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 高中二年生物科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 B. 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可用14C和18O分别对蛋白质和DNA标记 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的实验步骤如下: ‎ 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2、噬菌体侵染实验的实验过程 ‎①标记噬菌体:先用含35S(或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标记的大肠杆菌,从而得到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 ‎ ‎②将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③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的放射性 ‎④培养沉淀物,获得子代噬菌体,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用32‎ 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少数具有放射性,A错误;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错误;蛋白质和DNA均含有C、H、O、N元素,不能用14C和18O分别对蛋白质和DNA标记,C错误;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 ‎【点睛】识记肺炎双球菌体内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实验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C. 若DNA中腺嘌呤的比例为X,则腺嘌呤在每一条链中的比例也为X D.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生物(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详解】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但其遗传物质只有DNA,A错误;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B错误;若DNA中腺嘌呤的比例为X,则腺嘌呤在每一条链中的比例为0~2X,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RNA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D正确。故选D。‎ ‎【点睛】能否准确判断哪些病毒是DNA病毒,哪些病毒是RNA病毒是准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下图为某核苷酸链的局部结构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a或b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核苷酸 B. 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①连接起来的 C. DNA的稳定性与胞嘧啶的含量成正相关 D. 该链可能是组成T2噬菌体遗传物质的一部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①是磷酸与核苷酸的5号碳相连的化学键。②是碱基与核苷酸的1号碳相连的化学键。③是后一个核苷酸磷酸与前一个核苷酸的3号碳相连的化学键,属于磷酸二酯键。‎ ‎【详解】图中a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核苷酸,b不能,A错误;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磷酸二酯键(即③)连接起来的,B错误;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腺嘌呤与胸腺嘧啶形成2个氢键,鸟嘌呤与胞嘧啶形成3个氢键。因此,胞嘧啶的含量越多,碱基对的氢键含量越高,DNA的稳定性越高,C正确;图中有尿嘧啶,说明该链是由核糖核苷酸构成的。而T2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D错误。故选C。‎ ‎【点睛】易错点:1、DNA结构的稳定性部分取决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2、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不同点是:①组成DNA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而组成RNA的五碳糖为核糖;②组成DNA有胸腺嘧啶,而组成RNA有尿嘧啶。‎ ‎4.某同学制作一DNA片段模型,现准备了10个碱基A塑料片,14个碱基T塑料片,60个脱氧核糖和磷酸的塑料片,那么至少还需要准备C塑料片的数目是( )‎ A. 8 B. 12 C. 16 D. 20‎ ‎【答案】D ‎【解析】‎ ‎【分析】‎ 通常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形成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支架。两条链之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碱基对,碱基对通过氢键相连,排列在内侧。‎ ‎【详解】60个脱氧核糖和磷酸的塑料片与30个碱基对,可以组成含有3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根据碱基互补原则,A与T配对,有10个碱基A塑料片,可以与10个碱基T配对形成10个碱基对,剩下的碱基对为20(30–10)个。由于G与C配对,因此G与C各需要20个,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碱基互补原则明确10个碱基A只能与10个碱基T配对形成10个碱基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复制仅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 B. 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新的子链 C. 复制过程是先解旋后复制 D. 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场所均在细胞核内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利用ATP,在解旋酶作用下,使螺旋的双链解开。以解开的两条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利用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模板链互补的子链。同时,模板链与新合成的子链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 ‎【详解】复制可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A错误;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C错误;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少数在线粒体、叶绿体中,D错误;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可形成磷酸二酯键,将脱氧核苷酸连接形成新的子链,B正确。故选B。‎ ‎【点睛】掌握DNA复制的发生的时期、场所、需要的条件和复制的过程便可解答本题。‎ ‎6.某一个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中,鸟嘌呤为200个,连续复制n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鸟嘌呤的脱氧核苷酸6200个,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几次( )‎ A. 三次 B. 四次 C. 五次 D. 六次 ‎【答案】C ‎【解析】‎ ‎【分析】‎ 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m×(2n-1) 个。若进行第n代复制,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为m×2n-1。‎ ‎【详解】假设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了n次,消耗周围环境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2n-1)×200=6200,解 n=5。因此,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明确连续复制n次消耗游离的某种脱氧核苷酸应是所有DNA分子含有的该种脱氧核苷酸总数减去亲代DNA分子含有的该种脱氧核苷酸数便可解答本题。‎ ‎7.下列关于基因和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类基因组计划需测定23条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 B. 人体内控制β珠蛋白的基因由1700个喊基对组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700种 C. 大肠杆菌的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片段 D. 非等位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孟德尔定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人类基因组计划需测定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A错误;由于每一个碱基对的排列方式均有四种可能,所以人体内控制β珠蛋白的基因的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700种,B错误;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若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其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若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遵循孟德尔定律,D错误。故选C。‎ ‎【点睛】明确碱基、基因和DNA分子三者间的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如图是某细胞中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转录的场所在细胞核,翻译的场所在细胞质 B. 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不同的多肽链,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 C. DNA中的碱基序列决定了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 D. 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RNA分子的特定位点并与之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图显示,转录还未结束,核糖体便结合在mRNA上进行肽链的合成,说明该细胞为原核细胞。‎ ‎【详解】由分析可知,该细胞为原核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A错误;由于这些核糖体是结合在同一个mRNA分子上,即模板相同,因此合成多肽链应相同,B错误;DNA中的碱基序列决定mRNA的碱基序列,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了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C正确;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分子的特定位点并与之结合,D错误。故选C。‎ ‎【点睛】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结合题图进行解答即可。‎ ‎9.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真核与原核细胞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不同一 B. 有的RNA分子能降低某些生化反应的活化能而加速反应进行 C. DNA上的每三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称密码子 D. 细胞核中基因的转录过程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真核与原核细胞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相同,均是核糖体,A错误;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降低某些生化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B正确;mRNA上的每三个相邻碱基为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C错误;细胞核中基因的转录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相关的酶,酶的活性受到诸如温度、酸碱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D错误。故选B。‎ ‎【点睛】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条件、场所和产物等知识,结合题意进行分析便可解答本题。‎ ‎10.一段信使RNA上有60个碱基,其中T和G有32个,转录出该信使RNA的一段DNA中的C和A的个数以及翻译合成一条多肽链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A. 60个,19个 B. 60个,20个 C. 32个,19个 D. 28个,20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 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出该mRNA的DNA单链(模板链)上含有60个碱基,其中A和C有32个,进而可知该单链上T和G有28个。与模板链互补的另一条DNA单链上也含有60个碱基,其中A和C有28个,T和G有32个。所以,该DNA中C和A的个数为32+28=60个。由于mRNA上的每三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以该mRNA为模板,最多能合成20个氨基酸。利用20个氨基酸合成一条多肽链脱去的水分子数为:20–1=19。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掌握基因、mRNA上的碱基与氨基酸间的数量关系便可解答本题。‎ ‎11.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亲代DNA能通过复制在子代中表达遗传信息 B. 大肠杆菌DNA复制是染色体形成两条染色单体的过程 C. 劳氏肉瘤病毒能以RNA为模板反向合成DNA,这也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D. 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内容只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1、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用以概括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2、补充后的中心法则 ‎【详解】亲代DNA能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蛋白质,在子代中表达遗传信息,A错误;大肠杆菌DNA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个子代DNA分子的过程,B错误;劳氏肉瘤病毒含有逆转录酶,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反向合成DNA,这也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C正确;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内容包括DNA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D错误。故选C。‎ ‎【点睛】掌握中心法则的发展历程和遗传信息流动的五个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B. 皱粒豌豆的形成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C.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性状 D. 不同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精细调控生物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详解】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为ii,子代的基因型也为ii,基因决定性状,因而子代也表现为O型血,A正确;皱粒豌豆的形成是基因指导淀粉分支酶的合成减少,进而减少淀粉的合成,所以出现皱粒。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B错误,C正确;基因和性状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不同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精细调控生物性状,D正确。故选B。‎ ‎【点睛】理清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三者的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可能改变基因中密码子的种类或顺序 B. 癌症的发生是几个正常基因突变成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C. 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会引起基因数量的改变 D. 一个基因中不同的碱基均可改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mRNA上的每三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为一个密码子。‎ ‎3、基因突变的特点:‎ ‎①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②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③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④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⑤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 ‎【详解】密码子在mRNA分子中,不在基因中,A错误;正常机体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癌症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B错误;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因此,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会引起基因数量的改变,C正确;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体现在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任何时期,D错误。故选C。‎ ‎【点睛】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基因突变的特点,结合题意进行分析便可解答本题。‎ ‎14.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共同点是都( )‎ A. 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不利 B. 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C. 产生新的基因型 D. 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答案】B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染色体变异可分为染色体结构异常和染色体数目异常两大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分为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减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减。‎ ‎3、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以下两种情况均可发生基因重组: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详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产生的变异对生物具有多害少利性,A错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正确;基因重组会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不会产生新的基因型,C错误;基因重组只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会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B。‎ ‎【点睛】辨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异同点便可解答本题。‎ ‎15.依据基因重组的概念,下列生物技术或生理过程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A选项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S型细菌的DNA能与R细菌的DNA重组,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因此发生了基因重组,A错误;B选项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其原理是基因重组,B错误;C选项的过程为减数第一分裂,该过程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D选项的过程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该过程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16.下列不属于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的是( )‎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重组 ③染色体变异 ④环境条件的变化 ⑤染色单体互换 ⑥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变异的类型:‎ ‎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详解】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染色体,所以不会发生③染色体变异和⑤染色单体互换,也不会发生⑥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细菌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为无性繁殖,可发生①基因突变,不会发生减数分裂,因此不可能发生②基因重组;④环境条件的变化产生的变异为不可遗传变异。综上所述,②③④⑤⑥不属于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即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了解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和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某二倍体生物正常体细胞中含8条染色体,下图中可表示其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详解】因为该二倍体生物正常体细胞中含8条染色体,所以一个染色体组含有4条染色体。图A所示的细胞中4条染色体的形态各不相同,为非同源染色体,可表示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图B所示的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可表示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B错误;图C所示的细胞中含有3条染色体,比该生物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少了一条,C错误;D所示的细胞中含有5条染色体,比该生物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多了一条,D错误。故选A。‎ ‎【点睛】识记染色体组的概念,结合题意进行分析便可解答本题。‎ ‎18.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是( )‎ A. 18+XX或18+XY B. 18+XX或18+YY C. 18+XX D. 18+XY ‎【答案】B ‎【解析】‎ ‎【分析】‎ 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生物,XX为雌性,XY为雄性。‎ ‎【详解】由“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可知,雄株的染色体组成为18条常染色体+XY。雄株产生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9条常染色体+X或9条常染色体+Y。因此,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幼苗的染色体组成为9条常染色体+X或9条常染色体+Y。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染色体数目加倍,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为18条常染色体+XX或18条常染色体+YY。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明确大麻雌株、雄株的染色体组成和花药是大麻的雄株产生的。‎ ‎19.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B. 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 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办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例如基因型为AaBb的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为单倍体,A错误;发生基因重组的两种情况:第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第二: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B错误;单倍体:由配子不经受精作用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因而,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等于配子的染色体组数,例如,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生物含有2个染色体组,C正确;人工诱导多倍体可以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错误。故选C。‎ ‎【点睛】易错点:由配子不经受精作用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不管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均为单倍体。‎ ‎20.科研人员通过将小鼠的精子导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并进一步培养来获得具有体外无限增殖能力的“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该种干细胞的获得原理属于生物变异类型中的(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可分为染色体结构异常和染色体数目异常两大类型。‎ ‎1、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分为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2、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减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减。‎ ‎【详解】将小鼠的精子导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培养获得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这种干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染色体数目成倍减少,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明确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与体细胞的区别,结合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进行分析便可解答本题。‎ ‎21. 遗传学检测两个人的体细胞中两种基因组成,发现甲为AaB,乙为AABb.对于甲缺少一个基因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结构变异 B. 染色体数目变异 C. 基因突变 D. 可能是男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有可能是该基因存在的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的缺失,而导致该基因丢失,A正确;甲的基因型为AaB,缺少一个B或b基因,很可能是该基因存在的染色体发生了缺失,即可能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中的个别的减少,B正确;基因突变只会产生等位基因,基因的数目并不会减少,C错误;该基因如果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则在男性个体中也只有一个基因,D正确。‎ 考点:本题通过异常的基因型考查了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解答本题时,考生要能够明确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后,基因的数目并不会改变,只是产生新基因。‎ ‎22.普通小麦为六倍体,其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2个,它的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和一个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 ( )‎ A. 7个、3组 B. 7个、21组 C. 21个、1组 D. 21个、3组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配子是生物在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如精子、卵细胞.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与原始生殖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减半。‎ ‎【详解】普通小麦体是六倍体,说明染色体组数为6,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2,说明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2÷6=7条染色体;生殖细胞是生物在减数分裂后形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但生殖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数不变,仍然含有7条染色体,所以生殖细胞染色体组为3个;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A。‎ ‎【点睛】关键:n倍体生物的染色体组数为n;生殖细胞由减数分裂产生,其染色体(组)数与体细胞相比减半。‎ ‎23.下列人群中哪类病的传递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 A. 唇裂 B. 白化病 C. 猫叫综合征 D. 肺结核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又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显性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和伴Y隐遗传病。‎ ‎【详解】唇裂是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A错误;白化病是单基因隐性遗传病,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B正确;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疾病,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C错误;肺结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D错误。故选B。‎ ‎【点睛】解题思路:一、明确只有单基因遗传病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二、判断各类疾病的类别。‎ ‎24.某班同学在做“调查人类遗传病”的研究性课题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 B.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该病的遗传方式 C.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发病率 D. 在患者家系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调查人群中遗传病:‎ 调查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在人群随机抽样调查。‎ ‎【详解】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A错误;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并根据遗传状况推断遗传方式,B错误;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发病率,C正确;调查人类遗传病,应先确定调查目的,若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若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D错误。故选C。‎ ‎【点睛】明确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的调查对象、采用的调查方法便可解答本题。‎ ‎25.用二倍体西瓜植株做父本与另一母本植株进行杂交,得到的种子种下去,就会长出三倍体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父本植株杂交前需去除雄蕊,杂交后需套袋处理 B. 母本植株正常体细胞中最多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C. 三倍体植株的原始生殖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 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但其无子性状可遗传 ‎【答案】D ‎【解析】‎ A、母本植株杂交前需去除雄蕊,杂交后需套袋处理,A错误;‎ B、此处的母本为四倍体,因此母本植株正常体细胞中最多会含有八个染色体组,即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 C、三倍体植株的原始生殖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 D、三倍体无子西瓜由于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即高度不育,但其无子性状可遗传,如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正确 ‎26.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95%酒精 B. 洋葱根尖长出约1cm时,剪下,置于4℃冰箱中,诱导36h C. 用龙胆紫溶液是为了使细胞核染上颜色 D. 低温处理洋葱根尖会引起分生区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方法步骤:‎ ‎(1)洋葱长出约l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详解】固定采用卡诺氏液,解离后的漂洗液是95%酒精,A错误;洋葱长出约l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B错误;用龙胆紫溶液是为了使染色体染上颜色,C错误;低温处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中加倍的染色体不能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留在一个细胞里,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故选D。‎ ‎【点睛】识记“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试剂和实验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无籽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抗冻西红柿、中国荷斯坦牛,培育过程中分别应用的理论依据是( )‎ A.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B. 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重组 C.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D. 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不同育种方法的比较:‎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处理 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用射线、激光、化学药物处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例子 水稻的育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 无籽西瓜 抗病植株 ‎【详解】无籽西瓜采用多倍体育种进行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青霉素高产菌株采用诱变育种进行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抗冻西红柿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中国荷斯坦牛采用杂交育种进行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解题思路:一、判断选项中各种生物的育种方法;二、明确不同育种方法所用的原理。‎ ‎28.下列不属于基因工程应用实例的是( )‎ A. 培育出抗烟草花叶病毒的番茄植株 B. 在大肠杆菌内获取人的干扰素 C. 利用克隆技术保护珍稀动物 D. 利用“工程菌”生产乙肝疫苗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应用:‎ ‎1、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转基因抗虫棉、耐贮存番茄、耐盐碱棉花、抗除草作物、转基因奶牛、超级绵羊等。‎ ‎2、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溶血栓剂、凝血因子、疫苗等。‎ ‎3、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超级细菌等。‎ ‎【详解】培育出抗烟草花叶病毒的番茄植株属于基因工程应用实例,A错误;在大肠杆菌内获取人的干扰素属于基因工程应用实例,B错误;利用克隆技术保护珍稀动物属于克隆技术应用的实例,C正确;利用“工程菌”生产乙肝疫苗属于基因工程应用实例,D错误。故选C。‎ ‎【点睛】了解基因工程的应用,结合题意进行分析便可解答本题。‎ ‎29.下面图中a、b、c、d代表的结构正确的是( )‎ A. a—质粒RNA B. b—限制性外切酶 C. c—DNA聚合酶 D. d—外源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详解】质粒的化学本质是小型环状DNA,不是RNA,A错误;图中b能够识别质粒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上进行切割,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因此b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而不是外切酶,B错误;图中c能够将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形成重组质粒,因此c表示DNA连接酶,C错误;图中d为外源基因,即目的基因,D正确。故选D。‎ ‎【点睛】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和操作步骤,结合题图进行分析便可判断各字母代表的结构。‎ ‎30. 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培育的抗虫棉是否成功,最好检测 ( )‎ A. 是否有抗生素产生 B. 是否有目的基因表达 C. 是否有抗虫的性状出现 D. 是否能分离到目的基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导入成功关键是看能否表达出来,抗虫基因的表达一般对棉花接种棉铃虫,观察其存活情况,来鉴定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C正确。A、B、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1.现有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只有14N(表示为14N14N)的大肠杆菌,若该大肠杆菌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再转到含有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则理论上DNA分子的组成类型和比例分别是( )‎ A. 有14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1:3‎ B. 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1:1‎ C. 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 D. 有14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以DNA分子的两条单链为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氢键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这样新合成的DNA分子中保留了原先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详解】只有14N(表示为14N14N)的大肠杆菌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再转到含有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DNA分子的组成类型和比例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有14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识记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结合题意进行分析便可解答本题。‎ ‎32.如图表示某种二倍体生物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共存在三对等位基因 B. 基因突变会导致控制茎高基因的缺失 C. 图中茎高和花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 在该生物体内,甲染色体上所有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定能全部观察到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图中共存在4对基因,其中3对是等位基因,1对是相同的基因,A正确;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不会减少或增加控基因的数目 ,B错误;控制茎高和花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在该生物体内,甲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定才能观察到。由题干无法确定哪些是显性基因,哪些是隐性基因,因而无法确定是否所有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均能全部观察到,D错误。故选A。‎ ‎【点睛】识记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和等位基因的概念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结合题图进行分析便可准确判断各个选项。‎ ‎33.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B. 为获得隐性纯合子,可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缩短育种时间 C. 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奇数的作物品种都是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 D. 太空育种能按人的意愿定向产生优良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不同育种方法的比较:‎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处理 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用射线、激光、化学药物处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例子 水稻的育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 无籽西瓜 抗病植株 ‎【详解】单倍体育种通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目。一般不选单倍体的种子,因为单倍体具有高度不育的特点,通常很少有种子产生,A错误;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基因)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子一代进行自交得到的隐性性状即可,B正确;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奇数的作物品种不一定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如三倍体无籽西瓜,C错误;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D错误。故选B。‎ ‎【点睛】掌握不同育种方法的育种流程、原理和实例,结合题意进行分析便可解答。‎ ‎3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种氨基酸都至少有两种相应的密码子 B. HIV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合成DNA的模板 C. 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D. 一个基因的两条DNA链可转录出两条相同的R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mRNA上每3个相邻的碱基为1个密码子,决定1个氨基酸。密码子有64个,其中3个为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2个起始密码子,与其余59个密码子均编码氨基酸。‎ ‎【详解】甲硫氨酸、色氨酸只有一种相应的密码子,A错误;HIV病毒含有逆转录酶,在逆转录酶作用下以RNA ‎ 为模板合成DNA,B正确;mRNA的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C错误;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一个基因(DNA片段)中只能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形成RNA,D错误。故选B。‎ ‎【点睛】识记遗传信息转录、翻译过程以及密码子的种类和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5.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假设大豆高茎基因编码区中有一片段的一条链的碱基序列是CGTACCAGAGTC—-AGGAACTTCGAT(其中—-示省略了85个碱基),若以此链为模板经转录、翻译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个数和需要的转运RNA种数最多是( )‎ A. 33、33 B. 34、61 C. 99、64 D. 102、64‎ ‎【答案】A ‎【解析】‎ ‎【分析】‎ mRNA上每3个相邻的碱基为1个密码子,决定1个氨基酸。密码子有64个,其中3个为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2个起始密码子,与其余59个密码子均编码氨基酸。‎ ‎【详解】已知DNA分子的碱基序列为CGTACCAGAGTC—-AGGAACTTCGAT(其中—-示省略了85个碱基),则mRNA的碱基序列为GCAUGGUCUCAG—-UCCUUGAAGCUA(其中—-示省略了85个碱基)。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则该序列的第3、4、5个碱基构成起始密码子(AUG),倒数第8、7、6个碱基构成终止密码子(UGA),即编码序列长度为10+85+4=99,则此m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99÷3=33个。每一个氨基酸需要一个tRNA运输,因此,需要33个tRNA,最多有33种tRNA。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根据DNA分子的碱基序列写出mRNA的碱基序列,然后找出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再根据氨基酸与碱基的数量关系进行计算。‎ ‎36.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其中A和b基因控制的性状对提高产量是有利的。利用其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花粉植株A植株B A. 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全为纯合子 B. 过程②可用适当的低温处理,低温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C. 若未对植株A进行筛选,则植株B中符合要求的类型约占1/4‎ D. 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原理是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该植株为二倍体。过程①为花药离体培养,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全为单倍体,过程②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通过过程②得到的植株B全为纯合子,A错误;过程②可用适当的低温诱导处理,低温作用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B错误;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产生AB、Ab、aB、ab四种花粉,则植株A也是这四种基因型,植株B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由于A和b基因控制的性状对提高产量是有利的,所以符合要求的类型是AAbb,占1/4,C正确;该种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B.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C. 利用显微镜观察可以确诊先天性愚型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 遗传病患者体内都能检测到致病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遗传性疾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而造成的疾病,具有遗传性、家族性、先天性、终生性、发病率高的特点。‎ ‎【详解】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怀孕前三个月母亲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体或接触致畸物质所引起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饮食中维生素A缺乏所致的夜盲症常常带有家族性,A错误;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错误;先天性愚型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多一条21号染色体)引起的遗传病,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其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来确诊是否患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单基因遗传病,基因突变使红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来确诊是否患病,C正确;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患者体内无法检测到致病基因,D错误。故选C。‎ ‎【点睛】易错的:一般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无法通过显微镜的观察来确诊,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的形态不同,可利用显微镜的观察来确诊。‎ ‎38.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丙、丁4种变异类型,图甲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的生物变异都是染色体变异 B. 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均可能发生 C. 如果图乙为一个精原细胞,则它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D. 图示中的变异类型都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甲中染色体的C片段重复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图乙细胞中多了一条染色体,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图丙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为基因重组。图丁中,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互换,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详解】由分析可知,图甲、图乙和图丁均为染色体变异,图丙为基因重组,A错误;图丙所示的变异类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不会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B错误;如果图乙为一个精原细胞,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产生2个 (正常的精细胞)和2个(异常的精细胞),C正确;图丙的变异类型(即基因重组)无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验,D错误。故选C。‎ ‎【点睛】识记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特点,分析各图判断其表示的变异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9.下图为某家庭肾源性尿崩症遗传系请,经鉴定Ⅱ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Ⅰ1、Ⅱ2均为杂合子 C. Ⅱ1和Ⅱ2再生一孩子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2‎ D. 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孩子不患此病的概率是1/4‎ ‎【答案】B ‎【解析】‎ 由Ⅰ1和Ⅰ2的后代Ⅱ3为患者,得出该病为隐性遗传,且Ⅱ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说明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假设用A、a来表示相关基因,则Ⅰ1的基因型为XAXa、Ⅱ2的基因型为XAXa,均为杂合子,B正确。Ⅱ1的基因型为XaY和Ⅱ2的基因型为XAXa,再生一孩子为患病男孩(XaY)的概率是1/4,C错误。Ⅲ1(XaXa)与正常男性(XAY)婚配生一孩子不患此病的概率是1/2,D错误。‎ ‎【点睛】学生对遗传病的类型判断不清 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方法 ‎40.某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 2 个抗旱基因 R 成功转入到某不抗旱的小麦体细胞中,然后利用 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得到了抗旱的小麦植株 S。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 2 个 R 基因全部转入 S 的细胞质 DNA 中,则理论上 S 自交后代全为抗旱植株 B. 若 2 个 R 基因全部转入 S 的一条染色体上,则理论上 S 自交后代抗旱植株应占 3/4‎ C. 若 2 个 R 基因分别转入 S 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上,则理论上 S 自交后代全为抗旱植株 D. 若 2 个 R 基因分别转入 S 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则理论上 S 自交后代抗旱植株应占 7/8‎ ‎【答案】D ‎【解析】‎ 若 2 个 R 基因全部转入 S 的细胞质 DNA 中,后代的细胞质基因来自于S 的细胞质,因此自交后代全为抗旱植株,A正确;若 2 个 R 基因全部转入 S ‎ 的一条染色体上,该个体产生的不含抗旱基因 R的配子占1/2,因此S 自交,后代不具抗旱的植株占的比例=1/2×1/2=1/4,因此后代抗旱植株占的比例=1-1/4=3/4,B正确;若 2 个 R 基因分别转入 S 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上,该个体产生的配子全部含有抗旱基因 R,因此S 自交后代全为抗旱植株,C正确;若 2 个 R 基因分别转入 S 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该个体产生的不含抗旱基因 R的配子占1/4,因此S 自交,后代不具抗旱的植株占的比例=1/4×1/4=1/16,因此后代抗旱植株占的比例=1-1/16=15/16,D错误。‎ 二、非选择题 ‎41.下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模板和酶的提供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搅拌不充分带来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2噬菌体与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图可能如下,下列关联中最合理的是(甲组为35S标记的T2噬菌体,乙组为32P标记的T2噬菌体)__________。‎ A.甲组-上清液-① B.乙组-上清液-②  C.甲组-沉淀物-③ D.乙组-沉淀物-④‎ ‎【答案】 (1). 将DNA和蛋白质单独地分开,分别研究 (2). 噬菌体 (3). 大肠杆菌 (4). 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 (5). 沉淀物中放射性偏高 (6). B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实验的实验过程 ‎①标记噬菌体:先用含35S(或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标记的大肠杆菌,从而得到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 ‎ ‎②将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③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的放射性 ‎④培养沉淀物,获得子代噬菌体,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1)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的观察他们各自的作用。‎ ‎(2)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以噬菌体的DNA的两条链为模板,此外还需要大肠杆菌提供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DNA注入大肠杆菌内,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通过搅拌作用使吸附在细菌上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若搅拌不充分,则大肠杆菌表面仍吸附有被少量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离心后沉淀下来,使沉淀物中放射性偏高。‎ ‎(4)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DNA注入大肠杆菌内,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经过搅拌、离心后,蛋白质分布在上清液中,DNA分布在沉淀中。在某一时间范围内,未侵染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随着保温时间的增长而减少,分布在上清液中被32P标记的噬菌体随之减少,其放射性强度随之降低;分布在沉淀物中被32P标记的噬菌体随之增多,其放射性强度随之增强。超过某一保温时间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的T2噬菌体随着保温时间的增长而增多,分布在上清液中被32P标记的噬菌体随之增多,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随之增强;分布在沉淀物中被32P标记的噬菌体随之减少,其放射性强度随之减弱。所以,乙组-上清液-②,乙组-沉淀物-③,B正确,D错误。不管保温时间的长短,被35S标记噬菌体或蛋白质外壳均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放射性强度与保温时间的长短无关,即甲组-上清液-④,A、C错误;故选B。‎ ‎【点睛】识记T2噬菌体的结构组成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2.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④表示物质或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CU﹣丝氨酸、UUC﹣苯丙氨酸、UAC﹣酪氨酸)‎ ‎(1)决定蛋白质合成的遗传信息贮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该结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基本骨架。‎ ‎(2)图中含有核糖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由③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DNA片段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数目为__________个。‎ ‎(3)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与②结构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 )‎ A.乳酸杆菌 B.HIV病毒 C.染色体 D.噬菌体 ‎(4)个体不同组织细胞中具相同的物质④,而③却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④DNA (2).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 (3). ①②③ (4). 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 (5). 7个 (6). B (7). 不同的组织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①是tRNA,②是核糖体,③是mRNA,④是DNA。‎ ‎【详解】(1)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进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通常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盘旋形成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两条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碱基对,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排列在内侧。‎ ‎(2)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tRNA、mRNA、r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核糖、碱基和磷酸构成。因此,①(tRNA)、②(核糖体)、③(mRNA)中均含有核糖。由于“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CU﹣丝氨酸、UUC﹣苯丙氨酸、UAC﹣酪氨酸)”,③的核苷酸序列为-AUGGCUUCUUUC-,其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是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由于③的核苷酸序列为-AUGGCUUCUUUC-,所以对应的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为,该DNA片段中含有7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3)②为核糖体,主要有rRNA和蛋白质组成。乳酸杆菌主要组成成分有DNA、RNA、蛋白质、糖类和脂质。HIV病毒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噬菌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因此,HIV病毒的化学组成与②结构的最相似,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个体不同组织细胞中虽具有相同的DNA,但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因而转录合成的mRNA(③)不完全相同。‎ ‎【点睛】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和结构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3.如图是以二倍体水稻(2n=24)为亲本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回答问题。‎ ‎ ‎ ‎(1)从广义上来讲,图中A、D途径杂交育种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和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 A→B育种途径中,常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幼苗。育种中使用的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时期_____________。‎ ‎(2)经过A、B、C途径育种,若F1的基因型是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能获得_______种纯合的二倍体新品种,该育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两对基因控制不同性状,且A对a、B对b完全显性)。请回答:‎ 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1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 ‎【答案】 (1). 相同 (2). 花药离体培养 (3).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4). 有丝分裂前期 (5). 4种 (6).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7). 甲和乙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亲本F1F2·······Fn选择稳定品种,该种育种方法属于杂交育种。亲本F1 单倍体幼苗纯合子,这种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种子或幼苗具有新基因的种子或幼苗,这种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种子或幼苗染色体组加倍的种子或幼苗,这种育种方法为多倍体育种。‎ ‎【详解】(1)从广义上来讲,图中A、D途径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依据的原理均是基因重组。 A→B育种为单倍体育种,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幼苗。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均用到秋水仙素,其主要作用是在有丝分裂前期,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若F1的基因型是AaBb,对F1植株产生的花药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基因型为AB、Ab、aB、ab的幼苗。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经获得4种纯合的二倍体新品种,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单倍体育种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对A、a这对等位基因进行分析,Aa×AA1AA︰1Aa,全部为显性性状;Aa×aa 1aa︰1Aa,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1。对B、b这对等位基因进行分析,Bb×Bb1BB︰2Bb︰1bb,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Bb×bb1Bb︰1bb,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1。甲与乙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1。甲与丙杂交,后代表现型为2︰1。甲与丁、乙和丁杂交,后代表现型均为1︰1︰1︰1。乙与丙杂交,后代表现型为1︰1。丙和丁杂交,后代表现型只有一种。综上所述,只有甲和乙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1。‎ ‎【点睛】准确判断题图中各种育种方法,结合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过程和优缺点便可解答本题。‎ ‎44.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和尿黑酸症均为人类遗传病,其中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异常造成苯丙酮酸在血液中大量积累,使患者尿液中苯丙酮酸含量远高于正常人所致;尿黑酸症是由于尿黑酸在人体中积累使人尿液中含有尿黑酸所致。图二表示下图是一个尿黑酸症家族系谱图,据图回答:‎ ‎ ‎ ‎(1)根据图一分析,导致人患白化病是因为缺少酶_______________;患苯丙酮尿症是因为缺少酶____________。‎ ‎(2)根据图二分析可知,尿黑酸症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若Ⅲ9是位色盲患者,则Ⅱ3和Ⅱ4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 ‎(3)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酶⑤ (2). 酶① (3).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 9/16 (5).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解析】‎ ‎【分析】‎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影响生物的性状。‎ ‎2、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②隔代-交叉遗传,女病父必病,母病子必病。‎ ‎【详解】(1)根据图一分析,酪氨酸在酶⑤的作用下转化为黑色素。当人体缺少酶⑤时,酪氨酸无法合成黑色素,导致人患白化病。在酶①的作用下能将细胞中的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当人体缺乏酶①时,苯丙氨酸无法转化为酪氨酸,而转化为苯丙酮酸,导致苯丙酮尿症。‎ ‎(2)Ⅱ3和Ⅱ4均正常,而他们的女儿(Ⅲ8)为患者,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和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可知,尿黑酸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尿黑酸症受基因A和a控制,色盲受基因B和b控制。由于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Ⅲ9是位色盲患者,则Ⅱ3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对A、a这对等位基因进行分析,Aa×Aa1AA︰2Aa︰1aa,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4。对B、b这对等位基因进行分析,XBY×XBXb1XBXB︰2XBY︰1XBXb︰1XbY,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4。因此,Ⅱ3和Ⅱ4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3/4=9/16。‎ ‎(3)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点睛】解答(2)题首先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再判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然后进行计算即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