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2-01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牡一中2018级高二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试题(理科) 第一部分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 风俗 B. 贡赋 C. 秩序 D. 礼仪 【答案】C 【解析】 【详解】儒家认为确立礼是国家的躯干,是评价历史人物标准。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那么对于一国而言,“礼”即是国家的统治秩序,故C项正确。风俗属于民俗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贡赋是诸侯国向天子缴纳的赋税,故B项错误。礼仪属于行为规范,不是材料中“礼”的主要含义,故D项错误。 【点睛】儒家认为确立礼是国家的躯干,认为杀害有礼者,就是在戕害国家躯体,制造祸端。那么对于一国而言,“礼”即是国家的统治秩序。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积极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却“累累如丧家之犬”,失望而归。这说明( ) A. 周天子强化统治,孔子难以生存 B. “仁”“礼”思想不合时宜 C. 当时兴办私学为官府所禁 D. 当时战乱不断,思想萧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春秋末年,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轮番称霸,故A项不正确;当时“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故C项不正确;社会大变革催 生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思想界十分活跃,故D项不正确;孔子之所以不 被重视,主要在于其思想不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故B项正确。所以答案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 3.老子的名言有“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治国如同烹小鱼,不能急,不能用大火,不能总翻个,要用慢火适当烹饪。这反映了老子主张 A. 小国寡民 B. 无为而治 C. 以德治民 D. 不与人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治大国如烹小鲜”借烹饪告戒统治者不要过度干扰民众生活,是无为而治的主张,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 “小国寡民”生活状态的追求,A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德治,并且“以德治民”是儒家学派的思想,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反对社会变革和战争的信息, D项错误。 【点睛】老子的思想有朴素的辩证法,认为事物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 4.春秋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认为:“恶’是自然,而善”却是人为的,只有用‘礼义’对人性加以节制、改造,才能把人导人善。”材料中的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 孟子 B. 墨子 C. 韩非 D. 荀子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礼义”、“法度”可以判断其主张礼法并施,因此这位思想家应为荀子,故D项正确。孟子主张仁政,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子主张改革和法治,排除ABC。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 “恶’是自然,而善”却是人为的,只有用‘礼义’对人性加以节制、改造,才能把人导人善。”,容易联想到荀子的著名的性恶论。 5.《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 强调“春秋大一统” B. 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C. 趋向“三教合一” D. 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答案】D 【解析】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强调世间的各种法则、规律、道理都来源于天,天不变,这些法则、规律、道理也不会变,有顺应天意的意思.而“以教化为大务”是传统儒家思想,“正法度之宜”又强调了法治,所以说他的思想糅合了多学派思想,总的来说,董仲舒是儒家代表,他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但不能说是“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也不能说是“三教合一”,故选D. 6.汉朝是中国古代在国家出现白然灾异时帝王公布“罪己诏”(进行自省或自我检讨)最多的王朝,该现象体现了 A. 汉代自然灾害的爆发更加频繁 B. 儒家对皇权的规范制约 C. 皇帝接受士人官僚的“规谏” D. 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罪己诏”体现皇帝的反躬自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故选B;古代封建王朝自然灾害并无爆发突然频繁,排除A;从材料来看,无关士人官僚的“规谏”,排除C;材料只涉及“罪己诏”,无法体现严格的规范性,排除D。 7. 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的儒学。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 A.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B. 发展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理是万物本原 C.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以维护等级秩序 D. 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BC都符合朱熹新儒学的表述。D不符朱熹新儒学的表述,这属于心学家的观点,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8.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顾炎武是一位开近代学术之先河的巨匠。从他开始,中国的学问开始摆脱官方意识形态的束缚,逐步走上相对独立发展的道路。对此,以下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反对理学家脱离实际,提出和践行“经世致用” B. 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并猛烈抨击之 C. 批判理学的伦理观,否定孔子的“圣人”地位 D. 发展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提出了进步的历史观 【答案】A 【解析】 【详解】顾炎武放弃科举之路,摆脱官方哲学的束缚,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际民生的现实问题,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开创了一代脚踏实地的朴实学风。故答案为A项。B项是黄宗羲的思想,排除;C项是李贽的主张,排除;D项是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排除。 9.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A. 司南 B. 造纸术 C. 雕版印刷术 D. 活字印刷术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反映了北宋的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选活字印刷术,故D项正确。A在战国时期已有,B在西汉时期出现,C在隋唐时期已有,都排除。 10.《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A. 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长诗 B. 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C. 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D. 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答案】B 【解析】 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排除A;由材料“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和“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可见《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故选B;C是《诗经》的地位,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对祖国的爱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D。 11.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该画属于 A. 风俗画 B. 文人画 C. 宫廷画 D. 山水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墨兰图》表达了作者借兰花表达自己情感,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B项正确。风俗画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宫廷画是指围绕着封建帝王生活、行政而进行的绘画创作,以宫廷画家的创作为主体,亦包括帝王、后妃的画作,以及朝臣和地方官员向宫廷进献的画作,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 12.元代作家夏伯和指出“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君臣如《伊尹扶汤》、母子如《伯俞泣杖》、夫妇如《杀狗劝夫》、朋友如《管鲍分金》……又非唐之传奇,宋之戏文、金之院本所可同日而语矣。”据此可知作者强调元杂剧 A. 注重演绎历史故事 B. 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 C. 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 D. 具有伦理教化功能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君臣”、“母子”、“夫妇”、“朋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作者认为杂剧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伦理教化作用,D正确。作者强调元曲不仅具有演绎历史故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具有伦理教化功能,A错误。本题未涉及戏曲高峰,B错误。从“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可知作者认为金之院本有世俗化、娱乐化的功能,没有涉及杂剧,C错误。 13.《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是 A. 传统儒家思想动摇 B.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C. 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D. 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可知,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但这是材料反应的现象,并非实质,排除A;依据“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可知,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化有了新的需求,故B正确;民主进步思潮产生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依据“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可知,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化兴起,不是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D错误。 14. 伯利克里曾说:“雅典人纵使不能创造一切事务,但有权利判断一切事务。”与这种说法相类似的古希腊思想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知识即美德 C. 轮番而治 D. 认识你自己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雅典人纵使不能创造一切事务,但有权利判断一切事务。”说明古希腊公民已经能依据自己意识对任何事物作出独立的判断和主张,这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特征相符,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上述含义特征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 15.古希腊一位哲人说: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这位哲人是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 D. 普罗塔哥拉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信息可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这句富有哲理性的名言,因此C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柏拉图的思想集中表现在《理想国》一书中,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让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与材料信息不符;B选项错误,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6.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他们追求“人”的本能发挥,追求真善美的动力。材料中的“他们” A. 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B. 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 C. 以“人性”反对“神性” D. 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们宣扬人性,是用“人性”来反对“神性”,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是智者学派而非人文主义者,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是宗教改革而非文艺复兴,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的是启蒙运动而非文艺复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7.“这是我的立场”是马丁·路德反对强权的传世名言。路德告诉人们,个人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而不必借助庞大的天主教会;个人的自由与权利是不能被任何人剥夺的,因为这是上帝赐予每一个人的。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是 A. 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 简化宗教仪式 C. 提倡信仰即可得救 D.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答案】C 【解析】 所谓“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即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就是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宗教中解放出来,但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18.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 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 B. 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 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D. 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启蒙运动知识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准确判断的的能力。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束缚,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促进欧洲人民的思想解放;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综上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不仅仅是“摧毁专制主义”的问题,排除;B项提及的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后,与题干信息明显不符,排除;C项与“大兴土木”寓意,即确立资产阶民主政治不符,排除。故选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 19. 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下列思想家的思想对20世纪初期中国民主政体的建立影响重大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伏尔泰的主张是开明的君主立宪制,而20世纪初期中国不再满足于君主立宪制而是要推翻君主制度,所以本题凡是含①均是错误的,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B。另外,20世纪初期中国民主政体的建立指的是辛亥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美国式的共和国,主要是受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和卢梭的影响。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对中国民主政体的影响 【名师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本题可以使用否定筛选法,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20.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 A. 政治革命,推翻专制 B. 批判质疑,社会契约 C. 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D. 思想自由,理性思考 【答案】D 【解析】 【详解】“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表明康德强调的是思想自由不是革命推翻专制,故A错误;社会契约思想是卢梭的思想,材料中康德强调的是思想自由,故B错误;主权在民,人人平等与材料中康德强调思想自由不符,故C错误;材料中康德强调的是思想自由,要有理性思考,学会批判质疑,故D正确。 21.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特点符合上述材料的描述 A. 林则徐 B. 曾国藩 C. 洪仁玕 D. 康有为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的“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故答案为B项。AC项没有真正在实践中学习西方,D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而不是“器物”,均排除。 22.“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A. 地主阶级改革派 B. 地主阶级洋务派 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C 【解析】 “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符合君主立宪制特点,属于维新派主张,故C正确;改革派主张不主张设置议院,故A错误;洋务派主张学器物,故B错误;革命派主张推翻政府统治,故D错误。 23.1897年,山西举人刘大鹏得知省城都会的士子读的多是“时务书”,遂指定了一批书目:“御纂七经共十六套,御批通鉴辑览两大套,皇朝经世文编四套,皇朝经世文续编二套,康熙字典一部”,托人从京城买回,用心钻研时务。这一现象说明 A. 维新变法思想影响遍达全国 B. 社会精英积极投身救亡运动 C. 思想变革中区域发展不平衡 D. 科举制度废除推动社会进步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省城都会的士子读的多是‘时务书’”和“皇朝经世文续编二套,康熙字典一部……”可知,山西举人刘大鹏对于时务理解的偏差,可知思想变革中区域发展不平衡,故C 项正确。山西举人刘大鹏用心钻研时务,不等于维新变法思想影响遍达全国,且A项错误与材料“御篡七经共十六套,御批通鉴辑览两大套”不符,故错误。山西举人刘大鹏用心钻研时务,是出于应试的目的而不是救亡目的,故B项错误。1897年科举制度尚未被废除,直到1905年被废除,故D项错误。 24. 三民主义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所起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①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②推动了中华民国的建立 ③指导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制定 ④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为中华民国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产生很大影响。①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国民大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④的BD项和说法不全面的A项。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本题采用排除法可以直接确定答案。 25.有学者认为,中国自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只有70多年,革命前没有一次像样的思想启蒙,因此,民国建立后没有出现期待中的民主政治,政局反而更混乱。该学者旨在说明 A. 近代中国没有思想启蒙 B. 专制体制阻碍社会的进步 C. 民初尚未确立民主政治 D. 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必要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学者 观点认为之所以民国建立后未出现期待的民主政治,原因在于思想启蒙不足,因此其强调思想启蒙的重要性,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时一次彻底的思想启蒙,选项D正确;选项A表述错误,排除;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但是依然未出现真正意义的民主政治,选项B排除;民国在形式上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选项C排除。 26. “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变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所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毛泽东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在( ) A. 中共建党时期 B. 国民革命时期 C. 土地革命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时间。在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走向对峙的十年,在共产党主攻城市失败后,开始走向农村进行土地革命,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选C。 27.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 “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 “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 “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双百方针”的含义是,鼓励科学理论领域百家争鸣,文艺创作领域百花齐放。只有D符合这一精神。ABC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8.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此处的“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是指 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D. 达尔文的进化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是17世纪最为辉煌的科学成就。他在1687年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阐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力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是在 16 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在18世纪中后期,依靠的是经验技术而非科学理论,与题意不符;D选项错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提出于19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9.泰纳在《巴尔扎克论》中说:“金钱问题是他最得意的题目……他的系统化的能力和他对人类丑处的明目张胆的偏爱创造了金钱和买卖的史诗。”下列作品与材料中“他”的作品风格相同的是 A. 《战争与和平》 B. 《唐璜》 C. 《向日葵》 D. 《英雄交响曲》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的“《巴尔扎克论》”、“金钱问题是他最得意的题目……他的系统化的能力和他对人类丑处的明目张胆的偏爱创造了金钱和买卖的史诗。”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他”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分析选项内容可知,A选项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符合题意;B选项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不符合题意;C选项是印象主义绘画,不符合题意;D选项是浪漫主义音乐作品,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30.这是一位法国画家的一幅海景写生时画的画面:日出时,海上雾气迷蒙,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清,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这幅作品的艺术风格是属于下列哪一派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中可以分析出这一作品是印象派绘画,故C项正确;ABD项排除。 31.两次世界大战和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那些在竞争中失去自我,失去精神家园的人们面对茫茫宇宙大声询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反映这种现象的文学思潮属于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两次世界大战和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出现的背景,故D项正确;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治上的妥协产物,故A项排除;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于是产生了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故B项排除;工业革命扩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的情况下产生了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故C项排除。 【点睛】“两次世界大战和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关键信息。 32.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念是 A. 日心说 B. 量子论 C. 相对论 D. 经典力学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相对论它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它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况在相对论力学当中,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所以选C。 3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专制王权强大 C.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 个人观念淡漠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国人的姓氏和血脉、家族相联在一起,因此中国人将姓置于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故C正确;AB材料体现不出来,材料只是说的中国人的姓和名的组合与西方不同,排除;个人观念说法明显与材料相反,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4.假如有一位秦代朝廷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归纳整理大臣们的奏章之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该是 A. 丞相 B. 太尉 C. 郡守 D. 御史大夫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秦代朝廷高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丞相分管行政,太尉分管军事,御史大夫是监察百官并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所以排除AB,选D。秦朝在地方管理推行郡县制,其中郡的行政长官是郡守,排除C。 35.汉朝中期以后,诸侯王“食邑最多不过十余城”,有的甚至生活拮据。主要是因为 A. 豪强崛起威胁诸侯 B. 刺史监国诸侯收敛 C. 黄老思想诸侯无为 D. 武帝推恩诸侯削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的势力,故D正确;豪强崛起与诸侯王“食邑最多不过十余城”无关,排除A;材料中诸侯势力削弱的主要原因是推恩令,并非刺史监国的效果,排除B;材料中诸侯势力削弱的主要原因是推恩令,并非诸侯无为的结果,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朝中期以后,诸侯王‘食邑最多不过十余城’,有的甚至生活拮据”,联系所学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 36.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 A. 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B. 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 C.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D.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干中的“智力精英集团”指的是知识分子,该学者认为科举制度利用人性的弱点把知识分子纳入到统治集团,从而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C项表述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史实。 【详解】 请此输入详解! 37.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 秦朝郡县制 B. 唐朝节度使 C. 明朝内阁 D. 清朝军机处 【答案】B 【解析】 【详解】唐朝设立的节度使本来是为了维护唐王朝的统治,但是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最终酿成安史之乱,未能达到其本来目的,属于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背离现象,答案为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郡县制设立都是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统治,明朝内阁制的设立、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的本质则是加强皇权,都达到了机构设置的目的,所以A、C、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点睛】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他们的权力也大大扩张,一般不仅兼任驻区的都督、刺史、且兼任一道的采访处置使,握有监察地方官吏的大权。同时,他们还兼屯田、水陆转运等有经济权的使职。这样,节度使们就集地方军、政、财权于一身。最终导致安史之乱,使唐朝有盛转衰。 38.明成祖创立内阁,阁臣有权草拟诏敕,行代言之职,建言献纳,备顾问之需。但阁臣品阶较低,常为五品以下。由此可以推断 A. 阁臣位高权重,权力可等同宰相 B. 内阁辅助朝政,且便于皇帝控制 C. 内阁统筹政务,可统领六部官员 D. 阁臣深受信赖,可裁决军国大事 【答案】B 【解析】 【详解】阁臣有权草拟诏敕,行代言之职,建言献纳,说明内阁辅助朝政,阁臣品阶较低,常为五品以下,便于皇帝控制,故B正确;根据“阁臣品阶较低,常为五品以下”,并结合所学可知,阁臣的权力大小源于皇帝的信任,内阁并非正规的中央机构,故A错误;内阁并非正规的中央机构,不能统领六部官员,排除C;内阁的设立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有权草拟诏敕,但最终决策权在于皇帝的批红,决策权在皇帝手中,D错误。 第二部分材料题 39.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井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答案】(1)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影响:启迪人们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2分)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任写四项)(8分) (3)特点:现代化启蒙。(2分)原因: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现代化已成时代潮流;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此处答“国情”、“社会性质”等不给分)。(6分) (4)作用:思想解放推动中国救亡图存;推动近代化进程;推动中国社会转型。(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相关知识点。考查准确概括材料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做材料题时一定要有一个政体的观念,而不能把整到试题一问一问的割裂开来。分析试题的切入点,围绕哪些角度考查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在做答时一定要多角度思考,语言要用历史学科语言。 (1)根据材料《海国图志》“夷之长技三”、“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 战洋夷于海中”结合所学可知魏源的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关于“影响”,可以放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天朝上国)的束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探究强国御辱之策。 (2)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新中国”,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前期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有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戊戌变法的“维新思想”、辛亥革命的“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在做答时注意时期是“近代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民时期。 (3)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要求分析原因,材料“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反映了当时中国处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结合前面的两个问题和所学可以看到有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4)这一小问考查学生整体概述能力,但是不容易得分,还需要多练习这类题型。整体看上述材料,都是围绕近代中国民族危亡,先进的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进行的探索,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推动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