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2-21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世界地理概况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世界地理概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北京西××区模拟)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两个大陆( ) A.处于同一板块 B.相距将会越来越远 C.边缘有深海沟 D.均有山脉贯通南北 2.卫星监测到撒哈拉沙漠沙尘不断向亚马孙平原输送,原因是( ) A.赤道盛行上升气流 B.东北信风定向吹拂 C.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D.洋流自东向西流动 3.盛行风给加勒比海沿岸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夏季的高温 B.冬季的寒潮 C.频发的沙尘 D.丰沛的水汽 解析:1.B 2.B 3.D 第1题,图中两个大陆主要为非洲、南美洲,对应的板块是非洲板块、美洲板块;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的边界为生长边界,向相反方向运动,两个大陆将会越来越远;非洲边缘无深海沟;非洲没有贯通南北的山脉。第2题,赤道盛行上升气流,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均为垂直方向的气流,与沙尘输送无关;东北信风从撒哈拉沙漠吹向亚马孙平原,定向吹拂使撒哈拉沙漠的沙尘输送至亚马孙平原;沙尘输送与洋流无关。第3题,读图可知,加勒比海常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而东北信风从大西洋吹向加勒比海沿岸,会从大西洋带来丰沛的水汽。 7 / 7 (2018·武汉调研)2013年8月,中远集团“永盛”号货轮试水北极东北航道,这是中国商船首次尝试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此次试航迈出了中国商船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的第一步,为未来中国商船大规模通行北极奠定了基础。如图为“永盛”号货轮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此次航行过程中( ) A.甲—乙段一直顺水 B.乙—丙段常遇大雾 C.丙—丁段可见极光 D.丁—戊段布满浮冰 5.北极航道通航环境受到诸多自然因素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A.洋流 B.潮汐 C.海雾 D.海冰 6.北极东北航道若能开通,对下列海上要道航运影响最大的是( ) A.马六甲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霍尔木兹海峡 解析:4.B 5.D 6.C 第4题,甲—乙段要逆行于千岛寒流;丙—丁段位于高纬度,但此时为极昼时期,不易看到极光;丁—戊段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较高,且为夏季,浮冰很少见;夏季气温较高,太阳照射在北冰洋水面上,水汽容易蒸发而出现大雾,则乙—丙段易出现大雾。第5题,北冰洋有常年不化的冰盖,其周围海面上分布有漂流的冰山和浮冰,对海运船只影响最大。第6题,依题意,北极东北航道开通,可大大缩短亚洲东部到欧洲西部的海运距离,则必然影响亚欧海上通道——苏伊士运河。 7 / 7 (2018·山东日照二模)如图为北半球某大陆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海拔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该地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是( ) A.冬季多于夏季 B.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减 C.夏季多于冬季 D.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增 8.该地1~5月同一海拔上降水量变化的原因是( ) A.西风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 B.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 C.信风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 D.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 解析:7.A 8.D 第7题,判读本图时,在图中沿纵坐标某高度画水平线,沿横坐标中某月份画垂线,两条线的交点数值表示该海拔、该月份的降水量。由图可知,该地10月~次年5月降水明显多于6~9月,又在北半球,故冬季多于夏季。第8题,该地位于北半球大陆西岸,图示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说明是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而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而温和多雨。图示同一海拔上降水量1~5月份逐渐减少,结合地中海气候成因,可判断是由于副高北移,影响逐渐增强所致,故D正确。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读世界人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回答9~11题。 9.图中未出现的人类大陆名称是( ) A.欧洲 B.南亚 C.东亚和东南亚 D.北美东部 10.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 ) ①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 7 / 7 ②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 ③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 ④D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有关图中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 ②老龄化问题严重 ③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 ④死亡率较高 ⑤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⑥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解析:9.D 10.B 11.C 第9题,结合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及图示可以分别判断出,A西部大洲为欧洲,B为南亚,C为东亚和东南亚,D为亚欧大陆内部。故本图没有出现北美东部地区。第10题,据图可知,D处地处亚欧大陆内部,降水较少,不适宜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小;但在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绿洲地区,水源条件较好,适宜人类居住,故在图中只形成了一个孤岛。第11题,据图可知,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为欧洲,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比其他大洲要高,死亡率较高;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青壮年所占比重较低,劳动力不足,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 二、综合题(共56分) 7 / 7 12.(2018·四川成都一模)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甲图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乙图为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下表为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据此完成下列问题。(30分)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① 5.8 6.5 7.5 8.5 9.4 9.6 10.2 9.9 8.7 7.6 6.3 5.8 ② 8.1 8.7 9.6 10.5 10.7 11.2 10.2 9.5 8.9 8.8 8.1 8.0 (1)简述图中海峡的地理意义。(6分) (2)简述甲图中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分析该断层的成因。(8分) (3)比较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4)瓦德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椰枣树,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分析椰枣树的生长习性。(6分) 解析:第(1)题,图示海峡为直布罗陀海峡,为欧洲和非洲分界线,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门户。第(2)题,南侧等高线分布较稀疏且数值相对小(海拔大于500 m的为高原、200~500 m为丘陵),北侧等高线分布较密集且数值相对大。断层的成因结合板块运动(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附近)。第(3)题,分析日照条件主要从纬度、天气状况、昼长、海拔等因素分析。注意只分析冬季。第(4)题,注意结合图示相应信息:气温高、降水少(多沙漠)、盐碱,分析可推断出作物耐热、耐旱、耐盐碱。 答案:(1)欧洲和非洲分界线;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 (2)断层南侧以高原、丘陵为主,北侧以山地为主。位于板块交界处,岩层多挤压、断裂,并产生位移。 (3)冬季①地比②地日照时数少。 原因:①地较②地更靠近沿海,且处于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影响更强,阴雨天气更多;①地比②地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①地比②地海拔低,日出较晚。 7 / 7 (4)当地总体年均温较高,说明其耐炎热;当地年降水量少(周边多沙漠分布),说明其耐干旱;当地有大量盐沼分布,说明其耐盐碱。 13.(2018·西安模拟)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埃博拉病毒以首次爆发的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刚果河支流)命名,刚果仍是最近四次爆发源地。 材料二 2014年埃博拉病毒流行区及其附近地区略图。 (1)描述图示区域城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8分) (2)A、B两城市夏季降水较少的是________,并分析其降水较少的原因。(8分) (3)写出图中 K 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4)根据材料推测埃博拉病毒易爆发和流行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4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看,图示区域为刚果河流域,属于热带地区,热带森林植被茂密,人口分布较少,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和沿河平原。第(2)题,图中A、B两城市相比,B城市沿岸受离岸寒流影响且夏季为西南风,几乎与海岸线平行,受地形影响小,因此降水较少。第(3)题,K区域为刚果盆地,可由图中的向心状水系特征判断。第(4)题,分析埃博拉病毒流行地区的气候特征应主要抓住热带这一关键信息。 答案:(1)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沿河平原。 原因:沿海地区的海运便利;沿河水源丰富,水运便利。 (2)B 原因: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B处海岸线几乎与西南风平行,地形抬升弱,不易形成地形雨;受沿岸寒流影响,蒸发弱,水汽少,且大气较稳定,故降水较少。 7 / 7 (3)盆地。 原因:河流呈向心状。 (4)埃博拉病毒爆发和流行区域均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具有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 7 /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