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_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_专题9-写作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3年高考语文_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_专题9-写作

2013 年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 专题 9 写作 【高考预测】 2012《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E,即 表达运用。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每一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知识导学】 一、基础等级 要点 1:符合题意 【要点解说】“符合题意”,就是对作文试题上展示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准确、全面 地理解其含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考生要善于从关键词句中提取重要信息, 准确把握命题意图。还要仔细阅读分析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包括写作要求中的每 一项内容,无一遗漏,确保对命题意图要求的理解没有偏差。审题没有偏差,才能紧扣题意 行文,才能符合命题的限制要求。 因此符合题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符合命题意图。对命题者所给的题目,要求考生能准确、 全面地理解。准确,强调审题时要分清是非、优劣、高下、大小、可否等;全面,则强调审 题时看清试题中各个部分的字面和深层的含义。二是文章和题目相符。话题作文内容很宽泛, 如何选准一个切入角度非常关键,这个角度应该既体现在文章的标题上,也应该体现在文章 的内容上。 要点 2:符合文体要求 【要点解说】“符合文体要求”,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要求“能写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所命试题,或者是指定写某种文体,如“写 一篇议论文”、“写一封回信”等;或者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 等。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就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比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 不限”,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很多,即使写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也可看成是记叙文的扩 大和延伸。近几年高考多为“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使得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更大的自 由。其次是指符合考生自己设定的文体要求,文体一经选定,就要按所选定的文体要求去写。 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 了写散文就要写得像散文,如果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什么都有,平均使用笔墨, 写成了不伦不类的“四不像”,即使全文能扣题,评分也只能在切入分以下。 要点 3:感情真挚 思想健康 【要点解说】叶圣陶曾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 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学作文报》题词)教育前辈陶行知先生的谆谆教诲更是家 喻户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鲁迅先生在《作文的秘诀》一文中 也毫不留情地指斥所谓的“作文秘诀”,最后语重心长地指出:作文若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纵观三位大师的话,无不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 那就是:作文就是做人,既要做到“感情真挚”,又要做到“思想健康”------这里的“真”, 不是生活的简单的翻版,而是生活的艺术加工,是健康人生的文本体现。这一点在平时的教 学中就一定要讲清讲透,因为生活的美源于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明辨是否的审美观念,爱 憎分明的价值趋向。因此,我们要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关心时代、关心社会、关心人 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辩正思维能力,彻底抛弃胡编滥造、虚情假意、无病 呻吟等不良文风,切不可因特殊情况或一己之见而一叶障目、标新立异、消极颓废。 要点 4:内容充实 中心明确 A:内容充实 从根本上说,内容充实体现于材料的充实。这里所指的材料,就记叙而言,体现为揭示 中心的人、景、事、物;就议论而言,体现为论证论点的事实和理论(论据);就说明而言, 体现为对说明对象相关特点的介绍翔实具体;若是写成小小说,则要求情节完整、人物形象 丰满;若是写成诗歌,则要求意象选择典型、充分。不同文体对“内容充实”的具体要求各 有各的特点。 B:中心明确 从理论上讲,中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含蓄的;可以是理性的概括,也可 以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但考场作文有其特殊的功利色彩,高考阅卷时间的限制性,决定了 考场作文在含蓄、深沉方面要掌握好“度”;因为弄得不好,就成了晦涩。一般来说,要让 阅卷人一眼便知你的观点态度才好,也就是说,观点要鲜明,中心要明确。 中心明确的前提是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含义及题目对写作的要求尤其是“隐性要求”, 才可能在行文时围绕中心选材、谋篇,决定详略取舍,才可能真正地凸现中心。比如写《生 活改变了我》这个题目,做到中心明确,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改变”的是什么,怎样表现 “我”的改变,通过写“我”的“改变”要表达对生活的怎样的感悟和认识等。这些问题清 楚了,“中心明确”是水到渠成的事。 要点 5:语句通顺 结构完整 【要点解说】“语言通顺”,指的是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得体,包括“通”和“顺” 两个层面的要求。通,指文句表达要合乎规范,合乎所写的内容,不出现明显的语病;顺, 指句子连贯,符合所写事物的自然流程,符合一般的思维规律。用词不当,造句不规范,文 句之间不贯通,是若干语言基本功不过关的考生的通病。要使自己在高考作文时顺利地通过 “语言通顺”关,平时就要在语言使用的规范、准确、连贯与得体这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结构完整”,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 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没有残缺不全、颠三倒四、 主次不分的毛病。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包括语言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 作为文章思路外观的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只有安排好恰当完美的结构形式,才能把文章 的观点和材料,情节和场面等串联、编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主题的 表现。 要点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二、发展等级 要点 1:深刻 【要点解说】《考试大纲》关于作文发展等级的首要要求是“深刻“,可见地位之重要。“深 刻”就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深刻”包含着以 下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⑴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看待客观事物不只是停留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上,而是能找 出事物内在的实质性的根本属性。纷繁芜杂的事物无不具有各自外部的表象和内在的本质。 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就要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 就是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有了若干这样的过程,才能达于事物的本质。 ⑵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就是要求行文中能运用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联系的、发 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考察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从而由此及彼,追根溯源,找到 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件发生的条件。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 要受其特定的条件(原因)支配。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果关系 是客观事物发展的根本关系。事物发展的一定原因,必然会产生某种特定的结果,而某种特 定的结果的产生,必然基于一定的原因。进一步细分,原因又有内因和外因、主观原因和客 观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而客观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又是复 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一因一果、同因异果、多因一果、异因同果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 写作时,要学会由果溯因,即学会“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才能使文章的立意深刻透彻。 ⑶观点具有启发性 “观点具有启发性”要求考生多关注现实生活,通过社会现象深入本质,探讨具有规律 性的思想观点;多关注史例事实,通过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展示个人见解;多关注辩证的 发展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背景材料的理解,概括出具有哲理性的共性认识。一般说来,具有 启发性的观点,往往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作者阐述的观点,必须是正确的。只有正确的观 点,才能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才会收到奖善惩恶、激浊扬清的效果,才会达到鼓舞人民、 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目的。其次,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必须揭示“三理”,即揭 示哲理、揭示伦理与揭示艺理。揭示哲理,如寓含现象与本质、主观与客观、个别与一般、 内因与外因、形式与内容、对立与统一、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哲学观点,能 引起读者理性的思考;揭示伦理,如反映高尚的亲情、友情、爱情,能为读者的人生导航; 揭示艺理,能给读者以艺术上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讲“深刻”,一般指议论文字而言。使文章深刻,当然不止这三方面,但主要是这三方面。 追求深刻,不是用大话、套话所能奏效的。我们应该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运用实践认识、内因外因、量变质变、 发展变化、局部整体等基本的哲学原理去看世界、辨事理。 要点 2:丰富 1.材料丰富 “材料丰富”,是指内容丰富,这是在基础等级“内容充实”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评价标 准,这是针对各种文体的所有文章的要求。文章的材料,内容的充实,需要丰富的材料来支 撑。就记叙性文章而言,它体现为揭示中心的人、事、景、物、情等;就议论性文章而言, 它体现为旁征博引,理论引证、事实例证等;就说明性文章而言,它体现为事实例子、数字 资料等。这些,都要求比较多而确切有力。但要注意,材料丰富,不是堆砌材料,多多益善, 而是典型精当、新鲜活泼,能足以表现中心。 2.形象丰满 所谓“形象”,指的是记叙类文字所表现创造出来的生活图景,既指包括自我在内的人 物形象,也指写景状物所描绘的景物意象。通常指文学性比较强的文章中人物的精神面貌、 性格特征,情景的画面感、形象感。所谓“丰满”,就是生动完整、具体可感,能浮现于读 者的眼前,能激发读者的情感。 “形象丰满”,主要是就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而言的,或者是人物 形象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齐全,人物丰满生动;或者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 曲折有致;或者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如此,写人则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有 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状物则栩栩如生,有层次感,有立体感,有丰富的内涵。 3.意境深远 “意境”,是指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中蕴涵的或者体现出的含义隽永的境界,简言之,就是 文章中那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意境”包含有情境性、情感性、典型性与具体 性等几个要素。当我们的眼睛接触到文字时,由文字传达的抽象信息便在脑海里化作了具体 形象,这种具体形象的产生是作品与读者互动的结果。从文章评价的角度来说,越能给读者 带来丰富的想像的作品——即越能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景、形象和人物的情感的 作品,就越有意境,这就是“意境深远”的含义。 “意境深远”,主要是针对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而言的,是对形象更高的要求。 所谓“意境深远”,就是“意”与“境”融合得很好:或者是景物与抒情结合,情景交融;或 者是象征隐喻,含意幽远;或者是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等等。 总之,刻画一个人物,描摹一种情状,如果只是表面的形似,只求其生动逼真,而不能 揭示生活哲理,不能表现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不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深思,那么就难说这 样的形象是真正的生动的形象,其“意境”也就很难说“深远”了。写景状物可以通过象征、 暗示等含蓄的手法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所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写人叙事可以 虚实相间,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这都靠的是平时的功夫。 要点 3:有文采 【要点解说】2009 年《考试大纲》对“有文采”这一发展等级要求是:词语生动,句式 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保留了原有的“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两项要求,而把 “用词贴切”改为“词语生动”,把“文句有表现力”改为“文句有意蕴”。 “词语生动”较“词语贴切”凸显了考纲对考生作文文采的明确要求。“文句有有意蕴”则不 仅仅是“有表现力”,更是在语言“通顺”“规范”“准确”、“连贯”、“得体”基础上提出的更 高一层的标准,也是基础等级层面上对“深刻”的更高要求。大纲的修改说明,考生在运用 语言方面,只要有某一点闪光耀彩的地方,或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或句式灵活善于传递 情感,或运用多种修辞表情达意文采飞扬,就都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以使他们在通顺的基 础上所展示的各种语言风采能够得到应有的评价。具体说来: ⑴词语生动 作文除了要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细节生动,意境深远外,还必须有生动流畅的文学 语言以增强艺术感染力。用词贴切、生动、准确、简洁是对作文的起码要求。 首先,我们要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 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把所阐发的事理表 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以增强说服力。 其次,应该以有丰富的词语作为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量,是很难写出富有文采的 文章来的。当然,光有丰富的词语还不够,还要善于运用,否则词语再丰富也是没有用武之 地的。 再次,同一个意思选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形成一种语势,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令人耳 目一新。 最后,文章所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最多,表现力强,信息量大,语言的意蕴也就更为丰 富。 ⑵句式灵活 “句式”,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常见的句式有:①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 句;②肯定句和否定句;③主动句和被劫句;④长句和短句;⑤整句和散句;⑥常式句和变 式句。不同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也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句式 来表达。句式不同,语气情调也就随之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也就不一样。 如整句(四字格等)使文句整齐,散句使文意流动;巧用口语,文章定显活泼之趣;缀以文言, 文章自有古雅之风。 “句式灵活”,就是指作者在写作时,根据语言环境的特点和表达目的的需要,在不改 变愿意的情况下,恰当地选用句式,灵活地变换句式,让句式呈多样性,做到在整齐中求变 化,在常式中求变式,在重复中求省略,在和谐中求变化,以使行文错落参差、活泼自由与 和谐流畅,从而达到文采飞扬最佳效果。 ⑶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语法、修辞与逻辑,是与写作关系十分密切的三大语文知识。就语言表达而言,语法是 解决通与不通的问题,逻辑是解决对与不对的问题,而修辞则是解决好与不好的问题。广义 的修辞包括了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表达的简明、连贯与得体以及辞格的综合运用等诸 多方面的问题;狭义的修辞则是专指修辞格的运用。《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格是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与反问八种(参见本书“修辞”专题)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就是指善于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善于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 表情达意。怎样运用修辞手法才算“善于”呢?可从两大方面理解:从量上看,整篇作文是 否多次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从质上看,这些修辞手法是否恰到好处(该用则用),是否灵活 多样(手法多变运用自如),是否富有创意(新颖不落窠臼)。如果全文仅使用一次精彩修辞, 那算不上“善于使用”,因为每个人都有灵感突现的时候;同样,如果各种修辞手法贯穿始终, 但大多庸俗、无聊、蹩脚,那更不属于“善于使用”。只有达到了一定的“量”和高品位的“质”, 才无愧于“善于使用修辞手法”。这需要我们从训练高层次的把握和驾驭语境的能力以及联想 和想象的思维能力入手,使修辞手法自然而然地服务于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进入驾轻就熟、 应变裕如的境地。 一篇文章的优与劣,涉及到的因素往往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语言上的差距。 造成这种语言上的差距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能否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就是一个最重 要的因素。因为运用修辞手法来美化语言,是使文章有文采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样一个意思, 用与不用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的语言具有 一定的文学性,会增强文章的审美含量和文化内涵。 ⑷文句有意蕴 锤炼语言。精心锤炼有丰厚内涵的句子。做到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催人警醒;化抽象 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绘形绘声绘色;适当点缀精奋之句,写出类似于名言笛句的文句。 精警之句,可为全文(或一段)立骨。我们可能已背不下《岳阳楼记》,但一定还记得“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警句。文章的好坏,当然不在警句的有无,但有了警句, 却可为全文增色生辉。这也就是“画龙点睛”之妙。适当运用口语谐句,可使语言清新活泼, 幽默风趣,时代感强。 总之,优秀的文章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不管是明白如话还是委婉含蓄,总有一些 文句言简意赅,辞约旨丰。或蕴含生活哲理,人生真谛,给人以理智的启发,使人深刻地思 索;或饱含深厚的情感,独特的体验,使人感悟到人生的况味,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展开 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这样的文章,篇中有余意,句中有余味,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 这样的文章,是最受阅卷者青睐的。 要点 4:有创新 ⑴见解新颖 “见解新颖”,是就作者的主张、看法、认识而言的。高考作文的见解新颖,是指有自 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不蹈袭他人,也就是 “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在别人司空 见惯的事物上发现出美来,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老生常谈。要求我们对同一事件或事物,要有 自己独到的观点与看法,要能发掘其中最新、最有特色的内涵;要能挖掘出问题中隐含的更 新、更有现实意义的观点。 “新颖”通常有三层含义,一是于常事中见出别人看不出的事理——即别人只看到人所 共知的,自己却看到其它角度的,这可谓之“博”;二是于常事中见出别人看不到的深度—— 即别人只看到表面,自己却看到实质,这可谓之“深”;三是于常事中看到与别人看到相反的 事理——即别人按“正常”的思维想,自己却看出蕴涵在“正常”之外的意思,这可谓之“新”。 这里的“新颖”,是建立在独到、个性、深邃的基础之上的,要求与众不同而又能顺理成 章,合理透彻而又能自圆其说。一篇作文,能在普通的材料中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写出 别人未曾想到的观点,一定能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但需要指出的是,立意中追求“见解新 颖”,一定要建立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基础之上,一定要以切题和深刻为前提,如果一味“求新” 而偏离题意甚至流于怪谬,那就是弄巧成拙,得不偿失了。 ⑵材料新鲜 “材料新鲜”,是指写作选材时,除了要注意材料的典型、真实外,还应力避陈旧、俗气, 要与当前的生活、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力求使用给人以新鲜感、现实感与时代感的新颖鲜 活的材料。 通常,记叙文表现的是身边真实平凡的现实,议论文则以最新信息为论据,针对人们关 注的话题,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要尽量避免选用大家都熟知的材料、事例,从现实生活中 积极发现、挖掘最富有时代特色的新材料,或通过思考,精心比较,发现与新生活、新事物、 新思想密切相关的新材料。即使是旧材料,也可赋予了时代新精神、新意识。 至于材料新鲜的方法,可落实在平时训练与临场作文中:或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或 推陈出新,旧料翻新;或跨越时空,驰骋想像;或节外生枝,演绎成文;或移花接木,别具 一格;或续写故事,拼接现实;或抒写独特经历,或反映时代印记等等,此亦因人视文而定, 并无一定之规。 当然,这里所说的材料出新,并非是要考生挖空心思去奇思怪想,搜奇猎怪。稀奇古怪、 耸人听闻的东西未必具有代表性,未必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许多古里古怪的东西往往是经 过加工了的,其真实可靠方面就有问题,所以,怪异并不是“新”。选材要新鲜,但首先要真 实可信,离开了真实可信的“新鲜”,那就是猎奇了。其实,说到底,作文材料大都不外乎是 些最平常不过的人、事、景、物、理。而要“出新”,主要还是表现在选材用材的角度上。 ⑶构思新巧 “构思”,或称之为谋篇布局,是指写作者在积累材料的基础上,按照写作要求及时有效 地展开文章的思维活动。它是整个写作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包括选取提炼材料, 酝酿确定主题,考虑人物活动及人物关系,设计情节,安排结构,以及探索最佳的表现形式 等等。一篇文章,构思至关重要:结构精巧,有创新,既给文章的整体写作打下了一个坚实 的基础,更能使文章以自己的特色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构思新巧”,是就结构而言的,指文章的谋篇布局应当引人入胜,以巧取胜,不落俗 套。构思创新的技法很多:或巧选线索,脉络分明;或运用倒叙,设置悬念;或巧设伏笔, 前后呼应;或侧面着意,烘云托月;或误会巧合,出人意料;或联想想像,放大细节;或旧 瓶新酒,独出心裁;或抒情议论,串缀篇章;或卒章显志,振聋发聩;或笔锋突转,引人入 胜;或借体别裁,独辟蹊径等等,应因人因文(自)制宜。 “构思新巧”,是作文创新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也是考生最能发挥创新精神的地方, 我们应该充分展开想像,以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选择新的角度,新的形式,新 的体裁,构思出独具慧眼,极富个性,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来。当然,为“创新”而“创 新”,以致弄出“非驴非马”的另类,这是我们所反对的。 ⑷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 “推理”,主要针对议论文而言,求“独到”,就要能突破思维定势,善于运用比较艺术 的论证方法,如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引申论证(归谬法)等,推导出与一般人不同的原因 或结果,给文章增加亮色;这里的“想像”,主要针对记叙文而言,求“独到”,就要想像大 胆、奇特、独到(但不悖谬),就要创造出新颖别致(或含意深长、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 高考作文,鼓励考生在推理和想像上有超常之处,鼓励创造性思维,激发考生的创造性热情 和兴趣;鼓励考生对问题和社会生活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独特见解,有思考,有探索,有观 点,有思想。因此,我们应该对材料进行正面、侧面、反面等多角度的分析思考,选定一个 恰当的切入角度,能够变换角色,体会和领悟所要表达的思想的深刻与重要,能够灵活运用 象征、拟人、科幻等手法与形式,改变那种僵化死板的说教方式。 考场作文,根据话题材料进行推理想像时,要抓住两个字:一是“新”,一是“特”。“新” 指的是别人都没想到而只有自己想到了,这叫以“新”取胜;“特”指的是别人想到了,但自 己想的有特别之处,这叫以“特”见长。概而言之,就是我们不止一次强调过的“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当然,过于离谱,不切实际的推理和想像是毫无价值的,歪曲事物本 质的看法和错误的观点是不能算新颖的,千万慎之。 ⑸有个性色彩 “个性”,即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是个人的思想、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主观因素的总和。“有个性色彩”,也就 是在文章中体现出的作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其类型一般有:或雄浑、劲健、豪放、壮丽,或 淡雅、高远、婉约、飘逸,或质朴、平静、深沉、自然,或轻松、诙谐、滑稽、荒诞——风 格之形初具,可分别谓之为做豪放派、婉约派、实力派与幽默派。 对中学生来说,其写作虽然一般还谈不上风格,但却可以形成自己的个性。有个性,就 会有特色,就会有创新。其“有个性色彩”主要体现在文体选择、立意角度、结构安排、材 料选用、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感情色彩等方面。能表现自己独特的人性感悟,能抒发自己 真实的喜怒哀乐,而不是千人一面,万人一腔,人云亦云的东西。 总之,“有创新”是一个比较宽泛、且综合性较强的标准和要求。要创新,就要调动创造 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主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它可以表现为:积极探索、 多向思考、纵横联系、灵活多变、跨越时空、连接组合、创优择优,反对抄袭、盲从、保守、 消极、自满。我们要把握整体进行创造性劳动,努力在某一项或某几项上有比较突出的体现, 以求得与众不同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令我们的第一读者“一见钟情”的佳文来。 一、要想做到符合题意,审题是关键,审题的要点是: 1.准确把握题目中每个词语的含义。对题目或材料要进行全面的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 其含义,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 2.要审清题目本身限制了什么。严格地说,中学生的写作训练,除自由作文外,就是命 题作文,所不同的只是命题的方式而已。命题作文,都在构思方面形成了限制性。这种限制 性,有的是由词语构成的,有的是由图形或文字材料构成的。 ①词语构成的限制。文《自嘲),虽然字数很少,也要好好分析一下。“嘲讽”的对象只 能是“自己”,也就是较为客观、冷静、风趣地介绍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②材料构成的限制。作文题中起限制作用的材料,可以采用文字形式,也可以采用图像(或 图像加文字)的形式。但不管采用哪一种形式,和标题相比,它都往往要包含一定的非必要信 息甚至是冗余信息,需要学生加以辨析、筛选。因此这类题目在审题要求方面往往带有不同 程度的隐蔽性,其审题的难度与所提供信息数量的多少有关,也与非必要信息的干扰程度有 关。出入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写作文,就是以文字的形式介绍出玻尔教授的一句话“因 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来引出不太相关的话题。 3.审清题目带有哪些启发性 需要注意的是,作文命题对写作构思的启发性恰恰正寓于其限制之中。如果我们解剖一 个人的写作构思过程(包括我们自身的经验),我们就会看到它往往要经历一个各种思绪、素 材纷至沓来的阶段,所谓“神思方运,万涂(途)竞萌”(《文心雕龙·神思))。随着认识的深 化,它又由庞杂而单纯,由多头绪而逐渐形成统一的线索,从大量感性的材料、凌乱的思路 到形成明确的观念,组成清晰的表达程序。好的作文命题,其作用有点类似于照相机的镜头, 把学生的思路集中在一个不大的焦点上,并且使目标清晰起来。焦点集中了,方向明确了, 学生的思维也就有了深化的可能。这样,作文题目的启发性一般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题目的限制性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明确,排除其他思绪的干扰,便于作者集中精力作更 深入思考,从而使思维强化。 ②与此同时,由于题目的触发,引起作者的联想,把潜存于头脑中而平时并未注意的思 想材料集中起来而且逐渐条理化,从而使思想活跃起来。 二、关于话题作文 1.话题作文的审题。①确定文体。话题作文往往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但文体不限不 等于不讲文体。考生仍然应该有鲜明的文体意识。②确定中心。不管是记叙还是议论的文章, 都少不了明确的中心。中心是文章的“魂”,没有“魂”的文章,材料不过是一堆散沙。话题 作文因其话题宽泛,往往使考生觉得怎么写都可以,结果是大而无当、泛泛而谈的文章居多, 言之有物、有的放矢的文章少。③确定思路。中心明确了,文章的大体思路也就形成了。在 中心确定之后,同学们应该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大胆地驰骋想像,充分地层示才情, 酣畅地吐露思想,把一次作文当做一次和朋友真诚交流的机会。 2.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①结构分析法,即分析标题的方法。标题是文章的窗户,通过 分析标题可以找到写作的对象、范围、重点和主旨。其方法是分析标题的语法结构特点。标 题一般是以词语或短语的形式出现,分析短语的结构大有文章。双赢的智慧”为题写一篇作 文,中心词语是”智慧”,即写出一些生活中的哲理;但”双赢”是限制,是范围,所写的内 容必须是双赢的,而不是简单的道理。②圈点批注法,即对话题作文的材料,能认真细致地 阅读材料,筛选有关写作要求的重要信息(写作对象、范围、重点、题旨等),圈画重点词语、 关键句(尤其要注意中心句)等,认真分析材料要点之间的关系,概括材料提示的精髓、主旨, 并在适当位置作批注,完成审题应有的任务。③排列剖析法,即将审题中筛选的重要信息全 部挑选出来,加以排列,进行排列比较,抓住重点要点,进行通盘考虑和安排。 3.写好话题作文的诀窍。①扩展话题法。在原来的话题基础上加以扩展,以增加内涵而 达到缩小外延的目的。扩展的方法主要是添加一些限制性成分,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 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选材、主题或中心论点的指向会更加明确和集中,极便 于我们写作时从小处着眼而有机展开。②提问话题法。围绕话题,多提一些如“是什么”“为 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我们的写作思路自然越来越明确,愈来愈深 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就形成了,能顺利地实现“化大为小”。③类比话题法。类比话题法就 是将话题同其他类别的事物相比较,用其他事物的特点与规律来体现本话题。 三、仔细取舍,巧拟文章标题。 1.标题的形式。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写作应试的成功与否。一般地说,记叙文 的标题主要有五种,即以人物为标题,如<我的老师);以事件为标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又如广己念);以线索为标题,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以记叙对象为标题,如<威尼斯); 以时间为标题,如<海滨仲夏夜)等。 议论文的标题主要有四种,即论点性的,如<改造我们的学习);论题性的,如<人的正确 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关系性的,如<树木、森林、气候);修辞性的,如<文学与出汗)等。 所谓新颖,指的是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给人新鲜感。所谓有意蕴,指的是有 内在的深意、韵味,饶有情趣。 3.怎样拟标题。 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都要求“题目自拟”。自拟题目是考查作文能力舶一项重要内容: 一方面可以考察考生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反映考生概括表达的能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人把拟题比作点“睛”。题目是文章内容与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 接触点,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既然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那么,怎样才能拟出好标题呢?既 要注意题目简明、突出、又要具有独创风格,力争使文题贴切;鲜明、生动、活泼、寓意深 刻。拟写时可尝试下面的几种方法:①引用式。直接引用或改用现成的诗文、歌曲、影视广 告等,以引起共鸣。生拟题:《怎一个“情”字了得》有一考生拟题:《一枝一叶总关情》。② 公式式。即借用数学公式拟题。的作文《7—1=0》,以特殊的等式为题,暗示了“诚信”这一 背囊的重要性,去掉“诚信”,其他如“美貌、金钱、荣誉”等都会失去存在的意义。③并列 式。以相关或不相关的词语并列在一起作标题。如鲁迅先生的《文学和出汗》就是将“文学” 与“出汗”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事物并列在一起,用以证明人类“出汗”这一极普通的自然 现象,一旦写进文学作品,也就会有“阶级性”,所谓”普通的人性”是不存在的。④修辞式。 以比喻、拟人、双关、移用、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拟题。生的题目:《眼睛上的“窗帘”》。 ⑤观点式。直接用文章的观点做标题,一般用作议论文的标题。它能让读者对文章的主题一 目了然。有考生拟题<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四、基本规律 1.话题作文如何出新意。创新就是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即在思维方式上大胆求异,突 破思维定势,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构思新颖,创见突出。如何出新有三招:①立意新。 就是把自己思考的真知灼见表达出来,把自己在某些方面独到的发现传达给读者。②取材新。 生活中新鲜事层出不穷,渗透到社会、家庭、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色彩斑斓,摇曳多姿, 气象万千。我们要有敏锐的目光,善于捕捉全新的“写点”,在材料的取舍上要考虑如何”出 新”,扣住时代的节拍,有鲜明的个性。③表达方式新。写记叙文,要注意悬念的设置和行文 的曲折波澜。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可借鉴小说、戏剧;中突的表现手法,力求在形式 上有所突破。写议论文,除突出思维的条理化、逻辑性外,还可借鉴杂文的艺术表现形式。 2.结构要严谨而有特色。严谨是指段与段之间蕴含的逻辑力量,这在议论文章中最为常 见。特色是指不同一般的结构布局。开头要有一点魅力,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如记 叙文的设置悬念的方法,以及欲扬先抑、误会法等等。议论文章中,还要注意段首句的安排, 段首句往往是文章的分论点,采用诸如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层进式等方法安排各段内 容。结尾段应求小、求巧、求精、求实,追求“曲终奏雅”:回眸一笑””卒章显志”“柳暗花 明”等境界,给读者留下一点思考和品味的空间。如记叙文可以用反弹式、释悬式、抒情式, 议论文可用照应式、哲理式等。 3.书写工整、美观,能产生视觉美感,吸引人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考生给阅卷老师的 第一个视觉;中击力是优美娟秀的字体,尤其是将作文扫描到电脑上批阅,能写出成体的书 法肯定受到青睐,无形中给阅卷老师留下了良好印象。事实上阅卷老师认为,写了十几年字, 连字都写不规范写不清晰的学生,写作水平大抵不如人意。 怎样写出字的视觉冲击力呢?首先,要一笔一画,横平竖直,不要潦草,撑着格子尽量把 字写得大一点;第二,不要用极细极淡的笔,写出来的字轻描淡写,不会很“茁壮”,劳累阅 卷老师的视力;第三,写好汉字的结构,框架好了,字就好看了。现在,书写和标点已经成 为评分标准的一部分,考生应在平时多下功夫,到考试时呈上一份令人赏心悦目的卷面。 五、作文出彩点 1.题目要夺人眼目。 好题目的标准是“精巧、准确、新颖”,在能够昭示立意的基础上,刁;妨拟出轻松活泼 的题目,如写“诚信”,拟题为《让广告找回诚信》、《)白卖“诚信”》、《“诚信”喊冤》、《奸 商手记》、《用诚信唤醒信心》、《诚信,做人的底线》、《诚信,请别走开》、 《诚信,立身之本》、《代抛弃诚信者拟墓志铭》、《纯天然诚信口服液》、《吴诚信病历》、《” 诚信灵”新产品介绍书》等。过分庄重的题目,不能让人“一见钟情”——如以材料提供的 现成的话题中心词为题(准确地讲,抄写话题不算自己拟题),或司空见惯的”××小议”“谈 ××”“××有感”等。如有小标题的也请动足脑筋,拟出个性独到的题目,几个小标题之间 的字数最好相等,从题目能看出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佳。题目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改写仿 写经典诗词、歌词等。拟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借助辞格法、算式法(《溺爱=害》)、提出问 题法(《开卷一定有益吗?》)、翻新词句法(《君子动口也动手》)、自我矛盾法(《放弃也是 一种获得》)、反意引申法(《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等。 2.用题记或后记交代立意。 作文分数最容易出现低分的是那种让阅卷老师读来读去读不出中心的文章,很有可能是 考生中心不突出,写来写去自己也不知所云。为了帮助阅卷老师一眼明晰中心,也是为了提 醒自己通篇围绕中心选材和行文,写一个题记或后记可以双赢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写《杂》, 有一考生的题记是“杂取——创造的源头”“杂而不乱的难能可贵”“杂而无章真乱”等。 3.开篇能引人入胜。 开篇要讲求“简洁、生动、优美”,人们常说的“凤头”,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 像凤凰的头那样。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一半,转轴拨弦三两声,末成曲调先有情——开篇要吸 引入。作文开头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要让人能“一见钟情”,扣人心弦。常用的开篇方式有: 反向切题法、引言切题法、复述切题法、设问切题法、类比切题法、悬念式开头、诗意式开 头(整句式开头)等。 笔落惊风雨,头好一牛文。好的开头大多是高瞻远瞩,言简意明,设置悬念,催人思索 的,目的给人以清楚明白不同凡响的印象。如《我说”减负”》一文开头:“书,一叠叠堆起 来;书包,一天天重起来;眼镜,一圈圈厚起来。沉重,沉重,沉重。”作文 开头用了排比相反复的修辞手法,先声夺人;结尾:“看看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吧,减负,迫在 眉睫!” 4.中腹有精彩高潮。 材料丰富也抢眼。材料丰富是检验文章优劣的重要依据,可以表现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 象力,表现丰厚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积淀。没有好的材料是产生不出好文章的,最引人注目的 是那些无人涉足的新奇材料。猎取新奇,追求细小,是选材产生魅力的途径。唯其新,才能 引人入胜;唯其小,才能小中见大,巧中见新。一是靠平时注意报刊上的最新报道、最新成 果、新奇事件;二是靠临场筛选,即把通过联想来的材料加以比较分析,找出最切题意、最 合时代精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规律,而且自己最熟悉别人可能想不到的材料。一般地说, 材料陈旧乏味不利于甚至会削弱主题的表达;而新颖妥帖的材料令人耳目一新,使主题不同 凡响。大自然的壮美莫过于日出了,怎样使这个共同的太阳不至于千篇一律而又给读者以深 刻的印象呢?巴金写海上的日出,徐迟写黄山日出,刘白羽则描写在飞机上看见的日出,海涅 借云海烘托日出的美景,屠格涅夫用光与色表现日出的辉煌….—作家总是寻找新的题材来 表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语言的亮点也抢眼。修辞是作文的魔术。《一千个零比不上一个 l》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一千千 0 比不上一个 1;一千次承诺比不上一次付出;一千句话比不上一次实践。0,看起来 大腹便便,再加上“一千个”,更给人一种貌似强大的感觉,实则它依然代表着空无,代表着 虚伪;1,看起来虽然骨瘦如柴,但它代表着真实,代表着存在。俗话说:“君子动口不动手”, 但在这些情况下,动动手却更有君子之风……这段文字虽是议论,但由于排比、比喻、拟人、 对比、引用等手法的运用,取得了形象生动、气势磅礴的表达效果,很有感染力。 5.结尾会画龙点睛。 收尾要做到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有利于文章的结构,要做到辞虽尽而意无穷,就像 欣赏一首绝妙的乐章,一曲终了,余音仍在耳畔回荡,缭绕。结尾收得好,能给读者以深刻 的艺术感染,启发读者深入地思考问题。结尾常见的毛病:画蛇添足——添上一些无关紧要 的东西;公式化——空喊口号。 记叙文的结尾,要做到既是文章的终点又是文章的起点,是“豹尾”,是“撞钟”,是“如 截奔马”,是“出人意外”,是“临去秋波那一转”。 常见的作文结尾方法:点睛法、照应法、号召法、引言法、抒情法、除误法等。 好的结尾有后发制人之威力。古人说:结尾如撞钟。这个钟撞得响亮,就能澄清是非, 振奋精神,使阅卷人似听如来佛法幡然大悟。例如《花+刺=生活》全文论述了生活中有花也 有刺,每个人要经得住“刺”的考验后,在结尾写道: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没有失败 的成功只能算作侥幸!没有波涛的海洋只能算作一潭死水,没有刺的玫瑰,不算作真正的玫 瑰,要想摘到成功的桂冠,你必须得付出一定的代价。考场作文的结尾,不管是百川归一, 还是琴音绕梁;不论是凯旋礼炮,还是点石成全,要能水到渠成,深化主题。 【易错点点睛】 3.结构完整很重要,如遇到时间紧张,应尽量快速地写完,比如段落写短小一些,多占一些 空格;内容上迅速补齐写作提纲中要表达的部分,高度凝聚结尾。因为未完篇的作文得分是 很可怜的,很可能归属四类作文,而宇数不够的作文也只是缺 50 字扣一分,待遇可谓天壤之 别。 基本要求: (1)书写规范,标点正确。这是对作文的表现形式的要求。首先是汉字、标 点运用要规范、正确,不要写错别字,不要用错标点符号;其次是字体美观端正,不要写字 潦草,字迹难辨;再次是书写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不要随意乱写乱涂。 (2)深刻透彻是从文章的高度而言的。深刻透彻的文章往往表现在高深的立意和完满的, 内容达到高度统一,即言人之所未言,发人之所未发,见解富有深刻性,说理要有逻辑性, 思想具有哲理性。 (3)记叙类高考作文,文笔要讲求“机趣”,这样,文章才能生动、形象、有生活情趣。 经常留意报刊、电视上的话题,可以启发我们的构思,或许能达到“意境深远”之目的。注 重热点问题的巧妙组合,就能使材料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 (4)原要求的“构思精巧”改成了“构思新巧”,更强调构思的新奇、新颖、巧妙,重点 宜“新”。 (5)“有文采”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一个层次的语言标 准。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就是指“文采”,也就是指语言的运用要 有一定的技巧性,有较强的表现力。 (6)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新的教育观念下,也是语文科必须参与完成的任 务和目标。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中设立“有创新”的条目,目的也是想通过一个侧面鼓励学 生培养创造性思维,或构思新巧,或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或是材料新鲜,或是见解新颖, 或是有个性特征,特别是近来被重视和强调的人文精神。 4.拟题易错点。 不少同学并不重视文章的拟题,有的虽重视但拟不出好的标题来。有的同学习惯以话题 作标题,当然,从这几年的高考作文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和”包 容”等话题,也确实可以用作文章的标题;但并非所有的“话题”都适合用来作标题,有些” 话题”只是规定了一个很大的范围,若以此为标题可能就不够恰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为话题作文,浙江地区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就是如此。有的则是随便拿一句话 作标题,更多的是一般化,没有特色,没有意蕴,不吸引人。 (1)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 晰,论据翔实;说明文中的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分。内容充实的标准有三点:①典型性, 是指文章的材料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一般来说,最能表现观点的材料就是最具有典型意义 的材料。材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以一当十,就具有很强的力量;②现实感。这是针对材 料陈旧而言的,高考作文要求考生立足于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我们应该平时养成关心 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积累丰富的素材,一旦需要,便可源源不断地拿出来;③新颖度。 这是针对“人云亦云”而言的,阅卷中对文中材料的印象,其强度与材料的新颖程度成正比。 某一材料用得滥了,就使人失去了新鲜的感觉。选材是否新颖,往往反映考生知识面的宽窄, 也反映考生的思维是否具有独创性、灵活性。 (2)结构要完整,就是有头有尾,有交待有照应,布局周密,没有残缺不全、主次不分的 毛病。语言通顺主要是指语言运用要规范、准确、连贯、得体。规范即符合语法,不生造词 语,不使用方言,不用艰涩怪僻的文言词句,不出现病句。准确即选词造句贴切,符合实际, 能反映事物的性质、程度、情况,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不犯逻辑性错误。连贯即句子的组 成必须遵循逻辑的、时空的、情感的顺序,句子内部组合得当,句子之间上下衔接,顺序合 理,通顺流畅。得体即要切合对象、语境、场合和文体的要求。 (3)议论文,不能满足于讲一些“明摆着”的道理,要努力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尽可能发 现一些其他考生没有发现的东西,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有时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4)在形式上力争有新的突破,即“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种新的发现,新的突破,就 是一种创新。 【典型习题导练】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飞翔的蜘蛛 信念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 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 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 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 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 答案: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凝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 它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 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 奇迹是执着者造成的。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④不少于 800 字。⑤不得抄袭。 答案:常言到“人心不足蛇吞象”,本材料中蛇就是这样,眼前的一只小小的青蛙,本可 以解决暂时的饥饿,养足精神,继续去寻找下面的猎物,可是蛇却不满足,导致饿死的可悲 下场。生活中这样的事情还少吗?写作本文可以编故事、小小说,也可以列举古往今来不知满 足导致失败的例子,谈清道理,写成议论文。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希腊著名的戴尔波伊神托所的入口处,有一块石头上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古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爱引用这句话,并且把它作为哲学的使命。直到今天,这句话仍然广 泛地被人们所引用。 英国在 1999 年颁布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标准, 规定了 4 个方面的发展目标:其中之一是在精神方面,强调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强调自我成 长和发展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具有实现目标的意志。 在我国,古代即有“三省吾身”、“反躬自问”的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中也指出教育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确,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 们的每一位同学是否都认识自己呢? 请以“认识自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 于 800 字。⑥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面对缺陷 美国人安迪,右手只有 4 个手指,他是一名优秀的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但是做一名电 视节目主持人是他的梦想,虽然安迪具备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几乎所有的条件,但是 各电视台的负责人看到他残疾的手就都回绝了他。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之后,安迪终于被一家 电视台录用。在试镜的时候安迪按电视台的意见戴着仿指手套,以最自然的态度去面对观众 和自身的缺陷,由于安迪真诚、自信、充满魅力的主持,安迪受到了热烈欢迎,成为一名杰 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观众来信不断,他们热情赞笑了安迪的主持艺术,对于他面对缺陷的 坦率给予了热烈的赞笑,观众接受了他的缺陷。 安迪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他坦率地面对自身缺陷的态度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以“面 对缺陷”为话题写一篇 800 字以上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答案:思路:(1)选拔人才时要看到人才的长处,不能只看到缺陷。如一个刚正方直的干 部非常年轻有为,但有时性格比较暴躁,此时就应该取其长而弃其短,予以重用。(2)谈人的 性格:突出的优势与突出的缺陷常常是并存的。如聪明的人往往不够勤奋,性情温和的人往 往缺乏魅力,能言善变的人往往会流于八面玲珑。(3)缺陷还是优势,要看环境的要求。如谦 虚谨慎在中国是美德,到了美国就成了没有能力的表现,人才就有被埋没的危险。(4)缺陷也 是—种美,如维纳斯的雕像,比萨的斜塔,各种历史遗址或废墟等,自有其完整或完美所不 能替代的美。(5)正视自己的不足与缺陷,扬长避短,才能成功。如著名的科学家扬振宁,动 手的实践操作能力差,因而放弃应用物理而转向理论物理学,才成为诺贝尔奖的得主。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个志向远大的人,青年时代就立下了改造世界的宏愿,一心想干大事,却无从下手; 中年时代,他发誓要成为某一领域的杰出人物,并订了许多计划,却一个个因精力分散而告 吹;步入老年,他才发现,凡事须量力而行,于是他从关心身边的人做起,每天认真办好一 件小事,终于,他既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自己也拥有了十分愉快的心情。 请以“大与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所给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 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 800 字、⑥不得抄袭。 答案:“小”与“大”是相对的,小事做好了就是大事;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又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见小事不小,凡事须从小事做起。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空气力学工程师曾经证明:由于大黄蜂的翅膀太单薄,而身躯又太笨重,所以它本 不能飞翔。昆虫学家则说:聿好,大黄蜂自己不知道,于是它也就飞起来了。 海伦·凯勒说:我没有见过这个世界,所以我可以描绘出更加美丽的世界。 一位中国作家也说:“无知者无畏”。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像大黄蜂一样地无知。但无知是否一定是件可怕的事?请以“无知者 无畏”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 少于 800 字。⑥不得抄袭。 答案:不可因自己的无知而削弱探索精神,反之,要善于去利用它,这样才能挖掘出人的 无限潜能。另一方面,无畏是一种值得提倡的人生态度,但失去限度就会变成鲁莽。在审题 时,必须将无知与无畏两方面综合起来辩正思考。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现实生活中,人人向往“发现”,渴望“发现”。在“发现”中人类披荆斩棘,苦苦探索, 在“发现”中人类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因为“发现”与“未发现”,人类社会才波澜起伏, 人类生活才充满喜怒哀乐。“发现”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学会“发现”,善于“发现”, 是我们青少年必备的素质。 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阐述道理,抒发感想,编写故事,除诗歌外文体不 限,不少于 800 字。 答案:本题至少有以下几种写法:1.就发现本身的作用与魅力发表议论。2.写成哲理 性散文,阐述生活中处处有美,要善于发现,就得有一双慧眼。3.写一篇表达自己人生感悟 的散文。比如“我”本来很自卑,一个偶然的事件,使“我”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潜力。在生 活中,“我”要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能行!”4.编写小小说,比如写主人公,发现人不能只 是为自己活着,如果不能帮助他人,自己的生活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于是他做出了极其感人 的举动。5.谈“我”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值得思考与探究的发现。比如发现人们环保意识的 增强,发现一些人道德修养的欠缺,发现中国人世对策研究的深入与不足…… 参考拟题:1.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2.我发现棋如人生。3.我发现夕阳如此之美。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处地势十分险恶的峡谷间有一座索桥,几根晃悠悠的铁索横在峡谷间,它是通过这 个地方的唯一路径,这里经常有人因失足而跌入深谷。 有一天,有三个人来到这里。一个聋子,一个瞎子,还有一个健康的人。聋子看看这座 桥,很害怕,但是他听不到那急流的声音,他看着脚下,很顺利地过去了。瞎子不知峡谷的 险恶,心平气和,十分稳妥地通过了。那个健康人一直犹豫不敢走这索桥,可是又没有其他 路可走。于是,他十分紧张地硬着头皮走上索桥,到了桥中央,看到脚下万丈深渊,云雾升 腾,听到谷底急流咆哮,早已两腿颤颤,面如土色,一不小心跌下桥去。 材料作文: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 拟,不得抄袭。 话题作文:请就”面对困难”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述的故事,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 立意自定。③文体白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 800 字。⑥不得抄袭。 答案:有时候,把困难看得太明白,分析得太透彻,反而会被困难吓倒以致阻拦我们前进 的脚步。反倒是那些没有把困难完全看清楚而勇往直前的人,更容易到达目标。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常怀关爱之心的绅士走进一家花店,要求把橱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里的人照着 他的话去做,并问他要买多少。这个绅士出人意料地回答:“我不想买花,只是看他们太拥挤 了,怕他们被压坏,想让他们轻松一下。”他就是英国文学家王尔德。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 方,是否都能常常怀着这样的关爱,为他人也为自己留心保护一片美丽的世界? 请就“如何对待关爱”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述的故事,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 800 字。⑥不得抄袭。 答案:关爱是个老话题,大家都知道关爱亲人,关爱身边熟悉的事物,可从本材料看,这 些未免太狭隘了。英国文学家王尔德所关爱的是橱窗中过于拥挤的花,这是一种无私、圣洁 的关爱,至高无上的关爱。当然,从关爱自然、关爱美的角度立意也是不错的。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8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 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主题是“学会关 心:21 世纪教育”。“学会关心”就是“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关心全球的生 活条件”、“关心他人”、“关心家庭、朋友和同行”、“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 “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等内容。我们要学会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要学会关 心,学会合作;学会平等对话,互相交流。 要求:请以“学会关心”为题,白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 定权在你手中。 祖父用纸给我做过一条长龙。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它们 都在里面死了,无一幸免!祖父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 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因而,尽管它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 腿,也无济于事。” 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 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答案: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 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思想要将阴影纸龙咬破, 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1965 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 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 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 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 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 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 年,他把《成 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 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 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 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 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 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 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 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 间和智慧足够你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 总裁。 请根据伯;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 答案:分析提示: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 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 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13.阅渎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唐黎是河南省高考女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她家很穷,正为上大学那数千元费用发愁。 有一厂家上门允诺,只要她在电视上说一句喝了该厂的口服液才使头脑敏捷,就可得到一万 元的广告费,可是唐黎拒绝了、她说:“俺家穷,从来没喝过那健脑 口服液。如果我为贪钱说瞎话,今后我在社会上怎么做人呢?”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篇不少于 800 字的读后感。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 于是他拜了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了师傅。尽管他学得不错,但是他师傅却自始至终只教他一 招,而且对他说:“你只需要会这一招就够了。”后来,师傅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竟 真的仅凭那一招就轻轻松柏地进入了决赛。决赛的时候,对于是一个比他高大、强壮的人, 虽然一开始时小男孩显得有点招架不住,但是当他一使出那招时,他就制服了对手,而且赢 得了冠军。或许很多人都会问:“那一招真的那么厉害吗?那一招真的能使一个失去左臂的人 赢得柔道冠军吗?”小男孩也同样感到奇怪,他就跑去问他师傅,师傅告诉他:“有两个原因: 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最二,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唯一的办法就是 对方抓住你的左臂。”所以,小男孩最大的劣势就成了他最大的优势。请就“如何转劣势为优 势”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述的故事,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 800 字。⑥不得抄袭。 答案:有人说,优势就是优势,劣势就是劣势,它们之间是对立的关系,它们之间有着不 可逾越的鸿沟。而且处于优势的人总比处于劣势的人强,强者也总是处于优势地位。其实有 时候人的劣势未必就是劣势,也有可能成为优势。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如何将劣势转变 为优势,扬长避短甚至变短为长,那样我们将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三个人要被送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每人提一个要求的机会。笑国人爱抽雪 茄,要了三箱雪茄烟。法国人浪漫,要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 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去了,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 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 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 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 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