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2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48(古代诗歌阅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第03课+解题锦囊-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专题48(古代诗歌阅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第03课+解题锦囊 【解题锦囊】 一、考点突破 (一)设问方式梳理: (1)诗歌表达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 (3)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4)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5)请概括诗人情感。 (6)探究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基本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诗歌情感。(产生原因+感情基调)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题目中有“哪些”“概括”等字样,答题时把情感内容一一概括出来即可,可不必做特别详细的解说。) (三)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 把握诗歌的感情和主旨七关注: 一关注:诗歌题材。每种诗歌题材都有自己特有的情感,把握了诗歌题材的情感分类,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地对诗歌情感做出判断。 二关注:诗歌标题。标题或提示诗歌题材类型,或直接间接透露作者思想情感。 三关注:诗歌作者。联系时代及作者的人生际遇,知人论世,对把握诗歌的主题大有必要。 四关注:抒情词句。抓住抒情词句可直接抒发诗歌的感情基调或思想感情。 五关注:意象意境。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能蕴含固定的含义。通过分析意象、意境,可以准确感知诗歌情感。 六关注:注释小序。借助注释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把握诗歌写作的背景、原因和内容。 七关注:诗中典故。读透典故,能读出诗人的隐含在典故中的思想感情。 二、真题再现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试题。(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Ι卷节选)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蒙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真题呈现】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技法示范】从诗歌作者看,陆游是诗歌史上很有人格特色的一位诗人,他生活在南宋时期,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也曾驰骋沙场,但因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复国,陆游报国无门,至死未能如愿。从诗中抒情词句看,“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一句告诉我们在这种对比中,诗人是愤慨的,虽然归隐,却并非心甘情愿。 【参考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诗歌译文】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还有谁记得那豪迈的生活?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自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八尺扁舟,三扇低蓬,占尽苹洲烟雨,独来独往,无拘无束。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皇帝)赐予吗? 【诗歌赏析】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近镜湖。上片开头两句,追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戎马生涯: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如今更有谁还记得?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自己,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诗人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全在其中。下片承“江边渔父”,前三句写湖上生涯,意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杳渺之情。“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予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远,何处不可置我八尺之躯,谁又稀罕你“官家”的赐予?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 【例2】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2013年高考四川卷节选)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真题呈现】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技法示范】从题材的角度看,题目中的“和”字表明这是一首酬赠诗,可结合酬和诗的特点来理解此诗的情感。而且,此诗写于特定的时节——九日,即重阳节,这就赋予了诗歌以特定的意蕴。从诗中抒情词句看,颈联的“愁”字告诉我们诗歌的感情基调,在结合“壮心偶傍醉中来”可知愁的原因——壮志难酬。从诗歌意象意境的角度看,全诗的景色描绘的寒冷凄清,哀景哀情。 【参考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第一步)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俱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诗歌译文】我年近半百才有幸登门拜访,实在是无能,满头华发与闪闪酒盏相互映衬。实在是不敢承受您的延请,我只是陪伴儒官们在曲台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在闲职位上直至老去。很久以来,佳节之时都是在忧愁中度过,雄心壮志也只是在醉酒中才会说一说。傍晚归家,雨后寒冷,难以入眠,自己把新写的诗句读了百遍。 【诗歌赏析】这年重阳节,苏洵参加了韩琦家宴,席间韩琦赋诗,当晚苏洵写了这首和诗,半年后苏洵就病逝了。时苏洵已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故首联说“晚岁登门”。诗人自称“最不才”,并以自己的“萧萧华发”同韩琦宴上的闪闪金罍(酒器)相映衬,表面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颔联又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东阁”承“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着牢骚。下句回答了“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不堪重用。颈联“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久”字至少包括了他三十年的不得志,“偶傍”,说明他平时已经很少有雄心壮志;“醉中”,说明未醉时已清醒感到壮志难酬。尾联暮、雨、寒三字为全诗烘托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气氛,而“寒无睡”,“百遍开”更活画出这位“萧萧华发”的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神情。 三、仿真精炼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仿真试题】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表达了诗人“喜中有悲”的心境。诗的前半首写静夜荒村,陋室贫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构成一个活生生的贫居画面,表达了自我的辛酸和悲哀。后半首写表弟卢纶来访,在悲凉中见到亲友,自然喜出望外。这一悲一喜,互相映衬,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诗歌译文】宁静的夜晚四周没有近邻,我荒居旧屋家道早就赤贫。枯黄的老树在风雨中落叶,昏暗的灯光映照白发老人。因为我长期以来孤寂沉沦,你频来探望令我自愧难忍。平生情谊可见是自有缘分,更何况本身就是姑表亲门。 【诗歌赏析】司空曙和卢纶都在“大历十才子”之列,诗歌功力相匹,又是表兄弟,关系十分亲密。诗人“磊落有奇才”,但因为“性耿介,不干权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这首诗正是作者这种境遇的写照。诗人孤单地居住在荒野,表弟去看他,他表面上说“喜”,心中却是充满了悲凉与凄苦,正是“喜中有悲”。全诗悲喜交加,比喻贴切,意味深长。诗意在写自己贫居,遇外弟留宿而自道近况。诗的前半首写静夜荒村,陋室贫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构成一个活生生的贫居画面,表达了自我的辛酸和悲哀。后半首写表弟卢纶来访,在悲凉中见到亲友,自然喜出望外。这一悲一喜,互相映衬,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仿真试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描写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诗歌译文】日暮钟声,“城里”应是灯火辉煌,美丽无比,而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只见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可是江面云水茫茫,前路又在何方呢?夜深月亮洒下清辉,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这歌声引起多少思绪,其中感情体味不尽,只感觉轻舟短楫,疾去如飞。 【诗歌赏析】全篇以叙述起笔,“卧闻”二字,悠然自适,并点明是途经暂泊。日暮钟声,想此刻“城里”,大概正是炊烟袅袅,灯火煌煌。而诗人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心中不由泛起层层涟漪。待到他从沉思遐想中醒来,只见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似欲亲人。“空江”二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时的一片茫然之情。此时,他的视线由明月转向江面,探寻那归去的水路。江面云水茫茫,烟霭沉沉,江路又在哪儿呢?蓦地,水面上传来一串歌声,原来是舟子趁着明月归去的唱晚之声。对一个羁旅中人来说,这“一阕”歌声将引‘起多少思绪,难怪诗人要“听不尽”了。这轻舟短楫,疾去如飞。此诗写旅中思归,深藏不露;只是句句写景,然景中自有缕缕情思。以“城里钟”起,以月下歌止,拓前展后,留下足以使人驰骋想象的空间,同时以有意之“听”照应无意之“闻”,表现了感情的变化。全诗语句平易流畅,情意深婉曲折。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仿真试题】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诗歌译文】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诗歌赏析】创作背景:六十八岁的放翁,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与心头的煎熬,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然,写下两首诗。这里选了其中一首。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振奋。 【真题演示】 一、(201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难以忘怀。诗的开头就点出了作者的情感基调“惆怅”,而竟日曳杖“绕去来”则是对“惆怅” 的进一步阐发。不过这种惆怅究竟是从何而来?毕竟不得而知,但与梅有关却是可以肯定的。那么,到底是梅花的清高孤傲唤起了作者自己因孤介独守、不同流俗而与世相违的感慨,还是“折梅寄江北”的记忆触动了作者铭刻于心底而不能显露的相思之情?作者不打算给后世的读者一个明确的答案,他只是说,梅花引起了他的惆怅,这惆怅很不容易排解,宛转低回,欲语还休,抬眼望时,不觉日色已暮,昏鸦乱飞,已是到了回去的时候了,那就回去吧。全诗以日暮独归戛然收笔,那欲吐未吐的的情怀仍在郁勃回旋,令人回味无穷。诗的感情是平淡的,但平淡感情中渗透着沉雄之气;结尾也是平淡的,但平淡的结尾使得全诗的沉雄之气引而不发。所谓“沉郁顿挫”,既在于发,也在于收。 二、(201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此词最早见于宋曾慥编《乐府雅词拾遗》,不题作者,另见《类编草堂诗余》,题名秦观,而《淮海词》未收。《全宋词》属之无名氏。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 因为愁绪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的残棋,思量继续下完这盘还没有结果的棋,希望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整顿着残棋”,语意双关,并与前面的“残枝”相呼应,使愁闷气氛纵贯全篇。“沉吟”二字,则绘出着棋时的神情,妙有含蓄。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因此杨慎评曰:“‘翻身’ 二句,愁人之致,极宛极真。此等情景,匪夷所思。” 三、(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江总原有作品集三十卷,后来散佚,明人辑有《江令君集》。《雨雪曲》原为汉乐府横吹曲名,后人多有拟作,江总的拟作是其中非常成功的 对诗歌的鉴赏,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如果考生作答是对“天寒” “地暗”和“旗彩坏”“鼓声低”的其他联系,只要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给分。最后,考生需要通过前面的一系列阅读理解、鉴赏分析,总结出诗中人物的情感,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48(古代诗歌阅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第03课+解题锦囊-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 乘务员工作总结(Word版)
- 语文·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新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周周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高中、城关中学、文笔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 2020学习申纪兰同志个人事迹心得体会5篇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
- 教师两学一做心得体会范例合辑
-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 大学二月份班级工作总结
- 2020大一新生入党思想汇报1000字范文5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