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1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山东专用):第15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与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学案
第15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与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学科指导意见] 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考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知识点一 世界多极化趋势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背景 (2)形成: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3)发展: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 (4)影响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 (2)表现:1956~1972年期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2)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①召开: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②内容: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3)影响 4.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共同构成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20世纪70年代)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知识点二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两极格局瓦解: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冷战”宣告结束。 2.“冷战”后的世界形势 (1)特点: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但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原因 ①缓和:两极格局瓦解,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 ②动荡 3.多极化趋势加强 (1)表现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但地位相对削弱。 ②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2)影响 苏联解体对美国是灾难 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构图解史】 欧洲“一体化” 信息提取: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于经济领域并逐渐扩大到政治、军事方面。 【漫画说史】 美欧关系的演变 信息提取:欧洲通过联合,实力得到增强。欧美关系由受美国控制到欧洲坚持独立自主,要求摆脱美国控制的变化。 【构图解史】 不结盟运动 【漫画说史】 二战后美日关系的演变 《美日邦交之透视》 1987年《时代》封面 信息提取: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对美国态度逐渐强硬。美日关系是既合作又斗争。 【漫画说史】 苏联解体的原因 信息提取: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根本原因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外部原因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探究1 从“唯物史观”角度解读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1)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表现: 当今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其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3)现状: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4)意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进程符合时代进步,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在建立多极化政治格局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应该遵循平等、合作、互利的原则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 (2017·天津文综,11)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 解析 材料中的条约签署为两德统一创造条件,并最终促成了两德统一、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以及促使全球化进程加快,可见B、C、D三项内容均是这一事件的影响而不是背景。根据题意可知,在两德统一过程中,四大国发挥了重大作用,可见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A项正确。 答案 A 探究2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多极化是指当今世界存在多个力量中心,处于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迄今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③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④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国这一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俄罗斯经济的振兴及大国地位的恢复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 (2)影响 ①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潮流。 ③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2019·山东日照模拟)20世纪60、70年代,关贸总协定相继通过一系列决议,主要内容有在关税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以普惠制待遇,为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提供方便,允许发展中国家之间实行互惠关税而不给予发达国家等。这表明( ) A.全球化推动着世界市场体系走向公正合理 B.发展中国家掌握了世界贸易政策的话语权 C.亚非拉经济发展大大改变了原有经济格局 D.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冲击着旧的经济秩序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发展中国家获得普惠制待遇,而不是突出全球化的作用,故A项错误;欧美发达国家掌握着世界贸易政策的话语权,故B项错误;原有的经济格局仍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导,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冲击着原有的经济格局但未“大大改变”,故C项错误;发展中国家的兴起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冲击着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秩序,故D项正确。 答案 D 探究3 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国家之间建构起超国家的地区合作机制,需要国家将某些主权让渡给超国家的地区机制,否则无法实现真正的一体化。这是区域一体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新现象、新趋势。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核心论点:随着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主权让渡成为地区合作机制的重要内容。 (2018·河南八市质检)有人用一幅漫画(如下图)来形容目前的“欧洲局势”。漫画意在表明( ) A.美苏对峙使欧洲分裂 B.欧盟的分歧无法弥合 C.欧盟国家的联合困难重重 D.多极化趋势曲折漫长 解析 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结束,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默克尔的难民政策导致欧盟内部出现了分歧,而非分歧无法弥合,故B项错误;欧盟内部对难民的不同态度造成成员国之间的联合存在困难,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及欧盟,未提及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势力,故D项错误。 答案 C 考法1 从新兴力量崛起的角度考查世界多极化 【考题1】 (2018·课标全国Ⅰ,35)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 A 『』 ★明立意 从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变化最大的是非洲加入联合国的国家数量,说明联合国成为第三世界新兴国家的平台。 ★清误区 本题属于图表型选择题,难度适中。材料能够说明参加联合国的国家交往或联系增强,但不能说明经济区域化的发展状况,因为参加联合国的国家同样可以实行贸易保护或关税壁垒政策。 考法2 从史论结合角度考查世界多极化 【考题2】 (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因为,世界史视野下的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这些事件论其影响虽然不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事件,但是它们作为阶段性的事件对于世界历史发展同样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起到了一个标志性的作用,能够使我们较为清楚地看到世界现代史的发展线索。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世界历史进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两例变化或事件作为论据,并结合材料所述观点进行论述。(要求: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 观点: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这些事件可以表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分界线。 论述: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大增加了国际上争取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力量,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再比如,1967年,西欧六国建立欧洲共同体;随着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深入,欧共体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总之,以上史实都大大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走向。因此,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 『』 ★关键信息 信息 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得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实践,这些事件表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分界线。 ★思路点拨 结合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对中国或世界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改革开放、欧洲一体化进程、日本的崛起、中美外交关系的改善、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等方面进行阐述。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湖北重点中学起点考试)1989年7月,危机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唐纳后来在与莫斯科讨论1962年古巴导弹事件时得出结论:“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无核的世界。”这表明( ) A.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误会产生的偶然事件 B.美国寻求解决古巴导弹危机带来美苏关系僵局 C.古巴导弹危机客观上促进了世界无核和平运动 D.美苏在古巴危机事件中错误行为已经达成谅解 解析 据材料“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无核的世界”可知,古巴导弹危机客观上促进了世界无核和平运动的开展,美苏两国不敢轻易动武,故C项正确。 答案 C 2.(2018·湖北华中名校押题卷)20世纪7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实力相对上升,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因此这两个国家的币种也成为国际上最坚挺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日元、马克和美元已经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意味着( ) A.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B.美国经济衰落逐渐落后于德日 C.美元不再被国际经济体系认可 D.美国大力扶植德日经济的发展 解析 日本、德国的崛起,使美国经济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反映了经济多极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美国的经济一直领先于德日,故B项错误;美元始终是国际通用货币,故C项错误;美国在战后一度对德日扶持,但到了70年代,美国已经不再扶植德日,故D项错误。 答案 A 3.(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模拟)有学者认为,与欧洲的冷战对抗不同,亚洲的冷战给诸如印度、印尼、缅甸等新兴国家相对宽松的空间,他们被殖民的历史构成了共同的身份认同,这些本身拥有多样性文化的国家汇聚在一起,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舞台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上述评论揭示了( ) A.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影响世界局势 B.冷战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失衡的表现 C.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与现实原因 D.美苏两极对峙阻碍新兴国家的独立 解析 由“亚洲的冷战给诸如印度、印尼、缅甸等新兴国家相对宽松的空间,……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舞台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可知,这股政治力量指的是不结盟运动,故C项正确。 答案 C 4.(2019·“超级全能生”联考)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开放当天,有数十万东德人涌进西德,此后两天,又有100多万人跑到西德,许多人在西德滞留不归。有人说,德国的统一不是用手来表决,而是用脚来表决的。这反映了德国统一( ) A.符合当时德国历史发展趋势 B.肇始于两德之间的人员往来 C.由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决定 D.得益于美国的和平演变政策 解析 由“数十万东德人涌进西德,此后两天,又有100多万人跑到西德,许多人在西德滞留不归”可知,东德渴望德国统一,故A项正确。 答案 A 5.(2019·广东百校联考)美国的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说:“美国体系的大多数内容是在冷战期间出现的,并成为美国遏制全球性对手前苏联的努力的一部分。一旦那个对手倒下,而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布列津斯基意在说明( ) A.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 B.单极世界比两极世界更加稳定 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D.世界格局应从整体的角度考虑 解析 由材料“一旦那个对手倒下,而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可知,布列津斯基认为苏联解体后,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故A项正确。 答案 A 6.(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1999年12月,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通过了“加强欧洲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的报告”,并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使其可以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行动,这表明欧盟( ) A.彻底摆脱了北约影响 B.开启了“一体化”进程 C.防务一体化正式启动 D.仍然警惕“东方”威胁 解析 据材料“1999年12月,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通过了‘加强欧洲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的报告’,并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使其可以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行动”可知,欧盟的防务一体化由此开始起步,故C项正确。 答案 C 7.(2018·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7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当时(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解析 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发展”概念到20世纪70年代提出“发展权”概念,20世纪80年代通过“发展权利宣言”,可见发展成为国际共识,这是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紧密相连的,多极化趋势下各国开始注重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 A 8.(2019·福建福州一中模拟)有学者指出:“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美俄关系的发展取决于美国 B.中、美、俄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C.中美关系的重点取决于俄罗斯 D.中俄关系的变化影响着中美关系 解析 通过题干论述中、美、俄三国的关系,即“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说明三国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故B项正确。 答案 B 9.(2019·山东淄博模拟)198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个决议,美国只有24次是居于得胜的一方。有19个决议案,惟有美国投了反对票。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欧盟与日本挑战美国霸主地位 B.苏联在综合国力上赶上美国 C.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作用增强 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解析 欧盟成立于1993年,故A项错误;苏联综合国力没有赶上美国,故B项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力量日渐增强,冲击了两极格局,故C项正确;1982年还是两极格局,故D项错误。 答案 C 10.(2018·甘肃张掖一诊)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 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解析 该课题涵盖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及俄罗斯等主要世界力量点,可推断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有关。C项表述错误,故选D项。 答案 D 11.(2019·山东烟台模拟)2017年12月21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会议,就要求美国撤回将其使馆迁往耶路撒冷并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的议案进行投票表决。决议草案最终以128票赞成、9票反对和35票弃权获得通过。这反映出( )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世界经济政治秩序日趋合理 C.美国超级大国地位严重削弱 D.联合国职能发生了重大改变 解析 材料中“要求美国撤回”“最终以128票赞成、9票反对和35票弃权获得通过”反映了对唯一超级大国的制约,故A项正确;材料中“使馆迁往”未涉及经济秩序,故B项错误;材料中“美国撤回将其使馆迁往耶路撒冷并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的议案”的单一事件无法说明超级大国地位严重削弱,故C项错误;材料中“耶路撒冷”问题本来就是联合国决议规定,故D项错误。 答案 A 12.(2019·江苏盐城模拟)2018年4月13日,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以作为对之前叙东古塔地区发生“化学武器袭击”的回应。对此,俄、叙表示谴责,称打击是非法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对军事行动表示支持。4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也未能通过相关决议草案。由此说明( ) A.联合国主要由发达国家操纵 B.多极化格局面临着严峻挑战 C.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D.霸权主义导致国际局势动荡 解析 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这是霸权主义行为,引发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故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2018·山东德州考前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因脑溢血突然病逝,杜鲁门继任总统后,于4月20日和23日连续召开会议,决定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4月23日,杜鲁门接见前来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大会的莫洛托夫时,一再指责苏联违背雅尔塔协定,要求改组波兰政府,并威胁说不这样做将严重动摇美苏合作的决心。苏联在东欧问题上拒绝让步,美国打起“贯彻被解放的欧洲宣言”的旗号,坚持要求东欧国家实行“自由选举”。8月18日,国务卿贝尔纳斯发表声明,公然恫吓说若不容纳“一切重要的民主分子”参加政府,美国将不承认保加利亚政府,也不与它缔结和约。 ——摘编自《美苏冷战对峙与两极世界的形成》 材料二 1969~1985年前后的近20年时间里,在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两极进入了相互争夺和缓和的新阶段。虽然这一阶段无论是以争夺为主,还是以缓和为主,或者两者兼备,是苏攻美守还是美攻苏守,美苏两极格局仍未发生根本的转折,但是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突变已在悄悄地酝酿着。 ——摘编自黄安年《雅尔塔体系与美苏两极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后美苏关系的新动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归纳大国演变的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答案 (1)新动向:双方由战时盟友演变为竞争对手,尤其是在欧洲的争夺加剧。原因:苏联实力不断增强及在世界影响增大;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美国希望称霸世界。 ( 2)规律:大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是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基本因素。论证:二战后,美苏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对世界其他力量中心起着支配作用,形成了美苏两极国际关系格局,尽管双方争霸态势常有演变,但这一根本格局没有改变。同时,随着第三世界的兴起、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以及苏联改革逐渐步入死胡同,多极化的趋势在逐步形成。 14.(2018·广东韶关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所谓“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有三个支柱:一是美国价值观,二是美国军事同盟体系,三是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机构。中国不可能全盘接受这个秩序,中国讲的“国际秩序”指的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一系列国际机制、法律体系和原则规范。中国对现行国际秩序有归属感,是创建者之一,也是获益者和贡献者,同时也是改革的参与者。……大家不要试图用美国的形象来评价中国,中国不会成为另一个美国,世界上有一个美国就够可以了。 ——摘自新华社慕尼黑2016年2月13日电 联系所学知识对材料中“三个支柱”包含的内容分别做适当扩展,结合史实说明作者对美国的立场。 答案 扩展:美国价值观:民主、自由、人权;军事同盟:北约、美日同盟;国际机构:联合国及安理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立场:作者认为,中国不能全盘而是部分接受“美国的世界秩序”,因为世界需要美国。中国不能全盘而是部分接受:美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别国,搞和平演变;利用北约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利用旧经济体系,掠夺财富。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接受联合国体系。世界需要美国:历史选择了美国是因为其是最强大的国家,很多历史责任要美国担当,不少国际事务要美国主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