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高二化学备课组 ‎ 本卷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Ag:108 Cu:64 K:39 S:32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化学与STSE(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铁表面镀锌可以增强其抗腐蚀性 B. 寻找合适催化剂能使水转化为汽油 C. 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 D.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其主要原因是形成了原电池 ‎2.一些食物的近似pH值如下表:‎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  )‎ A. 苹果 B. 葡萄 C. 牛奶 D. 玉米粥 ‎3.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晶过程停止,溶解过程加快 B. 溶解度、Ksp均变大 C. 溶解度、Ksp均不变 D. 结晶过程将小于溶解过程,直至再达到平衡 ‎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 H2O(g)=H2(g) + 1/2O2(g) △H = +241.8kJ/mol ‎ H2(g)+ 1/2O2(g) = H2O(1) △H = -285.8kJ/mol ‎ 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 ‎ A.吸热88kJ B. 吸热2.44KJ C.放热44kJ D. 吸热44KJ ‎ ‎5.为使反应:Cu+2H2O===Cu(OH)2+H2↑能够发生,下列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 A.用铜片作负极,石墨电极作正极,氯化钠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 B.用铜片作电极,外接直流电源,电解硫酸铜溶液 C.用铜片作阳极,铁片作阴极,电解硫酸钠溶液 D.用铜片作阴、阳电极,电解稀硫酸 ‎6.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 向橙色K2Cr2O7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后,溶液变为黄色 C. 对2 HI(g)H2(g) + I2(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使气体颜色变深 D. 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 + H2OHBr + 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7.用铂电极电解100mL HNO3 与 AgNO3 的混合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4.48 L气体(标准状况),则原混合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1mol·L-1 B. 2 mol·L-1 C. 2.5 mol·L-1 D. 4 mol·L-1‎ ‎8.以Pt为电极,电解含有0.10molM+和0.10molN3+(M+、N3+均为金属阳离子)的溶液,阴极析出金属单质或气体的总物质的量(y)与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如右图。对离子氧化能力的强弱判断正确的是( )‎ A.N3+>H+>M+ ‎ B. M+>N3+>H+‎ C. M+>H+>N3+ ‎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9.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强,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 A.c(OH)>c(HA)>c(HB)>c(H+) B. c(OH-)>c(A-)>c(B-)>c(H+)‎ C. c(OH-)>c(B-)>c(A-)>c(H+) D. c(OH-)>c(HB)>c(HA)>c(H+)‎ ‎10.用标准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 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未知液润洗 B. 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C. 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 D. 配制标准溶液的NaOH中混有KOH杂质 ‎11.常温下,向20 mL 0.1 mol·L-1的盐酸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氨水,溶液pH的变化与加入 氨水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V=20mL B. 在点①所示溶液中:c(Cl-)=c(H+)‎ C. 在点②所示溶液中:c(H+)=c(NH3·H2O)+c(OH-)‎ D. 在点②、③之间可能存在:c(NH4+)>c(Cl-)=c(OH-)>c(H+)‎ ‎12.如图甲是利用一种微生物将废水中的尿素[CO(NH2)2]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并生成环境友好物质的装置,同时利用此装置的电能在铁上镀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铜电极应与X相连接 ‎ B. H+透过质子交换膜由右向左移动 C. M电极反应式为CO(NH2)2+H2O-6e-===CO2↑+N2↑+6H+‎ D. 当N电极消耗0.25 mol气体时,则理论上铁电极增重16 g ‎13.铜板上铁铆钉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一层酸性水膜后铁铆钉会被腐蚀,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腐蚀过程中铜极上始终只发生:2H++2e-= H2↑‎ B. 若水膜中溶有食盐将加快铁铆钉的腐蚀 C. 若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脂能防止铁铆钉被腐蚀 D. 若将该铜板与直流负极相连,则铁铜均难被腐蚀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电解质溶液作如下的归纳总结(均在常温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pH=3的强酸溶液1mL,加水稀释至100mL后,溶液pH升高2个单位 B. 1L 0.50mol·L-1NH4Cl 溶液与2L 0.25mol·L-1NH4Cl 溶液含NH4+物质的量后者大 C. pH=8.3的NaHCO3溶液:c(Na+)>c(HCO3-)>c(H2CO3)>c(CO32-)‎ D. pH=4、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中:‎ c(CH3COO-)-c(CH3COOH)=2×(10-4-10-10) mol·L-1‎ ‎15.—定温度下,在三个等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CO2(g)+6H2(g)C2H5OH(g)+3H2O(g)达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容器 温度/K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 CO2(g)‎ H2(g)‎ C2H5OH(g)‎ H2O(g)‎ C2H5OH(g)‎ 甲 ‎500‎ ‎0.20‎ ‎0.60‎ ‎0‎ ‎0‎ ‎0.083‎ 乙 ‎500‎ ‎0.40‎ ‎1.20‎ ‎0‎ ‎0‎ 丙 ‎600‎ ‎0‎ ‎0‎ ‎0.10‎ ‎0.30‎ ‎0.039‎ A. 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达平衡时,甲、乙容器内:2c(CO2,甲)>c(CO2,乙)‎ C. 达平衡时,容器甲中的逆反应速率比容器乙中的大 D. 达平衡时,转化率:a(CO2,甲)+a(C2H5OH,丙)>1‎ ‎16.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甲、乙两池中均为1 mol·L-1的AgNO3溶液,A、B均为Ag电极。实验开始时先闭合K1,断开K2。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电流表指针偏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闭合K1,断开K2后,A电极增重 B. 闭合K1,断开K2后,乙池溶液浓度上升 C. 断开K1,闭合K2后,A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 断开K1,闭合K2后,NO向B电极移动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0分)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 g 5.00%的NaOH 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和100 g 10.00%的K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2SO4浓度为10.47%,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据此回答问题:‎ ‎(1)电源的N端为 极;(2)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要使乙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可向乙溶液中加入 (填化学式),质量为 g(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8.(12分)近年全国各地雾霾严重,为有效控制雾霾,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大气质量。研究并有效控制空气中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等污染物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 I.氮氧化物的研究 ‎ (1)一定条件下,将2molNO与2molO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g)+O2(g) 2NO2(g),下列状态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______‎ 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NO的转化率保持不变 C.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D.O2的消耗速率和NO2的消耗速率相等 ‎(2)已知反应:2NO(g) N2(g)+O2(g) ΔH<0,在不同条件时N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曲线R1、R2对应的是下列反应条件中的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压强 B.温度 C.催化剂 根据如图中的能量变化数据,计算反应:‎ ‎2NO(g) N2(g)+O2(g) 的ΔH=__________‎ II.碳氧化物的研究 ‎(3)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 ΔH<0,现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如图甲)中通入1molCO和2molH2,测定不同时间、不同温度(T)下容器中CO的物质的量,如下表:‎ 请回答:‎ T1_____ T2(填“>”或“<”或“=”)。已知T2℃时,第20min时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此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 ‎(4)已知:Ksp[Al(OH)3]=1×10-33,Ksp[Fe(OH)3]=3×10-39,pH=7.1时Mn(OH)2开始沉淀。室温下,除去MnSO4溶液中的Fe3+、Al3+(使其浓度均小于1×10-6 mol·L-1),需调节溶液pH范围为________。‎ ‎19.(12分)下表是25 ℃时某些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化学式 CH3COOH HClO H2CO3‎ H2C2O4‎ Ka Ka=1.8×10-5‎ Ka=3.0×10-8‎ Ka1=4.1×10-7‎ Ka2=5.6×10-11‎ Ka1=5.9×10-2‎ Ka2=6.4×10-5‎ ‎(1)H2C2O4与含等物质的量的KOH的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呈酸性,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2)pH相同的NaClO和CH3COOK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H3COOK________NaClO,两溶液中:[c(Na+)-c(ClO-)]________[c(K+)-c(CH3COO-)](填“>”“<”或“=”)。‎ ‎(3)向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c(CH3COOH)∶c(CH3COO-)=5∶9,此时溶液pH=________。‎ ‎(4)取10 mLpH=2的CH3COOH溶液,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待固体溶解后,溶液中的比值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5)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分)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对电解氯化铜实验进行了研究。‎ 装置 现象 电解一段时间时,阳极石墨表面产生气体,阴极石墨上附着红色物质,烧杯壁变热,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 ‎(1)甲认为电解过程中阳极产生的 是溶液变绿的原因。‎ ‎(2)乙查阅资料,CuCl2溶液中存在平衡:Cu2+ + 4Cl_ [CuCl4]2_(黄色) ΔH>0。据此乙认为:电解过程中,[CuCl4]2_(黄色)浓度增大,与CuCl2蓝色溶液混合呈绿色。乙依据平衡移动原理推测在电解过程中[CuCl4]2_浓度增大的原因: 。‎ ‎(3)丙改用下图装置,在相同条件下电解CuCl2溶液,对溶液变色现象继续探究。‎ 装置 现象 电解相同时间时,阳极石墨表面产生气泡,溶液仍为蓝色;阴极石墨上附着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U型管变热,冷却后阴极附近溶液仍为绿色 丙通过对现象分析证实了甲和乙的观点均不是溶液变绿的主要原因。丙否定甲的依据是 ,否定乙的依据是 。‎ ‎(4)丙继续查阅资料:‎ i. 电解CuCl2溶液时可能产生[CuCl2]_,[CuCl2]_掺杂Cu2+后呈黄色 ii. 稀释含[CuCl2]_的溶液生成CuCl白色沉淀据此丙认为:电解过程中,产生[CuCl2]_掺杂Cu2+后呈黄色,与CuCl2蓝色溶液混合呈绿色。‎ 丙进行如下实验:‎ a.取电解后绿色溶液2 mL,加20 mL水稀释,静置5分钟后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b. 另取少量氯化铜晶体和铜粉,向其中加2 mL浓盐酸,加热获得含[CuCl2]_的黄色溶液。‎ c. 冷却后向上述溶液……‎ d. 取c中2 mL溶液,加20 mL水稀释,静置5分钟后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① a的目的是 。‎ ‎② 写出b中生成[CuCl2]_的离子方程式: 。‎ ‎③ 补充c中必要的操作及现象: 。‎ 丙据此得出结论:电解时阴极附近生成[CuCl2]_是导致溶液变绿的原因。‎ ‎21.(4分)某温度下,将H2(g)和I2(g)各0.9 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5 min后达到平衡,测得c(HI)=0.3 mol/L。(写出计算过程)‎ ‎(1)计算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用H2(g)表示的反应速率。‎ ‎(2)保持温度不变,若向上述容器中充入H2(g)和I2(g)各2 mol,求达到平衡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 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化学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B D C B C C D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C D C A B C D ‎*以下每空均为2分,不再作单独解释。‎ ‎17.(10分)①正极 ②4OH--4e-=2H2O + O2↑,2.8L。③CuO或CuCO3 ,20g或31g ‎ ‎18.(12分)(1) BC (2)B -183kJ.mol-1 (3) < ‎ ‎50%或0.5 (4) 5.0<pH<7.1‎ 19. ‎(12分)(1)c(K+)>c(HC2O4-)>c(H+)>c(C2O42-)>c(OH-) ‎ ‎(2)> = (3)5 ‎ ‎ (4)减小 (5)2CO32-+Cl2+H2O=Cl-+ClO-+2HCO3-‎ ‎20.(14分)(1)Cl2‎ ‎(2)电解过程放热导致温度升高,Cu2+ + 4Cl- [CuCl4]2-正向移动;‎ ‎(3)阳极附近溶液仍为蓝色;U型管冷却后阴极附近溶液仍为绿色;‎ ‎(4)①证明在上述实验条件下,电解后的绿色溶液中存在[CuCl2]-;‎ ‎②Cu2+ + 4Cl-+ Cu = 2[CuCl2]-;‎ ‎③加入CuCl2蓝色溶液,直至溶液颜色与电解后绿色溶液基本相同。‎ ‎21.(4分)(1)0.03mol/(L·min)(2)2/3或0.67mol/L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