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2-02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如今国家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有学者在对中国传统社会思想进行总结时提出“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读小说,不仅当文学读,还当思想读。”这是因为明清小说 A. 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 B. 反映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C.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通俗易懂 D. 符合统治者的政治文化需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说的出现与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有直接的关系,小说的通俗易懂的特点适合市民阶层的需求,通过小说更能够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且“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读小说,不仅当文学读,还当思想读”说明小说反映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故B选项正确;“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读小说,不仅当文学读,还当思想读”说明小说能够更具体的体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没有体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故A选项错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通俗易懂是小说的特点,不能体现材料强调的“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读小说”问题,故C选项错误;小说是适应当时市民阶层的文学形式,而不是符合统治者的政治文化需求,故D选项错误。 2.金文的“华”,字形如一朵绽放的花朵,取义为美。《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也说:“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表明 A. “礼”成为华夷之辩的主要内容 B. 文字变化折射出民族交融 C. 西周时期华夏民族已经基本定型 - 15 - D. 周人对礼乐文化发展的自信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周朝金文及《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关于华夏一词的解释源于中原地区服饰华采,疆域广阔文明道德兴盛的景象,反映了在礼乐文化下,周人本身的文化自信,故D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对夷的阐释,排除。B项,题干未反映民族融合现象,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西周时期华夏民族定型,排除。 3.白娘子和许宣的故事在唐宋时期就流传开来,但主人翁的身份却在发生变化。唐宋时期的小说和话本中,许宣这个角色或是盐铁使之子,或是统制(将领)之子,而到明代就变为开药铺的了。这反映了 A.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B. 文学的内容在不断变化 C. 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D. 社会等级观念不断强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许宣身份由盐铁使之子到统制之子,再到开药铺的伙计反映了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下文学发展适应普通市民群体的精神需要,故C项符合题意。A项,封建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并未提高,排除。B项,题干并非强调文学的变化发展,排除。D项,许宣身份变化反映了社会等级观念受到冲击,排除。 4.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常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以下关于朝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朝贡体系是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 B. 朝贡体系解体的标志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 C. 朝贡体系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 15 - D. 朝贡体系使古代中国不能正确认识世界局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朝贡体系的形成是传统华夷观在对外关系上的体现,使中国形成天朝上国保守自大的心态,不利于中国正确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故D项符合题意。A项,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根源在于自然经济作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排除。B项,朝贡体系解体的正式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C项,朝贡体系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脆弱的自然经济基础,排除。 5.明清以来,在聚族而居的村庄宗族势力比较强大,雍正四年(1726年),清政府专门规定这些村庄可以不编保甲,以宗族组织来代行保甲之职。同时,授予族长族中承嗣权、教化权、经济裁处权、治安查举权、对族人的生杀权等各项权力。这说明 A. 清朝初年政府地方控制能力有限 B. 封建社会家国同构色彩的具体体现 C. 宗族组织成为合法的地方行政机构 D. 族权开始成为政权控制的依靠力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举措是清政府授权,不能说明A;“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最鲜明的结构特征。严格的宗法制虽在周代以后已不复存在,但“家国同构”观念并未随之消弭,反而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家族要保证其子孙兴旺、富贵,必然需要一个坚定稳固的国家层面的行政体系进行庇护;而另一方面,国家要维护国家整个局面的平和与安定,捍卫君权的至高无上,同样需要将国家的组织形式和家族宗法关系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这就形成了中国古代“家国同构”这种独特的社会政治模式,B正确;宗族并不是地方一级行政机构,C错误;不能说“开始成为”,族权在政权控制中早已被利用,D错误。故选B。 - 15 - 6.1939年,蒋介石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今天我们再不能附和过去误解了许久的教育独立的口号了……中国国民党对于全国有志于救国的贤智人士,始终是殷切期待加入本党的,共同奋斗的。”蒋介石发表这些言论意在 A. 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缓解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C. 强化国民党的组织建设 D. 争夺抗日战争领导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我们再不能附和过去误解了许久的教育独立的口号了…对于全国有志于救国的贤智人士,始终是殷切期待加入…”可知,蒋介石反对教育独立的政策,表明当时国民政府意图加强在教育领域的控制,吸纳知识分子进入国民党组织以达到强化其专制统治目的,故C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内容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排除。B项,反对教育独立政策导致了国民党与其他党派和民主人士的矛盾,排除。D项,此时国民党已掌握抗战的领导权,排除。 7.梁启超指出世界上的政治制度分为多君为政之世、一君为政之世、民为政之世三个阶段,中国也必定会发展到民为政之世。据此,梁启超强调 A. 变革政治制度要立足于国情 B. 维新思想主张铲除君主制度 C. 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势在必行 D. 实行民主政治符合历史规律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君为政之世、一君为政之世、民为政之世”属于政治制度发展步骤,“中国也必定会发展到民为政之世”说明民主政治符合历史规律,故D正确;立足国情材料没有体现,故A错误;维新思想主张君主立宪,故B错误;维新派主张改革变法,不主张推翻清王朝,故D错误。 - 15 - 8. 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 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 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 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 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答案】D 【解析】 注意题中时间1958年,当时在经济上的“左”倾错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影响下,中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而不是高速发展。中苏关系和粮食出口都只是次要原因,经济上的“左”倾错误是造成当时中国工农业遭受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 9.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居民中除极贫者应予以免除税外,均须按照财产等第或多寡实施程度不同的累进税制,使大多数人民均能负担抗日经费”。这一规定 A. 贯彻了联蒋抗日的方针 B. 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 C. 保证了财政收支的平衡 D. 体现了社会平等的原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居民中除极贫者应予以免除税外,均须按照财产等第或多寡实施程度不同的累进税制”来看,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可以保证抗日政府财政收支的平衡。故答案为C项。这一规定与联蒋抗日无关,排除A项;从“除极贫者应予以免除税外”可以看出,大多数农民的负担没有减轻,排除B项;这一规定与社会平等无关,排除D项。 10.1934年,有人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今则知之;昔日认为须由皇帝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主理国家,可以选举委员、当主席。”这表明当时 - 15 - A. 民主共和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日长 B. 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提升 C. 苏维埃政权有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 D. 中共开始重视农民阶级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今则知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等可以看出,苏区农民的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逐渐提升,故D正确。题目中是农民,而不是有识之士,故A项错误。题目讲述农民的认识,没有涉及阶级基础,故C项错误。D项中“开始”说法错误,毛泽东在1925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排除D。故选:B。 11.法国历史、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法国的贵族阶级迫切地保持着与其他阶级的割裂,但没过多久,他们迅速衰亡,……与之相反,贵族阶层最为不屑的资产阶级却日益富裕,他们的教养与日俱增,……高傲的贵族发现资产阶级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接着成为他们的敌人,最后成为他们的主人。”材料表明 A. 贵族与资产阶级的地位发生了对换 B. 大革命导致贵族的地位日益衰落 C.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D. 资产阶级的财富和教养优于贵族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法国大革命期间,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改变了当时的生产关系。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法国资产阶级力量不断的壮大的过程,未体现二者地位的对换,故A项错误。经济发展才是导致贵族地位衰落的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教养与日俱增,并没有说明其优于贵族,故D项错误。所认选C。 12.下表是联合国有关机构关于国际投资的统计数据。 1993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状况 - 15 - 时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发达国家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额(单位:美元) 310亿 390亿 510亿 800亿 占世界直接投资的比重 15% 24% 32% 41% 据此可推断 A. 新兴资本市场逐渐崛起 B. 跨国公司全球并购行为日趋活跃 C. 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加快 D. 世贸组织推动国际投资迅速增加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额占世界直接投资的比重大为增长,说明发达国家的资本找到了合适的投资场所,即发展中国家作为新兴资本市场值得投资。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跨国公司,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排除C项;材料没有世贸组织的作用,排除D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通过战争的方式,推翻了幕府的统治。随后,又推行"废藩置县",完成了中央集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1870年12月,明治政府成立工部省,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官营金业。1873年,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近代"模范工场",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1881年,明治政府又设立了农商务省,对官营主义和干涉主义进行了反省,开始将大批官营企业出售给民间人士经管。此后,日本出现了工业革命的热潮。 ——摘编自冯玮《日本通史》 - 15 - 材料二 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陆续以官办及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形式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垄断了纺织、航运、煤矿等部门。进入80年代,这些企业大多经营困难。1895年7月,清政府确定了"恤商惠工"的基本经济政策。1898年,又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设农工商总局。1903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商部,以爵赏为核心,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工业、商业、矿山、铁路、商会的奖励章程和法令。在此期间,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鹜"的局面。 ——摘编自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日本近代工业化启动的特点,并简析19世纪末日本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与本明治政府在发展经济上的相似做法,并简析其影响。 (3)以明治政府和清政府为例,说明政府在发展经济中应重视的问题。 【答案】(1)特点:自上而下的方式;政府积极推动;缺乏民主政治的保障;具有后发优势。原因: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发展障碍;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政府鼓励和扶持资本主义的政策;战争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本。 (2)做法:成立经济管理部门;制定经济政策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由直接投资办厂逐渐转向鼓励民间投资。 影响:突破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抵御西方的经济侵略;调动民间投资的热情,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高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3)根据时代变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重视私营经济的发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经济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日本明治政府通过战争的方式”“又推行废藩置县”和“创办官营企业”等关键信息可知日本的工业化是由政府推动的,由此得出自上而下的方式;政府积极推动;根据材料“对官营主义和干涉主义进行了反省”反推可知官僚主义严重,进而得出缺乏民主政治的保障;根据材料“此后,日本出现了工业革命的热潮”得出具有后发优势。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得出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发展障碍;根据材料“完成了中央集权”得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根据材料“创办近代模范工场,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得出政府鼓励和扶持资本主义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马关条约》得出战争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本。 - 15 - (2)第一小问做法,根据材料一“明治政府成立工部省”和材料二“清政府正式设立商部”得出成立经济管理部门;根据所学日本明治维新措施在经济上实行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等政策和材料二“清政府确定了恤商惠工的基本经济政策”得出制定经济政策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根据材料一“将大批官营企业出售给民间人士经营”和材料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工业、商业、矿山、铁路、商会的奖励章程和法令。在此期间,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鹜的局面”得出由直接投资办厂逐渐转向鼓励民间投资。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恤商惠工”政策结合古代中国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得出突破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根据洋务运动的口号“自强”“求富”的口号得出抵御西方的经济侵略;根据材料“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鹜的局面”得出调动民间投资的热情,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高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大都采用机器生产得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和清政府的经济变革措施是在时代发生变化之后的应激反应,其具体措施“殖产兴业”和“恤商惠工”等体现对私营经济的重视,既有政府兴办产业也有民间兴办实业由此可以得出根据时代变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重视私营经济的发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经济。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方工业化比较,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以及中西方工业化的比较。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列出的是1776~1871年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史实。 年代 事件 年代 事件 1776 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1851 伦敦举办世界博览会 1785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789—1794 法国大革命 1857—1859 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1810 柏林大学创办 1859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 15 - 1825 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建成 1861 俄国实施农奴制改革 1810—1826 拉丁美洲殖民她独立运动 1861 洋务运动兴起 1832 芙国议会改革 1861—1865 美国南北战争 1836—1848 英国宪章运动 1868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71 巴黎公社革命 ——摘鳊自姜德昌、向子祥《世界通史纲要(近代部分)》 据表中所列重要史实,归纳出其中一种历史进步潮流,并概述和评价该潮流。(要求:明确写出所归纳的历史潮流,对历史潮流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潮流:社会主义潮流概述和评价: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不断暴露,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以英国宪章运动为代表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阶级基础。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借鉴。此后,社会主义逐渐从理论变成现实,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 15 - 【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概括得出多种历史进步潮流,如根据“《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革命”可以得出“社会主义潮流”的论题;根据“瓦特改良蒸汽机”“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建成”可以得出“工业革命”的论题;根据“法国大革命”“英国议会改革”可以得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的论题。任选其中一个论题,然后联系所学有关史实来解释说明,如确定“社会主义潮流”的论题,可以根据教材所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等方面来回答。本题的解答首先要根据材料信息明确写出所归纳的历史潮流,在对历史潮流的概述和评价过程中要做到准确全面。 【点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确定多个论题,考生可以同意其中任何一种,并对相应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出这类命题的意图是考查考生独立的思维能力与开放思维的意识。解答开放型题,要防止感情用事,即使你确实认为某种观点是最正确,但真正作答时却拿不出太多的证据。因此,选取所要阐述的观点对答好开放题特别重要。从高考得分的角度讲,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与教材观点相近的论点为阐述对象,这样论证起来可以从教材中获取较多的相关历史资料,以说明相应的观点。(2)选择历史材料与理论依据最多的论点为阐述对象,可以看一下哪一种观点可以从材料中获得更多的资料支持。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同治初年,曾国藩上奏称:淮南盐课甲于天下,自太平天国起事以来,长江道路不通,两淮票运亦坏。两江总督怡良曾实施就场抽税,但收税极少,现在每年所征课银,较全盛时尚不及10%。现在江路肃清,运道畅行无阻,所有两湖、江西各岸自应设法运盐济售,力图整理。然整顿的困难有二:一是邻盐侵灌太久,江西口岸则食浙私、粤私及闽私;湖北口岸则食川私及潞私,引地被占将近十年。二是沿途厘卡太多。淮盐出江,抵达湖北、江西口岸前,层层设卡,处处报税。……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淮南盐务取得了一定成绩。淮南同治三年上半年共收课厘银506320余两,又收盐厘钱115400余串。而且以往商人完课之外,并不完厘;现在则是厘重于课。在盐商负担日重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尤其可贵。曾国藩颇为自得地宣称:“江西销路渐次开通,湖南新盐售销亦颇畅旺。”通过行政权力,强行规定销售价格,从而确保税收,这一做法虽深得朝廷赏识,但无疑显示出曾国藩之对于市场经济调节力量的深刻怀疑。 ——摘编自倪玉平《曾国藩与两淮盐政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曾国藩淮南盐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曾国藩的淮南盐政改革作简要评价。 【答案】(1)背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淮南盐路不畅,盐业受损;怡良的盐税改革收效甚微;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盐路恢复畅通;淮盐整顿面临困境;邻盐入侵严重以及盐厘众多;政府财政困难 (2)评价:积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淮盐的销路逐渐畅通。 消极:忽视了市场的调节作用,违背了市场规律。 - 15 - 【解析】 试题分析:(1)“自太平天国起事以来,长江道路不通,两淮票运亦坏。”说明了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淮南盐路不畅,盐业受损;“两江总督怡良曾实施就场抽税,但收税极少”说明了怡良的盐税改革收效甚微;“现在江路肃清,运道畅行无阻,所有两湖、江西各岸自应设法运盐济售,力图整理”说明了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盐路恢复畅通;而“然整顿的困难有二”说明了淮盐整顿面临困境。 (2)“淮南同治三年上半年共收课厘银506320余两,又收盐厘钱115400余串。”说明了它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江西销路渐次开通,湖南新盐售销亦颇畅旺。”说明了淮盐的销路逐渐畅通。而消极方面,“在盐商负担日重的情况下”说明了它增加了商人的负担,“但无疑显示出曾国藩之对于市场经济调节力量的深刻怀疑”说明了它忽视了市场的调节作用,违背了市场规律。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淮南盐政改革.背景、影响 16.【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在波兰《选举报》发表文章,谴责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称“今天我们明白了与纳粹德国签订的任何形式的条约都是不可接受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承认莫斯科与希特勒的交易“不道德”。“苏联始终努力在欧洲创造一个反法西斯同盟,这个计划失败之后才签署了条约”;“当苏联意识到自己正独自面对纳粹德国时,苏联不希望两国爆发直接的冲突,于是就诞生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俄罗斯文化部长弗拉基米尔·梅津斯基声称签署该条约“是斯大林伟大的外交胜利”。 作为合约签署的另一方,德国总理默克尔谴责了这份包含秘密瓜分波兰和把波罗的海诸国划拨给苏联的秘密协定,同时坦诚德国在二战历史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默克尔说:“在我个人看来,除非你了解《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那些秘密条款,否则你很难理解为什么会签订这份条约。”“就这个观点来说,我认为这个条约是不正确的,它建立于一个非法的基础之上。” ——摘编自新浪网《普京为二战〈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辩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 15 - 【答案】(1)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德国为了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苏联努力在欧洲创造反法西斯同盟计划的失败;苏联为了改善自身的战略。 (2)争取了对苏联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赢得了一年多的备战时间;侵犯了小国的利益,大大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威信;客观上助长了纳粹德国的侵略野心,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利于推动世界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的,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在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而且德国为了避免东西两线作战,故与其签订。其中还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苏联努力在欧洲创造反法西斯同盟计划的失败,苏联也想要改善自身的战略。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条约的签订为苏联争取到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并且赢得了一年多的备战时间,但是也侵犯了小国的利益而且大大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威信。因其是与德国纳粹签订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纳粹德国的侵略野心,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做法不利于推动世界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点睛】《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苏方代表为莫洛托夫,德方代表为里宾特洛甫。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 这个条约造成日后苏德对波兰的侵略,苏联为了应对来自西线的可能的战争威胁、争取备战的时间,于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间,以保卫"西部边界安全"为目的,在东欧建立的战争防备缓冲带。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苏联仍然生活在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从长远来说,与资本主义持久和平共处是不可能的。……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战争。由此产生的战争有两类:两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和他们对社会主义世界进行干涉而发动的战争。妄图逃避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精明的资本家们,倾向于后一类战争。 苏联及其在国外的朋友,都必须致力于加深和利用资本主义大国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如果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发展到“帝国主义”战争的地步,那么资本主义国家就必须把这场战争转变为革命起义。 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狂热的支持他的国家,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上的权威。 - 15 - 我们必须努力教育我们的群众去了解俄国形势的真相。……不能仅由报纸来做这件事,这主要应由政府来干。……我们同他们的利害关系是微乎其微的。在那里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许多外国人民,至少是欧洲各国人民,他们正在寻求指导。如果我们不给予指导,俄国人肯定会给的。……归根到底,我们在处理苏联共产主义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落在我们头上的最大危险在于我们让自己变得同我们所要对付的人一样。 ——摘自1946年2月《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 (1)根据材料,概括乔治凯南关于美苏关系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乔治凯南的观点。 【答案】(1)美苏无法和平相处;美苏存在战争危险;苏联扩大影响必然影响美国霸权;美苏战争对美国无害;美苏存在根本利益之争(争夺欧洲势力范围)。 (2)客观上指出二战后两国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及国家利益的冲突。但是夸大了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夸大了战争危险,直接导致冷战局势,不利于二战后国家关系的发展。 【解析】 (1)由材料“与资本主义持久和平共处是不可能的”“他们对社会主义世界进行干涉而发动的战争”“损害我国在国际上的权威。”“我们同他们的利害关系是微乎其微的”和“欧洲各国人民,他们正在寻求指导。如果我们不给予指导,俄国人肯定会给的。”可以归纳出乔治•凯南关于美苏关系的主要观点。 (2)乔治•凯南认为美苏无法和平相处,实际揭示了二战后两国同盟关系破裂。由苏联扩大影响必然影响美国霸权突出了美苏社会制度差异,以及国家利益的冲突。关于“们在处理苏联共产主义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落在我们头上的最大危险在于我们让自己变得同我们所要对付的人一样”实际是为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张本,夸大了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夸大了战争危险,直接导致冷战局势,不利于二战后国家关系的发展。 - 15 - - 1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020年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中队班子述廉报告范文稿
- 2020年高考真题——地理(浙江卷)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
- 最新(演讲稿)之关于民族团结演讲稿【篇】
- 语文卷·2017届山东省日照一中高三4月“圆梦之旅”(九)(2017-04)
- 2018-2019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题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区域产业活动第23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联系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
- 语文卷·2018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三9月月考(2017-09)
- 小学科学(心得)之合理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科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