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

‎2019年下学期创新高中部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图a是我国某省年等降水量分布图,图b是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区域()‎ A. 都有明确的界线 B. 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C. 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D.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2. 图b中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 A. 土壤 B. 地形 C. 热量 D. 水源 ‎【答案】1. D 2.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区域概念的理解。‎ 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限,但不是所有的界限都是明确的,A错误;‎ B、区域受人为因素的影响,B错误;‎ C、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不是绝对一致,C错误;‎ D、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正确。‎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由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河流靠冰川融水补给,不仅河流的流量小,而且水量从上游向下游减少,所以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水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区域是长期在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经济等作用下形成的,因此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要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方面的共同影响。‎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 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 京—冀 B. 闽—川 C. 桂—黔 D. 粤—湘 ‎4. 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A. 空间邻近性 B. 环境复杂性 C. 要素综合性 D. 条件相似性 ‎【答案】3. D 4. A ‎【解析】‎ 该题考查人口流动和红包流向的关系。该题关键是明白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与人口流动量是呈正相关关系。‎ ‎【3题详解】‎ 根据图中提示,箭头方向表示红包流向,粗细表示红包流量大小,广东流向湖南的箭头最粗,所以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粤→湘。所以选D。‎ ‎【4题详解】‎ 从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分布可知,前四位的都是发生在相邻省份,相邻省份间人口流动量大,红包单向流量也大,所以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空间邻近性,与要素、环境和条件等因素没有多大关系。所以选A。‎ ‎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②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①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不是冬小麦与春小麦主产区的分界线,①错误;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都是农区畜牧业,我国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②错误;③秦岭-淮河—线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③正确;④秦岭-淮河—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④正确。综上B正确,ACD 错误。故选B。‎ ‎【点睛】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一、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二、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汛期短,冬季结冰。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四、农业方面 ‎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 ‎4.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甜菜为主。‎ ‎5.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中缅石油管道的全线贯通使来自中东的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最终输送到我国西南地区。当前,我国已有四条能源进口通道,分别是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中缅油气管道。读中缅输油管线局部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6. 中缅输油管线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限制性条件是()‎ A 地形、地质构造复杂 B. 资金短缺 C. 技术力量不足 D. 多年冻土的存在 ‎7. 中缅输油管线的修建()‎ A. 是为了开发缅甸的石油资源 B. 有利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 C. 是为了帮扶沿线少数民族脱贫 D. 主要用于中国石油出口 ‎【答案】6. A 7. B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中缅石油管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限制性条件。‎ A、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缅石油管线穿过横断山区,途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形、地质构造复杂,A正确;‎ BC、中缅油气管线得到了中缅两国领导人及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因此技术和资金都不是最大的限制性因素,BC错误;‎ D、该管线穿过地区,纬度位置偏低,不存在多年冻土,D错误。‎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中缅输油管线修建的意义。新的油气管道的开通增加了我国原油进口的渠道,有利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B正确;中缅石油管道是把中东的原油运输到缅甸,不经过马六甲海峡,最终输送到我国西南地区,AD错误;该线路的建设主要是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帮扶沿线少数民族脱贫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故选B。‎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8. 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 A. 山麓和丘陵地带 B. 平坦肥沃的平原地带 C. 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D. 沿海海运发达地带 ‎9. 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  )‎ A. 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 B. 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 C.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紧密结合的地区 D. 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 ‎【答案】8. A 9. D ‎【解析】‎ 该题考查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8题详解】‎ 采集和狩猎阶段对应图中石器时代。读图可知,石器时代活动遗址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山地的山麓地带。所以选A。‎ ‎【9题详解】‎ 工业社会阶段对应图中工业中心的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中心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沿海航运便利的地区、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配合好的地区。所以选D。‎ 下图为我国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城市化水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东部省级行政区城市化水平总体高于西部省级行政区 B. 青海城市化水平高于辽宁 C. 西北部省级行政区城市化水平总体高于东北部省级行政区 D. 黑龙江城市化水平最低 ‎11. 广东城市化水平高于江西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条件优越 B. 知名度高 C. 经济水平高 D. 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10. A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城市化的特征。‎ A、从图中看,东部省级行政区城市化水平总体高于西部省级行政区,A正确;‎ B、青海省的城市化水平为40%-60%,辽宁城市化水平大于60%,青海城市化水平低于辽宁,B错误;‎ C、西北部省级行政区城市化水平总体低于东北部省级行政区,C错误;‎ D、黑龙江城市化水平为40%-60%,不是最低的,D错误。‎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城市化水平比较。广东城市化水平高于江西的主要原因是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高,C正确;我国目前主要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发展水平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受气候和知名度影响较小,AB错误;广东省的矿产资源不如江西丰富,D错误。故选C。‎ 读倒U形区域发展规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关于图示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于工业化阶段 B. ②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C. ③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 ①→②→③体现了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13.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我国处于图中()‎ A. ①阶段 B. ②阶段 C. ③阶段 D. 由②到③的过渡阶段 ‎【答案】12. C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 A、从图中看出,①处区域发展差异小,应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A错误;‎ B、②处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应处于工业化阶段,B错误;‎ C、③处区域发展差异变小,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C正确;‎ D、①处区域发展差异小,②处区域发展差异较大,③处区域发展差异变小,①→②→③体现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D错误。‎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且东西部区域之间经济差异较大,应处于快速发展且不平衡的发展阶段,对应图中的②阶段,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它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行为的是()‎ A. 黄河出现凌汛 B. 围湖造田 C. 南水北调 D. 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 ‎15. 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不会出现 B. 是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经济模式 C. 体现了人类与地理环境间的尖锐矛盾 D. 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不可避免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人地关系的思想。由题意知,牧童经济的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并造成大量废物,污染环境。 ‎ A、黄河出现凌汛是由于黄河存在结冰期,且出现在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与人类的 ‎ 行为无关,A错误;‎ B、围湖造田造成湖泊调蓄能力减弱,易使洪涝灾害加剧,B正确;‎ C、南水北调是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C错误; ‎ D、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是人类的合理的行为,体现的是人地关系的和谐,D错误。‎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牧童经济”的理解。‎ A、不管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存在“牧童经济”的作法,A错误;‎ B、因其破坏巨大,所以是—种低产出、低效益的经济模式,B错误;‎ C、根据材料知,“牧童经济”是一种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体现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C正确;‎ D、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只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就不会出现“牧童经济”的行为,D错误。‎ 故选C。‎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6. 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17. 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主要是 A. 水分 B. 热量 C. 土壤 D. 光照 ‎【答案】16. A 17. B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16题详解】‎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描述我国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从塞北到江南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属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故选A。‎ ‎【17题详解】‎ 塞北和江南的差异主要体现南北差异,属于纬度地带性差异,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条件在高低纬度的分布不均为基础而形成的。故选B。‎ ‎2016年4月厄瓜多尔西北沿海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物毁坏。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参与灾后重建工作,援建竹屋,安置灾民,并积极指导当地人学习竹墙家具等手工艺。厄瓜多尔是世界主要竹子产地之一,但当地对竹子的开发利用水平较低。下图是厄瓜多尔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此次地震发生在 A.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B.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C.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D.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19. 震后,中国援建竹屋主要是由于 A. 竹材廉价易得,当地经验丰富 B. 竹材繁殖迅速,采伐后恢复快 C. 竹屋通风透气,适应干热环境 D. 竹屋结构轻巧,抵御不断余震 ‎20. 指导当地人学习竹编家具等手工艺主要是为了 A. 传播中国竹子文化 B. 帮助当地人改善生计 C. 开拓当地竹子市场 D. 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 ‎【答案】18. D 19. D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西侧为太平洋,此次地震发生在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D正确。‎ ‎【19题详解】‎ 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且一次地震后还会有余震,竹屋结构轻巧,可抵御不断的余震,D正确;由材料“当地对竹子的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可知当地经验并不丰富;竹材繁殖迅速,采伐后恢复快及竹屋通风透气,适应干热环境,是援建竹屋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原因。‎ ‎【20题详解】‎ 由材料“厄瓜多尔是世界主要竹子产地之一,但当地对竹子的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可推测出指导学习竹编家具可延长产业链,提高竹子的附加值,从而帮助当地人改善生计,B正确。‎ ‎【点睛】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2.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响可总结图表如下:‎ 板块运动 张裂 相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对地球面 貌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 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图示 某企业是大型的电子产品专业制造集团,为世界众多品牌组装电脑等电子产品。2010年8月,该企业开始在郑州等地建设生产基地,在深圳的工厂逐步停止招工。回答下列各题。‎ ‎21. 该企业由深圳向郑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 追求更大的消费市场 B. 降低劳动力的成本 C. 深圳原材料日趋枯竭 D. 郑州科技实力增强 ‎22. 该类企业的转移将 (  )‎ A. 增大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 推动迁出地的城市化进程 C. 利于迁入迁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 D. 促进迁入迁出地的生态环境改善 ‎【答案】21. B 22. C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 ‎【21题详解】‎ 注意材料的企业为电子组装企业,故影响该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为廉价劳动力。所以选B。‎ ‎【22题详解】‎ 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转移,将利于迁入地增加就业,促进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但也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对迁出地,利于迁出地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升级。故C项正确。‎ ‎23.电影《流浪地球》中地球流浪的目的地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比邻星属于 A. 太阳系 B. 地月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 ‎【详解】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为2.7万光年,最近的河外星系是距离银河系4.2万光年的大犬座矮星系。故比邻星属于银河系。故选C。‎ ‎【点睛】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从大到小是总星系——超星系团——星系团或星系群——恒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行星系(太阳系等)——卫星系(地月系等)。‎ 读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 昆仑站 B. 中山站 C. 长城站 D. 南极 ‎25. 昆仑站2014年12月30日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乙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根据所学知识,线速度的分布规律为: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为0。四地中,长城站的纬度位置最低,因此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昆仑站于2014年12月30日建成,12月30日已过冬至日(12月22日),介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但未到达赤道,对应图乙中的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读我国南方某地某日12时到18时0℃等温线位置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示时期,甲地的天气特征主要是()‎ A. 升温转晴 B. 升温降雨 C. 风力减小 D. 气温下降 ‎27. 图中0℃等温线东西两侧位置变化差异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海陆分布 D. 地形地势 ‎【答案】26. D 27. D ‎【解析】‎ ‎【2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由图可知,图中甲地气温经历了由零上转为零下的过程,故其气温下降,D正确,A错误;在图中不能得出升温降雨、风力减小的结论,BC错误。故选D。‎ ‎【2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图中东边等温线稀疏,而西边等温线较密集,说明西侧的降温幅度小于东侧。两者之间的纬度,海陆位置差异不大,AC错误;故可能是因为西部有山地阻挡,造成冷空气难以继续南下,而东部地形平坦,降温的范围更广,D正确;大气环流对其影响不大,B错误。故选D。‎ ‎28.纺纱厂、织布厂、印染厂它们之间的联系为 A. 地理空间联系 B. 生产协作联系 C. 信息联系 D. 零部件工厂之间联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工业联系。‎ ‎【详解】纺纱厂的产品是织布厂的原料,织布厂的产品是印染厂的原料,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生产协作联系,B正确。‎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城市或乡村,甲乙丙丁代表区域中的四个居民点。‎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图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0. 因图示热力环流而形成东南风的居民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29. A 30. B ‎【解析】‎ 试题分析:‎ ‎【29题详解】‎ 读图,城市规模大,热力环流的范围大,图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是①,A对。②、③、④的范围小,规模小,可能是乡村,B、C、D错。‎ ‎【30题详解】‎ 读图,在城市环流范围内,图中甲位于城市西面,近地面风吹向城市,可能是西南风,A错。乙位于城市东面,可能吹东南风,B对。丙位于城市南面,可能吹南风 或西南风,C错。丁在城市环流外,风向与城市环流无关,D错。‎ ‎【名师点睛】城市热力环流,风向。‎ ‎【考点定位】城市风:‎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由于热岛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叫城市风,如下图所示:‎ 二、解答题 ‎31.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在福建厦门成功举行。图1为福建省略图,图2为会议开幕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晨昏线位置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会议期间,厦门昼夜长短变化状况为____,其地球自转线速度比福州______(填“大”或“小”)。‎ ‎(2)当地球公转到③位置时,节气是____,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 ‎(3)图2中PQ为_____(填“晨线”或“昏线”),该日Q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 ‎(4)会议开幕至我国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为____,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变化状况是_____。‎ ‎(5)福州位于中国的干湿地区为______,气候类型为______。‎ ‎【答案】 (1). 昼渐短,夜渐长 (2). 大 (3). 秋分 (4).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5). 晨线 (6). 0 (7). 从北半球向南移动,经过赤道后,移向南半球 (8). 先变小至0后又变大 (9). 湿润地区 (10). 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详解】(1)从题干可知,会议进行的时间是在9月3日至5日,位于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则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由于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读图可知,福州纬度比厦门高,所以自转线速度比厦门小。‎ ‎( 2 ) 从题干可知,图2为会议开幕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晨昏线位置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会议进行的时间是在9月3日至5日,所以当地球公转到③位置时,节气是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3)会议进行的时间是在9月3日至5日,位于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此时北极点及其周围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点及其周围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从右侧照射,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到昼半球,则图2中PQ为晨线;Q点位于晨昏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是0。‎ ‎(4)会议开幕至我国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为从北半球向南移动,秋分日到达赤道后,移向南半球;会议开始到秋分日,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变小直至为0,秋分日到国庆日,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变大。‎ ‎(5)福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降水丰富,属于四大干湿区的湿润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点睛】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规律:‎ ‎(1)看位置,定状况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2)看移动,定变化 ‎32.左图、右图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__℃。‎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____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___。‎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______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______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答案】(1)12.5(11.5到13.5均可) 16(15到17均可)‎ ‎(2)低 小 ‎ ‎(3)高 小 低 小 ‎(4)减小(降低) 减缓(降低)‎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读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是绿洲与荒漠气温、风速差异及原因。‎ ‎【详解】(1)气温日较差是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左图中虚线所示为绿洲的气温变化。最高值约为27℃,最低值约为15℃,日较差约为12℃左右;同理可以得出荒漠的气温日较差为16℃左右。‎ ‎(2)读图乙,荒漠的风速曲线波动大,变化大,绿洲的较为平缓,变化小。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低,风速日变化幅度较小。‎ ‎(3)读图甲,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高,风速比荒漠小。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低。风速比荒漠小。‎ ‎(4)上述现象表明(总结前面的结果可以得出),绿洲植被可以降低气温日变化幅度;同时,还可以降低风速,风速降低,有利于减少风沙活动,防治荒漠化蔓延。‎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