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线上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线上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语文试卷 ‎ ‎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材料一:李子柒,“现象级”网红。这位美食博主,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用时间跨度极大的镜头记录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三时三餐、四季流转的农家生活,创造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好画卷。令人惊叹的是,她的视频在Youtube上备受追捧,收获735万粉丝,影响力堪比CNN,无数外国粉丝留言“她让我爱上中国文化”“求英文字幕跟进”。‎ 不过,相较于外网的齐声点赞,国内网友则质疑颇多,很多人觉得她的视频总在中国农村的旧式耕作生活上打转转,是展示中国的“落后”,是负面文化输出。‎ 落后还是先进,很多时候只是相对概念。持有这类看法的网友,其实是在潜意识中将叙事背景设定为超现代的工业社会,选择的参照系大概也是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礼赞工业成果无可厚非,可讴歌田园生活就是展示“落后”吗?事实上,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先进与落后。至于有人质疑李子柒镜头下的农家生活不真实,其实更无必要。艺术源于生活必然高于生活,田园牧歌不一定要唯浑身污泥才是真实,美学大家朱光潜早就说过,完全依葫芦画瓢把现实复制到艺术作品里,难有关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草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堡。”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做纸……李子柒的故事何以无障碍地跨越地理,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与其说是迎合了外国人对中国旧式田园生活的想象,不如说是戳中了在钢铁森林中栖居太久的人类对田园诗意的怀念与畅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返璞归真,爱生活、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往往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让不同肤色、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心生共鸣、心有慰藉。‎ 当然,李子柒的爆火并非偶然。在视频高点击量的背后,其实是西方世界对崛起的中国之好奇。他们以这位网红博主的视频为窗口,探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与魅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子柒至少是丰富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一个剪影。崛起中的东方古国,不仅有高楼大厦、大国重器,还有“一箪食一瓢饮”的田园诗意。‎ 与其纠结李子柒的视频算不算文化输出,或许我们更该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输出。任何一种文化,要想被理解,首先得动人。记得在李子柒做“古法长安纸”的视频下,很多外国人惊诧不已,然后有中国人用英语给他们科普这是中国古老的造纸术。文化输出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仅凭一人之力肯定无法传递全部,还期待更多“李子柒”,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既富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又不断向现代化前行,丰富、多样、精彩的中国。‎ ‎(取材于《北京日报》 2019年12月11日)‎ 材料二:‎ 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象,加之视频后期制作采用的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成功塑造了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们回味中国古人的衣食寝居,畅想一种超脱于消费社会的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裹挟的现代性问题席卷世界之时,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引起各国网友的共鸣。【甲】‎ 李子柒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输出”‎ - 13 -‎ 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带有不同文明竞逐高下的“文明冲突论”意味。【乙】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事实上,她只是抓住了短视频发展历史机遇的一个创业者,用自己的勤奋和纤巧展示山村生活的美好部分,以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关注。【丙】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语境,传递出精致的、文明的、可亲的、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案例,其中具有值得总结的文化传播规律。‎ 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在的价值理念也具有很多面向,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展其中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丁】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 ‎(取材于《经济日报》2019年12月10日)‎ 材料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文化输出”是文创领域高大上的、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一种行为,需要很强大的包装能力。所以当《功夫熊猫》这部充满中国元素但却是由外国人制作的电影火爆市场时,很多人为之遗憾——中国有许多很好的文化资源,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开始感叹,做文化输出是一件很讲究技术实力的工作。‎ 套用上面这种逻辑,李子柒显然不算文化输出,她只是误打误撞,让很多外国人了解到中国的乡村生活和美食文化。而且,客观地说,外国网友关注她可能有着复杂的动机,文化好奇心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人是带着某种治愈的目的,尤其是那些在都市强压力之下生活的人们,需要在这样的童话世界里寻找慰藉。对于他们而言,李子柒来自哪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到她的视频能获得愉悦,得到放松,仅此而已。‎ 那些认为李子柒不算文化输出的观点中,还有一种非常普遍的说法,即李子柒把中国落后的一面展示给了外国人,“中国人不是这样生活”,李子柒这样做其实是中国人的罪人。准确地说,这种观点并非否定李子柒是文化输出,而是认为李子柒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出。那么这里所要讨论的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文化输出?‎ 呈现中国真实甚至落后的一面到底对不对,这个问题几十年前就有过讨论。1972年,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曾受中国政府之邀来到中国,拍摄了一部名为《中国》的大型纪录片。但因为认为《中国》并没有展现中国最好的一面,国内并不欢迎此片。而按照安东尼奥尼的说法,“其实《中国》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的电影”。并表示“我没有坚持去寻找一个想象中的中国,而是把自己交付给了能看到的现实,我觉得是做对了”。这部电影后来获得了很多大奖,一直被视为国外了解中国的窗口,即便到今天,它仍然是那个年代重要的影像资料,极具历史价值。‎ 如今《中国》已经不再敏感,它成了怀旧的珍贵素材,很多人因此感激安东尼奥尼的工作。从对有关《中国》评价的变迁不难看出,一些陈旧过时的观点正逐渐被抛弃,只是时不时还会冒出来吓唬人。从《中国》到李子柒,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表现普通人的生活也能打动人感染人,文化输出需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 李子柒用唯美的风格讲述乡村故事,她的拍摄讲究商业技巧,但这只是提升了消费体验,她所讲述的那些故事,其“剧本”来自真实的乡村生活,这才是很多人喜欢她的一个主要原因。澄清争议,走出误区,李子柒呈现给国外网友的东西,这种小而美的中国故事所获得的共鸣,相信会激励更多的李子柒,因为这是文化输出,而且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出。‎ ‎(取材于新媒网2019年12月07日)‎ ‎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子柒的作品在海外异常火爆,但在国内却受到冷落,不断遭到众多网友的质疑。‎ - 13 -‎ B.国内网友质疑李子柒的原因是认为其作品展示了中国落后的一面,而且不够真实。‎ C.作者认为李子柒作品是否是文化输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文化输出的深层思考。‎ D.文章采用了驳立结合的论证结构,先反驳网友的观点,然后正面阐述自己的看法。‎ ‎2.下面一句话放回材料二中,最恰当的位置是(3分)‎ 楼宇烈先生曾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A.【甲】 B.【乙】 C.【丙】 D.【丁】‎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认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创业者,她的作品虽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语境,但算不上真正的文化输出。‎ B.《功夫熊猫》的例子证明,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便可以为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贡献中国智慧。‎ C.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中国》最初并不受欢迎,但是因为它的真实性,最终获得了广泛认同,这种经历与李子柒的作品很相似。‎ D.材料三认为,李子柒的成功会激励更多的人主动承担文化输出的责任,真实记录日常生活,以小而美的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 ‎4.根据三则材料,概括李子柒的作品能够火爆的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送米 ‎ ‎ 孟宪岐 傍晚,老林来了。老林是党的地下交通站站长。柳溪归老林直接领导。跟老林来的一个人挑来两袋粮食。老林说:“清凉洞的伤员没粮了,你把这100斤小米送过去。”柳溪点点头。‎ 老林又说:“今晚就走,越快越好。”‎ 老林走了后,柳溪把兩袋小米打开,他把双手伸进小米里抚摸着,这种感觉真好!‎ 他家断顿了,他已经吃了两天野菜团了。‎ ‎10岁的儿子见到小米,高兴地问:“爸爸,这回咱家可以吃小米干饭了吧?”‎ 柳溪摇摇头:“不可以的。这米不是咱家的,是给东家的。”‎ 儿子噘起了小嘴说:“一顿也不能吃吗?”‎ 柳溪说:“东家的米,一粒也动不得。”‎ 老婆颤巍巍地问:“你看,咱就留一点点,给娃熬口粥喝。大人好对付,娃受不了啊,行不?”‎ 柳溪叹口气:“不行。这是救命粮,动不得啊!”‎ 老婆默默给柳溪拿过两个菜团团。‎ 柳溪装起一个,把另一个递给儿子:“我一个就够了,这个给你。”‎ 老婆又从儿子手中把菜团要过来说:“穷家富路,来回一天一宿,一个菜团咋够?”‎ 柳溪说:“我会在路上想法的!”‎ 在老婆幽怨的目光里,在儿子祈求的眼神里,柳溪果断地挑起了两袋米,隐进夜色中。‎ - 13 -‎ 柳溪家距清凉洞约70里,过了乔家镇全是山路,树木参天,荆棘丛生。柳溪挑着米,困苦可想而知。‎ 天亮后,柳溪来到乔家镇。‎ 大半夜的奔波,柳溪已经没有力气了,他摸摸怀里的菜团,舍不得吃。‎ 他知道,进了山里,才更累,这菜团可是他的救命粮啊。‎ 柳溪把米袋放在一家面馆前,进门跟掌柜说:“赏我一碗热水吧!”‎ 掌柜看看门口的两袋米问:“啥呀?”‎ 柳溪答:“给东家还的米。”‎ 掌柜嘿嘿笑:“你这人真傻,拿着金碗要饭吃。这样吧,你拿小米换我的面汤,咋样?一斤换一碗。”‎ 柳溪摇头:“东家的小米,万万动不得。”‎ 掌柜沉了脸:“你的小米动不得,我这热汤也喝不得。”‎ 柳溪转身挑起小米就走。‎ 掌柜喊:“还东家的小米多一斤少一斤能咋着?你死心眼啊?”‎ 柳溪边走边说:“我死心眼。反正这米不能动。”‎ 出了乔家镇,就进山。‎ 柳溪实在是走不动了。‎ 路边有小溪,他跑过去,双手捧起水来,喝个痛快。‎ 喝了不少水,肚子饿的滋味小了些。‎ 他坐在路边,发现了一株小黄花,一看,是苦麻子,这东西能吃,就是特别苦,管败火的。‎ 柳溪乐了。嘿嘿,这里有野菜,就饿不着我。‎ 他吃了苦麻子,又看见了婆婆丁,还有羊妈妈,这都是他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野菜,不一会儿,就吃得满口青绿色。‎ 有东西填了肚子,柳溪的劲儿又来了。‎ 刚走几步,柳溪见一男人一瘸一拐地走过来。‎ 男人问:“你挑的啥东西?”‎ 柳溪答:“小米。”‎ 男人问:“卖点给我吧?家里没吃的了。”‎ 柳溪答:“东家的小米,我哪儿敢卖呀?”‎ 男人仍不死心:“你给我一半米,我给你两块大洋。”‎ 柳溪想:100斤小米也就值一块大洋,现在50斤小米给两块大洋,这买卖合适呀。‎ 柳溪说:“这样吧,今儿这米不能动,明儿我给你送来,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行不?”‎ 男人面露难色:“可是,我这会儿缺粮啊。”‎ 柳溪只好说:“这我可帮不了你。”‎ 男人一瘸一拐走了。‎ 柳溪心里难受。‎ - 13 -‎ 他想,这小米如果不是送给八路军伤员的,他说啥也要卖给这男人点,一家人挨饿,那滋味他尝过啊。‎ 柳溪望一眼前面的大梁,拿出菜团,大口吃起来。‎ 他知道,翻过大梁,就到了清凉洞。‎ 吃完菜团,他顿觉又来了劲,挑起小米,跨步翻梁。‎ 站岗放哨的战士发现了柳溪。‎ ‎10多个伤病员一同来到洞口迎接他。‎ 陈连长握着柳溪的手说:“柳哥,你辛苦了!我代表大家谢谢你!”‎ 说罢,陈连长给他敬了一个军礼。‎ 陈连长吩咐赶紧熬小米粥,柳大哥一定饿急了。‎ 这时,一个男人一瘸一拐走进来,柳溪一看,是路上遇见的那人。‎ 陈连长说:“这是新来的张排长,粮食没运来,肯定是有困难,我们自己也得想法,我就派他出山买粮。”‎ 张排长把经过一说,大家都哄堂大笑。‎ 柳溪喝了一顿香喷喷的小米粥。‎ ‎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在开头交代了柳溪的党员身份和他送大米的用途,这为柳溪后面拒绝别人的行为提供了思想支撑。‎ B.柳溪“把双手伸进小米里抚摸着,那种感觉真好”一句,既暗示了其家庭贫困,又体现了粮食的无比珍贵。‎ C.柳溪从妻子给他的两个菜团中拿出一个给儿子,而自己宁可路上挖野菜吃,这说明他是关爱家人的好男人。‎ D.柳溪其实完全可用卖50斤小米的两块大洋为队伍再多买一些粮食,但他没有这么做,说明他确实死心眼。‎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是山路,树木参天,荆棘丛生”的环境描写,既突岀了送米路途的艰辛,也突出了柳溪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 B.“菜团”‎ - 13 -‎ 对于柳溪来说,极其重要。文中写他先舍不得吃,后来又大口吃了,这看起来矛盾,实际不矛盾。 C.小说将张排长花大价钱买米与柳溪舍不得动一点米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主要人物柳溪的优秀品质。 D.小说的情节虽然简单但很集中,叙述简洁,不枝不蔓;对话虽简洁,但寥寥数语就将人物形象的特点凸显了出来。 7.小说的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 8.小说中,柳溪家人、面馆掌柜以及张排长都向柳溪要米,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 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顾觊之,字伟仁,吴郡吴人也。谢晦为荆州,为南蛮功曹。晦爱其雅素,深相知待。时大将军彭城王义康秉权,殷、刘之隙已著,觊之不欲与殷景仁久接事,乃辞脚疾自免归。在家每夜常于床上行脚,家人窃异之,而莫晓其意。后义康徙废,朝廷多以异同受祸。复为山阴令。山阴民户三万,海内剧邑,前后官长,昼夜不得休,事犹不举。觊之理繁以约,县用无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自宋世为山阴,务简而绩修,莫能尚也。孝建元年,出为义阳王昶东中郎长史。明年,出为湘州刺史,善于莅民,治甚有绩。幸臣戴法兴权倾人主,而觊之未尝降意。或嫌其风节过峻,觊之曰:“不过使吾不为三公耳!”时沛郡相县唐赐,往比村朱起母彭家饮酒还,因得病。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三公郎刘勰议:“赐妻痛往遵言,考事原心,非存忍害,谓宜哀矜。”觊之议曰:“法移路尸,犹为不道,况在妻子,而忍行凡人所不行。不宜曲通小情,当以大理为断,谓副为不孝,张同不道。”诏如觊之议。子绰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其责,觊之每禁之,不能止。及后为吴郡,诱绰曰:“我常不许汝出责,定思贫薄亦不可居。民间与汝交关有几许不尽,及我在郡,为汝督之。凡诸券书皆何在?”绰大喜,悉出诸文券与觊之,觊之悉焚,宣语远近:“负三郎责,皆不须还。”太宗泰始初,四方同反,觊之家寻阳,寻阳王子房加以位号,觊之曰“礼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谢,况年且八十,残生无几,不敢闻命。”孔觊等不能夺。太宗甚嘉之。三年卒,时年七十六。追赠镇军将军,常侍、刺史如故。谥曰简子。‎ 选自《宋书·顾觊之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B.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C.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D.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郡是古代行政区域的名称。郡的长官称“守”,秦设天下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B.南蛮是先秦中原王朝对中原以南各部落的称呼,与东夷、西戎、北狄合称四夷。‎ C.海内和九州、神州、赤县、瀚海等同为中国别称,源于我国疆土四面环海之说。‎ D.追赠指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是给予死者及其亲属的特殊荣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13 -‎ A.顾觊之富有远见。刘义康当权,他借口脚病辞官归家,家人不理解其做法。等刘义康免官流放,他因未卷入殷刘二人的纷争,得以脱身。‎ B.顾觊之治政有方。山阴县一向难以治理,与前后在此任职的官员相比,他更善于化繁为简,以至山阴县政治清明,其治理效果无人能及。‎ C.顾觊之不畏权贵。幸臣戴法兴权倾朝野,而顾觊之宁愿放弃前程也从不降低身份,屈心以从,以致戴法兴嫌弃厌恶他风骨节操过于刚直言。‎ D.顾觊之严于教子。他对儿子放债的行为十分不满,多次劝阻,而顾绰总是不听。于是他以智骗取了儿子的信任,火烧了债券,恩泽乡里。‎ ‎12.将《谏逐客书》中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5分)‎ (2)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5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元 日 ‎ ‎ 陈与义①‎ 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 后饮屠苏②惊已老,长乘舴艋竟安归。 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③却自违。 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沾衣④。‎ ‎【注】①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南宋建炎四年,金兵大举南侵,诗人避难湖湘间。此诗作于建炎四年。②屠苏:屠苏酒。③刳(kū)心:道教语,谓摒弃杂念。④独沾衣:传说战国时齐景公在牛山落泪,感慨人世无常。‎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扣题,回忆自昔至今五年来的辗转奔波的生活,每逢“元日”,只有“流离”,可见诗人的生活境况。‎ B. ‎“惊”字写诗人饮屠苏酒时蓦然发觉自己垂老的惊惶之态,“竟安归”表达了对最终竟然安然归乡的欣喜。‎ C. ‎“携家作客真无策”呼应首联上句,是说自己五年来漂泊辗转,客居他乡。“真无策”透露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D. 颈联第二句,写诗人原本决心学道以清除内心杂念,后来却违背了自己原本的意愿,步入仕途,自感追悔莫及。‎ ‎14.本诗尾联中,诗人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谏逐客书》开篇即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 ”。‎ ‎(2)《谏逐客书》中,作者认为三王五帝无敌的原因就是能兼容并包,正如:                 ,故能成其大;                  ,故能就其深。‎ - 13 -‎ ‎(3)《谏逐客书》中作者总结了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取得巨大功业的原因后,又假设论证,假如四国君主        ,            ,那么秦国就不会富裕和强大。  ‎ 三、语言文字运用(25分)‎ ‎1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B.根据调查显示,我国30%以上人群有睡眠障碍。睡前使用手机会影响睡眠质量,因为手机的蓝白光对人的大脑有持久刺激作用。‎ C.临近岁末,各种商品的打折促销也渐渐“白热化”了。行走在商场,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D.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务、交通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怀疑。‎ ‎1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语委和央视联合推出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系列节目,展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为增强文化自信做出了引领和示范。‎ B.《中学语文》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该杂志一贯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宗旨,被评为省优秀期刊。 ‎ C.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样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 D.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4米高、20米宽、700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 ‎ ‎1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招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________________’。”‎ 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     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 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 ‎19.观察这幅《枪响之后》漫画,请概括画面内容,并说明漫画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6分)‎ - 13 -‎ (1) 画面内容(不超过80字): ‎ ‎ (3分)。 ‎ (2) 寓意(不超过30字): ‎ ‎ (3分)。 ‎ ‎ ‎ 20. 小写作。(10分)‎ 贾宝玉要建一个“大观园群”,请你帮着拉一个群组成员,你认为应该拉谁入群?请说明拉她(他)入群的原因。要求:入群理由充分;阐述内容符合《红楼梦》相关情节;语言条理;字数在150字左右。‎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月31日,某平台发布了一条“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 此后,包括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的几乎所有品牌及店铺的双黄连口服液均已显示售罄下架。事后证实,这条消息不实。‎ 诸如此类的网络谣言还有很多,“饮用高度酒能抗新冠肺炎”“用淡盐水漱口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被传染了”“空中喷洒防疫药剂”等等,这样的谣言在百姓间扩散蔓延,造成整个社会的焦虑恐慌。‎ 面对与疫情一起爆发的谣言,你的态度是什么?你的做法又是什么?请选择恰当的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结构清晰,恰当使用名言和事例,书写认真,不少于800字。‎ - 13 -‎ 语文答案(4月11日)‎ ‎1.(3分)A 2.(3分)D 3.(3分)A ‎4.(6分)①创造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好画卷,具有浓浓的中国风;②满足了西方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与魅力的好奇;③能够给那些在都市强大压力之下生活的人们带来慰藉。‎ ‎5.D(“说明他确实死心眼”分析不当,应是体现了他作为一个革命者坚持原则的精神) 6.C(两者之间不是对比,两人都是为了伤员所需的粮食,其目的是一致的)‎ ‎7.①用“喝了一顿香喷喷的小米粥”突岀了柳溪不辱使命后的愉悦心情。②用词虽然十分简洁,但照应标题“送米”,并交代了故事结局,使故事情节更为完整。③故事由“送米”开始,由“喝粥”结束,平淡朴素,而又耐人寻味。(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给满分) 8.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小说就是借一次次要米的情形,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廾。②突出了主人公不为自己、心为公的形象特征。一次次的要米,使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也得以在一次次的矛盾冲突中完成,从而突出了人物的优秀品质。③揭示了小说的主旨,高度赞扬了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每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亦可酌情给分)‎ ‎9.B(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10.C(“翰海”是沙漠,不是中国的别称。)‎ ‎11.C(原文“或嫌其风节过峻”不是指“戴法兴”。)‎ ‎12.(1)既然这样那么这就是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百姓。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2)现在驱逐客卿而资助敌国,减少本国百姓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这样想使国家不陷于困境,是做不到的。‎ ‎【参考译文】‎ 顾觊之,字伟仁,吴郡吴县人。谢晦任荆州刺史时,让顾觊之做南蛮功曹。谢晦欣赏他文雅素净的风度,对他倍加重视优待。当时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当权,殷景仁和刘义康的矛盾已显露,顾觊之不想和殷景仁过多接触,于是以脚病为借口辞官回家。在家时每天晚上常在床上走来走去,家里人私下里都非常惊异,但不知他的意图。后来刘义康被贬谪和废去官爵,朝廷中很多人因为受牵连而遭到惩罚。顾觊之再当山阴县令。山阴县有百姓三万户,是海内大县,前后到任的长官,即使日夜不停地奔波,事情仍然处理不好。顾觊之用简单的办法对付繁杂的问题,县里因此没什么麻烦,他白天把县衙门门帘放下来,门外寂寞无声。在宋朝建国以来的所有山阴长官中,事务简约而政绩最突出的,没有人能超过他。建元年,调出京城做义阳王刘昶东中郎长史。第二年,他调出京城做湘州刺史,善于管理百姓,治理很有政绩。得宠大臣戴法兴权力压过皇上,而顾觊之不曾向他低头。有人嫌他风骨节操过于严厉苛刻。顾觊之道:“不过让我不做三公罢了。”当时沛郡相县人唐赐,到邻村人朱起的母亲彭氏家里喝酒,回来便病了。死前对他的妻子张氏说,死后要把他的肚子剖开查清病因。之后张氏亲手剖开她丈夫的肚子察看,唐赐的五脏都粉碎了。郡县的官员认为张氏残忍地进行解剖,唐赐的儿子唐副又不阻拦,因为这事发生在大赦之前,法官们不能决断。三公郎刘勰认为“根据事实推究他们的心情,他们没有残忍伤害丈夫和父亲的动机,我认为应该原谅他们。”顾觊之认为:“法律规定移动路头的尸体,尚属不合法,何况是自己的妻子儿女,竟然残忍地做出一般人所不敢做的事情,对他们不应顾及小的情面,应该按照法律处理,判定唐副的罪行是不孝,张氏是犯法。”诏书同意了顾觊之的判决。顾觊之的顾绰家财非常多,乡亲父老亲戚子弟很多人欠他的债,顾觊之每每劝他不要这样作,但没有效果。在顾觊之当吴郡太守时,骗他的儿子顾绰说:“我经常不许你放债,细细想一想,贫穷也确实不能忍受,和你有关的乡亲中还有几多人的债没有还清?趁我在太守任上,为你讨回债务。那些债券在哪里!”‎ - 13 -‎ 顾绰大喜,把他的所有一大柜债券送给顾觊之,顾觊之将这些债券全部烧掉,并且告诉乡亲们:“凡是欠我家三郎的债务,都不需要偿还。”明帝太始初年,四方各镇同时反叛。顾觊之家在寻阳,寻阳王刘子房给顾觊之授予爵位名号,顾觊之说:“按礼制规定年到六十不穿军装,因为他们体力衰退,何况我年近八十,不敢接受您的任命。”孔觊等人不能改变他的主意。明帝非常赞赏他。泰始三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死后被追赠为镇军将军,常侍、刺史的称号照旧。谥号为简子。‎ ‎13.B(“表达了对最终竟然安然归乡的欣喜”这一理解不当,“竟”是最终的意思,“安”是疑问代词,意为“何处,哪里”)‎ ‎14.①拟人。“汀草岸花知节序”,说汀草、岸花应时开放,花草尚知季节转换而百般珍惜,更何况是人。面对草长花开,诗人只有独自怅恨。②用典。“一身千恨独沾衣”,化用了齐景公“牛山沾衣”的典故;抒发自己身逢动荡时世,漂泊流离、不知何处可归的怅恨。(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2)太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 ‎(3)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16. 选D。 (A、主客颠倒;B、句式杂糅;C、逻辑不当)‎ 17. 选C。 ( A、偷换主语;B、句式杂糅;D、中途易辙)‎ 18. 选C ‎(解答此题应注意理解句意和前后呼应。语段是余光中对“文(文言)”“白(白话)”关系的阐释,主张白话为主,兼用文言。A项弄反了“文”“白”关系,B项“见真求新”四字前文无此意,D项没有阐释“文”“白”关系。)‎ ‎19.画面内容:这是一幅名为《枪响之后》的漫画,画面中央是一座山峰,峰顶上放着一块平衡板,平衡板的一侧蹲坐着一头黑熊,另一端坐着一个端着枪对准黑熊的人。‎ 寓意:人类应该善待自然界的朋友,维护生态平衡。(伤害别人就是毁灭自己)‎ ‎21.附两篇时评社论 疫情面前,别误入“谣言陷阱”‎ 来源:环球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特别是武汉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在无数人为汹汹疫情奋勇前行之际,网络上接连出现各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谣言,这类事件不断被曝光,再次突显了维护清朗网络环境的重要性。【概述事件,引出论证话题。】‎ 媒体要筑“桥梁”,不能堵“高墙”。【分论点一:面对谣言,“媒体”有责任。】‎ 大年初一,国家针对这次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会议强调,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回应境内外关切。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工作,增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社会信心。媒体是网络内容建设的重要力量,面对恶意攻击和谣言应当坚决回击、以正视听;面对网民关切和疑问,要加强辨析引导、澄清模糊认识。在这次疫情发生的过程中,有些平台为了抢流量、博关注,把谎言包装成“事实”,将猜测翻转成“存在”‎ - 13 -‎ ‎,挑战法律底线,操纵舆论感情,扰乱网络秩序,危害社会诚信,影响社会稳定。互联网虽是虚拟世界,却同样是一个规则实体,遵守相应的职业行业道德,强化社会功能和媒体责任,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本段从媒体的角度,阐述其准确发布疫情、坚决回击谣言、辨析引导澄清的正面作用,同时指出一些平台的不良行为,形成正反对比。】‎ 网民要当“剑客”,不要做“看客”。【分论点二:面对谣言,“网民”有责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类似“1月26日主持人白岩松邀请钟南山介绍疫情”“用淡盐水漱口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被传染了”“空中喷洒防疫药剂”等等,这样的谣言在百姓间扩散蔓延,造成整个社会的焦虑恐慌。在面对来源模糊、事实不清的信息时,切忌一味地盲目转发与情绪发泄,应当多一些理性思考和冷静判断。疫情汹涌,国家在挫折中奋进,无数工作人员为之尽己所能、不屈不挠,此时正是需要我们凝聚共识、统一行动的关键时刻,每一位网民更应该擦亮辨别是非的双眼,理解配合,共同面对。人人都从自身做起,承担一份网络社会的公共责任,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一己之力。‎ ‎【本段从网民的角度,指明正确做法:切忌盲目转发和情绪宣泄;擦亮双眼与理解配合;从自身做起,承担责任……】‎ 当然,呼吁媒体和网民遵守法律法规、加强理性判断,并不是说对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不能开展监督,不能讲真问题,不能揭露真现象。恰恰相反,那些遵守法律、尊重事实的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辩证分析。鼓励正当的建言献策与批评监督。“当然……并不是说……恰恰相反……”等串联词,思路明晰,思考深刻。】‎ 疫情当前,需要每一位网民、每一个个体握紧手中的“金话筒”,看清“谣言陷阱”,积极构建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空间,共同维护法治有序、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总结全文,回扣标题,发出呼吁。】‎ 防谣也是防疫 大众日报 连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会各界众志成城、群策群力,纷纷投入阻击疫情行动中。但在这非常时期,却有人为了博眼球,无端造谣传谣,引发社会恐慌,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影响抗击疫情大局。【简要概述事件,引出话题。】‎ 谣言也是“疫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从“钟南山院士被传染”到“武汉市红十字会向上海医疗队收取捐赠服务费”,从“盐水漱口防病毒”到“饮高度酒对抗新型冠状病毒”,五花八门的谣言满天飞。疫情当前,编造虚假信息,干扰正当渠道、权威信息的发布,破坏全社会抗击疫情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无异于另一种猛烈的“传染病”。【透过现象看本质。谣言另一种猛烈的“传染病”!】【承接上段,照应标题:正是因为谣言另一种猛烈的“传染病”,所以要防谣,不信谣,不传谣。】‎ 对付谣言的最有效武器是真相。面对疫情产生恐慌情绪,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知情、不知底。值得赞许的是,每当谣言出来之时,相关政府部门、党员干部、专家学者都第一时间辟谣,让谣言止于科学和权威,让谣言无法得逞。这也充分说明,当谣言跑得飞快时,真相绝不能落后。【从“怎么做”的角度,展开论证:“真相”对防谣的重要性。】‎ 各地一方面要强化宣传引导,及时准确发布疫情信息,通报防控工作进展,努力抢占先机、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牢牢占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一方面也要加强辟谣机制建设,加大对谣言的惩治力度,对疫情隐瞒不报者、造谣生事者、不遵守防控要求者,坚决依法打击,绝不手软。【从“怎么做”的角度,展开论证:除了公布真相,也要打击造谣者。】‎ 唯有如此,才能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为打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阻击战创造更加有利条件。‎ ‎【总结意义,收束全文。】‎ - 13 -‎ - 1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