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22小题,计44分)‎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 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 大兴安岭是湿润、半湿润区分界 D. 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 对东北平原描述正确的是 A. 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 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 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 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答案】1. D 2. A ‎【解析】‎ ‎1. 根据经纬度得知,甲地为我国最东端,在夏半年日出最早,但冬半年因为纬度高日出时间较晚,A错误;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是极圈,漠河纬度低于极圈,无极昼极夜, B错误;我国湿润、半湿润区的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C错误;松花江由低纬向高纬流经封冻区,春季有凌汛出现,D正确。故选D。‎ ‎2. 据图可知, 东北平原水系南部向南流、北部向北流,地势中间高南北两侧低,从高度表也能以看出,长春附近地势高于南北两侧,A正确;伏旱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B错误;东北农业国有大农场较多,C错误;东北平原无棉花种植,中国的商品棉基地主要是南疆、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D错误。故选A。‎ 读下列中国纵向山脉位置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山脉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B. ②山脉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C. ③山脉是中国地形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D. ④山脉东侧是珠江水系,西侧是长江水系 ‎5. 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B. 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 C. 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 D. 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 ‎【答案】3. A 4. D 5. C ‎【解析】‎ ‎3. 据图中经纬度和山脉的走向可知,①为大兴安岭②为太行山③为巫山④为雪峰山。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是以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为界,故选A。‎ ‎5. 四条山脉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均为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A错误;大兴安岭贯穿多省区,B错误;四条山脉的东南侧均为夏季风的迎风坡,所以降水都较丰富,C正确;巫山、雪峰山两侧的农业类型相同,D错误。故选C。‎ 积温是一个地区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内日平均气温的总和。读我国局部地区积温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6. M、N两地积温的差值可能是 A. 1000℃ B. 1500℃‎ C. 2000℃ D. 2500℃‎ ‎7. 导致M、N两地积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影响 D. 人类活动 ‎8. M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 A. 太阳辐射强 B. 热量充足 C. 地广人稀 D. 昼夜温差大 ‎【答案】6. B 7. C 8. B ‎【解析】试题分析:‎ ‎6. 图示M积温值5500-6000℃,N的积温值4000-4500℃;两地的差值是1000-2000℃。选B正确。‎ ‎7. 由图示经纬度可判断M是四川盆地,N是云贵高原;两地积温差异是由于地形差异。选C正确。‎ ‎8. M是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盆地地形,多阴雨天气,日较差小,太阳辐射弱;人口众多。选B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等值线判读及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知识拓展】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简称积温。也把积温看作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积温作为表征地区热量的标尺,常作为气候区划和农业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以衡量该地区的热量条件能满足何种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划分指标通常为2300℃和4500℃积温。‎ 影响积温的因素主要有:大气温度、降雨量、云层厚度、经济状况等 下图为我国南海诸岛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 上图中①岛对我国最重要的战略意义是 A. 高新技术发达 B. 气候温暖湿润 C. 东出太平洋的重要支点 D. 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10. 夏季,南海表层水温均在28℃以上,但在中南半岛东部沿岸海域,水温较低,其原因 可能是 A. 纬度较高 B. 海水较深 C. 有大量河流水汇入 D. 受沿岸上升流影响 ‎【答案】9. C 10. D ‎【解析】试题分析:‎ ‎9. 根据图中①是台湾岛,题中的问题是战略意义。A项是经济发展水平。A项错误。B项和D项是自然环境。B项、D项错误。C是战备意义。C项正确。故选C。‎ ‎10. 中南半岛,纬度低。A项错误。中南半岛东部在大陆架,水较浅。B项错误。半岛东部河流很少,C项错误。中南半岛受西南季风影响,东部受离岸风的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D项正确。故选D。‎ ‎【考点定位】岛屿的意义、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1. 在上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 ‎12. 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种板栗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1. A 12. A ‎【解析】‎ ‎11. 读图“北京西山地形剖面示意图”可知,北京西山沿东南-西北走向画的剖面图.北京为东亚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甲地位于西山的东南部且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最多;丁在四地中离东南季风最远,且位于山地背风坡,故降水最少.结合给出的四个选项,A正确。故答案选A正确。‎ ‎12. 北京属于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山地的南坡为向阳坡,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个地区唯有甲地位于山地的偏南方向,采光条件较好,海拔高度适中,热量条件适合板栗的生长。故选A。‎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 ‎1、位置: 海陆位置:近海地区(湿地),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 ‎2、大气 (1)风向:海风(湿地)降水多,陆风降水少 ; (2)风带: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容易凝结(西风带);反之干燥少雨(信风带);(3)气压带: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赤道对流雨);高压带相反; (4)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锋面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 高压反气旋空气下沉,干燥少雨 。‎ ‎ 3、地形 (1)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山腰处形成地形雨;(2)地形类型: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地势高,水汽难进入;(3)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 ‎ ‎4、洋流: 暖流上空水汽充足,寒流上空水汽少。‎ ‎ 5、下垫面 : 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大气水汽充足;裸地水汽含量少。 ‎ ‎6、人类活动: 凝结核(城市雨岛)。‎ 下面是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雨带位置图(阴影部分表示雨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3. 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④③②① D. ③①④②‎ ‎14. 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类型主要是 A. 对流雨 B. 地形雨 C. 锋面雨 D. 气旋雨 ‎【答案】13. B 14. C ‎【解析】试题分析:‎ ‎13. 仔细读图,①图雨带在东北、华北地区;②图雨带位于华南地区;③图雨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④图雨带退回到华南地区。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①④。答案选B。‎ ‎14. 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类型主要是锋面雨。答案选C。‎ 考点:中国雨带推移。‎ 下表为我国黑龙江、海河、闽江(福建境内)、伊犁河(发源于新疆)长度、径流量和含沙量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 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 A. 海河、黑龙江、伊犁河、闽江 B. 闽江、黑龙江、海河、伊犁河 C. 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 D. 黑龙江、海 河、闽江、伊犁河 ‎16. 以上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A. 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 流域面积均位于我国境内 C. 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影响 D. 夏季均出现丰水期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 据表格信息可知,四条河流中,海河的各大支流发源于黄土高原,这里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河流含沙量最大,与表中甲河流信息吻合,由此可以排除B、D选项。黑龙江在四条河流中,长度最长、水量最大,乙、丙河流长度短、水量小,不会是黑龙江,所以又排除A选项。故选C。‎ ‎16. 四条河流中,伊犁河是内流河,不参与海陆间循环,A错误;并且伊犁河不全部在我国境内,下游在哈萨克斯坦境内;伊犁河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为主,因此径流量受气温影响大,夏季径流量最大,BC错误;除伊犁河外,其他三条河流均主要位于我国季风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水量也是夏季大,D正确。故选D。‎ 读我国四种农作物的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这四种作物分别是 A. ①小麦 ②水稻 ③棉花 ④油菜 B. ①棉花 ②油菜 ③花生 ④水稻 C. ①小麦 ②油菜 ③花生 ④甘蔗 D. ①甜菜 ②甘蔗 ③棉花 ④水稻 ‎18. 我国四川盆地种植图中农作物④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充足 B. 水分不足 C. 紫色土 D. 山区面积广大 ‎19. 青藏高原地区种植图中作物①单位面积产量高的原因是 ‎ ‎①光照强②昼夜温差大③气温年较差大④热量充足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 ‎ ‎18. 据上题分析可知,④为甘蔗,是热带和亚热带糖料作物,喜温、喜光,四川盆地种植的主要原因是热量充足。故选A。‎ ‎19.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因此单位面积产量高,①②正确;气温年较差小,且因海拔高,热量不足,③④错误。故选B。‎ 下图为部分温度带和四类干湿区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 上图中O区在我国没有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位置 B. 地形 C. 洋流 D. 海陆位置 ‎21. 我国东部地区组合正确的是 A. A-B-F-E B. P-J-F-D C. A-G-F-D D. D-E-L-M ‎【答案】20. D 21. A ‎【解析】‎ ‎20. 我国处于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的影响,没有亚热带干旱区。‎ ‎21. 我国东部为季风区,有湿润、半湿润和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 ‎22. 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回答下题。‎ 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植被 ‎【答案】C ‎【解析】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地区。由表中气温数据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地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夏季气温偏低,主要是因为该地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造成的。故选C。‎ 二 综合题(56分)‎ ‎23. 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华北地区地形图和京津冀地区一体规划图 ‎(1)简述太行山的气候特征;说出太行山东侧自然带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分布和原因。‎ 材料二:‎2015年2月26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1周年。京津冀地区城际交通一体化;2014年京津冀区域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2%;在产业上北京以外迁为标志,与河北、天津签署了科技、市场等多项区域的合作协议。‎ ‎(2)分析京津冀地区一体化规划对该地区工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黄河三角洲湿地,有草甸、芦苇等众多的动植物分布。河流纵横交错,是“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一。‎ ‎(3)现在有人提出要对芦苇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加工,请你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阐述大规模开发芦苇对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答案】(1)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和降水随海拔的上升而发生变化。②东侧: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夏季高温多雨,降水较多。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降低(冬季山顶气温在0℃以下)和降水变化,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变为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草原草甸带等 (2)①交通一体化,物流成本将有所降低,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②多项区域合作,有利于京津冀地区工业的共同发展,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③北京企业的外迁,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④北京产业的调整,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⑤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华北地区高精尖新产业的发展等 (3)原理: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各要素作为整体部分在发展,反映整体的特征;某一个要素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不利影响:①芦苇被大规模地开发加工利用,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③气候恶化,最终造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变差 ‎【解析】(1)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可知, 太行山东侧山麓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相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且据山地垂直分异规律可知,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水热条件都发生变化,植被逐渐由落叶阔叶林变为针叶林,继而变为草甸。‎ ‎(2)据材料可知,京津冀地区一体化使京津冀区域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2%,说明北京污染企业外迁,首先减轻了环境压力,同时加快了北京的产业升级。对华北整体来说,一体化的实施,交通和信息的发展,减少了运营成本,加强了区域合作,提高看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各要素作为整体部分在发展,反映整体的特征;某一个要素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芦苇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节局部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大规模开发芦苇会使这些生态功能减弱,最终造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变差。‎ ‎24.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该地区最大海拔高度为268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 ‎(2)简述图示地区村落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3)说出该区域西部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1)水稻 (2)特点: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与平原区。原因:地势低平;水源充足;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3)水土流失。地处我国东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足,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地形起伏,坡度大;人类活动不当,毁林开荒,破坏植被。‎ ‎【解析】(1)依题意,该地位于我国东部,纬度位置为28°N,加上最大海拔为268米,图中河网较密,灌溉渠道纵横交错,可判断应为江南丘陵、平原地区,气候湿热,适宜种植水稻。‎ ‎(2)据图可知,村落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与平原区。影响聚落的因素应从地形、水源、气候、土壤、交通等方面分析。河流沿岸地势低平;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农业发达;河流交汇处,平原地区,水陆交通便利。‎ ‎(3)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地处我国东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足,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且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坡度大;人类活动不当,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抗侵蚀能力弱,因此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点睛】本题以我国区域为载体考查聚落的分布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区域定位和区域分析能力。做题需明确:(1)区域定位是解题的关键,据图中纬度和题干可知为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北方主要是小麦。(2)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主要为社会经济(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源)两种。 ‎ 高原地区主要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山区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平原地区聚落分布密集,有沿河形成的聚落,由沿海形成的聚落;‎ 自然资源较丰富,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也是聚落的分布地。(3)湿润半湿润区主要以流水作用为主,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以风力作用为主。‎ ‎25. 农业土地生产潜力(百千克/公顷)是由光、热、水、养分四因子共同决定的。读图,回答问题。‎ ‎(1)左图所示的各省级行政区域中,粮食产量最高的有哪些(写简称)?‎ ‎(2)据上图,概括我国全年农业土地生产潜力的分布规律。分析D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由东向西变化大的主要原因。‎ ‎(3)据图比较A、B两省全年土地生产潜力、两省粮食生产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近年来,在C省出现了大批速冻食品生产厂,产品销往全国。试分析在C省发展这类企业的 有利条件。‎ ‎【答案】(1)鲁、豫、川和苏 (2)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海南岛最大;青藏高原的西北部最小。D地区:海拔自东向西迅速升高,导致温度下降很快,热量减少 (3)A(河北)省全年农业土地生产潜力低于B(浙江)省。主要原因是浙江省纬度较低,水热条件优于河北省。A(河北)省粮食产量高于B(浙江)省。主要原因是A(河北)省的平原面积广大,B(浙江)省山地丘陵面积广,A(河北)省粮食种植面积大于B(浙江)省 (4)C(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丰富,发展速冻食品生产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位于我国中部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C(河南)省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解析】(1)据图中区域轮廓形状和粮食产量图可知,粮食产量为1级即最高的省有四川省、山东省、河南省和江苏省。简称依次为川、鲁、豫、苏。‎ ‎(2)据左图等年土地生产潜力等值线图可知,整体数值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海南岛最大;青藏高原的西北部最小。据图可知,D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端,海拔自东向西迅速升高,导致温度下降很快,热量减少,因此土地生产潜力由东向西变化大,等值线较密。‎ ‎(3)据右图可知,A地区为河北省,粮食产量等级为2级,B地区为浙江省,粮食产量等级为4级,河北省粮食产量高于浙江省。原因主要应从地形角度分析。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平原面积广大,浙江省地处浙闽丘陵,山地丘陵面积广,河北省粮食种植面积大于浙江省,因此产量大。‎ ‎(4)工业区位条件应从市场、交通、劳动力、原料等方面分析。据区域轮廓可知,C省为河南省。地处华北平原,是我国农业大省,农产品丰富,发展速冻食品生产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位于我国中部平原地区,交通便利;离京津等大城市较近,市场需求量大;为我国人口大省,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