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二10月月考(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二10月月考(2017

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年秋季期高二10月月考试卷 历史试题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版前言、中国概况、文明的诞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 其中“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 ”是( )‎ A.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唐代的崇儒尚佛 D.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 ‎ ‎2、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  ) ‎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礼乐与法治并举 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3、荀子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董仲舒也说:“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相对于荀子,董仲舒(  )‎ A.继承了荀子的天命观      B.强调了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突出了天的神秘性        D.初步具有了人民主权观念 ‎4、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一主张(  )‎ A.否定“存天理,去人欲”       B.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 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D.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 ‎5、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 A.“天人感应”            B.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 C.“存天理,灭人欲”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6、古代有关“丧葬传统”的观点有:一、“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二、“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据此判断以下符合材料的观点为 ‎ (  )‎ A.两种观点分别为儒家和法家思想 ‎ B.两种观点都反映的是下层民众的立场 C.两种观点都主张厚葬久葬       ‎ D.两种观点都着眼于“礼”的社会功能 ‎7、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一认识表明: (  )‎ A.儒学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 B.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 C.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唯一的发展模式 ‎ D.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发展模式 ‎8、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以下观点最符合两人的共同主张的是(  )‎ A.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 B.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 D.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 ‎9、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如“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等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完全沦丧 D.诞生了成熟的启蒙思想 ‎10、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 A.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 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 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D.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 ‎11、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 A.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 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 C.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 D.短任期制使居民参与城邦管理待遇平等 ‎12、“人应该与上帝平起平坐,因为两者同为世界主宰”。主张这种观点的最有可能是( )‎ A.启蒙思想家           B.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者 C.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D.近代的儒学思想家 ‎13.《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  )‎ A.人情关系 B.道德规范 C.法制建设 D.礼仪秩序 ‎14.阅读下表内容。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 ‎15.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这反映了当时(  )‎ A.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B.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限 C.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 ‎16. 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和宋代《太平广记》记载,在隋代及以前中国小说中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不过几篇,唐代大量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小说杂记大量出现。这表明(  )‎ A.唐代农耕文明发达,自然环境优良 B.唐代社会政治清明,艺术想象丰富 C.唐代民族融合加快,文化冲突融合 D.唐代科技创新不足,文学臆想突出 ‎17. ‎ 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 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18.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19、西晋文学家傅咸曾经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这样描述,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伸可屈,能幽能显。” 对这一发明理解正确的是( ) A.大大提高印刷效率,有利于版本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留存 B.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交流和教育的普及 C.是欧洲开辟新航路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中华文明对世界航海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 D.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促进军事武器进步的同时也造成许多惨剧 ‎ ‎ ‎20、宋朝时一次宫廷画院考试,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题。应试画作多为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船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而获得第一名的画卷上,画的是一个船夫悠闲地躺在船尾,独自吹笛。 这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 ) A.山水景物 B.情趣意境 C.真实情景 D.人物形象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20分)国民素养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物的人绝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而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 ‎——苏格拉底 ‎ “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材料二 梁启超充分强调道德和民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说:“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譬犹严冬之际,置表于沸水中,虽其度骤升,水一冷而坠如故矣。”他从戊戌维新失败中悟出一种道理:仅凭“圣主”,光绪帝“乾纲睿断”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应当重视作为国家主体的国民。……正因为如此,梁启超强调培养资本主义化的“新民”。进行德、智、体、群等方面全方位的训练,是当务之急。最终使国民具有公德、私德、自尊、政治能力、权利、义务、尚武、毅力、合群等优良品质。‎ ‎——赵书刚《从近代化视角看梁启超的民权思想》‎ 材料三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的主张各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8分)‎ ‎ ‎ ‎ ‎ ‎(2)依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国民素养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 ‎ ‎ ‎ ‎ ‎(3)依据材料三,指出国民素养的滑坡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加强当今国民素养建设。(6分)‎ ‎ ‎ ‎22、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 ‎ ——李鸿章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 泰西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2分)其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这一派别有什么实践活动?(2分)‎ ‎(2)材料二在实践中有什么重大举措?(2分)结果怎样(2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两位先生”是什么?(2分)这一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分)‎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4分)‎ 历史答案 ‎1-5:BCBDB 6---10DBBBD 11—15ACCCA 16-20CCCBB ‎21.(20分)‎ ‎(1)主张: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且美德一定要践行;‎ 孔子提出“礼”与“仁”的道德规范(4分)‎ 共同点:都强调国民的道德素养,并以此挽救社会危机,重建良好的社会秩序。(4分)‎ ‎(2)概括:国民素养对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要全面提高国民素养。(2分)‎ 原因: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影响;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型知识分子的出现。(4分)‎ ‎(3)影响:阻碍经济建设;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损害国际形象。(3分)‎ 如何加强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3分)‎ ‎22、(1)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2分)其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这一派别有什么实践活动?(2分)‎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 ‎(2)材料二在实践中有什么重大举措?(2分)结果怎样(2分)‎ 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结果失败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两位先生”是什么?(2分)这一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分)‎ 民主与科学,开始标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4分)‎ ‎ 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