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30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人教 目标版
2019第七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41.据《国语·周语》记载,周宣王曾强立鲁武公的少子为嗣君,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这一事件说明 A.嫡长子继承制日渐制度化 B. 分封制受到重大冲击 C.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的废立 D. 中央集权制已现雏形 42.下表为《明清两代进士家庭出身情况统计表》。相对于明代,清代 前三代无任何功名者 前三代有生员功名者 前三代有高于生员功名者 明代进士总数 47.5% 2.3% 50.2% 清代进士总数 19.1% 18.1% 62.8% A.血缘关系是士人晋升上流阶层的主要阶梯 B. 累世公卿局面逐渐形成 C.家族积淀更能为人才向上流动提供助力 D. 科举考试更加公平公正 43.“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它”的经验受现代国家推崇的是 A. 创建民主政治,公民轮番而治 B. 推行以法治国,追求万民平等 C. 不断进行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D. 调整政治制度,强化公民权力 44.公元前445年,罗马保民官坎努利斯提议平民有权当选执政官,因贵族的执意抵制,改设贵族、平民均可当选的军政官,行使执政官职权。贵族随即提出增设检察官,只从贵族中推选。该历史现象说明了 A. 罗马对外征服过程中的矛盾突出 B. 罗马公民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C. 万民法的出现是历史选择的产物 D. 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尖锐复杂性 45.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联邦制度适用于大国和小国 D.实现了稳定与效率的平衡 46.“ - 7 -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这种“政体形式”最有可能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法国共和政体 C.美国联邦共和政体 D.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47.1877年严复赴英国海军学校留学,归国后任职福州船政学堂。1898年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论》译著。此后,“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很快充斥报纸刊物,成为社会最活跃的字眼。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的 B.《天演论》是戊戌变法理论依据 C.19世纪末民族危机的加剧 D.严复是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 48.1902年11月,上海南洋公学的学生们为反抗校方的专制统治而集体退学。受其影响,东南许多地区的退学、罢课、集会等反抗斗争风起云涌,被社会上称为“学界风潮”。这种现象表明 A.清末“预备立宪”丧失民心 B.民主共和成为主流社会思潮 C.新型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崛起 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49.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从中可知 A.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 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C. 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 D. 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 50.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 A. 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B. 意识到美国严重威胁他们的安全 C. 欲建立他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 D. 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 51.1958年起日本对外贸易体制由原来的保护型向自由化贸易体制过渡,1963年日本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已经提高到了80﹪。向国际市场开放后,很多富有竞争力的国际品牌涌进了日本市场,东芝、夏普、三菱、索尼这样的日本企业在这期间也蓬勃发展,扬名海外。由此可见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得益于 A.关税贸易总协定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7 - 52.在谈到当代某一制度时,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材料所说的“安全网”是指 A.福利制度 B.新中间阶层队伍壮大 C.资本社会化 D.社会救济制度 53.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它客观反映了 A.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 B. 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 C.“斯大林模式”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D. 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54.戴高乐对美元超级霸权的批判举世闻名:“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美国能够具有“超级特权”的直接原因是 A.美国掌握着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实力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美国拥有世界黄金储量的三分之二 D.战后欧洲经济的衰落 55.1930年美国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该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据统计,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而1929年为13.34亿美元;1932年,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而1929年高达23.41亿美元。该法案 A.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根源 B.促进了美国就业率的上升 C.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机制 D.表明国家干预经济时代的开始 56.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创斯大林模式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 57.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各国大门,将整个世界征服于脚下。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从这个时候起,一 个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就开始了。这说明 A.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现代化 B.现代化过程即主动融人世界过程 C.有些国家现代化具有被动性 D.西方的崛起起源于工业的现代化 - 7 - 58.有学者认为,全球政治地理从1920年一个世界走向20世纪60年代的三个世界,然后走向20世纪90年代的六个以上的世界。对这一变化理解准确的是 A.欧洲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B.美国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C.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紧张 59.“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60.中国首架大飞机有望于2017年升空,在大飞机全球市场份额上,将排在波音、空客之后,位列第三。大飞机处于产业链的顶端,是拉动工业技术链条的“总龙头”,其研制必将有力地拉动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强化民族工业的力量,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材料中“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主要说明了我国研制大飞机 A.适应区域集团化趋势 B.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C.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 D.符合全球政治军事合作的大趋势 61.周代的乐舞,经常出现在各种政治、宗教仪式中,主要表现武王伐纣、平复南国等史事,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这表明周代的乐舞 A.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 B.形成重视传承的社会风尚 C.满足官僚政治的文化需要 D.开创乐舞追颂功德的先河 62.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丞相计21人,22人次,考其出身地域,其中齐鲁人合计7人,8人次。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 A. 地方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壮大 B. 儒学的政治影响力显著增加 C. 察举成为人才选拔主要途径 D. 黄河下游成为政治文化中心 63.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釵为弁,文武双全。这反映出 A.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 B. 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 C. 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 D.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 64.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 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 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 - 7 -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 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 65. 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B. 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C.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 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66.“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在这里描述的是 A.北伐战争期间的农民运动 B. “工农武装割据”下的土地革命 C.1947年启动的土地改革 D.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地改革运动 6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遵照政府要求,从小学到中学,从国语到历史、社会、常识、公民、英语、音乐、地理等课本,都把塑造孙中山的“国父”形象作为教科书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 A.表明国民政府的革命延续性 B.肯定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贡献 C.为青少年树立领袖榜样示范 D.推行三民主义为统一意识形态 68.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留下一串闪亮的人名: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霍布斯、牛顿、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以下相关评论,正确的是 A.反对专制追求共和制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B.他们为人类社会提出的理想已经实现 C.资产阶级统治确立是思想家产生的前提 D.理性与科学是他们对抗神学与君权的武器 69.“缁衣之众,参半于平俗;黄服之徒,数过于正户。所以国给为此不足,王用因之取乏。”材料反映南北朝时期 A.佛教势力已对政权构成威胁 B.刑罚严酷社会矛盾尖锐 C.民族融合导致服饰丰富多彩 D.割据混战造成人口剧减 70.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无族、无法、无家之人,这种人是卑贱的,具有这种本性的人是好战之人,这种人就仿佛棋盘中的孤子。这说明 A.人的自由受城邦生活的制约 B.亚里士多德崇尚和平与正义 C.在城邦居住者皆为城邦公民 D.希腊城邦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 7 - 7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朝歧见。 ——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 材料四:(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清)赵翼《甘二史札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出商鞅变法中的经济措施。(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有何积极意义?(4分)从长远看,商鞅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消极作用?(4分) (3)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汉化措施的特点。(6分)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5分) 79.[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3 - 7 - 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国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称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9分) - 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