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3_3羧酸 酯第1课时(教案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3_3羧酸 酯第1课时(教案1)

‎3.3 羧酸 酯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 学 目 的 知识 技能 认识酸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过程 方法 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 情感 价值观 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重 点 乙酸的化学性质 难 点 乙酸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 羧酸、酯 一、乙酸 ‎1、分子式:C2H4O2、结构式:;纯净乙酸(冰乙酸、冰醋酸)在‎16.6℃‎以下为针状晶体。‎ ‎2、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 ‎(2)、酯化反应 ‎ 、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乙酸,溶解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量。‎ ‎(3)、酯化反应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原子 教学过程 备注 引入]我国是一个酒的国度,五粮液享誉海内外,国酒茅台香飘万里。“酒是越陈越香”。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羧酸、酯 第三节羧酸、酯 自学提问]羧酸的官能团是什么?酸的通性有哪些?作为有机含氧酸还有哪些特性?羧酸的分类?代表物的化学式和结构简式?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为?‎ 投影]酸的通性 一、乙酸 ‎1、分子式:C2H4O2、结构式:;纯净乙酸(冰乙酸、冰醋酸)在‎16.6℃‎以下为针状晶体。‎ ‎ 投影]乙酸的分子比例模型和核磁共振氢谱 ‎2、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 科学探究] p60 提供药品] 镁粉 氢氧化钠溶液 氧化铜固体 硫酸铜溶液 碳酸钠粉末 乙酸 苯酚 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等。‎ 投影]实验方案:‎ ‎(2)、酯化反应 ‎ 学生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学生分三组做如下实验,实验结束后,互相比较所获得产物的量。‎ 第一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和2 mL乙酸,按教材P63,图3-21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第二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水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第三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强调:①试剂的添加顺序;②导管末端不要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③加热开始要缓慢。‎ 问]为什么要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问]导管末端为什么不能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 防止加热不均匀,使溶液倒吸。‎ 问]为什么刚开始加热时要缓慢?‎ 问]开始时缓慢加热是不是在产物中就不会混入乙酸和乙醇了?如何验证?‎ 讲]用蓝色石蕊试纸来检验,如果变红,说明有乙酸;乙醇可以用红热的铜丝与之反应后显红色来检验。‎ 讲]第一组接受试管内无明显现象,第二、三组实验中接受试管内有分层现象,并有浓厚的果香气味。从对比结果来看,第一组做法几乎没有收集到产物;第二组做法得到一定量的产物;第三组做法收集到的产物的量最多。‎ 、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乙酸,溶解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量。‎ 科学探究]在上述这个酯化反应中,生成物水中的氧原子是由乙酸分子中的羧基上的羟基提供,还是由乙醇分子的羟基提供?如何能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能否提供理论或实验依据?‎ 讲]脱水有两种情况,(1)酸脱羟基醇脱氢;(2)醇脱羟基酸脱氢。在化学上为了辨明反应历程,常用同位素示踪法。‎ ‎3、酯化反应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原子 小结]酒在放置过程中,其中的乙醇有部分逐渐转化为乙酸,乙酸和乙醇缓慢反应生成了具有香味的乙酸乙酯。‎ 教学回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