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 解析版

兰州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年级 地理(文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我国甲、乙两地地形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依据干湿地区的划分标准,对甲、乙两地界定正确的是 (   )‎ A. 甲属于干旱区 乙属于湿润区 B. 甲属于半干旱区 乙属于湿润区 C. 甲属于半湿润区 乙属于半湿润区 D. 甲属于湿润区 乙属于干旱区 ‎2. 两地区分别形成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共同有利因素是(   )‎ A. 两地夏季均光热充足 B. 两地夏季均降水丰富 C. 两地土壤类型一致,均比较肥沃 D. 两地气候类型相同,均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答案】1. A 2. A ‎【解析】‎ ‎1. 依据干湿地区的划分标准,降水量小于200mm是干旱区,200-400mm是半干旱区,400-800mm是半湿润区,大于800mm是湿润区,甲属于干旱区 乙属于湿润区,A对。B、C、D错。‎ ‎2. 两地区分别形成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共同有利因素是两地夏季均光热充足,A对。新疆年降水量少,A错。两地土壤类型不同,新疆是荒漠土,海南岛是红壤,B错。两地气候类型不同,新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海南岛是热带季风气候,D错。‎ 点睛: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标准,降水量小于200mm是干旱区,200-400mm是半干旱区,400-800mm是半湿润区,大于800mm是湿润区。新疆、海南岛气候、土壤、降水量不同,但都是夏季光热充足。‎ 下图是某区域不同时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有关该区域20世纪80年代初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B. 受地形影响,聚落间联系不便 C. 聚落间均有便捷交通线路相连 D. 聚落沿河流、交通线分布明显 ‎4. 下列不属于该区域20年来发生的明显变化是 (   )‎ A. 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B. 矿产资源得到开发 C. 旅游业的兴起 D. 再城市化明显 ‎【答案】3. D 4. D ‎【解析】试题分析:‎ ‎4. 对比两幅图可知,右图中的线路更加密集,运输方式多样化;图中的矿产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积极发展了旅游业;图中的城镇规模较小,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没有出息逆城市化现象,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区域的空间结构特征,考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5.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发生在西太平洋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10公里。据此完成下题。‎ 地震导致这里的海底向东南方向移动了24米,海底高度增加了3米。观测本次地壳变动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 A. RS技术 B. GPS技术 C. GIS技术 D. 数字地球 ‎【答案】B ‎【解析】对此次地震进行经纬度准确定位,需要GPS技术。监测到地壳移动,海底高度的变化,是进行三维坐标定位,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GPS,B对。RS技术主要功能是拍摄图像,GIS技术主要是分析、处理信息,数字地球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都不能定位三维坐标信息,A、C、D错。‎ ‎6. 某运动员在自行车上安装全球定位系统(GPS),并用每20秒自动记录一点的方式,将骑自行车所到之处记录下来。下图是该运动员在山区公路上全力冲刺时GPS的点位记录。GPS显示甲乙段最陡,乙丁两点海拔相同。则图中坡度最平缓的路段是 (   )‎ A. 乙丙段 B. 丙丁段 C. 丁戊段 D. 乙丁段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图示记录中的点,是每20秒自动记录一点的方式记录的,即相邻两点间隔时间相同。甲乙段坡度最陡,间隔距离小,说明是上坡路。乙丙段间隔距离大,说明是下坡路,且坡度较大,A、D错。丙丁段间隔距离适中,且分布较均匀,说明坡度最小,是最平缓路段,B对。丁戊段与甲乙段相似,C错。‎ ‎2011年5月7日 ‎7时,我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7日7时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部发射场成功发射。这一试验的成功将为中国自主监测空间环境、保障空间活动安全发挥重要作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子午工程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利用了 (   )‎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地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8. 下列活动可以借助子午工程来完成的是 (   )‎ ‎①资源勘探 ②某城市道路车流量的分析 ③环境监测 ④人口密度与粮食产量的分析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7. A 8. B ‎【解析】‎ ‎7. 根据材料,子午工程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是监测空间环境、保障空间活动安全。主要利用了遥感技术的监测功能,①对。要进行准确定位,需要全球定位系统,②对。不需要分析、处理信息,③错。在空间环境中,不需要地图,④错。A对,B、C、D错。‎ ‎8. 结合上题分析,子午工程利用了RS技术和GPS技术,可以借助来完成的是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利用的RS技术,①、③对。某城市道路车流量的分析,人口密度与粮食产量的分析,需要GIS技术,②、④错。B对,A、C、D错。‎ 点睛:子午工程主要是监测空间环境、保障空间活动安全。主要利用了遥感技术的监测功能和GPS的定位功能。RS技术可以用来完成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分析、处理信息需要用GIS技术。‎ 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图表4,如图甲。读图甲、乙,完成下列各题。‎ ‎9. 图乙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   )‎ A. a B. b C. c D. d ‎10. 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   )‎ A. 甲、庚 B. 丙、庚 C. 乙、丁 D. 戊、辛 ‎【答案】9. A 10. D ‎【解析】试题分析:‎ ‎9. 对照图中河流分布位置可知,河流存在于甲、丙、戊、庚、辛五个地区,再结合表3坡度高低可知河流流向是由西南到东北,图a正确,A对。b、c、d三图中河流分布的空间单元和流向均不正确,B、C、D错。‎ ‎10. 根据材料可知,泥石流易发生需要同时具备河道、陡坡、大量松散土石分布三个条件。结合左图中信息,同时满足土石充足且松散、是河道,坡度陡,海拔高条件的区域是戊、辛,所以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戊、辛,D对。其它区域条件不能同时满足,A、B、C错。‎ ‎【考点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图层的判读能力,综合归纳能力,河流流向特点。‎ ‎【名师点睛】图形用数字化来处理,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正确理解数字的含义,是分析问题的关键。根据数字所表达的信息,进行叠加,结合灾害发展的条件,判断泥石流出现的位置。根据地势变化,判断河流的流向。‎ 读“车载GPS导航监控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图中M表示 (   )‎ A. 制作GPS接收机 B. 分析交通状况 C. 生成电子地图 D. 计算三维坐标 ‎12. 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 (   )‎ A. 车载GPS所在道路的拥堵状况 B. 车载GPS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C. 车载GPS所在车辆的违章信息 D. 车载GPS规划的导航路线 ‎【答案】11. C 12. B ‎【解析】‎ ‎11. 纸质地图信息数字化后录入地名坐标信息即生成电子地图,将该电子地图输入车载GPS,则可进行路线规划和导航。故选B。‎ ‎12. 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反映其所在位置,即当地地理坐标。故选B。‎ ‎13. 下图是非洲第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 895米,距离赤道仅300多千米。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年内消失的威胁。下图中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 遥感(RS) B. 全球定位系统(GPS) C. 地理信息系统(GIS) D. GDP ‎【答案】A ‎【解析】图像是拍摄的遥感图像,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RS),A对。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是分析处理信息,不能拍摄遥感图像,B、C错。.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D错。‎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这种植物高度不足50 cm,但根系可达20 m以上。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4. 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下景观最有可能位于该地区的是 (   )‎ A. B. C. D. ‎ ‎15. 制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 荒漠化 B. 能源紧缺 C. 水土流失 D. 洪涝灾害 ‎【答案】14. B 15. A ‎【解析】试题分析:‎ ‎14. 根据该植物地面高度较矮,而根系非常发达,可知这是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知,干旱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可能会出现风力发电装置。‎ ‎15. 干旱的地区降水较少,制约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所以A正确。‎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对该县1937~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B. 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了 C. 荒漠化面积扩大了约3倍 D. 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两倍 ‎17. 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   )‎ A. 人口数量的变化 B. 耕地面积的变化 C. 放牧强度的变化 D. 气候的变化 ‎【答案】16. B 17. A ‎【解析】试题分析:‎ ‎16. 读图,根据图中数值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49年的人口密度约为40人/km2,而到了1980年则达到了近80人/km2,即人口密度约翻了一番,A对。耕地总面积番了一番多些,所以人均耕地面积有少量的增加,B错。荒漠化面积扩大了至少6倍,C错。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接近10倍,D错。‎ ‎17. 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 ,A对。由于人口增长,对土地、粮食的需求增加,所以耕地面积的增大,放牧强度增加,破坏了生态环境,引起局地气候的变化,人口增长才是根本原因,B、C、D错。‎ 考点: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18. ‎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读图,完成下题。‎ 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   )‎ A. 森林锐减 B. 土地沙漠化 C. 土地盐渍化 D. 物种灭绝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荒漠化问题的分布。澳大利亚西北部位于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该地铁矿埋藏在热带沙漠之下,开采铁矿对表土的剥离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2011年5月19日‎,巴西环境部举行情况通报会,介绍最近亚马孙森林砍伐监控情况。会上,巴西政府表态,将进一步加强对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 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都格外关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它里面生活着世界上最奇特的生物 B. 它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热带雨林 C. 亚马孙热带雨林中的资源特别丰富 D. 亚马孙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巨大 ‎20. 大多数环保专家认为保护热带雨林是目前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最有效和最廉价的手段。这充分说明了热带雨林具有的全球环境效应是 (   )‎ A. 维护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B. 维护全球的碳氧平衡 C. 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D. 是全球宝贵的生物基因库 ‎【答案】19. D 20. B ‎【解析】‎ ‎19. 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都格外关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最主要的原因是亚马孙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巨大,D对。雨林的生物、‎ 面积、资源也受人们关注,但不是最主要原因,A、B、C错。‎ ‎20. 大多数环保专家认为保护热带雨林是目前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最有效和最廉价的手段。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这充分说明了热带雨林具有的全球环境效应是维护全球的碳氧平衡,B对。雨林对维护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全球宝贵的生物基因库等作用,与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无关,A、C、D错。‎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 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   )‎ A. 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 B. 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C. 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 D. 开辟大型农牧场 ‎22. 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是因为 (   )‎ A. 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 B. 雨林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 C. 人类会失去主要的硬木来源 D. 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 ‎【答案】21. B 22. B ‎【解析】‎ ‎21. 亚马孙雨林位于巴西,巴西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B对。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是当地落后生产力条件下,发展经济的措施,是直接原因,A、C、D错。‎ ‎22. 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是因为雨林影响全球的碳氧平衡,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B对。亚马孙雨林是巴西的自然资源,A错。雨林生长速度快,木质较松,不是主要硬木来源,C错。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不大,D错。‎ 点睛:巴西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采用的发展措施对雨林破坏严重。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雨林影响全球的碳氧平衡,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雨林是医学宝库因素,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小。‎ ‎23. 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我们应该 (   )‎ A. 封山育林,禁止对森林的砍伐 B. 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C. 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 D. 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 ‎【答案】D ‎【解析】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我们应该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D对。封山育林,禁止对森林的砍伐影响经济发展,A错。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会加重破坏程度,B错。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不实际,C错。‎ ‎24. 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海岸植被,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广西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保护区的红树林正作为旅游资源被适度开发。,据此回答下题。‎ 有红树林分布的沿岸地区,遭受特大风浪袭击后,经济损失较小,这说明红树林所起的作用是(   )‎ A. 减小风浪,保护堤岸 B.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答案】A ‎ ‎ ‎25. 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田纳西河流域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B. 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C. 田纳西河流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但由于地形起伏大,大部分不能通航 D. 田纳西河流域矿产资源贫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田纳西河流域上游地区为山地丘陵、中游为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A对;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冬春季节降水多。B错;田纳西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以通航。C对;田纳西河流域煤炭、石油资源丰富,D错;选AC。‎ 考点: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二.简答题(共50分)‎ ‎26.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于‎2009年10月11日从上海启程,乘坐“雪龙”号奔赴南极,先后完成了对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的科学考察任务,这是中国南极考察史上首次执行“一船三站”科考活动。2010年4月载誉归来。此次南极科考主要开展有冰川、天文、测绘等科学观测与考察任务。其中天文项目需要完成四项任务:一是更新维护通讯、供电设备,以备接下来一年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完成自动观测任务;二是为明年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三……‎ ‎(1)南极科考队为明年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4分)‎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对“数字南极”利用,叙述错误的为(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答案】(1)GPS和GIS RS (2)C (3)利用GPS测量观测点的海拔高度;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RS探测资源状况;利用GIS绘制资源分布图 ‎【解析】‎ ‎(1)南极科考队为明年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需要对南极地区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进行分析,选址还要进行准确定位,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和GIS;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技术的监测功能。 ‎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数字南极”建设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A正确。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B正确。不能提供防止极冰融化的治理技术,C不正确,选C。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D正确。‎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除了选址、监测功能外,还可以利用GPS测量观测点的海拔高度。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RS探测资源状况。利用GIS绘制资源分布图。‎ ‎27. 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将下列内容的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空白处。‎ ‎①建筑材料 ②燃料 ③农田 ④水土流失 ⑤文明衰落 ‎(2)从图中可以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最少需要________ 年,地力才能恢复重新使用。‎ ‎(3)当前亚马孙河流域破坏雨林主要的直接的原因有哪些?‎ ‎(4)国际社会和巴西政府正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 ‎【答案】(1)‎ ‎ (2)20 (3)①过度的迁移农业;②商业性伐木;③采矿、修路、城镇建设;④开辟大型农牧场 (4)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解析】整体分析: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砍伐植被可获得建筑材料、燃料、农田耕地。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文明衰落。雨林破坏主要是当地经济落后,生活贫困导致的不合理生产活动。所以解决措施不能只是号召,宣传,应实际解决当地的生活问题,让当地在保护森林同时,获得收益,发展经济。‎ ‎(1)读图,结合箭头方向,植被砍伐,可以获得①建筑材料和②燃料。放弃耕种的是③农田。植被消失或减少,导致④水土流失。农业生产力下降,食物失去保障,导致⑤文明衰落。‎ ‎(2) 从图中可以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图中最少需要20年,植被才能恢复,地力才能恢复重新使用。‎ ‎(3) 当前亚马孙河流域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增长快,为解决生活问题,人们采取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等措施发展生产。是破坏雨林主要的直接。‎ ‎(4)保护雨林的措施,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要真正解决当地人们生活问题,设立国际基金,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而不是破坏雨林获得收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依靠法律手段保护雨林。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生态旅游等,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根据森林的生长周期,有计划的对森林选择性采伐,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28.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我国境内澜沧江流域的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宝库。但长期以来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仍是一个十分贫困的区域。‎ ‎(1)说出澜沧江流域的主要资源优势有哪些?‎ ‎(2)对澜沧江流域(我国境内)的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气候资源(水热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铅锌等矿产资源 (2)水电梯级开发;发展航运;发展与邻国的经贸合作;加快旅游资源开发;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1)澜沧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地形起伏大,生活资源种类、数量丰富。人类活动影响少。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地壳活动频繁,有色金属矿丰富。所以优势资源包括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铅锌等矿产资源。 ‎ ‎(2)澜沧江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适宜进行水电梯级开发。结合田纳西河的梯级开发的益处分析,河流梯级开发,有利于发展航运,发展与邻国的经贸合作。有利于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在开发过程中要防治水土流失,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