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0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总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3分,共54分。) 1. 有效碰撞是指 ( ) ①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 ②反应物活化分子间的碰撞 ③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 ④反应物活化分子间有合适取向的碰撞 A. ① B. 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有效碰撞是指:能引起化学反应的碰撞叫有效碰撞。1、反应物的分子必须相互碰撞;2、分子有一定能量,也就是说,必须是活化分子;3、活化分子碰撞时,取向合适。①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不能发生反的碰撞不是有效碰撞,故错误;②反应物活化分子间的碰撞,如不能发生反的碰撞不是有效碰撞,故错误;③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正确;④反应物活化分子间有合适取向的碰撞,正确;故选D。 点睛: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注意外界条件下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注意把握有效碰撞的概念,准确理解有效碰撞形成的两个条件:形成活化分子和有合适的取向。题目较易。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B. 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C. 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通常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B、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平衡; C、反应前后能量守恒,拆化学键吸收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不同,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D、拆化学键吸收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不同,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解:A、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通常状况下测得的数据,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平衡,故B错误; C、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 D、拆化学键吸收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不同,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3. 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反应:C2H2(g)+ 5/2O2(g) =2CO2(g)+H2O(l);△H=-1300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10N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吸收1300kJ的能量 B. 有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态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C. 有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形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D. 有8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形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答案】D .................. 考点:考查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4. 可逆反应A(g)+3B(g)⇌2C(g)+D(g) 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 VA=0.15mol•(L•min)﹣1 B. VB=0.6 mol•(L•min)﹣1 C. VC=0.4 mol•(L•min)﹣1 D. VD=0.01 mol•(L•s)﹣1 【答案】D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A.VA/1=0.15mol•(L•min)﹣1; B.VB/3=0.2mol•(L•min)﹣1; C.VC/2=0.2mol•(L•min)﹣1;D.VD=0.01mol•(L•s) ﹣1=0.6mol•(L•min)﹣1,VD/1=0.6mol•(L•min)﹣1,因反应速率VD>VB=VC>VA,故选D。 5.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 Z为0.3mol/L B. Y2为0.4mol/L C. X2为0.2mol/L D. Z为0.4mol/L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 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 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 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判断分析. 解: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假定完全反应,则: X2(气)+Y2(气)⇌2Z(气), 开始(mol/L):0.1 0.3 0.2 变化(mol/L):0.1 0.1 0.2 平衡(mol/L):0 0.2 0.4 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假定完全反应,则: v X2(气)+Y2(气)⇌2Z(气), 开始(mol/L):0.1 0.3 0.2 变化(mol/L):0.1 0.1 0.2 平衡(mol/L):0.2 0.4 0 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c(X2)<0.2,0.2<c(Y2)<0.4,0<c(Z)<0.4,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 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 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 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答案】B 【解析】A.W在反应中是固体,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和化学平衡的移动,故A错误;B.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压强不变说明到达平衡,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B正确;C.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即向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D.反应热△H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变,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不变,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无关,故D错误;故选B。 7.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向氯水中加食盐不利于氯气的溶解 B. 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C. 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D. 高压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氯水中含有氯离子且存在Cl2+H2O=2H++Cl-+HClO平衡,如果加入食盐,等于增加氯离子,反应逆向移动,不利于氯气溶解,A正确,故A不选;B.存在平衡2NO2(g)⇌N2O4(g),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浓度增大,平衡体系颜色变深,该反应正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反应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又降低,颜色又变浅,所以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不选;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影响平衡移动,故C选;D.合成氨工业:N2+3H2⇌2NH3 △H<0,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采用较高的压强有利于氨的合成,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D不选.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化学平衡的移动 8.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 A. 2 B. 3 C. 4 D. 5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说明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则反应应向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进行,即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 则有:2+5>4+n,n<3,选项中只有A符合。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推论的应用 9. 下图表示反应X(g)4Y(g)+Z(g),△H<0,在某温度时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第6min后,反应就终止了 B. 若降低温度,v正和v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小 C. X的平衡转化率为85% D. 若升高温度,X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 【答案】C 【解析】A、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仍然进行,正逆反应速率相同,故A错误;B、反应是放热反应,若降低温度,反应正向进行,v正和v逆减小,v逆减少的程度大,故B错误;C、x的平衡转化率=(1.0mol·L-1-0.15mol·L-1)/1.0mol·L-1×100%=85%,故C正确;D、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x的平衡转化率将小于85%,故D错误;故选C。 10. 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少量CuS04溶液,下列各图中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少量组成原电池的条件CuS04溶液,a中部分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所以生成氢气总量减少,但构成铜锌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应用。 11. 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 A. 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 B. 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C. 碳酸钙受热分解 D.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答案】D 【解析】略 12. 已知25℃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ΔH=−92.0 kJ·mol−1,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3 kJ(假定测量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则N2的转化率为(() A. 25% B. 50% C. 75% 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根据方程式: N2(g)+3H2(g)2NH3(g)ΔH=−92.0 kJ·mol−1, 1mol 92.0 kJ x 23 kJ ,x=0.25,N2的转化率为= 13. 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H1 2H2(g)+O2(g)═2H2O(g)△H2 C(s)+O2(g)═CO2(g)△H3 则反应4C3H5(ONO2)3(l)═12CO2(g)+10H2O(g)+O2(g)+6N2(g)的△H为( ) A. 12△H3+5△H2﹣2△H1 B. 2△H1﹣5△H2﹣12△H3 C. 12△H3﹣5△H2﹣2△H1 D. △H1﹣5△H2﹣12△H3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已知:①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H1, ②H2(g)+ O2(g)=H2O(g)△H2,③C(s)+O2(g)═CO2(g)△H3, 由盖斯定律:10×②+12×③-2×①得: 4C3H5(ONO2)3(l)═12CO2(g)+10H2O(g)+O2(g)+6N2(g)△H=12△H3+10△H2-2△H1; 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反应热的计算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侧重于盖斯定律应用的考查,构建目标方程式是解答关键。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乘以适当的系数进行加减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也乘以相应的系数进行相应的加减。盖斯定律的使用方法:①写出目标方程式;②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③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 14. 对于可逆反应A(g)+2B(g)⇌4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交叉点后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与反应不符,A错误;B.平衡后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与反应不符,B错误;C.图中温度高的反应速率应快,C错误;D.图中温度高反应速率快,且A的含量减小,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与反应一致,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把握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及图象分析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反应的特点及热效应。有关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的图表题一直是高考关注的热点,在审题时,一般采用“看特点,识图像,想原理,巧整合”四步法。 15. 用纯净的CaCO3与100mL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实验过程记录如图所示(C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OE段表示的平均速率最快 B. EF段,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 mol•L﹣1•min﹣1 C. OE、EF、FG三段中,该反应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6:7 D. F点收集到的CO2的量最多 【答案】B 【解析】根据反应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生成的多或反应物消耗的多,则速率快。由于横坐标都是1个单位,EF段产生的CO2多,所以该段反应速率最快,不是OE段,A错;EF段产生的CO2共0.02 mol,由于反应中n(HCl)∶n(CO2)=2∶1,所以该段消耗HCl=0.04 mol,时间1 min,所以用盐酸表示的EF段平均化学速率是0.4 mol·L-1·min-1,B正确;由于时间都是1 min,所以三段的速率之比就等于产生CO2的体积之比,即224∶(672-224)∶(784-672)=2∶4∶1,C错;收集的CO2是看总量的,F点只有672 mL,自然是G点的体积最多,D错。 16. 室温下,将1molNa2CO3•10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1molNa2CO3(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Na2CO3•10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为:Na2CO3•10H2O(s)Na2CO3(s)+10H2O(l),热效应为△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H2<△H3 B. △H1>△H3 C. △H1+△H3=△H2 D. △H1+△H2>△H3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Na2CO3·10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说明是吸热过程,①Na2CO3·10H2O(s)=2Na+(aq)+CO32-(aq)+10H2O(l) △H1>0,Na2CO3(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是放热过程,②Na2CO3(s)=2Na+(aq)+CO32-(aq) △H2<0,③Na2CO3·10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10H2O (s)Na2CO3(s)+10H2O(1),A、根据盖斯定律:△H3=△H1-△H2,由于△H1>0和△H2<0,因此△H3=△H1-△H2>0,即△H1>△H2,△H2<△H3,故正确;B、根据盖斯定律:△H3=△H1-△H2,由于△H1>0和△H2<0,因此△H3=△H1-△H2>0,即△H1>△H2,△H2<△H3,△H1<△H3,故错误;C、△H2<0,△H1>0,△H3=△H1-△H2>0,△H1+△H3>△H2,故错误;D、根据选项B的分析,△H3>△H1,故错误。 考点: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等知识。 17.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A. CaCO3(s) B. Na2SO4溶液 C. KNO3溶液 D. CuSO4(s) 【答案】B 【解析】 18. 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e是ClO3﹣ B. b→a+c反应的活化能为60kJ•mol﹣1 C. a,b,c,d,e中c最稳定 D. b→a+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ClO﹣(aq)═ClO3﹣(aq)+2Cl﹣(aq)△H=﹣116kJ•mol﹣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D中Cl元素化合价为+7价,而ClO3-中Cl元素化合价为+5价,故A错误;B、b→a+c反应的活化能为40kJ•mol-1,故B错误;C、a,b,c,d,e中a能量最低,所以最稳定,故C错误;D、b→a+d,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该反应方程式为3ClO-=ClO3-+2Cl-,反应热 =" (64" kJ/mol + 2 × 30 kJ/mol) - 3 × 60 kJ/mol = -116kJ/mol,所以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ClO-(aq) = ClO3-(aq) + 2Cl-(aq) △H =" -116" kJ/mol,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的相关知识。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9题-第23题五个大题,共46分)。 19. 对于A(?)+2B(g)⇌n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请回答: (1)A量的增减,平衡不移动,则A为__态. (2)增压,平衡不移动,当n=3时,A为____态. (3)若A为固态,增大压强,C的组分含量减少,则n_____. (4)升温,平衡向右移动,则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热反应. 【答案】 (1). 固体或纯液体 (2). 气 (3). >2 (4). 放 【解析】(1)A量的增减,平衡不移动,则A的状态是固体或纯液体,固体的物质的量的增减对浓度没有影响,不影响化学平衡,故A为: 固体或纯液体;(2)增压,平衡不移动,说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相等,当n=3时,A一定为气态,故A为:气态;(3)A为固态时,增大压强,C的百分含量减小,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n>2;(4)升温,平衡向右移动,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属于基础题,难度中等,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为温度、压强、浓度等因素,注意掌握温度、压强、浓度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解题关键,A的状态不定,是解题的难点,需要学生有灵活应变能力。 20. 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 (3)若X、Y、Z均为气体,反应达到平衡时: ①压强是开始时的_____倍; ②若此时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倍,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温度将降低(容器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答案】 (1). 3X + Y ⇌ 2Z (2). Vz=0.05mol/(L.min) (3). 0.9 (4). 吸热 【解析】(1)△n(X)=0.3mol;△n(Y)=0.1mol;△n(Z)=0.2mol,所以三者计量数之比为3:1:2,故答案为:3X+Y2Z; (2)v(Z)====0.05mol•L-1•min-1,故答案为:0.05mol•L-1•min-1; (3)①根据图象中可知,开始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mol;平衡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9mol+0.7mol+0.2mol=1.8mol;===0.9,故答案为:0.9; ②压强变大,平衡向右移动,而体系温度降低,说明正反应方向为吸热,故答案为:吸热。 点睛:该题通过图象中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速率计算,还涉及到阿伏伽德罗定律,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根据物质的量变化曲线,可知X、Y物质的量减小,为反应物;反应物没有完全反应,所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Z物质的量增加,为生成物,再根据其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写出化学方程式。 21. 将V1 mL 1.0mol•L﹣1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保持V1+V2=50mL).请按要求填空: (1)该实验表明此反应_____(填吸收、释放)能量,即:_____能可以转化为_____ 能,通过甲图示分析可以得出: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_____(填高于、低于、等于)22℃; (2)根据甲图示计算该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_____ mol•L﹣1 (3)如图乙所示,在锥形瓶放置有装有水的小试管,往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时:①烧碱固体 ②浓硫酸 ③硝酸铵固体 ④NaCl固体,其中能使a端液面高于b端液面的是_____.(填序号) 【答案】 (1). 释放 (2). 化学能 (3). 热能 (4). 低于 (5). 1.5 (6). ③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示意图,溶液的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释放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根据示意图,反应5分钟时,溶液温度升高至22℃,所以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低于22℃。 (2)根据V1+V2=50mL,根据示意图,加入盐酸30mL时,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溶液的温度最高,说明二者恰好反应,则30×10-3L×1.0mol•L‾1=20×10-3L×c(NaOH),则c(NaOH)=1.5mol•L‾1。 (3)如果a端液面高于b端液面,说明锥形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则温度降低,向小试管内加入的物质发生吸热过程,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故答案为③。 考点:本题考查热效应的分析、图像的分析、数据处理。 22. 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_______; (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答两种);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A B C D E F 4 mol·L-1H2SO4/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_______,V6=________,V9=________。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E中的金属呈________色; 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Zn + H2SO4 = ZnSO4 + H2↑ 、Zn + CuSO4 = ZnSO4 + Cu (2). 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形成铜锌原电池加快了产生H2的速率 (3). Ag2SO4 (4). 升高温度、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表面积等 (5). 30 (6). 10 (7). 17.5 (8). 银白、红 (9). 硫酸铜超过一定量后,生成的单质铜会沉积在锌的表面,降低了锌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解析】(1)因为Cu2+的氧化性比H+的强,所以加入硫酸铜,Zn先跟硫酸铜反应,反应完后再与酸反应,反应的有关离子方程式为Zn+Cu2+=Zn2++Cu、Zn+2H+=Zn2++H2↑,故答案为:Zn+Cu2+=Zn2++Cu、Zn+2H+=Zn2++H2↑; (2)锌为活泼金属,加入硫酸铜,发生Zn+CuSO4=ZnSO4+Cu,置换出铜,与锌形成原电池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答案为:置换出的铜与锌在硫酸中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3)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4种溶液中,能与锌发生置换反应且能形成原电池反应的只有Ag2SO4,故答案为:Ag2SO4; (4)对于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浓度、温度、催化剂以及固体表面积大小等,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表面积等,故答案为:升温,适当增加H2SO4浓度等; (5)要对比试验效果,那么除了反应的物质的量不一样以外,要保证其它条件相同,而且是探究硫酸铜量的影响,那么每组硫酸的量要保持相同,六组反应的总体积也应该相同.A组中硫酸溶液的体积为30ml,那么其它组硫酸溶液的体积也都为30ml,则V1=30ml,硫酸铜溶液和水的总量应相同,F组中硫酸铜20ml,水为0,那么总量为20ml,所以E组实验中水为10ml,则V6=10ml;A组实验中硫酸铜为0ml,则V7=20ml;C组实验中硫酸铜为2.5ml,则V9=17.5ml,故答案为:30;10;20;17.5; ②因为锌会先与硫酸铜反应,直至硫酸铜反应完才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硫酸铜量较多时,反应时间较长,而且生成的铜会附着在锌片上,会阻碍锌片与硫酸继续反应,氢气生成速率下降,故答案为:当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后,生成的单质铜会沉积在锌的表面,降低了锌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且融合了化学实验,形式新颖灵活,本题的易错点在于第(5)小题,为保证实验有对比性,只能逐渐改变一个变量分析,H2SO4的量应相等均为30mL,每组实验中CuSO4与水的体积之和应相等。 23. (1)已知:H2(g)+ Cl2(g) ═ 2HCl(g) △H=-184.6 kJ•mol-1则反应HCl(g) ═1/2 H2(g) +1/2 Cl2(g)的△H为_______。 (2)由N2和H2合成1molNH3时可放出46.2kJ/mol的热量。从手册上查出N≡N键的键能是948.9kJ/mol,H-H键的键能是436.0kJ/mol,则N-H键的键能是_______kJ/mol。 (3)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3(s)+3C(s)==K2S(s)+N2(g)+3CO2(g) ΔH= x kJ·mol-1 已知碳的燃烧热ΔH1= a kJ·mol-1 S(s)+2K(s)==K2S(s) ΔH2= 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 ΔH3= c kJ·mol-1 则x为_______kJ/mol (4)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过氧化氢。当把0.4mol液态肼和0.8mol H2O2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7kJ的热量(相当于25℃、101 kPa下测得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H=+92.3kJ•mol﹣1 (2). 391.55 (3). (3a+b-c) (4). N2H4(l) + 2H2O2 (l) = N2(g) + 4H2O(g) △H=-641.75kJ•mol﹣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