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02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文)卷·2019届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10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2017
静海一中2017-2018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文(10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 2. 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2-3分,并计入总分。 知 识 技 能 学习能力 习惯养成 总分 内容 区域和区域差异 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问题流域开发 规律总结 (卷面整洁) 100 分数 45 15 20 20 2-3 第Ⅰ卷 基础题(共8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右图,完成1-3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的区域特征为(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3.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 A.土壤与植被 B.水文与植被 C.地形与气候 D.地形与水文 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4-5题。 4.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5.C区从西往东,植被依次为( ) A.荒漠—荒漠草原—森林—草原 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草原—森林草原—荒漠—绿洲 D.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 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 A.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 B.②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 C.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区 D.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到②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 B.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 C.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渐递增 D.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 读“某地区示意图”,完成8-9题。 8.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9.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11.图中①⑤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荒漠化、水土流失 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12.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 B.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 跨区域的资源前提是市场需求 根据下图中甲、乙、丙的数值,回答13-15题。 13.有关甲、乙、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 B.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西、中、东部地区 C.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甲 D.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乙 14.乙省区所在的地区,其特点有( ) ①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粮、棉、油的重要产区 ③我国的海洋水产区都分布在这个地区 ④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5-17题。 15.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16.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17.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18-19题。 18.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19.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A.≥10℃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20.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下列治理措施相适应的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打坝建库----a B种草放牧---b C平整土地---c D修筑梯田---d 21.该图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 A. 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 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 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 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解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第22题。 22.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丰富 C.乙地区区位指数小于 10 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劣 D.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下图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23-25题。 23.与白尼罗河流域相比,青尼罗河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是( ) A.峡谷多,落差大,水能丰富 B.结冰期短,发电时间长 C.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 D.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 24.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地区的影响可信的是( ) A.携带泥沙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B.洪涝灾害增加,造成巨大损失 C.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 D.沿岸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盐碱化减轻 25.通过对其进行梯级开发,该流域适宜发展的工业是( ) A.甘蔗制糖 B.精密仪器 C.高档家具 D.有色冶金 26.下图为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图。每个气候资源类型以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左起第一位为水分资源,中间一位为热量资源,右边一位为光资源,数字1~4分别表示资源的质量等级。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对比分析青藏高原、西北内陆、四川盆地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各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5分) 青藏高原 西北内陆 四川盆地 优势 水资源丰富 劣势 热量不足 水源缺乏 农业发展策略 大力发展生物技术等 (2)从图中看出,华北平原并不十分缺水,请你具体分析一下华北平原缺水的原因。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6分) (3)填表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缺的对策及其理由。(3分) 对策 理由 开源方面 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中、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东部地区科技水平高 节流方面 区际协调 27.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河南省河流和交通相关示意图 材料二 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 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方法规律提炼题组:判断河流航运价值的高低可以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分析,但是要活学活用,学会运用材料分析问题。 (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2分) (2)分析河南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4分) (3)根据材料概括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2分) 28.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2013年9月29日,西气东输三线东段隧道工程第三标段17座隧道全部贯通,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2014年建成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西三线干线管道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首站,东达广东省韶关末站。与西二线相同,中亚天然气仍是西三线的气源地。 材料二 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 (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指出中哈输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不当易造成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2分) (2)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与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合作是重点之一,试分析其优势有哪些。(3分) (3)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建设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何意义?(3分) 第Ⅱ卷 提高题(共20分) 2009年2月1日正式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读图回答1-3题。 1.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关于该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以解决我国南方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B.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 C.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则发展经济林木 D.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 关键环节考核题组:产业转移是看似简单但需要深刻理解的一个重点内容,检测一下你掌握的程度吧!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读图,完成3-4题。 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生产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 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不会出现减少的趋势 D.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4.产品的生命周期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产业转移路径是丙国→乙国→甲国 ②该产业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③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④该产业转移主要反映了资本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回答5-6题。 5.两地所反映的农业景观差异很大,其分界线大致是下列中的( ) A.200 mm等降水量线 B.1月份0 ℃等温线 C.太行山脉 D.大兴安岭 6.造成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市场 7.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完成有关问题。(8分) 材料一 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A)、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B)。 图A 图B 材料二 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C)和图C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年的经济结构表。 图C 黄土高原降水分布 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 (1)结合图B,分析说明图A中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3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2分) 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Ⅰ: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坡。 方案Ⅱ:以植被措施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3)请你在图C的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阐明选择方案的理由。(3分)(学法题) 静海一中2017-2018第一学期高二地理(10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答题纸 第Ⅰ卷 基础题(共80分) 26.(14分) (1) (5分) 青藏高原 西北内陆 四川盆地 优势 水资源丰富 劣势 热量不足 水源缺乏 农业发展策略 大力发展生物技术等 (2) (6分) (3) (3分) 对策 理由 开源方面 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中、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东部地区科技水平高 节流方面 区际协调 27.(8分) (1)(2分) (2) (4分) (3) (2分) 28.(8分) (1) (2分) (2) (4分) (3) (2分) 第Ⅱ卷 提高题(共20分)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分) 7. (8分) (1) (3分) (2) (2分) (3) (3分) 静海一中2017-2018第一学期高二地理(10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答案 1-25 BCCDD CBBDD ACBAB ADCAB CCACD 26.(14分) (1)(5分) 青藏高原 西北内陆 四川盆地 优势 光资源丰富 光资源丰富 劣势 热量不足 光照不足 农业发展策略 将光转化为热量(大棚农业、生态农业) 节水型灌溉农业等 (2) 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不应属于严重缺水地区,但是该区降水集中在夏季,春旱严重;(1分) 人口众多、工业、农业发达,需水量大;(1分) 水资源污染(1分)浪费严重。(1分) 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2分) (3)(3分) 对策 理由 开源方面 开发新能源 节流方面 降低能耗;调整产业结构 区际协调 实施产业转移;能源跨区域调配 27.(8分) (1)甲省河流多为上游河段,水量较小(流速较快);(1分) 甲省很多河流互不连通,未形成河运络(甲省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1分) (2)地处我国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京广、陇海)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4分)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2分) 28. (8分) (1)土地荒漠化(1分)途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被破坏(1分) (2)天然气储量大;我国建交国家,有政治基础;陆上邻国,适于建设管道运输,并且不经过第三方国家,能源安全有保障;与海上运输相比,可以不间断运偷。(一点1分,共3分) (3)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结构,保护大气环境;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一点1分,共3分) 1-6BCDBDB 7.(8分) (1)降水量小于450 mm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大于450 mm时,森林覆盖率会随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600 mm时, 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相对比较稳定)。(3分) (2)该县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该县重工业(包括采掘业)比重很高,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同时还会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2分) (3)甲地应选择方案Ⅱ。理由:甲地降水超过450 mm,提高植被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乙地应选择方案Ⅰ。理由:乙地降水量小于450 mm,植被生长的降水条件较差(在降水量接近450 mm的地区仍有较强的侵蚀力),应以工程措施为主,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被更适宜。(3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