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2-24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五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 中图版
第五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选择题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 ) A.①为岩石圈 B.③由岩石组成 C.③为地壳 D.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 2.上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面四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1题,莫霍界面以上部分为地壳①;软流层以上部分为岩石圈③,由岩石组成;莫霍界面至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第2题,题干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如图丁所示。 答案:1.B 2.D 3.(2016·高考江苏卷改编)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 ①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②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6 ④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转化成有机物,进入生物圈,并进入岩石圈,故①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故②错误;火山活动喷出的大量CO2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故③正确;地球内部温度与大气无关,故④错误。 答案:B (2017·济南模拟)据日本NHK电视台2014年1月6日报道,为解开在日本“南海海沟”附近发生大规模地震之谜,日本探测船“地球”号近期在和歌山县附近海域进行以研究为目的挖掘工作,顺利的话,2015年达到5 200米的深度。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地球”号探测船2015年将达到的钻探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次钻探的深度只在地壳层 B.此次钻探可能到达莫霍面 C.此次钻探可能钻穿古登堡面 D.此次钻探能到达地心 5.下列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与生物圈的关系密切 C.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解析:第4题,海洋地壳平均厚度约6千米,此次钻探的深度仍在地壳内。第5题,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岩石圈顶部有生物存在,二者关系密切。 答案:4.A 5.B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6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垂直分层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由下往上,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因此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而导致其升温;高层大气变化稍微复杂一点,随高度上升,温度先是下降,然后再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在图中曲线相似的情况下,要从其温度值加以判别。电离层位于70~500千米的高空,主要原因是高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它能够反射无线电波。 答案:6.B 7.D 据报道,不久前美国的一颗已经废弃的卫星,失去控制砸向地球,众多的残片坠落在南太平洋中。据此并读图,回答8~9题。 8.这些卫星残片落回地球时没有穿越的地球圈层是( ) 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岩石圈 9.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 B.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中 C.①圈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②圈层中硅镁层在大洋洋底缺失 解析:第8题,卫星残片首先穿越大气层,落入太平洋中,主要涉及的是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没有穿越岩石圈。第9题,生物圈是一个跨圈层的圈层,其界限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 答案:8.D 9.B 10.(2017·台州模拟)冻雨是上层的过冷水滴、冰晶、雪花进入中间暖层化为水滴,再降落到近地面并接触到0 ℃或以下物体立即冻结的特殊天气现象。下列气温的垂直分布示意图中,最有可能形成冻雨的是( ) 6 解析:依据材料中冻雨形成过程,可看出垂直方向上气温变化特点:上层要低于0 ℃、中间高于0 ℃、近地面又低于0 ℃,四幅图中B图符合。 答案:B (2017·北京丰台模拟)下图中四幅气温垂直分布图反映了一次雾霾天气的生消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11.正确反映雾霾天气生消过程的是( ) A.a→b→c→d B.d→a→b→c C.c→d→a→b D.b→c→d→a 解析:大气越稳定,越有利于雾霾的形成,而逆温出现时大气较稳定,故雾霾的生消过程与逆温过程大体一致。图中bcda顺序,是逆温由出现到消失的过程。故选D项。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2.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6 (1)在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FG线的高度约为2 000~3 000千米,这个高度称为________。 (2)图中A、B、C、D、E分别表示地球的不同圈层,其中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__________,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的是________,组成地球生态系统的圈层是________。(填字母) (3)图中D层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显著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图中C圈层与其他圈层的关系。 (5)如果我们要了解E圈层的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_,请简要分析其研究原理。 解析:第(1)题,由图中看出该高度为大气上界。第(2)题,图中A是大气圈、B水圈、C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D地壳、E地幔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其中由大气圈下部、水圈、生物圈和地壳上部共同组成地球的生态系统。第(3)题,地壳的厚度分布不均,其中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第(4)题,生物圈并不单独占有一个圈层,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第(5)题,依靠地震波来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主要是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发生变化。 答案:(1)大气上界 (2)A、B、C D、E A、B、C、D (3)厚度不均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4)C是生物圈,它分布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生物的生命活动改造着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5)地震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1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________,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2~27千米高度__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4)图中50~85千米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气流运动形式是________。 (5)C层中有若干__________层,________强烈时,________信号会受影响。 解析:第(1)题,对流层高度随纬度而变化,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第(2)题,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所以对流层的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地面辐射。第(3)题,B层为平流层,因臭氧的存在,大量吸收紫外线,一方面使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另一方面使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大大减少,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第(4)题,在50~85千米范围内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气还是以对流运动为主。第(5)题,C层为高层大气,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太阳活动剧烈时,会导致无线电波衰减或中断。 答案:(1)中 该地对流层厚度为12千米(或地面气温为20 ℃) (2)地面 含有大气中几乎全部水汽和固体杂质 对流运动显著 (3)绘图如下: 臭氧 (4)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对流 (5)电离 太阳活动 无线电波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