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元氏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元氏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罗马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塔西伦在《历史》一书中提到:“一旦皇帝成了人们增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都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在现代社会,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种现象便被称作“塔西伦陷阱”,它是当前我国社会公信度面临困境的侧面反映。自前社会的总体信任下降,除了自媒体的特性及其传播特点等工具原因之外,“塔西伦陷阱”的形成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首先,从宏观层面看,信任具有“社会嵌入性”特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阶段、文化传统等“社会背景”对社会信任的水平、内容和特点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一个国家知地区的政府信任问题,必须在特定的行政生态环境(社会背景)下进行。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日益凸显,社会矛盾逐渐显现。转型期的资源分配不当、利益分配不均使得部分民众心理失衡,产生“仇富”的情绪。屡遭曝光的官员贪腐行为或官商勾结,更是刺痛着公众的敏感神经。‎ 其次,从微观层面看,政府工作人员在作风、纪律、形象、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负面特征容易引起不信任的发生。媒体上曝光的个别官员学历、履历造假,抽“天价烟”,戴“豪华表”,都引发对政府工作人员执政能力、道德品行的拷问和质疑。此类事件在互联网上蔓延开来,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政府对民众的利益诉求不作为或态度不当,加之少数意图不轨者借助网络煽动群众,试图将群众与政府的矛盾扩大化,都导致政府滑入“塔伦陷阱”。‎ - 26 -‎ 最后,从公众心理角度看,影响政府信任的直接因素有两点:一是公众对于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期望;二是公众对政府整体角色与运作的认知。而“政府信任度=对政府的认知/公众期望”。公众期望的提高会致使其对政府满意度下降,从而产生对政府信任的不利影向。自媒体时代,政府通过互联网与民众进行沟通交流,增进了二者之间的了解,提高了公民时政府的认知度,但政府内部的一些不和谐声音也在通过自媒体散播出去,降低了公众的期望直。党的十八大之后掀起一阵网络反腐热潮,“公民记者”对政府机构和行政官员展开“全景监控”,网络舆论聚滴成浪,官员迫于压力快速辟谣,其态度的斩钉截铁反而更惹怀疑。民众步步紧逼,挖掘出事件真相,最终权力部门对官员腐败行为进行查处与遏制。由此可见,民众政府期望与认知的相对剥夺感、失落感成为其对政府产生不信任的最根本的原因。‎ 在社会转型期,“塔西伦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成为政府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政府工作人员应当转变观念,积极塑造自媒体时代的新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职能卤正面认知,维护政府公信力。首先,政府工作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道德素养,时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本位的价值取向。只有时刻关注社情民生,刚正廉洁,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地取信于民。其次,通过新媒体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和话语形象也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问题。应掌握说话技巧,多进行脱稿训练,塑造自己的诵话风络,尽量避免使用官话套话,塑造良好的话语形象。自媒体时代,政府面对危机事件和公信力的新挑战时,第一时间把握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便可引导舆论的走向。危机事件来临时及时应对,平日注重形象维护,双管齐下必将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重塑。‎ ‎(摘编自《公信力的缺失导致政府跌入“塔西忙陷阱”》)‎ ‎1. 下列所列的事项,属于“塔西伦陷阱”效应的一项是 A. 放羊娃多次在沒有狼的时候喊“狼來了!教命啊!”,等到狼真来了,他的呼教设有奏效。‎ B. 晚清政府腐朽无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盘剥百姓民不聊生,终致民怨沸腾、土崩瓦解。‎ C. 武汉红会官微辟谣,网传“可凭介绍信去红会领取物资”说法不实,此举引发民众不满。‎ D. 国家卫健委深切哀悼因发布华南海鲜市场疫情被训诫而后在工作中染病离世的李文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思路清晰,是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所问题一解决问题”的顺序结构全文。‎ B. 文章主体使用了因果论证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塔西忙陷阱”形成的原因。‎ C. 文章从工作人员的角度阐述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策略,提素养、树形象两不误。‎ D.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使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塔西伦陷阱”的形成的社会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 在一定区域内如果经济资源分配得当、经济利益分配均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B. ‎ - 26 -‎ 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表现出了某种负面特征,导致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滑坡。‎ C.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与期望值密切相关,然而对政府期望值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对其信任度的提升。‎ D. 平时注重形象维护、取信于民,危急事件时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及时应对,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重塑。‎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题干中提到“塔西伦陷阱”,结合原文理解,“在现代社会,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种现象便被称作‘塔西伦陷阱’”。可见“塔西伦陷阱”的特征是“说真话”“做好事”“遭误解”。‎ A项,“狼来了”的故事与“政府公信力”无关;‎ B项,不符合政府“说真话、做好事”遭误解的特征;‎ C项“武汉红会辟谣”是说真话,但却引发公众不满,符合“塔西佗陷阱”的特征。‎ D项,只说到政府行为,不涉及是否遭误解。‎ 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对比论证”错。文章从“宏观”“微观”“公众心理”三个层面并列分析了“塔西伦陷阱”的形成的社会原因,没有“对比论证”。‎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 26 -‎ A项,“如果……就……”的推理过于绝对化。原文“转型期的资源分配不当、利益分配不均使得部分民众心理失衡,产生‘仇富’的情绪”,只是“宏观”方面的一个原因,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的不是只有经济一方面的因素。‎ 故选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数据技术是21世纪最具时代标志的技术之一。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提出“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简单的说,大数据就是将海量碎片化的信息数据能够及时地进行筛选、分析,并最终归纳、整理出我们需要的资讯。‎ 大数据对各行各业都有着重要影响,教育也不例外。互联网时代,没有大数据分析,教育就是在玩概念。在人类社会的动态博弈中,教育的需求是长期的、动态的。将大数据的概念引入到教育里,能够让我们在教育或者被教育的过程中,更清晰更准确更迅速,甚至能提前“预知”成功。‎ 基于大数据的精确学情诊断、个性化学习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大大提升了教育品质,也帮助了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信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大数据的到来,学生在一个课堂中的需求与态度,经由大数据的处理变得可视,这也为教研活动提供了更鲜活的素材。‎ 大数据的渗入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学习。基于大数据,可以精细刻画学生特点、洞察学生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学习结果。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背景和过程相关的各种数据测量、收集和分析,从海量学生相关的数据中归纳分析各自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行为,进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 26 -‎ 此外,大数据可以在保障教育规模的情况下实现差异化,一方面可以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达成更大的教育规模。比如MOOC平台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实体教室的限制,课程受众面极广,能同时满足数十万学习者学习需求。由此可见,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深远重大。‎ 大数据与教育相结合是大势所趋。‎ ‎(‎2019-03-20‎搜狐新闻,《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 材料二:‎ 材料三:‎ 大数据主要在四个方面对教育产生了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对数据价值的认识。大数据传统数据最核心的区别体现在信息采集的方式以及对数据的应用上。传统数据的采集方式相对来说只能够彰显出学生的群体水平,而非个人在同学科课堂上“开小差”的次数分別为多少,他在一道题上逗留了多久,等等。‎ ‎(二)方便教师更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大数据让教师能够更方便获得每一个学生在学校中的真实信息,例如:在不同考试中的错误对比分析情况,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育。另外,也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整体学习情況选择最合理、最能让全体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高效学习。学生借助“大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育领域的大数据与当下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在线教育密不可分,当前的教育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期中期末考试评分等等。大数据帮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判断事物的可行性和利弊性,详尽地展现了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无法察觉到的深层学习状态,进而有条件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 - 26 -‎ ‎(四)增强教师責任心和强化师德建设。因为在大数据平台下,教师之间的竞争更加明显和强化,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教育素养来应对这种竞争。例如:在大数据面前,教师教书授业的好坏,对他个人影响甚微;不认真备课、授课的老师,事业将会停滞不前。‎ ‎(摘编自百度文库《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 材料四:‎ 新型冠状病毒成了2020年飞出来的一只黑天鹅!那么,这只黑天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么样的影响?还是以非典做一个对比,2003年的非典,中国GDP水平12万亿人民币,但是17年后的今天,中国GDP总量水平已经100万亿,也就是说:中国现在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已经是当年的近10倍!‎ 但是,不可否认,这只“黑天鹅”在很多方面“促进”了我们生活的变化。‎ 比如“线上购物”对“线下购物”的加速替代。尽管大家早就形成了线上购物的习惯,但是经历这次疫情之后,这个习惯还会被深度发掘,比如买菜,之前我们还是习惯去菜场,但是现在,很多人习惯于在网上买菜了。如果仅从购物方面来讲,未来的购物一定绝大部分都是在线上完成的,即便是线下场景产生的交易,也会在线上进行,就好比你去商超买东西,手机当场就可以下单,然后很快送到你家里。‎ 再如“线上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加速代替。经历这次疫情,很多人习惯了在家里学习,传统的学习/培训机构必须加速转型。就像互联网改变了产品的流通路径一样,互联网同样也改变了知识传播的路径,以前知识传播只有在教室才能发生,每个老师只能面对几十个最多上百个人授课。而现在一个老师可以在线上跟上万人乃至几十万人授课,而且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包括落后山区(只要有网络)。这就是线上教育的核心优势,它使优势的教育资源平民化,而这一点恰恰是解决我国教育问题的核心。‎ ‎4. 下列关于“大数据与教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教育需要数据分析,引入数据分析的教育可以是清晰、准确的教育,也可以是“预知”成功的教育。‎ B. 数据可以为教学服务,为学情诊断、学习分析提供支持,有利于教师精确洞察学生需求、引导学习。‎ C. 大数据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需求与态度变得可视,帮助教师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D. 大数据影响教育的规模,优质课程资源的受众面增大,教育规模扩大;而因材施教缩小了教育规模。‎ - 26 -‎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能够将海量碎片化的信息数据及时地进行筛选、分析、归纳、整理,体现出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的主要特征。‎ B. 根据数据统计可知,教育培训、医疗、影视动漫是某地网民当前最关心的三个话题,这是大数据带来的便利,借此能了解每个人的需求。‎ C. 对比2003年与2020年GDP水平,可知我国现在整体的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这说明“黑天鹅”不大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动荡性的冲击。‎ D. 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很多,2020年初的疫情使得我们对互联网依赖性凸显,线上购物、在线教育分别对线下购物、传统教育产生了冲击。‎ ‎6. 请简要概括,大数据时代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变化。‎ ‎【答案】4. D 5. B ‎ ‎6. ①学习方式更多样。可采用线上、线下或两者相结合等多种方式。②学习资源更丰富,选择性更强。学习平台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可以自行选择使用。③学习更个性化,更高效。大数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促进因材施教,提供更个性化的教学;学生可借助大数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D项,“而因材施教缩小了教育规模”错误。原文信息是“基于大数据的精确学情诊断、个性化学习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大大提升了教育品质,也帮助了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信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大数据的到来,学生在一个课堂中的需求与态度,经由大数据的处理变得可视,这也为教研活动提供了更鲜活的素材” “此外,大数据可以在保障教育规模的情况下实现差异化,一方面可以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达成更大的教育规模”,可见并不能说因材施教缩小了教育规模。强加因果关系,结论无中生有。“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无论教育规模大小,都应因材施教。选项中“因材施教缩小了教育规模”曲解文意。‎ 故选D。‎ - 26 -‎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B项,“借此能了解每个人需求”错误。根据材料二中的图表,可知“教育培训、医疗、影视动漫是某地网民当前最关心的三个话题,这是大数据带来的便利”,但不能据此得出能了解每个人得需求,材料二中的大数据分析结果不能反映每个人的情况。选项结论太绝对,夸大其词。‎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有(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3)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操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整体感知的环节,对以往“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面面俱到”“肢解式的模式分析”是一次革命,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理念的贯彻与落实。本题题干为“请简要概括,大数据时代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变化”。‎ 根据材料四最后一段可以得出答案①学习方式更多样。‎ 根据材料一的第一段“简单的说,大数据就是将海量碎片化的信息数据能够及时地进行筛选、分析,并最终归纳、整理出我们需要的资讯”得出答案②学习资源更丰富,选择性更强。‎ 根据材料三的前三点信息得出答案③学习更个性化,更高效。大数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促进因材施教,提供更个性化的教学;学生可借助大数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点睛】阅读题目设干扰项的方法有:‎ ‎1.故意将“未然”表述或推断为“已然”。‎ ‎2.故意将“主要的”(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主要原因)和“次要的”(次要矛盾、次要方面、次要原因)倒置。‎ ‎3‎ - 26 -‎ ‎.故意将“部分”(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整体”(对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4.故意将“前期”和“后期”顺序颠倒。‎ ‎5.故意将“选择”(具备其中一个原因或条件即可)表述为“兼备”(必须同时具备多个原因或条件)。‎ ‎6.故意将“肯定”和“否定”颠倒。‎ ‎7.故意将“原因”和“结果”颠倒,或强加因果。‎ ‎8.故意将“此”和“彼”颠倒。‎ ‎9.故意凭空捏造,将“无据”表述成“有据”。‎ ‎10.故意将客观的内容进行夸大。夸大其功能和效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月光满地 曾冠华 土围村的晒谷场上整齐地码满新模板。糢板两分厚,一米二宽,两米长,古铜色,既漂亮又庄重。柱昌家里的猪舍一直没门板,之前想装上它又不舍得花那个钱,不装上嘛又好像缺个啥。‎ 柱昌家跟晒谷场只隔不足四米宽的村道。近水楼台,顺走一块模板,柱昌有点小兴奋。‎ 晩上,晒谷场上竟然没人值班,柱昌轻而易举地把事情办了。老话说,偷吃要会擦嘴。在自家楼上,柱昌用两罐红油漆给模板换了新装。柱昌为自己的细心打掩而高兴,他倒酒庆贺时手机响起来。村主任有千里眼?做坏事被他抓住把柄,柱昌慌张起来。柱昌盯着电话,大气都不敢出。村主任说:“明天推上大板车到村委来——”‎ 柱昌要哭了。村主任年轻时是土围村的团支书,后来出门包工程赚足钱回来当了村主任,响当当的人物。柱昌与村主任家有过节。看来,柱昌要成靶子了。柱昌从摩托车油箱抽出汽油,赶紧把未干的红油漆洗掉,连夜背起模板还到晒谷场上去。气是松下了,但柱昌依然睡不好觉,村主任人高马大,尤其他那双杀气腾腾的铜鼓眼格外骇人。天亮,柱昌乖乖推大板车到村委,准备听从发落。‎ 柱昌的心像大板车胎跳地响,一路“咚咚咚,咚咚咚……”‎ 柱昌多虑了。原来,村委执行惠民政策,分发免费化肥。村主任笑着敲响柱昌的轮胎说:“你家六百斤,它扛得住么?”柱昌鸡啄米似的点头,同时卸下压在心坎的大石。‎ - 26 -‎ 柱昌几乎飞也似的拉回化肥,不能白费那两罐红油漆和汽油。晚上,柱昌毫不犹豫去背回那块模板。这世道,怕个啥?饿死胆小的,撑肥胆大的。柱昌任性地把空红漆罐扔出窗外,让它冲黑夜发泄“哐当”的叫声。‎ ‎“谁那么猖狂?”‎ 砸中人了。好在土围村的屋头密,倒霉者逮不住谁撒的野。柱昌躲在楼上暗自嘀咕:“人走狗屎运,也蛮有趣。”‎ 只是,事情却没有过去。次日早上,当天卸下模板的瘦司机,协同腆着老板肚的村主任,以及驻村干部司徒一行集中到了晒谷场,这让柱昌的耳朵竖起来。‎ 瘦司机说:“我卸下的模板数量包够。不过,好像被人动过——”‎ 柱昌好像挨上一锤。‎ 村主任眼盯瘦司机说:“什么话?我们土围文明村,做不出顺模板的糗事。”‎ 司徒驻村也打圆场说:“按单付运费,不会少你一分钱。”‎ 柱昌趁机跨过村道主动招呼大家:“我家红薯刚岀锅,择日不如撞日,欢迎领导们尝鲜。”说毕折回家端出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红薯,大家好生高兴。‎ 在响应建设新农村、规划新农田、重修新水利的动员大会上,柱昌方知晒谷场上新模板的用处,同时乜听出衬主任话里有话:“敬请大家维护我们土围文明村的良好声誉,新水利惠民工程正要开工,很多材料比如沙石、水泥、钢筋等跟新模板一样会相继进场,希望大家爱护公共物资、攴持国家建设——”‎ 柱昌为自己不检点的行为脸红。晚上,柱昌不容多想,赶紧再次把模板退回晒谷场。‎ 水利工程开工头天,司徒驻村跟施工队的负责人说:“我调走了五块模板分发给几个困难户,让他们把猪舍、粪屋等的门板装好。”‎ 司徒驻村好干部!那模板用途原来是有弹性的。柱昌心里那个乐哟。晚上,柱昌再背起模板时,没想到竟然遇上村主任,吓得抛下模板便跑。柱昌那狼狈样像极了当年红薯地上村主任的爹。‎ 在那个非常时期,柱昌的爹守护队里红薯地,村主任的爹摸上地去。柱昌的爹吼,村主任的爹不听;柱昌的爹再吼,村主任的爹服软了。村主任的爹起身狼狈跑时,柱昌的爹竟错扳了枪钩。那次事故,一人送命,另一人坐牢。‎ 村主任修理柱昌无须太多理由。柱昌知道轻与重,满脸沮丧地回头说:“狗日的模板,天大地阔为啥偏靠我家旁来,这不是成心折磨人么?”‎ 村主任递烟,柱昌没接。村主任自己点上烟后说:“有困难,跟我们说——”‎ 村主任足够威严。柱昌振臂举起模板归位。‎ - 26 -‎ 土围村的晒谷场上,月光满地……‎ ‎(节选自《金麻雀》网刊,2019.1.7)‎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善于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如“倒酒庆贺”突出柱昌内心得意,“振臂举起”表现柱昌面对村主任的威严,不得不归还模板的无奈。‎ B. 小说插叙前代人的恩怨情仇,既表现了旧时代的悲剧,又有利于表现柱昌内心的忐忑,也凸显了村主任无私、宽容、一心为民的情怀。‎ C. 小说赞扬了像村主任和司徒驻村那样扎根基层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人民公仆,他们让人心生敬意,使人对农村的未来充满希望。‎ D. 小说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情节紧凑,贴近农村真实生活;语言则风趣幽默,读起来轻松有趣,但仔细品味,又让人感觉到一丝心酸。‎ ‎8. 请结合全文,赏析文章的题目。‎ ‎9. 小说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结合主人公柱昌,从人性、社会发展角度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柱昌几次顺走村里的模板都发生在夜里。②美好的月光象征着村主任的宽容、柱昌的知错就改等美好人性。③月光满地,照亮了人心,也照亮了迈向富裕文明的新农村之路,含蓄揭示主旨。④渲染美好的气氛,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思考。 ‎ ‎9. ①小事情揭示了复杂人性。一块模板,柱昌偷了还,还了偷,刻画了他贪图小便宜,被物质诱惑,又胆小怕事的一面;但他也注重名声、有羞耻之心,这又说明了他本性善良的一面,反映了人性的复杂。②小事情反映了大主题。小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建设新农村不仅仅要注重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要注重提升人民的精神文明水平。(意对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项,“‘振臂举起’表现柱昌面对村主任的威严,不得不归还模板的无奈”表达错误,“振臂举起”表现的是柱昌被感动,决心改正错误的坚定。故选A。‎ ‎【8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结合全文,赏析文章的题目”,然后明确标题的内容,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本题中,题目为“月光满地”,这是景象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美好的气氛,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思考。从小说的要素角度分析:人物上,景象的美好象征人性的美好:村主任的宽容、柱昌的知错就改,如文中写道“村主任足够威严。柱昌振臂举起模板归位”;主题上,月光照亮了夜晚的乡村,照亮了乡村的发展之路,如文中写到“土围村的晒谷场上,月光满地……”,突显了文章主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结合主人公柱昌,从人性、社会发展角度简要分析”,然后明确标题的内容,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本题中,一块模板的“顺”与“还”,本不是什么大事,作者写这样一个故事,是想深入挖掘人的内心,揭示人性,“顺”体现了柱昌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而“还”则让我们看到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如文中所说“村主任足够威严。柱昌振臂举起模板归位”。另外,小说从一个新的角度反映了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精神文明发展问题,立意深远,耐人回味,如“敬请大家维护我们土围文明村的良好声誉,新水利惠民工程正要开工,很多材料比如沙石、水泥、钢筋等跟新模板一样会相继进场,希望大家爱护公共物资、支持国家建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詹幼孤,为祖母所养。年十余岁,祖母又终,居丧毁顿,杖而后起,遂以孝闻。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司徒何劭见之曰:“君子哉若人!”初辟公府,为太子舍人。王澄为荆州,假詹督南平、天门、武陵三郡军事。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然竟不能从也时政令不一,诸蛮怨望,并谋背叛。詹召蛮酋,破铜券与盟,由是怀詹,数郡无虞。会蜀贼杜畴作乱,詹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 26 -‎ ‎。迁益州刺史,领巴东监军。詹之出郡也,士庶攀车号泣,若恋所生。俄拜后军将军。詹上疏陈便宜,曰:“性相近,习相远,训导之风,宜慎所好。今虽有儒官,教养未备,非所以长育人材,纳之轨物也。宜修辟雍,崇明教义,则普天尚德,率土知方矣。”元帝雅重其才,深纳之。加散骑常侍,累迁光禄勋。詹以王敦专制自树,故优游讽咏,无所标明。及敦作逆,明帝问詹计将安出。詹厉然慷慨曰:“陛下宜奋赫斯之威,臣等当得负戈前驱。”帝以詹为护军将军、假节,都督朱雀桥南。贼从竹格渡江,詹与建威将军赵胤等击败之,斩贼率杜发,枭首数千级。贼平,封观阳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以咸和六年卒,时年五十三。册赠镇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谥曰烈,祠以太牢。初,京兆韦泓丧乱之际,亲属遇饥疫并尽,客游洛阳,素闻詹名,遂依托之。詹为营伉俪,置居宅,并荐之于元帝。既受詹生成之惠,詹卒,遂制朋友之服,哭止宿草,追赵氏祀程婴、杵臼之义,祭詹终身。‎ ‎(节选自《晋书·应詹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然/竟不能从也/‎ B. 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然竟不能从也/‎ C. 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然竟不能从也/‎ D. 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然/竟不能从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荆州,古九州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后九州代指中原地区。‎ B. 假节,即借以符节,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可用它来威慑一方。‎ C. 三司,即三公,在晋朝时指太尉、司徒、司空,是朝廷中最显赫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D. 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三牲齐全为“太牢”,只有羊、豕,没有牛为“少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应詹注重孝道,具有助人之义。祖母去世时,他哀伤过度以致难以支撑身体;他救助、举荐落难的韦泓,死后得到韦泓祭祀。‎ B. 应詹为政有能,深得百姓爱戴。他解除诸蛮的怨恨,使数郡免于忧患;后来离任时,百姓拉着马车痛哭,像留恋自己所生的孩子。‎ C. 应詹关心政事,建议加强教化。他上疏皇帝,训导之风,要谨慎地提倡,主张修建学宫,明确教化义理,使天下百姓崇尚道德,懂得礼法。‎ D. 应詹慷慨激昂,多次为国征战。杜畴作乱,他与陶侃在长沙击败叛军;王敦叛乱,他慷慨陈词,请缨讨伐,带兵斩杀数千贼兵。‎ - 26 -‎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 ‎(2)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答案】10. B 11. A 12. B ‎ ‎13. (1)应詹在二十岁时就出名了,他性情宽宏雅正,即使别人冒犯他,他也不会与人计较,以学术技艺和文章著称。‎ ‎(2)贼军中满目金银财宝,应詹没有取一点,只收取了图书,人们无不为之感叹。‎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等到洛阳倾覆时,应詹挽袖捋臂流着热泪,劝说王澄前去援救。王澄让应詹撰写檄文,应詹提笔成文,辞义壮烈,见到的人都慷慨激昂,然而最终没有成行。‎ 其中,“攘袂”“流涕”都是应詹的动作表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项;“然”字表转折,应与后面内容连接,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九州代指中原地区”错,九州代指中国,并非“中原地区”。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但在周代时徐梁二州分别被并入青州与雍州,故而周代没有徐州和梁州。‎ 故选A。‎ ‎【12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像留恋自己所生的孩子”错,根据原文“詹之出郡也,士庶攀车号泣,若恋所生”,意思是“应詹离郡赴任时,读书人和老百姓都拉着马车痛哭,就像留恋生养他们的父母”,可见应为“像留恋自己的父母”。‎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弱冠,男子二十岁;质素弘雅,性情宽宏雅正;物,别人;弗之校,宾语前置句,弗校之;称,著称。(2)溢目,满目;一无所取,没有取一点;收,收取;叹之,为之感叹。‎ ‎【点睛】高中文言文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参考译文:‎ - 26 -‎ 应詹字思远,是汝南南顿人。应詹幼年便成孤儿,由祖母抚养。十余岁时,祖母又去世了,应詹为祖母服丧时痛不欲生,扶杖才能支撑而起,于是以孝顺闻名。应詹在二十岁时就出名了,他性情宽宏雅正,即使别人冒犯他,他也不会与人计较,以学术技艺和文章著称。司徒何劭见到他说:“此人是个君子啊!”初次起用于公府,为太子舍人。王澄任荆州刺史,暂任应詹督管南平、天门、武陵三郡军事。等到洛阳倾覆时,应詹挽袖捋臂流着热泪,劝说王澄前去援救。王澄让应詹撰写檄文,应詹提笔成文,辞义壮烈,见到的人都慷慨激昂,然而最终没有成行。当时政令不一,诸蛮怨恨,共同谋划反叛。应詹召来蛮人首领,破铜券与他们结盟,由此当地蛮人对他心悦诚服,数郡都没有忧患。适逢蜀地贼人杜畴作乱,应詹与陶侃在长沙打败杜弢,贼军中满目金银财宝,应詹没有取一点,只收取了图书,人们无不为之感叹。升任益州刺史,兼任巴东监军。应詹离郡赴任时,读书人和老百姓都拉着马车痛哭,就像留恋生养他们的父母。不久应詹被授予后军将军。应詹上疏陈奏朝廷当前应做的事情,说:“每个人先天所具有的纯真本性是相近的,而后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却相差很大,训导之风,应该谨慎地提倡。现在虽然有推崇儒学的官员,然而修养并不完备,不是用来培育人才,使人才进入正轨的人。应该修建学宫,明确教化道义,那么天下就会崇尚道德,境内百姓就会懂得礼法了。”元帝器重他的才能,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加授散骑常侍,多次升迁为光禄勋。应詹因为王敦专政擅权树立个人权势,所以从容地讽刺讥笑,不表明倾向。等到王敦叛乱,明帝问应詹该怎样应付。应詹声色俱厉慷慨陈词:“陛下应该威武奋发,我们定会拿着武器走在前面。”皇帝以应詹为护军将军、假节,督管朱雀桥南。叛军从竹格渡江,应詹与建威将军赵胤等人一起打败了叛军,斩杀贼军首领杜发,斩杀数千人。叛乱平息后,册封应詹为观阳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应詹在咸和六年时去世,时年五十三岁。朝廷下诏追赠镇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谥号为烈,用太牢来祭祀。当初,在丧乱之际,京兆韦泓的亲属遭到饥荒和瘟疫都死了,韦泓逃到洛阳,平素听说应詹的名声,于是就去投靠他。应詹为他谋求妻子,置办宅第,并把他推荐给元帝。既然蒙受应詹救助并举荐为官的恩惠,应詹死后,韦泓制作了朋友所着的丧服,直至墓地上有了新草才停止哭泣,追慕赵氏孤儿祭祀程婴、杵臼的道义,终身祭祀应詹。‎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全词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上下阕组成两副相对独立的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 B. ‎ - 26 -‎ 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村野春光得到充分展现,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C. “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香气氤氲,生机盎然,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D. 下阕“远远围墙”四句,视野由近放远。周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人遐想。‎ ‎15. 这首词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三点加以赏析。‎ ‎【答案】14. B 15. ①动静结合。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②白描手法;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据实写来,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再如“正莺儿啼”三句,在客观的再观中,营造—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的画图。③寓情于景。整首词通篇写景,描绘了“小园”—带和“东冈”附近明媚的春光,明快的节奏中,自然流露出词人愉快的心境,宇里行间贮满盎然的意兴。‎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错误,结合整首词内容,“豪兴”是说明词人游兴正浓,“徜徉”是闲庭信步,与下阕“偶然乘兴”相呼应,主要表现词人享受田园风光时内心的快意与轻畅。“意兴豪迈”“旷达洒脱”概括不准确。故选B。‎ ‎【15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词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三点加以赏析”,题干指明了方向,即“写景方面”的“艺术手法”,然后回顾写景的技巧,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写景的技巧主要包括动静、虚实、白描、正侧等。从动静角度来看,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树绕村庄,水满陂塘”中“绕”字与“满”字显见春意之浓,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而又充满生机,这里主要是静态的画面;下片写道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既有动,也有静,动静相生,风光如画,与上片对应部分描写静静绽放的开花植物不同,这里集中笔力写的是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啼”、“舞”、“忙”等写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从白描角度来看,如上片写小园春光的时候,“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以“红”“白”“黄”等色彩词直接展现这些花的特点,没有雕琢却展示了春光之绚烂,下阕写动物的时候,“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直接以“啼”“舞”“忙”等词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画面。从景和情的关系角度来看,词中所写的是明媚的春光,写小园,“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写“东冈”,“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在这明媚的春景之中蕴含了词人愉悦的心情,寓情于景。‎ ‎【点睛】写景的方法主要有描写的顺序,主要有空间和时间两类:空间顺序,如远近、里外、高低、上下、点面等;时间顺序,如一年的春夏秋冬、白天夜晚等。多感官描写,指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去描写景物,这样写出来的景有声有色有味、可触可感,能更好把读者带入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其中的意境。色彩的运用,通过对景物色彩的描写形成强烈色彩感,形成色调鲜明的意境美,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有两种基本方法:色彩的组合、色彩的对比。动静,所谓动静,是指在写景时既描写具有静态特点的景物又描写具有动态特点的景物,使动与静和谐统一于一幅画面中,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不仅写眼前之景(实景),还会回忆以往之景、想象远方或未来之景、描写梦中之景等。这以往之景、想象之景、梦中之景,统称为虚景。修辞(比喻、比拟、夸张等)、对比、白描与细描、寓情于景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赤壁之战,“_______________”暗含水战的特点,“羽扇纶巾”的周瑜“谈笑间”显出儒雅淡定;相形之下,词人最终只能“___________________”,借酒抒情。‎ ‎(2)《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现蔺相如以国事为重、公而忘私的胸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宋武帝刘裕吞灭强敌的气势;而“ _____________”一句,则写出了宋文帝刘义隆出师败还的结果。‎ ‎【答案】 (1). 樯橹灰飞烟灭 (2). 一尊还酹江月 (3). 吾所以为此者 (4).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 气吞万里如虎 (6). 赢得仓皇北顾 - 26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樯橹”“尊”“酹”“仓皇”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金庸走了,前半生惝恍流离,颠沛于市井之间,后半生恣意而为,笑傲在浮华尘嚣。这是“错位”的传奇:想做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家而落拓为报人;想写娱乐消遣的武侠小说,却成就了20世纪华人经典;想象了豪气干云的各类英雄故事,却以奸诈虚浮的韦小宝告别文坛;高歌“直教人生死相许”的痴情,却心思不属情感丰沛。他的作品也成为时代“错位”的有趣表征: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偏偏要讲述英雄的故事;而对于英雄的想象本身又天然带有无力措手的悲哀与沮丧。‎ 不妨说,金庸是20世纪革命激情之后英雄叙事的缔造者,也是香港带有创伤记忆的历史命运的慨叹者。一方面是酣畅淋漓改造世界的冲动,另一方面则是________________无所来去的彷徨。诗人龚定庵曾经这样描绘“五千年未遇之变局”背景下现代人的双重心态:“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这不正是金庸小说之人生情怀与思想境界的最好写照吗?‎ ‎……‎ 在他的武林世界里,无论怎样千难万险和________________,依旧有执着坚定的诺言、至死方休的爱情、纯洁无瑕的友谊和一笑而过的洒脱。金庸小说最大的魅力,不是其英雄感人和心灵创伤,而是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痴绝、不肯“以一人之是非为是非”的独立、于威严肃穆的权威面前________________的脊梁和“不恋投来食”的尊严。‎ ‎( )。金庸小说把这种有卑微底色的勇敢写了出来,在崇高里多了份苍凉,在苍凉里又平添几分刚毅!这是一个经历过战乱、动乱和爆炸式繁荣的人,写出来的那个世纪的逻辑,又是每一个平凡的生命所能想象的最伟大的自我。在一个实用主义当先、利己主义称霸的时期,金庸小说把曾经主宰人类从洪荒蛮远走到高楼大厦的“人的力量”,刻写在我们眉宇之间,凸显在字里行间。‎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气吞山河 黯然销魂 山高水低 冷嘲热讽 B. 叱咤风云 万念俱灰 山高水低 嬉笑怒骂 - 26 -‎ C. 叱咤风云 黯然销魂 山高水远 嬉笑怒骂 D. 气吞山河 万念俱灰 山高水远 冷嘲热讽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一个实用主义当先、利已主义称霸的时期,金庸小说把曾经主宰人类从洪荒蛮远走到高楼大厦的“人的力量”,凸显在字里行间,刻写在我们眉宇之间。‎ B. 在一个实用主义当先、利已主义称霸的时期,金庸小说把曾经主宰人类从洪荒蛮远走到高楼大厦的“人的力量”,刻写在字里行间,凸显在我们眉宇之间。‎ C. 实用主义、利已主义在一个当先、称霸的时期,金庸小说把曾经主宰人类从洪荒蛮远走到高楼大厦的“人的力量”,刻写在我们眉宇之间,凸显在字里行间。‎ D. 实用主义、利己主义在一个当先称霸的时期,金庸小说把曾经主宰人类从洪荒蛮远走到高楼大厦的“人的力量”,凸显在字里行间,刻写在我们眉宇之间。‎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生命是辉煌和勇敢的,也是卑微脆弱的 B. 卑微脆弱的生命,也是辉煌和勇敢的 C. 辉煌和勇敢的生命,也是卑微脆弱的 D. 生命是卑微脆弱的,也是辉煌和勇敢的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很大。此处形容“政治家”,应选“叱咤风云”。‎ 黯然销魂:心情沮丧,好像丢了魂一样。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万念俱灰:一切想法、打算都破灭了,形容失意或受到沉重打击后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此处与“无所来去的彷徨”相对应,应选“黯然销魂”。‎ 山高水低: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山高水远:比喻前进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此处与“千难万险”对应,应选“山高水远”。‎ 嬉笑怒骂:人取笑嘲讽、怒斥责骂的各种感情及动作。冷嘲热讽:尖刻地嘲笑和讥讽。此处与“于威严肃穆的权威面前”“脊梁”相对,应选“嬉笑怒骂”。‎ - 26 -‎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B项,“刻写在字里行间,凸显在我们眉宇之间”搭配不当,应是“凸显在字里行间,刻写在我们眉宇之间”。‎ C项,“实用主义、利已主义在一个当先、称霸的时期”语序不当、中途易辙,应是“在一个实用主义当先、利已主义称霸的时期”。“刻写在我们眉宇之间,凸显在字里行间” 搭配不当,应是“凸显在字里行间,刻写在我们眉宇之间”。‎ D项,“实用主义、利己主义在一个当先称霸的时期”语序不当、中途易辙,应是“在一个实用主义当先、利已主义称霸的时期”。‎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是该段的总起句,话题中心词为“生命”,用“生命是……,也是…”的句式更为连贯,排除B、C;‎ 下文提到“勇敢”是有“卑微底色”的,故应先说“卑微脆弱”,再说“辉煌和勇敢”,排除A。‎ 故选D。‎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 26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我觉得,你不能因为有人引用了一向“与子同裳”,就说他“文化底蕴深厚”;同样,也不能武断地认为有人只会说一句“武汉加油”,________。日本人用了一句“风月同天”,______;我们自己喊“中国加油”,却有人一点也激动不起来。而乡村的“今天不听劝告乱跑,明年坟头长草!”既有劝告,又有警示,_________,人人都能听懂,很适合广大乡村。‎ ‎【答案】 (1). 就说人家语言贫瘠。 (2). 我们有些人就非常感动。 (3). 而且非常通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根据对比、对称规律,可以确定第一空处应该照应上文“就说他‘文化底蕴深厚’”,故填“就说人家语言贫瘠”或者“就说这些人寡陋浅薄”‎ 第二处应该照应“却有人一点也激动不起来”,确定答案为“我们就被感动得不行”。‎ 第三空应该关照下文“人人都能听懂,很适合广大乡村”,故答案为“而且通俗易懂”或者“还明白如话”。‎ ‎21.请仿照示例,从“苏轼”“柳永”“陆游”“辛弃疾”“岳飞”“范仲淹”中任选两位宋朝词人,再写两个句子,使其构成一组排比句 李清照,你运笔的当儿,冷清凄惨,隐约听到红藕残月私语,叹“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答案】苏轼,你挥笔的瞬间,慷慨淋漓,隐约听到铁板铜琶铿锵,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柳永,你泼墨的瞬间,委婉含蓄,隐约听到红牙板叮当,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致;(2)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3)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语境;(4)‎ - 26 -‎ 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5)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仿照句子续写,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解答本题时需注意:一是从所给的六位宋朝词人中任选两位作为陈述主体;二是仿写的句式必须与示例基本一致,即“词人名,你+偏正短语,词人的写作风格,隐约听到+主谓短语,动词+词人的代表词句”;三是陈述的内容与词人的创作倾向和主要风格要对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早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竞技体育强国。与之不相称的是:中小学体育课,经常被占用;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被移出了校运会;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连续多年下降,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项指标全面下滑……这也导致青少年人群中,阴柔之风日盛,刚健之气不足。‎ 为了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电视台举办“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嘉宾有:于先生(前国家男足队员),林女士(体育专栏记者),王老师(高中班主任),方女士(学生家长),康同学(高三学生)。观众席上有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 假如你是其中一位嘉宾,请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以强健之体魄,筑强健之中国 各位嘉宾、台下与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此次论坛。作为一名高三学生,“青少年体育话题”的主体,我虽是在此抒发一己之见,也希望能够让更多人听见高三学生共同的心声。‎ 少年何以强?在体育强国目标逐步推进的背景之下,至于问题的答案本是显而易见的,少年自强离不开体魄之强,青少年体育是铸就少年强健体魄的重要一环。我认为,体育不仅是对我们身体素质的锻炼,也是对我们精神品质的锻炼,不仅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利于社会的长足进步。“欲有强健之国格,必先有强健之人格,强健之体魄”。青少年的体育不能缺席。这是因为青少年体育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是牵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 26 -‎ 然而,就我的亲身感受而言,当下青少年体育开展情况并不乐观,进入高三,书山学海的学业任务迫使运动时间“让位靠边”,体育课从频频被占到最终取消,让回忆中田径场上风驰电掣的身影和成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失望,出于安全考虑,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在校园中渐渐消失,天台球场上没有了扣篮的矫健身姿,绿茵场上没有了射门进球的欢呼,运动会上再也见不到长跑健儿浸满汗水的笑容……更何况,疫情期间连续的网课加重了视力负担,居家隔离的缺乏运动空间带来了髀肉复生的尴尬,在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降的趋势之下,这样的境况只会让青少年体育的形势日益严峻。‎ 我能够理解并理解家长、老师的担忧与关切。我也明白学校面对高三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时的苦衷。但是,青少年体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体育强国建设的步调绝不能让青少年失去锻炼体魄的时间。因此,我仍然希望再次发出这一份呼吁畅言,为了青少年体魄之强、精神之强、人格之强,我们能做些什么?作为学生,我们应当自觉运动,乐于锻炼,不让电子产品,抢占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让学业压力成为不愿运动的借口。对于家长老师与学校,请你们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我们在动静兼备、劳逸结合的调和之中更加高效地学习,而对于社会各界,青少年体育的现状需要大家的共同关注、持续推进,为青少年强身健体提供更积极的支持和更良好的环境。‎ 方才于先生的发言让我回想起与同学一同观看男足比赛视频时的时光。我们为男足的付出而感动,为国家竞技体育的未来而心绪激动。我们也盼望着不久之后的将来,少年体育的步调跟上体育强国的步伐,我们可以同怀体育强国的梦想。同创体育强国的荣光。以强健体魄,共筑我强健之中国。‎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解析】‎ ‎【详解】(一)解读材料:‎ 第一段列出两种不相称的现状:一是中国早已成为竞技体育强国。二是中小学体育课不被重视、学校学生运动项目简单化、中国青少年的体质不断下降。这里有三句话,用分号隔开,第一句中小学体育课经常被占用,指出中小学不重视体育课;第二句“强度高的运动项目被移除校运会”,学校学生的运动项目简单化;第三句指出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连续多年下降,强调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项指标下滑。三句话中既有并列又有递进,体育课不被重视、运动项目简单化是导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不断下降的原因。最后是省略号,表明还有相类似的情况存在,只是不能一一列出来而已。考生可以略有补充。‎ ‎(二)解读任务:材料的第三段+提示语:电视台为此举办“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嘉宾有:于先生 (男足队员),林先生(体育专栏记者),方女士(学生家长),王老师(高中班主任),康同学(高三学生)。观众席上有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这是对写作情境和任务的创设。要求考生写作者的身份是对应的嘉宾身份,要注意身份特征。发言的内容,要符合你选择的嘉宾的身份特点。‎ - 26 -‎ ‎①于先生(前男足队员),他应该是竞技体育的代表,是“中国早已成为竞技体育强国”的最好代表。②林女士(体育专栏记者),这是媒体代表,媒体代表更关心社会问题。③王老师(高中班主任),这是学校教育者的代表。④方女士(学生家长),这是学生家长代表。⑤康同学(高三学生)。这是学生代表。高三学生,面临着高考这一影响终身的考试,高三学生代表,有典型性。⑥观众席人员的构成主要有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这是交流对象。提示语: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参考立意:‎ ‎1.梦想从强健体魄开始;‎ ‎2.体魄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国强;‎ ‎3.智育和体育要协同发展;‎ ‎4.没有强健体魄,何以做强国少年?‎ ‎5.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参考素材:‎ ‎1. 大家好!我是来自XX杂志的体育专栏记者林先生。‎ 听完林女士的演讲,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为中国女排取得的辉煌即自豪,同时也充满了对新一代少年健将的希冀,但我在最近的采访中却发现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并不乐观,许多学校也存在一些轻视体育锻炼的现象对此,我的观点是:强健青春之体,澎湃少年之心。‎ 近期,我采访了一些中学的体育老师,他们反映有时考试、拖堂或讲座常常占用体育课的时间,孩子们的运动也不多,因此,体育锻炼就十分被动,家长与校方也总因过度担心不让学生们接触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这些现象显示体育锻炼的不受重视。教育部门一直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段,少年们也不应忘记强身健体。校方也应保障学生的额定运动时长,家长需多配合鼓励学生运动。‎ ‎2. 亲爱的教育者和市民朋友们,请收起你们的功利之心,为了孩子和国家长远发展,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教诲一直流传世间,却鲜有人重视。文化固然重要,但身体是文化之支撑,若是本末倒置,没有强健的体魄,恐难以支撑高强度的学习。没有这些基石,想成就学术的高楼大厦,恐也不那么容易吧?‎ - 26 -‎ 亲爱的家长们,请收起你们的溺爱,让孩子无忧无虑的玩耍吧。我深知,一孩政策曾经推行多年,人们都将唯一的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容不得半点风雨侵扰。恰当的监管爱护是必须的,不能让孩子涉险,但过度的溺爱会适得其反,温室的花朵一旦离开庇护便受不住自然社会的风吹日晒而枯萎,而生长在室外只是防止重大危险的花儿却不那么娇嫩,能坚持到最后。请让孩子强身健体,体育固然有危险,但不锻炼并非长久之计,纵使护得一时,亦不一定能护一世,切记!‎ ‎3. 以我,一名高三学子而言,体育运动挥汗如雨,带来的是纯粹的快乐,解放的是肩上的重压。就我及我的同学们的经历而言,体育运动不必与高端的运动场馆,精巧的运动器械紧密挂钩,它可以是很简单的——一只键球的传递可以带来欢声笑语,一双跑鞋和公园绿道的搭配便可以激发内心深处对运动的热爱,一对乒乓球拍、一条跳绳、一个排球……推进体育运动阻碍虽多,但跑、跳、动本是孩子们的天性,只要加以引导,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我相信阳光下会有更多享受着的、跃动的步伐。‎ ‎4. 要切实促进青年人的体育发展,需要政府、学校与家长的协力配合。长久以来,选择人才唯成绩,学校因此促使学生一心学习,家长成为“帮凶”的恶性循环一直上演着,学生的运动时间并不由自己掌控,被剥夺殆尽,这使得体质下降几乎沦为必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若无家校政府配合之下的“体育之魂”,又何谈青少年体育强国的心呢?这诚应引起政府、学校、家长的深思,打破恶性循环,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体育环境。‎ 参考结构:本文的题目采用对称式结构,有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形式上的美感;关键词“强健”“少年”贴合论坛的主题,表明了写作内容与体育、少年、健康有关,内容上与写作的大方向保持一致。文章主体分三个层次进行论述。首先从记者视角阐述了学校和家长在观念和行为上对学生体育运动的轻视,并针对此现状提出了改进建议:学校要保障运动时间,家长要配合和鼓励学生运动。接着从学生的身体状态并结合自身体验,分析了体育运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参加各项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精神面貌。最后向校方、家长、学生提出加强体育运动的建议,并升华主旨:体育强国,少年以强健体魄强,以刚毅之心强。本文的写作身份明确,符合记者的职业特征。有较强的场景感和对话感,如开头表明自己的发言是在于先生的讲话之后有感而发,讲话时和学生有互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学生交流等。语言有对话的亲切感,表达流畅,书写美观。‎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