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2-1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高二年(下)期末考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高速公路 B.河流主航道 C.山谷线 D.山脊线 2.图中高速公路大致 A.沿山脊延伸 B.沿山谷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下图为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a、b、c为甲湖泊一年中三个时期的湖岸线位置。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四地海拔可能相同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图中四地盐碱化较严重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根据湖岸线变化可知,甲湖泊 A.b-c时段比a-b时段水位变化大 B.b-c时段比a-b时段盐度变化大 C.b-c时段比a-b时段水面变化大 D.b-c时段比a-b时段水量变化大 1 读下图,回答6-8题。 6.图中属于地势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盐碱化 D.沙尘暴 8.年太阳辐射总量乙地高于甲地,是因为乙地 A.地势较高 B.纬度较高 C.植被较少 D.云量较少 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水(雪)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 9.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地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0.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甲地中雨,乙地中雪 ②甲地小雪,乙地小雨 ③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 ④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年降水量(单位:mm)分布。读图,完成11-12题。 11.与乙地相比,甲地的 A.太阳辐射较强 B. 昼夜温差较大 C. 气温较高 D. 风力较大 12.造成图示地区北部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A. 受湿润的西北季风影响 B. 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C.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D. 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完成13~14题。 国家 人口算术密度(人/km2) 人口生理密度(人/km2) 加拿大 3 35 美国 30 156 埃及 70 3503 中国 129 934 英国 241 963 印度 313 559 日本 336 3054 荷兰 432 1601 孟加拉国 910 1359 13.“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埃及 C.美国 D.印度 14.对比表中日本、荷兰两国的统计数字 A.日本的人口压力较荷兰大 B.荷兰的人口压力较日本大 C.日本的人口压力与荷兰相当 D.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 图中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东侧是热带雨林气候 ②西侧是热带沙漠气候 ③东侧是热带季雨林气候 ④西侧是热带草原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 图中地区东西两侧植被类型不同,造成差异的主 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洋流 C.大气环流 D.地形 读某国区域图,该国为世界天然优质奶源生产国和乳畜产品出口国。据此完成17~18题。 17.影响该国成为优质奶源生产国和乳畜产品出口国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科技 18.影响该国港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联系便利 B.资源丰富 C.风浪小,利于避风 D.环境优美 下图为菲律宾吕宋岛,岛上的水稻梯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读图回答19~20题。 19.关于吕宋岛叙述正确的是 A.由珊瑚生长形成 B.河流短小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C.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 D.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多火山地震 20.下列叙述中,和水稻梯田形成有关的是 A.地广人稀 B.平原众多 C.热量充足 D.科技发达 赞 比 西 河 湖 维 拉 马 35° 10° 15° 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面,平均水深273米。四周有14条常年有水的河流注入湖泊。马拉维湖湖水的透明度常因温度和降水的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较为剧烈。马拉维湖湖中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仅慈鲷鱼就有850多种。慈鲷鱼都生活在湖底,且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读马拉维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回答21~23题。 21.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是 A.冰川作用 B.地壳断裂下陷 C.褶皱凹陷 D.河流改道 22.马拉维湖12月份透明度最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气温高,蒸发旺盛 B.捕鱼旺季,入湖污水多 C.降水量丰富,入湖泥沙量大 D.太阳高度角小 23.慈鲷鱼只分布于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入湖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B.底层湖水上涌,饵料丰富 C.湖岸沿线水质好 D.水域较浅,阳光和氧气充足 下面左图示意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右图示意左图中河流E、F两水文站的多年平均流量变化。读图,回答下列24~25题。 24.左图中河流EF河段的流向是 A. 自西向东流 B. 自东北流向西南 C. 自西南流向东北 D. 自东向西流 25.E水文站观测的河流流量有两个峰值,这两个峰值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地下水补给、梅雨 B. 梅雨、台风 C. 季节性冰雪融水、季风降水 D. 季节性冰雪融水、台风 读下图,完成下列26~27题。 26.能正确反映华北地区土壤含盐量变化规律的曲线是 A. 甲曲线 B. 乙曲线 C. 丙曲线 D. 丁曲线 27.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最低值形成的原因是 A. 工业用水量大 B. 伏旱严重,降水少 C. 沙性土壤,渗漏严重 D. 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近50年来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部、北部的沼泽分别逐渐被耕地、林地取代。土地利用的变化导致气温也发生了变化。研究发现,气温变化与地面反射率有关,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均地面反射率:林地<沼泽<水域<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同类土地的地面反射率冬季最高。据此完成下列28~30题。 28.该省东部、北部气温的变化趋势分别是 A. 上升、上升 B. 上升、下降 C. 下降、上升 D. 下降、下降 29.造成地面反射率冬季最高的直接因素是 A. 地温 B. 积雪 C. 植被覆盖率 D. 日照时数 30.实际观测,该省南部气温却呈上升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 开垦湿地 B. 毁林开荒 C. 填湖种草 D. 城市化 高二年下学期期末考地理试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 合45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机答卡 选择题得分 综合题得分 第Ⅱ 卷(综合题 共55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31.(14分) 塞内加尔地处非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70%的人口从事农业,农业以种植花生、棉花、 小米、高粱、玉米、木薯等为主。渔业是塞内加尔主要创汇产业之一。塞内加尔河是一条 国际性河流,巴克尔以下的河谷地带是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水系示意 图。 (1)推测塞内加尔河流经巴克尔后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5分) (2)试评价塞内加尔发展种植业的区位条件。(6分) (3)分析塞内加尔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3分) 32.(1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覆盖170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是平坦的地形并且气候潮湿。其西西伯利亚拥有5万平方公里世界上最大的泥炭地系统湿地,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发现了一片有多条湖泊和广阔河谷的沼泽。 材料二、俄罗斯交通图 (1)简述俄罗斯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点。(3分) (2)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5分) (3)分析管道修建对中俄双方的意义。(6分) (4)近些年俄罗斯加大了西伯利亚的森林开发力度,你是否支持,请说明理由。(3分) 33.(14分)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某地区地形图及丹娘乡附近河道景观图。 材料二:林芝地区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三:该地区为西藏重要的粮食作物——青稞的主要产地。近几年来,在此谷地大面积种植冬小麦。因物产丰富被称为“雪域江南”。 (1)简析图中丹娘乡附近河谷中沙洲与沙丘的形成过程。(4分) (2)简述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及其成因。(3分) (3)分析“雪域江南”的区位优势条件。(3分) (4)简述图中318国道总体走向特点及T区域国道异常曲折原因。(4分) 3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有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上百个民族节日。贵州的山水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浑然天成。2016年年初,贵州被《纽约时报》评选为2016年最值得去的52个旅游目的地之一。下图为贵州省主要景点分布示意图。 (1)贵州省被《纽约时报》评选为全球最值得去的52个旅游目的地之一,试分析其优势旅游资源。(6分) (2)贵州省地表崎岖,生态环境脆弱。请为贵州省旅游资源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高二年下学期期末考地理试题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合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D A C C A D C A D A B A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C B C B C D A B B D C B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31.(14分) (1)变化:不断减少。(1分) 原因:支流汇入少、降水少,河水补给少;气候炎热,河水蒸发旺盛;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流经沙漠地区,河水下渗多。(4分) (2)有利条件: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有河流流经,有灌溉水源;农业人口数量多,劳动力丰富。(4分)不利条件: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荒漠化严重。(2分) (3)沿海水域广阔,为鱼类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沿岸加那利寒流为上升流,带来大量饵料;塞内加尔河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3分) 32.(17分) (1)多为东西走向;多分布于国土南部;欧洲部分密集,亚洲部分稀疏(3分) (2)①蒸发:由于所处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蒸发很微弱; ②下渗: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③排水: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④水源:河水定期泛滥、凌汛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所以长期积水形成沼泽。(5分) (3)对中国:①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局面②有利于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加强我国能源安全③距离近,线路短,进口运费较低(3分) 对俄罗斯:①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有利于促进东部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③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④有利于扩大石油进口渠道;扩大市场⑤距离近,东部地区石油出口成本低(答对三点得3分) (4)支持:森林资源丰富、地方和联邦政府的支持、高教育水平而低成本的劳动力、地处东西方市场之间的独特地理位置;森林非常大,能容纳许多活动;有助于脱离贫困,改善人们生活;有利于俄罗斯东西部经济平衡。(答对三点得3分) 不支持:西西伯利亚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稀少;气候寒冷,多湿地,开发难度大;森林被毁易导致二氧化碳的增加,湿地萎缩,物种的毁灭。(答对三点得3分) 33.(14分) (1)上游地区,河水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河流含沙量较高;该河段地势高差小,水流速度较慢,产生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沙洲。(2分) 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降低,河床河沙露出水面;多大风天气,风力搬运能力强;河谷拐弯地段风力降低,风力堆积,逐渐形成沙丘。(2分) (2)沿河流(河谷)分布。(1分) 地势较低,气候温暖;水源较丰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物产丰富。(2分) (3)地势较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照较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充足;地势较平坦,土壤深厚肥沃。(3分) (4)走向特点:多沿等高线走向和河谷分布。(2) 图中T区域经过峡谷地区,地形复杂(1);坡度较陡(高差大),公路曲折可以降低路面坡度,便于行驶。(1分) 34.(10分) (1)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美丽的自然风光;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水文景观独特;有革命纪念地建筑(遵义会议旧址),可发展红色旅游;少数民族多,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等。(任答3点得6分) (2)适当控制旅游规模;提高人民们的环保意识;保护植被,禁止乱砍滥伐;严控污染企业的发展等。(任答2点得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