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2-05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学益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学益高二语文月考试卷 Ⅰ卷 阅读题(共7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表演传统曲艺,演唱流行金曲,展示手工技艺……如今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也许你就能邂逅这些热闹的街头艺术表演。快意拔弦,随性而歌,律动翩舞,生动、热烈、洒脱的街头艺术,为蓉城街头增添了别样色彩。 除了剧院、荧屏,城市露天公共场所也是孕育文化、成就梦想的地方。我们所熟悉的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等,都是从街头走向了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天地。但要处理好街头表演和城市秩序的关系,有不少现实矛盾需要妥善处理。此次成都向社会招募街头艺人,推行持证上岗、定点表演,为街头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安适的土壤,也为心怀梦想者创造了一个人生出彩的舞台。 街头艺术的规范有序发展,是一个城市文化特质的生动表达。放眼世界,有不少城市都是因为生机勃勃的街头艺术而为人所向往。伦敦著名的考文特花园,被誉为街头艺术表演的天堂,也因此成为伦敦独特的文化名片;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道,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更是让游客惊叹连连。充满艺术性的街头表演,可以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将蜀中风流蕴于音符,将多元艺术展现于街头,相信这也会助力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形成城市新的文化景观、文化资源。 其实,不只是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都在陆续采取措施,推进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为什么几大城市纷纷有此行动?一方面,街头表演确是城市管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虽然街头表演对于城市形成轻松、有活力的文化氛围大有裨益,但一些不分时段、不分场合的表演,也影响着城市的正常秩序,对表演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进行相应的规范,才能让其更好发展。另一方面,如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如何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也在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智慧。 给街头表演一席之地容易,但要保证街头表演的长期有序规范,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街头艺人的表演内容理当健康向上、传播正能量。除此之外,街头表演的管理还涉及多方面问题。从表演本身来看,就包括街头艺人内涵的界定、艺人形象的管理、节目内容的审核等,而从外部来看,市容、交通、环保、安全保障等,哪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只有在实践中对相关管理细节不断优化,各方协调形成合力,才能让街头表演有序发展、精彩绽放。 城市管理,是门科学。文化发展,有其规律。“城,所以盛民也”,文化是城市的阳光雨露。文化充盈,才能让城市生长出更多的可能性。从禁止街头艺人卖艺,到如今越来越多城市给予街头艺人合法化身份,对待街头艺人态度的转变,体现了城市管理理念的更新,体现着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包容开放的城市正在给予文化多样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而多样的文化也在充盈着城市的气质内涵。城市不仅能长出高楼大厦,还能处处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 (摘编自张凡《健康丰富的文化为城市添彩》)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曲艺、流行金曲等多彩的街头艺术表演让蓉城大街小巷都变得热闹起来。 B. 生机勃勃、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让伦敦、巴塞罗那成为世界名城,为游客所向往。 C. 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以满足人们对文化多元的需求,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D. 街头艺人的形象、表演内容的积极健康向上,是街头表演的最重要的管理内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绕街头艺术为城市添彩这一话题,文章重点论述了街头艺人表演的有序管理和发展。 B. 文章以西单女孩、旭日阳刚为例,说明城市露天公共场所能为街头艺人成就梦想搬舞台。 C. 通过对比中西街头艺术表演情形,文章具体阐释了街头表演对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的作用。 D. 文章从头艺术切入,论及街头艺术管理的必要性,指出健康丰富的文化为城市添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街头多元艺术能够形成成都城市文化特质,有助于成都文创产业发展,新文化景观形成。 B. 如果相关部门在市容、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保障,街头表演就能长期有序规范发展。 C. 处理好街头表演和城市辦的关系,让管理规范花、专业化,体现着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 D. 一个文化充盈的城市,能为人们提供共丰厚的文化滋养,这也体现出了城市的包容和开放。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街头艺术表演让蓉城大街小巷都变得热闹起来”错误,根据原文“如今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也许你就能邂逅这些热闹的街头艺术表演”,可知“街头艺术表演”还没有达到“让蓉城大街小巷都变得热闹起来”的程度。 B项,“生机勃勃、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让伦敦、巴塞罗那成为世界名城”错误,根据原文“街头艺术的规范有序发展,是一个城市文化特质的生动表达。放眼世界,有不少城市都是因为生机勃勃的街头艺术而为人所向往。”,可知街头艺术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质,而不是使城市成为世界名城的原因。 D项,“是街头表演的最重要的管理内容”错误,原文并没有强调这些内容最重要。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通过对比中西街头艺术表演的情形”错误,原文没有采用对比论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B项,“如果……就能……”错误,根据第五段内容,可知“市容、交通、安全等”只是提供保障的外部条件,如果要保证街头表演长期有序规范发展,需要内外“各方协调形成合力”。 故选B。 【点睛】 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篇或文本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个段落,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就是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书法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它是由中国方块文字生发出来,凭借视觉语言,通过线条技巧、字体样式、章法布局和风格特征来抒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它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自由精神的终极追求。 传说在黄帝时代仓颉创造了文字。从字体的演变发展来看,中国文字大体经历了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春秋战国时期金石竹帛文、秦代小篆、汉代隶书、魏晋至今的楷书等六个阶段。从字体的审美角度来看,汉字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篆、隶、楷书,它们结构均衡内敛,如雄兵列阵,壁垒森严,具有静态美;另一类是行、草书,它们结构欹斜飘展,如花飞花发,云卷云舒,具有动感美。正如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指出的:“书凡两种:篆、隶、楷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 正是汉字深奥玄妙、变化多端的形态,扩展了我们对书法艺术摹写和创作的审美维度,由此产生了中国历代的书法大家。汉字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创作已成为中国文人的自觉常态,出现了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群体。历经唐宋元明清时期,欧阳询、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邓石如等众多书家群星灿烂,他们留下的作品也成为后世临摹和借鉴的典范。 正如古希腊艺术遵循“黄金分割”一样,汉字也有其独特的造型规律和结构组织。故而在书法的表现上,历代书家都注重字的形体结构,遵循一定的法则。所谓“点画调匀,上下均平”“左缩右伸,画短直长”就是对书法形体构造很好的概括与归纳。当然,书法单纯地追求稳妥、均衡和秩序,易导致法度森严,压抑人的情感,束缚人的创造。因此,精神上的审美追求构成了书法创作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自书法艺术产生以来,历代书家都强调书法创作是情感的抒写过程,是对自然理想化的摹写。他们在书法临摹与创作过程中,注重心灵的感受和精神的追求。据《周易• 系辞下》载:“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仰天”与“俯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思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代书家的文化性格特征,甚至直接被用来作为书法审美的基本原则。从汉唐时期开始,书法又始终围绕着“载道”这个轴心。《说文解字》云:“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这是中国文字独有的精神审美所在。 中国古代书家在创作中灌注了精神上的寄托,企图以此获得心灵上的自在。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如钟繇的《宣示表》结体自然,沉雄浑厚;陆机的《平复帖》古朴秀美,潇洒随意;王羲之的《圣教序》风流高华,俊逸清新;米芾的《蜀素帖》不激不励,雍容大雅;王铎的《草书诗卷》恣肆奇崛,参差错落……所有这些伟大作品,无不以意蕴深醇、风规自远感染并浸润着我们。 (取材于罗中玺的《书法的审美意识与评判标准》) 材料二 当代书法是从传统文化的“断层”“决裂”中走过来的。传统士阶层的消亡,社会文化土壤的改变,促使书法与其实用性逐渐剥离,使其艺术性更显纯粹。20世纪以来,殷墟甲骨、武威木简、楼兰文书、敦煌经卷等丰富的书法文物的出土,改变了传统书法史的叙述,也改变了书法审美、书法品评的标准。在此背景之下,“民间书法”“艺术书法”“学者书法”“现代书法”等流派纷纷登场。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交流与相互影响,加上全球一体化的潮流,古老的中国书法即使再“艺术”,也不能关起门来无视“窗外的风景”。何况,中国文化向来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有吸收、融合一切外来文化的气度与能量。一些当代中国书法作品在装饰装潢等方面就汲取了西方艺术的灵感。这些既是传统的书法艺术在当代的境遇,也是书法品评标准“多元化”的表征。 虽然“多元化”是当代书法的一大特征,但书法品评也存在着共同的标准,那就是品评的“视觉化”。“视觉化”将依附于书法中的非书法因素(如创作者的道德情操、社会影响等)进一步剥离,可以说是更“本体化”了。“视觉化”特征的不断强化是基于这样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即展览成为当代书法创作与审美的主导力量,书法艺术已经从传统的书斋式进入了现代展厅式的艺术语境。在书斋语境下的书法品评,注重的是作品与作者的合一,甚至更关注作为创作主体的人的因素。例如,在领会了颜真卿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精神之后,再来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会更深入地体会到其中大气磅礴、雄浑豪迈的气势。但是在展览语境下,作品是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人的因素隐逸于作品背后。而且更多时候观者与作者是分离的、陌生的,观者只对作品品评,可以说是针对作品的纯形式品评。尤其在竞赛性展览中,品评是通过作品而认识人的。 “视觉化”带来的另一个改变是书法作品欣赏方式的变化。传统书斋式的书法欣赏与品评大多是文人间的展玩、交流,对其展玩的过程更感兴趣,书法作品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媒介。例如,古人欣赏手卷的方式是从右往左看,如同我们阅读古书一般。观看时每次从圆形木轴那侧展开,看过的部分暂时先松散地卷在手卷的木条周围,欣赏时每次展开约一臂的长度。在欣赏完之后,观者需要从后往前、一段一段地将手卷再卷回去。当然他完全可以只是迅速而机械地回卷一遍,但有些鉴赏家更喜欢在回卷的过程中从左到右反向欣赏一遍,且不时地停下来回顾一些特别有意思的细节。现代展厅语境下的书法品评则是“看图式”的,观众对作品一览无遗,并没有机会亲自展开作品慢慢欣赏。当代书法品评与展览关系紧密,学书之人莫不口言展览。展览的兴起,评选机制的逐步完善,更加突出了品评书法以作品说话的特征。 总之,当代书法品评标准的“多元化”与“视觉化”推动了当代书法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近年来在重要书法展评中,多次强调了对貌似个性张扬实则书写技能低劣的“丑书”的批判;利用高科技手段丰富了书法作品欣赏的方式;增加了现场面试作者的要求,重新强调了对作品背后人的因素的重视……可以说,传统书法品评正在做当代的回归。 (取材于梁文斌的《书法品评的标准问题》) 4.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古代书法家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艺术成就远不如唐宋以来的众多书法家。 B. 中国古代书法家在现实中饱受压抑,企图以书法获得心灵自在。 C. 中国古代书法家个性张扬使作品达到了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 D. 中国古代书法家创作了诸多特色鲜明、意境深厚、风格高远的作品。 5.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当代书法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当代书法因为社会文化的改变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 B. 当代多种书法流派出现与书法文物的新发现密切相关。 C. “展厅式”的书法品评决定了当代书法艺术走向“视觉化”。 D. 在书法品评标准多元化的背景下出现了技法低劣的“丑书”。 6. 欣赏当代书法作品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条概括。 【答案】4. D 5. A 6. (1)既要注重欣赏字的形体结构,也要关注作品蕴含的心灵感受和精神追求。(2)既可以在展览中作“看图式”欣赏,也可以借鉴传统书斋中的“展玩式”欣赏。(3)要注重作品与作者的合一。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艺术成就远不如唐宋以来的众多书法家”错误。结合“汉字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创作已成为中国文人的自觉常态,出现了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群体。历经唐宋元明清时期,欧阳询、颜真卿……等众多书家群星灿烂,他们留下的作品也成为后世临摹和借鉴的典范”分析,“也”说明前面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同样取得很高的成就,故“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艺术成就远不如唐宋以来的众多书法家”错误。 B项,“中国古代书法家在现实中饱受压抑”错误。结合“中国古代书家在创作中灌注了精神上的寄托,企图以此获得心灵上的自在。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可知,这里只是强调书法家对精神的追求,但无法看出他们“在现实中保守压抑”,故选项中“中国古代书法家在现实中饱受压抑”于文无据。 C项,“作品达到了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 错误。结合“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分析可知,原文是试图达到。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已经失去了它实用价值错误。结合传统士阶层的消亡,社会文化土壤的改变,促使书法与其实用性逐渐剥离,使其艺术性更显纯粹“分析,原文是说促使书法与其实用性逐渐剥离,并没有说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送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汉字也有其独特的造型规律和结构组织。故而在书法的表现上,历代书家都注重字的形体结构,遵循一定的法则”“自书法艺术产生以来,历代书家都强调书法创作是情感的抒写过程,是对自然理想化的摹写。他们在书法临摹与创作过程中,注重心灵的感受和精神的追求”“中国古代书家在创作中灌注了精神上的寄托,企图以此获得心灵上的自在。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分析,既要注重欣赏字的形体结构,也要关注作品蕴含的心灵感受和精神追求;结合“传统书斋式的书法欣赏与品评大多是文人间的展玩、交流,对其展玩的过程更感兴趣,书法作品仅仅是其中的一一个媒介”“现代展厅语境下的书法品评则是看图式的,观众对作品一览无遗,并没有机会亲自展开作品慢慢欣赏”分析可知,既可以在展览中作“看图式”欣觉,也可以借鉴传统书斋中的“展玩式”欣赏;结合“在书斋语境下的书法品评,注重的是作品与作者的合一 ,甚至更关注作为创作主体的人的因素”分析可知,要注重作品与作者的合一 。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一股液体流经西海固 ①在香港遇见一位老前辈,他说,你怎么跑到西海固去做志愿者了?现在那里的人都吃上饭了吗?以前有人说穷是因为他们不爱劳动,是这样吗? ②这恰恰是我最初记住西海固这个名字时对那个地方的全部了解。而现在,我只能回答,一言难尽。 ③2002年的一天,我强烈地发现,一个人的未来如果都在别人的预言里,将是极大的一桩憾事。“我不是你所想的那个样子”,成为我最后选择去宁夏西海固当一名志愿者的全部理由。原来,我从来对自己的生活状态都是不满的。我常常会把理想中自己的状态想象成液体,尽管是自己本身,但在什么载体中就是什么形态,在上海这个容器里就像上海那样规矩,到了西海固就自然而然变成一个野孩子。 ④前二十年,我没有在上海以外的地方长时间生活过,和很多西海固的人,和很多大城市里的人其实是一样的。但我的导师张教授说:“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宽度比深度更重要。”所以我要在期末的时候抛下我深山里的学生,跑到“花花世界”去告诉那些来自各地的中国人,有个地方叫西海固,你们不要只看见北京或上海。所以,即使两三周后就放寒假了,我也要独自一人摸回深山,给我的学生看看记录城市真实面目的照片,叫他们好好学习,不是一切都可望而不可即。 ⑤西部的贫瘠在想象中似乎应当是一片雪白的盐碱地,寸草不生;人们衣衫褴褛,牛羊瘦骨嶙峋;失学儿童遍地,校舍东倒西歪。这些都是讲“贫困”时必备的要素,缺一即难以达到听众的“期望值”,甚至还可以被称为“那还算可以嘛”。我们在雪地里拍的照片就被一位听众认为,如果是盐碱地就会震撼他的心。我给生活在城市里的朋友看我的学生点着蜡烛在教室里看书的数码照片,因为闪光灯太亮,夸张了蜡烛的效果。他们说:“哇,这蜡烛真厉害,可以点亮一间教室耶,现在已经点得起蜡烛了么?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是连蜡也点不起的。”我只能报以一笑。 ⑥我们有时会不会意识到,我们的心灵已经越来越难以感受震撼?那些为了使自己的心灵达到震撼的幻想,将会把真正生存在这里的农民逼到怎样的困境?贫困县的贫困不是“死去”的标本,它也在发展的,它的人民也有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只是它的步伐太慢了,被我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⑦每登上一个山头我就要心酸,那些关于农民不愿干活的传言真是冤枉。退耕还林除了对生态的维护,还旨在向外输出剩余劳动力。而农民们的观念尚未如此与时俱进,不劳动靠补贴,就会被人说懒,他们就不断开荒,开在陡峭的斜坡上,开在几百米高的山顶上。贫瘠的土地,即使是开荒又能多收成多少呢?而开荒所带来的危害,显然不是普通农民可以预见得到的,土地将更加贫瘠,水土流失将更加严重。山体滑坡,道路塌方,大风扬沙就是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出校门,我们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个深谷,那完全是人力和自然的共同“杰作”。 ⑧我的同伴小贺在回收自己的农村问题调查问卷时,发现有学生问:“老师,我们这里很贫穷,如果你是政府,你能告诉我们怎么办吗?”焦虑的人有一点点萌动,如果我们给出的答案并不那么容易立竿见影,这种萌动马上就会消失的。我们只能很小心很小心地看住它,再把它交给后来的人。 ⑨在很多问题上,我们的理想和现实的状况之间相差太大。校长从学校的燃眉之急考虑,安排我们统统去教高中,我们却觉得教小学或者初中,也许对建立一代人的观念来说更有用。当我的学生坚守他们的陋习不改时,我们包含了放弃意思的一句话常常是:“你们老了,改不了啦。”他们会哄笑一阵后依旧我行我素。小学生不会,小学生偏要好好地做给你看。所以我有很多的小学生朋友。我们一起去爬山,他们从不瞻前顾后,也不在意自己的仪态,用尽身体的各个部分奋力前行,很快站到山顶之上,“挑衅”说:“你上来呀!”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很感动,他们还都是轻盈温暖的液体,没有沿途积聚的泥沙的负担,也还不会凝结成四季不化的坚冰。 ⑩每夜面对浩瀚的星空,我就像面对真理,先前那些纷繁的心绪渐渐不再喧嚣;每日看见澄明的蓝天,我就想立刻化为一棵冲天的树或一座山冈,不一定需要生命,只要在这里永恒地与天地交相辉映。我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却希望我的学生能成功地从简单宁静逃离,他们并没有老,他们应该和我一样不甘心。 (取材于徐敏霞的同名散文) 7.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嶙峋:指人或动物消瘦露骨的样子 B. 贫瘠:土地不肥沃,土壤层薄 C. 立竿见影: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D. 萌动:开始发芽 8.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海固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贫穷”的想象与现实是有差距的。 B. 文章第二段的“一言难尽”,表达了作者对西海固人精神状态的失望和对贫困山区未来发展方向的迷茫。 C. “我”选择去西海固做一名志愿者的理由是不想让生活完全按照固有的轨道行进,想感受更广阔的世界。 D. “我”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巨大差距,觉得作为志愿者应该努力从建立一代人的思想观念做起。 9. 作者在结尾说“我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却希望我的学生能成功地从简单宁静逃离”。请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分析作者所寄托的情感。 【答案】7. D 8. B 9. ①“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既是指“我”从熙熙攘攘的大城市上海来到贫穷闭塞的西部支教,也指我真正抛开了到来之前的种种忧虑而回归心灵的质朴与宁静;希望学生“从简单宁静逃离”,是指希望学生们抱有改变生活与命运的愿望,不安于现状,能够从贫困落后闭塞的生活环境中挣脱出来。②作者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寄托了对学生们的美好祝福与对他们未来的憧憬。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本题要求选择“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项,“萌动:开始发芽”错误,“萌动”一词所在句子为“焦虑的人有一点点萌动,如果我们给出的答案并不那么容易立竿见影,这种萌动马上就会消失的。”,这里“萌动”的主体是人,意为萌生希望,而不是开始发芽。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B项,“表达了作者对西海固人精神状态的失望和对贫困山区未来发展方向的迷茫”错误,根据文章前两段内容,可知令作者一言难尽的并非西海固人精神状态的失望和对贫困山区未来发展方向的迷茫,而是作者在去了西海固之后,发现难以简单回答香港所遇老前辈对西海固人带有偏见的疑问。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作者情感的能力。理解语句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语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语句含义的理解必须通读全文,找出其在文中所处的位置,根据上下语境体会句子的丰富意蕴。 从本文内容来看,“复杂喧嚣”象征着“我”所处身的繁华的城市生活,“简单宁静”象征着贫困落后闭塞的生活环境。从“我”的角度来谈,“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既是指“我”从熙熙攘攘的大城市上海来到贫穷闭塞的西部支教,也指我真正抛开了到来之前的种种忧虑而回归心灵的质朴与宁静;从学生角度来谈,希望学生“从简单宁静逃离”,是指希望学生们抱有改变生活与命运的愿望,不安于现状,能够从贫困落后闭塞的生活环境中挣脱出来。结合作者支教尤其喜欢教授未受缚于陋习的小学生,以及贫困地区小学生充满可塑性与活力,从这一点来分析,作者所寄托的情感是: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寄托了对学生们的美好祝福与对他们未来的憧憬。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分析总结答案。 四、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拓跋仪,秦明王翰之子。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太祖幸贺兰部,侍从出入。从破诸部,有谋战功。太祖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太祖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及还,报曰:“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太祖以为然。太祖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太祖大喜,徙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五原,仪摄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仪入。太祖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臣推诚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辄自安。忽奉夜诏,怪有之,惧实无也。”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先是,上谷侯岌、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成败要害,造次备举。谦等叹服,相谓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伏武士伺太祖,欲为逆。崇子遂留伏士中,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太祖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庶人礼。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B. 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C. 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D. 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常见于开国皇帝,因创立基业,功劳甚大,故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 B. 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和“移”“调”“转”意思相近。文中用在拓跋仪立功后,应有升职的意思。 C.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下本义是台阶,其两侧是古时帝王卫士的戒备之地,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 D. 庶人,周代称国人中的下层为庶人。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一直延续到今天。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拓跋仪有勇有谋,深受太祖赏识。他容貌俊美,身材魁伟,武艺高强,超出常人,有谋略,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屡立战功。 B. 拓跋仪睿智果敢,维护国家利益。他出使后燕,面对君主的问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洞察敌国国情,制定可图之计。 C. 拓跋仪善待士人,拥有雄才大略。他尊重善待来拜访他的名士,并一起谈论当代事务,见解高明,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依附他。 D. 拓跋仪恃宠而骄,谋反出逃被赐死。他富有才气和声望,深受太祖重视,然而依仗有功而密谋反叛,后因恐惧出逃被抓后赐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 (2)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慕容垂认为他的回答有气魄,于是开玩笑说:“我的声威遍及四海,你的君主不亲自来见我,怎能不是错误?” (2)现在不能图谋,慕容垂年纪已老,嫌隙将在内部发生,那时可以图谋他们。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还”的地点为“代都”,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C项。 “以”,连词,表目的,来,前后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 句意:当并州平定以后,仪的功劳最多,被任命为尚书令。道武帝回代都,设置中山行台,命令仪驻守,以尚书令坐镇中山,远近都前来归附。不久,又召仪以丞相入朝辅政。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一直延续到今天”错误。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称为国人。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大部分庶人居于城郊,耕种贵族分给的土地,享有贵族给予的政治军事权利。如参加国人大会,参与军事活动,充当徒卒等。但他们也承担沉重的义务,如庶人服兵役,缴纳军赋等。今天一般不用这个词语了。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依附他”说法有误。结合“先是,上谷侯岌、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成败要害,造次备举。谦等叹服,相谓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分析,仪对他们都以礼相待,一起谈论当世大事。许谦等三人说:“平原公有大才和非凡的谋略,我们正好附从其尾”。“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依附他”于文无据。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壮”,意动,认为……壮;“其”,代词,他的;“因”,连词,于是;“戏”,开玩笑;“加”,超过、胜过,此处意译为遍及;“云何”,怎能……。(2)“图”,图谋;“暮”,暮年;“衅”,嫌隙;“内”,在内部(名词作状语);“是”,代词,那时;“计”,算计、图谋;“之”,代词,他们。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拓跋仪,秦明王翰的儿子,身高七尺五寸,容貌长得很魁伟,美须髯,有谋略。从小就会舞剑,骑马射箭都是常人难及。道武帝到贺兰部时,他陪同左右,出入不离。登国初年,赐爵为九原公。跟从道武帝击败各部时,因有谋略和善战而立功。当时道武帝打算吞并慕容垂,派仪前去观看有什么机会可趁。慕容垂便问仪,道武帝为什么自己不来?仪说:“先人以来,世代据守北方,子孙相承,不失旧业。我的祖先受晋朝封号,爵称代王,东与燕国世代为兄弟。我奉命前来,并无失礼。”慕容垂觉得他回答得很有气势,便开玩笑地说:“我如今威震四海,你的国君不肯亲来见我,怎么能说没有失礼?”仪答道:“燕国如果不自修文德,准备用兵威来自强,那就是本朝将帅们应当考虑怎么做的事情了,这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当他回国后,报告说:“慕容垂死后才能谋取,如今还不是时候。”道武帝脸色一变,问他是什么原因。仪说:“慕容垂年纪已大,他的儿子宝懦弱又没有威望,谋而不能决断。慕容德自负有才气,不是能够给弱主当臣子的人,祸端将从内部而起,这时才能打算。”道武帝赞同他的意见。道武帝征伐卫辰时,仪从别道进军,得到卫辰的尸体,把他首级传送到行宫,道武帝大喜,改封他为东平公。让他在河北督促屯田,他从五原直到木固阳塞外,分别安排农耕,大得民心。慕容宝进犯五原时,仪先悄悄地占领朔方,拦截他的退路。当并州平定以后,仪的功劳最多,被任命为尚书令。又跟从皇帝围困中山。当慕容德被打败以后,道武帝将普的妻子周氏赐给仪,连同他的僮仆财物等。不久又升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左丞相,晋封为卫王。中山平定后,又派仪讨平了邺。道武帝回代都,设置中山行台,命令仪驻守,以尚书令坐镇中山,远近都前来归附。不久,又召仪以丞相入朝辅政,又跟从征讨高车,仪另从西北进军打败高车别部。又跟从讨伐姚平有功,皇帝赐给他绢布、丝绵、牛、马、羊等。仪膂力过人,能拉开近十石的强弓。陈留公虔用的槊特别大,人们都感到惊奇,所以当时的人说:“卫王的弓,桓王的槊。”太武帝刚出生时,道武帝非常高兴,夜间召仪入宫,问他:“你听到我夜间喊你来,不觉得奇怪和害怕吗?”仪说:“奇怪是有的,害怕却一点也没有。”皇帝告诉他太武帝出生,并赏赐给他御马、御带和缣锦等物。起先,上谷人侯岌、张兖、代郡人许谦等都是当时有名气的人,初来从军时,听说仪礼待士人,就先去投奔仪。仪对他们都以礼相待,一起谈论当世大事。许谦等三人说:“平原公有大才和非凡的谋略,我们正好附从其尾。”道武帝因为仪很有才干和声望,待他特别优厚,多次到他家去,就像对家人一样礼遇。仪居功恃宠,便和宜阳公穆崇一起埋伏兵士谋乱。穆崇的儿子逐留也在埋伏的士兵当中,道武帝召他前来,准备有事委派他。逐留听到皇帝召见,害怕阴谋被发现,就越墙告诉皇帝有关情况。道武帝保密并宽恕了他们。天赐六年(409),天文多次发生变化,占卜的人说:“必定有叛臣,伏尸满地和流血之灾。”皇帝非常厌恶,便杀了一些公卿,准备以此来战胜天灾。仪内心恐惧不安,单骑逃跑。皇帝派人追赶并抓住他,于是赐死,用百姓的礼节把他埋葬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钜鹿赠李少府 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①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②。 【注释】①投壶: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设投壶一个,宾主依次向壶中投矢,胜者罚负者饮酒。②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中李少府的“薄宦”与其“时誉籍籍”形成对比,突出李少府的声名卓著。 B. 尾联中“神仙”指李少府。诗人以此称之,包含着对李少府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C. “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D. 全诗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意,风格不同于其边塞诗的雄壮浑厚。 15. 请结合诗歌的中间两联,分析李少府的形象特点。 【答案】14. C 15. ①慷慨大方。李少府经常将骏马借与别人,黄金也和他人分享,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慷慨之人。②射艺高超。“投壶华馆静”是说,李少府投壶之时,大家都凝神观赏,大厅内一片寂静,侧面表现其投壶技艺的高妙。③潇洒不羁。傍晚时分,凉风习习,李少府与宾客尽情畅饮,表现出其潇洒不羁的一面。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意为可以以李少府为典范来辨明朋友的好坏。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此题要注意诗歌中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如“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李少府经常将骏马借与别人,黄金也和他人分享,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慷慨之人。“投壶华馆静”是说,李少府投壶之时,大家都凝神观赏,大厅内一片寂静,侧面表现其投壶技艺的高妙。“纵酒凉风夕”傍晚时分,凉风习习,李少府与宾客尽情畅饮,表现出其潇洒不羁的一面。 【点睛】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1)概括诗词展现的形象;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表达诗词中形象的意义。 16.名句默写 (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揭露了秦的自私无道。 (2)杜甫《蜀相》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3)《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剪梅》中借大雁的意象表现了夫妻的感情及其深厚真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 “突出的钉头与谷仓的粮食对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奈何取之尽锱铢 (2). 用之如泥沙 (3). 三顾频烦天下计 (4). 两朝开济老臣心 (5). 问君能有几多愁 (6).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 塞上长城空自许 (8). 镜中衰鬓已先斑 (9). 云中谁寄锦书来 (10). 雁字回时 (11). 钉头磷磷 (12). 多于在庾之粟粒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字词的写法:锱铢、衰鬓、斑、磷、庾、粟。 Ⅱ卷 表达题(共77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收藏地。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博物馆是以“物”的形式存在,但实际上,身为社会文化机构的博物馆在非遗的保护上 ________ 。不仅博物馆收藏文物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等,更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文化传统。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博物馆的使命就是让这些遗产的价值 _________。其实,从诞生之初,非遗就在千百年的创造、生产、传承之中,通过“走市场”的方式流传至今,“活”在人们的衣食住行里,适应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求,催促着创新的发生。 创新没有标准答案,勇于尝试,有所突破,都值得肯定。( )因此,无论何种做法必须以保护为基础,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要 ________ ,而不是令人_______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的保护之路。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责无旁贷 发扬蹈厉 博采众长 目不暇接 B. 在所不辞 发扬光大 兼容并蓄 目不暇接 C. 责无旁贷 发扬光大 博采众长 眼花缭乱 D. 在所不辞 发扬蹈厉 兼容并蓄 眼花缭乱 18.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是,有些新技术在给游客体验非遗的魅力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方面的担忧。 B. 但是,有些新技术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方面的担忧,虽然给游客体验非遗的魅力带来了便利。 C. 然而,游客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非遗魅力便利体验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的担忧。 D. 诚然,有些新技术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方面的担忧,但是给游客体验非遗的魅力带来便利。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博物馆收藏文物不仅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等,更在于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 B. 不仅博物馆收藏文物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更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等。 C. 博物馆收藏文物不仅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更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等。 D. 博物馆收藏文物不仅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文化传统,更在于这些藏品对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等进行了反映。 【答案】17. C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该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处,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在所不辞: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此处的语境为博物馆在非遗的保护上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所以应该用成语“责无旁贷” 第二空处,发扬光大:发展提倡,使日益盛大;发扬蹈厉:意气昂扬,精神奋发。此处的语境为博物馆的使命就是让这些遗产的价值日益盛大,所以应该用成语“发扬光大”。 第三空处,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此处的语境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要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所以应该用成语“博采众长”。 第四空处,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此处的语境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要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而不是令人感到迷乱,无法辨清,所以应该用成语“眼花缭乱”。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由上句来看,在说“创新”,由下句来看,在谈做法以“保护”为主,因此括号里先说“新技术”再说“保护”,这样与上文衔接才更紧密。只有A项最符合题意。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原句有以下几处错误,关联词语“不仅”位置错误,应放在“博物馆收藏文物”之后;“文化传统”位置错误,应跟在“社会意识、审美意识”之后,这都是精神文化上的表现;整个句子语序颠倒,应该“固有特征”在前,“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在后。 A项,整个句子语序颠倒,应该“固有特征”在前,“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在后。 B项,关联词语“不仅”位置错误,应放在“博物馆收藏文物”之后。 C项,正确。 D项,“文化传统”位置错误,应跟在“社会意识、审美意识”之后,这都是精神文化上的表现。 故选C。 【点睛】成语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思是约定俗称的。如果仅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就会导致理解不确切,由此而造成的运用错误,就属于望文生义。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经附带上一定的感情色彩,或褒义,或中性,或贬义。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20.下列表达符合语言得体要求的一项是( ) A. 甲中学学生会致函乙中学学生会主席杨雪,邀请她去参加甲中学学生会工作经验交流会,并介绍乙中学学生会工作经验。可是开会前夕杨雪生病了。为此,杨雪写信给甲中学学生会,说明不能到会的理由。她在信中写道:“因病不能到会,经验介绍作罢,深感遗憾。” B. “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 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腾讯体育消息) D. 马老师端起酒杯说:“黄老先生,今天是您的寿诞之日,我祝您健康长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要求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A项,“经验介绍作罢,深感遗憾”有文言色彩,也不谦虚,用在此处不得体。 B项,“忝列”是一个谦词,评说别人则有贬抑的意味,与语境不合,应该将“忝列”改为“名列”。 C项,“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词,意思是自己胜得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该将“承让”改为“手下留情”。 故选D。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 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浙浙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B. 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 C.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D. 我们凤凰电视台不存在“阴盛阳衰”的现象。“凤凰”这个词本来就是阴阳结合的:“凤”是雄鸟,“凰”是雌鸟;凤凰台台标也由两只鸟组成:一只公的,一只母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明确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弄清它们的区别,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 A项,“走着、想着、感动着”是谓语的并列,中间的两个顿号应该改为逗号;后文两处疑问都作了句子的成分,第一处作了“分不清”的宾语,第二处作了“知道”的宾语,而且这两句话都是陈述语气,因此前一个问号应该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应该改为句号。 B项,“《幸运52》”不是书名,应该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后文“如何多才多艺”、“怎样身兼数职”分别作“讲”和“追问”的宾语,不应该停顿,应该将两个冒号去掉。 C项,“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是对前面的总结,它前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或冒号。 故选D。 2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文化上最大的发明贡献不是“四大”,而是“五大”,此“五大”者何?即“四大”之外还要加一个毛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表现于毛笔,其发展又取决于毛笔。汉字形态与本质永远是毛笔的子孙后代。 ①字的形态、结体、书写方法,使用功能、艺术效果,都不会是如此这般 ②这是很难“唯物”的真理,没有任何玄虚与偶然可言 ③这样说,势必会引起不少人的质疑,不能接受,或者干脆不以为然,表示反对 ④如果没有毛笔,不仅仅中国艺术不会是这个样子的,就连整个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也要大大不同 ⑤他们忘了,没有毛笔,莫说绘画,就连汉字也无法发展到今天的状况 ⑥这就决定了书卷、本册、档记、简札、匾额、对联、文件,各式文献形态,都是在那大前提下,随之而产生形成的 A. ④③⑤①⑥② B. ④③②⑤①⑥ C. ④③①⑥②⑤ D. ⑥④③⑤①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如本题④是总括论点,③⑤①⑥从汉字本身及以汉字为中心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具体分 层论述,②从哲学层面肯定自己论断的正确性。利用指代语言可判断③⑤应连在一起;⑤①的中心话题都是“汉字”,据此可判断其应连在一起;由⑥中的“这”“就决定了”判断①⑥应连在一起;②有明显的总括意味,且主语是“这”,故放在最后。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先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比如这段文字④是总括论点,③⑤①⑥从汉字本身及以汉字为中心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具体分层论述,②有明显的总括意味,且主语是“这”,故放在最后。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如果你觉得你的祖国不好,你就去建设它;如果你觉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务员去做官;如果你觉得人民没素质,就从你开始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如果你觉得同胞愚昧无知,就从你开始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而不是一昧的谩骂,抱怨,逃离。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果没有炬火,我们便是唯一的光。 对于这一段话,你有什么触动?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参考例文】与国同梦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题记 有时候,一个人的形象,就是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人的尊严,就是一个国家的尊严。所以,我们与国同在。李大钊曾言:“青春之人,当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吾辈当将个人之梦想汇入伟大的中国梦中,为祖国的建设发光发热。 自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我国在曲折中不断奋进、发展,正是因为一代代先辈与国同梦,为建设国家而献身。钱学森不远万里回国研究原子弹;袁隆平经历无数次失败,研发出南海2号;马云几次创业失败仍不放弃,终于实现阿里巴巴带动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南仁东辛辛苦苦二十余载,换得中国天眼在世界绽放异彩……无数的前辈在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与国同梦,更要以国为梦,要为国而梦!“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当我们每个人的志向和国家同行,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而当下社会许多年轻人没有高远的志向,只在娱乐中消磨时光,或许他们是畏惧奋斗的艰辛,抑或是担忧失败的苦楚。丘吉尔说过:“真正的成功就是在一次次失败后不减的热情。”不逐梦,无青春;不奋斗,无未来;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正值青年的我们绝不该把青春过成无味的肥皂剧,而是敢于做梦追梦,用奋斗与汗水谱写与国同梦的不朽诗篇。 鲁迅先生曾经给中国的青年寄语:“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份光。”我们欣喜地看到嫦娥4号的指挥室里多数是80后90后的身影;北斗导航研究者的平均年龄仅31岁;我国最年轻院士46岁。承载我国科学发展中坚力量的人们正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而这些人是我们的榜样,更是我们的伙伴,中国青年当承载起责任,在奋斗中与国同梦。况且,82岁的钱七虎先生获得中国最高科技奖;年近90的杨国栋先生还继续为中国航天事业而奋斗;杨立本院士97岁为国家事业奋斗一生……耄耋老人尚且可以与国同梦,我们青年人又怎能退缩? 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让我们每一个少年都将自己的梦与奋斗注入伟大的中国梦,与国同梦,铸华夏万世基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要先分析材料的类型,接着分析材料表述的观点。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通过分析材料主旨进行立意。 分析材料主旨: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题目中微博的内容是让我们学会少些抱怨而让自己变得更好,去改变身边的人。鲁迅的诗讲的是一种奉献精神。而后面的内容是崔卫平教授的话语。这几则材料都围绕“你”和“中国”展开。可以看出,几则材料想探讨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的中国”点明“你”与“中国”的关系,“中国”是“你的”,所以“中国”是你的“依靠”,而“你”对“中国”有着责任和义务。接下来四句,“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则进一步说明了“你”与“中国”密不可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相连,但显然这四句强调了“你”对“中国”的影响,也就是强调了个人对国家的影响。最后两句“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是把个人对国家的影响形象化,提出对个人的期许和要求,个人应为国家的光明而奋斗。综合上述分析,考生应围绕“个人与国家”进行立意作文,而且要侧重谈个人对国家的责任和影响。我们可以分析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如个人的形象代表国家,个人强国家才能强等;还可以谈在国家建设中个人应如何去做,表现个人的家国情怀,如个人应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应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应勇于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等等。 参考立意: 1、勇于担当,实现中国梦; 2、国家复兴,我的责任; 3、个人的形象代表国家; 4、个人强,则中国强; 5、个人自尊,则国有尊严; 6、每个人都应有家国情怀。 素材: 1、1956年初,钱学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时,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2、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2019年12月18日,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 3、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在解放战争中曾立特等功一次,立一等功三次,立二等功一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1955年转业到湖北最艰苦的山区工作。64年来,他从未向别人提及此事,连家人也不知道,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直到去年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才被发现。张富清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4、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生,江西德安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 5、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6、南仁东潜心天文研究,坚持自主创新,主导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中国天眼重大科学工程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他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勇于担当堪称楷模,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继往开来,不懈奋斗。 参考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每个人都应有家国情怀”这一中心论点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点睛】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查看更多