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一部分基醇点巩固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一部分基醇点巩固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课件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考点 1 科学探究 1. 科学探究的三大方法 ( 1 )观察法: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① 显微镜 等仪器进行观察。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观察法一般在野外自然状态下进行,主要应用于观察动植物的外形、研究动物的行为等,如要了解桃花的结构时应采用观察法。 ( 2 )调查法: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② 目的 和调查③ 对象 ,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其次,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④ 分析 ;最后,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法分为普查法和抽查法。 a. 普查法:适用于精确度高的调查,如人口普查。 b. 抽查法 : 当调查范围较大,不适合一一调查时,应采用抽样调查法,如调查某中学学生的视力情况。 注意:抽样调查时要做到随机取样。 分类 对照实验 模拟实验 概念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 原则 对照原则:在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除探究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单一变量原则:探究实验要求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实验变量); 可重复性原则:进行多次实验 选取模拟对象要准确;所进行的模拟实验要切实可行 举例 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米勒的模拟实验 ( 3 )实验法 : 2. 科学探究的六大步骤 提出问题→⑤ 做出假设 →制订计划→实施计划→⑥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1. 概念 自然界中具有① 生命 的物体叫作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考点 2 生物的特征 概念 特征 举例 区别 非生物 没有生命 的物体 不具有生 物特征 石头、水、落叶 生物 有生命的物体 具有生物特征 鲸、蚯蚓、细菌 3. 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 1 )生物的生活需要② 营养 。 举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给自身利用,还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动物提供营养物质;动物间的捕食关系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2 )生物能进行③ 呼吸 。 举例: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但呼吸不一定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厌氧细菌呼吸不需要氧气。 (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④ 废物 。 举例:动物通过排泄(排尿、排汗、呼出气体)和排遗(排便)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呼吸等方式排出废物。 ( 4 )生物能对环境中的⑤ 各种刺激 做出反应。 举例: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会合拢;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 ( 5) 生物能够⑥ 生长 和繁殖。 举例: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生长);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繁殖)。 (6) 生物都有⑦ 遗传 和变异的特性。 举例:龙生龙,凤生凤(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注意: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⑧ 细胞 构成的。 【 知识巧记 】 “ 一需、四能、一具有” 1. 生物的生活环境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 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 ( 1 )① 非生物因素 :光、温度、水等。 ( 2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② 其他生物 。 3.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竞争、③ 互利共生 、寄生关系等。 考点 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生物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5.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 b.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很多动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如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 2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完全适应,更不会是永久性的适应。 ( 3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④ 数量 和分布会影响到环境中的其他生物。 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 1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① 生物 与② 环境 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考点 4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组成 成分 功能 ③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为生命提供能量、营养物质和空间 生 物 部 分 生产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 ④ 消费者 主要是各种动物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⑤ 传粉 和传播种子 分解者 主要是细菌、 真菌等微生物 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 2 )生态系统的组成 ①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如莬丝子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 ②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蚯蚓、蟑螂等在生态系统中起着分解者的作用; ③不是所有的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如能够进行光能合成作用的细菌(主要指蓝细菌)和能够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硫化细菌等)属于生产者,而寄生细菌和寄生真菌属于消费者; 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最终来源)是太阳能,直接能量来源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特别提示】 2. 食物链和食物网 ( 1 )食物链的概念: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⑥ 吃与被吃 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⑦ 生产者 。 ( 2 )食物网的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⑧ 交错连接 ,形成食物网。 ( 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⑨ 食物链 和⑩ 食物网 流动的。 ( 4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 ⑪ 越多 。 3.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但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 ⑫ 相对稳定 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⑬ 自动调节 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 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成分之间的比较 食物链 草→鼠→蛇→猫头鹰 生态系统 的成分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⑭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⑮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所属类型 绿色植物 食植动物 小型食肉动物 大型食肉动物 营养状况 ⑯ 自养 直接以植物为 食,异养 以食植动物为 食,异养 以小型食肉动物为食,异养 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的 ⑰ 物质 和 ⑱ 能量 沿此渠道流动 1. 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① 生物 与其② 生活环境 的总和。 ( 1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 2 )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 3 )水圈中的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 150 米以内的水层中。 ( 4 )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考点 5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 1 )草原生态系统:缺乏高大的植物,但动、植物种类较丰富,在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 2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③ 地球之肾 ”之称。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 3 )海洋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圈的④ 碳 — 氧 平衡和水循环。 ( 4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最强,有“⑤ 绿色水库 ”“⑥ 地球之肺 ”之称。 ( 5 )淡水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 6 )农田生态系统:以⑦ 农作物 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 7 )城市生态系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 3.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从非生物因素、地域关系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1. 只要是生物,都有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 2.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3. 珊瑚每年都在生长,因此珊瑚属于生物。( ) 4. 植物没有神经,所以对外界刺激不会做出反应。( ) 5. 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 ) 【抢分必练】 √ × × × √ 6.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 7.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属于对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 ) 8.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 9.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 ) 10.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范围,人类也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 √ × × × √ 1. 实验材料 10 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盒、纸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 1 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做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制订计划 ①设置相同点:在铁盘内放入一层湿土。将 10 只鼠妇平均分成 2 组,分别放入铁盘两侧。 ②设置对照:在铁盘内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在盘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变量为光。 ③观察记录: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实施计划 实验结果:鼠妇在阴暗处的数量明显多于在明亮处的数量。 得出结论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2. 实验步骤 表达和交流 进一步探究 还有哪些因素会对鼠妇的分布产生影响? 3. 注意事项 ( 1 )不能选择个头特别大、跑得特别快的个体。 ( 2 )至少选取 10 只鼠妇,不然实验对象过少,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影响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 3 )要采取多组平行或多组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避免偶然性。 ( 4 )做完实验后,要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 例 】 ( 2017· 黑龙江齐齐哈尔) 下表为某小组同学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记录,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时间(分钟) 2 3 4 5 6 7 8 9 10 11 明亮环境中 (鼠妇个数) 4 3 2 0 1 0 1 2 1 0 阴暗环境中 (鼠妇个数) 6 7 8 10 9 10 9 8 9 10 ( 1 )该小组同学探究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做出的假设是 。 ( 2 )该实验的变量是 。 ( 3 )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需要计算全班各组的 。 【 答案 】 ( 1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光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 )光照 ( 3 )平均值 【 解析 】 ( 1 )做出假设是指对可能的方案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猜想,根据提出的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可知,该小组同学做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光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 )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光照,要以光照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在实验设置中就要使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形成对照实验。( 3 )只进行一次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所以,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需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