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2-0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哲学生活总复习文档
四、哲学生活 串讲一 唯物论 ※思维脑图※ ※分类存储※ (一)两个概念 物质 意识 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 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解读 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 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表明坚持了 唯物主义正确方向,与唯心主义划 清了界限;“能为人的意识所反 映”,坚持了可知论;物质是“客 观实在”则既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 界限,又表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 观实在性 ①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 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更 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②从生理基础 看: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 动的物质器官。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 意识的产生。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③从内容 看: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 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 观的 原理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 识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二)三个原理 原理内容 备注或方法论 世界的物 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 的物质性 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 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 一于物质 规律的客 观性和普 遍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客 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 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人类 意识的能 动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性,人能够能动性地认识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 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 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 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要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 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四对关系 辩证 关系 物质与意识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 挥主观能动性 物质与运动 运动与静止 原理 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 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 的反作用,正确的意 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 作用,错误的意识对 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 挥主观能动性的前 提和基础,尊重客 观规律,按客观规 律办事必须发挥主 观能动性 运动是物质 固有的根本 属性和存在 方式,运动是 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 的承担者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 动与相对静止的统 一,运动是无条件 的、永恒的和绝对 的,静止是运动的一 种特殊状态,是有条 件的、暂时的和相对 的 方法 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使 主观符合客观;重视 意识的作用、重视精 神的力量,树立正确 的思想意识,克服错 误的思想意识 既要尊重客观规 律,按规律办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 能动性,把发挥主 观能动性和尊重客 观规律结合起来 错误 倾向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 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离开运动谈 物质会导致 形而上学,离 开物质谈运 动会导致唯 心主义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 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不变论,只承认绝对 运动而否认相对静 止则导致相对主义 和诡辩论 串讲二 认识论 ※思维脑图※ ※分类存储※ (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方法论 实际运用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即实践 决定认 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 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 是认识的目的 要坚持实践第 一的观点,还要 坚持理论和实 践相结合的原 则,做到理论和 实践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①首先要能在材料中找到相 关性的动词,如:深入(实际), 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② 在材料中找如下内容:在实际 中得到了什么认识(实践是认 识的唯一来源);认识进一步 提高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力);认识结果得到证实(实践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把认识应用到了实际 中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 践具有反 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 的认识——真理对于人们的 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重视科学理论 的指导作用,坚 持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原则 材料中涉及理论的指导,科学 发展观的指引等词体现了科 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二)对应法理解真理的特征与认识的发展过程 真理 认识过程 要求 真理是 客观的 内容客观,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 认识对象无限发展;客体决定认识具有反 复性 实践中认识、发 现、检验、发展真 理 检验标准客观 实践不断发展 形式主观 主体影响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串讲三 辩证法 ※思维脑图※ ※分类存储※ (一)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 斗争性 区 别 (对 立) 含义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 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矛盾 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 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 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 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 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表现 事物保持着稳定、联合、团结、统一的状 态,如社会和谐发展、国家间和平共处等 事物呈现出动荡、不稳定、变革 的状态,如局势动荡等 特点 它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它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联系(统一) ①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 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 和发展。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 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内容(表现) 方法论 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 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 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 与间接联系、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本 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偶然联系与必然 联系等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 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 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三)五大方法论要求 具体要求 坚持联系 的观点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 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 趋向 坚持发展 的观点 ①明确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即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 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 对挫折与考验。②遵循量变与质变统一规律,既要积极地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 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进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坚持矛盾 分析法 ①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②尊重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 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③尊重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④正确处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正确把握矛盾主要方面与次 要方面的关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树立创新 意识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 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 念,开拓新境界 坚持唯物 辩证法 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 点看问题;坚持辩证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 串讲四 历史唯物主义 ※思维脑图※ ※分类存储※ (一)一个主体 世界观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 的主体 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两对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 力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 基础具有反作用 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要求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地位 基本矛盾的解决推动社会在曲折的过程中前进、上升 解决 阶级社会: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改革 (三)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社会 本质上是实践 投身于实践 ①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 实践;②作出正确的价值 判断与选择;③坚持群众 观点和群众路线 发展是有规律的 遵循社会发展的 客观规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自觉站在最广大 人民立场上 人生 价值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 的享用者,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 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①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 价值;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 提示:×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 化。 2.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 提示:×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 提示:× 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4.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 提示:×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5.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 提示:× 认识具有上升性,对真理的追求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过程。 6.认识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 提示:× 真理可以被超越,但不可以被推翻。 7.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 提示:× 联系具有条件性,并非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8. 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 提示: × 联系分为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人为事物之间的联 系具有“人化”的特点。 9.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 提示:× 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10.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 提示:× 量变与质变有本质区别。 1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 提示:×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12.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重要动力。( ) 提示:×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3.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提示:×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14.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 提示:×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5.劳动群众能够根据自己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 提示: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 16.事物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 提示: × 事物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事物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17.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 提示:× 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消除。 18.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 提示:×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