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2-2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科)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1.番茄果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淀粉 B.水 C.核酸 D.脂肪 2.在苹果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2min 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这说明苹果中含有( ) A.淀粉 B.还原糖 C.脂肪 D.蛋白质 3.海带富含碘,细胞逆浓度并消耗能量从海水吸收碘离子的方式属于( ) A.协助扩散 B.胞吐作用 C.主动运输 D.自由扩散 4.下列属于血红蛋白生理功能的是( ) A.传递信息 B.发挥免疫作用 C.运输氧气 D.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5.用绿色荧光标记膜蛋白的鼠细胞与红色荧光标记膜蛋白的人细胞进行融合实验,经 过一定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在融合细胞膜上相互扩散。该现象表明细胞膜具有( ) A.流动性 B.选择性 C.特异性 D.多样性 6.人体内,直接为骨骼肌细胞提供能量“通货”的是( ) A.核酸 B.脂肪 C.ATP D.蛋白质 7.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花卉,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 ) A.周期性 B.稳定性 C.多样性 D.全能性 8.右图为某种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b 点所对应的温度为该酶的最适温度 B.c点时酶因温度过高而失活 C.a 点时酶因温度过低而失活 D.该酶活性随温度从20℃ 上升到40 ℃ 逐渐增大 9.调查种群密度时,研究对象不同,采样方法也不同。以下生物适用于标志重捕法调查的是( ) A.花生 B.草莓 C.丹顶鹤 D.蒲公英 10.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各种信息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 A.孔雀开屏 B.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C.萤火虫发出的光 D.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 11.某人接种了“甲型H1N1 流感”疫苗,一段时间后体内出现了相应的抗体,产生抗体的是( ) A.B 淋巴细胞 B.T 淋巴细胞 C.吞(巨)噬细胞 D.效应B 细胞(浆细胞) 12.扦插葡萄枝条时,保留芽和幼叶的枝条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 ) A.迅速生长 B.产生生长素 C.提高蒸腾作用 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 13.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的是( ) 14.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 ) A.有丝分裂过程中 B.无丝分裂过程中 C.细胞分化过程中 D.减数分裂过程中 15.诱导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四倍体西瓜,常用的药剂是( ) A.盐酸 B.龙胆紫溶液 C.生理盐水 D.秋水仙素 16.在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进行( ) A.DNA 的剪切 B.DNA 的连接 C.DNA 的水解 D.DNA 的解旋 17.农业生产中,果农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一定浓度的2,4-D溶液,获得无子 果实。2,4-D溶液与某种物质具有相似的生理效应,该物质是( ) A.赤霉素 B.脱落酸 C.生长素 D.乙烯 18.糖尿病是一种血糖水平异常的代谢性疾病,许多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某种激素进行治疗。这种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 甲状腺激素 19. 2015年屠哟哟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她的团队研发的治疗疟疾新药—青篙素,每年挽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青篙素可以杀灭寄生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A.淋巴 B.血浆 C.组织液 D.消化液 20.右图是某池塘中草鱼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草鱼种群数量呈“J ”型曲线增长 B. 2-6月草鱼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C.草鱼种群达到K/2值时增长最快 D.草鱼种群数量的K值是200条 21.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 A.河流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22.弃耕的农田很快长出杂草,几年后长出小灌木。该过程属于( ) A.初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生物进化 D.物种形成 23.纯种高秆水稻与纯种矮秆水稻杂交,F1全为高秆。高秆这一性状称为( ) A.显性性状 B.隐性性状 C.性状分离 D.相对性状 24.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伴性遗传病,由位于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该病的遗传特点是( ) A.只有男性患病 B.只有女性患病 C.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D.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25.从一个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100 只果蝇,其中基因型为AA 、Aa 和aa 的个体数量分别是10、60和30。那么,A基因的频率为( ) A.10% B.20% C.40% D.60% 2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27.利用杂交育种可获得抗虫矮秆小麦品种,其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分离 28.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的个体杂交,在完全显性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条件下,其后代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 ) A.5/8 B.3/8 C.1/4 D.1/8 29.与人类语言功能有关的言语区位于 ( ) A.脑干 B.小脑 C.下丘脑 D.大脑皮层 30.右图是反射弧模式图,④表示效应器,⑤表示( ) A.感受器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传入神经 31.下列各项描述中,最能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A.“四大家鱼”可供人类食用 B.森林和草地可调节气候 C.棉、麻可作为纺织原料 D.许多动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32.东晋诗人陶渊明在《种豆南山下》诗中写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互利共生 33.某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多在林冠层活动,山雀、莺等在中层活动,獐、野猪等则林下层活动。这种分层现象属于( ) A.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的水平结构 C.种群的垂直结构 D.种群的水平结构 3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通过突触来完成,突触中信息的传递途径是( ) A.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B.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 C.突触间隙→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D.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5.右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分解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共30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36. (5分)图5是某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及其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l)光合作用在叶肉细胞的_________中进 行,为有氧呼吸提供葡萄糖和 [②]________。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途径是:在 细胞质________中,葡萄糖分解成________ 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 (3)大棚内栽种农作物要适时通风, 这种措施确保叶肉细胞获得充足的 [①] _______________ ,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 37.( 5 分)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A 和a ) 控制,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匹栗色公马与一匹栗色母马交配,生了一匹白色小马(如图6 所示)。请分析回答: (1)马的毛色中,白色是 性状。(选填“显性”或“隐性”) (2)白色小马的基因型为 ,亲本栗色母马的基因型为 。 (3)理论上,这对亲本可生出 种基因型的后代,生出栗色小马的可能性 为 。 38.(5分)图7是DNA 分子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DNA分子中_________(填序号)与磷酸 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四种碱基中, 胸腺嘧啶(T)与_________的数量相等。 (2) DNA分子空间上呈独特的_________结构, 复制时,在___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 氢键断开。 (3) DNA分子中__________(填序号)的排列 顺序千变万化,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 39.(5分)图9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它处于第 营养级。 (2)该食物网中属于次级消费者有 (答出一种即可)。 (3)鹰与蛇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 关系。 (4)在食物链“草→鼠→蛇→鹰”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 (填“递减”或“递增”)。 40.(5分)小海同学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刺激,迅速缩腿。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以及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足部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其神经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如图6-2所示),由外正内 负转变为 ,产生兴奋。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 。 (2)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 (填写图6-1中字母)→传出神经→效应器;该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 (填“肌肉”或“腺体”)组成。 (3)小海缩腿后惊叫:“哎哟,好疼!",这说明伤害性刺激可传导到 ,产生痛觉。 41. (5分)日常生活中,酵母菌常用被用于发面制作馒头,这是因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酵母菌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馒头的蓬松度与二氧化碳的气体量有关。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气体量的影响,设计了如图10-1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气体量有影响。 【实验原理】温度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强度,导致二氧化碳释放量发生变化,引起装 置中试管内压强变化,从而导致毛细管液滴移动。 【实验过程】使用两组相同的装置,分别放置在15℃和25℃条件下,记录液滴的初始刻度值为0;每隔一段时间,分别记录两个实验装置中液滴的刻度值。 【实验结果】(说明:周围环境中温度、压强等因素对液滴移动的影响忽略不计。) 记录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15℃条件下记录液滴的刻度值(mm) 0 3 5 8 12[] 16 20 23 27 25℃条件下记录液滴的刻度值(mm) 0 5 11 16 21 27 32 37 41 请分析回答: (1)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观察到毛细管中液滴向 (填“→”或 “←”)移动。 (2)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时间内,与15℃相比25℃时释放的气体量 ,酵母菌无氧呼吸强度 。 【深入探究】 (3)若上述实验假设成立,再通过使用多组相同的装置,在25~45℃范围内进行实验。 20min时测得的实验结果绘出图10-2,可以确定 ℃为酵母菌发酵的最适宜温度。其根本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5 BBCCA 6-10 CDCCA 11-15 DBDDD 16-20 ACCBC 21-25 DBACC 26-30 BBCDA ] 31-35 BAAD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 分,共30 分。) 36.(5分)(1) 叶绿体 O2 (2) 基质 丙酮酸 (3) CO2 37.(5分)(1) 隐性 (2) aa Aa (3) 3 3/4 38.(5分)(1) ② A(或腺嘌呤) (2) 双螺旋 解旋 (3) ① 39.(5分)(1) 草 一 (2) 蛇(或蛇) (3) 捕食 (4) 递减 40.(5分)(1) 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 (2) C 肌肉 (3) 大脑皮层 41.(5分)(1) → (2) 多 大 (3) 35 35℃时酵母菌酶的活性最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