撼人心,人的“良心”更加真实有形,达到了以情动人的效果。(3)用它作题目,含蓄而又形象地告诉人们要善待他人,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 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7.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引发了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 的态度。‎ 答案:选A(“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 ‎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报道的侧重点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最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答案. 选B(“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 ‎9. 《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4分)‎ 答案. ①《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 ‎ ②《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题目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 ‎ ③《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 ‎④《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每点2分,答3点意思对即可)‎ 二、 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4分)‎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成以史官得之,异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②,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格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耶?”慎行从容对曰:“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橓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③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由侍讲学士擢礼部右侍郎。转左,改吏部,掌詹府事,寻迁礼部尚书。‎ ‎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 ‎.、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累章上,乃许。‎ ‎  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卒,年六十三。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节选自《明史·于慎行传》)‎ ‎  【注】①鹿鸣宴:科举制度中规定的一种宴会,②夺情:朝廷于大臣丧制未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素服治事。③簪履:簪笄和鞋子,常喻指卑微旧臣。‎ 参考译文:‎ ‎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今山东平阴县)人。17岁时乡试中拳。御史想在鹿鸣宴上为他举行加冠礼(即成人之礼),他以未奉父命而婉言谢绝。隆庆二年成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万历初年,《穆宗实录》编成,他被推荐为修撰,担任日讲官。按旧例,都用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官吏充当日讲官,没有到史官这一级别的。于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都以史官得到这一职位,有不同一般的命数啊。曾经讲课完毕,皇帝拿出御府的图画,叫讲官分别赋诗题字。慎行不擅长写字,自己写成诗后,委托人写在上面,把实际情况全部告知皇上。皇上很高兴,曾写了“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他,词林传为盛事。‎ ‎  御史刘台因为弹劾张居正被逮捕,同僚朋友都躲避他,只有于慎行去探视他。筝到张居正授意门生“夺情",于慎行与目僚上书劝谏,吕调阳阻止,没能上书。张居正听了之后根生气,有一天对于慎行说:“你是我所厚爱的学生,也做这样的事吗?"于慎行从容地回答说:“正是因为你厚爱我的缘故啊!”张居正听了很不高兴。不久,于慎行因为疾病归乡。张居正死了之后,于慎行被重新起用,官复原职。当时张居正家道已经败落,侍郎丘裤前往登记家产、抄没全家。于慎行写信给丘裤,说张居正的母亲年事已高,孩子们再没有家,困苦潦倒,令人悲伤,应该推行贤明的君主不轻易离弃的恩德,顾全大臣的旧日情分。言词非常诚恳,当时人们评论他,认为他做得对。 ‎ ‎  于慎行清楚熟悉典章制度,大的礼制多由他来裁定。在此之前,嘉靖年间孝烈后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迁庙于仁宗,穆宗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又迁庙于宣宗。于慎行认为不合礼制。写《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的旧例作为依据,他的语言明晰而实在。事情虽然没有被实行,但是有见识的人都佩服他懂礼制。他叉说:“南昌、寿春等十六位王,世次已经很远,应该另外在陵园祭祀,不应该享受在太庙祭祀。”也废止而没有实行。‎ ‎  万历十八年正月,上书请求早立太子,接受教育。到了冬天,又上书请求。皇帝很生气,两次降旨严厉指责。于慎行不为所震慑,第二天叉上书说:“册立太子是我部掌管,我们不说,过失应归到我们身上。希望皇上赶快定下大计,我宁可弃官归里。”皇上更加不高兴,拿要挟君主怀疑圣上、使国家的根本混乱来责难他,把礼部下属官员都停了俸禄。山东进行乡试,预先传出了主持考试者的名字,不久果然如此。进言者于是就弹劾礼部,官员都停了俸禄。于慎行决定引咎辞职。奏章多次呈上,皇帝才准许了他的请求。‎ ‎ 在家呆了十多年,里外之人多次举荐,(他)都回绝了。去世时,享年六十三岁。赠于太子太保,谥号为文定。‎ ‎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异数也 数通使相窥观 B.属人书之 衡少善属文 C.幸速决大计 而君幸于赵王 D.累章上,乃许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答案:(2分)D(A数量;shuó多次B.吩咐;连缀,写文章C.希望;宽幸D.答应)‎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 B.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 C.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 D.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 答案.(2分)B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冠之”即为加冠。古代男子一般在二十岁举行加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叫做冠。‎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执掌全国疆土、赋税、礼仪、祭祀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礼部尚书。‎ C.在古文中,“授”“除”“拜”表示授予官职,“擢”“进”“陟”表示官职的升迁,“谪”“放”“出”常表示降职。‎ D.“乡试”又称“秋闱”是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中试者被称为“举人”。‎ 答案:(2分)B(“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执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的是“户部”。)‎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于慎行为人诚实。他因不长书法,便委托人在宫藏图画上书写,并将实情告以皇帝,得到皇帝赞赏。‎ B.于慎行正直坦荡。他不因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法上疏劝阻。‎ C.于慎行宽仁大度。张居正被追究论罪后,于慎行致函前往逮捕他的侍郎丘木舜,为张母及诸子求情。‎ D.于慎行奉公尽职。于慎行不顾皇帝的恼怒和责难,多次上奏请求建立东宫,让嫡长子出宫接受讲读。‎ 答案.(2分)C(“前往逮捕他”错,原文“待郎丘木舜往籍其家”,是前往抄家。)‎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3分)‎ ‎(2)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3分)‎ 答案(6分)①(3分)按(先朝)旧例,都是由翰林大臣负责日讲,没有涉及史官的事。(故事:古今异义,旧例;率:重点虚词,全、都;直,通假字,“值”,当值,负责;各1分)‎ ‎②(3分)皇上更加不高兴,拿要挟君主怀疑圣上、使国家的根本混乱来责难他,把礼部下属官员都停了俸禄。(益:更加;责以要君疑上,介宾后置句;“淆乱”,使动用法,使……混乱,“夺”即停发。各1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宗端修,字平叔,汝州人。章宗避睿宗讳上一字,凡太祖诸子皆加“山”为 “崇”,改“宗”氏为“姬”氏。端修好学,喜名节,中大定二十二年进士第。明昌间,补尚书省令史。承安元年,监察御史孙椿年、武简职事不修举,诏以端修及范铎代之。是时元妃李氏兄弟干预朝政,端修上书乞远小人。上遣李喜兒传诏部端修:“小人为谁,其以姓名对。”端修对曰:“小人者,李仁惠兄弟。”仁惠,喜兒赐名也。喜兒不敢隐,具奏之。上虽责喜兒兄弟,而不能去也。四年,复上书言事宰相恶之坐以不经台官直进奏帖准上书不以实削一官期年后叙。章宗知端修不为众所容,释之,改大理司直。泰和四年,迁大理丞,召见于香阁。上谓端修曰:“汝前为御史,以干能见用。汝言多细碎,不究其实,尝令问汝,亦不汝罪。及为大理司直,乃能称职,用是擢汝为丞,尽乃心力,惟法是守,勿问上位宰执所见何如,汝其志之!”知大同府纥石烈执中陈言,下大理寺议。端修谓执中言事涉私治罪。诏以端修别出情见不当,与司直温敦按带各削一官解职。久之,为节度副使,卒官。   端修终以直道不振于时,自守愈笃。妻死不复更娶,独居二十年,士论高之。汝州司候游彦哲将之官,问为政。端修曰:“为政不难,治气养心而已。”彦哲不达,端修曰:“心正则不私,气平则不暴。为政之术,尽于此矣。”‎ ‎ (选自《金史·列传第三十八》)‎ 翻译:宗端修,字平叔,一字伯正,金朝汝州人。章宗为避睿宗名讳上的一字,凡是太祖的各个子嗣都加“山”字改为 “崇”,把“宗”氏改为“姬”氏。他聪慧好学,极爱名节,大定二十二年(公元 1182年)中进士,明昌年间,他被补阙担任尚书省令史一职。承安元年(公元1196),监察御史孙椿年、武简在职期间没有尽到职责,皇帝下诏让端修和范铎代替他们。这时,章宗的元妃李师儿十分得宠,师儿的哥哥李喜儿(曾作过强盗)、弟弟铁哥也经常在朝中奔走干预朝政,贪污受贿,徇私卖法,无恶不作。群臣惮于师儿的权势,敢怒而不敢言。端修便上书要皇帝“远小人”。章宗故作不知,派李喜儿去问端修小人到底是谁。端修对着他喜儿的面大声直说:“小人就是李仁惠兄弟。”仁惠,是李喜儿 被赐的名字!”喜儿不敢隐瞒,就全部如实告诉章宗。皇上虽然责备喜儿兄弟,却不能离开他们。‎ 承安四年(公元1199年),端修又上书言事,让宰相忌恨,被宰相董师中责以“越级上书,上书不实”而削官。满一年后复职。章宗知道端修太耿直不被其他朝官所容纳,就让他到地方任职,改任大理司直。泰和四年,升职为大理丞,受皇帝在香阁召见。皇上对端修说:“你以前担任御史,因为能干被重用。你上书的言论中很多是细枝末节,没有触及到事情的本质,我曾经也质询过,也没有怪罪你。等到你担任大理司直,才能称职,因此提拔你担任大理寺丞,竭尽你的心力,只有遵守法度,不要问朝官官阶有多大是否被器重,你一定要记在心里!”大同知府纥石烈执中上书言事,皇上把他的案子下放到大理寺进行审议。端修说执中所议的事涉及私利并治了他的罪。皇上下诏认为端修另有隐情处理不当,就把他与司直温敦按带各削一官,解除了他们的职务。很久以后,任命他担任全州节度副使,最后死于任期内。‎ 端修知道自己太直,为当时所不容,但对自己的操守要求越来越严。妻子死了,独居20年不再娶妻,当时的士大夫们都说他品德高尚。司侯游彦哲将赴汝州上任,就为政之道向端修请教。他说:“为政并不难,只要治气、养心就行了。”彦哲听了不甚理解,他解释说:“养气就是心要正,心正则无私;治气就是要气平,气平则不暴。无私又不暴,还搞不好政务吗?为政的方法,全都在此啊。”‎ ‎15.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干能见用 见:被 B、亦不罪汝 罪:责怪 C、彦哲不达 达:畅达 D、自守愈笃 笃:严格 答案:C ‎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复上书言事宰相/恶之坐/以不经台官直进奏帖/准上书不以实削/一官期年后叙 B. 复上书言事/宰相恶之/坐以不经台官直进奏帖/准上书不以实/削一官/期年后叙 C. 复上书言事宰相/恶之/坐以不经/台官直进奏帖/准上书不以实/削一官/期年后叙 D. 复上书言事/宰相恶之/坐以不经/台官直进奏帖/准上书不以实削/一官期年后叙 答案:B ‎ ‎1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避讳,是指人们对皇帝、官长以及尊亲长辈的名字,不能直接说出来或写出来,而要改字、空字或缺笔三种方法来表现,以示尊敬。如第一段中改“宗”氏为“姬”氏就是用改字的方式来避讳。 B、隋唐时,最高政务机构为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六部制沿用至清末。 C、‎ 年号纪年法,是纪年的一种方式,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历史上也出现一个皇帝多次改年号的情况。如文中的“承安”“泰和”都是章宗的年号。 D、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称号,二甲赐“进士出身”称号;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称号。从文中“中大定二十二年进士第”一句可知宗端修在殿试中考中了一甲。‎ 答案:D ‎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每小题3分)。‎ ‎①上虽责喜儿兄弟,而不能去也。‎ ‎②及为大理司直,乃能称职,用是擢汝为丞,尽乃心力,惟法是守。‎ 答案:①皇上虽然责备喜儿兄弟,却不能离开他们。‎ ‎②等到你担任大理司直,才能称职,因此提拔你担任大理寺丞,竭尽你的心力,只有遵守法度。‎ 三、诗歌鉴赏和诗文默写(18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①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①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19.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  )‎ A.这首吊古诗作,主旨是抒发诗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 B.首句借暮卧鸦乱飞的描写,衬托今日梁园的颓败。‎ C.第二句中“三两家”是虚写,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梁园的萧条。‎ D.尾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恢复梁园昔日繁盛的愿望。‎ 答案:选D。‎ ‎20.请简要分析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4分)‎ 答案:诗中主要运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诗人将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的描写之中。一二句从视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在。傍晚时分,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写尽了梁园的衰败。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三四句用树的无知反衬有感觉之人观园后的沉痛,用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依旧的乐景反衬了梁园颓败、人事已非的悲情。‎ ‎(二)名篇名句默写(12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好古文”,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1. ‎(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羽扇纶巾”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樯橹灰飞烟灭”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4)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5)《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踮起脚极目远望,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屈原在《离骚》中形象地揭露当时嫉贤妒能的社会风气的句子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第Ⅱ卷 四、语言文字运用(22分)‎ ‎2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虽然周先生家的家境殷实,但他们多年来一直卧雪吞毡,自己种蔬菜,主要吃大米和面条,很少吃肉。‎ ‎②《朗读者》这档开播即火的节目,再次让董卿成为炙手可热的屏霸,为这个端庄大气,而又满腹诗书的女子圈粉无数。‎ ‎③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作风建段的有效方法,用锲而不舍的韧劲打持久战,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④李彦宏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跟风、赶潮流,你吃到的很可能是剩下的残羹冷炙。‎ ‎⑤北京大学120周年华诞庆典,学子们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校庆活动,优秀师生济济一堂为母校庆生。‎ ‎⑥《后来的我们》终于在千呼万唤中与观众见面了,该片在上映首日就破了国产爱情片预售成绩的记录。‎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答案:A(卧雪吞毡:原指汉代苏武被匈奴幽禁,睡在雪地里,吃毛毡,却坚贞不屈。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属于对象用错。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前面用“吃到“…剩下的”‎ 修饰,语意重复。济济一堂:济济,人多的样子;堂,大厅。形客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千呼万唤:比喻多次呼唤,再三催促。)‎ ‎2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组建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是党中央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重大决策。‎ B.第二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颁奖典礼,是设在颇具文艺范的市图书馆举行的,现场揭晓了获奖名单。‎ C.从《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这类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文化节目,赞不绝口,圈粉无数。‎ D.《北京青年报》发表的文章认为,虚假的“爱心助农”,在利用公众爱心的同时,当地的品牌形象也影响严重,既伤心又伤农。‎ 答案 A(B,句式杂糅,“是设在……”和“是在……举行的”,两种句式杂糅。C.搭配不当,不能说“这类文化节目赞不绝口”,是观众对节目赞不绝口,可改为“令人赞不绝口”;D项介词残缺,在“当地”前面加“对”。)‎ ‎24.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期,周而复始。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又称生肖纪年法。(4分)‎ ‎ 1898年用干支纪年是戊戌年,康有为、梁启超发动“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事件。2017年春节,一位先生书写了一条幅,时间落款用干支纪年就为“______”年,生肖纪年应是(______)年。2018年春节这位先生若又书写一条幅,时间落款,用干支纪年是(______)年,生肖纪年应是(______)年。‎ ‎【答案】  丁酉  鸡  戊戌  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化常识综合能力。我们知道2017年是“丁酉年”,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生肖纪年法是“用12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十天干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生肖依次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根据2017年为“丁酉年”,“酉”为鸡,所以2017年生肖纪年是鸡年。2017年用干支纪年是“丁酉年”,“丁”后为“戊”,“酉”后为“戌”,所以2018年用干支纪年是“戊戌年”。“戌”对应的生肖是狗。所以2018年用生肖纪年是狗年。还可以根据1898年是戊戌年,六十年为一轮回,今年恰是戊戌变法120周年。‎ ‎25.阅读名著并完成以下的题目。(14分)(填空每空1分)‎ ‎(1)《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遥,原名叫 。本书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 和 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 ‎(2)《平凡的世界》全文共三部,请各用一段话概括这三部的主要情节。要求:概括时要先写上大概的年代或年份、再写上主要人物的名字、事件的经过等信息。概括的每一部的情节内容不少于50字。‎ 参考答案:1.王卫国 孙少平 孙少安。‎ ‎2. 第一部: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尊;后对处境相同的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产生情愫,被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与郝红梅关系渐变恶劣,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教师。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女儿,县城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却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与勤劳善良的秀莲相亲并结了婚,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己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他的女友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润叶远离她不爱的丈夫到团地委工作,引起钟情痴心的丈夫酒后开车致残,润叶受到内疚回到丈夫身边,开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润生也已长大成人,他在异乡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逅,终于两人结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 第三部:1982年孙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成了一名优秀工人。可是,就在孙少平与田晓霞产生强烈感情的时候,田晓霞却因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献身了,后来田福军给孙少平发了封电报,少平悲痛不已。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通过几番努力,终于成了当地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头人。但是祸不单行,少安的妻子秀莲,在欢庆由他家出资一万五千元扩建的小学会上口吐鲜血,确诊肺癌。润叶生活幸福,生了个胖儿子,润生和郝红梅的婚事也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承认,并添了可爱的女儿。27岁的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英俊面容尽毁,却遇少时玩伴金波之妹告白,少平为她的前途与自己的感情选择拒绝……他们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面对了现实,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新的生活与挑战。‎ (3) ‎《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 (国家)。主角人物是一位叫 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 的小男孩。这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 ‎ 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二天钓到一条体重 磅的大 马林鱼。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又有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不得不把它们一一杀死,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做为武器。但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头。‎ 答案:古巴 桑地亚哥(圣地亚哥) 马诺林 84 1500 主题: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意思对即可)‎ 五、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倾心付出下,郴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城市变美了,人居环境更好了,市民文明程度提高了。但在迎国检前的‎2017年9月14日上午,郴州市收到中央文明办“取消郴州市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参评资格”的通知,其中,导致郴州市被“一票否决”取消参评资格的重大安全事故就是王仙岭景区“4·3”重大翻车事故。‎9月15日,郴州市委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会议通报了郴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情况,会议强调,郴州文明创建工作将绝不动摇,更不放弃。消息公布之后,广大市民热切关注,一时间,网上热议不断。‎ ‎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例文:咬定青山不放松 ‎ 由泰山南麓北上,走不多远,便有一怪松从峭壁间斜着横生出来,人称“迎客松”。有人说,迎客松的奇在于泰山的神明福地,详乐仙云;也有人说,迎客松的奇在于泰山的嶙峋陡峭,奇崛坎坷。现实生活中,与之很像的便是人们常常乐道的“环境与成才”。有人认为,好的环境造就人才;然而,也有的人认为,艰苦的环境磨练人才。但是,我认为,能否成才不在于环境的好坏,关键在于自己能否“咬定青山不放松”。‎ ‎ 让我们接着回到那斜出的怪松吧。的确,泰山的仙山仙水,地势险要似乎都是迎客松神奇的根源。可是,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设想,假如没有这棵松树,那么还有什么可神奇的呢?然而,光有松树也是不行的,它还得有松树的秉性,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魄,一种“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豪爽刚强,这--是它作为一棵松树决定的。由此可见,迎客松的神奇从根本上说来源其内在的品性,来源于它刚强的性格,这--是由它自己决定的。‎ ‎ 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孟母三迁”‎ 这一千古佳话似乎在说明好的环境对于人成才的重要性,然而我认为其更深一层的含义是,环境的变迁激励了年幼的孟子,使其坚定奋发图强的信念。这里,好的环境并非决定了孟子的成才之路,环境的变化只是起了催化的作用。“孟母三迁”更说明了这一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孟子拥有了刻苦奋斗的精神。于是乎,正因为日后孟子的一首千古绝唱,“孟母三迁”也随之流传千古。可见,孟子的成才不仅仅在于他拥有一个好的环境,更在于他拥有了一颗执著进取的心,就像前文那棵怪松一样深深地咬住了“青山”。‎ ‎ 现今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正日趋一致。每天,同学们都一如既往地走进教室,听一样的老师讲一样的课,为什么有人会成才,而有的人就注定碌碌无为呢?这正是因为决定人成才的关键因素是人,而非环境。这就好比温度再合适,石头也孵不出小鸡;即使在温室中,小草也绝长不成参天大树,而决定一个人是“鸡蛋”还是“石头”,是“小草”还是“大树”的因素便是这个人自己。闹市中手捧《三国》的年少的毛泽东,走路时不忘背单词的周总理,放牛时也不辞辛苦读书的年青的丘吉尔,这些尽人皆知的故事说的正是这样一个道理--人成才与否,关键在于他是否拥有一颗恒心,一颗执著进取的心,而这--是一个人自己所决定的,而非环境的好坏。‎ ‎ 我们青少年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向那些保有坚定信念的人学习,我们自己也应该拥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心。我们要像那迎客松一般“咬定青山不放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繁华闹市中,“任尔东西南北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好成功的第一步。‎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本题所给的材料是则社会新闻。新闻讲述郴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时,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城市变美了,人居环境更好了,市民文明程度提高了。但是在迎国检前,郴州市收到中央文明办“取消郴州市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参评资格”的通知。原因是重大安全事故——王仙岭景区“4-3”重大翻车事故。然后郴州市委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会议除了通报郴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情况外,还强调文明创建工作将绝不动摇,更不放弃。根据分析,材料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郴州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取得实效,却在迎检前夕因王仙岭景区“4-3”重大翻车安全事故取消参评资格。二是郴州市委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强调文明创建工作将绝不动摇,更不放弃。根据这个两个关键点,作文时可以有以下立意:①安全重于一切,安全无小事;②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建设;③看问题要全面,不能过于绝对化;④注重细节;⑤什么真正文明;⑥坚持,执着,咬定青山不放松;⑦文明创建,是为老百姓办实事。‎ ‎ ‎ ‎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