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2-11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word版)
成都七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期高二半期考试 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80 分钟 总分:9 0 分 一、选择题(共 40 分,1-30 每题 1 分,31-35 每题 2 分) 1.提高作物质量或产量与多种育种技术有关,以下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把两个小麦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用基因工程育种 B.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状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 C.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培育无子西瓜可用花粉处理三倍体西瓜雌蕊柱头 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 B. 诱变育种能定向提高突变率,以获得较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C. 中国荷斯坦牛、青霉素高产菌株和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依据的原理相同 D. 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倍体育种能定向改造生物 B.病毒进化的原材料可来自染色体变异 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D.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 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性状的形成是长期采食高处树叶的结果 B.在一定自然区域,一个种群中控制某种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19 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 D.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 5.假设 A、b 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现有 AABB、aabb 两个品种,为培育优良品种 AAbb,可采用的方 法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经过②过程产生的基因型为 Aabb 的类型再经过③过程, 则子代中 Aabb 与 aabb 的数量比是 3∶1 B.⑥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是多 倍体育种 C.可以定向改造生物性状的方法是④,其原理是基因突变 D.由品种 AABB、aabb 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 种方法操作简单,但培育周期长 6.已知 A、a 是一对等位基因,如图①~③分别表示某种动物 3 个种群 A 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 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 26、260 和 2 600 且存在地理隔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个体的死亡对种群③的 A 基因频率影响最小 B.第 150 代后 3 个种群之间可能会出现生殖隔离 C.种群①在第 25 代时基因型为 aa 个体约占总数的 25% D.自然选择使 3 个种群的 A 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血浆中含有 Na+、肾上腺素、血红蛋白等物质 C.过敏反应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导致组织水肿 - 2- D.剧烈运动时,血浆 pH 仍保持相对稳定与 HCO3 、HPO4 等离子有关 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B.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必然会导致人体患病 C.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 D.外界环境的剧烈改变是导致稳态破坏的重要因素 9.如图表示人体四种体液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 02 浓度一定比丙中的低 B.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只有乙 C.寒冷时,调节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分子均需通过丙和丁运输 D.食物过咸时,垂体释放到丁的抗利尿激素量增加 10.如图表示人体肝脏部分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据 图判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人体的体液由①②③④及消化液等组成 B.③能形成②和④,且形成二者的量基本相等 C.B 细胞、T 细胞和吞噬细胞均属于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②和④ D.钙离子、葡萄糖、脂肪、脂肪酸等物质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11.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会紊乱,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症状。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 A.剧烈运动可引发肌肉酸痛,但内环境的稳态并没有被破坏 B.人发高烧时内环境的稳态被打破,体内酶的活性会发生变化 C.饭后血糖浓度高出正常值的原因是内环境的稳态被打破 D.内环境保持稳态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有关 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激素、氨基酸、蔗糖等有机物是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大都不发生在内环境中 C.肺泡中的 O2 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共通过 9 层生物膜 D.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 pH 等保持不变 1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感受器和效应器应该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中 B. 反射的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它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 C. 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长度 D. 突触部位的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 14.下图为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 b 点(b 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 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表②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肌肉收缩、①不偏转,可以说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 C. 兴奋由 b 传导到 c 时,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D. 若肌肉收缩但电表②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15.19 世纪英国著名外科医生贝尔和法国生理学家马让迪发现,动物的脊神经是由背根和腹根组 成的(如图所示),两人进行如下实验,研究背根和腹根的功能。 ①分别电刺激每对脊神经根的腹根和背根均可引起动物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 ②在一对脊神经 根的背根中央处剪断(图中甲箭头所示)电刺激背根向中段 B,动物后肢发生运动反应;电刺激背根 外周段 A,动物后肢不发生反应 ③在另一对脊神经根的腹根中央处剪断(图中乙箭头所示),电刺 激腹根向中段 D,动物后肢不发生反应,电刺激腹根外周段 C,动物后肢发生运动反应。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 通常要将实验动物的脑破坏,保留脊髓,以排除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实验①的作用证明脊神经的背根、腹根结构完好,功能正常 C. 由②、③结果可知背根的功能是传出,腹根的功能是传入 D. 上述实验可以看出组成一根神经的不同神经纤维之间的功能互不干扰 16.动物运动时,神经支配同侧肢体屈肌舒张活动和伸肌收缩活动协调进行。下图表示传入神经 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的机理。下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屈肌和伸肌运动神经元上均发生膜电位的反转 B.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C.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产生兴奋后会释放抑制性递质 D. 保证正常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含有两个突触 17.在某溶液中维持正常活性的离体神经纤维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 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显示受刺激部位的膜电位变化趋势(曲线 1)和膜内钠离子含 量变化趋势(曲线 2),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a~c 所需的时间和 c 点膜电位数值的大小均由膜内 Na+浓度决定 B. b、d 两点膜电位的数值均代表静息电位 C. 曲线 e~f 段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多需要消耗能量 D. g 点前后神经细胞膜内外始终存在离子的交换 18. 如下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 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婴儿的 a 兴奋,就会引起 e 兴奋;正常成年人的 a 兴奋,e 不一定兴奋 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 n 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 d 的兴奋 C.若正常成年人的 b 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 D.若正常成年人的 m 和 n 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 19、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20、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 B.给肉牛注射生长素,可以使肉牛快速生长,早日出栏 C.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哺乳动物,其耗氧量会增加 D.长期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高一些 21、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22、如图是当环境温度由 25℃降到 10℃时,人体体温调节中散热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环境温度为 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当环境温度从 25℃下降到 10℃时,从时间 t1 到时间 t2,散热 量增加是由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时间 t2 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时间 t3 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23、在寒意阵阵的隆冬季节人们既感觉到寒冷又容易感觉到饥饿,但人体的体温却保持相对稳定,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寒冷刺激温度感受器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外负内正 B.当人体感觉到寒冷时,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都会增加 C.当人体感觉到寒冷时,人体需要释放大量热量以维持体温,从而容易形成饥饿感 D.当人体感觉到寒冷时,下丘脑受到刺激后发出信号,导致汗腺分泌减少 ,毛细血管舒张,减少 散热 24、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素质,下列关于长跑过程中机体的调节叙 述错误的是( ) A.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B.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 C.途中运动员的血糖浓度未明显降低与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有关 D.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渗透压升高,故应及时补充水分 25、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免疫器官 B、胃液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人体第二道防线 C、吞噬细胞、T 细胞和 B 细胞都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 HIV 病毒产生毒素杀死了大量人体细胞所致 26、将健康的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按表情况破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甲 乙 丙 被破坏的器官 胸腺 骨髓 骨髓和胸腺 A、乙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 B、丙组仍然保留吞噬细胞参与的非特异性免疫 C、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甲组仍不能恢复细胞免疫功能 D、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乙组恢复体液免疫功能 27、下图为人体内几种免疫细胞参与机体免疫的机制的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 ,②③表示某种物 质,④⑤⑥⑦⑧⑨⑩代表某种细胞。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与细胞⑩具有相似作用的细胞还有吞噬细胞等 B.图中细胞④⑤分别代表 T 细胞和 B 细胞 C.④将抗原传递给⑤,促使⑤增殖分化出相应的免疫细胞 D.患流感以后,机体会产生⑦和⑨两种细胞 28.如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过程的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胸腺和骨髓为免疫器官,物质①②分别为淋巴因子和抗体 B.细胞一在抗原和物质①的共同作用下可增殖分化成细胞三和细胞四 C.当人体自身产生的物质②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时会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 D.注射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二和细胞三,但这两类细胞在初次免疫中不起作用 29、据英国媒体 BBC 报道,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生物学家巴尔的摩教授说,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制 工作经过了 20 多年后仍没有希望取得突破。巴尔的摩认为,由于艾滋病病毒进化出了可以从人 类免疫系统中保护自己的方式,已经找到愚弄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因此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或 加强人类免疫系统来防御艾滋病病毒的方法都以失败告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IV 能够侵入 T 细胞,导致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B.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 HIV 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无法产生与 HIV 特异性结合 的抗体 C.HIV 的遗传物质 RNA 易发生变异,是疫苗研制困难的原因之一 D.效应 T 细胞会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30、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 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 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类风湿性关节炎 31.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 A 和 a 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 1 的 A 基因频率为 80%,a 基因频率为 20%;种群 2 的 A 基因频 率为 60%,a 基因频率为 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 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 A. 75% B. 50% C. 42% D. 27% 32.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 0.9%的 NaCl 溶液(生理盐水)20 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 10 mL C.细胞内液 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 Na+的增加 D.输入的 Na+中 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33. 图甲是运动神经元的突触抑制机理示意图,图乙是运动神经元 3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的膜内 电位变化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有 2 个突触,①所指结构是突触小泡 B.在③中给予某药物,刺激轴突 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③中神经递质的量与 给予药物之前相同,则说明该药物抑制了④的功能 C.乙图 A 情况显示单独刺激轴突 1 时,测得神经元 3 膜内电位差值约是 10 毫伏 D.乙图 B 情况下,轴突 1 释放递质的量减少,导致 K+ 外流量相对减少,使神经元 3 兴奋性降低 34、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为 了探究运动对 IGT 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30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 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餐后 60min 时,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 B.餐后适量运动可降低 IGT 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 C.餐后适度运动使 IGT 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下降 D.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 IGT 人群胰岛 B 细胞的分泌负担 35、研究发现调节性 T 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调节性 T 细 胞数量由 Mcl-1 蛋白和 Bim 蛋白决定(如下图所示)。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 Mcl-1 蛋白的活 性被抑制有关的是( ) Mcl-1蛋白 数量减少 Bim 蛋白 调节性 T 细胞数量增加 A.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 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艾滋病 二、填空题(共 50 分) 36.(11 分)下图是小麦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E→F→G 途径的育种方法是 ,依据的原理是 ,其中 F 过程 是 ,体现了植物细胞的 ,G 过程常用的方法是用 处理 幼苗。 若 F1 的基因型是 AaBbdd,F2 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 。 (2)已知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 传。亲本基因型为 ddrr 和 DDRR,在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 自交产生 F2 ,F2 中矮秆抗病 类型所占的比例是 ,F2 选出的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 (3)要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应该选择图中 (填字母)表示的技术手段最合理, 该育种方法是 ,用到的酶有 。 37.(8 分)左图是内环境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a、b、c 代表不同的系统或组织器官,A、 B、C 代表不同的细胞外液。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 表示 系统,b 表示 系统,CO2 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 是_ _。 (2)左图 B 中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运动员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 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血液的 pH 仍然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乳酸可以与血液中 的 发生反应。 (3)细胞代谢 产生的尿 素、多余的无机 盐等代谢 废物是通过泌尿 系统和 的。 (器官) 排出体外 (4) 人 体 红 细 胞 运 输 的 氧 被 组 织 细 胞 利 用 经 过 的 途 径 为 ( 用 右 图 中 的 数 字 表 示) 。 38.(11 分)下面图甲为某反射弧示意图;图乙示意兴奋在甲、乙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H 表示物质。请据图分析作答。 (1)图甲中,电流刺激 E,可观察到 A 发生运动反应;若在①处用电流刺激神经纤维,A 有反应而 E 无反应。由此表明 E 为反射弧中的 结构。电流刺激①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 以 形式传导,传导方向是 (填“单”或“双”)向的。 (2)图乙中,若 F、G 之间距离等于 G、I 之间距离,刺激 G 处,电流表①与电流表③相比,电流表 ③的反应滞后,原因是 。若刺激 I 处,电流表②偏转的次数 为 次。 (3)图乙中 H 为 ,是由甲神经元释放的,作用于乙神经元,体现了细胞 膜 的功能;该物质通过 方式进入突触 间隙;兴奋只能由神经 元甲传给神经元乙的原因是 。 39、(10 分)本草纲目中记载有楤木有降血糖功能,某学习小组做了探究楤木总皂苷降血糖功能 的实验:将 60 只健康的雄性大鼠进行适应性饲喂 5d 后,随机分为Ⅰ、Ⅱ两组。Ⅰ组(50 只)腹 腔注射 30%糖尿病诱导剂(ALX),获得糖尿病模型鼠,Ⅱ组(10 只)不作处理。 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 注:SAC 为楤木总皂苷提取 液;二甲双胍为临床使用的降糖药。 处理及结果 组别 Ⅰ组(随机均分为 5 组) Ⅱ组 A 组 B 组 C 组 D 组 E 组 给大鼠分别灌喂等 量的不同种溶液 30mg/kg 60mg/kg 90mg/kg 30mg/kg 生理 盐水 生理 盐水 SAC SAC SAC 二甲双胍 4 周后釆血,测空腹血糖 空 腹 血糖 的测 量 值 (mmol/L) 23.34 20.32 18.13 17.52 28.25 6.40 (1)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这与胰岛 B 细胞的多种受体有关。下列 物质中可被胰岛 B 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的有 (多选)。 A.胰淀粉酶 B.葡萄糖 C.促甲状腺激素 D.神经递质 (2)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 ,从而使血 糖水平降低。 (3)本实验中对照组是 。实验结果表明,随 SAC 浓度增加, 。C 组的实验结果与 D 组基本一致,此结果在实践上 的意义是 。 (4)进一步研究发现,SAC 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两方面:其一它能 ALX 对胰岛 B 细胞 的损伤,其二它能 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40.(10 分)下图表示病原体 A(抗原 A)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机制的模式图。图中 a~d 表示过程,甲、 乙、丙表示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A 的是 。 (2)若该抗体会攻击肌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的受体,将会使肌细胞膜由 信 号到 信号的转换过程受阻,可能出现重症肌无力现象。 (3)图中 a 过程显示细胞甲(B 淋巴细胞)只能接受抗原 A 的刺激,而不能接受抗原 B 的剌激。请根 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某种抗原只刺激特定的 B 淋巴细胞,而不作用于其他的 B 淋 巴细胞。(提示:如果体内的某种 B 淋巴细胞消失或丧失其功能,就不能与某种抗原结合并发生免 疫反应。) 实验材料:多只健康小白鼠,放射性同位素(发出射线定向杀死细胞)标记的甲 种抗原,非放射性 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乙种抗原等。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结果 ① 给小白鼠注射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 不发生免疫反应 ② 再给小白鼠注射低剂量 ③ 再给该小白鼠注射 成都七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期高二半期考试 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1-5、 D A C D D 6-10 C B B D D 11-15 C B D B C 16-20 C D B C A 21-25 B D D A C 26-30 C C C B D 31-35 C A D A C 二、填空题 36.(11 分) (1)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花药离体培养 全能性 秋水仙素 1/4 (2)3/16 2/3 (3)C-D 基因工程育种 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 37.(8 分) (1)呼吸 消化 CO2 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只能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而组织细胞 内的 CO2 浓度高于组织液(2 分) (2)无机盐和蛋白质 NaHCO3 等 (3)皮肤 (4)⑤→④→③→⑥→⑦ 38. (11 分) (1)感受器 电信号(局部电流) 双 (2)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要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所需时间长(2 分) 1 (3)神经递质(递质) 进行细胞间 的信息交 流 胞吐( 外排)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 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 分) 39.(10 分) (1) BD (2)摄取、利用和储存(2 分) (3)Ⅱ组、D 组、E 组 其降血糖的作用越显著(2 分) 一定浓度 的 SA C 可作为有 效的降糖药代替二甲双胍(2 分) (4)减弱(或“降低”) 提高(或“增强”) 40.(10 分) (1)细胞甲、细胞丙、抗体(2 分) (2)化学 电 (3) ② 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 不发生免疫反应 ③ 乙种抗原(2 分) 发生免疫反应(2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