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0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佛山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何兰英 张建设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 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中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提出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现实。它反映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格局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休戚与共。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先发国家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获得超额利润,并导致巨大的国际贫富差距。在这一阶段,我赢你输的博弈使发达国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并导致了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然而,进入全球化的第二阶段,这种输赢分化的博弈正在衰退,代之而起的是命运与共。“命运”一词,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指人的生死、贫富、祸福、苦乐遭遇。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命运与共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如,在经济上,任何国家的经济危机都会迅速传播和扩散,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再如,在政治和社会等层面,西方国家支持怂恿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动荡导致的难民潮,却使西方国家本身的治安陷入紧急状态。所有这些现象都昭示着,输赢分化的全球化时代行将结束,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时代正在到来。 在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阶段,只有相互扶助、相互促进、利益共享,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保安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反映了在全球化新阶段世界利益关系格局的这种新变化。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我们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结构。如,在经济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利益共享,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方利益;各国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人权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维度。全球人权治理的目标,是促使各个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实现。它既是全球治理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又是对全球治理过程、方式和手段的重要“边际约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对全球治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为所欲为,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视角调整个人人权、各国人民的集体人权和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确保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安全和健康。 (选自常健《解决人类现实挑战的中国方案》,2017年6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习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长远利益提出的方案。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开放贸易壁垒,不能搞贸易保护主义。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针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深刻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其中一个要求是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立论的前提是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 B.文章分析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相互依赖、休戚与共日益加深的格局,并因此要求人们承认现实并直面现实。 C.文章在论证中,认为全球化分为两个阶段,并以大量篇幅阐述了第二阶段的特点以及对策。 D.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先交代时代背景,引出概念,然后逐层分析概念的内涵和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化的第一阶段,虽然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但是人类利益格局相互依赖感还不是很强。 B.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在经济上都很难独善其身,如果西方国家的主权债务出现了危机,甚至会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 C.如果西方国家依旧秉持过去的做法,挥舞人权大棒来干涉别国内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永远无法实现。 D.只有超越西方狭隘的人权理论,按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世界才能变得和谐美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奖状 杜秋平 到西部贫困的山区后,我的脾气变得越发的坏了。其实早先我已经意识到这里条件的恶劣了,但未曾想到竟是如此之差。要不是来西部支教对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有许多优惠政策,我想我是不会来的。 总算熬过了多半年的时间,再没多久就可以回去了,离开这里的艰难与困苦。寒风吹着四面透风的破旧教室,我的心冰凉冰凉的;但是看到学生们天真的小脸、单薄的衣衫、带着冻疮的手指,我的心突然有些愧疚。我是有些对不起他们的,他们是多么希望我能多呆些时间,甚至希望我能长久地留下来。可我呢,却一直想着回到大城市去。我鼻子酸酸的。我想起夏日里学生们给我带来家里舍不得吃的瓜果,他们真诚地捧到我的面前微笑着说,老师,你吃你吃嘛。我想起冬日里他们还用带着冻疮的小手捧起我的大手给我往手上哈暖气,把温暖一直送到我的心里。 可我终究没有太高的觉悟,我还是盼着回去。我强打着精神,继续一日日给孩子们上课,心里却在盘算着回去的日程。 学生们都很听话,特别是那些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事实上这里多半是贫困的学生。学生们成绩还不错,他们也很上进,每每考试,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获得奖状。是的,奖状,他们拿回家后会得到父母的夸奖,把奖状小心翼翼地、庄重地贴在墙上,这就是全家的荣誉啊。虽然学校连奖品都买不起,但小小的、单薄的一张奖状就足以让他们感觉无上的光荣。小强子得到过奖状,他高兴地跳过;小霞也得到过,她高兴得连流出的鼻涕也忘了擦。小娜得到的最多,她有一双天真而智慧的眼睛:不怎么爱说话,笑得也很少,但领到奖状的那刻她总是微笑着的,冲着我微笑。 我组织完考试,决定过几天就离开。学生们提前知道我要离开的消息,都显得闷闷不乐,他们用祈求的眼神看着我,轻轻牵着我的衣角嘟囔着小嘴舍不得离开我。上完最后一节课,我认真注视着每个学生,希望能记住他们每张可爱的面孔。可是我却发现小娜没有来。我一下子心里怪怪的,紧接着是焦虑和担忧,莫不是山路艰难出什么事了?今天连学校的领导都在教室里,村民也拥挤在窗子外面。他们都不希望我离开,但今天他们又是诚心来为我送行的。我的脸开始有些涨红,应该是羞愧。你看,连小娜都不愿意来给我送行了。 我正疑惑间,校长已经走到我的面前,他手里捧着一张很大的鲜红的奖状:“杜老师,你看,你要走。我们也没什么好送的,这张奖状是我们送给您的。感谢您给我们山区做出的贡献!”老校长面带皱纹的脸上写满真诚。 我深深向他们鞠了一躬,眼里止不住落下泪来。我手捧奖状,看着上面“支教模范”的字样,又一阵愧疚之情涌上来。我突然想到了什么,我于是问校长,小娜为啥没来啊?校长居然说小娜可能以后不来上学了。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再念下去了。 我的心被重重地一击——这么刻苦、学习又很好的学生怎么能不上学呢! 我必须在我离开前去趟小娜家,劝说他的父母,再穷也得让孩子上学呀。我望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决意要去看看小娜。 走了个把小时的山路才赶到小娜家。真难以想象,她每天那么早就可以赶到学校。我擦擦脸上的汗,刚要敲门,里面的吵闹声早已传出来,小娜哭喊的声音也传出来。父母一定在打她。 我急忙推开门,她母亲正一手拿着木棒,一手拉着小娜。我急忙跑过去夺过木棒,把小娜揽在怀里。“别打了,小娜学习很用功,为什么不让她上学,还要打她!”我气愤地瞪着她母亲。 “是杜老师啊,你不知道,她这娃以前学习还用功,可这回一定是在学校没好好学习。你看,你看,”小娜母亲用手指指墙壁——那上面满是鲜红的奖状,“以前回回都得奖状,可这次呢,居然没得奖状!我们大人辛苦供孩子上学容易吗!” 我的心一颤,一股更大的痛苦涌上来,我似乎感觉天昏地暗。事实上这次是怪我啊。我只顾早点回家,居然,居然忘记了评三好生,忘记了给孩子们发奖状。小娜是应该得奖状的! 我流着眼泪对她们说:“都怪我,是我的错……” 第二天,我把买好的火车票退了,我决定在这里多呆一年。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内心矛盾而本性善良的支教教师的形象。 B.小说写孩子们的小手带着冻疮却给“我”往手上哈暖气,表现了他们的纯真、善良以及对“我”发自内心的爱。 C.去小娜家的山路远而曲折,而小娜平时每天很早就到学校,她学习刻苦优秀,说明她想通过学习走出大山。 D.“我”由原来急切地想回城市,到最后决定留下来再呆一年,展示了“我”精神蜕变、人格升华的复杂过程。 5.简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5分) 6.请结合小说内容,推测“我”能否在山区学校长期呆下去,并谈谈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戏剧是时代演变中的人生 陆怡彤 远山 她像极了一位童心未泯的邻家奶奶,有着正午阳光一般的笑容。侃侃而谈中,她的话语流露出对人生与戏剧的睿智思考,眼神里满是岁月沉淀的坚定之光。这便是我们对陈薪伊的印象。 前不久,由陈薪伊执导的话剧《哈姆雷特》在国家大剧院结束了长达8天的演出。这位年届耄耋的中国女导演,以自己的人生感念和戏剧探索,为全世界纪念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2016年画上了一个韵味悠长的句号。 陈薪伊说,自己与莎士比亚的故事始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她看过两部莎翁作品的电影,苏联邦达尔邱克主演的《奥赛罗》和英国奥利弗导演并主演的《哈姆雷特》。她顺着他们的思路认识了一个忧郁的王子“哈姆雷特”。20世纪80年代初,陈薪伊开始学习导演专业,对戏剧的研读让她对莎士比亚的认识慢慢成熟起来,莎剧对人性犀利的解剖让她懂得“经典”与“大师”的含义。在中央戏剧学院的排演剧目中,她是《麦克白》分场导演之一,并在剧中扮演了麦克白夫人。1986年,陈薪伊执导的《奥赛罗》参加中国第一届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引起强烈反响,她因此被评为当年“全国十佳导演”之一。时隔30年,在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这个时间节点,陈薪伊再次走进莎士比亚的悲剧世界。 如何才能排演出与众不同的《哈姆雷特》?如何才能引导中国观众读懂《哈姆雷特》?这些问题在陈薪伊的脑海中不断地徘徊着,直至她再次打开《哈姆雷特》的中文译本,翻译家朱生豪走进了她的视野。一个火花闪现,“答案就在这里”。 朱生豪,32年的短暂人生,翻译了31部莎士比亚剧作。提起译笔的那一刻,朱生豪勉励自己:“从今天起,我埋葬了青春的游戏,肩挑人生的负担,做一个坚毅的英雄。”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朱生豪曾听到一位日本学者说中国没有莎士比亚翻译,所以他决定要坚持翻译莎翁剧作,就好像他来人间就为了翻译这一件事。这仿佛是他一个人的抗战。他一个人在轰炸机的威胁之下,在轰炸上海的炮火声中,完成了自己的翻译。当《哈姆雷特》的手稿被炸毁以后,他又重新再来。陈薪伊忘不掉那昏暗的小屋与破旧的床,忘不掉朱生豪头上的轰炸机螺旋桨,忘不掉屋外的狂轰滥炸,仿佛被烧焦的手稿还挥不去地飘零在半空中。 犹如一颗石子,在她的内心荡起波澜。这一次,她在朱生豪的《哈姆雷特》译本中读到更多的是共鸣。朱生豪将出场两次且只有几句台词的挪威王子小福丁布拉斯放在了人物表的第三位。在陈薪伊看来,满是亢奋与激情的朱生豪是在用言出即行的小福丁布拉斯来观照哈姆雷特。于是,她在话剧《哈姆雷特》中加入了朱生豪的故事,由演员佟瑞欣一人分饰二角来完成。她解释说:“朱生豪有着令我崇尚的理想人性,即莎士比亚崇尚的理想人性——激情与理智相结合的完美人性。”“在剧中朱生豪顽强的生命力、坚强的意志力与哈姆雷特怠惰延宕的性格、懦弱犹豫的内心形成了一种对抗。”在这部悲剧中,她期望“无冕之王”朱生豪和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表演转换能够唤醒观众,希望人们可以用对比的思维重新判断那个被粉饰过的白马王子,从而拷问每一个和自己有关的细枝末节,去做一个言出必行的人。曾执导过京剧《商鞅》的陈薪伊,在大多数导演退居幕后的这个年纪,仍然选择了舞台第一线,“言出必行”何尝不是投射了她的艺术人生。 这版《哈姆雷特》让人难忘的还有那些“中国味道”的细节。舞台布景里中国建筑元素的运用,昆曲《牡丹亭》音乐的加入,等等,都是现场观众的会心之处。如何令中西文化和谐融洽地共处一个空间,大概是每一个戏剧人都要探索的时代命题。陈薪伊说:“虽然许多戏剧的处理是在解剖哈姆雷特,但我不能让哈姆雷特失去莎士比亚戏剧中高贵的气质和高雅的风韵。因而,我用高贵的气质去融合不同的剧种。比如,我加了一段《牡丹亭》的音乐,因为无论是花园殉情,还是父亲在感情路上的阻隔,奥菲利亚和杜丽娘都是十分相似的。” “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对自己忠实。”这是《哈姆雷特》里的一句经典台词。这也正是陈薪伊的戏剧初心。因为忠于自己,她日夜琢磨如何更好地呈现那些也许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细节;因为忠于自己,她渴望用莎士比亚的精神去反观人性,让人类看一看自己发展演变的模型;因为忠于自己,她将生命和时间都交付于舞台,把舞台视为不能亵渎的神圣的殿堂,努力用思想和世界观去诠释戏剧作品,感召观众。“我的人生是随着时代而演变的戏剧人生,我的戏剧是时代演变中的人生戏剧。”这便是陈薪伊和她的戏剧人生观。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5日,有删节)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话剧《哈姆雷特》融入了陈薪伊对人生的理解和对戏剧的探索,因此显得与众不同。 B.研读戏剧让陈薪伊对莎士比亚的认识逐渐成熟,使她认识了忧郁王子“哈姆雷特”,懂得“经典”“大师”的含义。 C.陈薪伊在她导演的《哈姆雷特》中努力探索戏剧的时代命题,融入了许多中国建筑元素,使得中西文化有机融合。 D.“你必须对自己忠实”是陈薪伊的戏剧初心,因为忠于自己,她将生命和时间倾注于舞台,用自己的思想去诠释戏剧。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开头运用细节描写,如“童心未泯”“正午阳光一般的”“睿智”“坚定”等词,浓墨重彩地描写陈薪伊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B.第二段交代了文章的缘起是陈薪伊成功执导话剧《哈姆雷特》,其中“长达8天的演出”“韵味悠长”等词语饱含作者褒扬赞叹之情。 C.文中插叙朱生豪矢志翻译莎剧的事迹,这并非闲笔,因为陈薪伊在阅读他的《哈姆雷特》译本中产生共鸣,才决定导演《哈姆雷特》。 D.陈薪伊在《哈姆雷特》中加入昆曲《牡丹亭》的音乐,就是为了证明她“言出必行”的艺术人生。 9.陈薪伊导演的《哈姆雷特》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子占永城卫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服将阕,起故官,入阁视事。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注】卫:古代九畿之一。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濬: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B.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C.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D.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经筵,汉唐以来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 C.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如文中“康熙”就是清圣祖的年号。 D.古人在朝中做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天馥学识渊博,深受器重。曾担任给皇帝讲经的经筵讲官,在刑、户、吏、工、兵等要害部门都任过职,后又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 B.李天馥爱护百姓。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条件,而他“奉行成宪,不失尺寸”的主张不免有保守僵化之嫌。 C.李天馥事亲至孝。在母亲去世时回乡服丧,筑草庐守墓时有一双白燕飞来,因此其居室被称为“白燕堂”。 D.李天馥善于发现人才,也非常爱惜人才。他举荐的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对犯罪而有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3小题, 12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4-16题。 咏梅 高启【1】 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 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 注释:【1】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才华高逸。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了梅花生长在冰天雪地且不染俗尘之处。 B.颔联中“空”字传神地写出了月下梅花的朦胧之美。 C.颈联中的“白衣宰相”,既指梅,也暗指诗人自己。 D.尾联“回首”一句,诗人借梅表达远离名园的怨恨。 15.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B.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蝶恋花》) 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 D.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16.本诗中“翠袖佳人依竹下”化用了杜甫《佳人》中的诗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来传情达意。杜诗塑造了一位遭遇战乱、被丈夫抛弃之后仍坚贞自守的绝代佳人的形象。这一化用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用“ , ”两句来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 (2)韩愈《师说》中,作者以孔子为例加以论述,由此得出结论的两句是“ , ”。 (3)《寡人之于国也》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 , ”。 三、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8.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市传统行业的一些企业个头长得慢,筋骨不够壮,有的就是因为取得一点成绩就闻过则喜,精神上松一寸,行动上就可能慢一尺,稍不留心,就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②他迷上了围棋后,竟然每天茶不国饭不想的,简直是神魂颠倒了。 ③我国近半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普遍,并且认为为学术造假“丑闻”涂脂抹粉就更加丑陋。 ④在山东华宇工学院的体育场上,大二的男生正在进行耐力测试,第一圈学生们跑得还比较集中,可是从第二圈开始,就有两名男生开始气息奄奄,体力不支了。 ⑤保守派对他的批评是:他一个含糊的理想主义者,认为靠甜言蜜语就让坏人们变好。 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首位,培养造就文艺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艺人才,努力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 A. 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⑤⑥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一些行星上可能已经有高级动物,他们也许正在某种巨大的工程建设来改造他们的行星世界。 B. 银河里大约有4000亿左右个各种各样的恒星……所有这些恒星对于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 C. 包围着我们的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这些雪球就是彗核。 D. 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确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 , , 。 。 ,虽无需这样皓首穷经,却需要在纷繁复杂的冗余信息中“利善其身”,做好组织规划和内容筛选。 ①古人读书学习,讲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②因此理性选择一些质量较高的信源 ③白白耗费时间精力 ④资讯时代的碎片化阅读 ⑤往往读过才能判断是否是垃圾信息 ⑥然后专心阅读十分重要。 A. ②⑥④⑤③① B. ⑤③②⑥①④ C. ⑤③④①②⑥ D. ②⑥①④③⑤ 22.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为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6分)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成熟的标志是理智战胜情感,有人说成熟的标志是遇事有主见,有人说善于给予 爱是成熟的标志,有人说善于否定自己是成熟的标志……面对成熟的门槛,你对此有哪些思考? 根据这个话题,以“成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要求是议论文。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佛山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 [A项,“中国长远利益”缩小原文含意;B项,“开放贸易壁垒”无中生有;C项,“主要是针对”曲解文意,文章只是列举了“经济”和“人权”两方面,没有划分主次。] 2.B [B项,“并因此”强加因果。] 3.A [A项,“人类利益格局相互依赖感还不是很强”错,于文无据。] 4.B (A.小说中没有对“我”的肖像描写。C.小娜心中可能有走出大山的愿望,但作品中没有明显的表现。D.“我”决定留下来,是善良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说“精神蜕变”“人格升华”有些夸大。) 5.①突出表现了孩子们的优秀、上进,体现了奖状在孩子们心中的分量;②呼应标题,表现奖状的作用;③与下文老校长为“我”发奖状使我感到羞愧形成对比;④为后文“我”忘记发奖状导致小娜没得到奖状,回家挨打并辍学做铺垫。(答对一条1分,两条3分,3条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共5分。) 6.观点一:“我”会长期待下去。 ①从感情上来说:孩子们的纯真、善良、努力以及祈求的眼神,村民们真诚的感谢,都使“我”深受感动,而小娜被母亲误解这一事件,也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 ②从人物形象上来说:“我”是一个善良而有责任心的教师,对孩子、对事业的爱会促使他 决定留下来。 ③从大环境的角度来说:国家对去西部支教会给予很多优惠政策,也有一定的影响。(每条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观点二:“我”在一年后会选择离开。 ①山区的条件太艰苦太恶劣了,远离都市繁华,也不是自己的家乡。 ②“我决定在这里多待一年”,只是当时受到触动后的决定,所以“熬过”这一年后,“我”还是会按计划选择离开。 ③山里人理解我的处境与选择,不会太过挽留。 ④“我”并没有“太高的觉悟”,一直向往的是大城市的生活。 (每条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7.B 根据原文,认识忧郁王子“哈姆雷特”,是在她看过两部莎翁作品的电影之后。 8.B A项,“细节描写”错,“浓墨重彩”牵强;C项,“决定导演”在前,“产生共鸣”在后;D项,“是为了给《哈姆雷特》中加入‘中国味道’”。 9.①《哈姆雷特》中加入了朱生豪的故事,以期用朱生豪和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表演转换能唤醒观众;②《哈姆雷特》中设计了“中国味道”的细节,如舞台布景里运用中国建筑元素,加入昆曲《牡丹亭》音乐等;③话剧力求忠于自己,如在剧中呈现那些也许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细节,力求用莎士比亚的精神去反观人性,让人类看一看自己发展演变的模型。 10. 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从句子的结构和意思来看,“天馥”是“侍朕三十余年”的主语,所以应该在“天馥”前断开,排除B、D两项;“勉以儒者之学”是状语后置句,语意完整,“勉”前面应断开,排除A项,故选C项。 11. 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12. 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然而他‘奉行成宪,不失尺寸’的主张则不免有保守僵化之嫌”分析有误。李天馥主张“奉行成宪,不失尺寸”,是不希望政令繁多以致劳民扰民,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意思,而不是“保守僵化”。 13.答案:(1)皇上亲征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整。(得分点:“兵革”“务”“休息”,每点各1分,大意2分) (2)刑部的囚犯很多人(因为监狱条件恶劣)死去,李天馥筹集建造房屋的材料,为囚犯建造了更多牢舍,根据罪行的轻重让他们分别住在不同的牢房里,存活下来的囚犯很多。(得分点:“瘐毙”“所”“别”,每点各1分,句意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第(1)句的关键词及翻译:“兵革”,战争;“务”,致力于,从事;“休息”,休养生息,休整。第(2)句的关键词及翻译:“瘐毙”,关在牢狱里的人因受刑或饥寒疾病而死亡,翻译为“死亡”即可;“所”,名词,牢房;“别”,根据……分类,区别。 14.(3分)D(“诗人借梅表达远离名园的怨恨”有误) 15.(3分)B 16.(6分)本诗此句把梅花比作依于竹下的翠袖佳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于冰雪中绽放的美丽,以及与青竹为伴的高洁志趣,化用杜诗更增添了意蕴,凸显出梅于苦寒之中甘于寂寥、高洁自守的品格,寄寓了诗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格追求。 【评分参考】本诗解释2分,化用诗句的效果及分析2分,思想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 17.(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8.C. 【解析】①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这里可以改用“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②神魂颠倒: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运用正确。 ③涂脂抹粉:指妇女打扮。也比喻为遮掩丑恶的本质而粉饰打扮。运用正确。 ④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这里应用“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⑤甜言蜜语:像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运用正确。 ⑥德艺双馨: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符合句意; 19.D【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正在”前面加“从事”,让它作“工程建设”的谓语。B项,主客颠倒,把“所有这些恒星对于地球上的居民”改成“地球上的居民对于所有这些恒星”;另外,“大约”与“左右”语义重复。C项,结构混乱,把“一群巨大的雪球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改成“一群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巨大的雪球”或“一群巨大的雪球,雪球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 20.A【解析】B项,根据前文“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 “连声道歉”这个语境,“献丑”不符合语境,献丑是谦辞,在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不是道歉语。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 21.B【解析】②⑤与上文衔接更紧密的是⑤,排除AD;⑤与空格前文构成因果关系,③的“耗费时间精力”的原因又是⑤;⑥的“然后”时间承②德“理性选择”,且②⑥与⑤③构成因果;④应是空格后文的陈述对象,而后文的“这样皓首穷经”指代①的内容。故正确排序为:⑤③②⑥①④ 22.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来的,而孟子也就因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参考译文】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他的祖辈在明朝初年因为军功得以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在合肥安了家。祖辈中有一个同宗族的子弟是永城卫籍贯,李天馥就以永城卫的籍贯(参加了乡试考试)考中了举人。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拔为庶吉士,授予检讨的官职。他见闻广博,善于选取其中精要,穷尽心思研究经世之学,名声很大。多次升迁后担任内阁学士,充任经筵讲官。每次当值侍奉皇上时,有什么见解,他都毫无隐瞒地全部陈述出来,圣祖皇帝很器重他。康熙十九年夏天,遭遇大旱灾,(皇上)命李天馥和大学士明珠会同三法司审查复核囚犯,有值得同情或证据不全有所怀疑的罪囚,都按照最末一等替他们减刑。不久(李天馥)升任户部侍郎,又调到吏部任职。他拒绝一切馈赠贿赂,性情严峻,不徇私情,(人们)称赞他考核官吏政绩时非常公平。康熙二十七年,升任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建议修筑高家堰重要堤防,约束黄河水道使之从清口流出,停止疏通海口;于成龙主张疏通下河(入海口)。皇上召两人进京入宫问询,(两人)仍然各自坚持自己的说法,(皇上)将此事下达给朝中大臣详细讨论,李天馥认为下河海口应当疏通,高家堰重堤应该停止修筑,皇上认为李天馥说得对。李天馥曾先后在刑部、兵部、吏部任职。 康熙三十一年,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皇上说:“机密的事务责任重大,不能任用喜欢多事的人。李天馥为人老成,清廉谨慎,学问品行都很优秀,我知道他一定不会生事。”康熙三十二年,(李天馥)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到原籍,皇上赐给他亲笔书写的“贞松”匾额,用大儒的学识勉励他;又说:“李天馥侍奉我三十多年,不曾有过过失。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命令(有关部门)把李天馥担任的官职暂时空缺起来,等他守孝期满回来。”康熙三十四年,李天馥服丧将满,(朝廷)起用他担任先前的官职,进入内阁处理政事。皇上亲征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整。他曾说:“变法不如守法。奉行现成的法规制度,严格实施,不偏移一丝一毫,才是我报效国家朝廷的方法啊。”康熙三十八年,李天馥去世,谥号为“文定”。 李天馥在位时,注重人才,曾响应皇上诏令举荐彭鹏、陆陇其、邵嗣尧,(这些人)最终都成为名臣。(李天馥)担任学士时,冬月审查复核囚犯,有一名知县李方广犯罪被判处死刑,李天馥说这个人有才华,得以暂缓处决,不久就因为遇上大赦而被免除死刑。刑部的囚犯很多人(因为监狱条件恶劣)死在狱中,李天馥筹集建造房屋的材料,为囚犯建造了更多牢舍,根据罪行的轻重让他们分别住在不同的牢房里,存活下来的囚犯很多。李天馥侍奉父母很孝顺,在服丧期间在父母墓旁搭盖茅屋守墓,有一双白燕飞来,不离开,人们称他守墓的茅屋为“白燕庐”。他的儿子李孚青,考中进士,担任编修的官职。父亲去世后服丧而回乡,不再出来做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