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 ‎;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 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 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构建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理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 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 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 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 B. 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C. 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 D. 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4—6题。‎ 易水不寒 卢世龙 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是人的鲜活生命。‎ 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世间孤胆除暴的好汉多得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也成就了易水。‎ 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下,给茫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然后,春夏之季,慢慢融化。条条涓流融入易水河道,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 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 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不过,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精神的场所。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 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它非但无水,反倒让人燥热难奈。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河流。如同一个小小的“!”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下慨叹。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既然眼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看吧。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的哪怕点滴馈赠。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沙沙踩伏大串印痕,它们也在我的裤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有沙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跌撞绊人。但生活路上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原来,水是有的。密集枯苇菖蒲,裹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秋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蜷个凼,积成汪。‎ 我轻轻提起裤管,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慢慢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凼的底部是个啥模样。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的翻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底牌给藏着掖着……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人或许是生着一双什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物。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世界真是越来越莫名其妙,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城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地扑来。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里,某处发痒,浑身难奈。这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家园。所有追求,都直接影响人格发育。且人们让河流沧桑不堪,成了河不河鬼不鬼的样子;河流便让人们痛苦不堪,活得有话说却无处诉说地憋屈。于今的燕山系脉,恰似难于收拾的乱石堆;而纤毫般的易水,更像它的一行辛酸浊泪。‎ 我站在干枯的河床上,完全是在亲近易水河的残骸。‎ 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于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勃生机,它更是全部的精华和荣光啊。‎ 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背景里,易水显然不够小鸟们饮用。游人满怀肃穆接踵而至,满目苍凉,易水不寒,心寒。‎ 适有老汉路过,见我一身狼藉,面露哂容。遂问,这是易水河吗?答,那是荆轲塔,不是易水河是啥。这河三十年前还清水滔滔,断流也就近些年的事哩!顺老汉手指方向,山坡一座灰不溜秋的塔儿,孤立尘暴之中,情形酷似荆轲他老人家伫立云层,默默静观华夏众生茫无头绪地折腾时光。‎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岁月长河里,这次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寻找生命作为的机会便更加宝贵。舍个人生命,挽民族大厦于将倾也好,照亮他人行程也罢,给予他人福祉也行……生命的漂泊,原是个实践过程,只有及时而认真进行把握,才能找到真正意义的价值归属之地。 (有删节)‎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易水断流“心寒”,是因为易水是子孙万代感受英雄精神的载体,现代人如果没有英雄的人 文精神滋养,就会迷失自我。‎ B.文章取材十分广泛,没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谈古论今,写人写水写人生,行文看似闲散,实则 紧凑有序。‎ C.第七段作者写自己认不清楚水中自己的脑袋,表现了易水河水的浑浊不堪,也喻指中国历史的深 藏不露。‎ D.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法,叙述和议论交互穿插,浑然融合,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富 有启迪。‎ ‎5. 文章第三段写易水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这句话的含意,再结合本文内容或荆轲的故事谈谈你从这句话中得到的启示。(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来。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自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沿线国家深入交往的全新图景。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开放是民族成长的催化剂,文明更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 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三年来,已有7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响应,30多个国家与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从驰骋于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到非洲东海岸的道桥施工现场,从中南半岛的跨国铁路项目到南亚次大陆的现代化港口,“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已为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丰厚福利。‎ ‎“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目前,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正式运营,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陆续组建;中泰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仅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514.5亿美元。凡此种种,反映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诚落实,更彰显出相关合作的巨大潜力。‎ ‎(摘自《奏响“一带一路”的时代和声》,2016年7月2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斯诺普科夫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给白俄罗斯不仅带来了发展机会,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人文精神。‎ 斯诺普科夫表示,中白工业园是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它集合了很多创新型的企业,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说,中白工业园的政策不仅是面对中国的企业而且是面对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企业。中白工业园的优惠政策是前十年免税,后十年税减半。‎ ‎(摘自央视新闻《斯诺普科夫:“一带一路”拉近欧亚大陆》,2015年7月26日)‎ 材料三:‎ ‎《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综合了包括经济基础、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中国因素、能源因素和环境风险等在内的六大维度上的37个具体指标,全面量化评估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的程度。‎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旭在发布会上表示,与2016年的评估相比,2017年,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国家均有增多,低风险和较低风险的国家则有所减少。从区域来看,较高风险的投资地区仍在南亚和西亚、北非,投资风险较明显提升的区域是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但是,从整体上看,中东欧的投资风险仍然较低。‎ 根据《报告》,这些变化主要归因于三点:一是欧元的大幅贬值对中东欧等国的汇率变化产生较大影响;二是欧美对俄罗斯采取的经济制裁产生各种后果;三是国际油价下跌打击了资源国家的经济。‎ ‎(摘自中国证券网《人民大学评估报告:“一带一路”首重能源合作》,2017年1月15日,有删改)‎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一带一路”战略,而且都认为该战略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 国应该加大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力度。‎ B.材料一先是回顾历史,然后联系现实,引出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介绍,指出中国以此与越 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 C.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白俄罗斯认为“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了发展机会,他们对于中国的“一 带一路”战略是非常支持的。‎ D.材料三对《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了分析,该报告对2016、2017‎ 年投资风险进行了比较。‎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一,时间不同,但都聚焦“一带一路”战略,说明最近几年“一带一路”一直是 我国经济发展领域的热点。‎ B.材料一,记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对“一带一路”进行了详细报道,为我们 展现了国家战略。‎ C.材料二,中白工业园作为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惠及中白两国,促进了中白两国经济 的现代化进程。‎ D.材料三,《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出自知名学府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 团队,可见其是最权威的。‎ E.三则材料的来源有纸质媒体,也有网络媒体,它们对“一带一路”报道的侧重有所不同,但对事 件的报道都是客观真实的。‎ ‎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且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庭惮焉。‎ 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 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B.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C.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D.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以善弹《广陵散》著称。此曲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也是我国著名十大名曲 之一。‎ B.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不同人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 庶人曰死。‎ C.谥号可分为官谥和私谥,也可分为上谥和下谥。上谥即表扬类,如“文”“康”“终”等。下谥,‎ 即批评类,如“炀”“灵”“幽”等。‎ D.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嵇绍十岁而孤,是说他十岁时就 没了父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书左仆射裴頠器重嵇绍,认为他知人善用。嵇绍不认可被大家交口称赞将大有作为的戴晞,事 实证明了嵇绍的知人之明。‎ B.嵇绍刚正不阿。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 不答。在贾谧死后,嵇绍因不亲附奸臣而升迁。‎ C.嵇绍忠诚报国。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 皇帝之侧。‎ D.嵇绍敢于直言劝谏。齐王主政时大兴土木,他当面直言劝谏;在齐王的宴会上,他再次直言劝谏,‎ 拒绝为齐王操琴取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译文:‎ ‎(2)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春夕旅怀[唐]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 ‎14.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 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送 春归去。 ‎ B.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 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 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 ‎ D.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写春景之寥落;后四句重在抒情,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 ‎ E.“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两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其言外之意是说,故乡五湖美好 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的。 ‎ ‎15.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氓》一诗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或表现男女曾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兰亭集序》中,作者表达自己对生死的看法的句子或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作者用了两句话来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一文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4)在《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5)《劝学》中,荀子认为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蚯蚓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在于用心专一;而螃蟹却只能寄身蛇鳝之穴,在于  ”。‎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写文章,最好是开宗明义,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考场作文更应这样,要让阅卷老师看得更清楚。[② 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③对于自己的处女作《过客》,吴宇森用心去拍,片名的选定也是费尽心思。没想到一语成谶:《过客》‎ 竟成了电影院的过客!‎ ‎④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从善如登,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肯纳谏的皇帝了。但他接受意见,并不总是那么 痛快,思想斗争往往也是很激烈的。‎ ‎⑤近年来,随着网络书店的迅猛发展及电子阅读的日渐普及,很多实体书店都难逃十室九空的命运,‎ 令很多经常做客书店的人们感慨万千。‎ ‎⑥ 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文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 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 美韩两国防务部门当日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宣布决定在驻韩美军部署“萨德”系统,将影响东北亚安全形式,导致地区安全格局发生重大调整。‎ B. 有网友认为,特朗普的对外经济政策是围绕贸易保护主义为核心的,其若当选,与美国有这大额贸易顺差的国家的贸易盈余将减少。‎ C. 2016年9月1日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开始施行。法律明确禁止的,是个人开展公开募捐,但不禁止个人求助。‎ D. 通过参与国家公祭日,我们不仅掌握了千真万确的史实,而且能够培养起真正热爱和平、守卫和平的认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一般来说,①___________,甚至还有点幻想成分。或许这也是人们喜欢怀旧的一个原因,如果怀旧总是噩梦,②_________。但是,今天在我们心目中的旧日美好事物,③_______,因为大多数的人总会不自觉地把记忆中的痛苦和不如意的部分过滤掉,把美好的部分更深刻地留存下来。。‎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文明有赖于规则的涵养,汽车文明也不例外。交通拥堵源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拥堵状况,一定都与对交通规则的遵守程度有直接关联。一些漠视规则的陋习,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交通拥堵,也提升了路怒症的爆发几率。‎ ‎①导致拥堵不一定是交通事故的发生,而是汽车的普及。‎ ‎②。‎ ‎③。‎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痕迹 (英)约翰·罗斯金 ‎ 把每一个黎明看做生命的开始 ‎ 把每一个黄昏看做生命的小结 ‎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 和你心灵得到充实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痕迹。只是这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回想起来,有的令人愉悦,有的令人怅惘……那么,关于“痕迹”,你有怎样的经历?又有什么感悟呢?‎ 请以“痕迹”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答案 ‎1.A B项将第一段“数字化记忆……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和第四段“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进行简单拼接,强加因果。C项“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曲解文意,原文第一段表明了“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D项曲解文意。原文最后一段可推知,“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的行为本身属于数字化记忆霸权,而且明确表示“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2.D D项混淆时态。“可能”错误,文章分析的是已然发生的问题。‎ ‎3.B B项以偏概全。原文说“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选项去掉了“在某种程度上”的限制。‎ ‎4.C(“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错,无此含意。)‎ ‎5.①表现古代易水河水清澈透明、富有生机的特点。②表现古代易水滋养“水草游鱼”,养育“大地生灵”的作用。③与后文易水“断流”“沧桑不堪”的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 ‎6.人生的意义在于让自己精彩的人生有所作为,让生命有价值。荆轲明知刺杀秦王有去无回,但为了燕国的国家利益,舍个人生命,毅然前往。人生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有所作为。‎ ‎7.C8.BC ‎9.①政府管理部门可以出台管理细则,规范单车停放范围,对破坏单车者加大处罚力度等;②企业要加强对单车的管理,可通过建立信用积分系统、设置信用制度来激励用户规范骑行并举报违规行为等。③企业可与政府共同监督,企业之间要理性竞争。④用户要增强文明使用的意识,同时可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监督举报。‎ 二、10.D ‎11.B 《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2.D(齐王主政时大兴土木时,嵇绍直言劝谏,而非当面。嵇绍拒绝齐王操琴取乐时用的是推脱致辞,而非“直言”。)‎ ‎13.(1)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所以”“受”“细行”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您匡正恢复国家社稷,正应当遵循法度以身作则,使美名能够流传后世。(“匡复”“轨”“垂”各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嵇康的儿子。长到十岁就失去了父亲,侍奉母亲孝顺恭敬。因为父亲的原因获罪,安居在自己家里。山涛主管挑选官员,启奏武帝说:“《康诰》上有这样的话‘父子获罪不互相牵连。’嵇绍的贤能正好和缺少的人才相对等,应当加以表扬征召,请求任命为秘书郎。”武帝对山涛说:“如您所说的,就能够担任秘书丞了,怎么能只做秘书郎呢。”于是就发布诏书征用他,起家为秘书丞。嵇绍到洛阳,接连升迁为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也,特别器重他,常常说:“如果让延祖担任吏部尚书,就可以使得天下不再遗漏人才了。”沛国戴晞年少有才智,当时的人拿将来能成大事赞许他,而嵇绍认为他一定不成大器。戴晞后来担任司州主簿,因为没有德行而被斥退,州里民众称赞嵇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担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凭借外戚身份受到宠爱,年纪轻轻占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贾谧请求与嵇绍交好,绍拒绝不答应。等到贾谧被诛杀,嵇绍当时正在官署,因为不亲近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升任为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去逝,太常奏请加给他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由于近来掌管礼的官员向人情妥协,谥号不能够依照原则。陈准的谥号是错的,应当给他加谥号为缪。”这件事下达给太常。当时虽然没有听从嵇绍的意见,但是朝廷的官员都很害怕嵇绍。齐王冏辅助政事以后,大肆地兴建房屋,骄奢更加严重,嵇绍上谏书规劝说:“夏禹因为住低矮房而被人民称赞美德,唐虞因为住茅草屋而彰显美德,应当省去起房造屋的麻烦,深思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齐王虽然谦顺地答复了他,但最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嵇绍曾经到齐王那里谈论国事,遇到齐王宴会,召集董艾等人一起讨论时政。董艾对齐王说:“嵇侍中善于音乐,公可让他弹奏乐器。”左右呈上琴,嵇绍推辞不接受。齐王说:“今日办高兴的事,你为什么吝惜这个呢?”嵇绍回答说:“您匡正恢复国家社稷,正应当遵循法度以身作则,使美名能够流传后世。我虽然浅陋无知,却惭愧地在皇帝身边充数,腰间系丝带头上戴官帽,在朝廷上来回走动时腰间的佩玉发出声响,我怎么可以拿着乐器,做伶人做的事情呢!如果脱去公服参加私宴,弹奏乐器就是不敢推辞的事了。”齐王冏特别地惭愧。董艾等人也不好意思地退下了。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恰好遇上亲王的军队在荡阴打了败仗,百官及侍卫都逃散了,只有嵇绍严肃地端正冠冕,用身体捍卫,在鸾驾前交战,飞箭像雨点一样密集,嵇绍于是在皇帝身旁被害,鲜血溅到了皇帝的衣服上,天子深深地哀叹他的死。等到事情平定以后,皇帝身边的人想要浣洗御衣,皇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14. AB D第3句是梦中之景,C“动”是动辄之意,“书”‎ 是书信之意,E言外之意是既然我要归去就可以归去,故乡的五湖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夺的,如此为什么还留滞他乡呢? ‎ 15. ‎①春光易逝之叹。诗人面对着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景色,表达了深深的感叹;②羁旅思乡之情。借“子规”、“三更月”的意象以及梦中之景写出了游子思乡羁旅孤独之情;③仕途坎坷、孤独飘零之苦。“自是不归归便得”,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语,传达出诗人的苦闷彷徨、悲愁痛苦之情;④年华老去之悲。从第三联中写诗人揽镜自照白发生可以看出;⑤从暗用五湖典故看,含有归隐田园之意。(答对1点两分,答对3点5分)‎ ‎16. (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 ‎(3)寄蜉蝣于天地(4)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5)用心躁也 ‎17.选C 【解析】开宗明义:宗,宗旨,主旨,指说话或作文一开始就说出主要的意思。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比喻只知道谋求个人私利,没有远大的志向,多含贬义。一语成谶: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指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从善如登:登,登山。跟着学好就像登高一样艰难。比喻学好不容易,要花力气。十室九空:十户人家,九家空虚。形容因灾荒、战乱或暴政等天灾人祸使得人民破产或流亡的悲惨景象。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18.B A成分赘余,“见诸于”删去“于”。 C语序不当,应将“防治排查”改为“排查防治”。D项,结构混乱,应删除“目地”或“为了”。‎ ‎19.D ‎20①怀旧是美好(甜蜜与温馨)的 ②就没人喜欢怀旧了 ③大都经过了我们的筛选(或美化)‎ ‎21.②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和拥堵状况并不一定都与对交通规则的遵守程度有直接关联。‎ ‎③漠视交通规则并不一定能够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交通拥堵。‎ ‎22.见高考评分标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