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2-1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
2019学年下期期末联考 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1.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B、牛耕在秦代逐渐普及全国 C、汉代出现了二牛抬杠的耦犁 D、牛耕和铁铧犁在东汉推广到淮河流域 2.《汉书·食货志》中写道:“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段话 A.反映了秦时税赋过重的情况 B.描述了秦朝商鞅变法的情况 C.肯定了土地私有的积极意义 D.指出了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 3.“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此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4.“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而田之所入,豪民得其半,耕者亦得其半”。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土地的何种经营方式 A. 自耕农经营 B. 田庄式经营 C. 租佃制经营 D. 官民合营 5.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田庄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6.“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斡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缘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赀之半。”(《明宣宗实录》)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前期私人海外贸易已有一定规模 B.海禁政策根源于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 C.明朝对私人海外贸易告发者予以重赏 D.海外贸易的丰厚回报使官民铤而走险 7.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①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 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8.下图是电视剧《闯关东》朱开山(义和团失败,朱开山走上闯关东之路,在广袤荒凉的土地上和妻子儿女们白手起家,一路拼搏,最后一举成为哈尔滨重工业富商)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据此,对晚清的经济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10 A.新旧交通工具并存,体现了晚清社会受工业文明的冲击 B.中国民族工业一定程度推动近代人民的出行生活新变化 C.近代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 D.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以民族经济占主导地位 9.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约占30%。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该材料表明 A.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 B.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渐趋优化 C.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 D.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 10.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器拧拨了一下,当机器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晚清重臣翁同龢在日记中描述著名买办徐润的花园时说:“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你认为这里的“夷气”主要是指 A、陈设带有西洋风格 B、全部供外国富商居住 C、园中皆为木式家具 D、招聘欧洲建筑师施工 12.分析图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A点高潮出现的原因是 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④“实业救国”思想推动 ⑤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 13.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A.私营经济能保留竞争机制,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 B.俄国新经济政策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0 C.需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 D.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家市场才有益于国计民生 14.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着灯”。这一变化缘自 A. 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C. 农村政权管理形式的改变 D. 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15.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加人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16.16世纪时,从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 ) A、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控制区→印度 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C、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17.维基百科上说;“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 年延长到1799年.”这本质上体现了 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 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 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1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18世纪末叶, 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19.下图所示建筑享誉全球,其设计意图据史料记载是为了展示钢铁时代的辉煌,你认为这座建筑应建于何时(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20.对下侧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 10 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 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1.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列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D.70年代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混合经济” 22.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第202节规定:“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a)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d)由政府管理或支配的低价住房及清除贫民窟工程的兴建、重建、改建或修缮;(e)如总统认为合乎需要时,……建造海军舰只及其所需的航空器;建造飞机……”制定上述内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应对高居不下的失业率 B.改善公共交通的状况 C.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 D.适应扩军备战的需要 23.供给学派认为:“巨额的政府支出或减税不能直接增加总需求和总生产。如果政府用借债来为它增加支出或补偿失去的税收来融通资金,……但总支出和总收入却一点没有增加。同样,如果政府简单地用印钞票的办法来使债券的增加部分货币化,那只会使物价上涨,但总生产却不会增加。”这个学派的观点 ①是在经济滞胀时期产生的 ②来源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③主张重点要改善生产条件 ④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24.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曾提出这样的预见和论断:一旦在全社会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商品生产将会消失,从而与商品生产相联系的价值、价格、货币、市场等也同时消失。对于商品生产、商品交换,苏俄政府的态度是 A.始终允许 B.始终不允许 C.从不允许到允许 D.从允许到不允许 25.1987年,苏联通过了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正式提出了“加速战略”,规定经济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质的改造”的措施是 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B.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 C.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D.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26.关于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美国政府的解释是“为了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而美国舆论认为是“美国对共产主义压力采取的一种防御性反应,美国为恢复其他国家健全的经济而作出的努力,仅仅是这种反应的副产品。”对于以上说法,你的观点是 A.美国舆论是正确的 B.美国政府是正确的 C.双方其实是一致的 D.双方都是不全面的 27.每年春夏之交,位于德国边陲的亚琛举世瞩目。因为此时,这座古老的帝王之都要向那些为欧洲作出特殊贡献的人颁发“卡尔奖”。2002年“卡尔奖”第一次颁发给了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欧元。这主要是因为 A.欧元代表了欧洲一体化的思维,有力地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10 B.欧元已完全成为广泛流通的世界货币 C.欧元的使用说明欧洲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D.欧元的使用使德国的地位得到加强 28.这次美国金融海啸已由华尔街波及全球,令人不禁想起迄今为止最严重的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美国历次金融危机反复说明,金融资本的趋利性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下会恶性发作。这对于我国当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在于 A.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B.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9.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制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以上材料说明 A. 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B.中国产品已经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30.“汇源”是人们熟知的品牌。2004年,法国达能集团联合美国华平基金、荷兰发展银行和香港惠理基金获取了汇源22%的股权;2007年,汇源成功在香港上市;2008年9月,汇源与可口可乐签下收购合约。2009年3月中国商务部正式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汇源的这一发展过程不能说明 A、现代企业通过并购扩张市场 B、政府在经济全球化中应适时发挥作用 C、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 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II卷(非选择题) 31.(14分)江南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抹亮丽的风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明代开始,徽商就以江南为重点开展经营活动,入清后更为活跃。经营内容,如丝、棉、粮等无所不包;经营方式有独资、商伙制、合资三种;经营手段巧妙而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包括一些非经济的手段。……清乾隆时,安徽绩溪商人王泰邦在周庄创设商业。后人称颂王泰邦“我祖泰邦公,作贾在吴中,设市周庄镇,居然端木风,春季市茶叶,冬季海货通。” (1)据材料一,概括徽商能够成功的原因,指出其对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的贡献。(4分) 材料二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20年代女工的地区和行业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5分) 10 材料三 20世纪九十年代未,华西村书记昊仁宝大胆上马热轧带钢,并使之一举成为华东地区的龙头老大。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筹资2.9亿元,逐步拥有了钢铁、纺织、旅游等多个优势产业群,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成为华西村加快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3)据材料三,指出华西村经济发展的措施。促使这些措施出现的国家政策有哪些?(5分) 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2) 概括指出材料二包含的基本思想。 (3)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二,文中所阐述的思想有什么发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3.(14分)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其中充满着各国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博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 主导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是国际性的。……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中的新问题,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结果是一场几乎给每一个社会都带来政治和经济压力的全球范围的崩溃…… ——[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材料三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修订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主要动力有哪些?(4分)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为了避免“全球范围的崩溃”,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体系作出了怎样的调整?(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全球化在不同时期对各国的损益有差异”为主题进行论证。(8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10 2019学年下期期末联考 高一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1.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逐渐推广。汉代时候,出现了二人抬杠的耦犁技术;到东汉时候,推广到珠江流域。分析选项,A、C、D正确,B错在“秦代”。此题是逆向选择题,故应选B。 2.C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商鞅变法改变了原来的土地制度,土地可以买卖,造成了土地兼并的情况,故选C。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赋税的问题;B项是对商鞅变法的评价;D项错误,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进行的,并不是在秦朝。 3.A 4.C 5.D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长期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官营手工业由于由政府直接经营,技术先进,原料上等,生产不计成本,所以产品精美,政府机构、外贸等均被其所垄断。这给其他手工业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其他手工业,尤其是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故应选D。 6..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可知,海禁政策根源是由于“倭寇”,所以答案选B。 7.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古代中国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和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另外,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不能体现出来,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是和题意明显矛盾的。 8.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并不是以民族经济占主导地位,所以,对晚清的经济现象分析不正确的就是“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以民族经济占主导地位”。 9.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近代中国进出口商品中消费资料占据了主导地位,由此能够表明中国在世界市场的国际分工体系只处于最末端的消费层次而生产加工能力低下,答案选C,A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事实,B项材料不能直接体现 10.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制度。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教育、国防等的近代化进程,客观上加速了清朝封建制度的崩溃。故B项符合题意。 11.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10 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是指中国近代的建筑吸收了西洋风格,中国近代建筑呈现出中西融合的特征,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题意含义不符。 12.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图中曲线信息显示A点处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取得较大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家受“实业救国”思想推动积极参与创办现代企业,当然这一时期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所以①③④三项说法表述正确符合题意,②⑤两项与题中时间特征不符,答案选D。13.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可知,毛泽东认为私营经济能保留竞争机制,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所以答案选A。材料并没涉及到俄国新经济政策的优劣问题,排除B;1956年底,中国已经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所以排除C;毛泽东认为自由市场和国家市场是成双成对的,所以排除D。 14.A 15.B试题分析:按照题干的理论:“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中国加人世贸组织,融人全球经济,参与的市场规模扩大,推动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A、C、D不能体现市场的扩大。 16..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解答时注意时间“16世纪”,正是新航路刚开辟之时。依据所学可知,苏伊士运河是1869年才通航,故B项错误;由于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通道,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才出现了新航路的开辟,故A项错误;英国到印度不需要经过太平洋,故D项错误。从英国到印度可沿达·伽马开辟的航路即可,故应选C。 17..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梦想成为现实,与其说是瓦特的蒸汽梦想倒不如说是博尔顿的“发财”梦想,所以说,这本质上体现了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 18.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18世纪末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原料、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所以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 19.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这个建筑是巴黎的一个铁塔,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才有了钢铁工业,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才能展示钢铁时代的辉煌,座建筑应建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0.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中曲线信息中可以直接解读出a处对应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b处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所以②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①③④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答案选B。 21.C 注意理解“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 10 是指当时作为社会主义标签的“计划”经济和平等原则给了资本主义改革的灵感。二战后,西方各国福利制度逐渐完善,在欧洲一些国家,比如英国和瑞典,建立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制度。这些都是朝向消除社会不公、实现社会平等方向调整的体现。 22.A 为了缓和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后立即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指政府大力兴建公共工程,以容纳庞大的失业队伍,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故选A。 23.B 试题分析:供给学派是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的局面之下产生的,主张发展实体经济,而不是增加财政开支,印刷钞票。因此①③正确,故选B。②错误,凯恩斯主义主张加大对经济的干预,扩大政府的开支;④项明显错误。 24.C 2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加速战略”可知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戈氏的改革从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经济改革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故A项符合题意;B是斯大林时期经济政策;C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措施;D属于赫鲁晓夫改革措施。 26.A 解析 由材料“美国援助欧洲”可联系到马歇尔计划,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经济援助方式达到政治控制之目的,帮助西欧经济恢复不是其主观目的,所以美国政府不正确,美国舆论正确。故选A项 27.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1月1日,开始进入流通领域,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所以答案选A。 28.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这次美国金融海啸和迄今为止最严重的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都是因为没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而使金融资本的趋利性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下会恶性发作,所以,这对于我国当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在于一定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9.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制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以上材料所反映本质问题是世界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经济全球化的确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30.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说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可以采取积极措施以应对在国际竞争中的弱势地位,所以D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无法直接体现并且与题意主旨不符,A B 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含义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答案选D。 材料解析答案: 31.(1)原因:经营内容广泛;经营方式灵活多样(2分) 贡献:加速农产品商品化,促进江南市镇发展(2分) 10 (2) 特点:沿海沿江地域,轻工业领域(2分) 原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3分) (3) 措施:经济结构转型;重视科技应用;拓宽融资渠道(3分) 政策:改革开放的深化;科教兴国战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任答两点2分) 32. (1)邓小平。改革开放。(2) (2)不能以计划和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了利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构想。(4) (3)更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4分)说明了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2分) 33.(1)影响: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个整体;导致了欧洲社会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动力: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2分) (2)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或答出三大支柱),使得世界经济体系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2分) (3)本题论证需关注三个角度:“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损益差异”。 观点:全球化在不同时期对各国的损益有差异。(1分) 论证:至少选择两个时期展开论证;每个时期的论证3分(其中时期1分,国家与损益2分),共6分。 时期 国家与损益 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 益 英: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 损 中:被侵害,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益 英:逐渐衰弱。 损 美: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 二战后初期 益 美:建立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损 英:失去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益 中:主动融入世界,加入世贸组织,促进经济发展。 损 美: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结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各国需积极主动融入。(1分;若言之有理亦可)(若学生选择3个或3个以上时期展开论证,可酌情加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8分) 1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