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0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班级: 学号: 姓名: 考号: ……………………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北京临川学校2016--2017下学期 第二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50分) 1.山东常被称为“齐鲁之邦”,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周武王封姜尚于齐,周成王封周公旦于鲁),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2.商汤伐夏桀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这反映出商代政治具有:( ) A 宗法性 B 祭祀性 C 神权性 D 血缘性 3.《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严格的等级关系 4.《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公有制 ④私有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简化分工,提高效率 B.削弱封国,集权中央 C.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D.消弱相权,加强皇权 6.韩非子主张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君主)执要,四方来效”的中央集权政府。韩 非子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 A.商鞅正在进行富有成效的变法 B.许多诸侯国县制基本取代了分封制 C.秦始皇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 D.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7、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8.有学者指出:“中央集权制应当肯定,因为它适应了当时中国国情,所以为历代王朝所继承,而且行之有效。”该观点认为中央集权( ) A是由分封制演变而来 B 贯穿中国古代始终 C被历代历朝完整传承 D有它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9.唐时,门下省设给事中一职,专门负责审议中书省草拟的下行诏书,如认为有违制失当之处,可以封驳奏还,称为“涂归”。这表明( ) A门下省是中书省上级机构 B 给事中实际起到监察作用 C给事中代表社会履行职责 D 封建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 10.“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 ——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 ) A.先秦的世袭制 B.汉代的察举制 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D.隋唐的科举制 11.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 12、《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 13.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依据是( )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14.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15.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这里的“全新的创造”是指( ) A.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 B.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16.读下表,表中根据史实得出的推论正确的是( ) 班级: 学号: 姓名: 考号: ……………………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史实与推论表序号史实推论 ① 东汉时,蔡伦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加工造成蔡侯纸 纸已经取代简牍成为当时主要书写材料 ② 《韩非子》中提到过最初的指南仪器“司南” 战国时出现指南仪器 ③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东晋时中国进入热兵器时代 ④ 元代王祯用转轮排字盘不到一月就印成100部六万余字的《旌德县志》 中国是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国家 A.① B.② C.③ D.④ 17.鸦片战争前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渐移到上海,地方人士慨叹苏州曩时列肆如栉,货物填溢,楼阁相望,“今则轮船迅驶,北自京畿、南达海徼者又不在苏而在沪矣。”导致苏州和上海地位更替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 ) A.苏州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落 B.运河贸易被海运彻底取代 C.《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通商 D.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苏州经济 18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变法” D.“兼容并包” 19.1859年英国人呤唎在广州街头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入注目的。”下列对材料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A. 西方工业品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 B.广州开放较早导致女子服饰普遍西化 C. 女子缠足的恶俗已被政府明令禁止 D.沿海地区的开放使女子已经获得解放 20.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当学生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时,使馆区的外国军警却以某不平等条约的名义对学生的爱国行为予以阻挠!下列关于这段历史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这次运动中政府支持了学生的爱国行为 B.该不平等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 C.学生去使馆区抗议巴黎和会上对中国利益的损害 D.该运动未能阻止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21.我国从l957年到l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l950年到l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 C.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 22.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23.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24.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25.“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 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 大为改变。”文中“其说”是指 A.达尔文的进化论 B.牛顿运动三定律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题(50分) 26.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普罗塔戈拉对神灵持何态度?(2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2分)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2分)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4分)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6分)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4分) 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官吏的任命基本以门弟为标准,地方佐官由长官辟举,中央与地方在具体政务运作的层面上并未完全联结为一个整体。而到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贵族迥然不同运转,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对帝国内部影力基本消退,就连此前皇室内部影响皇权运作的宗堂、外戚、后宫、亲王甚至皇太子等力量,也基本从政治上淡出。官吏全部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中央与地方在各方面具体政务运作中走向一体化,皇帝本人也走到了处理国家政务的前台,“朝廷(皇帝与宰执为首)——州县——百姓”架构下的国家形态基本成型。 ——刘后滨《政治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变革》 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中国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的变化及成因。 28.(15分) 面对北宋中期的时代困局,王安石推行了变法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患陕西财用不足。(王)安石曰: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O 材料二 “市易法”使执行者自己成为零售商,到街上去卖果卖冰,甚至“卖梳朴即梳朴贵,卖芝麻则芝麻贵”。“青苗钱”等于农村贷款,春散秋敛,收息二分。有些县官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 ——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的变法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述变法措施相同 的积极作用。(10分) (2)据材料二,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据此,请就政府有效推行改革谈谈 你的认识。(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参考答案: 一、单选部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C D A D C C D B D A B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A B C B A C A A D B A 26. (1).态度:怀疑神灵.(2分)社会根源: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繁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2分) (2)观点: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2分)思想因素:文艺复兴促进人文主义复苏。(2分) (3)主张: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4分) 破坏: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6分) (4)人文主义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2分)思想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2分)(其它言之有理者都可给分) 27. 变化:世家在族对政治的影响逐渐消失(或“中央政府掌握任命选拔官员的全部权力”);官员选拔和任命标准由以门第到完全按才学和官职资历;宋朝形成成熟的官僚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8分);成因: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扩大统治基础,官员选拔制度的发生变革,科举制度的形成;(2分) 28. (1)主张:以理财为中心;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生产;抑制豪强地主兼并。(6分) 积极作用: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打击了大地主大商人的既得利益。(4分) (2)缺陷:政府垄断商品买卖;地方官强制借贷,盘剥农民;青苗法利息偏高。(6分) 认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防止改革措施执行中出现偏差。(2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