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语文暑假强化训练试题二(实验班) 新人教A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一语文暑假强化训练试题二(实验班) 新人教A版

高一语文暑假强化训练试题(实验班)之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数千年。张骞到达中亚后,发现那里已经大量使用中国的竹制品和纺织品。西汉使团凿开亚、欧、非三大洲的通道,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实际上,就功能而言,还可以叫“茶叶之路”、“瓷器之路”、“欧亚使道”,而且地理上的具体路线也不止一条。历史上,开辟丝绸之路绝非仅仅出于贸易目的,当时的中原王朝为了巩固北方边界的安全,在信息极端闭塞的情况下,凭借传闻与使团的勇气和信念,搭建起连接东西文明的桥梁。这个过程既有偶然,更是必然。丝绸之路尽管曲折,但仍然是连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极大地滋养了东西文明的交流,但囿于技术条件、自然条件与政治因素,它难以承载大规模的物质转运的任务。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丝绸之路被效率更高的海运所取代。‎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完整阐述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构想既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在历史坐标系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 在新技术条件下,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古老的陆路运输技术不足以承载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但是铁路和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陆地运输的成本。据测算,从我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如果通过丝绸之路,运输距离可比海运缩短9000多公里,时间缩短近一个月,运费节约近四分之一。此外,古丝绸之路必须避开山地与沙漠,路线选择范围有限,经济、社会效益不高。而今天,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把铁路修到世界屋脊。因此,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将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从而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把资源与市场串联起来。新丝绸之路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古老的交通通道的复兴与拓展。‎ 新丝绸之路构想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从国际角度看,丝绸之路两端是当今国际经济最活跃的两个主引擎: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 - 18 -‎ ‎,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该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复兴的国际战略基础。从国内角度看,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复兴丝绸之路能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前沿。‎ 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中亚地区处于地缘战略要冲,又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更是近年恶名昭彰的宗教极端势力的发源地。新丝绸之路构想以经济合作为先导与基石,以政治合作为前提与推进手段,以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为重要目标,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 ‎ (摘编自《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丝绸之路”也可以称为“茶叶之路”、“瓷器之路”、“欧亚使道”,它是中原王朝搭建起的连接东西文明的桥梁。‎ B.开辟“丝绸之路”既有偶然,更是必然,不仅出于贸易目的,也为了巩固北方边界的安全。‎ C.“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十分曲折,难以承载大规模的物质转运的任务。‎ D. 由德国科学家命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中亚人已经通过这条路进行竹制品和纺织品的贸易活动。‎ ‎2.下列各项,不属于表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的一项是( )(3分)‎ A.新丝绸之路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古老的交通通道的复兴与拓展,两端是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 B.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 C.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使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 D.新丝绸之路的构想需要兼顾地区平衡,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 ‎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古老的丝绸之路滋养了东西文明的交流,而新丝绸之路的构想与它一脉相承,而且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 B.政治合作是新丝绸之路构想的前提与推进手段,而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则是它的重要目标。‎ - 18 -‎ C.新丝绸之路构想的国际战略基础是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对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的普遍诉求。‎ D.古代丝绸之路被海运所取代,新丝绸之路却可能因为在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上优于海运,承载能够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好天气 ‎【英】罗纳德·邓肯 天气冰冷,像僵硬的雪柜。东风抽打在脸上,脸像砂纸打磨过似的粗糙。靴子漏水,袜子和泥浆凝结在一起,空荡荡的小路似乎连个弯儿也没有。我拖着疲惫而沉重的脚步寻找走失的母牛,诅咒着自己这当农夫的命。当农夫还不够惨,命运还让我在一片长年累月都是冬天的土地上耕种。皱眉打量那片黑土地,四周树篱狰狞凌乱,我厌恶地瞪了一眼,觉得整个世界都丑陋无比。平坦无奇的耕地,光秃秃的树干,一个个泥潭映照出一片泥糊糊混浊的天空。浑身上下,唯一发热的是心头的火气。‎ ‎“是个好天哪。”有人说了一声,那愉悦的语调令人生气。‎ ‎“是吗?”我没好气地答道,两眼瞪着那个坐在农舍外的老头儿,“好在哪儿呢?”‎ ‎“哪儿都好。”他平静地说,那老成持重的声音逼着我应战。‎ 我争辩道:“哦,不,天不好。哪儿都不好;整个倒霉的乡村就像一座济贫院一样丑陋不堪。只有多愁善感的糊涂虫才敢念今天的好,或念一月份的任何一天的好,或者念整个冬季的 任何一天的任何好。念好的人无非是想同别人进行毫无意义的、老掉牙的交谈。”‎ 说完这些,我的火气消了一点儿。‎ 那老头儿沉默了一会儿。我大获全胜,却并不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特别骄傲。‎ 过了一会儿,老头儿用手指着一排大榆树的上方,身子却没离开长凳。 “看到那些榆树了吗?”他问。‎ ‎“那些树看起来像患了溃疡病。”我随口答了一句。‎ ‎“你搞错了,往树的上方看。”他接着说, “看看那些剽悍的大白马,看看它们随风飘动的鬃毛,看看它们由雷电驱动的双翼。”‎ 我顺着他那不能伸直的手指所指的方向望去。“没看见什么马。”我说。‎ 他说:“你看的是地上。朝天上看,刮东风时,云总是像马群越过榆树林,不是吗?”‎ - 18 -‎ 我又放眼望去。千真万确,一团白云盖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形成圆顶。那云团看起来的确像一匹矫健的马。我还发现马套在战车上;不,不是战车,那是一副由黄金般的光芒构成的犁铧,是它在灰暗的天空耕出了一道道金灿灿的犁沟。‎ ‎“太阳肯定快要落山了。”那老汉说,“因为我女儿烧水准备沏茶时,太阳总是要落山了。”‎ ‎“是她等着太阳,还是太阳等着她呢?”我问道。‎ ‎“这无关紧要,”他回答说,“你得承认是个好天,对吗?”‎ ‎“对,”我敷衍道,“前提是你得看得久,看得远。”‎ 他指着小路旁的水沟继续说:“看看这儿。看见躺在下水管旁的那些枯叶了吗? 那可都是些山毛榉叶子啊,是从一英里外的树林里飘到这儿的,都是。难道你没发现每片叶子腐烂时露出的金黄色是多么好看吗? 擦亮的铜板与之相比黯然失色,而黄铜比起来又显得过分耀眼,每片叶子都凝聚着太阳全部的红光,我说的不对吗?”老头儿抬起头看着我。“你得承认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时不有,无刻不在,就连一条臭水沟也不例外。”‎ 我没有回答。他展示给我的排水口处的一切,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我甚至几乎没有觉察到他女儿已走出农舍,并搀扶他站了起来。她把一根白色的棍子放到他老树皮一般的手里;这时我才发现他的两眼覆着一层白膜……‎ ‎“怎么,您……”‎ ‎“不,”他说,“我并不比你瞎。只不过是我的眼睛看不见而已。”‎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是一个农夫,由于母牛走失,不得不四处寻找,加之天气不好,道路泥泞难行,因而心情懊恼,觉得整个世界丑陋无比。‎ B.为了改变“我”看世界的眼光,老头儿主动与“我”搭讪,以天气为话题,循循善诱,让我认识到,美是无处不在的,哪怕是一条臭水沟,也蕴藏着美。‎ C.老头在和“我”的对话中,从一开始就是在挑起事端,中间又屡次激起我的怒火,逼我回应他。‎ D.文章第5段反复强调“今天”“一月份的任何一天” “整个冬季的任何一天”等时间点,以此凸显“我”内心的怨愤情绪。‎ ‎5.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我并不比你瞎。只不过是我的眼睛看不见而已”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5千多户增加到1万6千多户。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摘编自《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 - 18 -‎ ‎(摘编自《国家创新指数(2016-2017)》)‎ 材料三:‎ 我国创新水平迈向国际第一方阵。2017年国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1.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920亿元。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不断涌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2017年的第17位。而体现国家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知识创新。2017年,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都居世界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2.7万件,同比增长8.2。‎ 韩国《产业日报》报道称,中国的全球化创新型企业正不断增加研发投资,加大研发力度的氛围日益高涨,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政府也制定了发展计划,并给予中国企业相关扶持。4298家众创空间、325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多家企业加速器,以及19家国家自创区和156家国家高新区形成了一个日趋完善的创业孵化生态链条。‎ ‎(摘编自《科技部:去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1位》《大数据观察#8226专利支撑创新发展》)‎ 材料四:‎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我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科技成果呈现“井喷”:墨子“传信”、神舟飞天、‎ - 18 -‎ ‎“天眼”探空、北斗组网、超算发威……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科技创新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兴林、科技治沙成效显著,在全球率先实现“沙退人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加速融合,织就保障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 十八大以来全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100万人,研发人员超过535万人,跃居世界第一。重大科技任务、科研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对创新人才发挥了“筑巢引凤”的“虹吸效应”。“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实施,带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归国潮”,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这是我国创新的“力量之源”。‎ 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动真格”,向数十年难除的积弊“下刀”。国家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院士制度、科技奖励、科技军民融合等改革也正在深入推进过程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研发费用加以扣除等支持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自由开放共享等基础性制度也在加快建立,科技人员获得感大大增加。‎ ‎(摘编自陈芳、余晓洁、胡喆《科技成果“井喷”:中国创新奇迹从何而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5年与2000年相比,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日本在大幅减少,而中韩两国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 B.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进入黄金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 C.材料二显示,中韩日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次数占世界比重呈正相关。‎ D.科技创新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与社会发展加速融合,织就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 A.我国人工智能广泛融入了各行各业,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B.我国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资,日均新设企业增长迅速,科技创新使得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日趋完善。‎ - 18 -‎ C.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均居世界前列,表明我国有突出的知识创新。‎ D.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E.“筑巢引凤”“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实施,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增强了科技人员的获得感。 ‎ ‎9.为什么我国创新水平能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穆,字公叔,南阳宛人也。年五岁,便有孝称。及壮耽学,锐意讲诵。初举孝廉。冀素闻穆名,乃辟之,使典兵事,甚见亲任。桓帝即位,顺烈太后临朝,穆以冀执地亲重,望有以扶持王室,因奏记劝冀曰:“愿将军申纳诸儒,亲其忠正,绝其姑息,专心公朝。为皇帝选置师傅及侍讲者,得小心忠笃敦礼之士,与之俱入,参劝讲授,师贤法古。” 举穆高第,为侍御史。常感时浇薄,慕尚敦笃,乃作《崇厚论》。穆又著《绝交论》,亦矫时之作。梁冀骄暴不悛,穆以故吏,惧其衅积招祸,复奏记谏曰:“昔秦政烦苛,陈胜奋臂一呼,天下鼎沸。今百姓戚戚,宜时易宰守非其人者,减省第宅园池之费,拒绝郡国诸所奉送。”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报书云:“如此,仆亦无一可邪?”穆言切,然亦不甚罪也。永兴元年,河溢,百姓荒馑,流移道路。擢穆为冀州刺史。冀部令长闻穆济河,解印绶去者四十余人。有宦者赵忠丧父,归葬安平,僭为玙璠、玉匣、偶人。穆闻之,下郡案验。吏畏其严明,遂发墓剖棺,陈尸出之,而收其家属。帝闻大怒,征穆诣廷尉,输作左校。太学书生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帝览其奏,乃赦之。居家数年,征拜尚书。穆既深疾宦官,及在台阁,志欲除之。乃上疏曰:“案汉故事,中常侍参选士人。建武以后,乃悉用宦者。自延平以来,权倾海内,放滥骄溢。愚臣以为可悉罢省,遵复往初。”帝怒,不应。穆伏不肯起,良久乃趋而去。自此中官数因事称诏诋毁之。穆素刚,不得意,居无几,愤懑发疽。延熹六年卒,时年六十四。禄仕数十年,蔬食布衣,家无余财。公卿共表穆立节忠清,宜蒙旌宠。追赠益州太守。‎ - 18 -‎ ‎(《后汉书·朱穆传》)‎ ‎【注】冀:东汉时期外戚梁冀。其妹为顺烈皇后。奏记:时向公府等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输作左校:去左校服劳役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 ‎ B.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 C.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 D.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是孝顺廉正的意思,是汉代察举考试的科目之一。明清时期是对举人的雅称。‎ B.临朝,指天子或太后上朝廷处理政事,后来特指因皇帝年幼太后亲临朝廷处理政事。‎ C.玉匣,又被称为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用缕联缀玉片而成。‎ D.中官,又称内官,宫廷内侍奉帝王以及重臣的官员总称,东汉后由阉割的男子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穆孝敬父母,待人忠诚。年仅五岁时,他就有孝顺之名声;梁冀对他有知遇之恩,他担心梁冀招致祸患,多次劝谏。‎ B.朱穆关心世风,力矫时弊。他常感时风俗浅薄,慕尚朴厚之风,于是写了《崇厚论》、《绝交论》以便矫正当时的弊端。‎ C.朱穆秉性刚直,嫉恶如仇。朝廷提拔他为冀州刺史时,他因严惩宦官僭越礼制行为而触怒皇帝,被捕关押在廷尉狱。‎ D.朱穆为官清廉,为国举才。他的节俭朴素堪称表率,受到了吏部的肯定;朝廷公卿共同上表说朱穆有忠诚清廉的节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冀素闻穆名,乃辟之,使典兵事,甚见亲任。‎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吏畏其严明,遂发墓剖棺,陈尸出之,而收其家属。 ‎ - 18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 山坡羊·叹世(节选)‎ 陈草庵①‎ ‎(一)‎ 渊明图醉,陈抟贪睡②,此时人不解当时意。志相违,事难随,由他醉者由他睡。今朝世态非昨日。贤,也任你愚,也任你。‎ ‎(二)‎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③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④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注释:①陈草庵,名英,字彦卿,号草庵。曾任赞善大夫、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左丞等。②渊明图醉:东晋诗人陶渊明曾说“吾尝得醉于酒足矣”;陈抟贪睡:宋人陈抟曾隐居华山,相传其贪睡,“多百余日不起” ③那个:即“哪个”。④长安:汉唐京都,此处泛指京城。‎ ‎14.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晨”、“昏”两个字相呼应,暗含着作者对世人从早到晚都在奔波的感喟。‎ B.“此时人”,指陶潜、陈抟生活的社会中那些为名利而角逐的人;“当时意”,指他们那样做的用意。‎ C. “那个不去红尘闹”的“闹”表面是指上文的鸡叫、鸦噪,实际是暗指人们为追逐功名而趋之若鹜、竞奔不已的丑态。‎ D. “志相违,事难随”,这两个句短音促的对偶句,不加雕饰地对陶、陈二人“图醉”“贪睡”原由作出了解答。‎ E. 两曲结尾都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表明作者对现实人生的讽刺。‎ ‎15. 作者一腔愤世嫉俗之情层层推进,请以曲(一)为例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1小题,5分)‎ - 18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 ‎(1)《师说》中士大夫之人因为官职大小的缘故,而嘲笑那些拜师学习的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蜀地之难行还联想到了蜀地军事上的易守难攻,其中直接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开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一幅奇妙精美的图画,将听觉、视觉融为一体,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明中叶以后,岭南书家人才辈出,而且颇具革新精神,能与中原书坛分庭抗礼,其中陈献章用茅草制作“茅龙笔”,创作出笔法遒劲的书法名作。‎ ‎②刘秀在位时,西域诸国主动要求“内附”,希望东汉政权出兵西域,否则他们只能被迫投靠匈奴了,但刘秀面对左支右绌开疆拓土的机会不为所动。‎ ‎③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世界COsPLAY峰会冠军赛中,中国代表队的表演惟妙惟肖,凭借《血战:最后的吸血鬼》夺冠。‎ ‎④‎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地震造成了诺日朗瀑布、火花海、五花海等多处景点破坏,造成了哀鸿遍野的景象。‎ ‎⑤目前,整个狗年春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各类创新节目正紧锣密鼓地在央视排练,冯巩、蔡明、潘长江正俾昼作夜地彩排新小品。‎ ‎⑥针对韩国总统文在寅有意进一步扩增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事情,新华社批评文在寅政府在“萨德”问题上反复无常,首鼠两端。‎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③⑤⑥‎ ‎18.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B. 蚂蚁短租对大部分人是比较陌生的,它是国内新兴的公寓民宿在线短租平台,它的房源类型包括独栋别墅、四合院、木屋、树屋等。‎ C.《战狼Ⅱ》的热映启示我们,世界正在奖励认真的人,拍好主旋律电影不是打上“‎ - 18 -‎ 主旋律”的旗号就万事大吉,正确的打开方式仍然是用心制作。‎ D.据广铁集团最新消息,受台风“天鸽”影响下,广铁集团决定自‎8月23日5时起,对管内部分线路采取列车停运措施。‎ ‎19. 下列各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生长明妃尚有村”中的“明妃”是王昭君,汉元帝宫人,西晋时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改称了“明妃”。‎ B.“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到汉代,最高一级学校叫“太学”,后来改为“国子学”、“国子寺”或“国子监”。‎ C.“李氏子蟠,年十七”和“铸以为金人十二”句式相同,“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也相同。‎ D.“填然鼓之”和“树之以桑”两句中有相同的词类活用,“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和“却匈奴七百余里”两句中有不相同的词类活用。‎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许多人担心,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也曾指出,电视暴力片与儿童攻击性行为显著相关: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近十年来青少年犯罪比率上升的原因。有数据显示,美国青少年犯罪比率十年来上涨了15之多。研究还发现,儿童时期观看暴力电视的数量与30岁时出现的攻击性行为也存在有显著的相关。8岁时观看暴力电视越多,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请填写出下列语段中① ——⑤空上缺少的词语。(5分)‎ 中国古代的称谓语丰富多样,名目繁多,有谦称、敬称、俗称、雅称、婉称、别称、绰号等等,可谓洋洋大观。如尊称对方的父亲为 ① ,谦称自己的父亲为 ② ;称天子死叫 ③ ,称和尚死叫圆寂;称男子成年(20岁)叫 ④ ,称女子成年(15岁)叫 ⑤ 。‎ ‎① ② ③ ‎ ‎④ ⑤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18 -‎ 有人说,现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这么发达,需要什么知识到网上一查就都搞定了,我们没有必要再花那么多时间去学习知识了。这种观点无疑是十分错误的。那么,在这样一个技术日新月异、高度便捷的时代里,如何看待知识与学习?请根据自己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六.作文(60分)(请用黑色字体的钢笔或签字笔在方格内书写)‎ - 18 -‎ - 18 -‎ 参考答案 ‎1.答案:D 据原文知中亚人的贸易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而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的“丝绸之路”(即“这条路”)是指西汉使团凿开亚、欧、非三大洲的通道。‎ ‎2.答案: C 张冠李戴。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3.答案:C 以偏概全。“国际战略基础”还包括“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 ‎4.D 解析:A.“我”觉得世界丑陋无比的原因,不仅是丢了母牛和天气不好,更主要是对身为农夫的命运不满。且“天气不好”是“我”的主观感受,并非实情。B.老头儿并非是“为了改变‘我’看世界的眼光”而与我搭讪。C.老头自始至终都没有挑起事端的意图,“我”纯粹是因为主观感受而将怨气转至老头身上。‎ ‎5.①描写了冬天冰冷的天气,凌冽的东风、恶劣凌乱的乡间景象。②渲染出压抑浑浊的气氛。③衬托出我恶劣糟糕的、烦闷怨怒的心情。④为后文“我”与老头儿的交谈勾勒背景。⑤与标题“好天气”形成对照/与后文老头儿的平静乐观形成鲜明对比。(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6.①瞎与不瞎,不在于眼睛,而在于心灵。老头儿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是心灵却能感知到无处不在的美。所以老头儿并不瞎。②这句话也暗含了对“我”的讽刺和批评。“我”虽然身体健全,眼睛不瞎,心灵却丧失感知美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比失明的老头儿更瞎。③这句话卒章显志,揭示全篇主旨,启示我们要保持心灵的明亮,不仅要用眼睛去看世界,更要用一种乐观的心态去感知世界之美。(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7.(3分)B.【解析】偷换概念,原文是“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科技进步贡献率”。‎ ‎8.(5分) C D。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多选不得分。【解析】A.移花接木,原文是““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B.张冠李戴,原文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5千多户增加到1万6千多户”。E.因果错接,“增强了科技人员的获得感”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结果。‎ ‎9.(4分)答:①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增长迅速;②我国人才工程实施卓有成效,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③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获得感大大增强;④创新实力雄厚,成果丰硕。(意思对即可。能从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人员的角度概括均可,答对一点得1分。从其他角度概括,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C - 18 -‎ ‎11.D(应为“帝王及其家人”。)‎ ‎12.C(“严惩宦官僭越礼制行为”错。朱穆本人并没有严惩宦官,是因为朱穆手下官吏行为不当导致皇帝大怒。)‎ ‎13.(1)梁冀一向听说朱穆美名,于是征招来朱穆,让他主持军务,很受(被)亲近和重视。(素、辟、典、见各1分,流畅1分)‎ ‎(2)属吏害怕他的严明,于是挖开坟墓破开棺材,搬出尸体,取出葬品,而且收捕了他的家属。(畏、发、剖、收各1分,流畅1分) ‎ ‎14.(5分)B.E. 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B“当时意”,指指陶潜、陈抟当时那样做的用意,“此时人”是指与作者同时代的人;E,第一曲结尾没有用夸张的手法】‎ ‎15. ①作者首先通过典故,讽刺当时人们不理解陶、陈——既对现实感到不满,而又无力变革现实;②再用“今朝”与“昨日”对比,明确今更非昔比;③再用“贤,谁问你”与“愚,谁问你”批判现实贤愚不分,正邪颠倒,从而将作者愤世嫉俗的一腔怨气喷发净尽,使全曲层层推进的波澜涌向了高潮,十分辛辣地对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进行了讽刺。(每点2分,共6分)‎ ‎16.(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剑阁峥嵘而崔嵬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 ‎17. (3分)C.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非常逼真传神。哀鸿遍野,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俾昼作夜,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首鼠两端,形容迟疑不决、瞻前顾后。‎ ‎18. (3分)C A搭配不当,“莫言的作品……被归类为……作家”;B项主客颠倒,应为“大部分人对蚂蚁短租是比较陌生的”,且分类标准不一;D项句式杂糅。“受台风‘天鸽’影响下”去掉“下”字。‎ ‎19. (3分)C. ‎ ‎20. (6分) ①孩子长期接触电视暴力场面会造成负面影响;②儿童在目睹暴力行为之后会模仿这些行为;③30岁时的犯罪就可能越严重。 ‎ ‎(评分细则: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第①点应该答孩子(或儿童)长期接触暴力画面的负面影响,关键词:长期、造成、负面;第②点应该答儿童在目睹之后的模仿,关键词:目睹暴力行为、模仿;第③点关键词:借助平台做深做透;第③‎ - 18 -‎ 点应该答30岁时的犯罪更严重,关键词:30岁(成人)、犯罪、严重。与关键词所表达的意思一致即可。如果超字数,扣1分。) ‎ ‎21. ① 令尊 ② 家父(家尊、家严、家君)③崩(驾崩) ④ 弱冠 ⑤及笄 四、写作(60分)‎ ‎22.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朱穆,字公叔,是南阳郡宛县人。五岁时,就有孝顺之名。等至壮年,热衷讲授诵读。开始被举为孝廉。梁冀常听说朱穆美名,于是招来朱穆,让他主持军务,很受亲近和重视。桓帝即位,顺烈太后临朝听政,朱穆认为梁冀势大权重,希望他有心扶持王室,于是就写一篇奏记劝梁冀说:“希望将军认真采纳儒者的意见,亲近忠正之士,断绝助长小人,专心朝政。您应替皇帝选择安排师傅和侍讲,找些谨慎忠厚、尊崇礼教之人,将军和他们一道,共同劝勉讲授礼法,学习圣贤,师法古人。” 粱冀举荐朱穆,经过考核,朱穆名列前茅,担任侍御史。朱穆常感到当时风俗浅薄,崇尚朴厚之风,于是写了《崇厚论》。又著一篇《绝交论》,也是矫正时弊的作品。梁冀骄横暴虐,不知悔改,朝野十分怨恨,朱穆因为是他原来的下属,怕他累积恶行招致祸患,又写奏记劝谏说:“从前秦朝廷政令繁杂苛细,陈胜奋臂一呼,天下纷纷响应。现在百姓内心忧惧,应当及时更换不称职的人,减少宅第园池的费用,拒绝郡国奉送的财物。”梁冀没有采纳,而且放纵得一天比一天更加厉害,还贿赂太后身边的人,交结宦官,任命自己的子弟、幕僚作州郡的要职。朱穆又写奏记极力劝谏,梁冀始终没有觉悟。梁冀一次答复说:“都像这样,我就没一处好的地方么?”朱穆言辞严厉,但梁冀也没有加罪他。永兴元年,黄河涨水,百姓饥荒,流亡的人充塞道路。朝廷提拔朱穆作冀州刺史。冀州的县令听说朱穆已渡过黄河,解下印绶离去的有四十多人。有个宦官赵忠死了父亲,回到安平埋葬,僭越使用玙璠、玉匣、偶人陪葬。朱穆听到,下郡调查验证。属吏害怕他的严明,于是挖坟开棺,搬出尸体取出葬品,而且收捕了宦官的家属。皇帝听了大怒,下诏关押朱穆在廷尉,去左校服劳役。太学书生刘陶等几千人到朝廷上书。皇上看了奏章,就赦免了朱穆。朱穆在家住了几年后,朝廷征召担任了尚书。朱穆非常憎恶宦官,到了台阁后,立志想除掉他们。于是他上书说:“按汉朝旧例,中常侍参加选拔官员。建武以后,才全部任用宦官。从延平以来,权倾天下,放纵无度,骄横无比。我认为可将这些人全部罢免,恢复当初的制度。”‎ - 18 -‎ 皇帝大怒,不答应。朱穆匍匐在地不肯起来,很长时间才起身快走离去。从此以后宦官多次借着事端称诏诋毁朱穆。朱穆秉性一向刚强正直,为官不称心,过了不久,因愤懑毒疮发作。延熹六年去世,时年六十四岁。做官几十年,他吃粗粮,穿布衣,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公卿共同上表说朱穆有忠诚清廉的节操,应该受到表彰尊崇。追赠益州太守。‎ - 1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