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16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滦州市第一中学(原滦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河北省滦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地理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第I、II卷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考生只交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每小题得1.5分,共45分) 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某槽谷四个不同位置的横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读该槽谷不同位置的剖面图,推断与该槽谷形成的外力作用类似的地貌是 A. 北美五大湖 B. 塔克拉玛干的沙丘 C. 长江三峡 D. 埃及狮身人面像 2. 对于该地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槽谷地势由高到低依次是①②③④ ②该槽谷地势由髙到低依次是②③①④ ③该段槽谷由东南-西北走向变为东-西走向 ④该段槽谷由西北-东南走向变为南-北走向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 A 2.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喜马拉雅山脉某槽谷四个不同位置的横剖面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外力作用与地貌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题详解】 喜马拉雅山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冰川运动较为强烈,槽谷是由于冰川运动造成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洲的五大湖是由于冰川作用形成的,故A正确;塔克拉玛干的沙丘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故B错误;长江三峡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其河谷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故C错误;埃及狮身人面像是由人工雕刻而成,故D错误。 【2题详解】 读图可知四个槽谷底部的海拔高度从高到低依次是①②③④,可知②错误,①正确;由槽谷两侧所标注的方向以及槽谷底部的海拔高度可知该槽谷的走向为由东南-西北走向变为东-西走向,可知④错误,③正确,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点睛】该槽谷的形成是由于冰川运动造成的。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港珠澳大桥全长约55公里,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其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一段是“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 部分路段“以隧代桥”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低建设成本 B. 提高运行速度 C. 预留海运通道 D. 避开台风威胁 4.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对策是( ) A. 发挥资金和技术优势,积极承接港澳产业转移 B. 与港澳经济融合发展,加强区域间的分工协作 C. 加快工业化发展速度,增强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D. 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国际金融和商贸中心 【答案】3. C 4. B 【解析】 部分路段“以隧代桥”,主要原因是预留海运通道,避免大桥影响海面上航运。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进一步发展,可以与港澳经济融合发展,加强区域间的分工协作。 【3题详解】 部分路段“以隧代桥”的主要原因是预留海运通道,避免大桥影响海面上航运,C对。隧道建设,增加建设成本,A错。限速会降低运行速度 ,B错。有的路段在海面上,避开台风威胁不是主要原因,D错。 【4题详解】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对策是与港澳经济融合发展,加强区域间的分工协作,B对。资金和技术不如港澳有优势,经济水平较高,不利于承接港澳产业转移,A错。加快工业化发展速度,增强城市的整体竞争力,不能体现大桥建设的协作意义,C错。打造国际金融和商贸中心,会形成与港澳的竞争关系,D错。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需要通过射额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 据材料推断物联网的特点 ①全面感知 ②人工分拣 ③智能处理 ④可靠传递 ⑤人工投递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6. 上海成为我国目前物联网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地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A. 优越的地理位置 B. 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 C. 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 D. 产业基础好和技术革新能力强 【答案】5. B 6.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对信息材料的解析能力。 【5题详解】 由题干材料可知,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射额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明显看出这是一套技术水平较为先进的系统,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小,所以不是主要依靠人工分拣、投递物品,③⑤错误,①③④正确,故选B。 【6题详解】 由题干材料可知,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由于延伸到“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这就要求该区域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提供丰富的物品,有创新的制度打造差异性的信息交换和通讯;资金、技术、交通、高素质劳动力等对物联网建设不具有决定性影响,故选D。 公交覆盖度,即公交的空间覆盖广度,用公交实际覆盖面积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表示,用来反映公交公平性。公交覆盖度越大,说明越多的地区能够被公交覆盖,公交的公平性也越好。下图示意1954-2011年广州市公交覆盖度变化情况。 据比完成下列各题。 7. 1954-201.1 年,广州市( ) A. 公交公平性逐渐变好 B. 公交公平性持续变差 C. 公交实际覆盖面积总体增加 D. 建成区面积~直增加缓慢 8. 1995年,广州市公交覆盖度最小。其主要原因是( ) A. 公交实际覆盖面积减少 B. 城市快速发展 C. 道路规划不合理 D. 私家车数量增多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广州市公交公平性呈波动变化,并非持续变好或者持续变差,AB错。公交覆盖面积增大,C对。建成区面积在2000-2011年增速快,D错。故选C。 【8题详解】 1995年广州市公交覆盖度最低,主要是由于城市发展快,而公交覆盖面积增速较慢所致,故选B。 新疆天山牧民随着季节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之为转场。2009年12月,新疆北部地区遭遇强降雪天气。次年3月初,当地政府考虑到牧民的实际困难,首次利用火车帮助天山深处的牧民进行转场(下图)。此后,新疆伊宁等地区每年都会在政府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利用火车、汽车进行机械化转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 推测本次利用火车转场的目的地是( ) A. 春季牧场 B. 夏季牧场 C. 秋季牧场 D. 冬季牧场 10. 新疆首次利用火车为牧民转场的原因可能是为了( ) A. 提早离开积雪覆盖的天山深处,避免牲畜因寒冷和饥饿而死亡 B. 帮助牧民将牲畜运往更远的牧场放牧,以获取充足的牧草 C. 避免途中雪崩及融雪洪涝等灾害对转场的影响 D. 降低牧民劳动强度,缓解牧民流向其它行业的状况 11. 利用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机械化转场带来的益处是( ) ①提升了铁路、公路的交通运输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②避免了牲畜在转场途中因掉膘、流产、死亡而造成的损失 ③使传统转场路线周围的植被得以恢复,保护了生态环境 ④降低了转场成本,鼓励牧民大规模发展牧区畜牧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9. A 10. C 11. B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本次利用火车转场的时间为3月,所以转场的目的地是春季牧场,A正确。 【10题详解】 牧到崎岖,牲畜在转场途中遭遇洪水、泥石流、雪崩等自然灾害,利用火车为牧民转场,可以避免途中雪崩及融雪洪涝等灾害对转场的影响,可以减少损失,C正确。 【11题详解】 利用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机械化转场大大缩短转场路程,减少了牲畜死亡率,可以避免人工转场牲畜在转场途中,因掉膘、流产、死亡而造成的损失和途中可能遭受雪崩的危险,使传统转场路线周围的植被得以恢复,保护了生态环境,B正确;不会提升铁路、公路的交通运输能力,机械化转场成本由政府补贴和牧民共同承担,是为了减少传统转场中的损失,不是为了鼓励牧民大规模发展牧区畜牧业,①④错。故选B。 【点睛】牧民转场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路线,一般来说春季利用山地阳坡地带的干旱草原即春季牧场放牧,再逐步上升,到中部的草甸草原带过渡一段时日,夏季转场到山地高处森林、草甸、草原和高山、亚高山草场,夏季一过高山开始下雪,牲畜必须向下转移,过渡到秋季牧场,冬天,再回到平原盆地谷底荒漠草原地带。 湖泊水温有垂向和横向的变化。变化的原因:一是水气交界面上的增温与降温;另一是湖泊内部热量的再分配。通常湖水在温度4℃左右时密度最大。湖泊横向水温分布因受湖泊形态、距岸远近、水生植被、入湖径流、风向、向阳等多个因素影响而存在明显差别。下图为我国苏南地区某湖泊在垂向 (左图)和横向(右图)上的水温时空分布。 结合材料及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下列有关湖泊垂向水温变化(左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受太阳辐射和风浪影响,湖泊上层水温垂向分布较均匀 B. 湖泊中层水温变化急剧,特别是冬季 C. 湖泊下层受外界干扰少,水温低,温差小 D. 湖泊上下层水温同温现象易发生在春秋季 13. 导致右图中南岸水温比北岸水温低的原因最合理的是( ) A. 南岸水浅 B. 南岸水生植物繁茂 C. 冷却水注入 D. 受盛行风影响 【答案】12. B 13. 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湖泊水温垂向和横向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影响水温以及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受太阳辐射和风浪影响,湖泊上层水温垂向分布较均匀,A正确;根据表层水温可知水温垂向图中右侧曲线表示夏季水温,故湖泊中层只是夏季水温变化急剧,B错误,符合题意;湖泊下层受外界干扰少,水温低,温差小,C正确;图中湖泊下层水温低,一般处于4-10℃左右,湖泊上层水温在4-10℃左右时一般处于春秋季节,故湖泊上下层水温同温现象易发生在春秋季,D正确。故选B。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横向水温变化图中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时间。读图可知北岸水温比南岸的水温偏高,湖泊水体的深度不会导致两岸水温的不同,故A错误;读图可知该湖泊北岸的水温偏高且北岸是向阳岸,应当北岸的水生植物更多一些,故B错误;由于该湖泊处于苏南地区其南北两岸入湖径流的水温几乎一样,故C错误;东南季风从湖泊的南岸掠过湖面的时会形成局部离岸风,具有一定的降温作用,故D正确。 【点睛】第2题该湖泊地处苏南地区湖泊南北两岸的纬度差别不大,南北两岸的入湖径流的水温几乎一样,因此,本题容易误选C项。 圣劳伦斯河(下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下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4. 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 2个月 B. 3个月 C. 4个月 D. 5个月 15. 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 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 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 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 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16. 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4. C 15. B 16. C 【解析】 试题分析: 【14题详解】 根据蒙特利尔气候资料可以看出,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从12月到次年3月,可以得出蒙特利尔河段结冰期为4个月,答案选C。 【15题详解】 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故答案选B。 【16题详解】 分段拦冰,可以避免浮冰过度聚集而抬高水位,通过拓宽河道,可以降低水位,以减少凌汛的发生,减少对沿岸地区造成危害,故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河流水文特征和凌汛的知识。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 完成下列各题。 17. 左图中a、b两处流水作用不同,其差异是 A. a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B. b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 两处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 两处均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18. 古印加文明的农田以用石块垒成的梯田为主,修筑这种梯田能 A. 防止雨水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B. 降低山地坡度,方便居民出行 C. 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 D. 提高植被覆盖,改善局地气候 19. 古印加文明分布于秘鲁山区,据图推测其中的原因应包括 ①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 ②山区冰川融水量大,河谷水源充足 ③山区地形崎岖,利于防御 ④山区河流源头,水运便利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图示,a 处流经安第斯山脉,地形陡峭,流速快,侵蚀作用强,该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主;b 处流经亚马孙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作用为主,选B。 【18题详解】 古印加文明主要分布在山区,山区因地形崎岖,土层浅薄,且容易受到雨水淋失,一般不适宜开辟耕地,但是通过用石块垒成梯田,改造地表状况,可以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可以发展种植业,据此选 C。该地降水多,土壤水分多,A 错;修梯田不能降低山地坡度,B错;梯田是为发展种植业而建,必然破坏原始植被,降低植被覆盖率,D错。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古印加文明分布区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地处低纬,为热带气候。低地闷热,而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山体海拔高,山上有积雪使得山区有冰川融水,为发展农业提供有利条件。古代文明的发展,需要有较好的防御条件,山区地形崎岖,,利于防御;山区为河流源头,但河源水量小,地势起伏大,水运不便利,据此选A。 【点睛】 1、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2、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2)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某中学生去北极地区旅游,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地处北极圈内,据当地人说,太阳从6月12日起就一直展现在天空,虽然每天也在不停地向着一定的方向运转,但不会落下,在天空中绕着圈子移动。漫步街头,我看见了许多高大的阔叶树…”下图示意北极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该城市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21. 该城市能够生长高大阔叶树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西风气流 C. 海陆位置 D. 洋流 22. 该城市一年中的极昼期大约为( ) A. 10天 B. 20天 C. 30天 D. 40天 【答案】20. B 21. D 22.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中学生去北极地区旅游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方位判定、及其极昼极夜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0题详解】 由图中的经纬度以及海陆轮廓可知②地处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段,该处深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温度相对较高可以满足阔叶林的生长,由材料中“我看见了许多高大的阔叶树…”可知该中学生描述的应当是②地的情景,①地、③地、④地由于气温较低,不可能存在阔叶林,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21题详解】 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该城市能够生长高大阔叶树的主导因素是洋流因素,而不是地形、西风气流和海陆位置,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市处在70°N以南地区且接近该纬度,为方便计算,近似可以看成处在70°N之上,经计算得该地距离66°34′N还有3°2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是4天走1°,经计算可知该地的极昼时长大约为25天,又因为该地不足70°N,可知其极昼时长大约为20天,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点睛】第3题本题难度比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 葡萄起源于地中海、黑海和里海沿岸,现在世界多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北纬20°~52°及南纬30°~45°、海拔400~600米的地区。若葡萄园临近大水面,深水反射出大量的蓝紫光和紫外线,有利于浆果着色和提升品质。下图示意智利葡萄产区分布。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智利产出的葡萄品质极好,其原因是生长季节( ) A. 凉爽多雨,云雾缭绕 B. 阳光明媚,昼夜温差大 C. 炎热干燥,水源不足 D. 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24. 智利的葡萄很少受到外来疫病的侵袭,造成这种情况的自然条件是( ) A. 环境具有封闭性 B. 环境具有开放性 C. 河流短小,水源更新快 D. 地势高,紫外线强烈 【答案】23. B 24. 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葡萄的分布和种植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智利的葡萄种植区域处在距离太平洋比较近的区域,由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国的葡萄种植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其葡萄生长季节为夏季,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比较充足且昼夜温差比较大利于葡萄的养分的积累,太阳可以借助西面广阔的太平洋反射大量的蓝紫光和紫外线以影响该国的葡萄种植区,再由材料中“若葡萄园临近大水面,深水反射出大量的蓝紫光和紫外线,有利于浆果着色和提升品质”这句话可知B正确;该国葡萄生长季节夏季炎热干燥,故A错误;水源不足是其葡萄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故C错误;该区域的河流短小,流量比较小,故D错误。 【2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利的葡萄生长区东侧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西面是开阔的太平洋,可知其地理环境比较封闭,因此,其病虫害比较少,可知A错误,故C正确;河流短小,水源更新快和其病虫害的多少几乎没有关系,故C错误;读图可知该国的葡萄生长区位于沿海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带,其地势比较低,故D错误。 【点睛】第1题该国的葡萄生长区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考生若稍不留意容易错选C项。 读下面两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图中M、N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 A. 有短暂的结冰期 B. 水位季节变化大 C. 河网密布,支流众多 D. 水量丰富,无年际变化 26. 乙图中①、②两地的自然带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①地:热带雨林带 纬度 B. ②地:热带雨林带 地形 C. ①地:热带草原带 地形 D. ②地:热带草原带 洋流 【答案】25. B 26. 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两地的区域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河流水文以及影响自然带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以及图中的经纬度可知M河为湄公河,图示湄公河流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降水季节变化大,N 河流为尼罗河的上游地区,该河流域热带草原气候,其降水季节变化也比较大,可知M、N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是水位季节变化大,故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都无结冰现象,故A错误;N河附近支流较少,故C错误,图示两河流水位季节变化都比较明显,故D错误。 【2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地热带草原气候,故A错误;②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故BD错误;①地由于海拔较高,气温相对来说较低一些,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故C正确。 【点睛】第1题的解题关键是首先结合所学知识以及图中的经纬度判定出M、N的河流名称,再结合其所处的区域的气候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读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图中甲国风力资源丰富,地势低平,平均海拔约30米,海岸线漫长曲折回答下列各题。 27. 影响甲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地形 B. 纬度位置 大气环流 C. 海陆分布 洋流 D. 纬度位置 海陆分布 28. 甲国和乙半岛西侧多峡湾地貌分布,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冰川侵蚀 海浪侵蚀 B. 冰川侵蚀 流水侵蚀 C. 海浪侵蚀 流水沉积 D. 海浪侵蚀 风力侵蚀 【答案】27. A 28.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能源开发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为丹麦,位于西风带内,且三面还海,陆地及海上风力资源丰富,故选A。 28题详解】 甲国和乙半岛,纬度高,历史上冰川广布,且位于西风带内,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冰川侵蚀及流水侵蚀作用广泛,峡湾地貌分布较多,故选B。 2014年5月21日,中俄两国在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下图为“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最主要原因是( ) A. 绕过冻土区域,便于施工 B. 缓解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 C. 北部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充足 D. 保护贝加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 30. 图示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对中俄两国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 B. 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可优化产业结构 C. 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D. 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答案】29. C 30. D 【解析】 【分析】 能源的跨区域调动,对调出地区有利于推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增加就业,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对调入地主要从能源结构和改善环境考虑。 【29题详解】 向北弯曲,冻土层更厚,A错误;弯曲处有恰扬金气田,能源不应该紧缺,B错误;俄罗斯境内天然气管道向北弯曲段,途经恰扬金气田,利于补充气源,C正确;弯曲处离贝加尔湖较远,影响较小,D错误。 【30题详解】 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对俄罗斯的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影响不大,A、B错误;可以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但是不可能消除我国的大气污染,C错误,D正确。 【点睛】本题以俄罗斯能源输出为背景,考查能源跨区域调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一)必做题,共45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嘉南平原位于台湾山脉西部浊水溪以南,降水集中夏季,旱季几乎无降水,耕地多为旱地和望天田。嘉南大圳(圳,灌溉用的水渠)北港溪以北从浊水溪取水,北港溪以南从曾文溪和乌山头水库取水,其供水仍不足以满足嘉南平原农作之所需,因而实施三年轮作制,即灌溉区分三大区域,以三年为一循环,每一区域依次得到较多的供水(可种需水量大的水稻)、较少的供水(可种甘蔗)、完全不供水(只能种耐旱的杂粮),三种农作物轮换种植。 (1)分析嘉南大圳对灌溉区耕地的影响。 (2)分析嘉南大圳建成后,嘉南平原农业供水依然不足的主要原因。 (3)简述嘉南平原实施三年轮作制的意义。 (4)说明乌山头水库在曾文溪灌溉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l)提供灌溉用水,水田面积增加,旱田面积减少(改变耕地类型的比例);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提升土地生产力水平。 (2)夏季风背风坡,降水相对偏少且集中,为大圳提供水源有限;水库等蓄水设施不足,蓄水量有限;嘉南平原农业发展需水量大;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影响农业供水量。 (3)缓解水资源紧张(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持土壤水分,保护土壤肥力;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不同农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收益;合理利用土壤,保持良好农田生态。 (4)储蓄(增加)灌溉水源;调节灌溉水量;延长灌溉时间。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详解】(1)嘉南大圳对灌溉耕地的影响,主要从提供用水角度分析。提供灌溉用水,水田面积增加,旱田面积减少(改变耕地类型的比例);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提升土地生产力水平。 (2)嘉南大圳建成后,嘉南平原农业供水依然不足的主要原因主要从“供、需”两个角度分析。)夏季风背风坡,降水相对偏少且集中,为大圳提供水源有限;水库等蓄水设施不足,蓄水量有限;嘉南平原农业发展需水量大;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影响农业供水量。 (3)嘉南平原实施三年轮作制的意义从水资源、土壤肥力、提供效益角度分析。缓解水资源紧张(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持土壤水分,保护土壤肥力;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不同农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收益;合理利用土壤,保持良好农田生态,所以实施三年轮作。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加拉国东南部吉大港原为小渔村,从九世纪开始,阿拉伯人、波斯人、葡萄牙人先后到此通商贸易,凭借其优越的区位条件,20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为孟加拉国最大港口城市和商业首府。卡纳普里河将吉大港市一分为二,西部为城市核心区,东部为重工业区和待开发区。卡纳普里河隧道工程是中孟“一带一路”战略合作项目。当地时间2019年2月24日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卡纳普里河隧道项目举行盾构始发仪式,标志着该项目顺利进入关键控制性阶段,该工程将彻底改变吉大港一市两城的现状。 材料二 吉大港市位置和卡纳普里河隧道示意图。 (1)试分析吉大港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区位优势。 (2)根据材料二推测卡纳普里河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 (3)简述卡纳普里河隧道工程建设给吉大港市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1)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临近卡纳普里河,水源充足;位于河流人海日,既是河港又是海港,交通便利。 (2)河底以淤泥和粉沙沉积为主,地质条件复杂;河水深度大,隧道埋深大,水压大,透水威胁大;盾构施工段坡度较陡,施工困难;隧道长度大,工程量大。 (3)方便卡纳普里河两岸居民的工作、生活和交流,实现“一市两城”的协调发展;将促进吉大港市相关产业及商业贸易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优化城市地域结构,提高吉大港的城市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区位条件分析。 【详解】(1)港口形成的自然条件从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有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临近卡纳普里河,水源充足;位于河流人海日,既是河港又是海港,交通便利。 (2)卡纳普里河隧道在河下施工,河水深度大,隧道埋深大,水压大,透水威胁大;由材料二中的隧道线位穿越地层信息可以判断河底以淤泥和粉沙沉积为主,地质条件复杂;材料中的盾构施工段坡度较陡和隧道长度大都是施工中遇到的自然障碍。 (3)根据材料信息,卡纳普里河隧道工程将彻底改变吉大港一市两城的现状,对城市发展的具体影响是方便卡纳普里河两岸居民的工作、生活和交流,实现“一市两城” 的协调发展;将促进吉大港市相关产业及商业贸易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优化城市地域结构,提高吉大港的城市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二)选做题:(共10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10月23日,“精彩吉林·温暖相约”冰雪旅游公众推广活动在香港隆重举行。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本省的民俗文化和重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高度还原吉林阳光灿烂的雪景、不冻江岸的雾凇、雪上运动的激情、温泉涌动的热流、节日热烈的欢歌、关东火辣的风情、美食美酒的相伴等经典场景,全景呈现吉林冰雪生活方式,充分展示吉林冰雪文化产品,为香港市民呈现了一副银装素裹、令人心驰神往的冰雪画卷。吉林和香港两地多家旅游企业和旅行社现场提供冰雪旅游线路咨询和优惠报名,十余家航空公司优化调整航线,率先掀起“抢客大战”。数据显示,2017年,港澳地区到吉林省旅游人数达11.49万人次,成为吉林省第三大入境客源市场。 试分析吉林冰雪旅游备受香港市民青睐的原因。 【答案】旅游地理 (1)吉林冰雪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知名度高,资源优势明显; (2)吉林与香港南北气候差异大,旅游业发展互补性较强 (3)吉林省当地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逐步健全; (4)航空运输条件改善,交通通达度提高,旅行交通成本和旅游时间成本降低; (5)香港经济发达,居民收入水平高,旅游意愿强烈,冰雪旅游市场需求量大;环境保护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吉林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材料背景,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从吉林自身考虑,吉林冰雪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知名度高,资源优势明显;吉林省当地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逐步健全。从客源地香港考虑,南北气候差异大,旅游业发展互补性较强;香港经济发达,居民收入水平高,旅游意愿强烈,冰雪旅游市场需求量大。此外,航空运输条件改善,交通通达度提高,旅行交通成本和旅游时间成本降低。 34.【地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隆河冰川位于瑞士境内,是阿尔卑斯山最古老的冰川之一。在过去的八年里,每年夏天,瑞士人都会用白色的帆布毯子将冰川严严实实地覆盖起来。下图示意被白色毯子覆盖的冰川。 分析瑞士人给隆河冰川覆盖白色毯子的原因。 【答案】全球变暖,污染加剧,隆河冰川融化速度加快;白色毯子反射率高,可以有效的反射阳光,减少冰川直接吸收的阳光热量;白色毯子减弱了空气和冰川的热量交换;给冰川盖上毛毯,可以减缓冰川融化速度等。(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中的“夏季”为冰川覆盖毯子,可以与全球变暖联系起来。由于近年来全球变暖加速,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这会给环境带来许多影响。毯子为白色可以增大阳光反射率,减少冰川吸收太阳辐射;同时覆盖毯子可以减弱冰川和空气中热量的交换,从而减缓冰川融化速度,并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外力作用(风、水、生物等)对冰川的破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